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2013.7

时间:2019-05-13 20:09: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2013.7》,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2013.7》。

第一篇: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2013.7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摘要】由于信息技术自身体的学科特点以及对教学环境等多方面的要求,这就向课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本文针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常见的一些问题,从学生、教学设计及评价制度等多方面分析,并为此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力图能够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更有效的开展。

【关键字】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成分,也常常是教师最关心的领域之一。即使是学生,也比较关心课堂管理问题,他们期望教师是一个好的课堂管理者。如果课堂时间被管理问题耗掉了,真正的学习也就相对减少了,学生也是不舒服的。由此可见,课堂管理也是正常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的问题

(1)课堂纪律的谈化

信息技术课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门课,下课铃声一响,学生们便一个个箭步如飞,冲到机房。上课的情绪是十分高涨的,但学习态度十分不好的,他们经常抱着一种娱乐的心态来上课,在教室里面吃零食、学生之间相互走动、讲话等情况十分普遍。

(2)上网聊天、玩游戏现象屡禁不止

部分学生一到机房第一句事情就是检查有没有网络,如果可以上网他们比考试得了一百分还高兴。像有些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网络,要求学生上网查资料并完成操作,一部分学生根本不管老师所讲的内容,自顾自上网聊天,不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更有个别学生偷偷的把U盘、MP3带进来,把游戏拷贝到电脑里面玩、或者去网上下载游戏、玩在线小游戏等现象层出不穷。

(3)对课程的不重视

在初中学校信息技术学科仍是被遗忘的学科,自从取消了中考等级考试加分后,就缺少了有效的评价制度,来引起学校、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具有足够的重视。现在通常每个班级一星期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处于有一种可有可无的地位,学生们大都以一种娱乐的心态来机房,并不是以学习的态度来上课的。

(4)学生操作水平参差不齐

在计算机实际操作中,一些相对较好学生只需几分钟就能够迅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时常会“吃不饱”。他们所剩余时间就会显得无所事是,转而可能会去上网聊天、打游戏等做其它无关教学的内容的事去了。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吃不到”,会认为老师上课的进度太快了,自己跟不上,甚至有个别的学生还需要老师单独指导。

二、出现问题的原因

(1)教学环境的不同

信息技术课一般是在机房上课,学生所面对的是电脑而不是教师,教师一般要在讲台上操作演示、写板书等,不能注意到每一个学生的一举一动。另外与教室里上课相比,机房中出现的干扰因素更多,环境也更为复杂,相应带来的纪律问题也更多。

(2)学生操作水平两级分化严重

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不同,这些差异造成的是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水平的参差不齐。特别是在农村,这种差异会更明显,家里面有电脑的学生可能不用教他书本上的内容他已经学会了,而家里没电脑的学生初一进来时可能连鼠标都没有熟练掌握单双击,还需要个别辅导。这在教学中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不可能在教学中搞“一刀切”、“大锅饭”,要根据学生实际来设计教学。

(3)教学设计过于粗糙

由于教学环境的不同、教学对象的不同层次,也许教材中长篇大论的介绍某一个知识点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只有短短的几步操作,这就对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认识到班级里面每个学生已有的操作水平、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都是不相同的,根据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对它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进行因材施教。

(4)评价制度有待完善

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对教学效果做出的价值判断。通过评价,学生可以知道自己学习成绩的进步,会产出成绩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一个好的评价可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内在动力和需要,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上交来的作业不能及时评价或者全部评价,久而久之给学生积极性有所打击。以前初中信息技术还有一个二级等级考试,作为中考必须项目有5分在那里,每个老师都会以中考的标准来要求每一位学生去完成练习达到所需要求,学生也会严肃认真的确对待它。然而现在等级考试取消了,老师们顿时感觉负担减轻了,不会对学生有如中考科目那样苛刻的要求。再加上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辅课存在,学生、学校甚至信息技术老师对其的重视度不够,几乎没有期中考试,有时甚至连期末考试也都是走过场,凭印象给学生打分。

三、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应对策略

我们常常以为课堂管理是为了建立课堂秩序。其实,课堂管理秩序并不是课堂管理的目标,如果只是为了使学生保持安静和驯服而进行课堂,这种说法是极其错误的。课堂管理有三个目标:1.争取更多的时间学习,2.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3.帮助学生自我管理。为了使课堂的管理更加行之有效,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

(1)课堂纪律的管理

良好的课堂秩序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在每一学期上课前向所有学生申明机房的纪律和规则,进一步就是和学生讨论遵守或者无视课堂规和程序的后果。

如果等到规则被破坏之后才作决定,就为时已晚了。如果有言在先,学生就能事先知道,破坏规则、违反程序对他们来说意识着什么。根据行为主义的观点,随之以积极强化的行为倾向于重复地出现,适当地强化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给于微笑、表扬或者奖励等。对于规则的破坏,可以使用一些惩罚,如打扫机房等。

(2)重视教学设计、合理组织上课

首次,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事先了解一下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他们喜欢的东西等等,在教学资源的选择时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活动中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认识兴趣。当广泛的认识兴趣成为学生的人格特征时,他们将不需要或很少需要外来的奖励,而能自觉进行学习,甚至离开学校以后仍然以生动活泼的例子使学生了解某一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引起他们进一步探讨的认知需要。

例如在八年级(上)一课中教学生如何用FRONTPAGE制作网页时,若只是为了教而教,讲述文字、图片的如何插入而随意输入一些无意义的文字时,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听老师听一遍又一遍的唠叨其操作方法,假若提供给学生网页素材是有关影视明星之类学生平时就感兴趣的资料,不用老师,学生也会主动的去尝试着将这些他们喜爱的资料组合成一个漂亮的网页。

其次,教师要遵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而这个“材”并不单指教材,也指人材、教学环境等。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可以安排多个任务进行分层次教学,操作水平较差的学生可以做基础题,好点的学生可以做提高题,挑战题等。

(3)完善评价制度、运用多种评价机制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需要综合考虑,要进行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一方面要树立“全程的评价观”,即在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阶段就对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后计划实施的评价提前进行系统规划和准备,使对评价的规划成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要注重于实践,因为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进行理论性教学,而且要进行实践性教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尽可能科学的、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把一些难以量化的外在因素降到最低。

现前的评价形式相对比较单一,大都是以期末考试让学生做一次测验或者做一幅作品作为考试,忽略了平时测试。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平时的课堂纪律、学生平时课堂作业完成的数量与质量作为考核依据,考核要科学全面,不能搞“一刀切”、“大锅饭”。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版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3].陈琦刘儒德 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4

[4].周敦 主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第二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9

第二篇:加强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加强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提高教学有效性(信丰中学)

上传: 付聪福

更新时间:2012-5-17 20:29:05

加强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提高教学有效性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广大教师的共同追求的目标之一。根据教学研究,提升有效教学的关键因素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课堂管理等多方面。但是,与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相比,信息技术课堂管理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也难以得到充分的体现。从教育管理学的角度分析,课堂管理往往是课堂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强有力的保障。

信息技术课堂管理除了具有全体课程课堂管理的属性之外,由于环境、设备和技术等主客观原因,它具备了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对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认识和把握好信息技术课堂管理,采取科学高效的课堂管理,是提高信息技术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当前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相关教育调查机构曾随机对1011名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其中“上信息技术课你最喜欢做什么”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46.2%的学生选择了玩游戏、浏览网站或聊天,只有9.98%的学生会认真听讲。针对信息技术课堂管理这个课题,笔者通过研究和分析,结合日常教学中在课堂管理的尝试,认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客观现实导致的问题

(1)脱离原有的班级教室,从空间因素上增加了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难度。由于信息技术课程需要特定的环境,授课地点必须从教室转移到电脑室,这样一种不固定地点的特点,造成了有些学生从心理上产生逃离学海、放松纪律的客观现实。另外,大部分学校受空间布局的影响,从教室到电脑室需要一段相对较远的路程,课间休息10分钟基本花在路上,学生匆匆来到电脑室,几乎已经到了开始上课的时间。为了完成每节课的教学任务,教师也无暇在课前对学生提出课堂管理的要求,更没有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增加相互了解,也就不能和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无法形成互动交流从而达到有效控制课堂纪律的良好效果。

(2)学生数多,课时数少,从时间因素上增加了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难度。如果能够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设置课时数,每位学生每周充其量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在整个课程比例中只占1/35,与语、数、外等高考科目比较比重非常小。师生之间不能经常见面交流,很难做到相互了解认识,教师更谈不上摸清学生的性格特点,难以在彼此之间建立信任和沟通的桥梁。再加上每位教师平均带10个班级的课,平均一个星期要给近600名学生授课,如此庞大的学生数量给教师认识学生带来很大的困难,一个学期下来能将学生与其姓名对上号的不到20%。在课堂上即使看到某位学生违反纪律,由于不能马上叫出姓名,没能给学生在心理上形成约束力,从而错过给学生一个及时警示的机会。

(3)电脑教室的环境成为学生心理上的保护屏障和师生之间沟通的障碍。很多电脑室仍按传统教室的格局进行布置,教师授课时虽然面对的是学生的面孔,但同时也被一台台显示器阻隔,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在显示器这一“天然屏障”后面小声说话、做作业、玩游戏、睡觉等教师也发现不了。他们利用这种“地理优势”充分发挥主动性,脱离课堂教学,弥补在其他课堂中被压抑的情感。

2.主观方面导致的问题

(1)各方面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课堂管理。信息技术课程目前在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是不被列入高考科目的,在当前以高考为指挥棒的大环境下,信息技术课被学生重视的程度非常有限,强烈地影响着学生对该课程的价值认可。从学生、家长到学校,乃至社会都是这么认为,悲哀的是有时连信息技术教师也这么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会认为信息技术课就是一门让他们放松减压的课程,没有压力就没有学习的动力,没有约束力就会放任自己,思想认识上不到位和不重视,导致课堂纪律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课堂管理就无从谈起。

(2)开放式的网络教学环境使学生抵触课堂管理。在电脑教室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开放式的空间令学生经不起诱惑,全副身心徜徉在网海之中。在与学生、班主任的交流中可以发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向往无比,与其说他们喜欢这门课,倒不如说是他们对网络的向往,期待去接触新鲜、流行和时尚的元素。假如学生来到电脑教室上课的目的是为了上网聊天、购物、看网络视频、玩游戏、到农场偷菜„„不仅影响到对信息技术的学习,而且对课堂管理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

(3)传统的课堂管理办法不适用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传统的课堂管理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大,比较重视让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采用管、卡、压的方式。许多信息技术教师秉承了这个观念,认为课堂管理就是为了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管理的目标就是使学生保持安静和驯服。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渐影响到教学,学生对于这种强制管理越来越反感,这一点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尤为突出,一旦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或者抵触情绪,那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

二、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

从课堂管理的定义我们可以得知:要优化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作为实施主体的教师要采取包括支持、引导、限制、矫正等多维管理方式,对全体学生进行有效管理。一方面要保证课堂总是持续着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就要将学生的不良行为降到最低,并且能在不良行为发生时甚至发生前就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1.制定规范有序的信息技术课堂规则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信息技术课堂规则应该是预防为主,控制为辅。因此建议在每一批新生的第一堂信息技术课,在学生进入电脑室之前,就要与学生一起制定课堂管理的公约,明确哪些是允许的行为、哪些是禁止的行为,采取对应奖惩办法。这样可以有效消除在课堂中随意走动、大声喧哗、偷吃零食、玩游戏等影响教学的行为。“有法可依”之后应该保证“有法必依”,不能使规则成为摆设。在执行的过程中可以与学生进行探讨,注重规则反省和修订。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让学生懂得规则无处不在,懂得遵守纪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控制意识,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

2.从细节入手,把握课堂管理的关键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学生之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比较放松纪律,除了学生主观意识不重视这门学科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学生认为科任教师根本不认识他,从而行为上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如果教师能在学生违反课堂纪律进行管理的时候,准确地叫出名字,情况则大为改观。如果让学生按照班级的编号入座,固定下来,这样不管原教室的座位怎样变化,都不影响电脑室的座位。通过查找名单,或者编排好直观醒目的座位表,甚至在教学平台上导入每个班的座位表,一目了然,方便教师认识学生,增强了沟通,课堂管理起来就得心应手。

3.精心设计教学,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增强课堂吸引力 课堂管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但教学的本质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没有得到提高,那么教学有效性也不可能有质的飞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一个学生体验到取得成功的欢乐,那么这种课就不会把教师弄得心情焦躁、心力交瘁„„因为在这样的课上,他们的精力都被纳入了正当的轨道。”可见优秀的教学设计可以引导学生朝教师预设的目标前进,课堂管理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可以灵活大胆地尝试多样的教学方法,宗旨是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掌握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任务驱动法、创设情境法、分层教学法、讲练结合法等都可以根据课程的实际来做适当的选择。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从心理上感受学习信息技术的愉悦,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表面上看教师似乎没有采取任何课堂管理措施,但实际上已经将课堂管理融入到教学的过程之中。

4.提高教师自身素养,促进课堂管理

加强课堂管理,对教师的自身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学记》里面有一句话高度概括了这个道理:“亲其师,信其道。”信息技术行业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的,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当不断地加强学习,接触新鲜事物,了解发展动态,能把生活中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融会到课堂当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使课堂内容丰富精彩、形式多样生动,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崇拜。教师除了掌握好自身专业技能外,还应当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将知识融会贯通,把课上活,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配合,维持课堂纪律这样的问题在这种条件下就显得多余了。

三、在课堂管理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

在加强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尝试中,会碰到不少突发情况让人措手不及,也有些“疑难杂症”久治不愈,笔者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反思总结,收获了一些心得,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把“死规定”变成“活道理”

学生非常喜欢带零食来电脑室吃,趁教师不注意偷偷吃,吃完之后的包装袋、果皮果核经常不收拾,更有甚者为了躲避教师检查,把这些垃圾塞到键盘底下、桌椅底下和机箱机柜缝隙里,给电脑室日常的维护带来很多困难。就这个问题在每个班级三令五申,也搞过好几次突击检查,但是收效甚微。后来笔者放弃了这种严厉的死规定,在上课前与学生探讨一个问题:电脑最脏的部位是哪里?学生们毫不费劲地说是键盘和鼠标。为什么?回答是因为这两个设备直接与人的双手接触,而且公用的电脑情况更糟。然后进一步提问,如果我们一边用电脑,一边吃东西,吃下去的除了食物之外,还有什么?学生们这才了解到教师的用意,想到吃下去那么多细菌和病毒,不禁不寒而栗。通过宣讲这样的活道理之后,在电脑教室吃零食的情况得到很好的改善。由此举一反三,在课堂管理方面善用活道理,让学生自觉地接受,与死规定比起来,可谓是事半功倍。

2.改良策略以应对课堂管理中的新问题

固定座位的方法实施一段时间后,学生不太情愿地接受着这个规定,毕竟让教师熟识自己之后,在课堂上就不如从前自由了。于是聪明的学生千方百计找借口不在自己的座位上就坐,最合适的理由就是该电脑出现了故障无法正常使用。这样一来,几名趣味相投的学生又开始扎堆,久而久之课堂管理的难度又回来了。应对这种局面,除了日常维护加强之外,也有更好办法:电脑教室的电脑台数本来就是有冗余以备故障,把最靠近讲台的四台电脑作为备用机器,平时不给学生使用,当出现故障时才机动处理。借口电脑有故障的学生,不得不挪动到教师的眼皮底下,结果适得其反。管理策略变通之后,发现电脑“故障”的机率大为减少。

结束语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课堂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效能,一切课堂管理的策略都应该服从这个目的,不能为了管理而管理,更应当摒弃那些不科学的管理方式。同时也要明确,良好的课堂管理氛围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付出更多的责任心、耐心和恒心。

课堂管理,有定则无定法。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只要把课堂管理摆到足够重视的地位,结合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多管齐下,从课堂管理上规范学生行为,从教学设计上吸引学生兴趣,在教学方法上推陈出新,通过教学评价鼓励引导,提高信息技术教学有效性就不是一句空话。

第三篇: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方法初探

泰州实验学校 唐进晔

【摘要】目前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无所适从,学生学得痛苦郁闷,教学效率很低,教学资源严重浪费。追其问题原因涉及许多方面,如有其本身理论体系的不成熟,有来自“小学科”思想的漫不经心,也有来自制度层面的评价等方面。如何解决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性问题呢?笔者认为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是关键。本文试着从“任务驱动式教学法”、“探索发现式教学法”、“实践启发式教学法”三种常用的教学方法入手探讨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实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学科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它的理论体系、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还远远没有成型。《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以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学习领域作为课程形态的必修课程。”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之外,信息技术课具有鲜明的自身特点:突出学生技能的掌握和实践运用。因此,在教学中决不能沿用现成的教学模式生搬硬套,而应有其独特的教学模式。笔者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以下三种教学方法较为常用有效: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法

“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以明确的任务驱动为目标,在自主学习和协作交流的环境下,让学生在任务实施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新的知识。合理运用该教学法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率,又能在强烈的求知欲驱动下,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能力。“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一般分为设计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评价任务等。

在具体设计任务时,教师要把握好任务的针对性和阶梯性。任务是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的,同时任务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到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例如,初一学生在学习“表格制作”的内容时,可以先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仿照课程表,设计一个10行5列的空表格”。这个任务就包含插入空表格、合并单元格、表线添擦等子任务,在完成这些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对表格的插入、行列的删除、表线的处理等操作就会逐步熟悉,从而达到本课时“让学生掌握制作简单表格方法”的教学目标。

在任务完成阶段,教师要做好对学生上机过程中的个别指导和答疑工作。学生之间水平存在差异是个普遍性的问题,再加上具体操作的多样性,导致不同的学生往往会遇到不一样的问题。以制作小报为例,在制作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对“艺术字”的基本编辑方法不是太清楚,有的学生对应用图片、自选图形的组合、美化不了解,有的学生对图文混排的方法不熟悉„„如果都采取“一锅端”的做法显然是行不通的,而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就很有必要。

二、探索发现式教学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探索是学生求知的本能,而“探索发现式教学法”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设置疑问为出发点,以学生探究问题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教师通过积极有效的引导,学生自主思维,通过情感体验、实践尝试、独立探究、合作讨论等形式完成知识的学习。“探索发现式教学法”一般分为四个环节:设疑——探究——解决——发现。

例如在学习《图表的建立与编辑》时,教师可以首先创设“出示这学期大家前三次的考试成绩”情境,然后引出问题“我们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那我们有什么更直观的方法来表示吗?”由问题的产生到情境的引入,然后再适时引入图表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小组交流、讨论是用什么类型的图表呢?折线图还是用柱形图或者其他?确定了图表的类型之后,通过分组协作让学生再一步步建立图表。在整个图表完成之后,可以进一步启发学生如何来转换图表。这样,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一步步完成本节知识点的学习。

在运用“探索发现式教学法”时,教师一般要把握如下几点:首先,疑问的设置要有共性,既要游离于具体问题之外,又要紧扣知识点的核心。问题没有共性会让学生多走弯路,极大浪费课堂时间。其次,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引导,着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在解决问题后要及时总结,合理评价。恰当的评价既能汇总分析学生在前期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又能适时引出新的知识点供学生进一步探求。

三、实践启发式教学法

实践是创新的重要基石,信息技术课与其他学科相比,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工具性较强。“实践启发式教学法”的本质是以教师启发为激励手段、以学生实践运用为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一般分为三个环节:(1)在实践中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找出实际问题背后的知识点。(2)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点。(3)解决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给予肯定或补充,并不失时机提出新问题,为下一个知识点埋下伏笔。这种教学模式类似文学写作中的“倒叙”手法,即先找出问题背后所涉及的知识点,然后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点,最后再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在具体教学中如何迅速、准确地找到实际问题,并将之抽象为信息技术知识点呢?

首先,教师要善于与其他学科老师沟通,有些知识点需要借助计算机解决时要提前精心设计,不断增强信息技术的“渗透”能力。例如初一学生在数学学到有关利用计算机制作图表的知识时,可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应的案例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实践操作,不断增强他们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

其次,在课堂上大胆鼓励学生自己挖掘,让学生在生活中亲自体验到学习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成就感。例如,学校正在开展“唱响国歌”大合唱系列活动,学生了解到评委老师的打分系统还是人工操作,很不方便。于是,我鼓励学生利用EXCEL函数等知识帮评委老师们设计一张实时计分表及名次表。学生经过认真思考,结合评委老师的有关要求和竞赛规则,在学习了函数有关知识点后,经过小组合作,综合利用MAX()、SUM()、RANK()等函数巧妙地设计了一张数据表。通过此表大大提高了评委老师的工作效率,学生也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体验到了EXCEL学习的实用性。

“实践启发式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点的时候有着明确的目的性,用实际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经过教师的逐步启发和有效引导完成知识点的学习。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知识点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去组织实施,有时甚至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追求“灵动”的课堂教学方法,让信息技术课堂发挥最大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希望的。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课堂教学必须实现由知识本位、智力本位到人本位的转变,信息技术课堂呼唤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总结摸索,逐步实践出更多、更好、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第四篇: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关于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高效课堂教学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使学生“爱学习”、“会学习”,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的课程,本文提出从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来打造初中信息技术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做到让信息技术服务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高效课堂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潮流,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给予革新、提升和深化。我校实施高效课堂模式已有一段时间,我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从事教学两年年,也积极投入到“高效课堂”创建活动中去。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的课程,随着信息技术学科的开设,大家都深知可以把信息技术作为每个人学习和认知的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解决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由此可见,打造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课堂是当务之急。如何在有限的40分钟内提高课堂效率,在和谐的环境与氛围中构建信息技术教学的高效课堂是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共同探讨的课题。

一、要加强“导学案”的设计。

1、“导学案”的设计应由浅入深,使知识问题化,使问题具体化。初次尝试应注意将预习提示“细化”,加强对预习的指导,避免不能理解概念和规律使预习停滞。

2、要鼓励学生尝试做预习笔记,找到新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并自主完成导学案。这样课堂学习时做到心中有数,带着预习中的疑问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3、要深入了解学生。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思路不同与一般的教学思维,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将“备学生”与“备教材”有机的联系起来,让“预习提示”的设计方案更进一步的接近学生的思维,让课堂展示的教学设计更具有可操作性。

二、要加强合作学习。

加强合作学习是“预习”实施的关键。学校定期开放实验室要落到实处,学生可以学习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上机探究。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的预习与讨论与上机探究,它可以充分活跃学生的思想,增加彼此学习的经验和机会,使学生在获得自我可能性认识的同时,又能通过合作与交流,学到他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看到自己尚未发觉或发现的自我潜能,培养自信心。

三、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遵循新课程标准“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要对学生的阶段性考试、探究与创造能力、课堂教学表现能力等综合评价,形成对学习小组及某学生本阶段或本学期的整体评价,真正发挥学习小组的战斗堡垒作用。创新小组评价机制,坚决杜绝为评价而评价,用评价调动积极性,把评价当成一堂好课的佐料,流畅自然。

四、做反思。教学设计的完成,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这一次备课的结束,还需要进行课后的反思。课后的反思,是一种经验的积累;是自身理论的提升;是下一堂课的基础;是下一次备课的借鉴之路。有了更好的理论基础、方法手段,我们就能更漂亮地备好下一堂课。如此良性循环,我们的教学水平将会大幅度地提高,教学工作也会越来越出色。现在的新课程实施中的最大问题,不是教师有没有能力去实施,而是从思想上有没有认识新课程的意义,不愿意改变。鸟群从天空飞过,希望不要只留下少许洁白的羽毛和气息。教师一定要转变教育角色,不做纯粹知识的灌输者,做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领者、组织者和欣赏者,一定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质疑、思考、合作、讨论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第五篇: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之我见史秋凤

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之我思

长山峪中学史秋凤

【摘要】由于信息技术自身的学科特点以及农村教学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农村信息技术课堂的管理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我们不能通过强制的课堂纪律来约束学生,课堂管理的理念,需要重新思考,课堂管理的策略,需要重新设计。我们要创设学生自我管理的学习氛围,从而控制学生的不良行为;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字】信息技术课堂管理应对策略

课堂管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成分,管理好课堂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石,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课堂管理是正常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农村的学生因为特殊的农村环境,学生掌握计算机的水平参差不齐,而且上课时态度不正、鱼目混珠,再加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都是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但学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私自离开座位、偷着吃零食甚至会打游戏等不和谐的现象。如何让所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让所有学生得到有效的发展是我所常思考的问题。

一、农村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的现状

(1)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不重视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舞台,也是实施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学生脑海里的课堂,一向是整齐的课桌,庄严的讲台,醒目的励学标语。可进了信息技术课堂,情况便发生了变化。信息技术课被认为是“比副课还副课”的课程,是被遗忘的角落,从而导致学生课堂意识的淡薄。到处摆满了鼠标,键盘,显示器,这些都与其他学科的课堂大相径庭。在教学过程中,更有一些难以避免的情况,比如教师演示的过程中,学生认为机器故障,喊教师修机器;机房内嘈杂的机器声响,偶尔学生敲击键盘,学生低头交头接耳;操作过程中学生自控能力差,偷着吃零食、打游戏等等。这些情况无不透露出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不重视。

(2)课堂纪律的谈化

相比较其他学科而言,信息技术课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门课,下课铃声一响,学生们便一个个箭步如飞,冲到机房。上课的情绪是十分高涨的,但学习态度十分不好的,他们经常抱着一种娱乐的心态来上课,并不是以学习的态度来上课的。在教室里面吃零食、学生之间相互走动、讲话等情况是有发生。

(3)学生操作水平参差不齐

我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农村的学生因为特殊的农村环境,掌握计算机的水平参差不齐,1

基础好的一些学生往往容易产生一种自负的心理,在课堂上认为老师只讲一些基础的知识太肤浅,出现好学生吃不饱的现象,他们所剩余时间就会显得无所事是,转而可能会去上网聊天、打游戏等做其它无关教学的内容去了;而基础差一些的学生认为进度太快,自己无法跟上,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越学越差。

二、现状存在的原因

(1)教学环境的不同

信息技术课一般是在机房上课,学生所面对的是电脑而不是教师,教师一般要在讲台上操作演示、写板书等,不能注意到每一个学生的一举一动。另外与教室里上课相比,机房中出现的干扰因素更多,环境也更为复杂,相应带来的纪律问题也更多。

(2)学生操作水平两级分化严重

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不同,这些差异造成的是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水平的参差不齐。特别是在农村,这种差异会更明显,家里面有电脑的学生可能不用教他书本上的内容他已经学会了,而家里没电脑的学生初一进来时可能连鼠标都没有熟练掌握单双击,还需要个别辅导。这在教学中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不可能在教学中搞“一刀切”、“大锅饭”,要根据学生实际来设计教学。

(3)教学设计过于粗糙

由于教学环境的不同、教学对象的不同层次,也许教材中长篇大论的介绍某一个知识点时,而在实际的操作中只有短短的几步操作,这就对教师在做教学设计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认识到班级里面每个学生已有的操作水平、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都是不相同的,根据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对它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进行因材施教。

(4)评价制度有待完善

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对教学效果做出的价值判断。通过评价,学生可以知道自己学习成绩的进步,会产出成绩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一个好的评价可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内在动力和需要,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不用像其他学科那样上交作业,只是根据学习内容制作一个小作品,制作的作品也不能及时评价或者全部评价,久久而久之给学生积极性有所打击。再加上信息技术作为一门辅课存在,学生、学校甚至信息技术老师对其的重视度不够,几乎没有期中考试,有时甚至连期末考试也都是走过场,凭印象给学生打分。

三、改善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有效应对策略

那么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如何让学生树立起课堂意识,避免一些无意识的扰乱课堂秩序的情况发生呢?

1、立足学科,以学科文化熏陶人

由于信息技术未列入中考考试范围,这一点,使得学生在潜意识里,轻视信息技术学科,继而在课堂上无心恋学,即使对此感兴趣的同学,也只会觉得只是好玩而已。此时,如果我们采取一些简单的做法,也会在学生内心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可以在机房里张贴一些信息技术发展史上著名的人物介绍,或者在计算机里有意地存储一些与学科有关的新技术、新发展供学生浏览等。这些做法,会让学生在认识上树立学科意识,转化成课堂学习的动力。实践证明,这是最值得我们去做的,会促成学生自发的学习氛围。

2、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合理组织上课

首次,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事先了解一下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他们喜欢的东西等等,在教学资源的选择时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活动中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认识兴趣。当广泛的认识兴趣成为学生的人格特征时,他们将不需要或很少需要外来的奖励,而能自觉进行学习,甚至离开学校以后仍然以生动活泼的例子使学生了解某一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引起他们进一步探讨的认知需要。

例如:在七年级一课中教学生如何制作演示文稿时,讲述文字、图片如何插入,若随意输入一些无意义的文字时,学生根本没有兴趣听老师一遍又一遍的唠叨其操作方法,但提供给学生的图片素材是娱乐明星时,不用老师,学生也会主动的去尝试着将这些他们喜爱的明星资料制作成一个漂亮的“偶像介绍”的演示文稿。

其次,教师要遵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而这个“材”并不单指教材,也指人材、教学环境等。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可以安排多个任务进行分层次教学,操作水平较差的学生可以做基础题,好点的学生可以做提高题,挑战题等。

3、重点细节常规化

信息技术课堂中,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课堂管理,一些必要的细节实施,往往成为关键。课堂管理,是由一个个微小的细节体现出来的,没有这些细节,就不能形成课堂管理的整体框架,课堂显得自由化。如上课伊始是否有起立问好的仪式,迟到的处理,课堂举手提问,机器问题的处理等。我们需事先充分考虑这些课堂细节,时时关注这些细节,逐步使学生养成信息技术课堂的行为习惯。以下列举了一些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细节。

(1)上课、下课的仪式;

(2)举手提问;

(3)机器故障处理方式;

(4)随意下位问题;

(5)迟到处理;

(6)适时提出疑问问题;

(7)课堂同学讨论交流方式;

(8)学习时间玩游戏的处理,如打扫机房等;

这些小小的细节,是我们组织课堂,管理课堂的前提。细节的实施,关键在于要常规化。只有教师时时以此要求学生,必然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得到养成,形成课堂中的一些自觉行为。这也促进了我们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是课堂管理中的基础所在。

4、课堂组织严格化

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课堂上处处体现着师生的相互交流和学生之间的默契合作。这些特点,使得我们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我们可以进行一些探究性学习,合作式学习,作品比赛等课程形式。除了对这些课堂内容的精心准备之外,我们要对其组织严格化,不能随意行事。有些课,教师虽然给学生指明了合作学习的内容,但是并没有具体进行组织,任学生任意组合,自行完成任务,制作作品。这必然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无组织,随意起来。甚至有的同学并没有去完成任务,而是乘机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能过分地责怪学生。如果我们把课堂组织细化,时刻关注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都有具体的任务做,就不会出现上述问题了。

5、运用语言艺术促进课堂管理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同时还需要良好的语言艺术修养。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我们把教师语言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加以讨论。

(1)有声语言。教师在讲述概念原理或操作方法时,语言要温和,富有激情和感染力,这样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同时,对学生要经常适当地鼓励。

(2)无声语言。教师要学会运用动作、表情、眼神、仪态等非语言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减少课堂不良行为的发生,有效提高课堂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提升自身的语言艺术修养,定会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6、完善评价制度、运用多种评价机制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需要综合考虑,要进行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一方面要树立“全程的评价观”,即在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阶段就对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后计划实施的评价提前进行系统规划和准备,使对评价的规划成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要注重于实践,因为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信

息技术课教学评价尽可能科学的、全面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把一些难以量化的外在因素降到最低。

现前的评价形式相对比较单一,大都是以期末考试让学生做一次测验或者做一幅作品作为考试,忽略了平时测试。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平时的课堂纪律、学生平时课堂作业完成的数量与质量作为考核依据,考核要科学全面,要将学习态度、上课表现、作品质量、创新能力等方面作为评价细则,对表现突出、进步明显的学生进行阶段性表扬,并给予奖品以激励其他学生的学习热情。

信息技术课是学生普遍比较喜欢的学科,而且农村的学生更需要加强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教师只有通过加强信息技术的课堂管理、合理组织教学、重视细节常规化、课堂组织严格化、提高自身语言艺术、完善评价制度等多方面措施,才能更有效的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版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3].陈琦刘儒德 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7.4

[4].周敦 主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第二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9

下载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2013.7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2013.7.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策略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策略 我们学校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差距比较大,一部分学生从教学点转来,他们原学校没有开设信息技术课。这些学生即使家里有电脑,操作比较熟练,但是教材......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之我见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之我见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明确指出,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改革

    浅谈信息技术课堂改革 --- 张斯琴 目前,我国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主宰教学全程的状况,至今仍然得不到根本的改变,教师的主导作用仅仅限于停留在表面形式上,而学生......

    初中信息技术

    初中信息技术考试纲要 一、指导思想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考试是对学科教学和教师教学能力的的全面鉴定。本纲要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准备考试的指导性文件,它对考试的内容范围及试......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导入的尝试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导入的尝试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融知识性、技能性和工具性于一体的基础课程,以培养 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而课堂是信息技术课程......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刘琼 (深圳市宝安区文汇中学,广东 深圳 518133)摘 要:信息技术作为新课标体系下初级中学的一门必修课,有其课程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但初中阶段的 部......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初探创新性成果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初探 通过此次学习,使我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了更新的认识。 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是促进学生发展,也就是......

    浅谈如何构筑一堂初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课堂

    浅谈如何构筑一堂初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课堂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改革永恒的主题。在轻负高质下教师如何提充分利用好每节课45分钟的教学时间,打造高效率的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