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

时间:2019-05-13 20:06: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

第一篇: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

教学管理年

九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李瑞霞

教学中,我提倡学生独立思考,鼓励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如我在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的时候,将初中要求的李白的诗歌放在一起,用专题的形式讲解。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我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广泛地阅读李白的作品,深入了解李白的内心世界和诗文风格,组织学生分专题性地研究李白,如:李白与酒;李白与月亮;李白的情感世界等。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探究内容进行整理,加上自己的心得,制作成多媒体,在班级中进行汇报。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浓厚起来,这样避免了学生机械的背诵,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就是遵循着由“实践——认识——再实践”之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螺旋上升”的规律的。我们的教学也是如此,带着一颗爱心进行教学实践,及时记录反思,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完成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把感性的体会上升到理论认识再去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这样不断地循环往复,才有可能把我们零散的教育之珠,穿成精美的教学之链。

“岁岁年年题相似,年年岁岁卷不同。若想来年登金科,仍需埋头把卷析。”做为一名教师不分析试卷是不行的,不能把试卷分析透是万万不行的。对学生来说,考卷是对他们综合能力的考查;对于我来说,它将成为我开展下半学期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

一.试题评价:

一览今年语文试卷,难易适中,即使是创新试题,也不特意为难学生。试卷结构又延续了以往的出题模式,题型变化不是很大(仍为积累与运用、阅读理解、作文三部分,29小题)。阅读理解一篇课内一篇课外,浅显易懂,可读性强,且文质兼美,寓教育于其中。作文是命题形式。学生没有审题障碍。

整套试卷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特别注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今年的语文试卷体现了教学大纲和新课改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考出真实而满意的成绩,更给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指针,也给我们敲响了中考的警钟。

语文试卷的第一部分为积累与运用,共26分,这部分考察字音、书写、字形(错别字的识别)、名著、材料探究和古诗文默写。

回想,我在教学时对这些考点的把握还是比较到位的,容易错的字也强调多次。但从评卷的结果来看,学生考的分值,也不尽人意,不该错的都错了。这部分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对古诗文默写的准确性上,看来有相当一部分学在这方面下的功夫不够,造成丢分,很是可惜。做为教师,在平时一定要加强学生的默写训练。有针对性的重复,或许将成为这部分得分的真理。

第二部分是阅读理解,共46分。

现代文阅读(24分),这次考试一篇课内一篇课外,注重科学性、教育性。这些文章,对学生来说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细看,现代文阅读中纵横交错的考点,也能看出一种趋势,完全弱化了对文体知识的考查,现代文阅读更注重文章的整体感知、理解和领悟能力的考查。这部分要求学生要有很强的分析综合能力,并且理解的基础上把握文章,能用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感悟,不能再拘泥于文体知识答题。

通过对阅读题的分析,回想我今年的教学,的确有很大的不足。再从评卷的结果来看,基础知识(主要指字形)出错较多,筛选信息、重点语句的理解等考点失分学生也比比皆是。开放性试题反映的问题更多。开放性试题虽然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但这种自由是建立在对材料的理解之上的,提供的答案应当符合原文和题目的要求,而有的学生答题平原跑马,离题千里。总之,对以上知识点的教学教改一定甚之,细之。

文言文阅读,分值22分,考查的是课内篇目——《水调歌头》、《记承天寺夜游》、《醉翁亭记》。学生对它们不陌生:字词解释、解释句子、内容理解,主旨把握。题型没有变化,学生失分应该不会很多,但从评卷结果来看,仍有失分情况。作为教师,对这部分的教学更应细化了,一定要学生确实掌握,力争拿满分。

第三部分是作文,50分。

今年的作文采用了命题作文的形式,有利于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更有利于学生有所创新,表现个性。

二.试题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本套试卷呈现出稳定中求发展、继承中见创新、出题时近中考、做题

时寓教育的特点。它为我们以后的教学提供了指南,也为今后的课改提供了新的课题,更为今年的中考敲响了警钟,同时引导我们不断向前。

三.教学反思

1、更加积极稳妥地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落实“三维”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今后语文教学要着力改变过去那种重知识、轻素养;重结果,轻过程与方法;重九年级,轻七、八年级;重看书,轻活动;重突击应考,轻平时课堂教学;重阅读,轻作文;重教师包办传授,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与感悟的倾向。尤其是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实实在在地感悟文本,教给学生感悟的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

2、要大力加强语文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标实验教科书的一大特点与亮点。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对于每册教材安排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均应有质有量地开展到位。尤其是我们农村初中,应采取灵活变通的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地活动起来,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目前初中生,尤其是我们农村学生,课外阅读相当贫乏。新课标推荐的中外名著绝大部分都未通读,其他可供阅读的书刊则更少。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利用课内外时间

通读一些中外名著,每学期不少于一部。另外,每周品读美文不少于一篇。一方面扩大知识积累,一方面陶冶思想情操。

4、加强学生的写作指导。新课标苏教版7~9年级语文教科书,在写作指导这一块设计很不理想,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这就要求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扎扎实实的搞好作文教学。从七年级起就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文学作品创作的写作指导。其中,加强审题立意、布局谋篇的指导应作为重点。在九年级后期的作文备考中,各种题型的作文都要训练到位。如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情境作文以及扩写、续写、改写等。

5、加强教学研究,促进资源共享。新课程改革已完成了第一轮的实验。我们应及时地总结三年来教学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认真撰写教学案例,写好教学反思,将点滴教学体会上升到理性高度,从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上写成教学论文。要经常开展听课、说课、评课与观摩活动,及时互通信息,做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第二篇: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

《教师怎样进行反思与写案例和论文》

学习体会

吕鼎卿

一篇高质量的教育反思,首先要选择好切入点。而切入点就是在稍纵即逝的现象中捕捉问题。因此,教师在进行教育反思活动时,首先要学会做一个有心人,经常琢磨,学会在貌似没有问题之处发现问题,培养自己的问题意识。例如:在教育教学过后,教师需要静下心来思考:教学目标是否符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课堂中是否关注了每一位学生?学生是否进行高效、优质的学习?在教学中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解决问题?或许,教师刚开始写反思日记时,是强迫自己进行的,但经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会慢慢增强对问题的敏锐性,善于发现问题,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它让教师在实践中能够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的思维习惯,使教师批判和研究的意识贯穿日常具体的教学工作中。通过反思,教师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提升自己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学术型”和“创新型”角色的转换。

书中还指出教育教学反思就是研究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在教中学,在学中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记录和思考:

一、记录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优点;

二、写教育教学中的不足、失败之处;

三、记录整理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记录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和记录学生的问题和建议;

五、课后重写“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作为一种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科研范式,能够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行为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增强自信心,消除职业倦怠感,从而形成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而写教学案例和论文则能帮助教师及时总结、反思、升华教学灵感和经验。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源泉。未来,我一定要多多研读、学习此类书籍,并以此为鉴,平时在课后多做教学反思,多写教学案例和论文,立志成为一个对教育教学有自己思想、见解的优秀老师。

第三篇:高校课改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那些挑战

高校课改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了那些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如何着力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来深化课程改革?

答:高校课改对教师教学能力提出的挑战:

1)课程体系的设计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

2)教学方式的变革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

3)学习方式的变革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应着力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来深化课程改革。

1)转变教学理念,重塑教师角色。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重塑教师角色,从自我做起。其次教师要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2)发挥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在改革中教师主观能动作用是否得以发挥是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

3)重视教师的培训与发展,提升教师课程改革的参与能力。在进行课程改革时,首先要充分分析教师所具有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教学水平等与课程改革的要求之间的距离。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教师培养发展计划,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向老师们提供在国内外知名学校进行在职短期或长期深造、培训、发展的机会,以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及教师课程改革的参与能力。4)改革考评制度促发教师课程改革的主体意识。首先,将教师完成教学职责和任务的情况作为业绩考评的主要内容,重点考核教师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并以其作为教师津贴、晋升、职称评定的主要依据。其次,针对目前一些教师重科研、轻教学,重结果、轻过程的实际情况,应形成教学与科研工同发展的考评机制。

5)如何使教师理解课程改革的目的、要求、内容,并使他们能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去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是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课程改革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因素。

6)针对当前课程改革对高校教师提出的种种挑战,不仅高校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发挥教师在课程改革中主观能动性,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与开发,完善学校的考评体系,引导教师主动为教学投入更多的精力,为课程改革付出更多的努力。

第四篇:浅谈我对“教师成长公式”的理解

浅谈我对“教师成长公式”的理解

田坝完小 徐安师

美国学者波斯纳,将教师的成长与其对自己经验的反思结合起来,提出了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意味着,教师在其有限的工作生涯中,随着时间的推延,确实能够积累大量的经验;但是,教师仅有经验的积累是不够的,经验并不一定意味着成长,还必须对自己的经验进行不断地反思。因为只有经过不断反思的经验,才能更准确更合理更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当下,教师的反思能力与素质也越来越普遍地被认为是衡量优秀教师的一个特质,是教师专业成长与个人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教师的反思极其重要。接下来,谈一谈反思对于教师自主发展的重要价值。

其一,反思有助于强化教师自主发展的意愿。教师的反思不仅仅关注外在的教学技术发展,教师的专业伦理、情感意志、自主发展的的责任与态度都是其应有的内容。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反思,教师会发现自己在这些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在外界的科学引导下和内在动机的激发下,主动强化自己的专业发展意识,培养积极的专业发展态度。首先,任何职业都要讲究其职业道德,教师也不例外。在注重师德师风培训、树立崇高职业意识的今天,反思应该成为师德的一个具体体现。只有具备崇高职业道德的教师,才会从促进自身教育教学实践水平和能力的角度,不断反思自身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以及整个教育情境中存在的问题。其次,反思的本质是一种主体自主发起而进行的意识活动。教师只有从内心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及其对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才会做自己的监督者,才能在专业化的过程中提升自我、丰富自我、超越自我。因此,倡导教师反思本身就是一种加强教师自主发展意识的建设过程。再次,教师的反思可以帮助教师确立人生追求的价值和目标。有高水平反思道德的教师,会将自己对教育事业的使命转化为对教育工作的高度热情,这种高度的自觉性使得教师可以心甘情愿地作出更多的牺牲和奉献。因为这种奉献所得到的是心灵上和精神上的巨大满足。

其二,反思有助于改善教师的教育行为,提升教育实践的合理性。教师的教育实践是否合乎教育规律、合乎新的教育理念,是否真正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是否科学有效,既需要他人的评价,更需要教师不断地自我反思。波斯纳曾经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如果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地反思,他的专业成长将受到极大的限制。教师只有通过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省、思考、探索,并作出理性的判断、选择和整理,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契合,通过与教育目标的对比,努力追求其实践的合理性,才能克服固有的教育习惯,以审慎的方式行动,不断调整和改善自身的教育行为,从而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化,提升教学能力,更好地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其三,反思有助于教师将知识和经验转化为个人理论,生成教育智慧。实践出真知。教育实践需要理论,更需要智慧;需要行动,也需要反思。使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的,不是其知识或方法,而是教师对学生、对自己、对教育目的所持有的信念,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教育机智和批判反思能力。反思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对话,是沟通教师“所倡导的理论”与“所采用的理论”的桥梁;教师反思既是一种对行动的深思过程,又是一种对不同的、不一致的看法的权衡、选择过程,同时还是一种对经验的重新建构过程。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挖掘或梳理出经验中所蕴含的原理,使经验升华为理论,帮助教师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形成独具个性的专业理念,指导其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同时,教师只有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反观自照,对自己的思想、心理感受和经验不断地反思、总结与提升,将个人理论不断地生成和融合于现实的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减少盲目性,增强自主性,克服片面性,增加全面性,这样,才有可能不断趋向教育智慧的境界。

其四,反思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精神和职业品质的发展。反思是个体对于自身知识、意志、观念的审视与重构,是个体对于自身过去或当前行为、经验、实践活动的反省与调节,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指向性。教师的根本职责在于育人。教师需要对自己教育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评价观,以及自身在课堂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进行反思和评价,这样才能促使自己的观念不断更新、发展,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意识和能力。实际的、全面的、深刻的、习惯性的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精神发展的关键。在反思中,虚心、责任感和执著的品质是教师反思行为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形成反思意识,养成反思习惯,本身就是一种对事业、对学生、对自己的责任感。教师通过自觉反思,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才能把个人专业发展与教育的终极目标联系在一起,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形成爱岗敬业、虚心好学、追求完美等优良的职业品质。

总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对经验的反思。只有经过深刻反思的经验,才能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而教师的进一步成长与发展,又使得教师今后对经验的反思更加深刻更加有意义。

2016年1月20日,写于龙德小学。

第五篇: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教育教学的探究、实践与创新过程当中,要想自如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除具备一些基本的教学能力以外,教师还应当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综素质,以适应新课改形势下教育教学的要求。

一、新课标、新教材的透析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是广大高中语文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管理与运行的指南。立足其价值取向,我们的语文课应该是由过去注重培养少部分高考精英向培养众多创新型人才转变,由过去以语文知识为本位向以学生为本位的方向发展,由那种统一的、硬性的教学管理模式走向开放的、探究的、灵活的课堂管理模式。而具体贯彻实施新课标精神的语文教材无论是在编写体制、体例上,还是在文本结构、目标要求上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降低了知识难度,大量引进了现代信息,密切关注学生个体经验,这要求教师重视活动设计,灵活使用媒体技术,给学生营造探究与创造的氛围,扩展课堂学习的空间,自己只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探究的合作者、发展的引导者、个性化教学的创造者等角色。所以,高中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研究、解剖并实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能力,即通过研究,掌握高中语文教学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从“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层面掌握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从教学、评价、编写教材等三个方面感知实施要求,从而使引导学生学习、探讨、研究的教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新课标更融洽。第二,我们要具备课程整体设计能力,即依据新课标和新教材对于高中三年语文课堂上教师准备教什么,怎样教;要求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提升哪些方面的能力现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教材如何均衡、选择与综合,从而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做到心中有底。第三,我们要有处理教材和选择内容的能力。因为,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具有为学生“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同时,它也给教师的教学留下了一个更广阔的自由发挥、自由创造的空间,允许教师把教材当作例子来处理,根据学生实际减少或者增添教材的内容,有意识把我们的课堂、我们的学生引向现代化,未来化。如果一个语文教师不具备这些能力要求,那么他的语文教学活动无法与新课标的理念连接起来,无法与科学、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链接起来,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吸引高中生学习注意力的能力

教育学家夸美缪斯说过:“教学艺术的光亮就是注意力,有为注意力学习的人才能保持心理不跑马,才能了解眼前的一切事物。”可见,学生的注意力是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基本前提。我们也认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关键在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出符合高中生学习欲望、心理、兴趣的精彩课堂。高中生在我们语文课堂上喜欢也渴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把课内的知识迁移、延伸到历史或未来的生活场景当中去,学会处事,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新。他们尤其想和教师建立一种“平等的互主体关系”,在一种相互尊重、理解、承认的环境里,师生都能坦诚相待,敞开胸怀吸纳对方,以各自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包容对方,厌恶“师道尊严”和“师倨生恭”。正是这些微妙因素的变化,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自己渊博的学识、多才多艺去影响学生,大胆而灵活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武器去鼓舞、影响学生,勇敢地摈弃满堂灌和填鸭式,帮助学生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不至于迷航。因此,一个语文教师如果进课堂还是老

一套(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那么他和学生之间一定存在隔阂,他的语文课一定是白话课、瞌睡课、灾难课,死气而且呆板,出现在学生眼前的除了一张严肃古板、老气横秋的脸外,就是一个单调枯燥的“黑白世界”,毫无现代教育技术演绎出的形象与鲜活:色彩绚丽,图文声并茂,直观动态,极富表现力和挑逗性,自然也就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无法牵引学生主动探索,大胆想象,积极创造。

三、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

新的教育理念和新课标把当前的语文教师推到了一个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地位,要求教师具备开发、整合、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教育教学改革前进道路上的一场革命,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也是教育发展的一次机遇,是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转换的一条通途。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今天,现代的文盲不仅是指没有文化的人,而且是指不能接受和更新知识的人。我们教语文不仅应当教会学生具体的语文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不仅应该教会学生从书本上获取知识,而且更应该让学生学会从社会生活、网络媒体等各个不同的领域获取知识。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教师得先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掌握信息技术对未来人才能力发展的必要性,把它灵活地运用于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不仅需要教师在角色上由过去的主导者转换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还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和不断摄取并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丰富的教学技能,否则就只能是纸上谈兵。面对当今信息迅速膨胀,知识爆炸的年代,需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的现实,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大量的信息、实现学科渗透、乃至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是难以实现的。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计算机作为教师演示的工具,而是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例如利用虚拟现实创设现有条件下不能生成的场景;利用多媒体的图形、图像、声音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构建知识;利用强大的网络功能让学生查阅所需资料等等。

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运用的能力

现代化教育技术与中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具体就体现在语文教师要能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用多媒体适度而灵活地代替黑板、粉笔、教具,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增加知识、扩大视野、提高能力。而运作现代多媒体技术,关键在于课件。教师在反复比较、鉴别、优化组合的基础上应亲自创作,既把自身的风格融入到课件中,又体现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更能让学生易于接受,如果我们这些从中文系古典或现、当代汉语言、文学文献中走出的语文教师,能具备现代的媒体技术理念、精湛完备的媒体设计与操作技能,不仅可以使自己的教学风格得到充分的展示,而且会把学生引入一个探索和创造的新天地。

五、多媒体课堂驾驭的能力

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课堂中,教师仍应发挥其主导作用。虽然多媒体辅助教学有不少的优点,但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设计和创造的组织与管理模式是计算机所不可替代的。如一味地追求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上的展示,那么就会把本应由教师讲述的内容变为多媒体演示;把师生之间在特定的情境中富有情感的交流变为通过网络的信息交互;把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

亲切的口头交流变成冷冰冰的人机对话。我们的语文课堂要以人为本,以设置利于学生表现自我、完善自我为本。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实际合理地使用多媒体与常规媒体和手段,发挥其各自的长处,避免只重多媒体而忽视常规教学媒体和手段。做到布局合理,学有所得,不能把投影屏幕当成黑板,如果把投影屏幕当作黑板,备课时将全部的操练材料、问题和答案及图片都输入计算机,课堂上点击鼠标,通过大屏幕一一显示,就无法随时根据教学进展需要创设情景,无法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从而也达不到培养语文能力的目的。

下载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word格式文档
下载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