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后感:分数的思考
分数的思考
即墨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黄俊虹
读过2010年第一期《红蕾 教育文摘》后,其中《破解中学时代钱学森成长密码》一文,使我感触颇多。
从封建社会的科举考试到现在的高考,无一不是一考定终生。要想“金榜题名”只有分数说了算,学习好就意味着有了大好的前程。于是乎,分数成为了重要的评价标准:学生考得好,就是好学生;老师教的成绩高,就是好教师。
“考考考学生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试很多时候是不能避免的,但是我们却能让学生用更加平和的心态看待分数。现在的孩子,有的因为一次考试没有考好,就去自杀。虽然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差和很多原因有关系,但我们教师仍然有必要深刻的想一想,分数到底决定着什么?有人说:“考上了名牌大学就有出息了,将来可以找个好工作。”反过来,成绩不好的就一定没有出路吗?考不上大学的就一定是前途黯然吗?不尽然吧。我们可能会发现,小学、中学时的班长,学习委员,不一定比那些成绩平平的学生事业有成,生活幸福。
一个学生在《假如我是教师》中写道:“我不会以学生的成绩、分数来判定一个学生的好坏,因为每个人身上都会有优点,老师就是要抓住他们身上闪光的地方进行挖掘,让他们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优势。”作为教师的我们又应该怎样去做呢?
第一:我们应该正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学生的能力受多方面影响,有高有低。有的学生能轻轻松松的考出很好的成绩,而有的学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成绩却还是不理想。用学习能力的高低来衡量孩子的好坏显然是不公平、不合理的。用分数排名次,划分等级,更是不可取的,它会让太多的学生品味失败,多次的挫败感会严重的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待成绩教师要有一颗平常心,也要教会学生能
用平常心去看待,去客观的查找问题,寻求解决和提高的办法。这样,成绩才真正发挥了它的作用。
第二:挖掘孩子们的闪光点,帮他们扬起希望的风帆。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身为人师的我们要尽全力,用一颗爱心去观察,去寻找。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摒弃我们的偏见,放下分数这把量尺,你会发现每个孩子都那么的独特,都那么的可爱。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好:“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让我们努力吧,让他们在课上课下都能品味成功的乐趣,有了内在的学习动力,他们才能鼓足勇气,克服面临的困难。
第三:尊重、理解、助其提高。“人的头脑是自然界的一大奇迹。但是这种奇迹只有在教育的影响下才会出现。这是一种长期的、单调的、非常复杂的折磨人的艰难的播种,撒下的种子要过好多年才长成幼苗。这件工作还要求特别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应当让一个不幸的、被大自然或不良环境造成艰难境遇的孩子知道他是一个能力低、智力差的人。教育这样的儿童,应当比教育正常儿童百倍的细致、耐心和富于同情心。”一个学生成绩不好,他还在坚持上课,还在为自己的命运和将来努力和打拼,难道这种精神不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尊敬、去呵护和帮助吗?对于成绩不好的学生,我们要做的是及时帮助他查找自身的不足,帮他迎头赶上。越是学习困难大的学生越是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们的闪光点和自信心更需要我们去发现和呵护。多给他们机会,真正的从心底相信他们一定能行,请千万相信,他们的表现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
第二篇:《分数大变脸》读后感
《分数大变脸》读后感
暑假期间我读了《分数大变脸》一书,让我感慨万千。书中通过大量的事实具体阐述了“无分数评价”,即对学生的多元评价。其中最主要的观点是不唯分数,并且从操作层面解说了如何对学生进行评价。读完此书,我认为该校在学生评价分面确实做了不少努力,然而心中还是存有一些疑问。
一、何谓“无分数评价”? 该书认为,从观念上,淡化分数;从操作上,等级取代分数。无论是课堂检测还是单元检测,无论是作业批改还是期中、期末各类测试,无论是口试、笔试还是其他考核、考评,一律不出现分数,而是把具体分数变成A、B、C、D、E等级评价和各类标志。用一系列配套的评价措施和方案,全面地阶段性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状况。
我们都知道,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评价制度的改革是风向标,是领航的旗舰。那么,以往的考试评价制度失误在哪里呢?是不是分数制约了学生素质是全面发展?取消分数就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了吗?那么无分数评价和有分数评价又有多大区别呢?这能减轻老师和学生的压力吗?考A等的和考D等的比,考D等级的同学依然会感觉不如别人,自尊心会受到打击。考A等的学生想要保住A等的成绩还必须努力地去学习。重点中学的招生依然会按等级的高低择优录取。这又如何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有些地方的实践证明,等级制比分数制更加残酷。
有分数评价有它的合理性。一位同学考试考了40分,老师就鼓励他,好好学,不要放弃,下次争取考50分。同样是不及格等次,但两个分数看出了学生的进步。给老师、家长以明确的学习成绩信息。如果学生这次考40分你给一个不及格等次,然后要求他下次要考到及格等次,这样的要求似乎太高了一点。所以说分数评价比无分数评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进步。
二、“无分数评价”的主要内容
该校的整个评价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即考试、考核、考评。“考试”在这里是“大考试观”,泛指一切测试,关注平时、关注过程。一般指主要学科的书面测试,比如语、数、外的课堂检测、作业练习、单元检测、期末测试等。期末学科测试试卷,用星级、均差、研究错题、激励性评语来展示。“考核”一般指无法或不便于书面考试的单项考核,比如语文学科的普通话、朗读等。“考评”一般指无法或不便于量化的考查评定,除考试、考核内容之外的情商素养,即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心态、学习方法四项内容。
这里的考核与考评都属主观性评价,容易引发评价的不公平。因为无分数评价必然伴随着形成性评价,教师主观因素的评价将会占一定的的比例。在中国这个讲人情,重关系的国家,教师子女、干部子女、关系户会占有很大的优势。评价的客观性可能只是一纸空文,很难以操作。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无分数评价可能不是一件好事。
分数是评价一个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最客观、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客观依据。分数本身不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键是对分数的态度。
三、教育评价制度的改革有两种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一是较为自由的学分制,只要考满一定的学分就可以认定你完成某一阶段的学业,这样才能真正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尤其是那些优秀的学生,其特长才有可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同时可以避免考了80分还想90分的弊端。
二是较为统一的标准式。即按我们的《课程标准》,把学校开设的学科分为基础科、选修科、特长科。基础科只要求达标,选修科、特长科可以尽情地发挥。这样既保证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且能结合学生的兴趣、特长,给学生的自由发展留有可能。
崔瑞杰
2012年9月
第三篇:《改分数》读后感作文
《改分数》读后感
我读了《改分数》这一篇文章后,受益非浅,深有感触,我知道了用分数去应付爸爸妈妈是一种不对的行为,应该实话实说,《改分数》读后感作文。 文章主要写了一个女孩在一次数学考试中没有考得理想,得了个坏分数,“79”分,她为了应付家长,便偷偷地用笔把“79”分改成了“99”分。最后还是怀着一颗无比愧疚的心理向爸爸妈妈承认了错误。 在我二年级的时候,曾经也有过改分数的念头,可一次又一次的被良心拒绝了,妈妈曾对我说过,分数不是最重要的,她还说过,学懂了才是最重要的一点,读后感《《改分数》读后感作文》。要学会不耻下问。 我明白了考试分数不是用来应付长辈的,是用来给自己敲个警钟的,让自己好好学习,天天进步的,既使得了好分数也要多记一记,多复习,不要骄傲自满。作者虽然隐藏分数,但是她的诚实是可贵的,错了,勇于去改过自新,是一件法宝,是一笔财富。 读了这一篇《改分数》的文章,我真是受益无穷啊!今天,我学会了很多,也明白了很多。《改分数》读后感作文350字小学生作文(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无分数教育读后感
无分数教育读后感
霍姆斯说过“一本书最好的并不是它包含的思想,而是它提出的思想正如音乐的美妙并不寄寓于它的音调,而在于我们心中的回响。”读书是一种幸福,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他带给我们最大的喜悦莫过于来自于读书后心灵的成长。特别是读阿莫纳什维利的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孩子们,你们好!》《孩子们,你们生活的怎样?》《孩子们,祝你们一路平安!》,感觉如沐春风。许多平日里久久无以参透的教育教学问题,总是不经意间,沿着他的思想的辙痕找到了一种更为开阔的思路。被不断充实的内心,隐隐有了直面课堂的更大的勇气与信念。
在这三本书中,阿莫纳什维利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他的一个实验班教学教育的全过程,作者以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规律特点为依据,分一年级、二三年级和四年级三个阶段完整地为我们呈现了师生之间亲密美好的小学生活,从迎接孩子们初次接触学校到彼此分离,作者倾注了无限的热情和创造,他不仅领悟到了一个又一个教育的真谛,而且收藏了人间丰富的情感,深刻地体现了教育家坚持学校里没有分数、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相统一的教育理念。
这也使我想到了我在教学上的一段小插曲:前一段时间进入了乘法的学习,因为很多学生平时对于乘法口诀已经熟记在心,加上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初见成效,所以在教授5的乘法口诀时,对于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的口诀我是引导的学生归纳总结出来的,对于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的口诀就放手给了学生。在巡视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不知道怎样计算,也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落实各个环节,连小组长都显示出很茫然的表情,其实这时候的我并没有着急,要求学生坐好后又重新引导强调了一遍,但效果也不显着,后来随之有些心急。整节课上的也不成功,很多该落实的地方学生掌握的并不太扎实,水过地皮湿的感觉比较明显。
课间的时候,我在反思:是教的方式有偏差,还是学的方法需改善呢?在另一个班教授这节课的时候,在引导方面多做了一些改动,多让学生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多注重学生的生生交流,并没有太急于放手给学生,而是一点一滴的渗透归纳乘法口诀的思想,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改变之后的课堂,学生比之前更加主动,气氛也很浓厚,生成性课堂远远比单纯的灌输要好得多。
后来,跟老教师交流起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我说出了我的困惑,老教师语重心长的告诉我说,二年级的学生能力远远达不到你所想象的高度,尤其是在自己归纳乘法口诀时,5的口诀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开始,需要教师耐心的引导和梳理,给予学生一个学习的过程和思路,她也是到7的乘法口诀时才渐渐把归纳的环节放手给学生自己的。
总之,三部曲让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教育家的笔下充满了教育激情和教育智慧,透过那些平实而温暖的文字,我在读书实践中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也尝试了爱的教育,领悟其中的教育理论,来丰富自己的教育思考,引领自己的教育实践!
第五篇:关于六年级分数除法教学的一点思考
关于六年级分数除法教学的一点思考
隆昌县迎祥镇广田小学
黄华亮
关于分数除法中 “一个数除以小数”本人有以下思考:
255小时走了2km,小红小时走了km谁走得快些?3126213例题通过画线段图,再用分析的方法讲解了把2÷转换成2××3=2×,其中的语言
3221、书上的例3是这样的:小明分析实在是难理解,因为小学生对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理解就一直是个难点。书上是这样分131米,即2××3。
2析的:先求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 2的111,即2×,再求3个小时走了多少千223个人认为:用这种比较复杂的关系讲解“一个数除以小数”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不好教。
2、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处理的:
⑴、利用乘法分配律和结合律进行教学: 教师利用填空的方式出现: 6×2 3=6×(÷)=6× Ο =6÷ Ο =6÷(Ο)=6÷
让学生填空后得出:一个数乘小数可以转换成一个数除以这个小数的倒数。设疑:一个数除以小数可不可以转换成乘法进行计算呢?
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看出:把上面的算式倒着运算就可以把一个数除以小数转换成一个数乘这个数的倒数。
6832× ÷ 7945245接着进行强化训练,把下面的除法换成乘法:÷
60÷
358下一步进行试练,把下面的乘法转换成除法,除法换成乘法:再进行扩展练习,把下面的除法换成乘法:6÷3 4÷0.125
通过一系例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0除外),等于一个数乘这个数的倒数。
⑵、为了不与书本脱节,还是要进行例3的教学,但重点不是算理,而是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
总之,个人认为:教学的目的是化难为易,只要是有效的教学方法,教材是可以改一下来教的,活用教材也一直是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要大胆,不应被教材束缚了手脚,放开手,大胆的干吧!
2012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