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新形势对公安机关和公安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新形势对公安机关和公安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公安工作需要有一支强大的公安队伍,这支队伍需要人民警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在现实的公安队伍中,大多数人民警察能够遵守职业道德,为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和人民生活的安全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也有少数警察经不起改革开放的考验,丢掉了公安机关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理想信念淡漠,工作中违背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给公安工作造成了极大损失。所以,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加强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既是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又是当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紧迫课题。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公安机关在履行本职工作过程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
人民警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助于提高公安队伍整体素质,密切警民关系;也有助于人民警察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实现干警自我完善。同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十分重视公安机关的职业道德建设。1921年建党后,我党就建立了保卫组织一一中央特科。在选拔特科人员时,规定只有“有坚强信念”、“政治上绝对可靠”的同志才能担任这项工作。这是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萌芽。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随着我党领导的保卫机构的建立,以及人民警察队伍的出现而逐步形成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自上而下地建立了人民警察机关。公安部在建国以后历次政治工作会议上及日常工作中,向广大干警提出了一系列有关道德、纪律方面的要求。使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获得深入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公安机关提出了从严治警,提高人民警察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要求。根据历史经验和新的要求,公安部在1994年颁布实施的(1994)1号文件,明确规定了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其内容为: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秉公执法,清正廉明,团结协作,勇于献身,严守纪律,文明执勤。这使新形势下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日臻成熟。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有了深入发展,广大干警的道德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主流是好的。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有些问题也是比较严重的。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现存问题:
1、公仆意识淡化,特权思想严重。有些警察意识不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是人民的勤务员,不自觉地把自己凌驾于人民头上,利用人民给的权力要特权。
2、以权谋私,腐败现象比较严重。有的警察经不起改革大潮的冲击和市场经济负面效应的诱惑,把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商品,搞权钱交易,贪赃枉法,索贿受贿,损害了人民警察的形象和声誉。有些警察办案先看有利无利,营私舞弊,执法不公;有的充当法犯罪分子的保护伞,与罪犯同流合污。据统计,全国公安机关每年开除、处分违纪干警在1万人左右,占人民警察总数的0.8%。
3、办案随意性大,不能严格执法。有的警察办案不依照法律程序,随意性大,办人情案、关系案,有私有偏,任意而为,以罚代刑现象比较严重,甚至胆大妄为,贪赃枉法。
4、警风不严,警容不整。有的警察在公共场所身穿警服,歪戴帽子或不戴帽子,敞胸露怀;有的警察出入高消费场所,不交钱或少交钱,开口污言秽语,仗势欺人。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领导表率作用较差,个别领导干部带头违法乱纪。目前,有的公安机关领导干部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作风松散,任人唯亲,独断专行,欲壑难填,带坏了队伍。
2、法律意识淡薄,规章制度不落实。有些地区公安机关不及时传达落实文件和法律法规,纪律松弛,致使许多规章制度形同虚设。
3、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工作可见度低自由度大。长期以来,公安机关“制度如林,监督无人”,不严格执行竞争淘汰机制,许多不适合在公安机关工作的干警,不能及时予以辞退、清理。
4、部分民警疏于学习,政治业务素质差。许多干警工学矛盾比较突出,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抓不紧,造成我国民警总体文化结构层次偏低。
5、队伍来源复杂,人员结构不合理。有些地区正规公安院校毕业生不能满足需要,便从地方院校毕
业生、复转军人和社会其他行业中招录干警,致使公安机关人员整体素质满足不了需要。
6、警务投入不足,后勤保障不到位。由于财政困难等原因,公安机关办案经费微乎其微。无奈之中,一些地区实行两种对策:一是无力侦破的案件不立案,二是到处伸手要、罚、派。
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必须深刻认识到加强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从上到下切实加强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主要措施有:
1、努力培养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意识。首先应加强人民警察的“三观教育”,特别是引导他们树立共产主义道德、理想,达到较高的精神境界。针对人民警察队伍中存在的一些违法乱纪问题,各级公安机关领导要从党和国家的大局出发,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带头统一思想,加强党性锻炼,做自觉遵守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的楷模,身体力行抓好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
2、强化人民警察队伍的法律意识
人民警察的执法形象已经成为群众心目中的重要政府形象。要在人民警察中,提倡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严格执行和落实法律制度,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完善执法责任制,对于违反法律程序造成冤假错案的,要根据情况分别给予严肃处理。
3、建立和健全新形势下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规范人民警察队伍的整体道德规范是相同的,但不同警种岗位的要求不尽一致。应进一步建立健全不同警种的职业道德规范。如刑事警察、户籍警察、交通警察、经济警察、技术警察、法医警等警种的职业道德规范。
4、加强新形势下人民警察队伍的组织建设要使广大干警在执法水平、警务能力、身心健康等综合素质方面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切实加强警察队伍的组织建设,首先应选好一把手,加强班子建设。把好人民警察入口关,敞开出口,确保干警素质。其次应开展多种形式、多层次的岗位培训工作,建立完善各警种专业课考试和体能技能测试制度。
5、认真落实人民警察职业道德监督评价工作
对人民警察在职业活动中的道德行为,经常进行“善恶”评价,表明褒贬态度,是加强人民警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环节。这种监督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四种形式:
(1)行政监督评价。(2)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评价。(3)法律制度监督评价。(4)警察个人的自我监督评价。
总之,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只有切实加强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建设,才能促使公安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公安工作的需要,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第二篇:由于形势的发展对统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
由于形势的发展对统计工作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要求,统计部门任务加重,压力加大。为取得真实可靠的统计数据,统计部门努力改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模式,开展了一系列改革,使源头数据质量得以明显提高,但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之处和一些急需完善的地方。
一、当前统计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一)统计基础工作还比较薄弱,报表收集难度加大。
随着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发展,统计工作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统计调查单位的数量急剧增加,特别是面广量大的小规模私营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难以提供准确的统计数据和资料,且对统计的支持和配合程度下降。还有一些调查对象出于自身利益等方面考虑,不愿意提供真实的统计数据和资料,虚报、瞒报现象时有发生,统计部门获取真实统计资料的难度越来越大。如我街道辖区内的1912酒吧文化产业一条街,虽然通过财税库显示其营业收入很好,但真正进行普查或统计时往往不得进其门,神秘色彩极其浓郁。且一般无固定的财务人员,工作时间不稳定,造成统计工作困难重重。
(二)“一套表”程序功能不完善,审核任务繁重且存在困难。
现行的统计报送模式为企业统计人员在“一套表”平台上进行网上直报,县区统计部门进行审核验收,并将数据导入万维进行上报。由于“一套表”程序的审核功能不完善,关联性审核不强且错误提示不易理解,企业上报时容易通过,而导入审核较严的万维后错误较多。这就意味着企业财务人员要再次进行修改,一件事情几次做的烦扰使企业财务人员极其反感。有些单位经历多次修改后就开始拖报或拒报。
(三)名录库功能未能全部利用,且数据维护更待加强。
按照“先进库、再有数”的原则,为严格控制数据质量,保证“一套表”改革的顺利实施,街道对所属名录库进行不断更新维护,发现对名录库中还有许多操作功能不够了解熟悉,这就使本来容易完成的简单操作复杂化,并发现有很多企业由于地快拆迁、市场改造或是破产变更等已名存实亡。名录库企业存在进库容易出库难的问题。
二、三个规范化工作的开展情况
第三篇:党章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哪些更高要求
党章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哪些更高要求?
(一)具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水平,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带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坚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
(二)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坚决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立志改革开放,献身现代化事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艰苦创业,开拓创新,做出实绩。
(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调查研究,能够把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
(四)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有实践经验,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
(五)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勤政为民,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自觉地接受党和群众的批评和监督,加强道德修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反对官僚主义,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
(六)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团结同志,包括团结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
干部六项条件是基本的条件,又是必须的条件。当然在实际生活中,干部状况也是参差不齐的,并不都是符合条件的。我们党历来认为干部要以党提出的干部条件为基准努力加强学习、实践和思想改造。刘少奇早年曾发人深省地指出这样一种现象:在大体一样的环境和条件下,同样受到党的教育、训练,但是却会有不同的以及相反的结果,有的党员进步得很快,有的则进步得很慢,还有的甚至失掉了党员的资格。这是什么原因?刘少奇认为,这是主观努力不同的结果。因此,应当强调个人主观努力。不认识这一点,不加强自己的主观努力,就不可能取得真正的进步。
第四篇: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改对高中语文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教育教学的探究、实践与创新过程当中,要想自如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除具备一些基本的教学能力以外,教师还应当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综素质,以适应新课改形势下教育教学的要求。
一、新课标、新教材的透析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是广大高中语文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管理与运行的指南。立足其价值取向,我们的语文课应该是由过去注重培养少部分高考精英向培养众多创新型人才转变,由过去以语文知识为本位向以学生为本位的方向发展,由那种统一的、硬性的教学管理模式走向开放的、探究的、灵活的课堂管理模式。而具体贯彻实施新课标精神的语文教材无论是在编写体制、体例上,还是在文本结构、目标要求上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降低了知识难度,大量引进了现代信息,密切关注学生个体经验,这要求教师重视活动设计,灵活使用媒体技术,给学生营造探究与创造的氛围,扩展课堂学习的空间,自己只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探究的合作者、发展的引导者、个性化教学的创造者等角色。所以,高中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具备研究、解剖并实施《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能力,即通过研究,掌握高中语文教学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从“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层面掌握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从教学、评价、编写教材等三个方面感知实施要求,从而使引导学生学习、探讨、研究的教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新课标更融洽。第二,我们要具备课程整体设计能力,即依据新课标和新教材对于高中三年语文课堂上教师准备教什么,怎样教;要求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提升哪些方面的能力现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教材如何均衡、选择与综合,从而满足新课标的要求做到心中有底。第三,我们要有处理教材和选择内容的能力。因为,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具有为学生“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同时,它也给教师的教学留下了一个更广阔的自由发挥、自由创造的空间,允许教师把教材当作例子来处理,根据学生实际减少或者增添教材的内容,有意识把我们的课堂、我们的学生引向现代化,未来化。如果一个语文教师不具备这些能力要求,那么他的语文教学活动无法与新课标的理念连接起来,无法与科学、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链接起来,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二、吸引高中生学习注意力的能力
教育学家夸美缪斯说过:“教学艺术的光亮就是注意力,有为注意力学习的人才能保持心理不跑马,才能了解眼前的一切事物。”可见,学生的注意力是获得良好学习效果的基本前提。我们也认为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关键在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出符合高中生学习欲望、心理、兴趣的精彩课堂。高中生在我们语文课堂上喜欢也渴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与老师、同学进行交流和沟通,把课内的知识迁移、延伸到历史或未来的生活场景当中去,学会处事,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新。他们尤其想和教师建立一种“平等的互主体关系”,在一种相互尊重、理解、承认的环境里,师生都能坦诚相待,敞开胸怀吸纳对方,以各自独特的人格魅力吸引、包容对方,厌恶“师道尊严”和“师倨生恭”。正是这些微妙因素的变化,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自己渊博的学识、多才多艺去影响学生,大胆而灵活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武器去鼓舞、影响学生,勇敢地摈弃满堂灌和填鸭式,帮助学生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不至于迷航。因此,一个语文教师如果进课堂还是老
一套(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那么他和学生之间一定存在隔阂,他的语文课一定是白话课、瞌睡课、灾难课,死气而且呆板,出现在学生眼前的除了一张严肃古板、老气横秋的脸外,就是一个单调枯燥的“黑白世界”,毫无现代教育技术演绎出的形象与鲜活:色彩绚丽,图文声并茂,直观动态,极富表现力和挑逗性,自然也就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无法牵引学生主动探索,大胆想象,积极创造。
三、语文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能力
新的教育理念和新课标把当前的语文教师推到了一个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地位,要求教师具备开发、整合、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教育教学改革前进道路上的一场革命,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也是教育发展的一次机遇,是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转换的一条通途。在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今天,现代的文盲不仅是指没有文化的人,而且是指不能接受和更新知识的人。我们教语文不仅应当教会学生具体的语文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不仅应该教会学生从书本上获取知识,而且更应该让学生学会从社会生活、网络媒体等各个不同的领域获取知识。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教师得先更新观念,充分认识掌握信息技术对未来人才能力发展的必要性,把它灵活地运用于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不仅需要教师在角色上由过去的主导者转换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还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和不断摄取并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丰富的教学技能,否则就只能是纸上谈兵。面对当今信息迅速膨胀,知识爆炸的年代,需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的现实,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大量的信息、实现学科渗透、乃至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是难以实现的。以计算机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机遇,但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计算机作为教师演示的工具,而是把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例如利用虚拟现实创设现有条件下不能生成的场景;利用多媒体的图形、图像、声音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构建知识;利用强大的网络功能让学生查阅所需资料等等。
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运用的能力
现代化教育技术与中学课堂教学的整合具体就体现在语文教师要能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用多媒体适度而灵活地代替黑板、粉笔、教具,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增加知识、扩大视野、提高能力。而运作现代多媒体技术,关键在于课件。教师在反复比较、鉴别、优化组合的基础上应亲自创作,既把自身的风格融入到课件中,又体现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更能让学生易于接受,如果我们这些从中文系古典或现、当代汉语言、文学文献中走出的语文教师,能具备现代的媒体技术理念、精湛完备的媒体设计与操作技能,不仅可以使自己的教学风格得到充分的展示,而且会把学生引入一个探索和创造的新天地。
五、多媒体课堂驾驭的能力
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课堂中,教师仍应发挥其主导作用。虽然多媒体辅助教学有不少的优点,但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设计和创造的组织与管理模式是计算机所不可替代的。如一味地追求多媒体教学课件在课堂上的展示,那么就会把本应由教师讲述的内容变为多媒体演示;把师生之间在特定的情境中富有情感的交流变为通过网络的信息交互;把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
亲切的口头交流变成冷冰冰的人机对话。我们的语文课堂要以人为本,以设置利于学生表现自我、完善自我为本。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实际合理地使用多媒体与常规媒体和手段,发挥其各自的长处,避免只重多媒体而忽视常规教学媒体和手段。做到布局合理,学有所得,不能把投影屏幕当成黑板,如果把投影屏幕当作黑板,备课时将全部的操练材料、问题和答案及图片都输入计算机,课堂上点击鼠标,通过大屏幕一一显示,就无法随时根据教学进展需要创设情景,无法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从而也达不到培养语文能力的目的。
第五篇:新课标对小学生习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标对小学生习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概括起来有两点:一是写生活,二是写想象。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