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理解文言文句
·理解文言文句
一、考试要求: 这一部分包括“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和“翻译成现代汉语”两项要求。其中“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又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了解句子内部,特别是复句的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
(2)分析句子所用修辞方法及其在文中的作用;
(3)把握有关文句同材料主题之间的关系。古汉语复句和现代汉语复句的格式基本是一致的。古汉语复句常用的格式有:并列式、承接式、递进式、选择式、转折式、因果式、目的式、条件式、假设式等。分句间的关系有的直接由句子本身表示,有的依靠关联词语表示。古汉语复句关联词语数量较少,复习时应注意它与现代汉语复句关联词语之间的对应关系。古汉语修辞方式较多,其中多数现代汉语仍然使用,如比喻、借代、夸张、对比等,但也有少数修辞方式,现代汉语已很少使用,如用典、互文、委婉等,对这一部分现代汉语不用或少用的内容,复习时应引起注意。
1)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自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和暗用之分,明用的典故往往明白地交代古人的姓名事迹或词语出处,暗用的典故只是引进历史故事或古书词语而不说明出处,语言极为精炼,常和作者的话连为一体,很难辨识,要引起注意。如“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其中“燕然未勒”是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匈奴,登上燕然山刻下记载其功的故事,诗中是引用,用以表明自己抗敌立功的壮志未酬。
2)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它的特点就是上下文意思相互呼应,相互补充,一般出现于上下句中。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范仲淹《岳阳楼记》)等。
3)委婉: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话说得含蓄、婉转一点,包括避粗俗,如“权起更交”(《赤壁之战》);避忌讳,如“一旦山陵崩”《触龙说赵太后》;避冒犯:如“陛下方富于春秋”(《史记·李斯列传》),“富于春秋”是年纪轻的意思。古汉语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信”,就是要求译文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意思。“达”:就是要求译文明白通顺,没有语病。“雅”就是要求译文选用词语比较考究,文笔优美。古汉语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直译,就是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意译就是译出原文大意。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实在不能直译的,可辅以意译。直译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情况:
(1)有些词语,古汉语中常用,但现代汉语不用或不常用,或古今汉语都用,但词义已经发生转移,翻译时,要用现代汉语的词去替换原文的词。
(2)古汉语中有些虚词,现代汉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词,翻译时可以省去。
(3)古汉语省略现象较为突出,翻译时应补出原文省略的但现代汉语又不能省略的某些词句。
(4)古汉语句子成分的位置与现代汉语有一些不同之处,翻译时要根据现代汉语的规律作适当调整。
二、题型示例
1.材料:郭永,大名府元城人。少刚明勇决,身长七尺,须髯若神,以祖任为丹州司法参军。守武人,为奸利无所忌,永数引法裁之。守大怒,盛威临永,永不为动,则缪为好言荐之朝。后守欲变具狱①,永力争不能得,袖举牒还之②,拂衣去。调清河丞,寻知大谷县。太原帅率用重臣,每宴飨费千金,取诸县以给,敛诸大谷者尤亟。永以书抵幕府曰:“非什一而取,皆民膏血也,以资觞豆之费可乎?脱不获命,令有投劾而归耳③。府不敢迫。县有潭出云雨,岁旱,巫乘此哗民,永杖巫,暴日中,雨立至,县人刻石纪其异。府遣卒数辈号“警盗”,刺诸县短长,游蠹不归,莫敢迕,永械致之府,府为并它县追还。于是部使者及郡文移有不便于民者④,必条利病反复,或遂寝而不行。或谓永:“世方雷同,毋以此贾祸。”永曰:“吾知行吾志而已,遑恤其它。”大谷人安其政,以为自有令无永比者。既去数年,复过之,则老稚遮留如永始去⑤。[注]:①具狱:据以定罪的案卷。②牒:授官的文书。③投劾:递交弹劾自己、请求去职的呈文。④文移:公文。⑤遮留:拦阻挽留。问:文中“脱不获命,令有投劾而归耳”这一复句,如果给它的译文用 上关联词语,应当是:
A.既然……只有…… B.倘若……那么…… C.只要……就…… D.宁可……也要……96年高考第15题 [解析]正确答案是B项。句中“脱”是连词,是“倘若,如果”的意思,全句应为假设关系的复句,因此答案只能选B项。
2.材料:权善才,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有飞骑犯法①,善才绳之。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言善才等伐陵柏,大不敬。高宗悲泣不自胜,命杀之。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高宗大怒,命促刑。仁杰曰:“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奈何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请不奉诏。”高宗涕泣曰:“善才斫我父陵上柏,我为子不孝,以至是。知卿好法官,善才等终须死。”仁杰固谏,侍中张文瓘以笏挥令出,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辛毗牵裾之例②,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不难。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陛下不纳臣言,臣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高宗曰:“善才情不可容,法虽不死,朕之恨深矣,须法外杀之。”仁杰曰:“陛下作法,悬诸象魏③,徒流及死,具有等差,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高宗意乃解,曰:“卿能守法,朕有法官。”命编入史。[注]①飞骑:唐代皇帝的侍卫军士。②张释之:西汉人,以善谏闻名。辛毗:三国魏人,以力谏闻名。③象魏:宫廷外的阙门,古代张榜公布法令的地方。
问:以下句子分成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相同一组是
(1)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
(2)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
(3)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始。
(4)卿能守法,朕有法官。
A.(1)(2)B.(1)(3)C.(2)(4)D.(3)(4)3.比较下面句子的修辞方式,找出一句不同类的项。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远。
(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5)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7)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解析]正确答案是(4)。上述句子中(1)(3)两句运用了互文修辞格,(2)(5)两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格,(6)(7)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格,唯有(4)句采用拟人手法。
三、自测练习1.“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句中的“令”系表假设关系的连词,可译为“如果”。下面各组中不含和“令”同义的假设关系连词的一组的句子是
A.
(1)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2)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3)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资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B.
(1)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3)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C.
(1)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2)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
(3)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D.
(1)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座,杀之。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3)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下列句子分句间的关系,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不出,火且尽 B.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 C.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D.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3.下列句子分为四组,从分句间的关系看相同的一组是
(1)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悦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2)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
(3)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4)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A.(1)/(2)/(3)/(4)B.(1)(4)/(2)/(3)C.(1)/(2)/(3)(4)D.(1)(2)/(3)/(4)4.下列句子分句间的关系不相同的一句是
①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硎。②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③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5.下列句子按分句间的关系,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③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④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
A.①/④②③ B.①/④/②③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6.下列句子分句之间的关系,没有相同项的一项是
A.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B.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轶丽。C.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D.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E.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故臣复取璧。7.下列句子,按分句间的关系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②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③今两虎共计,其势不俱生。
④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⑤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A.①⑤/②/③④ B.①/②⑤/③④ C.①③/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8.下列句子分句间的关系,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②赤也为之小,敦能为之大 ③召孟明、西乞、白己,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④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⑤人未有不若为治平之民者也,人未有不乐为治平既久之民者也
⑥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⑦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
⑧尝一蓝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 B.①/②④/③⑥/⑤⑦/⑧ C.①⑦/②③⑥/④/⑤⑧ D.①/②④/③⑥⑧/⑤⑦9.下列句中修辞手法相同的两句是
A.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B.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C.硕鼠硕鼠,无食我黍!D.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E.终岁不闻丝竹声。F.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10.下列句中修辞方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句是
A.手无寸柄 B.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C.遍地腥云,满街狼犬 D.缙绅而能不易其志11.下列句中修辞方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B.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C.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D.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12.下列句中修辞方式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句是
A.吾恐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B.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D.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13.下列句中对偶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C.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D.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14.下面各句修辞手法判断无误的一组是
①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②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③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
④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
A.①反问 ②比喻 ③对偶 ④反问 B.①反问 ②婉曲 ③对偶 ④设问 C.①反问 ②婉曲 ③对比 ④反问 D.①设问 ②比喻 ③反语 ④反问阅读下列文句,完成15,16题 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15.“碧血”这个典故与下面哪个人物有关
A.望帝 B.郯子 C.师襄 D.苌弘 E.老聘16.上面句子综合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A.引用 对偶 借代 拟人 B.引用 对偶 夸张 借代 C.比喻 排比 夸张 借代 D.引用 对偶 夸张 拟人17.下列各句修辞方式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士皆瞋怒,发尽上指冠。
②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③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④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
⑤由是感激,逐使先帝以驱驰。
⑥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
A.夸张 比喻 排比 排比 比喻 借代 B.比喻 夸张 对偶 借代 比拟 借代 C.夸张 比喻 对偶 排比 比拟 借代 D.比喻 夸张 对偶 借代 比喻 借代18.文言文翻译的主要方法有:
A.保留法 B.增补法 C.调整法 D.省略 法(上面四种可统称为直译法)E.意译法。请指出下列句子或加横线词语)的翻译法。
①弘光帝寻被执。译:弘光帝不久被捉获。
②公子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你们看廉将军比秦王谁(厉害)?
③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译:不因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感到喜悦或者感到悲伤。
④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译:魏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又是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
⑤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译:计策还没有决定,要找一个可以作使臣去答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19.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译:赵胜(我)所以自愿攀附(公子)并结为婚姻的原因,是由于(我)认为公子高尚的节义,是能够急他人的危难的。B.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译:或者劝他(史可法)稍稍休息一下,他说:“我对上恐怕背负朝廷,对下恐怕有愧于我的老师啊。” C.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柱者? 译:国家的事情糜烂到这种地步,我老夫算完了,你怎么轻视自己,又这样愚昧,不知大义,天下的事情谁可以作支住? D.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译:在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指读书),就不觉得到的俸禄不如你们了。20.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1)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译:秦穆公不听蹇叔的劝告,又因为贪婪而使人民劳苦,这是上天给予我们的好机会。(2)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译:所以要解释古代帝王的法令制度的具体条文,从而取法他们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3)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挈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译:试把崤山以东的各国跟陈涉衡量一下长短大小,较量一下实力,就不能放在一起谈了。(4)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译:自然界之所以能养活人的原因,本来不过这几个方面。21.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译:大概我们(这次)所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不到(他们的)十分之一,然而看到两边的洞壁,来到(这里)并题字记游的已经少了。(B)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译:现在把钟和磬放在水里,虽然有大风大浪也不会发出叫声,更何况是石头呢!(C)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译:在荷花还没有盛开的时候,是我首先享受那种无穷的飘逸超群的情趣了。(D)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译:然而力量完全能够到达那里,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而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悔恨的。22.下列译文,全有错的一组是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译:有学问有修养的人生下来(和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善于利用各种客观条件罢了。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译:不明白句读的倒要从师,不能解惑的却不从师。
(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译:等到燕太子丹用了荆轲的计谋,才加速了祸患的到来。
(4)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译:主人和客人都下马登船,端起酒杯想要畅饮,遗憾的是没有音乐助兴。
(5)妇人暂而免诸国。译:妇人几句话就把他们从我国释放了。
(6)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译:治理国家的人,不要为了长久积累的威势所惊动呀。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23.下列句子在文中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1)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A.怎么能使众多豪杰屈身,紧握手腕,扼守在墓道上,抒发他们那种有志之士的悲愤呢!B.怎么能屈身于众多豪杰,在墓道上紧握手腕,抒发他们那种有志之士的悲愤呢!C.怎么能使众多豪杰屈身,在墓道上紧握手腕,向有志之士抒发他们的悲愤呢!D.怎么能使众多豪杰拜倒,在墓道上紧握手腕,抒发他们那种有志之士的悲愤呢!(2)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然抗此难乎?
A.不是刘豫州没有人可以抵抗曹操的,可是刘豫州刚吃了败仗,怎么能抵抗这场大难呢? B.除了刘豫州再没有人和我一同抵抗曹操的,可是刘豫州新近吃过败仗,能不能抵抗这大难呢? C.除了刘豫州再没有人可以和我一同抵抗曹操的,可是刘豫州新近吃了败仗,怎么能抵抗这大难呢? D.除了刘豫州再没有人可以抵抗曹操的,但是刘豫州新近吃了败仗,怎么能抵抗这大难呢?(3)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A.我将坚持端正方直毫不动摇,所以一生会陷入困境。B.我将沿着正道前行,决不彷徨,哪怕穷愁到死,在所不顾。C.我要遵守正道而不犹豫,哪怕一生陷入重重黑暗。D.我将坚持正道而毫不犹豫,自然会陷入重重黑暗直至终身。(4)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
A.您的恩惠,不拿被囚系的臣子杀了衅鼓,让我们回到秦国受刑。B.晋君开恩,不拿被囚系的臣子杀了用血涂鼓,让我们回到秦国受刑。C.晋君的恩惠,不拿被囚系的臣子杀了衅鼓,让他们回到秦国受刑。D.您开恩,不拿被囚系的臣子杀了用血涂鼓,让他们回到秦国受刑。24.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庄,语言之野也?①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岂取金者哉?”季子谢之,请问姓字。薪者曰:“子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②”遂去不顾。
(1)画线句①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为什么您地位这样高,见识却如此卑下,您相貌生得仪表堂堂,而说话却这样粗野? B.为什么您站得这样高,而看得却这样低,您仪容这样文雅,语言却如此粗俗? C.为什么您把自己摆得那么高,却把别人看得这么低下,您的仪容那么文静,而语言却这么粗俗? D.为什么您高高在上,却看不起下面的人,您相貌生得仪表堂堂,而说话却这样粗野?(2)画线句②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
A.您是只看外表的人,哪里值得告诉您姓名!B.您只看外表,怎么能够说出我的姓名!C.您是只看外表的人,怎么能够说出我的姓名!D.您只看外表,哪里值得告诉您姓名!25.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邓粲,长沙人。少以高洁著名。与南阳刘驎之、南郡刘尚公同志友善,并不应州郡辟命。荆州刺史桓冲卑辞厚礼请粲为别驾,粲嘉其好贤,乃起应召。驎之、尚公谓之曰:“卿道广学深,众所推怀,忽然改节,诚失所望。”粲笑答曰:“足下可谓有志于隐而未知隐。夫隐之为道,朝亦可隐,市亦可隐。隐初在我,不在于物。”尚公等无以难之,然粲亦于此名誉减半矣。后患足疾,不能朝拜,求去职,不听,令卧视事。后以病笃,乞骸骨,许之。以下两句在文中正确的意思是
(1)与南阳刘驎之、南郡刘尚公同志友善,并不应州郡辟命。
A.跟南阳刘驎之、南郡刘尚公两位同志,互相友好,并且不去应允州郡长官征召的命令。B.和南阳刘驎之、南郡刘尚公志同道合、互相友好,通同不去应允州郡长官征召的命令。C.和南阳刘驎之、南郡刘尚公志同道合、互相友好,并且不去应允州郡长官征召的命令。D.跟南阳刘驎之、南郡刘尚公两位同志,互相友好,通同不去应允州郡长官征召的命令。(2)夫隐之为道,朝亦可隐,市亦可隐。隐初在我,不在于物。
A.隐居作为一种处世哲学,朝廷上也可以隐居,集市上也可以隐居,隐居的动机在于我的本愿,而不在于客观事物。B.隐居作为一种处世哲学,官场上也可以隐居,集市上也可以隐居。隐居的动机在于我的本愿,而不在于客观环境怎样。C.说起隐居的道理罢,官场上也可以隐居,集市上也可以隐居。隐居的开始在于我自己,而不在于别人。D.说起隐居的道理罢,朝廷上也可以隐居,集市上也可以隐居。隐居的开始在于我自己,而不在于别人。26.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孙)权以公孙渊称藩,遣张弥、许晏至辽东,拜渊为燕王。(张昭)谏曰:“渊背魏惧讨,远来求援,非本志也。若渊改图,欲自明于魏,两使不反,不亦取笑于天下乎?”权与相反覆,昭意弥切①。权不能堪,案刀而怒曰:“吴国士人入宫则拜孤,出宫则拜君,孤之敬君亦为至矣,而数于众中折孤,孤尝恐失计②。”昭熟视权曰:“臣虽知言不用,每竭愚忠者,诚以太后临崩,呼老臣于床下,遗诏顾命之言故在耳。”因涕泣横流。权掷刀致地与昭对泣然,卒遣弥、晏往。昭忿言之不用,称疾不朝。权恨之,土塞其门。昭又于内以土封之。渊果杀弥、晏。权数慰谢昭,昭固不起,权因出,过其门呼昭,昭辞疾笃③,权烧其门,欲以恐之,昭更闭户。权使人灭火,住门良久,昭诸子共扶昭起,权载以还宫,深自责,昭不得已,然后朝会。
(1)划线句①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孙权与张昭多次书信往来,张昭愈加激烈地坚持自己的意见。B.孙权与张昭再三争辩,张昭愈加激烈地坚持自己的看法。C.孙权与群臣多次交换意见,张昭再三坚持弥、晏等人不能去。D.孙权与张昭反复商量,表示他的心意十分恳切。(2)划线句②在文中的正确的意思是
A.可是你多次当众顶撞我,把我吓得没了主意。B.可是你多次当众顶撞我,我过去(敬重你)恐怕是错了。C.你多次在众人中损害我的声望,我认为您恐怕是缺乏考虑的。D.而你多次当众拆我的台,我曾担心你缺乏考虑。(3)划线句③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A.张昭仍然称病不起,孙权就亲自出宫,经过张昭门前,叫张昭的名字,张昭言辞激烈,怨恨极了。B.张昭仍然称病不起,孙权就亲自出宫,到张昭门前探望,叫他的名字,张昭言辞恳切,表示悔意。C.张昭固执地称病不起,孙权就亲自出宫,到张昭门前探望,叫张昭的名字,张昭以病重为借口,拒绝出来见他。D.张昭固执地卧床不起,因此孙权亲自出宫,到张昭门前,叫张昭的名字,张昭以病重为由辞官而去。第二篇:试题文言文句试
文言文句式
文言文的句式,跟白话文的句式,有的相同,有的很不相同。即使是相同的句式,文言文句式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疑问句、否定句、词序(倒装句)、成份省略(省略句)和固定结构(习惯句式)。除了“疑问句、否定句”之外,其他叫特殊句式(指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与词汇相比,文言语法变化不大,只是几种特殊句式的表示方法与现代汉语不同,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判断句式 被动句式 倒装句式 省略句式 疑问句式 否定句式
判断句式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史记.了涉世家》)被动句式
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
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的形式表被动。如:“吾不能举金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资治通鉴》)
用“见”、“于”,“见......于......。”表被动。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同上)“暴见于王。”(《孟子.梁惠王下》)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丰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用“为”,“为......所.....。”表被动。如:“(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用“被”表被动。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资治通鉴》)这里的“逼兵势”是“被兵势所逼”的意思。
文言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其较高的分值在高考中占居重要位置。相对于现代文阅读而言,文言文试题平稳,得分相对较易,因此是考生高考得分的一大亮点,也是考生在高考总复习中不可忽视的一大环节。那么,在高考的最后冲刺阶段,应该怎样进行文言文的复习呢。
一、紧扣新教材,夯实基础知识。
2003年的高考,是新教材实施三年后进行的第一次高考。在新教材中,文言文占了极大比重(除去古诗、古代戏剧单元,还有十一个单元),这就势必要求我们在复习时一定要按照“得法于课内,应用于课外”的原则,充分落实好考试说明中要求的实词、虚词等知识点的用法。
其实高考考纲的制定是由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决定的。大纲对中学生掌握文言文知识方面有明确规定,认为“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根基,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它的传承性非常强,与现代汉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言文基础不牢,直接影响到现代文的学习,影响到考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升。
2006年高考全国各地17套试卷中的文言文阅读试题,较之2005年,应该说是稳中求变,变中呈新,集中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文言文翻译分值趋增
今年文言文阅读考查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普遍加大了文言文翻译的分值。17套试卷中,翻译分值达9分以上的(含9分)就有10套,较之2005年的5套整整翻了一倍。加大对文言文翻译的考查,更能全面地衡量考生文言文的学习情况。首先,可以清楚地看出考生文言文的基本功:是否掌握了一定量的文言实词,是否掌握了《考试大纲》中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是否掌握了文言文中相对稳定的语句格式“何„„之有”“若(奈、如)„„何”“不亦„„乎”等等。
其次,可以清楚地看出考生对文意的理解。对文章理解透了,就能准确地把握文句内容,翻译出关键词语的含义。
再次,可以清楚地看出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好,译文就比较通顺,而且富有文采;语言表达能力不好,译文就比较生硬,甚至语句不通,文法皆无。2.文言句式、古今异义等考点重新出现,凸现了文言文基础知识的重要性。17套试卷中有3套考了文言句式。如广东卷的第10小题: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君何以知燕王 B.夫子何哂由也 C.夫晋,何厌之有 D.何故而至此
这道题考查的是“介词宾语前置”这种特殊的文言句式。除此之外,北京卷、浙江卷都考查了“省略句”这种特殊的文言句式。此外,上海卷考查了“古今异义”这个知识点。
07届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设计 第一部分 前 言
一、高考考查文言文的意义
现代社会的交际,听说读写都不用文言,(除台湾写应用文还有些地方用到文言)可以说绝大多数人对文言是“听不到,说不出,读不懂,写不了”,那么高考为什么还要考文言文呢? 其实高考考纲的制定是由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决定的。大纲对中学生掌握文言文知识方面有明确规定,认为“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是中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引人教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熊江平语)其依据在于:
1、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助于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
2、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助于提高现代汉语水平,提高语文修养。
⑴、从汉字的发展方面看,辨析现代汉语的语素要有古汉语的修养。
⑵、从篇章方面看,多读优秀的文言作品,它那严谨的布局、简洁的行文对提高现代文写作水平有帮助。
⑶、从文学鉴赏方面看,要了解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心态,非有中国古典文学修养不可。
二、高考文言文的考查内容
在进行高考文言文条块复习前,教师务必要抽出一堂课时间整体讲解文言高考要求以及历年高考相关情况,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复习积极性,又能知己知彼,做到有的放矢
总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根据2002年版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一>、浅易的标准:
1、词汇:以文言常用词、次常用词为主。
2、语法结构:采用常见的文言句式。
3、体裁:叙事为主、写景、抒情、说明及一般的说理文次之,并非专门性较强的学术著作。
4、内容:同古文化背景知识联系松散,少用典故。
5、风格: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
比如去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部分完全遵照(考试说明)的精神,选取了《三国志•魏书•胡质传》裴松之注引孙盛的《晋阳秋》一书中关于胡威的一段文字。(1)开头处加上了“胡质之子”四个字,使之符合传记文的一般格式,(2)从语言运用的角度看,选文没有生僻难解的词语,没有文言虚词的特殊用法,也基本没有难解的名物典章制度方面的专门术语。除此之外,(3)从选文整体风格上看,《三国志》属于正史,这篇阅读材料属于较为典范的文言文的作品。因而可以认为,对于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来说,有关胡威的这一段文字确为浅显形式的文言文。
刘国正先生曾举出了四部书作为浅易文言文的代表,它们分别是:《孟子》、《史记》的传记部分、《梦溪笔谈》、《聊斋志异》。<二>、分要求:
1.理解(这在语文能力层级上属于B级,考查理解能力)①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C ①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高考透析】
高考考试大纲中明确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江苏的考试说明作了更详细的解释:“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文言文翻译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考查手段,可以考查考生是否读懂了文章的内容,从而看出他们阅读文言文的真实水平。其实,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的考查,实际上是对考生文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
07年高考的19套试题中,除北京卷外,其他18个省份都考到了文言文的翻译。另外,北京、辽宁、浙江、广东四省考到了文言断句。翻译的分值由6分到10分不等,其中大部分省份的分值在9分以上。总体看来,文言翻译的总体难度有所降低,但是对重要字句的翻译要求却明显提高了。
二、文言特殊句式
『高考真题』
湖北卷:(1)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
江西卷:(1)与其得罪于能陟我、能黜我之君王,不如忍怨于无若我何之百姓。
辽宁卷:(2)吾向之隐忍而不之杀者,为其有仓卒一旦之用也。
山东卷:(2)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
(3)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
上海卷:(1)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试题解析』
湖北、江西、上海今年的翻译中都出现了介词结构后置句,应该将后置的定语提前翻译;辽宁和山东考到了宾语前置句,需要把前置的宾语还原;另外山东还考到了被动句,翻译时要体现被动意味。
友情提醒
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主要有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几种类型。翻译时要能正确辨认,才能翻译到位,否则译文易颠三倒四,给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第三篇:优美文句
久违的笑傲江湖琴箫合奏曲,弹指一晃,十几年过去了,每次在耳边响起这曲的时候,我的思绪亦随之若烟云般飘散开去......想刘正风与曲洋合奏时的那豪气干云的场面,人非人,道非道,魔非魔......唯有真情不灭!
只听琴声骤起,似黑夜中滑过一道闪电,全身如遭雷击般颤抖,随后愈见激烈,好似一琴一箫并肩战斗,场面极为凶险。许久,曲调转向柔和,仿佛琴箫持有者厌倦了江湖纷争,欲归隐山林,一时如春光明媚,百花含笑,清风拂柳;又似桂华流瓦,月下对酌,低吟浅唱。
此曲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其一,据书中所述,该曲的大部分来源于竹林七贤中的嵇康的《广陵散》。想那嵇康是何等高蹈独立、性情刚烈的人物!面对司马氏借名教以诛灭异己的黑暗现实,虽口称“老子、庄周吾之师也”,却学不来“安时而处顺”的人生哲学,终不能保家全身。《广陵散》自然充满着不可抑制的愤世嫉俗之情。
其二,世人都以为《广陵散》已成绝响,所幸魔教长老曲洋自东汉蔡邑墓中盗得,并将其谱入《笑傲江湖之曲》,后同衡山派刘正风共同钻研,才谱出这一绝世妙曲。只因正邪相交不容于武林而惨遭追杀,临终时更是奋二人医生之绝学,合奏出这情动天地、气惊鬼神的《笑傲江湖之曲》,使琴箫合奏笼罩于化不开的孤绝和悲怆之中。焉能不叫闻者热血翻涌、心似狂潮!想那梅庄“江南四友”,意欲归隐山林,却终究逃不过江湖纷争,说到底也因此曲丧命。笑傲江湖而不可得,不亦痛哉!岂独武林中人如此?我等凡人,行走于世间,渺渺如惊涛骇浪中的一叶孤舟,虽欲任意东西,终不过为幻想,更是痛如切腹!
其三,吾如此痴迷于它,大概也是久久不能忘怀于吕版《笑傲江湖》最后一幕吧!令狐冲与任盈盈一人抚琴,一人吹箫,心意相通,其乐融融,配合得天衣无缝。一曲末了,两人相视一笑,一群白鸽自令狐冲肩头飞起……好一对神仙伴侣!只觉这琴箫合奏中更有千般柔情,万般婉转,比之古人所称道的琴瑟合鸣,另有一番深意!那是共历劫难的映证,是繁华褪尽、沧桑过后的释然!
爱琴箫合奏,还因对令狐冲不能释怀的情愫。怜他孤苦无依,漂泊不定;感他痴情一片,却情无所终;恨他心地太过澄明,屡遭诽谤;爱他尖嘴滑舌,幽默风趣;更爱他放荡不羁,风流潇洒,侠肝义胆,静如朗月清风,动似飞雪无痕!
于是,在每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抬头看天,像苦恋中的仪琳一样,幻想着令狐大哥吹一管长箫,自云端悄然飘下,星眸含笑。不经意间,我的手中竟多出一架古琴。我轻抬右手,拨向琴弦。这一刻,时间凝滞不动,一切已然消失。整个世界只有我俩,只有琴箫合奏……
从音乐角度看《笑傲江湖》
不论中西文化,音乐与文学的关系自古以来便关系密切,中西皆然,只有内容及语言上之不同,并无高下之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与文学往往有雅与俗的相对观念,这在金庸小说中有颇贴切的运用,可是到了徐克的电影,则有与中国音乐实际操作大相违背的处理。
本来小说与电影多虚构,不必全为事实,幻想力与创作力愈高,读者愈欣赏。但幻想与创作应以实际的常识为出发点,方有说服力。电影《笑傲江湖》(包括大部分港产片)若能在音乐及中国文化的理解上能令人信服,则我们最少不会有目前由电影带给观众在画面及音响上错乱百出的中国音乐理解。
为了讨论传统中国文化中,尤其是在四九年前文学上的雅俗观念,先说明两件中国乐器:古琴与胡琴。
正邪之分等闲事古琴七弦,身长,琴面有十三小圆点指示按弦的位置,称为十三徽,但无琴码(古筝有),为中国古代之重要乐器。相传孔子善琴,儒生四艺:琴、棋、书、画,即指此器,为旧时文人必修之艺。一直以来,在中国文学中,以此器最为高雅,非知音面前不弹,著名的「高山流水」典故即以子期、伯牙之友谊为寄托。而金庸在《笑傲江湖》中描写曲洋与刘正风之友谊,亦明显有子期伯牙故事的烙印。而以胡琴写莫大之俗,以古琴形容曲刘二人交情之雅(不分正邪),均为后来衬托任盈盈之雅铺路。
胡琴一词原指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指从西域传来的胡琵琶,为拨弦乐器,曲项(指琴柄)四弦,直项五弦,形状与今日流行之四弦琵琶相似。约自宋代,下至明、清到今日,「胡琴」一词乃指弓弦类的拉奏乐器。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即名胡琴,一般叫「京胡」,其他弓弦乐器如二胡、高胡、板胡等均属胡琴类乐器。无论琵琶或二胡等胡琴,在中国旧文学上,均为俗乐的乐器,社会地位卑下,故金庸用胡琴(指弓弦类)形容莫大之悲凉落寞,亦有卑俗之意。
小说中对琴曲《广陵散》的描述小说中莫大以胡琴奏「潇湘夜雨」,按胡琴曲目中无此曲,金庸之灵感似得自他对古琴曲的认识。古琴有「潇湘水云」一曲,古筝有「蕉窗夜雨」一曲(客家汉乐),苏州弹词有「潇湘夜雨」一曲。金庸为吴人,应知弹词,而把古琴与古筝二曲之名合而为一,亦雅俗共冶之创作。
相传此曲即「聂政刺韩王」。嵇康临刑前奏此曲,并叹「广陵散」从此绝矣!成为成语「广陵绝响」的典故,指失传之物。但琴曲「广陵散」仍见于一四二五年朱权编的《神奇秘谱》,未知成语中绝响。蔡邕《蔡文姬之父)在「琴操」一文对此故事之描写极具电影感,简洁有力,集奇情、神怪、暴力、侠义、中国大男人主义、*儿女私情的冷血杀手、为扬儿名而殉义的母亲种种流行电影的素材,戏剧性与音乐性甚强。其故事亦明显有荆轲刺秦王的影子。
《神奇秘谱》中「广陵散」的序则交代了嵇康与此曲的历史。嵇康于古人处学得此曲(实非人,乃鬼),并应允誓不传人,加添了此曲的神秘色彩。其临终时先顾日影而弹,即计准时间,一曲既毕即行刑,可见其豁达从容。自以为此曲将成绝响,不料其甥袁孝尼已偷偷地于静夜听学此曲得三十三拍(段),后再续全曲,可见当时琴曲的创作观念,一曲非必由一人全作,弹琴之人若领会其曲意,亦可顺其曲意续作,此传统在今日仍有部分保留下来。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改编前人作品多习以为常,并无西方之作者与作品完整之观念。作曲家的观念古代并不如近代清晰,创作空间在演奏者手中更大。
金庸显然是熟读《晋书》嵇康传及蔡邕《琴操》中有关聂政的故事的。他亦不讳言对嵇康任侠性格的仰慕(借曲洋口中道出)。而整部《笑傲江湖》的主题,其实借古琴谱之特徵为灵感,引伸出武林中人误以为琴谱是武功秘笈,可见金庸明了琴谱的特点。书中有关音乐的描写自然是出于小说家的想像。但大体上作者对琴谱及音乐意象联想的运用是颇为准确的。
琴谱符号似天书古琴的减字谱,其实是把汉字的部首及偏旁作为符号,把演奏的手法指示缩写成为谱字。而原来的指法指示,是一句句表达出来的。换言之,琴谱即用汉字的偏旁把一篇指示演奏的方法缩写成符号;看起来似汉字,但一般人看不懂,以为是天书!《红楼梦》亦有相类的描写(见宝玉看黛玉之琴谱一段)。不懂琴的武林中人误以为武功秘笈是合理的误会。其实琴谱主要指示左右手动作的配合,颇有舞蹈成分(学者荣鸿曾有专文论及),亦多少与武功的剑谱、拳谱相似。由于琴谱乃指法谱,非音高谱,故不能像西方五线谱或简谱般视奏,而需奏者按谱指示熟练全曲后,不用再看谱摸索,才可正式演奏。所以电影《笑傲江湖》中演令狐冲的许冠杰要证明该谱非武功秘笈《葵花宝典》,宝为琴谱,于是用三统奏出该曲,可见编导对古琴谱及中国器乐实际操作的无知。
拍电视宜理解乐理首先,曲洋与刘正风二人合奏《笑傲江湖》,书中之琴箫合奏是古琴传统中常见的形式,但电影中午马(刘正风)吹的是横笛,非洞箫,已大有问题。笛有膜,嘹亮的音色与音量定盖过古琴,故琴不与笛合奏,笛亦为琴人所远之器。二人琴箫合奏,亦绝不可能容令狐冲用三弦加入,因三弦若放在琴的传统美学中,是被认为是低俗的乐器,与横笛一样,在音量上定会把古琴淹没。而在文化观念上,三弦是不会被接纳在琴箫的幽雅传统中的。这些并不是褒琴而贬箫与三弦,而是历史上的中国社会确曾出现过这种观念,说故事要令人信服,应求合乎该故事的时代背景;就是今日的中国器乐合奏组合,那有古琴与笛子、三弦的合奏!因音量与音色不相配也。而且弹三弦亦不能视奏古琴谱,因先要译成音高谱才行。
第二,电影画面上曲洋弹的是古琴,但声带出的是古筝声音。这种无知的错误在港台古装电影、电视中屡见不鲜。若懂一点音乐与文学,则不会如此错乱!导演或编剧在音乐与画面上的处理自然有其戏剧及电影上的理由,但这些「成功的」画像与造假的音响(古琴出古筝的声音)却由于电影的卖座已根植于对中国音乐不大了解的观众脑海中,其误导之处,在一般人对中国传统音乐无知的基础上,加深了不必要的误解。外国电影鲜有画面上出古键琴(harpsichord)而在声带上放钢琴(piano)的不专业做法,大陆电影亦相对地较少出现琴、筝不分,箫、笛相混的情形。如《秦颂》一片,故事自然是虚构,但片中的古琴影像与声带一致,并无造假与误导。港产片何时在这方面可达专业水平?于此更怀念老一辈的电影工作者如李翰祥、胡金铨的文化修养与识见。
Tags: 吕颂贤
笑傲江湖
琴萧合奏
广陵散
第四篇:古经典文句
【关于爱情】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愿作鸳鸯不羡仙。唐;卢照邻〈长安古意〉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唐;元稹〈离思〉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唐;李商隐〈无题〉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颉,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杜秋娘〈金缕衣〉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桐》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山查子〉 相见争如不见,有情还似无情。xx光〈西江月〉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玉楼春〉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生〈千秋岁〉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云案*元夕〉
【关于友情】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清)蒲松龄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春秋)孟子 人生贵相知,何用金与钱。-(唐)李白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春秋)子夏 布衣之交不可忘。-(唐)李延寿 人生乐在相知心。-(宋)王安石 于患难风豪杰。-(清)魏禧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清)曹雪芹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宋)顾夏 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汉书》 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已。-鲍溶
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三国志.蜀书.刘巴传》 君子上交不诌,下交不渎。-《周易》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陈刚中 朋友,以义合者。-(宋)朱熹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汉乐府》
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宋)欧阳修 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晋)陶渊明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 交心不交面,从此重相忆。-(唐)白居易
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 今日乐相乐,别后莫相忘。-(三国)曹植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明)冯梦龙 少年乐相知,衰暮思 故友。-(唐)韩愈 相知在急难,独好亦何益。-(唐)李白
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雁门集》 合意友来情不厌,知心人至话投机。-(明)冯梦龙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易.系辞上》 婴其呜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 乐莫乐兮新相知。-(战国)屈原 刎颈之交。-《汉书.诸葛丰传》 知音世所稀。-(唐)孟浩然 朋友切切思思。-《论语.子路》 礼尚往来。-《礼记.曲礼》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夫大寒至,霜雪降,然后知松柏之茂也。-《淮南子》 以权利合者,权力尽而交疏。-《史记》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选.争报恩》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唐)王维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李白
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小人口如蜜,转眼如仇人。-《逊志斋集》 朋友之交不宜浮杂。-《抱朴子.交际》 势力之交难以经远。-(晋)陆机
丈夫结交须结贫,贫者结交交始亲。-(唐)高适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陶潜
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南宋)辛弃疾 君子交绝,不出恶声。-《战国策》 肝胆相照,同舟共济。
【祝福、励志及其它】
志当存高远。
鹏程万里,宏图大展。金石同寿。
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学无止境。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东汉·王充《论衡·别通篇》)士无常君,国无定臣,得士者富,失士者贫。(汉·杨雄《解嘲》)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范晔《后汉书·张衡传》)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吕氏春秋·尽数》)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中庸》)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孙子兵法·九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上》)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大学》)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淮南子·《主术训》)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xx光《训俭示康》)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xx光《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宋神宗评资治通鉴语)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伶官传序》)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宋·范开)
将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物与我皆无尽也。(宋·
苏轼《赤壁赋》)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必有坚忍不拨之志。(宋·苏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宋·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清·黄宗羲《原臣》)目所不见,非无色也;耳所不闻,非无声也。(清·王夫之《思问录内篇》)冰出于水,而寒于水;云出其山,复雨其山。(清·梁同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薜渲)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林清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诸葛亮)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桓宽《盐铁论·制议》)上邪下难正,众枉不可矫。(何承天《上邪篇》)学者如禾如稻,不学者如篙如草。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务下学而上达,毋舍近而求远。片言九鼎,一公百服。
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喜;富而无骄易,贫而无怨难。进步便思退步,著手先图放手。
择善勿过高,当思其可从;攻恶勿太严,要使其可受。石可破,而难夺其坚;丹可磨,而难夺其赤。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人之所能,不能兼备,弃其所短,取其所长。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孔子)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老子)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长歌行》)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宋·朱熹》)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不愧于天,不畏于人。(《诗经》)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诚子书》)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古语)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王勃)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王勃)(
第五篇:旅游作文句
关于旅游的作文句
1.For your next vacation, why not consider visiting Pairs? Paris is one
of the liveliest cities in Europe.2.Beijing has lots of wonderful sights, including the Great Wall, the
Summer Palace and so on.3.It has everything---beautiful views, friendly people and exciting
things to do.You can take photos in the Summer Palace and try delicious Chinese food in Wangfujing Street.4.Shanghai is a good place to go shopping.You can buy lots of gifts for
your friends.5.Last winter vacation, I went to Beijing with my parents.We had a
great time there.6.In the morning we went to the Palace Museum where we leant a lot
about Chinese culture and history.The buildings there were so amazing that I took a lot of photos.7.During the day, we climbed the hills and enjoyed the beautiful scenery.At night, we sang songs, danced and told stories happily by the campfire.8.This winter vacation, I will volunteer my time to help others.9.Several years have passed.Every time my parents repeat the story, we cannot help giving a hearty(衷心的)laugh.10.I closed my eyes to feel the sun, the breeze and the fresh air with my heart.11.It’s a very good trip, and we all enjoyed ourselves.If I have another holiday, I will go there again.12.It is on the farm that I get to know the meaning of the saying, “ A grain, a sweat.”(“一滴汗水,一份收获”)
13.Travel helps you stay away from the noise and pollution of the city.It also gets you closer to nature.14.The experience in Beijing is so impressive that I will never forget it.关于旅游的作文句
1. 关于你的下一个假期,为什么不考虑参观巴黎呢?巴黎是欧洲最有
活力的城市之一。
2. 北京有许多很棒的景点,包括长城颐和园等等。
3. 它什么都有——美丽的景点、友好的人们以及让人激动的事情。你
可以在颐和园照相并且在王府井大街尝美味的中国食物。
4. 上海是一个购物的好地方。你可以给朋友买许多礼物。
5. 上个寒假,我和父母去了上海。我们玩得很高兴。
6.上午我们去了故宫,在那我们了解了许多中国文化和历史。那的建筑物是如此令人吃惊我们照了许多照片。
7.白天,我们爬山并欣赏美丽的风景。晚上,我们绕着篝火开心地唱歌跳舞。
8.这个寒假,我将用我的时间做志愿者帮助别人。
9.几年过去了,每当父母旧事重提,我们都忍不住开心一笑。
10.我闭上眼睛,用心感受阳光、微风和清新的空气。
11.旅游帮助你远离城市的喧嚣与污染。它也帮助你离大自然更近。
12.在北京的经历是如此让人印象深刻我永远也无法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