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主题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总结

时间:2019-05-12 03:26: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校的主题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校的主题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总结》。

第一篇:学校的主题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总结

“学校的主题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工作总结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学校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阵地,学校教育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针对实际确定了学校开展主题教育的指导思想,即以学生道德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以提高教师道德心理水平为重要保障,以开展符合学生年龄实际的家长宣传教育咨询为工作重要环节。在此基础上,学校分别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由学校全体教师参与、主管德育和教学的副校长负责组织和指导四个专题小组(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道德心理健康研究组、班级〈少先队〉活动与学生道德心理健康研究组、课外兴趣活动与学生道德心理健康研究组、特需学生心理教育与咨询研究组)的就“课内外活动的开展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问题进行研究。

现将学校已经开展的研究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找准工作切入点

我们认识到,道德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科学性、应用性很强的工作,而学校道德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需要全体老师的参与。学校领导对道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多次召开以课题研究实施为主要内容的行政会议,校长身体力行,亲自参与研究工作,并确定校长任课题组组长,由主抓德育、教育的两位副校长共同抓好四个子课题研究工作。我们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了《中小学心理教育指导纲要》,通过学习、理解,提高全体教师对学校道德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在人力、物力上给予科研工作以极大的支持,多次请专家到学校为课题组成员辅导“如何写好课题研究计划”“如何开展课题研究”,宣传新的教育观念,校领导亲自审定课题计划,定期听取课题组成员研究工作的进展情况,提出指导意见。

在制定课题研究计划的过程中,全体实验教师进一步针对问题开展讨论,特别是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对课堂教学的形式提出疑问:课堂教学是不是一种活动?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活动,在心理研究的范畴内,就是教师与学生的教学互动,通过学科教学的学习,教师对学生学习情绪、学习态度、学习评价的指导、引导,这就是心理指导的活动。结合“未成年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目标要求,我们针对学校实际,还分别制定了各年段的学生道德素质培养目标。

低年级段:能适应学校学习和生活环境,感受在集体中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友好与同学相处,懂得的互相谦让。乐于学习,克服粗心、马虎等不良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中年级段: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培养集体荣誉感。认真学习,勤于动脑,克服困难,积极进取。学会挑战困难,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不骄傲,不自卑。

高年级段: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努力战胜困难。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学会分析、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学会合作,有责任感。

通过学习,我们达成了共识,提出了在创设良好学习、活动环境,开展课内外活动对学生心理发展研究的基本原则:

* 主体性原则:要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开展活动的主人,教师是活动的引导者、指导者和参与者,要切实以学生为中心,在活动中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引导。

* 趣味性原则:兴趣产生于人的需要,需要的满足可以使人产生快感,从而带来愉悦的情绪体验。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以兴趣的激发作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手段,在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情趣,发展良好的个性。

* 差异性原则:学生的个别差异主要有生理差异和心理差异两个方面。学生能力发展有差异,在活动中,我们决不能以一个标尺去衡量所有的学生,教师的教育就是使每个孩子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 发展性原则:学生身体心理事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有了某种能力发展的先天素质,并不表明这个学生一定会具备这种能力,教师要通过引导和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使学生的爱好和能力在发展中达成统一,才能真正使他们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的表现,身心得到充分发展。

同时,遵循着这样的原则,我们提出:教师们以要教育教学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可分别就学生学习心理、认知心理、自我心理、人际心理、品德心理、情感心理、个性心理培养等方面开展研究。

二、确定研究课题,深入学习研讨,落实研究目标

针对实际,研究组实验教师结合自身实际,分别制定了研究专题,如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学生学习心理对课堂教学的影响研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等;班队活动与学生心理健康研究:《通过班级团队活动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研究》、《家校协同,促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宽容教育与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通过班级活动培养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研究》、《在少先队活动中培养队员合作精神的研究》等;课外兴趣活动与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学生自主兴趣活动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信心的研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训练智能,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等;特需学生心理教育研究:《单亲家庭子女心理教育研究》、《心理辅导与班主任工作实效性研究》等。

(一)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

我们重点以研究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认知心理等方面的影响为主要研究内容。课堂教学活动有着其它活动不可替代的优势,学生情感目标是教学活动目标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认为,在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实施心理教育:

① 充分理解教材的内容,挖掘学习内容的情感因素潜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② 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有目的调整学生的学习心理情绪,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克服困难的学习意志力,增强学习中的抗干扰能力,提高学习创新意识;

③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愿望,使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体验学习的成就感、荣誉感。

针对以上目标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1、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开展心理辅导活动。教学活动的设计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良好的的课堂环节设计给学生以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起学生良好的学习热情。我们强调教师良好的语言、体态的特征、活动氛围的营造以及发掘教材内容中的心理教育因素。

2、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提高学生创新意识。

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是一种心理的交流。我们提出:教师要有目的设计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调动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并给予指导。如设计开放性(发散性、答案不唯一)的问题、挑战性很强(难度大、学生不熟悉)的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并经过互助性的学习、讨论进一步解决问题,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在活动过程中,考虑问题提出的层次性和启发性,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培养学生求异思维,通过教学活动中的问题设计,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3、注重技能培养,增强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技巧,通过努力获得成功,会激发起学生的成就感和荣誉感,从而更好地悦纳自己、悦纳他人。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意识,并在活动中有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心。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实践,我们认识到: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渠道,有着其它教育途径不可替代的教育优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忽视、回避课堂教学活动的做法是不正确,教育也是不全面的,只有充分认识课堂教学活动对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才能做到学校教育的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

(二)开展课外兴趣活动对学生心理发展影响的研究

课外活动的形式不同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它有着独特的形式和内容。通过对现代教育理念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学生课外兴趣活动的开展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兴趣活动不只是为了完成某些竞赛任务,而是要切实做到面向全体,以学生为主体,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完善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素质。我们将学校原有的学生兴趣小组活动改名为学生自主兴趣活动,活动不仅名称发生了变化,从活动的内容、形式及人员参与比例都发生了变化。活动是从原来的选择几个较有特长的教师开办几个兴趣小组,让学生自愿参加,而人数有一定限制,或由学校安排整班同学参与其中一个小组活动的方式,变成了教师人人参与,创立兴趣活动小组,学生人人参与,并且对所有活动内容都有自主选择权和参与权,活动时间每周一次。这既是一项活动的开展,同时又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内容。在活动中,我们遵循的原则就是开展课内外活动坚持的四原则:主体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发展性原则。

在开展活动及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1、创设学生自主发展的学习、活动空间,指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管理在活动形式上,我们将活动权交给孩子,使学生自主参与、自主管理,真正体现他们的主体作用,由原来的教师管理,教师定活动内容改为学生管理、学生参与制定活动内容,组织形式变为会员制或俱乐部制,教师到幕后,学生上前台竞选会长或主任,制定规章制度,规范活动行为自己教育自己,发放会员证,策划制作会徽、会旗。

有了学生的自主,教师站到在了幕后,如何发挥教师的作用?我们提出:要通过自主活动的开展,对学生加以引导,促进其健康心理的发展--指导老师要做学生参与活动的互动学习者、启发诱导者与评价激励者。老师们针对实际,确定了如“在自主兴趣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主兴趣活动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在自主兴趣活动中培养特需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自主兴趣活动与学生团体意识的培养”等个人研究专题。

2、加强研究,关注师生心理体验,提高工作实效性

带着课题开展活动,虽然对于教师来说不陌生,但对于研究的意义还是随着活动开展使老师们有了切实的体会。有的老师在研究总结中写道:“过去我认为开展兴趣活动气氛热烈就是好,同时对于学生的引导教育自己也没有什么想法,但现在不同了,有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再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在热烈气氛的活动中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如一些学生对活动十分有兴趣,但他们不会合作,遇到矛盾就争执不休;一些学不合群,喜欢自己做自己的,往往在提示后才与同学结合成一组;有的同学参与活动没有持续性,一次活动要换几个组,针对实际情况,我通过学习研究,把不会谦让的同学编为一小组,同时亲自参加他们的活动,从一句话,一个眼神中引导他们,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请活动小组长主动团结个别喜欢独处的同学,并给他分配需要合作完成的任务,让其感受小组活动学习的快乐;制定学习活动规则,给学习没有持续性的同学'委以重任',请他担任某一个活动的负责人,使它能安下心来参与活动,参与管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工作的深入,像这样带着研究问题开展活动的老师越来越多,同时老师们对自主兴趣活动产生的影响的认识也逐步深入,有的老师在总结中写道:“通过自主兴趣活动的开展,我们每一个参与者都有收获,作为指导教师我从中体会到了解放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意义,尝到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甜头,这对我的课堂教学活动都有有很大帮助”。

随着研究工作的开展,教师的积极性增强,自主兴趣活动的阶段总结会,发展成了课题研讨会,老师们在讨论中畅谈研究体会,交流研究个案,老师们感到通过研究,不仅对开展学生的自主活动有了更深的意义,同时对自身素质提高也是很好的催化剂。

对学生们来说,他们欢迎自主兴趣活动的开展,因为通过参与制定制度,参与管理过程,参与评价结果,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得到增强并提高了自我认识、自我设计、自我监督的能力,学生在活动中逐步从他律走向自律,从自律走向自觉。目前,全校参加自主兴趣活动的人数达100%。每到活动时间学生兴高采烈地来到活动教室,有序的开展着自己所喜欢的活动,他们是参与者、组织者、还是管理者。事实证明,通过活动,学生在的组织管理、言语表达、团体合作、创新意识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参与意识得到了加强,他们积极提出自己活动的设想,供老师参考。老师没有想到的他们能及时弥补,甚至对学校的德育管理与评价,他们也敢于给校长写信,提出自己的建议与见解。

我们认为,学校开展的学生自主兴趣活动,真正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学生在宽松逾悦的活动氛围中,体验成功,体验快乐,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培养了健康的情趣,在活动中学会了协作、互助,培养了的良好人际关系。

(三)开展班级、少先队活动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研究

班级、少先队活动作为特有的学生组织活动形式,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教育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是班级(少先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认真设计、组织学生喜爱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尤为重要。在活动中,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关注每个孩子的心理发展,是新世纪教育对我们提出的更高要求。

在班队活动的组织方面,我们提出:要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和形式要符合学生身体、心理特点,寓教于乐。根据学校制定的学生心理素质目标,我们针对学生实际,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以开展学生行为规范教育为突破口,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心理素质,开展了以下工作:

1、开展学校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在校园环境做到净化、绿化、美化的基础上,我们在学生中开展文明提示语征集活动,一时间,“不要把楼道当跑道,不要把游戏当柔道”[课间活动提示]、“下课了,也该让我歇会了!”[爱护公物,随手关灯提示] 等文明行为提示语在校园中流传,学生们通过文明行为提示,受到良好氛围的熏陶,精神为之振奋,情绪为之快乐。

2、针对学生各年段身心发展的特点,利用形式多样的班队活动对学生进行集体心理指导

* 团体辅导活动

虽然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辅导课,但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结合班级实际,针对班级出现的普遍问题或“偶发事件”,采取讨论、辩论、讲座、情境体验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如低年级的团结友爱教育;中年级的正确对待荣誉的教育;高年级的青春期心理指导、毕业班升学心理指导等。通过学校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很好地预防了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或纠正了学生中出现的一般偏差行为,引导学生认识到如何在发现自己心理不够健康时,主动寻求帮助或自我调节,使学生以积极的、健康的心态来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达到自我完善。团体辅导活动形式丰富多彩,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的角色体验、表演、游戏等活动形式激发学生产生提高和改变自己当前心理状态,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班主任老师们也十分注意积累,结合辅导活动,积极撰写活动案例。

* 主题教育

学校坚持开展主题教育,创设良好的舆论氛围,树良好校风。如两年来学校坚持开展的“做文明少年,创文明班风”、“保护身边的环境,做文明公民”等系列活动,我们注意针对学生年龄实际、班级实际开展分层次的教育活动,通过学生的参与,教师在活动中给予指导,每学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学生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完善工作,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 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加强评语改革工作

我们提出:教师要充分发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评价的激励作用,要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学生以积极的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语实行“谈心式”,教师在给予学生评价时,要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大处着眼,发挥评语的激励、导向、反馈的教育功能,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对学生实施评价,撰写评语,遵循全面性、个性化、平等性、激励性、发展性及客观评价的六原则。针对实际,我们提出:教师要肯定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表扬其成绩;要艺术性地提出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指出今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谈心式评语的实施,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我能行”的教育思想。

3、帮助家长改进教子方法,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

在工作中,我们注意抓好家长的教育。针对学校实际,召开家长座谈会,交流教子经验,交流家长教子经验,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共同研讨。同时,我们还抓住学校首届文明家庭、教子有方好家长的评选,积极倡导家长的文明教子方式,创设良好的家庭氛围,促学生健康成长。我们认识到:由于班队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学生乐于参与,而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自身的心理素质得到完善与提高。我们的着眼点要在活动的设计、组织,同时班队活动的指导教师(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在活动中要给学生以积极的评价,积极的引导,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理发展,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

(四)特需学生心理教育与咨询研究

开展心理教育的目标就是为了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发展,对特需学生的教育与引导,是我们面向全体学生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我们认识到:对特需学生来说,教师仅仅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和一般方法还是不够的,还需了解心理异常的各种表现形式,针对学生实际认真分析,这样才能在日常的班级教育中,准确地把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积极进行矫正。

通过我们学习、研讨,我们确定了主要的研究对象:单亲家庭子女、学习有障碍学生、行为不良学生、其它特定类型(少先队干部、学习成绩特优、存有自卑心理、孤僻)的学生等。针对各年段学生实际,心理辅导教师、班主任认真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开展研究活动。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做好家长工作,协同开展研究、教育

学生家庭背景各异,不同的家庭背景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一方面,我们针对实际,做好家访,与家长取得共识,分析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共同研究学生的教育、引导的对策。

2、加强个案跟踪调查和研究工作。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做好研究小组“集体会诊制”,不定期进行教育会诊,探讨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品质的最佳方案,会诊后,由负责教师对学生平常的学习、生活进行观察记录,收集信息,研究小组再次进行小组会诊、分析,进一步提出对学生教育的参考意见,并定期和家长交换意见。学校提出:要深入了解特需生,关心特需生,为学生创造适当的表现展现机会,增强学生自信心;要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同时发挥学生集体教育作用,坚持做到“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在活动中引导,通过群体的力量教育、引导特需生。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特需生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引导工作,学生心理问题的出现因各种客观因素而较为复杂,作为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开展研究,关爱每一个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健康快乐地成长。

学校主题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动态的工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需要家庭和社会教育的配合。今后,我们要继续将未成年思想道德心理研究教育开展下去,努力提高教师心理水平,家校协同,共同培养造就具有健康心理素质的新世纪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篇:美术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美术教学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辽源市第十四中学

田昌美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教育更是这一切联系的本源。我们应该把美术教育置于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培养全面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学科地位上。作为一种文化学习。通过美术教育,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一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意识

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使所有学生都成为画家,而是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水平和艺术素养。

优秀的美术作品往往通过形象再现社会生活,反映时代的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通过美术欣赏教学,学生可以从美术欣赏的过程中认识到它们所描绘的时代和国家的具体生动的生活情景和生活在那个时代中性格鲜明的人物,以及这些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从而扩大生活视野。

比如七年级下《格尔尼卡》这节课,刚开始学生接触这幅画内心有很多疑问,让其谈感受时学生们感到恐怖、慌乱、不知所措,对其创作手法也感到很陌生。在开始讲解这节课时,我找到一些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片片段还有同时期我们中国“七七事变”的电影片段。让学生了解到《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从心灵上给予震撼的效果。而毕加索是用《格尔尼卡》来控诉战争对人类的暴行。而逐步引出作品的象征性手法的运用,画面的色彩和构图的巧妙结合。让学生体会到不同形态的美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并学会用这种眼光观察和欣赏自己生活中的视觉形象,提高艺术素养,培养审美能力,逐步了解我国和其他国家美术发展史的基本概念,能识别重要的美术流派的风格特色、重要的美术家及其作品,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人类文化的热爱。

能够运用美术基础知识、概念和术语,从形式、技巧及表达手法等方面去描述、分析不同的美术作品,学会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和技巧,提高美术鉴赏能力,逐渐形成宽容、开放的现代审美观念,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个性,并能尊重自己的和他人的审美判断。同时,开拓审美视野,增强感性认识,促进美术表现能力和美术创作能力的提高,尊重自己的和他人的美术作品。

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美术是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运用美术形式传递情感和思想是整个人类历史中的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美术是一种分享人类经验的特殊方式,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俄罗斯杰出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将艺术视为人与人交流的一种手段,就像人们用语言传达思想一样,人们也用艺术在交流情感。其实美术不仅交流感情而且也交流思想。我们一般所说的语言,大家的头脑中首先浮现的是口头和文字一类的表达方式或工具,其实美术也应该是比较早的一种语言。

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大概只有数千年,而美术却将我们对历史的了解推至数万年,其间的时差是何等之大!由1.7万年前的原始人涂抹在法国西南部多尔多涅省附近“拉斯科”岩洞内壁上,是旧石器时期岩画的代表之一,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数万年前的原始人通过自己的美术作品与我们现代人进行“对话”,让我们了解到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现代经济发展迅速,各种观念都是碰撞中产生。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美术教学的深层意蕴和相关文化来达到。如同寓言将某一哲理与教训包容于故事之中一样,美术作品的意蕴总是深藏于作品内部,我们可以靠心灵的体察去品读、感悟、体味。美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往往寄藏在所谓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中,比如,郑板桥画的竹、朱耷画的鸟,这些经典美术作品不仅真实再现了事物的形貌色彩,更重要的是真实地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委婉地传达出画家对生命的诠释。

所以,美术教学要培养学生用用自己的心去体味美术作品背后所表现的深沉的思想感情,发掘作品的深层意蕴。例如我在和学生赏析徐悲鸿画的马时,要求学生不要只停留在画作的肖似,而是请他们思考徐悲鸿所画的马具有什么样的精神面貌,进而再请学生谈徐悲鸿本人的精神世界和画的象征意义。在结合当时的历史以后,同学们很快自己得到结论——徐悲鸿的马象征着一种活力,更象征着一种精神,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威武不屈的精神,表达了对民族危亡的忧愤和对光明解放的向往。最后,他们都被中国画所里包含的深刻内涵与传统的精神深深地折服了。可见美术教学完全可以教会学生在欣赏到优秀的民族传统美术作品时,透过显现的形象去领略到作品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从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三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及其与之相关的形象思维能力,是我们美术教育中一项不容忽视的任务。在当前美术新课改中,这些能力的培养及其提高无疑是对新时期的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方法中,形式往往比较单一。现代美术课堂教学方法从多角度出发,全方位地考虑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发展,变“教师为中心”的示范直观教学法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教学。多让学生观察生活原型,用他们自己的特有的个性融会贯通地来表现,多从学生 的生理、心理需求出发,激发学生的兴趣,推动学生学习美术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能力的创造性,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作业,自由展示创作才能。如:《设计吉祥物》,课前让学生组成小组,让学生结合生活,自由想象:在设计中运用线条、想象力、色彩搭配等。并以演讲展示的形式展示作品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墨与彩的韵味》,让学生大胆的在宣纸上作画,感悟墨和水所产生的特色肌理效果,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大胆的进行作画,体会中国画的感受。学生作品千姿百态,各有特色。又如:在欣赏蒙德里安的作品运用使用更基本的元素创作(直线、直角、三原色)组成抽象画面。还有以树为题材的作品时,学生刚开始并不理解,他们对写实的作品更能感到认同。经过讲解蒙德里安的创作风格和谈色彩的感受时候,学生有了初步认识。而后向学生展示受蒙德里安影响建筑、工艺和设计,学生更有深层次的感受了。蒙德里安早年画过写实的人物和风景,后来逐渐把树木的形态简化成水平与垂直线的纯粹抽象构成,从内省的深刻观感与洞察里,创造普遍的现象秩序与均衡之美。代表作“线与色彩的构成”色彩柔和、充满轻快和谐的节奏感。至此,如果没有美术教学引导的话,学生几乎不会理解到体会到画面的深层含义。

感知觉是思维的必然前提。形象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在学校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而美术课程则更多地让学生接触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从而为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美术课程能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

四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美术教学是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美术活动在我们现行的学校课程中;是最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宣泄自我情感的活动之一,是最能表现个性的活动之一。美术使人自然地走进灵活与想象的空间。美术训练强调了个性,独立性的发挥,它是独创性、综合性、灵活性的,它是无限的,因此它是个性形成最广阔的天地。美术教育既诉诸人的心理又诉诸人的生理,既针对人的理性又针对人的情感,感性,具有非常强的综合性。美术的综合性与人的完整性之间存在着对应性。所以,美术教育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我们的美术教育不仅是培养少数有艺术才华的学生成为艺术家,而应当引导大多数学生进行正常的创造活动,让学生通过美术创作,表现自己的情感与想象,并通过美术教育过程,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认知能力,健康心理,正确的审美观念,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

二、创造力是指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通过美术教育要促进学生的创造力,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个性。教师在进行绘画训练中要注意,如何尊重学生的个性,才能更好地学生的创造力发展。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法和课例论述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如何通过美术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完善人格。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法和课例论述通过美术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学生学会欣赏自然,学会欣赏生活,在自然与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美好心境。

美术是用来表现丰富的生活、情感、事物的一种手法。事物、情感、是时时推陈出新的,创新精神也是社会成员最重要的心理品质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学的根本任务。通过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将会对学生的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给教师的课堂有了更广阔的空间,在传承古今文化的同时也有了时代的产物。这对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全面的发展是有独特的作用的。

美术教育有陶冶情操,潜移默化的作用,他能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对于学生将来生活,还是在个人都是十分有益的。每个不同阶段的美术教育,都体现出了它不同的侧重点,为学生在今后的深造提供良好的基础。美术教育作为辅助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学科,越来越被人们和社会所重视。在德智体美中,“美术教育”提出得较晚。人类美术教育的思想和实践,至少可以追溯到我国的孔子、老子。美术教育历来受到教育家们的格外重视。然而,在实际教育工作中,在学生考试甄别的影响下,美术教育还可能被挤得无影无踪。美术教育之所以得不到社会的足够重视,除了美术教育与学校及学生的眼前利益关系不大之外,而作为教育工作者对美育意义认识也不够深刻,也是非常重要重要的原因。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美的追求日益强烈,美术教育必将体现出它更多的功能和实用价值。

美术教育中的人同自然之间那种和谐的关系,就是我们学生将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依靠,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是完整的,成功的。学术是无尽的,学生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如果始终运用良好的心态面对生活,面对生活以及学习中发生的任何问题,合理适当的予以解决。多元化的社会信息流通很快,学生在这个花花世界里,会看到许多不属于自己这个年龄的装扮。美术教育在这个时候就显示了自己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用健康美丽的外表展示自己年龄的美。在美术教学中有很多的设计课题,都是延伸这个内容的。良好的着装,适当修饰即展示了青春美,又展示了自己的艺术修养。同时提高了学生自我的修养。美术教育在我看来不是单纯的教会学生画什么,怎么掌握绘画技法。而是在不断地学习构图、色彩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欣赏不同景致,不同色彩带给自己的愉悦。学生心情愉悦,那么在学习中就不会有太多的难题,学习将不会成为问题。开启学生欣赏美的眼睛,体会生活中的每一瞬间,一草一木,每一种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将拓宽学生的视野,不是局限在单一的空间里。为孩子将来的自我心理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方向。

第三篇:论述本校环境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

俗话说:“环境塑造人”。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培养离不开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因为学生个体素质模式的建构和塑造,有赖于与之相关的各种教育环境的引导、开发和优化选择。良好的环境能使人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不良的环境能使人产生消极的不健康的情感。学生,作为组成社会的个体,他们学习主要受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的影响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对环境加以利用和改造,创造良好的健康的环境,发挥其在素质教育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克服不良环境,限制其消极作用。环境教育对学生的作用一时难以显示出来,这一方面由于它的隐蔽性所致,另一方面环境教育的作用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需要经历一次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这就是环境教育的迟效性。我校非常重视学校环境的建设和管理,并动员、组织师生共同参与,尤其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积极参加净化、绿化、美化校园的劳动,亲手布置班级、学校的环境,增强保护环境、爱护校园的自觉性和责任心。学校领导还应该把师生在管理和利用学校环境的各项活动中所形成的制度、规范、纪律及时总结、固定下来,作为学校的传统、特色予以保持、发扬、光大。这样就可能使学校环境逐步完善,不断优化,使环境建设的育人功能发挥得越来越好,把学校办得越来越有特色。

校风是学校全体成员共同具有的富有特色的稳定的行为倾向,也是一所学校所持有的、传统的、主导的行为习惯和风尚。我校这种“学无止境,行为师表”的校风能产生一股经久不衰的强大动力,推动着学校不断进步,培育出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备而又有鲜明个性的学生。校风是治校育人的重要因素,是一种不可忽视也不可替代的教育力量,它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抗拒的同化作用和促进作用,它给学生的鼓舞力量是持久的,它在学生身上显示出来的教育效果也是永不磨灭的。作为环境育人中的动态因素——精神环境,是校园中最活泼、最有潜力、最富有生气的因素,它给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生动的、持久的。优化精神环境是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的一项关键性工作

第四篇:试论教育对促进个人身心发展的影响

试论教育对促进个人身心发展的影响

随着全球化知识经济的大潮席卷而来,各国为了抢夺战略制高点,展开一轮轮以教育和科技为核心的综合国力较量,为了在这场全新的“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便不约而同地争相使出全新的招数,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倾尽全力培育自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如何做到与时俱进,真正与素质教育接轨,以一种更积极务实的姿态迎接教育变革的挑战,重新深化教育对促进个人身心发展极端重要的认识,大力贯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方针,打造中华民族的科技人才航母,使中华民族在强手如林的世界之林拥有一方广阔的发展空间,的确应该引起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长思之”。

一、个人身心的全面发展既是时代对个人的具体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个人是构成社会必不可少的元素,个人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水平如何,将直接影响到社会整体的文明程度。过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经济落后,物质匮乏,以及其他因素的干扰,导致我们在认识上出现误区,我们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完全侧重于“精英教育”的模式,将目标狭隘地锁定为培养一定数量的专业人才。从客观上无情地剥夺了众多受教育者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权利,造成了社会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导致了人才队伍基础建设的不稳定,结构不合理,从而对社会的和谐和发展产生了诸多的阻碍作用。面对信息技术的迅速崛起,全球化和地区间的经济融合趋势不断强化的现状,我国教育工作者应展开对教育的反思,对传统的教育理念、教育的模式、教育的内容、教育的途径进行革新,要夯实教育基础,促进劳动者身心的全面发展,使教育紧跟着社会发展的脚步,更好的为经济腾飞,社会进步做出自已的贡献。

二、教育是通向个人身心发展的必经之路。

当代教育哲学家桑新民认为,从历史上学校教育的发展来看,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从社会结构中分化出来的是同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相联系的传统人文学科教育,最早诞生的学校是宫廷、寺庙学校和书吏学校。这种学校教育诞生于奴隶社会,发展于封建社会,为皇亲贵族和剥削者子弟专设,以便其将统治延续下去。教育在社会实践中第二次分化是从自然科学教育的生产实践中分离出来的,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是推动近代学校教育迅速发展起来的内在动力。随着自然科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发展,班级授课制,大、中、小、幼的学校体系等都相应发展起来。教育在社会实践中第三次分化是职业技术教育从物质生产过程中分化出来,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次分化不仅是人类对这类教育本身的认识和在实施中由自发向自觉转化的过程,而且促进了教育同生产劳动的结合,加速了学校教育在社会成员中的普及,展示了现代教育向多层性和复杂结构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而现代社会日益发展为高度科学化的信息社会,学生不仅在学校中学习,而且在家庭、社会生活中学习,他们从课外、校外接受的信息量与日俱增,这实际上是一种潜移默化却又强大有力的教育。另一方面,学校的毕业生走出校门进入社会之后,面临着“知识爆炸”的严峻挑战。为应付这种挑战,当代社会中各种回归教育、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纷纷出现,许多有远见的教育家在分析了当代教育的特点和教育发展的未来时,提出要把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统一起来考察和规划,逐步建立一个“学习型的社会”。

如果说在传统社会中每个个体只需要拥有很少量的知识和经验就可以生存下去的话,那么个人身心的发展就不需要受到教育太多的影响,但是在现代社会里,每一个人都不可能真正地置身于广义的教育之外,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就应该利用现代社会为我们所提供的一切物质手段,结合当代社会特征以及青少年学生的具体情况,在传授给他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传授给他们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更要用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去影响他们;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

三、现代教育为个人的身心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心理学把人的心理素质划分为智力、道德、情感三个方面,教育可以通过智育、德育、美育等不同渠道来促使个体心理素质和谐、全面发展,塑造出德、智、体、美统一的理想个性。要做到全面发展,就应该把德、智、体、美作为一个不可侵害的有机整体来看待和把握,在这样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针指引下才能培养出身心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诚然,理论对现实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并不表示理论和实践永远都踏着同一节拍翩翩起舞。在当代教育实践中,虽然反复强调要注意学生的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但事实上常有偏废,片面突出智育的地位,将德育和美育摆放到一个可有可无的位置。今天的教育,给人以围绕“升学率”这根标杆所展开的角力游戏的感觉而已,没有丝毫的活力。而我们推崇的德育,则变成了诸如升国旗、唱国歌、学雷锋等仪式,很少有人认真地思考一下如何继承我们民族传统的美德,如何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道德遗产,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美德中那些属于民族固有的传统,哪些具有世界性的普遍价值。

四、如何全力促进个人身心发展,成为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的课题。

在我们传统的教育模式里将教育活动变成了一种单向的、无视受教育者人性的、没有生命力的过程,这种过程对受教育者绝对不会产生出丝毫的乐趣,必然不可能调动受教育者的激情,更不会激发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与我们制定的全面促进个人的身心发展的教育宗旨南辕北辙,这是教育的悲哀,也是我们民族的悲哀。为了走出这种困境,我认为当代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好这样几方面的工作:1 积极学习并掌握当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引进新的知识,将我们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2 积极采取多媒体、远程教育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从教室引向广阔的天地;3 深刻反思因地制宜调整教学内容,使受教育者接受更多知识,获得更高层次美的享受,将受教育者从痛苦能桎梏中解救出来;4 注重与社会生活的结合,少一些空洞的说教,多一些参与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加强爱国主义宣传的同时也要让受教育者拓展世界主义能胸怀;5 注重个性化教学与个性化学习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我设计、自主的学习知识的建构过程,更加理性的认识未来,愉快地张扬个性,体现出以人为本的鲜明特色。

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和为国育才的高度上,紧跟时代步伐,汲取人类一切先进的文化遗产养分,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创新教学的形式和内容,为受教育者创设一个健康温馨的受教育环境,使他们真正成为一个具有独特思想能力的、创造性的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作者单位:陕西省白河县职教中心)

第五篇:美术对学生的身心影响

美术对学生的身心影响

美术学科在现代的教学中呈现出直观性、艺术性、趣味性、综合性的特点,使得它在聋校美术教学中所起到的作用,已经不是单一的学科教学了,而成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学科,并不断地影响着聋生的心理发展情况和学习状况。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帮助聋生解决实际情况,将有利于聋生向着全面、健康的方向发展。如何发挥美术教学对聋生身心康复的作用呢?以下谈谈我的做法:

一、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聋生的特点,精心设计,善于引导,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课堂教学中,可采用直观、启发、体验式等适合聋生特点的教学方法,让聋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美术活动中产生学习兴趣,激发创新能力,充分发展个性。

1、以游戏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结合低年级聋生喜欢新奇、富于想象的年龄特点,可以运用各种游戏活动开展教学。如在《奇妙的角花》这一课教学中,我用直观的教具“万花筒”引导聋生自主学习。聋生带着好奇走进了万花筒的世界,直观感受了多姿多彩的图案造型。千变万化的造型启发了聋生的发散性思维,丰富了创作内容,使他们在创作动物、植物、花卉、几何图案的角花剪纸作品时发挥了创作潜能和个性。高年级的美术教学,我则更多的是以体验式教学开展美术活动,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发现美、创造美。如人物场景速写课,我把课堂地点设计在室外,引导聋生观察生活场景、交流体验,指导聋生如何构图、如何抓住人物动态特点以及场景表现,让他们在体验式美术活动中学会自主探究、自主创新,培养了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

2、让聋生拥有自己的“钥匙”。

由于聋生的模仿能力强,创新能力稍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减少不必要的示范,而要根据聋生的年龄特点、教学目标要求,精心设问,让聋生通过思考、讨论、回答问题的形式明确学习目的。教师提出的一连串问题,就好像一串“钥匙”交给了学生,从而把自主创新的主动权交给了聋生,让他们用“钥匙”打开知识的大门。例如:我上聋校实验教材第一册《生活中的圆形物》这一课,并不是直接示范教学,而是精心设问,让聋生思考,启发他们在身边寻找生活中的圆形物。在老师的启发下,聋生积极思考,发现身边有很多的圆形物,如圆凳、手表、扣子、橡皮、圆形按钮等。然后引导聋生回忆生活中的圆形物,如篮球、乒乓球、月亮、太阳、灯笼等。教师在一连串的设问中激活了聋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可以用绘画、剪贴的平面方法表现圆形物,还可以用立体的表现方法,如运用纸、胶泥、毛线等各种综合材料,大胆创作,最后再将他们创作的圆形物组合成一幅画或作品。在这样的美术活动中,聋生体验了造型美的乐趣,达到了自主探究、创新、合作的学习目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提高聋生对美的认识

美术教学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途径。通过引导聋生感受大自然、体验生活、进行美术创作,提高他们对美的认识,对培养聋生的健康心理起着推动作用。通过美术教学,能使聋生感受美的内涵。2006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以优美的肢体语言表现了艺术作品的内涵和韵律美,震撼了世界。由此可见,感受韵律美,不仅属于健全人,也属于有听力障碍的聋哑人。为了帮助聋生康复身心,我根据聋生的特点,编写了校本教材《线的律动——静物写生》,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图文并茂的直观教学,从舞蹈、武术、运动等艺术欣赏导入,引导聋生从舞蹈、武术、运动、体操的艺术表现中感受韵律美,如舞蹈的刚柔、武术的强弱、运动的快慢,并将这些感受与线的长短、粗细、曲直、虚实进行联想,运用各种线的对比表现节奏和韵律,强化线的韵律美,让聋生和健康的孩子一样能感受韵律、表现律动美。这一课,让聋生在美术活动中自由摆设静物组合造型,感受造型艺术的乐趣,大胆地进行线描创作,发挥创作个性,补偿了聋生由于听力障碍所造成的缺陷,达到了康复身心和开发创新思维的目的。

三、提升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每个聋生听力损失的情况不同,有的残余听力好些,有的差些,有的甚至完全失去听力。他们因生理上的缺陷都很自卑,不愿与人交流,时间长了将影响到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在美术教学中,可根据聋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发展阶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训练方式,按照聋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开发潜能、补偿缺陷,发展聋生的语言和交往能力。

“多看、多问、多说、多画”是提高聋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方法。比如我上《你能画几种蔬菜》这一课时,课前搜集生活中常见的蔬菜图片让学生欣赏,以图提问学生:你们最喜欢什么蔬菜?简简单单的提问,聋生们说了很多。有的说喜欢大白菜,有的喜欢西红柿,还有的喜欢黄瓜、南瓜等。然后我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图提问,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聋生回答问题多采用口语、书面语形式,手语补充,这些形式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应用。在与聋生交谈中,要注意他们在语言语法运用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最后,让聋生把所观察到的形象通过绘画表现出来。在问与答的过程中,学生一步步由“会说”、“敢说”,变成了“能说”,不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为他们今后走向社会与健全人沟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完善聋生的健全人格

让残疾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是我们特教老师的责任。在美术课教学中,我们要善于融入感教育、养成教育,加强德育渗透,创新美术教学,使美术教育成为聋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使美术课成为聋生爱上的课。

例如,开展“我的爸爸妈妈”、“美丽的校园”等主题创作,引导聋生在美术作品中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恩情怀,在美术教学中强化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生活、爱劳动、爱生命的意识。我还通过组织学生看画展和参加美术创作活动,引导聋生欣赏优秀作品,开展具有丰富思想品德内涵的主题创作。

美术教学作为一门学科,不仅能让聋生学到专业知识技能,在健全人格方面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康复作用。我们每位老师都要在发挥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把创新教学理念放在首位,提高教与学的效率,真正实现学科的教育价值,为聋生的身心健康提供最大的帮

下载学校的主题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校的主题教育对学生身心发展的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

    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 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 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 尤指个问题身心两方面的积极变化的 过程。特......

    学校主题教育总结

    学校主题教育总结1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防灾减灾日”,汶川、玉树、雅安地震的巨大危害给我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为了做好今年“防灾减灾日”各项工作,提高我校师生防灾......

    浅析音乐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

    浅析音乐教育对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性 华亭第二中心幼儿园 柯毅莎 音乐是用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音乐活动也是艺术教育中的一部分。《幼儿园教育指......

    浅谈国学启蒙对儿童的身心发展

    浅谈国学启蒙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来源:秦汉胡同国学书院4月校报作者:秦汉胡同教师国学启蒙教育是以中华文化典籍来取材,它凝聚了中国数千年的文明教育史,体现了中华民族传承的历史......

    浅谈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意义

    浅谈游戏对幼儿身心发展的意义 [摘 要]:福禄贝尔在创办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时,将游戏确定为幼儿教育的主导活动。“游戏教学”是指:寓教学内容于游戏中,让儿童在玩中学,尤其在幼儿......

    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

    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做学......

    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大全5篇]

    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 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人的身心发展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人们研究和认识较多的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