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3.5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经验材料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经验材料
顾旗小学武小宏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知识爆炸的年代,如何解决学生的学习时间、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有限与知识激增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方法无疑就是借用不断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必将大大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也必将促进语文教学的现代化,使语文教学发生巨大变革,从而增加教学的容量、提高教学的质量。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个大环境下,我们语文教学也应该立足实际,寻求创新。因此我有以下几点经验,供大家借鉴:
首先,我改变了语文课堂上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树立“学教并重”的教学理念,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例如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运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讲授《乡愁诗两首》时,我从网上找来作者的照片给学生欣赏,下载马思聪的《思乡曲》给他们配乐朗诵;在讲授《寓言四则》时,我给学生播放有关的vcd。丰富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使静态的知识变得动态化,化抽象为具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来检索、收集、分析、处理教学中的有关资料,促进语文的学习。
其次,传统教学由于媒体单一,只能教师讲,学生听,导致学生厌学。而信息技术的最大特征是交互性,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当观众的局面彻底改变。教师和学生之间改变了原来的控制与被控制、传授与被传授的关系,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民主的关系。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教师、学生双主体的教学模式。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改变了“满堂灌”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更好的采用“探究-合作”的模式,教师应该尽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尽可能地去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的天分充分展现出来,让他们的个性得以健康、充分、自由地发展。例如,在讲授《陈太丘与友期》一课时,可先用幻灯打出关于这篇课文的几幅图画,让学生根据画面将故事复述出来,然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来分析课文。在讲授古诗时,先让学生回家利用互联网、书籍等各种信息手段,查找作者及诗歌的有关内容,然后在课堂上互相交流。这些都使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相结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因此,多媒体课堂中,我们语文教师将不再是信息的主要传递者、裁判者 ,我们将用更多的时间同学生交流情感、认知体验 ,共同探讨问题 ,创造一个和谐、自由、安全的课堂心理环境 ,要求学生在合乎道德和诚实的游戏规则下开展信息交流或虚拟沟通。因此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将更加突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资源
之间彼此的交流、合作、分享的特点。个人探究、小组商议与互助、全班呈现、交流与评价将有机结合起来。
另外,在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创新信息的能力等。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或者自己亲自调查、参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然后通过综合、归纳、抽象、联想等组织材料,与他人分享,解决实际中的各种问题等。总之,我们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使学生将上述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利用等能力,内化为自身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影响他们一生的品质。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对语文教师是一种挑战。我们既要潜心学习前辈语文教育家们的宝贵经验,又要勇于开拓创新;既要了解信息技术,又要用更高的标准重新认识语文教学的精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之花越开越灿烂!
第二篇: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经验材料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知识爆炸的年代,如何解决学生的学习时间、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有限与知识激增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方法无疑就是借用不断发展的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必将大大促进现代教育的发展,也必将促进语文教学的现代化,使语文教学发生巨大变革,从而增加教学的容量、提高教学的质量。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个大环境下,我们语文教学也应该立足实际,寻求创新。因此我有以下几点经验,供大家借鉴:
首先,我改变了语文课堂上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树立“学教并重”的教学理念,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例如我们可以在教学中运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讲授《乡愁诗两首》时,我从网上找来作者的照片给学生欣赏,下载马思聪的《思乡曲》给他们配乐朗诵;在讲授《寓言四则》时,我给学生播放有关的vcd。丰富的画面,动听的音乐,使静态的知识变得动态化,化抽象为具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来检索、收集、分析、处理教学中的有关资料,促进语文的学习。
其次,传统教学由于媒体单一,只能教师讲,学生听,导致学生厌学。而信息技术的最大特征是交互性,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当观众的局面彻底改变。教师和学生之间改变了原来的控制与被控制、传授与被传授的关系,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平等、民主的关系。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走向教师、学生双主体的教学模式。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改变了“满堂灌”的方式,利用多媒体,更好的采用“探究-合作”的模式,教师应该尽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尽可能地去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的天分充分展现出来,让他们的个性得以健康、充分、自由地发展。例如,在讲授《陈太丘与友期》一课时,可先用幻灯打出关于这篇课文的几幅图画,让学生根据画面将故事复述出来,然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来分析课文。在讲授古诗时,先让学生回家利用互联网、书籍等各种信息手段,查找作者及诗歌的有关内容,然后在课堂上互相交流。这些都使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相结合,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求知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因此,多媒体课堂中,我们语文教师将不再是信息的主要传递者、裁判者 ,我们将用更多的时间同学生交流情感、认知体验 ,共同探讨问题 ,创造一个和谐、自由、安全的课堂心理环境 ,要求学生在合乎道德和诚实的游戏规则下开展信息交流或虚拟沟通。因此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将更加突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资源之间彼此的交流、合作、分享的特点。个人探究、小组商议与互助、全班呈现、交流与评价将有机结合起来。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经验体会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经验体会
郭影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发展的大趋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基础教育不可避免的要更新观念、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活动已尤为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我认为是指站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高度,结合教育信息化的进程,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应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将技术与教学这两个要素排列组成合理的系统结构,使之获得教学的最佳效果,从而促使传统教学变革,提高教学质量,共同完成课程教学的一种新型方式。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以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易于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大了课堂的容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运用网络资源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教师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知识的形成过程,设计问题的解决过程;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主旨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教育教学活动实现了由传承式教学向创新式教学的转变,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由“教师本位”向“学生本位”的转变,由教师教的过程向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转变。
1.创设情境,增强体验多媒体作文教学的优势,就在于
跨越时空,把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形象的声音、完整的情节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如见其貌、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激发起作文思维表达的兴趣。如在指导学生《用心感受自然景观》时,运用多媒体自定义动画的放大功能,为学生展示了四朵喷薄怒放的菊花,同学们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在这幽稚愉悦的氛围中.他们好奇地观察,热烈地讨论。在播放黄山瀑布时,学生马上被瀑布那磅礴的气势和震耳欲聋的轰鸣所吸引。言为心声,情动而辞发,有的说它九曲十八弯,像一曲跳动的音符;有的说它似冲锋陷阵的千军万马,气吞万里,势如破竹;有的则说那飞流直下溅起的水花似零琼碎玉,如天女散花。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插上想像的翅膀尽情翱翔,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刨设情境.诱导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像.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而且也使学生的观察和写作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2.注重运用,培养能力数学课在讲授知识时,注重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课的兴趣。数学学习变得轻松自由。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兴趣,既圆满完成了信息技术课自身的教学任务,又扩充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对数理统计知识的认识和进行统计计算的能力;
3.精心设计,引导深入科学老师在(保护大气环境)一课的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了三个专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间”,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自主选择学习。每个专题设
计了相应的“专题探索”栏目,为学生提供了大量可供参考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录像等,如在“臭氧空间层“这一专题中,提供了“臭氧层的杀手”、“破坏臭氧层的物质”、“蒙特利尔协议”、“南极臭氧层空间”等材料,从多角度提供素材供学生学习:在学生专题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设计了相应的问题,如“温室效应”这一专题就设计了“地球为什么发烧了”、“地球发烧的症状”、“如何为地球降温”等问题。学生始终带着问题学习,在老师的指导下.步步深入,增强了学习活动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提高了学习效果。从而使学生能够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把课堂学习延伸到社会,实现学习的连续性。
4、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开展研究性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互联网络具有开放性、交互性、平等性等特点,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能力水平与独特的学习方式去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和形式,自主地决定学习进度,主动探寻、发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和信息:网络打破了学生原有的学习模式,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练习、设想和讨论问题、发现问题,学习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习兴趣浓厚、热情高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较好地形成了心理呼应,课堂学习效率大大提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5.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大网上资源、工具软件、网络平台是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也是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即信息资源的利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因此,一方面网上资源工具软件、网络平台三要素为实施研究性学习提供了重要条件,另一方面.实施研究性学习旨在培养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人才,符合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的潮流;不少学生深有感慨地说:“互联网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是一个长期过程,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过程,课程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教师间的合作,不同年级、学科甚至是不同学校、地区的老师进行配合,交流促进,要形成一种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的氛围。这将打破学科本位主义,不在是你教你的,我教我的,互不相干,而是围绕学生,各学科老师齐心协力,有机融合。而信息技术是实现和支持这种交流、讨论良好的平台,教育资源的数字化有利于教育资源再开发,再整合。使学生回归生活、面向实践、了解世界。培养了学生主动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由“双基”向“四基”过渡,即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态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使他们成为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化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经验材料[最终版]
网络论坛教研在教育、教学、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应用
富裕县第三中学
辛洪亮
网络论坛教研在教育、教学、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应用
富裕县第三中学辛洪亮 网络论坛教研是一种以网络为媒介的全新的教研方式。它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跨越时空,跨越地域,实现教师与教师间的互动,它以一种平等、和谐、自由的交流方式,坦诚的交换意见和建议。开放、包容、接纳、理解和信任的方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教师自愿地参与进来,扩大了教研工作的辐射面,为广大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崭新的平台。
教师专业化成长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时代在进步,科技发展迅速,要求教师学会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来促进自己的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来促进自身专业化的成长。而网络论坛教研技术无疑为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展示平台,通过网络论坛教研,让我们教师在专业化成长道路上有很多的收获,帮助我们教师成长。
一、异地交流,共享成果。
网络教研通过教研群体,进行区域网络教研活动,使之达到了一种区域的共享,互补的功效,能够实现异步、同步相结合的更加以人为本的教研。教研群体形成的共同的观点、经验和案例,一方面是参加网络教研的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另一方面也是网络教研组织者进行整理、聚合的结果。通过网络教研,群策群力,大家把自己的教学困惑、教学观点、教学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享,凝聚更多人的智慧,达到交流成长的目的,促进了教师与教师的广泛交流。
二、突出“教研”二字。
网络教研要注重实效,不能走形式主义,教师要将网络教研平台作为个人反思的工具,利用网络教研平台将自己的实践经验完整的保存下来,成为能够进行经验提升的实践素材,为后续的专业成长提供知识准备。同时,教师要将网络教研平台上教学中的困惑拿出来大家共同思考,研讨、形成更好的思想共享于网络教育平台之中。教师通过网络平台互相交流、探讨、对话、互动,取长补短,吸取精华,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又通过反思,与同行分享得失,及时得到专家、优秀教师的专业引领,从而形成教师专业成长的良性循环
三、网络教研是教师自我展示的舞台。
通过网络,教师还可以将自己的教学研究、教学反思成果及时发表,教师个人的思想与收获得到广泛的传播,教学情境以及教师个人教学风格、教学智慧等得以记录和展现,在与他人交流思想、分享经验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个人反思的理论层次,在交流中得到认可与激励。能够让每一个教师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自主学习中去,从而终身学习,热衷于自我更新,推动了教师自身的进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教师可以写一些教学的反思、范例、经验和感触,还可以为他人提供丰富的一线的实践素材,得到同行和专家的帮助引领。网络教研将是可以催人奋发、促人反思的新技术、新手段,是可以使教育和专业化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只要我们形成合力,我们就一定会把教育和教师专业化提升到“以学校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家长为本”的新高度。
网络教研以最省时最省力的形式实现了教师间的广泛互助,集思广益,扬长避短、取长补短,更有利于达成教学设计最优化的目的。
在网络教研平台里,无论老、中、青教师都能走到一起,精神上互相鼓励,业务上互相取长补短,成为真正的志同道合者。在一个个专题论坛和教师群里,我们结识了许许多多和我们一样有着相似追求的“知音”,找到了一处温馨的精神家园。我们一起畅谈教学改革,交流心中所想,讨论内心困惑。老师们充满激情的评论,流淌着内心的真情;富有哲理的见解,散发着智慧的光芒;恰逢时机的引领,全心全意的真诚,这一切都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让我们感受到一种莫大的幸福,也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成长。
第五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经验材料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经验材料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发展的大趋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基础教育不可避免的要更新观念、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活动已尤为现代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同时也是平衡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手段之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以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易于突出教学的重点、突破教学的难点。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大了课堂的容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运用网络资源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弥补农村学校教学参考资料不足的欠缺。
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学诸多领域。亦为新课程中优化教育教学的新的课改途径。因此,我校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在我校的发展与应用。
一、成立了信息技术教研组
2001年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学科教研组,具体负责信息技术教育发展规划。研究制定信息教育发展目标、任务。并具体负责实施信息教育的课堂教学任务。
二、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 整合。搭建各种教学应用软件平台,建设教育教学软件资源。
三、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培训。
整合的关键是教师,离开了教师的积极参与,整合将无从谈起。2001年以前信息技术在我校来讲可以说就是空白,一般教师只知道有计算机,但从没接触过。对计算机的其它功能了解甚少。更不要说是
用计算机做课件了,加之当时学校没有进入互联网。更没有现成的课件可以使用,针对这种情况,加强教师信息培训工作是当务之急,具体做法:
1、培训现代信息环境下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2、培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使教师能够运用技术表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3、教学设计方法培训,使教师能够很好地规划和设计自己的教学。
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模式培训,使教师了解信息化教学展开具体进程方式。
通过不懈的努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在我校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一、在二OO五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考核》中全校79名教师全部拿到了合格证书。
二、初步完成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高质量地实现学科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技能的应用能力,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交流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发布和交流信息的能力。总之达到了为促进学科教学、全面地、高质量地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综合目标。
三、教学设计体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是一个结构性的系统。应综合考虑系统包括的各个要素环节,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并确定合适的教学方式和应用方式以及这些构成性的要素和环节所包括的教学目标和设置。教学内容的分析。学习者的分析。教学及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等。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设计又是一个过程的系统。教师在动态中把握住了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互动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后果,强化教学设计环节中可预见性和生成性。充分运用了“学教并重”的教学理念。
四、做到“人”“机”“教”“学”的合一效应。
新课程理念倡导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应当焕发生命的无穷活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过程也是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4个要素之间的动态过程。逐渐养成相互尊重,相互沟通,戒骄戒躁的优良品德,同时在生生互动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一些形象化的手段,如手势、表情、声音、动画、文字、图形、图像等直接扶持生生之间的交流、讨论等。使学生的知识、情感品德以及学法得以全面升华。
五、达到了现代与传统的互补效应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做到了现代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使多媒体手段与传统教法浑然一体。
六、贯通“人本教育”变革整合方式。
在追求信息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变革的相互促进,避免了利用信息
技术进行“机械电灌”。倡导信息技术应用与多种活动方式相结合,实现多层次的课程目标。
强化了现代信息技术与其他教学技术相结合。以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和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七、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后做适时地进行反思和总结。举办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展示活动,总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和网络技术整合学科教学任务,这次展示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1、规模大,参与面广。
2、形式多样,表现在展示的形式多样,即有听课观摩、教师说课、评课讨论又有专家讲座,教研员点评和领导总结等,展示课手段多样,从传统的幻灯片、投影仪到计算机辅助课件和基于网络的教学,显示出教学手段的多年的发展轨迹。
3、课程观念发生很大变化,教学手段变化促进了教学模式方法和评议的改变。
总之,这次展示对我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起到了推动作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给我校教学工作带来了勃勃生机,这朵奇葩定会更加光彩夺目。
信息技术课改经验材料
丰乐中心校
张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