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作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小学作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作文是学生全方面语文能力的表现,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是,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使我感受到: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时刻困扰着学生。这也成了众多小学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因此,学生习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缺乏兴趣,害怕作文。
二、习作内容空洞,平铺直叙。
三、生搬硬套课外阅读范文,缺少个性和新意。
四、习作选材大同小异,没有亮点。
五、习作内容不具体,情感不丰富,语病较多等。
小学生作文存在上述问题,有很多原因:
一、学生的阅读量少。尤其农村孩子,大多数学生一个学期下来就是学习课本上的几篇课文,没有积累,胸中无墨,遣词造句的能力较差。还有平时观察少,他们很少去积极主动地观察,脑中没有作文素材,写出的作文自然而然空洞乏味。学生的作文水平就可想而知了。
二、教师们重视遵循着教师讲解读——读范文——学生列提纲、写草稿——学生修改——抄写的双课时模式教学。总是教师讲在前、学生写在后,殊不知,这样一来就框架了学生的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定格在一个极小的空间内,让学生只能照本宣科,按老师的要求去完成作文,结果,学生写出的作文千篇一律,大同小异,没有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还有作文讲评和批改方法较传统,总是由老师一手包办,不能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三、不重视平时的训练,作文起步晚,到三年级才开始作文训练,而且是直接进行篇的练习,没有低年级的说话、写话的铺垫和过渡,因而学生见到写作文只好挠头。
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营造愉快的氛围,激起学生写作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语文教学具有形象性、情境性的特点,写作教学也同样。只要我们教师紧紧把握住教材的特点,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巧妙运用趣味横生的语言,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就会深受愉快的气氛的感染,进而引发写作的兴趣。如:在看图写话时,我们可以结合图的内容编一段小故事讲给学生听,或者用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把图中的内容展示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对图中的一切引起极大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有趣情节。学生们一一说过后,教师指导他们将自己所说的内容记录下来,并明确告诉他们通过手中的笔把自己刚才说的话记录在本上的过程就是写作,本上的内容就是作文。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感到写作很容易,就会产生写作的兴趣。
二、培养愉悦的心情,促使学生展开想象。
低年级小学生容易受个人情绪的影响,并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将注意力全部放在被关注的事物上。他们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迫不及待地亲自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并会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细心观察,如:看、听、摸、想......从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这时教师最应该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让他们产生愉悦的心情,并展开丰富的联想,以实现学生通过细心观察写出特色的作文。同时引领学生平时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并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激发学生写观察日记,做生活的有心人,从而积累作文素材。
三、激发课外阅读兴趣,掀起“学习”热潮。
学生要写好作文,单靠我们一本语文书是肯定不行的,因为课堂上得来的知识是非常有限的,所以还要让学生经常看课外书,不断补充知识才行。所以我们可以在班上开展阅读兴趣小组,推荐一些优秀读物,鼓励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摘抄好词佳句,并指导他们把积累的好句好段运用到习作中。还可以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建立舒适的图书角,把从图书馆借来的书籍,以及学生自己借出来的书籍,分类摆放好,供学生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另外,每周由班干部负责评选出十大“读书明星”,给予奖励,激发学生的读书乐趣。同时,也为他们创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此外,老师还可以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古今中外名著,结合课文学习专题,多让学生写读书感受。写作要求不能太高,从一两句话写起,慢慢地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写作习惯,让他们通过多读——多写——乐读——乐写,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大量阅读古今中外名著,阅读其它有益书籍,既可以扩大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语言和写作素材,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学生阅读量大了,见多了别人遣词造句的规范,句子自然就能写得通顺,语病自然就少了。只要能如此坚持下去,相信学生真的可以做到杜甫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四、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挥其创造性。
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我认为,如果作文教学从培养创新人才这一视角去思考,就应该多让学生写想象作文。
想象是小学生作文的翅膀。鲁迅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到天空,他想潜入蚁穴......”我们对学生的想象不必追求完美,应放手大胆地让他们打破框框,只要想象得合理、丰富多彩,必然会为他的习作增光添彩。即使学生写出了一些幼稚可笑的,甚至是脱离现实的习作,教师也不要批评和压制,要耐心地加以引导,使他们的想象接近现实。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从多方面入手。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情感。续写故事、编写童话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的最佳途径。为此,可以常在班上搞故事接龙比赛,当故事进行到某一关键情节或遇到意外事件时停下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故事合情合理、有滋有味地编下去。有些课文结尾含蓄,耐人寻味,可抓住重点,指导学生续写下去.五、激发创作的欲望,培养学生勤思多写。
学生在生活中,在自己的身边能发现许多有意义、有意思的内容,可是往往被忽视,教师应及时把握各种有利契机,正确引导,激发学生勤思多写。如:“三.八妇女节”,我们有意识地在这一特定时间内跟学生谈“母爱”这一永恒的话题。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切身感受说一说妈妈对子女的关心与爱护。每名学生一定都有许多和妈妈有关的话要说,于是借此良机赶紧给学生布置一篇和妈妈有关的写作练习,以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写作的内容、形式不必限制,只要文章充满真情实感即可。
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学生只要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语句通顺,书写工整,注意不写错别字,会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即可。因此,我们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各种节日及活动,安排学生带着写作的题目亲自参与,做到有活动必参加,有感受必记录。鼓励学生“三勤”即勤参与、勤思考、勤练笔。我们还要尽可能在平凡的文字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尤其是对写作基础不好或对写作缺少兴趣的学生更应该常常给予积极的鼓励,使他们也能体验到写作中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六、改变作文评议方法。
根据全班同学的写作情况,在班上进行集体评议,师先指出优点,提出不足,然后让学生根据要求分组互相批改,并将改后的作文范读,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树立他们作文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作文兴趣。
总之,提高小学作文的教学质量,关键是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和重视作文教学的研究,不断探究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作文教学才会走出困境,学生才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的想法,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也会向各位老师学习,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第二篇: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语文课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
课程改革实验启动几年来,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所有这一切,给当前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给迷茫、困惑的语文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细细品味当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解决:
第一,偏。
审视当下的语文教学,之所以有些课语文味不浓,失落了语文本体,其深层原因是这些语文教学偏向教学形式的模仿,而轻文本的细研。教师本身对教材都不够理解,不够深入,不能准确把握,怎能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领呢?文本学习成了一种浅阅读,快餐式的阅读,无法深入文本体会蕴意,感受语言的魅力,也就没有了语文味,也就不能感受真正的人文,更不能实现语文学习的有效性。
偏,还包括对“双基”的不够重视,尤其是不够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导致轻视讲解、讲授等这些基本的教学方法,把接受性学习和自主、合作、探究对立起来。新课标修改稿明确提出:“不应完全用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思考”。说明部分的分析还是必要的。适时的分析、讲解,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语文知识,落实“双基”。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去感悟、体会、揣摩、体验。
第二,虚。
语言训练不落实,不到位。教师不范读,不板书,淡化了教师的指导作用。虚,还表现在课堂上不抠词抠句,不纠正学生错误的语言,不辨析词意,不辨析字形。该认的不认,该写的不写,该积累的不积累。脱离文本的议论太多,自由诵读的琅琅书声太少。脱离文本进行教学,漫无边际,随意发挥,用集体讨论取代了学生个人言语实践活动,还美其名曰开拓延伸。更些课,文本还没弄清楚,就塞进了一些课外的东西。由于课件使用不能做到适时、适度和有效,虽然一时间提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可真正面对文本的时候,学生反而失去了兴趣。第三,闹。
有些课堂表面看来热热闹闹,但表面的热闹精彩掩盖不住教育背后的空虚乏力。课堂中众声喧哗,异口同声,没有另类的声音,没有独特的感悟,没有多元的结论,没有因思维撞击而迸发的火花。闹,反而使课堂封闭,学生的心灵之窗紧闭,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缺失了本我,缺失了个性,甚至连笑也是勉强挤出来的,这种情况令人不安。第四,杂。
有些课教师落实不到位,重点不突出,所安排的内容繁杂,课件又杂多。甚至有些是与文本本身没有多大的关系,老师也塞进了课堂,耽误了教学时间,又没有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五,碎。
课文是一个整体,当前有些课随意宰割、支解,弄得课文支离破碎。在教学中,要学生凭兴趣选读某个段落,难道不感兴趣的就不读了吗?最后又不返回整体;有的课脱离了上下文,脱离了文章整体,让学生孤立地理解课文中的某一句话。难道学生就对一句话感兴趣,其他都不感兴趣,不感兴趣的就不学了吗?
那么,语文课文又应该怎么教呢?
一、简简单单教语文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课。不要硬给语文课加码,加重任务,拔高要求,也不要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也不要使教学方法花样翻新,更不要让课件充斥课堂,喧宾夺主。简单的语文教学是有底气的语文教学,绝不是看似什么都训练了而其实什么都没有落实的语文。当前,有些课,容量太大,节奏太快,课件太多。教师连珠炮式地讲话。手忙脚乱地演示,学生急匆匆地对答,扫描式地观看,没有咀嚼回味的时间,知识如浮光掠影,训练似蜻蜓点水。这样的教学,知识怎能得到内化?技能怎能得到提高?
我们要化繁为简,消枝去叶,突出主干,凸显主体,理清主线。所以要念好“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写字)”“十字真经”,紧抠“知识、能力、方法、习惯”“八字要诀”,强调“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基本应用”四项要求。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使复杂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得简单易行。一堂课,目标要集中,任务要单一,要求要明确,训练要落实。而且要重视“精讲多练”,精讲,教师讲精华,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多练是相对精讲而言,就是让学生多读、多写,自主参与言语实践。当前语文教学中有脱离文本,过度发挥的现象,因此要强调,对话主要是和文本的对话,要深入钻研教材,疑问主要从文本中来,答案主要到文本中去找,不要脱离文本,紧抠词语,有时要咬文嚼字。
二、扎扎实实教语文
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性学科,母语是民族之魂,国家之根,智慧之泉,创新之源。从小打好学习母语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至关重要。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奠基固本,要求切实,训练扎实,效果落实。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虚化现象比较普遍,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语言训练不到位,不 落实。难认的字不多念几遍,难写的字不多写几次,该解释的词不解释,该辨析的词不辨析,该品味的句子不反复品味,该归纳的段意不归纳,至于最基本的句子,篇章知识,标点符号知识更是一溜而过。要认真研究教学过程,这既是学生思维、想象的过程,也是能力培养的过程,是教学的“三维目标”统一的过程。过程由各个环节组成,随着教学进程,要环环相扣,步步为营,有错误要及时矫正,有遗漏要随时填补,发现生成性的课程资源,要随机应变,充分开掘利用。不要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仍按“预设”,一成不变,这样的教法是不可取的。实,不是僵硬死板,应实中求活,活中求变,变中求新,使语文教师永远充满生机活力。
三、轻轻松松教语文
就语文教学而言,要求太高,任务太多,挤得满满的,填得死死的,作业多多的,哪有多少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教学师生都感到负担很重。就一堂课而言,不是铺天盖地,倾盆大雨,教师气喘吁吁地牵着学生走,学生匆匆忙忙地跟着教师跑。我认为,为了轻轻松松、开开心心地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文本,坚持和文本对话,善于从文本中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中去发现文本中的空白,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去揣摩作者的未尽之言、未了之情,从作者写出来的文字中去发掘未写出来的文外之意,弦外之音。教师要善于打开学生的思路并梳理学生解决疑难的思路,引导学生以开放的心态,完成从一种思路到另一种思路的转换;学生阅读文本,是重新创造意义的过程,因此要鼓励探讨多元结论。
轻轻松松学语文,并非降低要求,放松训练,而是营造氛围,研究策略,讲求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愉快地学习,聪明地学习,轻松地学习,高效率地学习。自己品尝到智力活动的快乐,体验到学习成功后的喜悦。
总之,新课改下的教学不是依葫芦画瓢式的简单模仿,而是深刻领悟,灵活运用的过程。需要的不仅是外在形式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对教育内涵的理解,形神兼备,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活起来。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学习研究,不仅要有改革的勇气和魄力,更需要足够的教育智慧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新课改才能改得扎实,改得稳健!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语文课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语文课?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
课程改革实验启动几年来,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所有这一切,给当前教育注入新的活力,课堂也焕发出勃勃生机,给迷茫、困惑的语文教学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细细回忆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去思考、解决:
一.在教学指导方面存在不足。有时在课堂上,找到了语言训练点,但是训练的方法不够恰当。
二、总以为多表扬、多奖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曾一度以为把课件做得天花乱坠教学效果会比较好。
四、师生互动模式单一。我也重视师生之间的互动,但是这种互动进行的不彻底。
五、教学重点有时不够突出。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总想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往往是面面俱到,涉及面较广。
六、教学中设计的问题不够精简。在课堂教学中的设计缺少统领整节课的线索。
七、教学环节有时不够深入。
八、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体现,导致学生的个性、学习能力得不到发展。主要体现在学生的读书时间不充分,学生参与学习方式单一,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不高、学生参与学习的面不够宽等。
九、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关系处理不够得当。
今后我要改变原来不恰当的地方,做到:
一、坚定不移地确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求知氛围。教师不应该以“遗忘”的态度对待学生提出的在教师看来背离预定教学目标的问题。孩子们需要的是教师对他们认知渴求的认可与接纳,更需要的是对他们学习需要的欣赏和鼓励。
二、转变“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观念,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探索和研究的时间与空间。这样不但可以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释放孩子们的创造个性,也一定会为孩子们拉开一幕更为广阔和精彩的未知世界。
三、充分珍惜儿童天真、率直的“未成年状态”,给予儿童自由发表自己观点和想法的物理时空和心理时空。
四、儿童的精神世界相对于成人而言,简单、清澈、不掺杂质、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拒绝复杂和虚伪。而这种简单明朗的精神世界同时又是脆弱、容易被污染的,需要成人们更多的关爱和呵护。
五、研读课文,了解学生,把握每课教学目标。根据课文特点和学段目标要求准确确定教学目标。目标既定,课堂教学所有的学习活动都要为实现达成教学目标服务,教学的重点要深究精练浓墨重彩,与目标关系不大的则可捎带而过轻描淡写。
在教学中把握住了学段重点、单元重点及每课教学重点就能做到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对重点处不惜时间精力进行训练,做到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教学效率就会大大提高。
六、进一步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要致力于“学”服务于“学”。教学中要还文本于学生,还读书权于学生,还读书时间和空间于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享受读书快乐。多读是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整体形成和谐提升的最有效途径和手段。
七、学习方式的灵活变化影响着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与提高。
八、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关注每一个孩子,让所有孩子都有兴趣参与学习中,都有表达展示的机会。
九、发挥评价的作用,评价要有示范作用、导向作用,有针对性、有启发性。能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和热情,更要引领学生学习的正确方向。
十、教师要加强学习,加强读书,和学生一起读书,增强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一个语文素养高的教师本身就是最鲜活的语文教材,是对学生最直接的学语文用语文的示范。
十一、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1、是及时给予学生积极性的评价。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合理、准确,会直接影响他下一次参与的欲望。如果学生回答问题出现了错误,教师直截了当的指出,学生会觉得很尴尬,老师再进行提问时,他就会羞于举手。如果老师的评价委婉一些,并用期待、希望的语言进行鼓励,那么这种期待与希望,则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保护了学生自尊心,他就会保持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情绪饱满地投入学习。
2、是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教师在教学中要放下架子,用委婉的、关切的语言要求来影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严谨、求实的学习习惯。同时在教学中要尽量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学习生活的丰富多彩。
3、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促进,这样使得教师的教愉快,学生的学轻松,双方达到教与学的和谐,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一旦课堂的气氛变得轻松、自由、活泼时,枯燥的知识也会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十二、简简单单教语文
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课。不要硬给语文课加码,加重任务,拔高要求,也不要脱离学生实际,求全、求多。不要把教学环节设计得过于复杂,也不要使教学方法花样翻新,更不要让课件充斥课堂,喧宾夺主。简单的语文教学是有底气的语文教学,绝不是看似什么都训练了而其实什么都没有落实的语文。
我们要化繁为简,消枝去叶,突出主干,凸显主体,理清主线。所以要念好“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写字)”“十字真经”,紧抠“知识、能力、方法、习惯”“八字要诀”,强调“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方法、基本应用”四项要求。把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单明了,使冗长拖沓的教学过程变得便捷,使复杂多样的教学方法变得简单易行。一堂课,目标要集中,任务要单一,要求要明确,训练要落实。而且要重视“精讲多练”,精讲,教师讲精华,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十三、轻轻松松教语文,就语文教学而言,要求太高,任务太多,挤得满满的,填得死死的,作业多多的,哪有多少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教学师生都感到负担很重。轻轻松松学语文,并非降低要求,放松训练,而是营造氛围,研究策略,讲求方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中,愉快地学习,聪明地学习,轻松地学习,高效率地学习。自己品尝到智力活动的快乐,体验到学习成功后的喜悦。
总之,新课改下的教学不是依葫芦画瓢式的简单模仿,而是深刻领悟,灵活运用的过程。需要的不仅是外在形式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对教育内涵的理解,形神兼备,课堂教学才能真正活起来。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学习研究,不仅要有改革的勇气和魄力,更需要足够的教育智慧和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新课改才能改得扎实,改得稳健!
东买里镇乌图布拉克小学
王玉花 2015年
第四篇:小学生在写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及解决方法
第三次作业
小学生在写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及解决方法
我常常在思考: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写起作文来就在那里咬笔尖、抓耳挠腮呢?写出来的作文往往是句不成型、言不达意?到了小学高年级要他写一篇400字的作文就像要他的命似的。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是造成学生不愿写作的原因所在:
(1)引导不当(2)没有兴趣(3)缺乏素材
一、开展丰富的活动 积累写作素材
为了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平时我总会想尽办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这些游戏活动,不仅冲淡了课堂上的沉闷空气,使学生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而且学生在活动中逐渐消除了恐惧心理,同时由于游戏的本身要求,又使学生感到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从而不得不尽力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见。平时我开展的活动一般有(1)合作意识的成语接龙、野炊(2)参与意识的小品表演、课本剧、个人才艺展示(3)诗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读名著知识竞赛。
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但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而且让学生积累了写作素材,每次学生写作文的时候都会觉得“这件事情我经历过”,学生写起来才会文思滚滚,下笔如有神。
二、加强课外阅读 努力创建班级读书会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加强课外阅读,努力创建班级读书会。通过广泛的阅读,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广泛接触各种文体,逐渐体会到写好文章的奥妙所在。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阅读文章的能力,而且激发了学生作文的浓厚兴趣,一举多得。平时我努力作好这样的工作(1)创建班级读书会(2)针对学生的差异,设计两种不同的课外摘抄作业(3)课前五分钟演讲及讲故事
三、抓住读写结合的“点” 习得作文之法
生活具有取之不尽的素材。教师引领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这仅仅是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打下扎实的基础,但还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材抓住读写结合的“点”,读中学写,不失时机地通过迁移、模仿、创新地练,久而久之习得作文之法。例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中,在指导学生反复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在阅读教学的最后环节时,进行拓展性的写作训练,引导学生生走进生活发现美。
第一次作业
小学语文口语交际项目学习教案
广告天天见
一、活动目标
1.通过收集、整理广告,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
2.通过广告学习语文,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习得语文学习的新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学习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二、活动准备
1.学生准备:收集、整理广告信息。
2.教师准备:对学生收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给予方法的指导。
三、活动步骤
1.第一阶段:收集广告信息。(大约一周时间)
2.第二阶段:整理广告信息,确定研究主题及成果展示方式。(大约一个星期时间)
3.第三阶段:以课堂教学的形式展示、汇报收集与研究的成果,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习得语文学习的新方法。
4.第四阶段:编辑成册,在学校“个性展示厅”展览,撰写活动小结。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间开始播放电视广告集锦,创设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2.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广告几乎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广告”这个话题。
3.电脑课件出示课题:广告天天见
(二)汇报
1.从一周前我们确定了这节课的内容以来,大家就开始收集广告了。你能不能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你收集广告的情况呢?
(引导学生从收集的时间、途径、数量等方面来介绍收集广告的情况。)2.小结:
这次广告收集活动近一周,据初步统计,全班47人共收集了N条广告,其中XX同学收集了N条,收集广告总数列全班第一。广告收集的途径主要有报纸、电视、互连网、户外广告牌、公共汽车车身、广告宣传单、广告袋、广告伞等。
3.下面我们进行一个小游戏,叫“广告语接龙”,按照座位的前后顺序每人说一句广告语,看看哪些同学记得的广告语多。说广告语的时候,你还可以加上自己的表情或动作,说得越生动、越有趣越好。
(鼓励学生表演广告,能够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更有利于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4.通过刚才的这个游戏,我发现大家收集的广告语还真不少。那么,对于收集到的这么多广告语,你是怎么给它们分类的呢? 食品类: 生活用品类: 保健产品类: 5.小结:
对收集来的信息,我们按照一定的标准给它们分类,这样对我们进一步地处理、利用这些信息会带来很大的方便。
(三)展示
1.除了收集广告语之外,还有不少同学收集了大量的广告图片、广告宣传单、广告实物等,下面大家可以把自己收集并整理的材料拿出来展示一下。2.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自愿上讲台利用实物投影向全班展示。
(四)赏析
1.在你收集的广告中,你最喜欢哪一则(类)广告呢?说说你为什么喜欢。2.讨论、交流。
(引导学生从广告词的特点、写法等方面来讨论。)3.小结:
广告词一般都比较短小、精练,突出产品的特点或优点,在撰写广告词的时候可以引用成语、俗语、古诗或历史典故,可以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还可以运用压韵的方法使广告词易读、易记。
(五)创作
1.通过这次活动,我相信大家对广告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你们想不想试着写一写广告呢?
2.讨论、构思,为某一事物创作一则广告。
(广告形式不限,可以说说广告的创意,不一定完整的表现出来。)
(六)总结
1.通过这次活动,你还有哪些收获呢? 2.总结:
通过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发现,平日里司空见惯的广告当中也有很多有趣的知识,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其实,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只要我们留心生活,我们就会把语文学得更好。
课后,希望同学们把刚才展示出来的材料进一步整理、加工,编辑成册,送到学校的“个性展示厅”去展览,让更多的同学了解广告,了解这片语文学习的新天地。
〖教学随想〗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是本节课最想向学生传递的信息。看似平常的广告,细细研究起来,你会发现其中的乐趣多多、知识多多。其实,日常生活中,像“广告”这样的语文学习载体是丰富多彩、无穷无尽的。当语文学习和我们的日常生活“零距离”的时候,孩子们还会觉得语文枯燥、难学吗?不,我想,那应该是语文学习的春天真正到来的时候吧!
第二次作业
提交者: 张丽莉(提交时间: 2011-10-21 10:50:16)答题内容:
一、活动目标
1.学会正确搭配词语。
2.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及表现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教学准备
1、在黑板上画一幅山水画:绿色的小草、火红的花朵、白色的云朵、金黄的太阳等等。
2、小卡片。
3、动物头饰。
3、练习题一份。、课程导入
老师:请告诉老师你们在黑板上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每一位同学用一句话把黑板上的图画描述一遍。(让学生分别站起来述说一遍,说得好的有星星奖励。)
老师把卡片分发给每一位同学,并请同学拿到卡片后站起来把自己手上卡片上的字大声读一遍。(“绿油油的”、“白白的”、“金黄的”、“红红的”等等)
老师:同学们现在手上的卡片有些着急了呢,因为它们想找到黑班上的朋友。“红红的”刚还小声的对我说了一句话:“老师,老师,快快把我送到朋友那去吧。”(老师出示“红红的”卡片,边说边把手上“红红的”卡片贴到黑板上画有花朵的地方。)同学们也块块把手上的卡片送到它的朋友身边吧。(学生纷纷跑去黑板旁,把自己的卡片贴在相应的图画上。)
老师:哇,小卡片都找到朋友了,那么我们一起来把它们读出来吧。
老师和学生一起读:红红的花朵、绿油油的小草、白白的云朵等等。(如果学生有贴错的,大家先读一遍,学生会发现错误,然后一起改正。)
老师:同学们真的很棒!你们现在不但帮卡片找到了朋友,还让它们变成了一个家庭,一个句子。
四、活动课程、游戏:小动物的早操
老师出示动物头饰,让学生自己选一个戴在头上。老师也找一个老虎头饰戴在自己头上。
老师:啊呜,啊呜,我是老虎教练,我来了„„呵呵,今天是个好日子,森林里的动物们都起来做早操了。小燕子,你出来,让我看看你的早操做得怎么样。(戴燕子头饰的同学出来做一个动作,老师可以提示燕子是飞来飞去的。)哇,小燕子的早操做得非常棒,你们看它飞来飞去多漂亮啊。那么我们小兔子的早操又做得怎么样呢?(“小兔子”出来做一个跳来跳去的动作)看来我们的小兔子也有认真的去锻炼身体哦,你们看它“跳来跳去”多活泼啊。
以此类推,让每一个同学都出来做动作,老师总结把这个动作说成一个词语。
练习:连线
壁虎 爬来爬去 蜻蜓 房前结网
燕子 跳来跳去 蝴蝶 花间忙
小狗 飞来飞去 蚯蚓 土里钻 兔子 跑来跑去 蜘蛛 半空飞
2.词语搭配练习。
绿绿的 月儿 小路 尖尖的 青青的 太阳 牛角 高高的 弯弯的 草坪 鸟蛋 长长的 圆圆的 棉衣 杨树 凉凉的 白白的 小草 笔头 短短的
壁虎 爬来爬去 蜻蜓 房前结网
燕子 跳来跳去 蝴蝶 花间忙 小狗 飞来飞去 蚯蚓 土里钻 兔子 跑来跑去 蜘蛛 半空飞
美丽的 松果 碧绿碧绿的 棉花
可口的 夏夜 雪白雪白的 叶子
有趣的 问题 绿油油的 翅膀
亮晶晶的 球赛 透 明 的 荷叶
精彩的 眼睛
闷热的 天气
3、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先„„再„„
老师做动作让学生说。动作
一、老师先做一个喝水的动作(学生回答),再做一个睡觉的动作(让学生回答),老师自己把学生说的话合并成一句话:老师先喝水再睡觉。
动作
二、老师先做一个写作业的动作(学生说出来),再做一个画画的动作(学生说出来),让学生用“先„„再„„”把这两个动作合并成一句话。
以此类推,多做几个连续动作让学生合并成一句话。一边„„一边„„(同上)
五、总结今天活动课内容。老师总结词语搭配。
六、作业
把词语搭配的练习发给学生让他们带回家做。活动总结
通过这次活动课,让学生们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自主学习、探究,认真观察,勇敢表现,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浓厚,积极大胆的发言,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活动课反思
这次的活动课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又得到了老教师的指点,从学生的生活中寻找素材,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自主探究来完成活动,既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通过活动更容易调动孩子们的兴趣;贴近孩子的生活取材,更有利于孩子自主学习,提高能力。这就是我探究的方向。
第五篇:小学科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小学科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问题一:对教材缺乏深入的研究
课堂教学出现了看图说话,看图说实验的现象;对教学目标缺乏设计,三维目标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解决对策:
(一)“走进教材”就是吃透教材
要上好科学课,首先就要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真正把握教材编写意图,抓住教学重难点,找准活动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才能确定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对初教科学课的教师来说,首先要做到“走进教材”,先从“教教材”开始,深刻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一步步把握科学教材的特点,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践。
(二)“走出教材”不是放弃教材
教学活动的展开归根结底依据的是课程标准,不管那个版本的教材都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显性化的课程标准,是我们教育教学活动“木之本、水之源”,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是课堂创生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材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提出探究活动的目标、任务,使探究活动有的放矢;教材可以创设问题及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教材可以为探究活动提供活动参考,降低师生活动设计上的难度;教材可以为探究活动提供思路,对活动过程进行指导;教材可以为学生的方案设计提供范例和参考,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易于实施;教材可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便捷的记录,增强了过程评价的可操作性;教材可以为学生的课后探究活动提供课题和方向,引领学生课外延续科学探究活动。从教材的以上作用看,它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决不能把“用教材教”无限扩大化,决不能完全脱离教材、放弃教材,使“用教材教”的观点陷入歧途。
问题二:课堂活了,纪律松了
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从原来的知识权威、身份权威的“宝座”上走下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蹲下来与学生交流,与学生平等相处,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这些新的理念逐渐被落实到课堂上,带来了课堂教学的新气象:课堂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价值取向,注重学生的自主实践和自主探究,关注课堂中愉快和谐的群体生活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着力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课堂的主人,学生感觉到了自由、宽松,问题敢提了,异议敢说了,学生“动”起来了,课堂 “活”起来了。另一方面,在重建新型课堂的过程中,由于处于转型期,再加上教师缺乏相应的经验,学生自身生理与心理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认识能力较低、自我约束能
力较弱,这就使得我们的课堂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课堂“乱”了,纪律“差”了,学生“坐不住”了,老师“控不了”了,教学质量降了。
解决对策:
(一)讲求民主,重建秩序
传统的课堂秩序是强迫式的,特点为限制性、规定性和强制性,无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课堂成了教师发号施令、展示威严的场所,学生成了课堂的附属品,单向教学活动的对象,一个地道的被管理者。试想在这样的课堂秩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得到尊重吗?学生的思维能活跃吗?学生的情绪能高涨吗?他们能自主学习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因此,要想使课堂秩序由强制走向自由,就要考虑让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秩序的制定,逐步建构新型的、相互约束、相互促进的课堂秩序。在课堂秩序重建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跳”出来,尽量使自己变成一个“旁观者”,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以引导和帮助。
(二)合理分组,物尽其用
分组活动是科学课常用的学习形式,比较科学、合理的分组是2—4人组,如果每组人数超过四人,就会出现个别学生把持活动的情形,部分学生就会失去参与活动的自主权,活动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很多学校由于教学仪器配备数量或班额等方面的原因,教学仪器不能满足学生分组的要求,造成每个小组人数过多,很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从而导致部分学生总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并将这种情绪带到活动之后,直接后果就是课堂活动“放不到底”“收不到家”,课堂纪律显得“乱”。
(三)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科学探究提倡小组合作学习,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靠小组合作来研究,许多教师把小组合作当作教学的“必须手段”。课堂上,一个小组活动接一个小组活动,不考虑活动的价值,一味追求“热闹”,课堂气氛是活跃了,教室里却显得乱糟糟、闹哄哄,忽视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这也是造成课堂“乱”的一个原因。因此,我们科学课教师不应把注意力都倾注在热热闹闹的、外显的小组活动上,而应该更加关注学生思维上的“动”,对于那些没有思维参与的、简单的小组活动我们宁可放弃。从这个层面讲,我们更提倡小组合作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小组合作与交流,营造动静结合、有张有弛的课堂节律,从而达到调控学生情绪、调动学生思维的目的,使课堂教学紧张而有序地展开。
问题三:活动多了,教学任务完不成了
打开《科学》教科书,映入眼帘的首先就是新颖的活动设计,这也是新课标科学教材的突出特点。一个个内容丰富、活泼有趣的活动吸引着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但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活动多了,环节多了,师生感情融洽,活动气氛热烈,课堂40分钟明显不够用了,教学任务完不成了。这又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怎样解决呢?
解决对策:
(一)压缩环节,点上突破
教科书设计的活动分为主体活动、辅助活动和弹性活动,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要注意把握主体活动,适当兼顾辅助活动和弹性活动,在时间不允许的情况下,完全可以适当删减部分活动,在重点环节上进行突破。对于一节科学课来说,设计三到四个环节是比较合适的,并把握好在某个环节上有所侧重。教师要学会大胆取舍、重组教学环节,在关键点上深挖,保证课堂探究的深度。
(二)准备充足,提高效率
造成教学任务完不成的原因除了教学环节设计过多之外,还与课堂教学效率有关,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很多,其中教师课前的准备情况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三)适当放弃,留有余地
“教师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作为具有新课程理念的科学课教师,应该树立这样一种认识:课堂不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主要场所,科学探究的主阵地在大自然、在社会、在社区、在家庭,课堂只是学生信息交流、思维碰撞、合作研讨的一个平台,它只是学生科学探究全过程的一个环节、一个阶段。
问题四:探究活动需要器材,配套仪器严重不足
小学科学课强调以科学探究为核心,而科学探究离不开的科学实验,要做科学实验就会用到实验器材。《自然》课改革为《科学》课,在教学仪器方面,我们又遇到了一个新的问题:原来学校配备的小学自然教学仪器大部分已经不适合新版科学教材,并且仪器老化或者损失和丢失现象严重,新教材教学仪器配备又不到位,教学仪器远远不能满足平时上课需要,导致无法实施分组实验。这种矛盾尤其在农村显得更加突出,这主要是农村小学原来《自然》教学仪器配备就不到位,现在可改造利用的更少,这使得农村科学教师叫苦不迭。怎样缓解这一矛盾呢?
解决对策:
一是教学仪器及学具开发部门加大配套仪器的开发力度; 二是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加大教学仪器配备的投入;
三是科学教师开动脑筋,自己动手,自力更生,想办法整合、搜集、制作一些器材和教具学具,创造性地设计和开展探究活动。
(一)整合仪器室器材。注意充分发挥仪器室器材的作用,要坚持“宁可用坏,不让放坏”的原则,不能因为怕使用损坏而“束之高阁”,让一些教学仪器躺在实验室里“睡大觉”。很多学校教学仪器根本就没有使用过,如雨量器、风向仪、百叶窗等有关天气观测的仪器,风向
仪仍处在未组装状态,更谈不上使用了。像这些仪器完全可以将它们组装起来,选择一个敞亮的地方组建一个气象观测站,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中长期天气观测活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中长期科学探究能力,也充分发挥了教学仪器的作用,岂不是“一举两得”、“一箭双雕”的好事吗。
(二)收集生活中的材料。只要我们科学课教师处处留心,善于观察,做一个“有心人”,生活中有很多材料是可以被我们利用的,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生活中的废品。我们可以开一个“废品收购站”,每一位科学教师和每一个学生都是“废品收购员”,让生活中的废品变成我们的“宝贝”。如易拉罐、牙膏盒、矿泉水瓶、废旧喇叭、马达等等,都是可以被我们利用的实验材料。对这些生活中找到的实验材料,如果还能重复使用,要将它们保存好,并分门别类,以备后用,如各种大小不同的气球,它可以完成类似反冲、热胀冷缩、大气压力、水的浮力、空气质量等实验。
(三)自制教具学具。近几年,由于教学仪器配备逐渐达标,自制教具学具的活动也比以前淡化了。新教材的推行造成的暂时教具学具匮乏为自制教具学具活动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尤其是农村小学,这是解决探究实验材料不足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也是对我们科学教师提出的挑战,要学会在艰苦的环境中克服重重困难创造性地自制教具学具,从而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
(四)设计家庭小实验。家庭小实验就是学生在家庭中自己设计、自己寻找实验用品、自己动手、自己总结的简单易做的实验。家庭小实验是学生课外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是课堂探究活动的有效补充。家庭小实验强调的是科学实验与生活相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减轻了实验器材缺乏的压力,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家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从而取得家长的认可和支持,配合教师上好科学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