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时代的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时代的发展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教师应从锻造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入手。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努力扩展专业知识和提高业务水平,真切关爱、尊重每一位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等,以求促使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发展,使其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关键词:人格 人格魅力 教师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理想的人格具有崇高的价值,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渗透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是由其理想信念、学识水平、知识能力、个性情趣、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熔铸而成,是吸引学生的主要源泉。
一、教师要修其身,锻造高尚人格
为了使受教育者的人格健康发展,教师必须致力于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心里要有阳光和火种。首先,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应该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精神,要不断提高个人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要将自己的生命融于人类和民族的发展进程,不断磨练意志。其次,教师要具有修身意识,正人者必先正己。教师要处处严于律己,要有言行一致的人格风范,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能够做到。以求真、至善、达美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事事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以积极向上的处世态度,豁达乐观的胸怀,高尚的理想情操,崇高的敬业精神,坚强的意志品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学生、教化学生,时刻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对学生心灵的震撼。
二、教师要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培养创造能力 首先,教师要提升专业素养。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是一个教师在课堂上人格魅力的最直接呈现,也是影响学生业务素质的最直接因素。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学生可以原谅教师的严厉、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是不能原谅他们的不学无术,如果教师不能完善地掌握自己的专业,就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 因此,教师要增强理论深度,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要密切关注现代科学的发展变化,善于吸收和利用新知识拓宽教学内容,将科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摸索、总结教育的规律与教育的艺术,提升人生品位。
三、教师要真切的关爱学生,理解并尊重学生
爱学生,就要尊重信任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教会学生自爱与爱人。教师最有力的“武器”就是情感的渗透和激励,既做学生学业上的严师,又做生话中的益友,行动上接近学生,心理上贴近学生,教学上就有了更大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使学生有心里话愿和你说,敢和你说,做好学生的 “人生顾问”。如果老师成为了学生的对立面,产生了情感抵触,道理讲的再多,学生也可能是充耳不闻。因此,教师在课余时间应尽可能多地和学生接触,经常到学生宿舍转一转,找学生聊一聊,和学生一块儿玩一玩,了解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尊重学生还应体现在公平对待学生上,教师待人接物要出于公心,对待权贵子弟不偏爱,对待贫寒学生能同情。这样,才能用无声的行动代替有声的命令,学生才会信服,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才是可亲可敬的,教师的人格魅力才能激励学生。
四、教师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
传统教育把教师当作传授书本知识的工具,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教学参考资料的要求备课,按照教材的内容照本宣科,毫无新意。新的教育要求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由被动向自主转变。教师应当根据自身对教材的理解和具体教学活动的特点使教学目标具体化,从而将抽象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即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准备和实施教学过程加进自己的主观改造,内化成自身的素质,并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差异灵活地进行处理,允许学生对已有的结论和标准答案提出质疑,从而在师生的相互思想碰撞中产生新的结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魅力还体现在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上。语言准确生动,清楚明白,表达得体,使学生愿听并能引起共鸣,此时的语言就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同样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教师,有的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深人浅出、循循善诱,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师生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有的却言辞干瘪、词不达意,课堂气氛单调沉闷,学生纷纷逃课。因而,“学会说话”也成为教师塑造人格魅力的重要内容。
五、教师要强化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师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从容面对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困难和挫折。教育工作是复杂的,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这就需要具备成熟的理智感,正确的挫折观,积极的自我暗示,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以及合理地情绪排泄的方式,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容易扰乱学生的情绪。教师只有通过控制和掌握学生的情绪、情感,才能为成功的教育创造健康的环境。学习教师的人格魅力的心得体会
平时,我常常听到学生议论,说他们喜欢某位老师,听课兴致高;不喜欢某位老师,听课时老是昏昏欲睡。事实上,能否赢得学生尊重和爱戴,不是单方面因素决定的,老师的学识、能力、性情、品德修养等综合素质融铸成其人格,这是一名教师吸引学生力量的主要源泉。
人格是以人的素质为基础,通过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产生出来的。教师在教学生的事业中,形成独特的鲜明的人格。教师人格是思想、道德行为、举止、气质、风度、知识、能力等众多因素的综合。教师人格高尚、完美,就对学生有感染力、辐射力,教育效果就良好。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得如何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作用。”确实如此,凡是成功的教师,无论他是大学、中学、小学的教师,无不以人格之光烛照亮学生的心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
教师的人格魅力首要的是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具备这样条件的老师不但在教育教学上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协商跟学生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创造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以利于获得事业的成功。从这样的老师身上,学生性格能受到各方面的良好影响,受益终身。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善良和慈爱。他们会在平等的基础理论善待每一个学生,不会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家庭背景的不同高看或歧视某些学生。在他们心里,教好每一个学生是老师的天职。他们胸怀博大,容得一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兴趣爱好互有差异的学生。他们不仅是学生的良师,不是慈爱的长者,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他们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更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寒暑冷暖放在心间。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学生的信任和宽容。在课堂上他们不是一味灌输,包办代替,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探索之中享受成功。他们是指导者和引路人,从不把学生看做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他们相信学生的能力并想方设法锻炼提高学生的能力。他们很少对学生说你必须这么做,他们更喜欢对学生说:想一想,你应该怎么做。在人品上他们更是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哪怕是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同样相信学生改正过失重新开始的能力。他们不光看到学生的现在,更关注学生的将来,从而利用现在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基础。他们既是学生现在的引路人,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他们不是仅仅把教书看成谋生的手段,而是毫无私杂念地投身其中,以教书育人为崇高的职责,并能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他们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美好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他们是最能以身作则的人。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从不满足的执着精神。他们始终用胜不骄败不馁的形象去感召学生追求卓越。在挫折和困难面前,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强者。他们不会陶醉于成功之中而不思进取,更不会沉溺于暂时失败的痛苦中不能自拔。他们会反思,并从反思中获得宝贵的经验教训,确立新的奋斗方向的目标,用勤奋和智慧浇灌出丰硕的成果。实践告诉我们,要想做一名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做一个充满美好的人格魅力的人。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一个人能否成才,首先取决于他是否具有足够的辨别客观事物真善美的能力,是否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及性格。作为一个人内在特质的总和,人格包括了知、情、意、行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就要在丰富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对学生心理结构进行改造、重组、升华。通过加强认知教育,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加强情感教育,形成积极的情绪体验与反应;加强意志教育,形成刚强拼搏、敢为人先的精神;加强自我教育,形成自我调控、自我实现的能力。而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与教师的人格魅力影响是分不开的。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任何规章制度,任何人为的机关,无论设想的多么巧妙,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力量的作用。”所谓人格的力量,是指教师个人的政治品格、知识才能、道德情感、意志作风等,即通过他们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真理的力量是巨大的,然而真理的力量通过教师的人格示范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的人品示范作用十分重要。
一、优良的政治品格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保证。
在人格因素中,政治品格居于第一位,它体现在教师的一切言论和行动中。教师个人的示范,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师要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知行统一。教师要求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自己却不求上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讲诚实守信,自己却极其虚伪;讲遵纪守法,自己却常常上课迟到早退,这样学生就会怀疑教育和教学的真理性,怀疑教师的人格和修养。教师只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才会有法可效。因此,一位合格的教师必须讲“政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不糊涂、不迷航,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必须为人正直、正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自己的浩然正气影响学生,面对喧嚣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诱惑,守住一片宁静,不被世俗尘埃所染,不为金钱物欲所动,一身正气,两袖清风。
二、扎实的理论知识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基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换代异常迅速。教师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必须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必须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既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又具有广博的相关知识,还具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只有这样,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成竹在胸,得心应手;才能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
三、拳拳的挚爱之情是教师人格魅力的灵魂 “感人者,莫过于情”。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情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剂。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只有以良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只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对学生要了解他们的爱好、才能、个性特点和精神世界,并一视同仁,把每个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教师的阳光雨露。要树立教育好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别差异,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关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创造欲。具有同情心,和蔼可亲,乐于助人,对学生有耐心,态度怡人,情绪稳定,自我控制,相信学生能更好,了解学生,公平,与学生同
四、执著的敬业精神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教师必须对教学充满热爱之情,具有乐于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必须对教育事业充满高度的责任感,兢兢业业,不图名利。教师只有增强教书育人的事业心和荣誉感,才会处理好苦与乐、贡献与报酬的关系,甘心为教育事业献身,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受到学生的尊重,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尤其是注重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以高尚的师德、超人的才气,深厚的学养为基础升华而成的具有感召性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作为教师要注意培养和拥有人格魅力,教师有了人格魅力,才会有威信,才会受到学生的尊重,教育才会获得较大的成功。因为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现代青少年的心理、生理成熟期提前,但他们不能超越精神饥渴和心理断乳这一特定的关键阶段。由于他们缺乏社会实践的锻炼,情感脆弱,他们的知、情、意、行的矛盾日趋深刻、复杂。这就要求教师应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凭借自身的品行、学识、人格以致仪表、风度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去影响和教育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的古训在当今教育工作中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教师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品格高尚,可以感染学生,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进而自塑完美人格;教师勤奋工作,专业精深,可以激发学生发奋进取、自强不息、追求美好的理想;教师襟怀坦白、雍容大度、个性鲜明,可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打造学生的心灵底蕴。一
以人格的力量感染学生
人格,通常被理解为个人的社会倾向性,它是一个人气质、性格、品行的综合体现。一旦成了良好的教师人格,就会成为影响学生的巨大力量。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他面对学生所展示的,是教师坦荡无私的灵魂,光明磊落的胸怀,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人格威信的建立。前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可见,教师的人格力量、人格威信在所有教育手段中有着独特而崇高的地位。纵观古今中外的教育大家们,无一不是具备了完美的人格魅力。如魏书生、钱梦龙等名家都是如此。在树立人格威信,以人格力量感染学生时,教师还应重视以下几方面的修养。
1、充满活力,总能表现出乐观与进取的情绪
要力求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教师总是那样年轻而富有朝气,那样地
热爱生活、奋发进取并具有吸引力。把生活中的不幸、痛苦,深埋在自己的心底,他永远用微笑去面对学生,用欢颜去感染学生;他务实而不做作,不在学生面前炫耀自己的小聪明,也不在学生面前贬低他人人格。因为他清楚,一个猥琐性格和消极情感的教师,不仅会损害自己的人格,也会玷污学生的纯洁的心灵。所以他总能以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乐观的情绪,去感染和影响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在教师的言行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2、胸怀坦荡,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不足和失败
这既表现出了一种坦诚磊落的胸怀,又体现了一种高尚师德。前俄罗
斯生物学家巴甫洛夫就曾勇敢地承认过自己的失败,学生的胜利。一次,他的学生递上一份实验报告单,巴甫洛夫仔细看了以后说:“不可能有这样的事。”这位学生再次进行了同样的实验,又拿着实验数据见老师,巴甫洛夫仍不以为然,后来当巴氏亲自做了这一实验后,他立即把那位学生叫来,痛快而真诚地向学生宣布“教师失败了,你是胜利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种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失败,实事求是的精神,正显现了“身教”重于“言教”。它非但不会降低教师的威信,反而更鲜明地表现出老师的谦虚和胆识,也更赢得了学生的敬仰。
3、宽厚谦和,经得起学生的批评或故意“发难”
在任何情况下,教师面对学生的批评或发难,应坦然处之,正确对待,这是教师自信力的表现,更是教师人格的升华。在许多情况下,学生对老师的批评是善意和诚恳的,这是由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师生关系的特殊性决定的。更何况学生的故意“发难”,有时是产生于教师工作中的某些失误。例如,在一次班会课中,我捡到地上的一块硬币,问学生:“谁丢了,来拿去!”好长时间也没反应,我就说:“就作为班会费吧。”话音刚落,有位学生在下面嘀咕了,我问他说啥,他不肯说,旁边的一位同学说:“他说老师假心假意,小题大做。有次借了他的钢笔还没还呢。”经他一指点,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一次写材料的时候向他借了一支钢笔,事过后竟忘了,想到这我马上拿出自己刚买不久的钢笔给了他,并说:“老师对不起你,请你原谅!”并在班级上表扬了诚实的他。还有一次,领导来听课,我刚板书上课题,就有很多学生在下面大声说:“老师,您写错了!”我连忙看了看,咦,哪儿错了?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您的“绿”字的右上角最后一横太短了,没出头。我听了,连忙对他提出了表扬:“你观察得真仔细!老师要谢谢你。”因此,那种对学生的批评“不屑听”,觉得让自己没面子,甚至耿耿于怀,对学生的“发难”采取针锋相对的态度,都反映了教师底蕴的单薄,心胸的狭隘,对教师人格魅力的形成毫无裨益。
二、以学识的力量教育学生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具有这样条件的教师不但在教学上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和协调跟学生以及同事的关系,会创造出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以利于获得事业的成功。从这样的老师的身上,学生的性格能得到各方面良好的影响,受益终生。再者,才学高深,知识渊博,历来是人们衡量一位教师称职与否的重要尺度。无论是学生还是社会,人们或许可以原谅和理解老师的严厉甚至死板,但无论如何不会原谅和理解老师的才学疏浅或不学无术。一个缺乏真才实学的教师,即使他性情温和忠厚,也难以形成健全的、具有权威效应的人格力量。因为人格力量的形成,必须也只能以教师的德才兼备为前提。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回忆自己的经历时说:“沈元教授知识渊博,又诲人不倦。在数学课上,他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我记得特别清楚的是,他给我们讲了一道著名的数学难题,正是哥德巴赫猜想问题。他讲授数学课中渊博的知识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陈景润的求学道路,说明了教师的才学在学生心目中占有崇高的地位。这也正是沈元教授的欣慰之处:渊博的知识随时会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由此可见,教师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加强师德修养的同时,应高度重视专业知识的修养,面对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更要不断调整、更新已有的知识结构,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与时具进以适应知识的更新。
三、以行动的力量激励和感染学生
常言道:“行动是无声的命令”。“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就不仅要求体现教师人格和才学的真、善、美,而且要求教师身体力行起表率作用。空洞的说教历来都是苍白无力的。美国有关专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将参与儿童划分为四个组,然后每组派一名实验员。当双方建立起良好关系并取得儿童信任后,实验员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向各组儿童谈关于为孤儿院幼儿捐款的问题。一组实验员在向儿童宣传募捐意义的同时,自己也慷慨解囊;二组则宣传不应救济孤儿,把钱留给自己的好处,同时,实验员表现出非常吝啬,不愿捐款;三组实验员大力宣传捐款的意义,可在行动上表现吝啬。四组则宣传贪婪,并劝儿童不要捐款,但实验员自己却慷慨解囊。实验结果依此为:一组儿童全部捐款;二组无一捐款;三组在实验员喋喋不休的教育下,多数未捐;四组同三组相反,绝大多数捐了款。这一有趣的实验充分证实了教师行为教育的力量。
因此,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只有自己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并在纪律管理上具有权威性。一个要求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老师,自己首先应该是师德的楷模,在教育学生刻苦读书的同时,教师首先要具备敬业精神,以自强不息、刻苦钻研业务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试想一下,一个在学生面前乱丢垃圾、果皮的老师怎样去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卫生呢?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一个教师必须好好地检点自己,他应该感觉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如果教师在工作作风或生活作风上不拘小节,或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不加约束,放任自流,那就会削弱以至丧失教师的人格魅力,此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实践告诉我们:要想作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要作一个充满美好的人格魅力的人。因为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对学生心灵的触动和影响将是深远的。还是让我们以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的名言勉励自己吧:“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少年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让我们每一个教师努力地培养自身的素质,用自己健全的独特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教育我们的学生。未来属于孕育希望的种子的教育圣地!光荣属于播种希望的充满人格魅力的人民教师!
教师被人们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教师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尤其是注重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教师的人格魅力,是以高尚的师德、超人的才气,深厚的学养为基础升华而成的具有感召性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作为教师要注意培养和拥有人格魅力,教师有了人格魅力,才会有威信,才会受到学生的尊重,教育才会获得较大的成功。因为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现代青少年的心理、生理成熟期提前,但他们不能超越精神饥渴和心理断乳这一特定的关键阶段。由于他们缺乏社会实践的锻炼,情感脆弱,他们的知、情、意、行的矛盾日趋深刻、复杂。这就要求教师应以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凭借自身的品行、学识、人格以致仪表、风度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去影响和教育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的古训在当今教育工作中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教师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品格高尚,可以感染学生,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进而自塑完美人格;教师勤奋工作,专业精深,可以激发学生发奋进取、自强不息、追求美好的理想;教师襟怀坦白、雍容大度、个性鲜明,可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以教师的人格魅力打造学生的心灵底蕴。一
以人格的力量感染学生
人格,通常被理解为个人的社会倾向性,它是一个人气质、性格、品行的综合体现。一旦成了良好的教师人格,就会成为影响学生的巨大力量。因此,一个优秀的教师,他面对学生所展示的,是教师坦荡无私的灵魂,光明磊落的胸怀,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人格威信的建立。前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可见,教师的人格力量、人格威信在所有教育手段中有着独特而崇高的地位。纵观古今中外的教育大家们,无一不是具备了完美的人格魅力。如魏书生、钱梦龙等名家都是如此。在树立人格威信,以人格力量感染学生时,教师还应重视以下几方面的修养。
1、充满活力,总能表现出乐观与进取的情绪
要力求让学生感受到,他们的教师总是那样年轻而富有朝气,那样地 热爱生活、奋发进取并具有吸引力。把生活中的不幸、痛苦,深埋在自己的心底,他永远用微笑去面对学生,用欢颜去感染学生;他务实而不做作,不在学生面前炫耀自己的小聪明,也不在学生面前贬低他人人格。因为他清楚,一个猥琐性格和消极情感的教师,不仅会损害自己的人格,也会玷污学生的纯洁的心灵。所以他总能以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乐观的情绪,去感染和影响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在教师的言行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2、胸怀坦荡,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不足和失败
这既表现出了一种坦诚磊落的胸怀,又体现了一种高尚师德。前俄罗
斯生物学家巴甫洛夫就曾勇敢地承认过自己的失败,学生的胜利。一次,他的学生递上一份实验报告单,巴甫洛夫仔细看了以后说:“不可能有这样的事。”这位学生再次进行了同样的实验,又拿着实验数据见老师,巴甫洛夫仍不以为然,后来当巴氏亲自做了这一实验后,他立即把那位学生叫来,痛快而真诚地向学生宣布“教师失败了,你是胜利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种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失败,实事求是的精神,正显现了“身教”重于“言教”。它非但不会降低教师的威信,反而更鲜明地表现出老师的谦虚和胆识,也更赢得了学生的敬仰。
3、宽厚谦和,经得起学生的批评或故意“发难”
在任何情况下,教师面对学生的批评或发难,应坦然处之,正确对待,这是教师自信力的表现,更是教师人格的升华。在许多情况下,学生对老师的批评是善意和诚恳的,这是由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师生关系的特殊性决定的。更何况学生的故意“发难”,有时是产生于教师工作中的某些失误。例如,在一次班会课中,我捡到地上的一块硬币,问学生:“谁丢了,来拿去!”好长时间也没反应,我就说:“就作为班会费吧。”话音刚落,有位学生在下面嘀咕了,我问他说啥,他不肯说,旁边的一位同学说:“他说老师假心假意,小题大做。有次借了他的钢笔还没还呢。”经他一指点,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一次写材料的时候向他借了一支钢笔,事过后竟忘了,想到这我马上拿出自己刚买不久的钢笔给了他,并说:“老师对不起你,请你原谅!”并在班级上表扬了诚实的他。还有一次,领导来听课,我刚板书上课题,就有很多学生在下面大声说:“老师,您写错了!”我连忙看了看,咦,哪儿错了?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您的“绿”字的右上角最后一横太短了,没出头。我听了,连忙对他提出了表扬:“你观察得真仔细!老师要谢谢你。”因此,那种对学生的批评“不屑听”,觉得让自己没面子,甚至耿耿于怀,对学生的“发难”采取针锋相对的态度,都反映了教师底蕴的单薄,心胸的狭隘,对教师人格魅力的形成毫无裨益。
二、以学识的力量教育学生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具有这样条件的教师不但在教学上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和协调跟学生以及同事的关系,会创造出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以利于获得事业的成功。从这样的老师的身上,学生的性格能得到各方面良好的影响,受益终生。再者,才学高深,知识渊博,历来是人们衡量一位教师称职与否的重要尺度。无论是学生还是社会,人们或许可以原谅和理解老师的严厉甚至死板,但无论如何不会原谅和理解老师的才学疏浅或不学无术。一个缺乏真才实学的教师,即使他性情温和忠厚,也难以形成健全的、具有权威效应的人格力量。因为人格力量的形成,必须也只能以教师的德才兼备为前提。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在回忆自己的经历时说:“沈元教授知识渊博,又诲人不倦。在数学课上,他给我们讲了许多有趣的数学知识。我记得特别清楚的是,他给我们讲了一道著名的数学难题,正是哥德巴赫猜想问题。他讲授数学课中渊博的知识在我的记忆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陈景润的求学道路,说明了教师的才学在学生心目中占有崇高的地位。这也正是沈元教授的欣慰之处:渊博的知识随时会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烙印。由此可见,教师要形成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加强师德修养的同时,应高度重视专业知识的修养,面对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更要不断调整、更新已有的知识结构,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与时具进以适应知识的更新。
三、以行动的力量激励和感染学生
常言道:“行动是无声的命令”。“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就不仅要求体现教师人格和才学的真、善、美,而且要求教师身体力行起表率作用。空洞的说教历来都是苍白无力的。美国有关专家曾做过一个实验:将参与儿童划分为四个组,然后每组派一名实验员。当双方建立起良好关系并取得儿童信任后,实验员分别以不同的方式向各组儿童谈关于为孤儿院幼儿捐款的问题。一组实验员在向儿童宣传募捐意义的同时,自己也慷慨解囊;二组则宣传不应救济孤儿,把钱留给自己的好处,同时,实验员表现出非常吝啬,不愿捐款;三组实验员大力宣传捐款的意义,可在行动上表现吝啬。四组则宣传贪婪,并劝儿童不要捐款,但实验员自己却慷慨解囊。实验结果依此为:一组儿童全部捐款;二组无一捐款;三组在实验员喋喋不休的教育下,多数未捐;四组同三组相反,绝大多数捐了款。这一有趣的实验充分证实了教师行为教育的力量。
因此,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只有自己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才能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并在纪律管理上具有权威性。一个要求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老师,自己首先应该是师德的楷模,在教育学生刻苦读书的同时,教师首先要具备敬业精神,以自强不息、刻苦钻研业务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试想一下,一个在学生面前乱丢垃圾、果皮的老师怎样去教育学生爱护环境卫生呢?教育家加里宁曾说过:“一个教师必须好好地检点自己,他应该感觉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如果教师在工作作风或生活作风上不拘小节,或对自己的不良行为不加约束,放任自流,那就会削弱以至丧失教师的人格魅力,此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实践告诉我们:要想作一个成功的教师,首先要作一个充满美好的人格魅力的人。因为教师人格魅力的塑造对学生心灵的触动和影响将是深远的。还是让我们以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的名言勉励自己吧:“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少年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让我们每一个教师努力地培养自身的素质,用自己健全的独特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教育我们的学生。未来属于孕育希望的种子的教育圣地!光荣属于播种希望的充满人格魅力的人民教师!
著名的教育家杜勃罗波夫曾经说过:“教师越能更多地回想起学生模仿他就像模仿伟大的人物一样,则他对学生的影响就越强烈,他的每一种表扬就越能使学生感到快乐,他的每一种责备就越能深入到学生的意识中去,因而一切教育工作工作也更将发生无以伦比的良好作用。”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模仿自己就像模仿伟人一样呢?换句话说,教师该如何尽展其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来模仿呢?如果能解决好这个问题,我相信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定能得心应手。我认为,各位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提升自己的人格素养。
爱岗敬业,真心投入
教师不单纯是一种职业,更是一项事业,没有事业心是干不好的,而有事业心就集中体现在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甘愿为自已的事业奉献的行为上。只有有事业心的教师才能切实担负起为国家,为社会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只有有事业心的教师,才能真正承担起日常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劳任怨,甚至以此为乐;只人事业心的教师,才能主动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积极进修充电,紧跟时代潮流;也只有有事业心的教师,才能用自已的一颗永远年轻的进取心,用自已对工作,对事业的态度去影响学生,去感染学生,为学生正在形成的事业观树立一个光辉的榜样。
师德高尚,以身作则
俗话说“打铁先得本身硬”,教师作为教育别人的人自己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得情操,而“师德”就是在教师这一行业中所提倡的带有该行业特点的道德规范。应该意识到,教师面对的是孩子,他们天真无邪,对一些社会现象不能理解,所以,就要求教师拥有更高尚的,无瑕的道德,否则就有可能在学生洁白的道德试卷上留下阴影。然而,现实情况却不容乐观,一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沾染了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好逸恶劳、崇拜金钱,甚至不安心本职工作,误人子弟„„,因而,我们青年教师要准备好跟时下的各种有悖于师德规范的思想行为打一场硬仗,努力提升自己的师德水平。只有具备高尚师德的教师,才能在学生洁白的道德试卷上留下美好的一笔,让学生终生受益。
博学多才,一专多能
作为一名教师,最吸引学生之处莫过于其渊博的学识了。那么何谓渊博呢?“渊博”就是指知识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即“一专多能”。北京二十二中的已故著名数学教师孙维刚老师就是这样。孙老师在数学方面的“专”是有目共睹的,他曾经担任中国数学学会理事,他培养的学生还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获得金牌,为中争了光。与此同时,孙老师又是一位“多能”的多面手,他教过物理、历史、地理,甚至音乐课,并且不教哪门课,他教是内行。他当过篮球、排球、乒乓球教练,还擅长长跑。他拉得一手漂亮的手风琴,曾当过学校的手风琴伴奏。他的博学多才,为学生的全面树立了榜样,为学生体验人生的幸福和快乐打开了一扇扇智慧的大门。相信不论是哪位学生,如果遇到像孙老师这样的教师,怎能不钦佩?怎能不羡慕?有意无意地效仿自然是顺理成章的。
品味高雅,幽默风趣
幽默风趣是教师必备的另一项素质,是体现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孩子,所以就更要求教师富有幽默感。试想一位缺乏幽默感的教师,说起话来索然无味,如同白开水,学生怎么会喜欢听其教诲呢?只有教师具备了幽默感,才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才能把那些所谓的枯燥的大道理化为让人感兴趣的语丝,融入学生的思想意识。富于幽默感的教师还特别容易和学生沟通,甚至幽默感还可以帮助老师顺利化解一些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如果把师德、才干比作教师的正面,那么幽默感就是教师的侧面,只有正面和侧面都齐全了,教师才会是一个立体的人。亲爱的读者,您不希望您的侧面丰满、美丽吗?当然,教师的幽默感应建立在高雅的品味的基础上,不具备高雅品味的幽默,只能是低级的幽默、庸俗的幽默。
尊重学生,严谨自律
教师要吸引学生还需要一种意识,就是民主意识,就是人文主义,就是把学生看成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我们还要把学生当成自已的服务对象,教师是学生的“服务员”,学生是教师的“上帝”。乍一听起来,可能让人难以接受,这不太宠着学生了吗?我们的“师道尊严”何在?然而,在新的形势下,我们是不是应该反省一下,长期以来,教师惟我独尊,过分强调师道尊严,算不算封建糟粕?而长期以来学生惟惟喏喏,不敢发表个人见解,算不算我们压抑个性?学生是祖国的明天,是最有希望的一代,为了他们,我们可不可以放下架子,重新摆正师生系?一直以来,大家都在追求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但是这种理想关系的建立犹如镜花水月,可望不可及,究竟是什么阻碍着这种师生关系的建立呢?我认为这个阻碍因素就是我们意识深处的师道尊严,就是这种本末倒置的师生关系,我们应该从我做起,努力建立起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做到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促其成才。
教师利用其人格魅力来吸引学生,其实就是我们过去常常提到的“身教”,“身教”的教育效果往往能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学生在不知不觉当中对自己的老师由敬到爱,继而学习模仿,最终达到我们教书育人的目的。
第二篇: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教育教学的探究、实践与创新过程当中,要想自如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除具备一些基本的教学能力以外,教师还应当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综素质,以适应新课改形势下教育教学的要求。
一、新课标、新教材的透析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是广大高中语文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管理与运行的指南。立足其价值取向,我们的语文课应该是由过去注重培养少部分高考精英向培养众多创新型人才转变,由过去以语文知识为本位向以学生为本位的方向发展,由那种统一的、硬性的教学管理模式走向开放的、探究的、灵活的课堂管理模式。而具体贯彻实施新课标精神的语文教材无论是在编写体制、体例上,还是在文本结构、目标要求上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降低了知识难度,大量引进了现代信息,密切关注学生个体经验,这要求教师重视活动设计,灵活使用媒体技术,给学生营造探究与创造的氛围,扩展课堂学习的空间,自己只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探究的合作者、发展的引导者、个性化教学的创造者等角色。所以,高中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研究、解剖并实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能力,即通过研究,掌握高中语文教学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从“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层面掌握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从教学、评价、编写教材等三个方面感知实施要求,从而使引导学生学习、探讨、研究的教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新课标更融洽。第二,我们要具备课程整体设计能力,即依据新课标和新教材对于高中三年语文课堂上教师准备教什么,怎样教;要求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提升哪些方面的能力现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教材如何均衡、选择与综合,从而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做到心中有底。第三,我们要有处理教材和选择内容的能力。因为,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具有为学生“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同时,它也给教师的教学留下了一个更广阔的自由发挥、自由创造的空间,允许教师把教材当作例子来处理,根据学生实际减少或者增添教材的内容,有意识把我们的课堂、我们的学生引向现代化,未来化。如果一个语文教师不具备这些能力要求,那么他的语文教学活动无法与新课标的理念连接起来,无法与科学、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链接起来,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吸引高中生学习注意力的能力
教育学家夸美缪斯说过:“教学艺术的光亮就是注意力,有为注意力学习的人才能保持心理不跑马,才能了解眼前的一切事物。”可见,学生的注意力是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基本前提。我们也认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关键在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出符合高中生学习欲望、心理、兴趣的精彩课堂。高中生在我们语文课堂上喜欢也渴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把课内的知识迁移、延伸到历史或未来的生活场景当中去,学会处事,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新。他们尤其想和教师建立一种“平等的互主体关系”,在一种相互尊重、理解、承认的环境里,师生都能坦诚相待,敞开胸怀吸纳对方,以各自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包容对方,厌恶“师道尊严”和“师倨生恭”。正是这些微妙因素的变化,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自己渊博的学识、多才多艺去影响学生,大胆而灵活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武器去鼓舞、影响学生,勇敢地摈弃满堂灌和填鸭式,帮助学生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不至于迷航。因此,一个语文教师如果进课堂还是老
一套(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那么他和学生之间一定存在隔阂,他的语文课一定是白话课、瞌睡课、灾难课,死气而且呆板,出现在学生眼前的除了一张严肃古板、老气横秋的脸外,就是一个单调枯燥的“黑白世界”,毫无现代教育技术演绎出的形象与鲜活:色彩绚丽,图文声并茂,直观动态,极富表现力和挑逗性,自然也就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无法牵引学生主动探索,大胆想象,积极创造。
三、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
新的教育理念和新课标把当前的语文教师推到了一个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地位,要求教师具备开发、整合、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教育教学改革前进道路上的一场革命,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也是教育发展的一次机遇,是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转换的一条通途。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今天,现代的文盲不仅是指没有文化的人,而且是指不能接受和更新知识的人。我们教语文不仅应当教会学生具体的语文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不仅应该教会学生从书本上获取知识,而且更应该让学生学会从社会生活、网络媒体等各个不同的领域获取知识。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教师得先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掌握信息技术对未来人才能力发展的必要性,把它灵活地运用于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不仅需要教师在角色上由过去的主导者转换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还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和不断摄取并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丰富的教学技能,否则就只能是纸上谈兵。面对当今信息迅速膨胀,知识爆炸的年代,需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的现实,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大量的信息、实现学科渗透、乃至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是难以实现的。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计算机作为教师演示的工具,而是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例如利用虚拟现实创设现有条件下不能生成的场景;利用多媒体的图形、图像、声音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构建知识;利用强大的网络功能让学生查阅所需资料等等。
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运用的能力
现代化教育技术与中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具体就体现在语文教师要能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用多媒体适度而灵活地代替黑板、粉笔、教具,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增加知识、扩大视野、提高能力。而运作现代多媒体技术,关键在于课件。教师在反复比较、鉴别、优化组合的基础上应亲自创作,既把自身的风格融入到课件中,又体现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更能让学生易于接受,如果我们这些从中文系古典或现、当代汉语言、文学文献中走出的语文教师,能具备现代的媒体技术理念、精湛完备的媒体设计与操作技能,不仅可以使自己的教学风格得到充分的展示,而且会把学生引入一个探索和创造的新天地。
五、多媒体课堂驾驭的能力
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课堂中,教师仍应发挥其主导作用。虽然多媒体辅助教学有不少的优点,但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设计和创造的组织与管理模式是计算机所不可替代的。如一味地追求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上的展示,那么就会把本应由教师讲述的内容变为多媒体演示;把师生之间在特定的情境中富有情感的交流变为通过网络的信息交互;把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
亲切的口头交流变成冷冰冰的人机对话。我们的语文课堂要以人为本,以设置利于学生表现自我、完善自我为本。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实际合理地使用多媒体与常规媒体和手段,发挥其各自的长处,避免只重多媒体而忽视常规教学媒体和手段。做到布局合理,学有所得,不能把投影屏幕当成黑板,如果把投影屏幕当作黑板,备课时将全部的操练材料、问题和答案及图片都输入计算机,课堂上点击鼠标,通过大屏幕一一显示,就无法随时根据教学进展需要创设情景,无法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从而也达不到培养语文能力的目的。
第三篇:由于形势的发展对统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
由于形势的发展对统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统计部门任务加重,压力加大。为取得真实可靠的统计数据,统计部门努力改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模式,开展了一系列改革,使源头数据质量得以明显提高,但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和一些急需完善的地方。
一、当前统计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一)统计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报表收集难度加大。
随着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发展,统计工作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统计调查单位的数量急剧增加,特别是面广量大的小规模私营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难以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和资料,且对统计的支持和配合程度下降。还有一些调查对象出于自身利益等方面考虑,不愿意提供真实的统计数据和资料,虚报、瞒报现象时有发生,统计部门获取真实统计资料的难度越来越大。如我街道辖区内的1912酒吧文化产业一条街,虽然通过财税库显示其营业收入很好,但真正进行普查或统计时往往不得进其门,神秘色彩极其浓郁。且一般无固定的财务人员,工作时间不稳定,造成统计工作困难重重。
(二)“一套表”程序功能不完善,审核任务繁重且存在困难。
现行的统计报送模式为企业统计人员在“一套表”平台上进行网上直报,县区统计部门进行审核验收,并将数据导入万维进行上报。由于“一套表”程序的审核功能不完善,关联性审核不强且错误提示不易理解,企业上报时容易通过,而导入审核较严的万维后错误较多。这就意味着企业财务人员要再次进行修改,一件事情几次做的烦扰使企业财务人员极其反感。有些单位经历多次修改后就开始拖报或拒报。
(三)名录库功能未能全部利用,且数据维护更待加强。
按照“先进库、再有数”的原则,为严格控制数据质量,保证“一套表”改革的顺利实施,街道对所属名录库进行不断更新维护,发现对名录库中还有许多操作功能不够了解熟悉,这就使本来容易完成的简单操作复杂化,并发现有很多企业由于地快拆迁、市场改造或是破产变更等已名存实亡。名录库企业存在进库容易出库难的问题。
二、三个规范化工作的开展情况
第四篇:党章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哪些更高要求
党章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哪些更高要求?
(一)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水平,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
(二)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立志改革开放,献身现代化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做出实绩。
(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调查研究,能够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
(四)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有实践经验,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
(五)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地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加强道德修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
(六)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
干部六项条件是基本的条件,又是必须的条件。当然在实际生活中,干部状况也是参差不齐的,并不都是符合条件的。我们党历来认为干部要以党提出的干部条件为基准努力加强学习、实践和思想改造。刘少奇早年曾发人深省地指出这样一种现象:在大体一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同样受到党的教育、训练,但是却会有不同的以及相反的结果,有的党员进步得很快,有的则进步得很慢,还有的甚至失掉了党员的资格。这是什么原因?刘少奇认为,这是主观努力不同的结果。因此,应当强调个人主观努力。不认识这一点,不加强自己的主观努力,就不可能取得真正的进步。
第五篇:数学高效课堂实施心得体会 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实施心得体会
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要让学生学会,学好,又要让学生会学,达到知识的内化和能力的提高。因此,作为教师,如何让40分钟的课堂达到“高效”至关重要。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心得体会。一、何谓“高效课堂”?
何谓“高效课堂”?是不是教师把该学的知识都交给了学生就算“高效课堂”?或者说,这节课学生积极参与,达标练习顺利完成就算“高效课堂”?我认为,高效的课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为主,以探索为核心的课堂。是在宽松、民主、和谐、竞争的氛围中,学生积极活跃,45分钟内,知识得到充分内化,能力得到充分提高的课堂。
二、如何落实 “小组合作—高效课堂”?(一)合理分组与科学操作
1.优化学生组合,合理划分小组
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和成绩,把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大组(每组8或9人)。分组时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性格等方面的因素,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个小组都有A、B、C、D四层学生,每层有2人,多者D层有3人。然后,又按上述的分组原则,将每个大组划分成两个小组,每小组4或5人,A、B各任小组长,两人分工合作。同时A兼大组长,负责全组工作。座位由传统的“排排坐”变为“对桌坐”。并且,座位编排兼顾了对桌互补,邻桌帮扶,这样利于组内互助与组间竞争。2.加强小组管理
为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至关重要的是对小组加强管理。合作学习开始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合作学习任务,对操作程序说明,并对学生进行集体合作精神的教育。同时给予小组长一定的权力和责任,组织本组成员在课内外开展学习活动,教师随时指导小组长的工作,培养小组长的管理能力,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的进行。3.教师进行有效的帮助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了解学生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认知的过程,并在必要时给予及时的评价和总结,好的加以表扬或奖励。4.及时性激励与评价
为了充分调动组员的积极性,培养小组的团结协作意识,发挥小组的群体作用,小组评价采取加分制,即同样的问题,A、B、C、D不同学层的学生正确解决分别给予5、10、15、20的分数不等;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解决,让每个孩子都有体验成功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快乐!这样真正做到小组内帮优扶差,共同促进;小组间相互竞争,共同提高。(二)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优化学法指导,培养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对学生终生受益,一群有着良好学习习惯、会学、主动学习的学生,自然是高效课堂的最有力的保证。但是,我们要知道,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与教师平时的严格要求密不可分。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习惯:
(1)独立思考。在组织合作学习之前,老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就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构建新知的过程,学生只有通过对问题的独立思考,才能主动为新知的构建提供心理与物质的准备,才能培养不盲从,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学生。(2)表达交流。“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情景,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他们在小组里能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甚至于能与同学进行辩论。比如,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若一张纸的厚度为0.1毫米,对折27次后,它的厚度大约是多少?将这个高度与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比较,哪个更高?”,各小组成员热情高涨,有折纸的,有测量的,有估算的,各抒己见!最后,将小组意见汇总,大部分无法想象一张纸对折后的总高度会超过珠穆朗玛峰,这时,老师抛砖引玉,顺势导入《有理数的乘方》这节新课,学生怀着极大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积极投入新课,在自学、讨论、练习的基础上,有效的理解和掌握本节知识,最后自行解决上述问题,在组内、组间交流看法体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乘方的兴趣,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3)善于倾听。实际教学中,让学生说,许多教师能做到,但让学生学会倾听可能大多会忽略。学会倾听,这既是对别人的尊重,同时可在听的过程中,明晰他人与自己思维的异同,领会别人发言的中心思想,进而提高自己。学会倾听、善于倾听的方法与习惯,是达成小组合作学习目的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4)动手实践。孔子曰:“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把做的过程让给学生,属于学生的教师绝不占有,能让学生实践的教师绝不代替,让学生养成敢于动手、善于动手的习惯。如《镶嵌》、《多姿多彩的图形》等章节,一定要充分发挥小组的合作效用,在做中观察,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思考,在思考中总结规律,从而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感性上升到理性!2.选择合适的学习形式(1)讨论自学
对于适合学生自学的内容,上课一开始教师就布置给各小组,并将学习目标和要求告诉他们,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开展学习活动,而且根据小组合作的不同情况,可选择不同的形式进行,如⑴中心发言式:一人作中心发言,其他学生作必要的修改、补充。⑵指定发言式:组员举手,小组长指定发言,其他同学有不同意见的,可继续举手发言,最后由小组长综合大家的意见,形成小组成果。⑶两两组合式:同桌先进行交流,然后再把意见带到小组交流,这样能体现合作的灵活性、时效性。⑷接力循环式:组员轮流发言,能促进学生平等竞争,人人参与,共同提高。⑸自由发言式:小组成员自由发言,讨论比较宽松自由,这样可以活跃学习气氛,但容易造成学习秩序的混乱,需要组长做好调控。⑹分工合作式:小组成员合作之前进行分工,活动开始后每位学生根据分工的不同进行实践,再把合作的结果进行汇总。这种分工合作式在新课程体现非常明显,如《数据的整理与初步处理》、《镶嵌》等章节,一人进行记录,另三人进行实验,互相配合,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又可较快得到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
在学生自学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指导,必要时进行讲解,随时对自学进展好的小组给予表扬,给进展较慢的小组予以鼓励。确保真正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性,形成集体的智慧。
(2)测试竞赛
当学完某个单元后,由各小组自己进行相互检测。各小组成员按知识点共命一份测试题,抄写几份,上课时组与组之间互换试题,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交对方批改。老师根据每组试题的质量、互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出示课前准备的竞赛,评出名次,最后按名次给出该小组课堂活动成绩。
(三).优化师生关系,营造和谐学习氛围。我坚信,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对学生生活上的关心,心理上的关注,精神
上的关爱,学习上的帮助,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经常与学生交流教与学的意见,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来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竞争的教学氛围,以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利于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
三、如何评价 “小组合作—高效课堂”? 尽管“小组合作—高效课堂”的实施不是一帆风顺,但我还是有不少的收获!从教师层面看,由单纯研究教材转变为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组织、反思课堂效率,极大地提高了教师本身的综合能力;从学生层面看,彻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听、被动的做,而是自己独立思考、积极合作、勇于实践,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生成自己的感受,从而有所收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兵教兵,兵练兵”的合作、交流、展示、评价等措施使后进生收益很大,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学习兴趣日益浓厚。
“小组合作”这一学习模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到独立思考与群体智慧交合的成功,让孩子们品尝到了自我发现的乐趣,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起了重要作用!我自己也真正的体悟到“教”与“学”的乐趣!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总之,我对“小组合作—高效课堂”的操作也在探索之中,认识难免粗浅,特别是认真研读了王民勤教授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五大方略》之后,更感觉自己做的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加强自身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争取创建更“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