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大全5篇]

时间:2019-05-14 18:4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

第一篇: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

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 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人的身心发展特殊性的表现之一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A.主观性

B.普遍性

C.基础性

D.能动性

2.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3.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的是()。

A.外铄论

B.内发论

C.环境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4.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第一层次的活动是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

A.生理活动

B.心理活动

C.认识活动

D.实践活动

5.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6.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 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7.我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

8.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9.下列说法中,对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一观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

B.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是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的 C.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D.教育的发展对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好的教育一定能培养出优秀的 学生

10.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1.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老子

12.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坚持()。

A.全面发展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统一要求

13.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的典型代表。A.外铄论

B.内发论

C.遗传决定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4.对正常发育的儿童来说,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起()。

A.前提作用

B.决定作用

C.促进作用

D.导向作用

15.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素质

B.家庭环境

C.学校教育

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

16.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

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

D.白板说 17.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A.内发论

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

D.平衡论

18.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幼儿期 19.在历史上持“遗传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A.洛克

B.华生

C.柏拉图

D.施泰伦 20.在历史上持“环境决定论”观点的人物是()。A.柏拉图和霍尔

B.柏拉图和华生 C.霍尔和洛克

D.洛克和华生

21.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最高表现形式是人不同于动物的()。A.特殊性

B.社会性

C.创造性

D.自觉性

22.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A.小学阶段

B.初中阶段

C.高中阶段

D.大学阶段 23.“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4.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因素

B.社会环境

C.教育活动

D.自然环境

25.任何知识都可以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这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26.儿童主体发展的源泉是()。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体活动

27.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A.遗传素质

B.个体主观能动性 C.环境

D.教育

28.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29.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这说明()。A.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C.教育要适应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D.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30.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 展,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31.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霍尔

B.华生

C.泰勒

D.格塞尔 32.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互补性 33.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必须做到()。

A.长善救失

B.循序渐进

C.因材施教

D.教学相长

34.人的身心发展速度在其整个发展进程中,呈现出加速与平缓交替发展的状态,这体现的是()。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35.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

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36.人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统一,若单纯强调人的自然属性,就会导致()A.社会本位论

B.环境决定论

C.遗传决定论

D.教育万能论 37.小学生容易把“b”写成“d”,这说明小学生的()还不成熟。A.感知能力

B.注意能力

C.记忆能力

D.思维能力 38.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的特征进行。

A.顺序性

B.互补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39.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最根本动因的学者是()。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华生 40.人的生理成熟以具有()能力为标志。A.学习

B.生殖

C.创造

D.思考 41.人的心理成熟以具有独立自主的()为标志。

A.自我意识

B.创造能力

C.预见能力

D.选择能力

42.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个名叫方仲永的少年,小时比较聪明,5岁时就能作诗,但由于缺乏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及时的教育培养,12一13岁时写的诗已经不如以前的好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这说明()。

A.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B.后天的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C.后天的生活条件和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意义 D.社会环境是影响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43.对影响人的诸多因素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遗传对人的发展提供可能性

B.人的身心发展受社会环境的制约,但是人接受环境影响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C.人的发展应完全由教育来承担

D.人的社会实践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4.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

A.成熟

B.环境

C.遗传素质

D.教育

45.人们的生活经验证明,人们由于长期进行某一方面的训练,就可以使脑的某一方面反应能力提高,如印染工人可以比一般人具有较强的颜色鉴别能力,酿酒老工人具有较敏锐的鉴别酒质的能力,这种现象说明()。A.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B.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 C.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D.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46.“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的观点。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

47.人的身心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教育活动

D.个体因素

48.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却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道路;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污泥而不染。这种现象说明()。A.人的发展不受环境的影响

B.人们接受环境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C.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更对人的发展有利 D.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是好是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 49.“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因素对发展的影响。A.遗传

B.教育

C.社会活动

D.环境

50“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是()。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主观努力

答案:

选择题

1.D 2.D 3.B 4.A 5.B 6.B 7.C 8.D 9.D

10.B 11.B 12.C 13.A 14.A 15.C 16.A 17.B 18.B 19.C 20.D 21.C 22.B 23.B 24.C 25.A 26.D 27.B 28.B 29.C 30.D 31.B 32.B 33.B 34.C 35.D 36.C 37.A 38.B 39.A 40.B 41.A 42.C 43.C 44.C 45.D 46.B 47.D 48.B 49.D 50.A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____是教育的直接目的。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____过程中实现的。(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____。

3.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论有:____,____,____。

4.个体身心发展遵循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牲、互补性和____性等一般规律。5.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____,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____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____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美国心理学家____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6.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____,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中国古代代表人物是____。英国哲学家洛克的“____”是一个典型代表。另一个典型代表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___,他甚至说:给他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他可以任意把他们训练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

7.瑞士心理学家____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

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____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9.关于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论、____、____等不同的解释。

10.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1.人的____是人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12.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____。

13.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____、___、____和_____的影响,___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14.遗传是指____。

15.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___,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___。但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

16.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主要是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中国古代内发论昀代表人物是___。

17.前苏联心理学家____的研究揭示:____对儿童的发展能起主导 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____;一种是____,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____”。

18.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____,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个体主观能动性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由____、____和____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19.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____和____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20.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面:一是____的发展,二是___的发展。

21.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____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

22.内发论者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____。

23.人的身心发展是在____过程中实现的。

24.“外铄论”在美国的典型代表是____。

25.个体身心发展的____,要求教育工作要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影响。

26.前苏联心理学家____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

27.____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28.高中阶段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特殊任务是要解决____问题和__问题。

29.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____。

30.个体呈现能动性,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由生理、___和___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31.教育教学中提“一刀切”,“一锅煮”违背了____规律。

32.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___,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____。

33.____学生的年龄在12一15岁之间,处于少年期,是人生理发育的第___个高峰期。

34.内发论者一般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来源于人自身的____,人的身心发展顺序也是由____所决定的。

35.____ 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在这一时期,____是最重要的概念。

36.成熟的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____。

37.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是__。

答案:

填空题

l.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2.社会实践,能动

3.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4.个别差异性 5.人自身的内在需要,孟子,弗洛伊德、格塞尔

6.外在的力量,荀子,白板说,华生 7.皮亚杰 8.外部环境

9.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0.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11.遗传素质或遗传 12.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13.遗传素质、成熟、环境、个体实践活动、学校教育

14.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15.前提,可能性 16孟子 17.维果茨基,教育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18.个体主观能动性,生理、心理、社会 19心理、社会20.生理(身体)、心理21.成熟机制22.内在需要 23.社会实践24.华生

25阶段性 26.维果茨基 27青年期

28.认识、价值

29心理断乳期

30.心理、社会

31.个别差异性

32.前提、可能性33.初中;二

34.内在需要;成熟机制 35.青年期;未来 36,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37.最近发展区

第二篇: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

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

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尤指个问题身心两方面的积极变化的过程。特殊性:(一)个体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二)个体身心

发展具有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个体积

极主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认识自

我和改造自我的心理倾向和实际行动。

在同样的环境和条件下,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于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所付出的主观努力。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理论:(一)

内发论: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

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

决定的。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格塞尔。(二)外铄论:人的发

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

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华生。(三)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的观

点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

(如先天遗传的素质、机体成熟的机制)

与外部环境(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发

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通过个

体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积极的实

践活动是架通内因与外因的桥梁,是推

动人身心发展的直接、现实的力量。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个

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不均衡性表现

在同一方面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

同的发展速度、不同方面发展有早晚。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活

动要善于捕捉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及时施教,以促进个体更好的发展。

2.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

3.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

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

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4.个体身心

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决定了教育工作中

应发现和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因材

施教,实现教育的丰富化和多样化。

5.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互补性反

映个体身心发展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

系,存在于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

互补性规律告诉我们,发展的可能性有

些是直接可见的,有些却是隐现的,培

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非常

重要的。

发展关键期是指个体在发展过程

中,形成某方面能力,达到某种水平可

能性最大的时期。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遗

传素质、成熟机制、环境和个体实践活

动。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

解剖上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遗传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地位:

1、遗传素质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

体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作用。

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不

能夸大。

遗传决定论的典型言论:遗传决定

论者把遗传看作是决定人发展的唯一

因素,如美国坦莱·霍尔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 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已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其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提出成熟决定论的依据实验是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按性质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按范围分:大环境与小环境)。小环境对个体的影响更为直接。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钟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被动的。环境决定论的典型言论:环境决定论把人看成是环境的消极适应者,片面夸大环境对人发展的作用。如墨子认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荀子认为“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个体主观能动性从活动水平的角度分为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结构。生理活动是其他方面发展的基础;心理活动是最基本的是认识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个体活动的最高层次。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1.教育对人价值的发现;2.教育对人潜力的发掘(潜能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3.教育对人力量的发挥(人的力量是身体力量与精神力量的综合,人的根本力量在于人具有精神力量。);4.教育对人个性的发展(个性具有整体性和独特性。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本质和真谛。)。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特 殊功能: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初级中学的教育对象是十三四岁 至十六七岁的少年,处于少年期;高级中学的教育对象是十六七岁至十九、二十岁的青年,处于青年期。少年期的年龄特征: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征。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初中 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面的任务,可形象地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青年期的年龄特征: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最富有浪漫情调和锐气;人生定向;个性定型;个体从准备投入社会生活向正式投入社会生活转变。高中阶段教育的特殊任务是:解决认识问题和价值问题。

第三篇:第一节 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概述

第二节 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基本概念:教育目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素质教育

基本问题:

1.什么是教育目的?

广义教育目的:是指主体对受教育者的期望或理想设计,即人们希望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教育培养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教育目的:即教育的基本要求,指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或获得的活动结果的设定(或预期的结果),具体的讲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教育目的是国家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是一定教育价值观的体现。

2.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有哪些?

主要包括:(1)导向功能;(2)协调功能;(3)激励功能;(4)评价功能。

3.教育目的主要包括哪些层次结构?如何处理好各层次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工作遵循的总的指导思想。教育目的具有层次性,包括:(1)国家的教育目的(方针/宗旨)。是关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质量与规格的总的指导思想,体现国家对教育培养人的系列要求。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人的特殊要求。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关系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3)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教学目标与培养目标、教育目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学会正确处理好教育目的各层次关系。

4.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人们的教育思想;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国家的理论基础。

5.建立我国教育目标的理论基础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如何理解)?

(1)针对人的片面发展(资本主义社会)

(2)提供的客观需要与可能条件:社会化大生产

(3)解释人的全面发展内涵P103

(4)实现的唯一途径:教育与生产领导相结合。

7.我国当前教育目的是什么?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8.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是对教育目的的社会性质的规定;

(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出的是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3)培养现代人的品质(如独立个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4)“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表述的是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

9.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有哪些?(结合具体教育现象,理解素质教育的基本观念。)

基本观念:(1)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全体/全员、全面、全程);(2)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教育: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技教育等)(3)注重个性特长的教育(个性发展是指个体素质的各个方面在个体身上的特殊组合,具有丰富性、独特性,是全面发展的。全体学生全面发展、个体学生自由发展);(4)培养创新精神的教育(好奇心、求知欲;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专业老师自互联网搜集整理而来,仅供本校校园网内用户学习参考和交流之用,任何人不得将本文用于其他用途。

第四篇:身心教育

第一:要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

 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早期教育,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促进其身心的发育。早期教育

主要是通过让孩子多看、多听、多玩以及一些简单的自我服务能力的训练,以启发孩子的求知欲,而不是向孩子一味的灌输知识。

 另一方面,早期教育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即在孩子具备某种能力之前的适当时期内,给他们提供恰如其分的感官刺激,以加速他们的先天性的潜能变成现实。

 再者,早期教育应当是轻松愉快、丰富多彩的,方法应时启发式的,应从孩子的兴

趣爱好出发,而不是强求知识的系统性,是诱导的,而不是强迫的。

第二:要重视家庭教育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一生前程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孩子

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孩子的兴趣、爱好、品德、性格等都是在父母的熏陶下形成的,孩子的智慧也是在父母的启迪下逐步提高。

 教育孩子并不需要什么天才,也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技能。真正需要的是深切的爱,无微不至的关怀,高度的责任感和真诚的愿望、决心、耐心和热情。当然,父母也应当学习一些关于早期教育的知识,了解儿童心理学及体力、智力发育的一般规律,对培养孩子成才也是非常必要的。

第五篇:个体教育经验总结与发展问题反思.[范文模版]

个体教育经验总结与发展问题反思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在教育教学这个岗位上已摸爬滚打16个年头了,16年的教学经历,我自恃已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也在本校、本县乃至本市均被称为优秀老师: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深得领导喜爱;爱生如子,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学成绩屡居榜首,颇受家长尊敬和信任„„在16年忙忙碌碌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以为只要认真备课、上课、辅导学生,偶尔听听课,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课余之时浏览些教育理论充充电,写篇教学反思完成任务就足够了。工作中出现了疑问、困惑,但总觉得工作繁忙,往往就不了了之了。我觉得只要关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所会的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努力做到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进步,就无愧于家长、学生。但渐渐地,发现工作越来越难干,学生越来越难教,很多教育教学问题越来越困扰着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次,我有幸参加了湖北省“楚天中小学校长教师卓越工程”华东师大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才发现曾几何时自己已如井底之蛙,聆听了“教师职业性质与价值的当代再认识”、“教师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新人文精神的构建”、“学生的创造性养育”、“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国际比较”等精彩讲座后,教授们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锲而不舍的课改精神给了我强烈的震撼,教育教学中的很多问题迎刃而解,这使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

一、注重科研,走专业化道路。

我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在教育战线上忙碌着,付出了自己的辛劳和汗水,可是我们却未曾思考过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遇到问题总是渴望专家来解决,认为教师只要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就行了,搞科研是专家的事。在培训中,听了叶澜教授的《教师职业性质与价值的当代再认识》、王建军教授的《教师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精彩讲座后,我受益匪浅。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阶段,社会变化的速度急剧加快,知识不断变化更新,文化价值多元化,发展选择多样化,教育对象复杂化,使得教育要可持续发展,教师的观念要不断更新,教师专业化也必须不断提升,传统型的教师已不适合新形势的需要,教师必须由经验型向智慧型转化。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注重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成长是有规律的,教育是一门科学,教师需要通过专门的职业训练。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拥有热爱教育的一腔情怀,接纳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异,努力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要解决新课改中的这些问题,我们只有增强自己的科研意识,用新理论引领自己,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时时反思教学,反思自己,把自己点滴体会积少成多,形成属于自己的方法。把自己的课堂、班级当成自己的“实验室”、“试验田”,并投入精力去做,使自己变科研的局外人为局内人,变可能性为现实性,实现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一名优秀的教师应是思考者,更应是有自己的系统而完整的教育价值观的科研型教师,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的教育形势。

二、终身学习,永不枯竭。

也许很多教师和我一样一忙起工作来,几乎就没有了学习的时间,其实教师的学习很多方面是和教学工作密不可分的,要学会带着问题去工作,在工作中去思考,在教学中去理解,在实践中去提高,这样就能将工作和学习溶为一体,最大限度地缓解工作和学习的矛盾问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正如王建军教授所讲的“教师要像张无忌一样练好自己的‘九阳神功’,才能以不变应万变。”我们常常觉得专家们所讲内容深刻独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发人深省,听了令人如沐春雨,就是因为他们在工作的同时,从来也没有放弃过学习。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桶水远远不够,要开凿一眼泉,有了源头活水才能胜任今天的教学。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承担着优秀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使命。教师每天都面对新的教育理念的挑战,每时都面对新知识的困扰,每刻都面对新的教学法方法的冲击。我们常常深感自己理念的滞后,知识的匮乏,方法的陈旧。这就迫使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建构长效性学习方法策略,拓宽自主性学习形式,探寻继续教育的路经。我们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博览群书,授课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而不是照本宣科、索然无味,因为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刷新,而不是复制。

三、有效教学,师生互动。

传统的备课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我以前认为只要吃透教材,设计好教法,至多再预期一下学生在课堂上将会有何反应,教师该如何作出应对,备课基本上就顺利完成了。课上,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演,学生看。结果,教师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学生听得枯燥无味,一知半解。于是,课内损失,课下补,课堂效率事倍功半。当学习了陆有铨教授讲的《学生的创造性养育》后,知道了:有效教学应是以生为本,有时不压制就是一种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独裁者和传授者,而是一名促进者、指导者、激励者、营造者、参与者。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根据学生不同需要,设计不同教学指导方案,制定适应性较强的指导策略。教师要从心灵深处走下神圣的讲坛,与学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强调平等交流与共同探究,心中要有学生,关注学生的发展,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尊重学生思考的多样性,变学生配合教师的“教”为教师帮助学生的“学”。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民主、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并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

四、健康向上,充满阳光。

此次培训我还有幸听了金忠明教授有关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真是心生感慨。我们老师面临着来自自身、学校、家庭、家长等各方面的压力,不少教师多多少少都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心理既是一个人的全面素质不可缺少的有机部分,又是学生成长发展的载体。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先学会爱自己,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因为一个人的心理因素不仅影响到人的健康和寿命,还关系到人的成败。我们只有拥有了健康的心理才能拥有成功的人生。“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教师是一种知识转化与智慧增值的职业,是一种心灵浸润与人性化育的职业。”因而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一定会进行自我监控,并据此调整自己的教学观念。学会调节好生活节律,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与学生沟通,用阳光般的心态积极面对学生,面对生活,还自己一个健康的好心境,做一个健康快乐的好老师!

2011年2月26日

下载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三章 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食品安全

    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与食品安全学前一班 3-6岁是儿童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个性特征和倾向性是一个人个性的核心,这期间培养孩子良好的个性特征,比整天关注他们的智......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

    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策略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人们研究和认识较多的是中学生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个体发展反思

    在大千世界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体,要经过不断的发展变化完善自己。但首先我们要了解个体发展。个体发展是说一个人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过程中连续地和系统的变化,包括生......

    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与教师群体专业发展

    教师个体专业发展与教师群体专业发展 钱旭升/靳玉乐 摘自:《天津教研网》 摘要:“技术熟练型”的集体受训模式的消极影响和教师个人职后的专业孤立现状的存在,需要我们进一步思......

    为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教育工作应采取怎样的策略

    7、为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教育工作应采取怎样的策略?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工作要遵循这种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2)阶段性,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

    幼儿身心教育5篇范文

    不再为孩子的成长而“烦恼” 同大多数第二代独生子女的家长一样,我也曾被家里不同“家长”的不同教育声音所包围,被外界各种教育思想冲击着,也为孩子的教育而困惑,为孩子的成长......

    关于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的研究

    关于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的研究 一、绪论 经过在幼儿园两周的保育实习,对幼儿园大致的教育、保育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不再仅仅局限于书本的理性认识。 当今多数的幼儿园,......

    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精选5篇)

    思政一班 学号:*** 卢文龙 高中生身心发展特点 高中生是身心发展的又一重要时期,高中生也是青年的初期阶段,在生理发育上已成熟,智力发育也接近成年人,在个性和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