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猪口蹄疫疾病的防治方案
如何防治猪口蹄疫疾病及推荐防治方案
关于猪场如何防治口蹄疫?昶旭技术人员提出以下建议,同时针对口蹄疫疾病特点推出一套防治方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广大养殖者。
一、首先有猪场的朋友要根据症状进行初步针对,尤其是当地或周围地方已经有猪口蹄疫,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就需要注意,猪群感染出现发热(40-41.5℃)(公猪及母猪猪群)、精神不振、厌食。体表症状:口、鼻、乳房、蹄脚等部位红肿,后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泡,如果没有其它病原并发感染的话,死亡率低。如果发现仔猪出现发热、呕吐、厌食等症状。解剖可见明显的心肌炎、肺炎、脑炎、胃肠炎、腹膜炎等继发感染,哺乳期的仔猪死亡率高,速度快。
防治方案如下。
二、养猪户主动进行防治。
1、疫苗,加强接种猪口蹄疫O型浓缩灭活苗,公猪3个月接种一次,4~5ml/头/次。后备母猪产前30天接种4~5ml/头,产前10天再次进行接种5ml/头/次。仔猪出生70天接种3ml/头,100天接加强接种5ml/头。
2、抗病毒,推荐方案:利高美+独立清拌料,1000g拌料1500斤料,饲喂3—5天。黄芪多糖颗粒+金维康饮水
三、对已发病猪场控制。
1、封锁猪场,使用0.5%的过氧乙酸对猪群消毒,一天两次;使用2%的戊二醛对猪栏内消毒,一天一次;猪栏舍外用氢氧化钠进行消毒,一天一次。
2、易感染猪群的处理:
防治方案:利高美+独立清拌料,1000g拌料800斤料,饲喂3—5天。黄芪多糖颗粒+金维康饮水
对尚未感染的猪群紧急接种猪口蹄疫O型灭活苗。
对以感染猪群注射本场耐受过口蹄疫猪的血清,每头3~15ml的量(根据猪体重大小增减)
第二篇:猪疾病防治——刘迎春(完整版)
目 录
内容提要…………………………………………………………………………………………1
一、仔猪常见疾病………………………………………………………………………………2
(一)断奶仔猪下痢……………………………………………………………………………2
(二)仔猪脱水…………………………………………………………………………………3
(三)仔猪气喘…………………………………………………………………………………4
二、母猪常见疾病………………………………………………………………………………6
(一)后备母猪不发情…………………………………………………………………………6
(二)断奶母猪不发情…………………………………………………………………………6
(三)配种后不受孕……………………………………………………………………………7
三、生猪传染性疾病……………………………………………………………………………8
(一)猪瘟………………………………………………………………………………………8
(二)猪丹毒……………………………………………………………………………………8
(三)猪传染性胃肠炎…………………………………………………………………………9
(四)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性肺炎……………………………………………………………10
(五)猪链球菌…………………………………………………………………………………10 参考文献…………………………………………………………………………………………12
内容摘要
生猪养殖业是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但是伴随着养猪业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生猪疾病的发生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给养殖户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伴随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在生猪的养殖业中,猪易患上不同特征的疾病或者易感疾病,本文对生猪疾病的流行现状进行了总结,就养殖过程中几种常见疾病以及防治方法谈几点措施。
关键词:生猪 养殖 疾病预防 治疗
生猪养殖常见疾病的防治
根据相关资料报道,在猪的死因中,因患病致死的约占80%以上,而在猪的所有疾病中,传染病约占70~80%。生猪养殖业是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但是伴随着养猪业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生猪疾病的发生给养殖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给养殖户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预防为主防重于治,是猪疫病控制的基本方针。自80年代以来,开展了以消灭猪瘟为中心,控制和消灭其他畜禽传染病为重点的兽医防疫工作,使由传染病引起的猪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猪死亡率控制在3%以下。但在养猪业兴旺发达的同时,一些过去已经控制了的疫病死灰复燃,新的猪病又有所增加,尤其是人畜共患病,给人民的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猪抗病力,实行全进全出制、超早期断奶和多点生产技术三者有效地结合,对于猪传染病的控制和预防都具有重大意义。全进全出技术包括猪群全部转出、空舍彻底清刷消毒、再全部转入新猪群等技术环节。超早期断奶技术和多点生产技术则是以控制疾病为目的,切断疾病在不同猪群间的传播途径。现就常见猪病介绍及对策归纳起来如下,供养殖户参考。
生猪不同时期有不同发病特点。
一、仔猪常见疾病
出生后1~2周的仔猪因各种原因造成的死亡率占整个仔猪阶段(出生至断奶后1~2周)的65%及以上,而仔猪阶段的死亡率占猪一生死亡率的70%,因此,对仔猪阶段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要给予高度重视。此阶段仔猪常发疾病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仔猪脱水、仔猪下痢、仔猪气喘、仔猪脑炎、仔猪脱肛、仔猪副伤寒等。
(一)断奶仔猪下痢
1、病因:由于日粮,生活习惯,环境以及保育措施的不当,造成仔猪断奶期间的腹泻一俗称仔猪下痢。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营养性和病原性两种,前者主要是由于日粮分配不合理,不适应仔猪的生理特点所致,而后者则是由于病原微生物侵入并在消化道内大量繁殖引起的病理反映。
2、治疗:一旦发病,治愈都需要一段时间,会给养猪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治疗时要对症下药,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同时,无论哪种原因造成的下痢,应辅助治病,禁饲24~36h(不禁水),补充水份、电解质、能量、收敛剂、碳酸氢钠注射液(解除酸中毒)、抗过敏药物和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等都是非
常有效的措施。
3、防治措施:(1)搞好仔猪日粮的配制,仔猪由以母乳为主的日粮一下子转变为以玉米、豆粕为主的固体日粮,就显得非常不适应,因此,预防断奶后仔猪下痢的发生,日粮是关键。具有关资料介绍,仔猪在三周龄以前对固体日粮的消化能力极其有限,4周龄发育基本成熟,但功能尚不完全。实践证明,用不同大豆蛋白质水平的日粮进行饲喂,大豆蛋白质越高越容易引起下痢,这是因为大豆蛋白质中存有抗胰蛋白酶因子,削弱了胰蛋酶对大豆蛋白的消化,因此日粮中降低大豆蛋白的使用量,增加动物性蛋白和氨基酸的添加量,提高蛋白源,能有效地防止营养性下痢的发生,但大豆蛋白绝不能没有,合理适量使用,有利于断奶仔猪消化液中的胰蛋白酶活性的提高,若将玉米、豆粕膨化后作日粮更加合理。(2)培育健壮仔猪,养成良好的采食习惯,断奶前仔猪的发育与采食是安全断奶的基础。要加强对母猪的饲养管理,保证每个仔都能吃到初乳,提高母乳质量。仔猪出生后3d内人工补饲含钻、硒的补铁剂,以防止缺铁性贫血。提早开食,仔猪出生后7d内开始诱食逐步刺激消化系统的发育和培养良好的采食习惯,可饲喂一些成品的仔猪配合饲料,例如:乳猪551等,为适时断奶打下良好基础。(3)环境与饮水卫生,仔猪保育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是引起仔猪病源性下痢的主要原因,有效地消灭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是防治断奶仔猪下痢的关键,开展定期的栏舍消毒和带体消毒,能有效地消灭环境和畜体表面的病原微生物,仔猪消化道内环境的清洁也是确保其安全生长的重要因素,可采用1:8 000~10 000的“百毒杀”饮水,以代替抗生素(因为抗生素有一定的局限性,且持续服用还可以产生耐药性)起到对消化道内环境的消毒作用。扼制病原微生物在仔猪消化道内的生存与繁殖。(4)做好饲养员及用具和外来人员的消毒工作,防止人为地传播病原性致病菌,在断奶前7d内要避免防疫注射及阉割等不良刺激,塑棚养猪,要做到既要适时通风,又要防止贼风侵入,使其安全渡过断奶关。
(二)仔猪脱水
1、病因:仔猪腹泻的病因比较多,常见的有传染病方面消化不良性方面。究消化不良性方面来说,因为仔猪胃肠机能还不发达,对食物的消化也比较弱,各种消化酶也不够健全,特别在断乳之后,由于采食量的增加使其不能适应引起食物消化不良,加之这些消化不良物质刺激胃肠,反射起胃肠蠕动加快,肠液分泌增多而导致下泻。另外,由于断乳后,仔猪觅食脏物,又加剧了腹泻结果导致机体脱水。
2、症状:病初仔猪排软便,便中带有未消化的饲料颗粒或粘液。此时全身症状变化不明显。后随病情的发展,粪便逐渐稀薄呈水样,往往粪中带血或脱落的肠粘膜。如果这样持续则发生脱水症状,精神沉郁、皮肤干燥、弹性减退、口腔干燥、结膜发绀、皮肤温度下降尤其耳鼻端和四肢下端青紫发凉。严重时体温降低,身体虚弱无力,无力躺下。
3、治疗:及时、有效地进行腹腔内补液。(1)腹腔补液部位,一般选择于倒数第二对乳头的前后方或于耻骨
前缘3~5cm处。(2)补液药物和用量:因为仔猪腹泻性脱水多为混合性的,既脱水又失盐。因此选用药也应该是混合性,常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等渗葡萄糖加复方氯化钠溶液。药用量每次在250~500ml。药液加热至38℃~41℃后缓慢注入腹腔内。隔12h重复一次,一般2次即可痊愈。(3)配合用药:为了消除炎症和防感染,在补液同时加入庆大霉素注射液2~5ml或维生素E。
(三)仔猪气喘
1、流行病学特点:本病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寒冷的冬春季多发。
2、症状:潜伏期5-7天,最长达1个月以上。(1)急性型。病猪精神沉郁,呼吸加快,每分钟达60-120次。喜卧,不愿走动。随后出现腹式呼吸,两前肢叉开,呈犬坐姿势。严重病猪,张口喘气,从口、鼻流出泡沫样物。有时发出连续性至痉挛性咳嗽。只有少数病猪有微热。食欲一般正常,只有呼吸困难时才减退或拒食。本型多见于新发生猪支气管肺炎的猪群,发病重,病程短,死亡率高。病程1-2周而死亡。幸存者转为慢性。(2)慢性型。主要症状为长时间咳嗽,尤其早晨起立驱赶、夜间、运动时和进食后发生咳嗽。由轻到重,严重时出现连续性痉挛性咳嗽。咳嗽时拱背、伸颈、头下垂,直到呼吸道中分泌物咳出为止。进一步发展,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后期不食。仔猪消瘦、体弱,发育缓慢,如有继发感染而引起死亡。病程2-3个月,有的长达半年以上。发病率高,死亡率低。该型在老疫区多见。(3)隐性型。病猪一般不显临床症状,有时在夜间或驱赶运动后出现轻微的咳嗽和气喘。生长发育基本正常。但用X光检查时,可见到肺上肺炎病变。该型在老疫区多见,被忽视为危险的传染源。
3、防治措施:(1)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本病。加强饲养管理,坚持经常性的卫生消毒工作。采取“自繁自养”的方式,不要从外地引进猪只。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实行“三定”,即固定猪舍,固定饲养人员,固定工具。(2)经常观察猪群,发现咳嗽,气喘的病猪应马上隔离,检疫,确诊治疗。对猪舍在搞好清洁卫生的基础上,要进行全面消毒。同时,对病群猪用抗生素治疗,促进病猪尽快康复。最根本的措施是用康复后母猪和无特定病原猪培育健康群。(3)免疫预防。中国兽药监察所已研制出猪气喘病成年免冻干疫苗、鸡胚卵黄囊冻干疫苗、乳兔肌肉冻干疫苗,兔化弱毒苗,免疫期达12个月。经过应用证明,安全有效无副作用。
4、治疗:可用土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林可霉素、泰乐菌素等治疗。盐酸土霉素30-40毫克/千克体重,用灭菌注射用水稀释后,分点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4天。泰乐菌素4-9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5日。林可霉素50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5日。卡那霉素注射液3-4万国际单位/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5日。
(四)仔猪脑炎
1、病症:抽疯,表现四肢不好使或歪脖子,有的身躯偏斜,嘶叫,有的顶着圈栏呆立不动。
2、治疗:(1)10%磺胺嘧啶10毫升×2支,以15千克体重为例,肌注或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每日两次。(2)庆大霉素5毫升×1支,青霉素160万单位×1支,地塞米松5毫升×1支,混合后肌肉注射,每日两次(以体重15千克的仔猪为例)。(3)10%磺胺嘧啶20毫升,40%乌洛托品10毫升,静脉注射,每日2次。(4)青霉素160万单位×1支,链霉素100万单位×1支,安痛定10毫升×0.5支,混合后肌注,每日2次(以体重10千克的仔猪为例)。
(五)仔猪脱肛
1、简介:又称肛门直肠脱垂,是指肠管和直肠外翻脱出肛门外。
2、病因:病猪先天发育不良;腹腔压力长期增大(如便秘、排便用力、咳嗽、顽固性下痢);长期营养不良,体质虚弱。另外,饲养管理不善,天气寒冷,猪舍温度低,温度大,都是诱发本病的病因。
3、症状:直肠脱出肛门,外观呈球状,病初直肠粘膜充血、呈红色,久则水肿、淤血、呈暗红色,并附有泥污,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创伤。病后期粘膜破裂,直肠坏死,排粪困难,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严重脱肛仔猪易死亡。
4、治疗:对脱肛猪应采取手术整复。(1)术前控制病猪采食,并促其排空粪便与尿液。(2)手术时将病猪倒提保定,用肥皂水将肛门周围皮肤及尾根、腿部洗净,用0.1%高锰钾溶液或2%~5%明矾水、淡盐水冲洗消毒脱出的直肠粘膜,通过挤压放水肿液,然后涂红霉素等抗生素软膏或青霉素粉。用温生理盐水或清洁温水浸泡过的纱布热敷,按压脱肛部位,使脱出的直肠复位,随即进行肛门烟包式缝合,松紧适当,过紧妨碍排便,过松易引起再度脱肛。(3)对脱肛严重、直肠坏死、浆膜穿孔的病猪,应进行脱出直肠的切除缝合术。手术时用1%普鲁卡因40毫升~60毫升、0.1%肾上腺素1毫升混合。选定后海穴(肛门上方、尾根下方凹陷处),每次注射20毫升~30毫升,术者用两条缝线在患部之后做十字形穿过脱出直肠,穿线注意避开较粗血管,然后在离缝线1厘米左右小心切除坏死直肠,内外肠管(术中注意不要嵌住、伤及小肠,如遇细小血管渗血可用纱布压迫止血和止血钳止血),用镊子从直肠腔内夹出缝线,在缝线中央剪断,形成4条线,分别打结固定,即为4个结之间做两层肠管肠壁结节缝合,内外(两层)肠管断端进行相距5.5厘米缝合。缝合完毕,剪掉固定牵引线,消毒直肠脱出部分并还纳肛门内。
(六)仔猪副伤寒
1、简介: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以断乳仔猪发病为主的传染病。急性型呈败血症变化,慢性型在
大肠发生弥漫性坏死。猪只抵抗力下降时,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2、病因:沙门氏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病猪健康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通过污染饲料和饮水,经消化道传染。猪均可感染,2~4月龄仔猪易感性最强。
3、症状:急性型病猪体温升高到41~42℃,不食,病初粪干不易排出,随后转为腹泻,粪淡黄色恶臭或夹血。发病2-3天后,耳、颈、腹底部皮肤呈蓝紫色,俗称“蓝耳猪”。多数病猪衰弱死亡,病程3~5天。本病多为慢性下病。病猪生长滞缓,消瘦,被毛无光,粪稀粥状或水样下痢,恶臭。
4、防治措施:预防本病的关键是加强猪只饲养管理。
5、治疗:(1)土霉素或氯霉素,按30~50毫克/千克体重,肌肉注射或口服,每日1~2次。一个疗程3~5天,症状消失后,减半用药3~5天。(2)病特灵,按20~40毫克/千克体重,每日口服2次,3~5天后药量减半维持3天。(3)磺胺脒,按0.2克/千克体重,每日口服2次,用药3~5天。
二、母猪常见疾病
(一)后备母猪不发情
1、病因:后备母猪达8~10月龄时,由于先天性生殖器官发育不良,饲养管理不当,营养缺乏,体况过肥,都会导致适龄后备母猪不发情。
2、防治:(1)对先天性生殖器官发育不良的或畸形猪应予以淘汰。(2)对营养缺乏的要增加日粮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并加强运动。(3)对过肥的猪应减肥减料或增加粗饲料,多喂青绿多汁饲料。在日粮中添加3%的氯化钙连喂数天,有减肥的效果。(4)公猪试情法,即每天用公猪试情2~3次,每次5~10分钟;同时配合加强运动和光照,转换圈舍(母猪有一个多次迁移冲激发情的现象叫迁移现象)等,加强技术管理,将这些后备母猪关养在配种间或靠近配种舍,以便尽可能听到、闻到、见到和接触到成年公猪。
(二)断奶母猪不发情
1、病因:断奶后20天仍不发情或发情不明显的。主要是母猪哺乳期营养不良和患病所致。如卵巢机能由于营养不良机能不全,卵巢囊肿或萎缩,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导致了持久黄体。
2、防治:(1)母猪在哺乳期应采用全价足量饲喂。通常情况应为自由采食,但由于在部分不容易让母猪达到自由采食目的,所以必须预计投喂量:哺乳母猪喂量=1.5公斤+0.5公斤×仔猪头数。(对于初产的母猪应适
当多喂一些,因为母猪本身在仍在生长发育)特别注意矿物质和维生素的添加,有条件的应补充青饲料。总之饲喂的依据是:母猪体况、胎次、窝产仔数、猪舍环境、饲料营养水平、季节根据这些因素去调节哺乳母猪的喂料量。(2)对体况差的母猪应捉早断奶,使过瘦母猪尽快恢复体况,在夏天,哺乳母猪采食量下降,为了使猪能够获得所需要的能量水平,在饲料中添加5~10%的植物油或大豆卵磷脂,以提高能量的浓度,避免仔猪缺乳及断奶后母猪体况过瘦,以致影响正常的发情配种。(3)如属某些疾病所致,如子宫内膜炎等,应对症治疗,使用子宫冲洗法等。如果不属于疾病或体况过差,许多猪场有采用饥饿疗法,以及群养在一个大栏等,靠刺激打架和喧叫来增加应激,促进发情。
(三)配种后不受孕
1、病因:母猪在正常发情时允许公猪爬跨配种,但经过二次交配后仍不受孕的则可疑为此病,也叫屡配不孕。交配后21天再发情,其病因可能是受精发生障碍,受精卵死亡,或着床的胚胎因子宫乳组成异常而死亡;配种25天以后仍不发情的,可能因为死亡的胚胎被子宫吸收,子宫内胚胎全部消失,导致返情。
2、防治:(1)对屡配不孕的猪,可在预计发情的前35天,每次喂VE200-300毫克,日喂两次,3天一疗程,发情后可配种。(2)在配种的当天肌肉注射黄体酮30~40毫克或已烯雌酚6--8毫克,以促进排卵和形成黄。
(四)炎症引发的不发情和屡配不孕
1、病因:发生在母猪分娩,难产等过程中。交配、分娩及分娩后操作不按兽医卫生规定,使细菌进入子宫内,及产后胎衣不下,或恶露排不干净,母猪抵抗力下降,从而诱发此病。
2、子宫炎有三症状:一是急性子宫炎,从子宫中流出大量透明样液及混杂有粘液的絮状物。通常在分娩后1—3天出现,体温升至40度;二是慢性子宫炎,是由急性子宫炎治疗不及时转变而来,无明显的症状,主要从阴门周期性的流出黄色或白色的脓状物,并粘在阴部或尾巴上;二是隐性子宫炎,多见于产后感染或死胎溶解之后,由于子宫颈口紧闭,脓性分泌物在子宫内,以致胎儿死亡,但并未流产。
3、防治:(1)通常采用先消除子宫内的炎性分泌物,再用药物如生理盐水或伊凡诺尔2%的水溶液注入子宫内,每天两次,连续冲洗2~3天。充分冲洗子宫之后,然后可用青霉素320万单位,链霉素200万单位溶于30~50毫升蒸馏水中,通过橡皮管注入子宫,每天一次,:洗涤期应选在发情期,不得已的情况下肌注已烯雌酚68毫克。(2)对于慢发性子宫炎在非发情期,通常采用一开二排三消法进行治疗:①肌注3—5毫丸苯甲酸雌二醇或已烯雌酚,间三日再一次,使子宫颈开门。②子宫颈开口后肌注催产素5~15单位,使子宫收缩,排小炎性渗出物。③在一开二排的基础上,应用抗生素类药物肌注,每天二次。然最好是按导入子宫的
卜述方法。(3)如果母猪超过预产期5日龄以上或产后无力导致还有胎儿在于宫,形成死胎,必须进行引产,其方法是: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400--500毫升,使温度升到40—50度,利用输精管注入子宫,看见流出溶液后停止,20小时后将会产出。
三、生猪传染性疾病
目前,对于生猪养殖业危害最大的是以传染病为主要,并且每年新的传染病还在持续增长。
(一)猪瘟
1、简介:猪瘟,又叫“烂肠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传播快,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猪群中不分品种、自年龄、性别都易感,常年发病。
2、病因:猪瘟病毒进入猪体后从扁桃体侵人淋巴结,经24小时后到达各脏器,其中以肝脏、脾脏、淋巴结和血液中含毒量最高。猪瘟病毒的感染力很强。病猪排出的粪尿和各种分泌物,以及各组织器官和体液中都含大量病毒。病毒通过污染饲料、饮水、圈舍等经消化道传染。病猪是重要的传染原。猪瘟病临诊表现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本地区以急性和慢性多见。病猪表现为体温升高到40.5~42℃,常保持几天不退,不食或少食,拱背打抖怕冷,喜钻草窝。结膜潮红有眼屎。病初期排干屎,黑硬像算盘珠,3~4天转为拉稀,7天左右死亡。超过1个月不死的转为慢性,病情时好时坏,最后多因瘦弱衰竭死亡或变成“僵猪”。
3、防治:(1)用猪瘟冻干苗或猪瘟猪肺疫二联苗作预防接种,这是预防和控制猪瘟最有效的措施。冻干苗用生理盐水或注射液稀释,双月龄小猪每头耳后肌肉注射1毫升。疫苗注射后四天即可产生免疫力。根据本地区分散的特点,预防接种可采取春季普遍注射一次,做到头头打,只只免疫。对体况较差、有病、45天内的仔猪和临产母猪,可缓期注射。对新猪和未免疫猪应进行补针。(2)严禁从有猪瘟的地区引进生猪和猪肉产品,对发病猪群采取紧急措施,立即对猪场进行封锁,扑杀病猪,焚烧深埋或做无害化处理,病死猪要高温煮沸处理,不能生肉出售。对圈舍、运动场用20%~30%草木灰热溶液或15%石灰水烫洗消毒。发病猪场应在彻底消毒一个月后,才能又喂猪,以免再发生此病。
(二)猪丹毒
1、简介:猪丹毒是一种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猪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程多为急性败血型和亚急性疹块型,后者在病猪的皮肤上常出现大小不等的紫色斑块,俗称“打火印”。本地区多在4~5月发病,7~8月为最高峰。病因猪丹毒杆菌是一种纤细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在土壤中可以存活很长时期。一旦污染饲料、饮水、圈舍、用具和土壤后,就可经消化道引起传染,或经皮肤伤口感染。带菌者也是重要 的传染。
2、症状:急性病猪多见突然发病,不食,体温升高到42~43℃,不愿走动,有红色眼屎。2天后在病猪的颈、体侧、胸、耳根、四股内侧皮肤上出现稍凸于皮肤表面的方形或菱形的红色疹块,界限明显,指压留痕,尤其白猪易于观察。治疗不及时会引起死亡或转为慢性,出现皮肤坏死,关节肿大,肢行和衰弱死亡。
3、预防:在疫区或发病地区,用猪丹毒死苗或弱毒苗进行春秋两季疫苗注射,10千克以上断奶猪,皮下注射5毫升。每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400克,连喂两周,有一定预防效果。对刚产出仔猪应注意脐带消毒,防止脐带感染。圈舍应保持清洁,勤洗勤换,定期用14%新鲜石灰乳粉刷消毒。
4、治疗:(1)青霉素:按公斤体重1000~15000单位肌肉注射,每日两次,体温正常后,还需用药1~2天彻底痊愈;(2)用青霉素无效时,可改用链霉素(40~60毫克/千克)或四环素(5000~10000单位/千克)肌肉注射,每日两次,症状消失后,仍需继续用药1~2天,以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或转为慢性;(3)青、链霉素合用;(4)用20%磺胺嘧啶钠,大猪20毫升,中猪10毫升肌肉注射,每日两次;(5)用肥皂热水反复洗刷猪体,每天两次,每次10~20分钟,亦可缓解症状。
(三)猪传染性胃肠炎
1、简介:本病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以呕吐、严重水样腹泻和失水为特征。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尤其以10日龄内仔猪发病率最高,可达100%,5周龄以上的猪死亡率不高,但病猪生长发育严重受阻或成为“僵猪”,母猪流产,泌乳量减少,肥育猪掉瞟严重,对养猪业危害巨大。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常与引进带毒猪和病猪密切相关。病毒存在于病猪的各种脏器、体液及排泄物中。病猪和带毒猪是重要传染源。康复猪带毒时间长达2~3个月。病毒污染饲料、饮水、尘埃飞沫,经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
2、症状:本病潜伏期短(1~2天),传播迅速,数日内可蔓延至全群。仔猪突然发病呕吐,继而频频水样腹泻,粪便黄色、绿色或白色,夹杂气泡,恶臭。病猪极度口渴,明显脱水,体重迅速减轻,日龄越小,病程越短,死亡率越高,10日龄内仔猪多在1周内死亡,解剖可见肠壁菲薄如纸。随日龄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逐渐降低。病愈仔猪发育不良。
3、预防:首先不从疫区或发病地区引进猪只,并做好日常卫生及消毒工作。圈舍用30%草木灰水或0.2%烧碱热溶液烫洗。应加强猪群饲养管理,提高猪体自身免疫力。治疗本病尚无特效药,预防可参照“仔猪副伤寒防治措施”。
4、治疗:发病猪只首先停食,补水和电解质及葡萄糖以防脱水,小猪可用坑生素药物防继续感染,加强保温和消毒工作。
(四)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性肺炎
1、简介:本病为呼吸道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以急性出血性纤维性胸膜炎和 慢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特征。
2、症状:感染猪突然发病,体温41℃以上,精神沉郁,初期有轻微的腹泻和呕吐,后期出现呼吸困难,耳、鼻、四肢皮肤出现蓝紫色和暗红色,急性死亡率达80%以上,个别猪可引发关节炎,心内膜等。
3、预防:此病多发于秋末春初寒冷季节,断奶后到四月龄以前的仔猪多发。
4、治疗:使用磺胺和抗生素可有效控制此病,但愈后的猪仍会常期带菌感染其它猪只,常用药物有青霉素、红霉素、林呵霉素、土霉素、新霉素等屿增效磺胺配合。
(五)猪链球菌
1、简介:猪链球菌有四种特征:败血症、脑膜炎、化胺性淋巴结炎乃关节炎,其中以败血症和脑膜炎型死亡率较高。
2、症状:(1)败血症:最急性常无任何症状突然死亡,多数体温常达41.5℃以上。精神萎顿、呼吸困难、结膜发绀、突然倒地、抽搐死亡、体表呈红紫色,口鼻流出淡红色泡沫液体,体表呈暗红色班块,部分猪出现跛行。(2)脑膜炎型:多见于小猪,体温突然升高40.5--42.5℃,不食,偶有鼻液,后间断出现神经症状,后躯麻鼻侧卧于地,四肢呈泳状划动,部分猪关节肿大。(3)节关炎型;以关节炎肿胀为主要特征,甚至不起,病程长达2--3周以上。(4)化浓性淋巴结炎,多见于下额淋巴结的浓肿:脓肿逐渐变软,破、溃流出浓计后愈后,病程2--5周。
3、预防:防治可做疫苗,预防或用抗菌素和磺胺药物,同时加强卫生消毒和管理工作。
4、治疗:常用药物;抗菌素类有新霉素,林呵霉素、甲砜霉素等及磺胺类药物配合治疗疗效较好。
(六)猪伪狂犬病
1、简介: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一种传染病。特征为成年猪隐型感染或有上呼吸道卡他性症
状;妊娠母猪发生流产死胎;哺乳仔猪脑脊髓炎(神经症)和败血症(发热);最后死亡。本病主要通过与病猪接触,经呼吸道、消化道、损伤的皮肤感染,也可通过配种,哺乳感染,妊娠母猪感染后,可感染胎儿。
2、症状:新生仔猪及4周龄内仔猪;常常突然发病,高热、不食、呕吐、腹泻,兴奋不安,共济失调(前冲、后退、转圈),全身肌肉痉挛,倒地应仰,抽搐,四肢划动,病程消失出现后肢麻痹,妊娠母猪流产(妊娠早期感染)死胎或木乃伊胎,产出的弱仔多在2--3天内死亡,死亡率能达50%,成年猪感染后的症状轻微,有时可贴上呼吸道卡他性炎症症状,一般性体温升高,采食下降,4--5天可自然恢复。
3、病理:缺少肉眼病疫:主要是脑部变化(点状出血、水肿),死胎内脏凝固性坏死,口鼻点状出血或溃疡。
4、防治:抗菌素防继发感染。育肥猪、断奶后肌注1次,1毫升。母猪产前1个月左右1次,2毫升。种公猪:2次/年,2毫升。
参考文献:
1、段振杰,李国庆;科学养猪猪儿壮 [N];北京科技报;2000年
2、姜法竹;黑龙江省畜产品竞争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3、王靖飞;动物疾病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D];东北农业大学;2002年
4、北京兽药研究所 王兵;畜禽疾病防治技术获进展[N];中国畜牧水产报;2000年
5、王文召;断奶前仔猪疾病的防治 [J];农村实用技术;2004年02期
6、司瑞,徐志凯;布鲁氏菌病国内研究进展[J];地方病通报;2006年05期
7、侯万文,孙博兴,王军军;养猪种菜一体舍建筑设计及其评价 [A];2003北京国际养猪研讨会暨展览会论文集[C];2003年
8、吴仕进;寄生虫感染的特点及其对养猪业的危害[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8年09期
9、游德福;十二种常见生猪疾病的民间疗法 [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4年11期
10、陈慧勇,吴珍芳;猪抗病育种的研究进展 [A];第十次全国畜禽遗传标记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第三篇: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
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
我是一名江苏的养殖户,以前每次爆发o型猪口蹄疫的时候,都挺烦恼的,现在爆发o型猪口蹄疫,已经能很淡定了,根据多年的养殖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家治疗o型猪口蹄疫的方案。
o型猪口蹄疫症状
病毒以蹄部水疱为特征,体温升高,全身症状明显,蹄冠、蹄叉、蹄踵发红、形成水疱和溃烂、有继发感染时,蹄壳可能脱落;病猪跛行,喜卧;病猪鼻盘、口腔、齿龈、舌、乳房(主要是哺乳母猪)也可见到水疱和烂斑;有的甚至会出现死亡现象。
o型猪口蹄疫预防
1、保持猪圈环境卫生
2、在猪生病期间不要让陌生人进入猪圈
3、针对疫区没发病的猪群紧急接种疫苗,发病的采用血清抗体做紧急治疗,能够直接中和口蹄疫病毒。大群中没发病的猪使用天行健动物药业的口蹄一针灵做紧急预防,净化体内口蹄疫病毒,防止病毒的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力。
o型猪口蹄疫治疗
若刚起水泡,水泡没有破裂,只需用天行健动物药业的口蹄一针灵注射一次,水泡即可干瘪消失。若口鼻、蹄子周围的水泡已破溃,流血,甚至蹄壳已脱落,需用口蹄一针灵注射两次,同时防止心肌炎的继发。水泡破溃处可结痂。结痂脱落后完全恢复正常。
温馨提示:不要在疫区购买猪肉
第四篇:口蹄疫防治方案
商丘天一生物技术有限公司0371-60228444
口蹄疫疾病综合防治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 FMD)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以偶蹄动物(牛、绵羊、山羊、猪等)为主的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疫病,为我国规定为一类动物疫病。
1.传染源 主要为潜伏期感染及临床发病动物。感染动物呼出物、唾液、粪便、尿液、乳、精液及肉和副产品均可带毒。康复期动物可带毒。
2.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和伤口感染病毒,通常以直接或间接接触(飞沫等)方式传播,或通过人或犬、蝇、蜱、鸟等动物媒介,或经车辆、器具等被污染物传播。如果环境气候适宜,病毒可随风远距离传播。
3.临床症状
3.1牛呆立流涎,猪卧地不起,羊跛行;
3.2唇部、舌面、齿龈、鼻镜、蹄踵、蹄叉、乳房等部位出现水泡;
3.3发病后期,水泡破溃、结痂,严重者蹄壳脱落,恢复期可见瘢痕、新生蹄甲;
3.4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成年动物死亡率低,幼畜常突然死亡且死亡率高,仔猪常成窝死亡。
3.5口蹄疫以猪最为易感,感染后潜伏期为1-2天,病初体温上升至40-41℃,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蹄冠、蹄叉、蹄踵、附蹄、鼻端等部出现局部发红、发热、敏感等症状,不久逐渐形成水疱,水疱破裂后表面出血,形成糜烂,若无细菌感染,1周左右痊愈,若有细菌感染,则局部化脓坏死,可引起蹄壳脱落,跛行不能站立。哺乳母猪的乳头常出现水泡,引起疼痛而拒绝哺乳。哺乳仔猪出现急性胃肠炎、急性心肌炎或四肢麻痹,衰弱死亡,死亡率可达100%。
4.防治方案:
4.1易感地区做好免疫计划,提高易感动物的免疫水平,降低口蹄疫流行的严重程度和流行范围。
4.2对场地严格消毒,限制动物和其他染毒物品移动,目的是切断传播途径。疫区必须有全局观念,其易感动物及其产品运出是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
4.3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是口蹄疫防治的关键,猪场每月使用超强瘟可康散(或者超强瘟可康散二代)+立健拌料,连续一周,有效防止口蹄疫疾病的发生。
4.3喷至湿润即可;使用超强瘟可康注射液口服饮水,小猪1支兑水1kg,大猪一次 2-3支直接口服。对发病和全群猪只,必须拌料:超强瘟可康散(或者超强瘟可康散二代)+立健+中宝多维康。
4.4注意:仔猪口蹄疫,不建议打针治疗,以免引起心肌炎,造成仔猪伤亡。
第五篇:猪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及防控重点(推荐)
临诊症状
以蹄部水疱为特征,体温升高,全身症状明显,蹄冠、蹄叉、蹄踵发红、形成水疱和溃烂、有继发感染时,蹄壳可能脱落;病猪跛行,喜卧;病猪鼻盘、口腔、齿龈、舌、乳房(主要是哺乳母猪)也可见到水疱和烂斑;仔猪可因肠炎和心肌炎死亡。防治方法
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如疑为口蹄疫时,立即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疫情,并采集病料送检;对发病现场进行封锁,按上级业务部门的规定,执行严格的封锁措施,按早、快、严、小的原则处理;对猪舍、环境及饲养管理用具进行严格消毒;病猪隔离,加强护理,对症治疗,促进口腔和蹄早日康复;体重达到一定重量的病猪,经有关部门批准,可集中屠宰,按食品卫生部门的有关法规处理。一定要作好消毒工作,防止病原扩散传播。发病地区可用口蹄疫灭活疫苗注射,有一定预防效果。[编辑本段]防治措施
处方1
(1)口蹄疫抗血清 25ml 用法:一次肌肉或静脉注射,按1kg体重0.5ml用药。(2)0.1%高锰酸钾溶液 适量碘甘油或1%-2%龙胆紫液 适量用法:先以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患部,然后涂碘甘油或龙胆紫溶液。
处方2
冰冰片5g 硼砂5g 黄连5g 明矾5g 儿茶5g 用法:患部以消毒水洗净后,研末撒布
处方3
贯众散贯众15g 桔梗12g 山豆根15g 连翘12g 大黄12g 赤芍9g生地9g 花粉9g 荆芥9g 木通9g 甘草9g 绿豆粉30g 用法:共研末加蜂蜜100g为引,开水冲服,每日一剂,连用2-3剂。
口蹄疫每年都防,但每年必发,因此很多养殖户就像雾里看花,弄不清真实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对口蹄疫每年的流行特点及防控重点没有弄清,造成防控工作难上加难。本文就近两年口蹄疫的流行特点及防控重点加以介绍,希望能对养殖户有所帮助。
一、口蹄疫的流行特点
1、总体的流行特点
①多种偶蹄动物均可感染。
②幼畜感染发病率最高,常达100%。
③传播途径复杂。传染源主要为病猪或带毒家畜,通过排泄物、分泌物和呼出的气体等途径,向外排放感染力极强的病毒,污染饲料、饮水、空气、用具和环境,造成污染;或随带毒猪屠宰后未经无害处理的肉品、内脏、皮毛、血水而广泛传播。
④有较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由于本病毒对高温和光照的耐受性较差,因而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一般盛夏和秋季较少发生,寒冷阴湿的冬春季节常暴发流行。但高度集约化猪场,特别易感动物高度集中时,不分季节,一旦被感染,则往往传播迅猛,酿成大祸。
2、近两年新的流行特点
①局部发生口蹄疫流行。近2年来猪口蹄疫的发病越来越没有规律性,即便是在气温40℃的盛夏,猪场照样会发病。
②口蹄疫病毒毒力有增强的趋势。由于分子变异和抗原漂移,口蹄疫病毒毒力有增强的趋势。在发生口蹄疫的部分猪群中检出亚洲1型口蹄疫,并与O型口蹄疫在猪群中混合感染,使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增高,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③2009-2010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0型口蹄疫东南亚谱系,使用我国目前使用的O型口蹄疫高效灭活疫苗,对东南亚谱系毒株不能达到有效保护。
④在临床上还发现猪群感染口蹄疫后继发副猪嗜血杆菌、猪流感、传染性胃肠炎等,造成混合感染。
二、防控口蹄疫的艰巨性
防制扑灭本病相对较为困难,主要由如下几方面因素所决定:
①传播速度迅猛。自然感染,一天可出现症状,若不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往往在2~3天内危及全场,令人措手不及,顾此失彼。
②发病率高。任何生长(产)阶段的猪都可发病,新生仔猪几平100%感染。
③传染途径复杂。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伤口等感染,也可通过完整的皮肤粘膜或交配、哺乳等途径感染。传染途径繁多,防不胜防。
④病毒多元性。到目前为止,已知本病毒有7个主型,即A、O、C型、南非1、2、3型、亚洲1型,而且在这7个主型中又有抗原完全各不相同的亚型几十种,给防疫工作造成极大麻烦。
⑤病毒的变异性。本病毒极易发生变异,病猪体内的病毒抗原往往前期和后期各不相同,这是造成临床实践中免疫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⑥病毒具有较强抵抗力。据资料记载,本病毒污染的干燥垃圾14天后仍有致病力;散落土壤中的病毒28天仍可存活;在发酵的粪尿中的病毒39天仍具传染性;在阴暗低温(-30℃)环境中的病毒可存活动2年之久。这给清除病原、控制传播增加了难度。
三、防控重点
由于近年流行的毒株发生变化,原有各种疫苗的交叉保护效果不理想,疫情迅速扩散,并导致发病猪场仔猪损耗高、种猪淘汰大以及肉猪群死淘和残次高,总体经济损失较大。所以防控要抓住重点。
(一)、种猪场
1、力保仔猪。种猪发病一般不严重,仔猪损失严重。
①及早发现,母子分离。产后2周以上全单元赶走母猪,未达到2周的个别发病母猪赶走,可使用老母猪代养仔猪
②仔猪注射高免血清。零星发病毒,可以只注射发病栏,当发病较多时,需要全单元注射。当仔猪较早日龄发病时,可以出生即注射。注射要求皮下或静脉方式。
③提前断奶仔猪,需要加强保温和护理工作。在寒冷的季节要给猪提供温暖、舒适的环境和营养均衡的饲料,还要重视给猪提供适温充足的干净饮水。
④加强保健,提高仔猪成活率。仔猪断奶时在饲料中添加2%的护仔康1号,可有效解决仔猪断奶应激性腹泻,调理仔猪胃肠道,提高仔猪成活率。
⑤合理投苗,减少保育舍仔猪积压与交叉感染。
⑥加强母猪产房前消毒,个别已发病猪可以不进入产房。同时可进行简易隔离,用塑料薄膜将母猪单栏自建进行隔开。
2、加强通风与湿度控制,可有效降低猪舍内病毒浓度。
3、加强饲养管理
疾病发生之初,立即免疫,然后对人员实施点隔离争取免疫保护时间;当疾病扩散后,应该调整防疫措施,恢复正常猪只运作;发病后提早断奶的母猪配种状态差,产后10天内断奶的母猪不宜配种,以免影响该母猪繁殖成绩。
4、加强防疫消毒和隔离
在急性发病时,控粪便,加强饲料、药物等物流控制,减缓疾病发生速度。严格空栏消毒,减少环境带毒的连续传播。加强环境整理与清洁,可以减少病原含量
5、强化免疫
如果猪场就拖不绝,需要再次强化免疫种猪。考虑到仔猪需要转保或排苗,为减少发病,可以15日龄(或者断奶前)以上普免一次,之后按照日龄免疫。
(二)肉猪群
1、注重周边疫情信息,及时发现,及时调整措施。
2、针对高危区域小规模紧急免疫,建立免疫保护带,180日龄以上的发病群,建议立即处理。
3、加强护理患病猪只。
轻症病畜,经过十天左右可自愈,为了缩短病程,防止继发感染,应在隔离条件下及时治疗。口腔用食醋、0.1%高锰酸钾洗。溃烂面:可涂以1%-3%硫酸铜,1%-2%明矾或碘甘油。蹄部病变:用3%来苏儿液洗净蹄部,然后用尤胆紫、碘甘油等涂布后绷带包扎。乳房病变:可用肥皂水或2-3%硼酸水清洗。血清治疗,每公斤体重皮下注射1-2ml,24h即可抗击强毒,保护期为20-30天。
4、当疫情传开后,适当全群用药、个体注射治疗,可减少发病损失。
5、发病期间加强舍内酸性熏蒸消毒,尤其是晚上。
6、加强饲料、药物运输控制,减少交叉污染。
四、小结
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饲养管理建立高免牲畜群,仍是目前控制口蹄疫发生和发展的主要措施,同时切实搞好环境控制,为家畜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才能减少口蹄疫的发生,提高养殖效益。猪口蹄疫的危害及135保健防控
时间: 2012-02-09 10:56:16 来源: 绿叶公司 作者:谭琼 浏览:98次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共患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传染几十种偶蹄兽,人也可偶然被感染。国际兽疫局将口蹄疫列为动物A类疾病,我国农业部把猪口蹄疫列为一类动物疫病之首。目前正值本病流行高发季节,大部份规模化猪场早都做好了相关的防范措施,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型猪场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将随时有暴发流行本病、招至灭顶之灾的危险。现就猪口蹄疫危害及防制措施阐述如下:
1、口蹄疫的巨大危害性
由于口蹄疫防制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技术性强,牵涉到猪场每个员工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只有动员大家的共同参与和密切配合,才能把口蹄疫的防控工作做得彻底到位。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广泛宣传教育,大讲特讲口蹄疫的巨大危害,做到人人皆知、家喻户哓。使每一个员工树立起忧患意识,把防疫工作当成自觉行动。
口蹄疫的巨大危害性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①扑杀病猪及同栏(群)猪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十分惊人。据报道,1997年3月我国台湾省发生本病,至8月底,扑杀了病猪和同栏(群)猪600多万头,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120多亿美元。前几年广东省流行的口蹄疫也曾导致一些中小猪场关门罢养,某些规模化猪场也因本病的危害而损失惨重、元气大伤!
②因发生本病,动物及其产品的流通受到严格限制,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如1999年我国台湾省发生的口蹄疫,导致每年600多万头猪16亿美元的外销市场损失。
③为扑灭和防止疫情扩散蔓延所采取的封锁、隔离、阻断交通、停止家畜及其产品的流通、关闭家畜及其产品市场和屠宰场等,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
④为扑杀病猪,销毁或无害化处理死猪尸体,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
⑤彻底消毒被污染的栏舍及周边环境,耗资巨大。
⑥反复接种疫苗、注射血清等,开支大量资金。
⑦疫情暴发后,猪场全员住场封锁,打乱正常生活秩序,人心惶惶,正常生产计划全面受阻,损失惨重,甚至招来灭项之灾。
2、口蹄疫的防制措施
虽然预防和扑灭本病有较大难度,但只要全体员工认识了它的严重危害,有了忧患意识,了解和掌握了它的发生规律和流行特点,采取严密的综合防制措施,认真加以防范,是完全可以避免其发生和控制其流行、减少其危害的。
(1)杜绝传染来源
口蹄疫与其它条件性疾病不一样,其病原不可能长期共生于健康猪体内侍机发病,而是从场外传入导致暴发成灾的,因此如何千方百计杜绝外来病原的入侵是防止口蹄疫发生的头等大事,所有的防疫措施都应围绕杜绝病原入侵这一主线运作的。具体做法如下:
①切实封场,强化封闭式管理。为了杜绝病原入侵,规模化养猪场一般都于每年9月底或10月初至翌年4月底本病高发期间实施封场,强化封闭式管理。此时应成立防制口蹄疫领导小组,统一部署预防口蹄疫相关工作。
②强化猪场大门口消毒池和更衣消毒室的规范化管理。真正与世隔绝的猪场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员工生活物资的补给、饲料兽药的采购运输等正常往来是不可避免的,猪场大门口规定设立消毒池,正是通过对人流、车流、物流的严格消毒,达到杜绝病原入侵的目的。
生产区门口的消毒池每周至少更换药水两次,加强运料车辆轮胎消毒;进入生产区作业人员切实更衣、净手、靴底消毒后入场。各幢猪舍出入口消毒池的药水隔日更换一次,确保药水新鲜有效。
③净化生活区域和生产环境。大门口内外是人流、车流和物流频繁出入的通道,也是病原污染严重的地方,应每天喷洒消毒一次,最好每周厚撒一层生石灰粉(自大门口向里向外各延伸100米);加强消毒,其周边及其主要通道、生活生产区域的主要通道等,都应每周厚撒一层生石灰粉。
生产场区目前应在做好防寒保暖工作的同时,切实加强卫生管理。各幢猪舍每天的清粪扫栏和每周的两次消毒制度,雷打不动;饲料加工车间每天要认真打扫清理工作面,做好防潮湿、防霉变、防污染。
出猪台外来车辆频繁,是病原严重污染的地方,应予重点防范。饲养人员一律不得涉足出猪台,赶猪装猪工作应由非生产一线人员负责。每次出猪后必彻底消毒,出猪台向外向里各100米厚撒一层生石灰粉,每周重复一次。
④暂停引种,防止引入病原。
(2)消除传染媒介
传染媒介是传染病传染锁链的重要环节之一,应抓好如下几个方面:①严禁串栏串舍。②严禁工具混用。③加强对饲料运输车辆的消毒。④避免不同猪舍间猪群的猪猪接触。⑤防止猫犬进场。⑥驱虫灭鼠。
(3)降低猪群对本病的易感性
①加强饲养管理:栏舍要清洁卫生,干燥暖和,减少应激,消除发病诱因;饲料要新鲜优质,配方要合理,日粮要充足;实行人性化管理,使猪睡好吃饱。通过加强饲养管理,把猪养肥养壮,增强猪只体质,提高群体健康水平和抗病能力。运用135高效保健养猪技术,在小猪饲料中添加0.25%奥得曼A拌料可提高猪的非特异性抗病力,抵抗病毒性疾病传染,并可减少猪舍氨气浓度;中大猪试用0.5%的大莊素-B,提高抗病力、改善体型、促进生长。
②切实接种疫苗:疫苗接种是控制口蹄疫发生的有效手段和重要措施。这也已为广大养猪人士所共识,加上注射口蹄疫疫苗属于国家规定的强制性免疫,所以免疫注射的自觉性较好,注射密度也较高,猪群理应得到免疫抗体的有效保护。
(4)妥善护理病猪
对于口蹄疫病猪,原则上采取紧急扑杀,不予治疗。但有时疫情来势凶猛,疫苗反复接种无效,病猪较多时,有的猪场在严格的兽医卫生监督和尽可能控制本病不向外传播的前提下,采取了适当的护理措施,对减少病猪死亡、加速康复有一定作用(但原则上不允许)。
① 原栏封锁护理,切勿驱赶转移。
②蹄部局部处理:涂布或喷洒抗菌、消炎和收敛药物,可有效防止感染、促进愈合。
③保温:冬季和早春气候严寒,病猪卧在冰冷的地板上,常因饥寒交迫导致死亡。在地板上铺垫木屑,保持舍内干燥暖和,能有效地防止冷死。
④灌水喂湿料:病猪死亡,多半是由于蹄部剧痛,卧地不起,难以饮水与采食,造成渴死饿死。给危重病猪灌水和在其嘴边投放湿料,任其采食,可大大减少死亡。
⑤抗菌素治疗:为防止继发感染,可适当应用抗菌素,有必要时予以补液和灵活应用镇痛镇静退烧药物。
⑥高免血清治疗:哺乳仔猪、保育猪每头皮下注射3~5毫升,效果确切。也可应用于贵重品种。有条件时,可以用本场耐过本病的老母猪制备自家免疫血清,经济实用。
总之,口蹄疫防制和其他传染病的防制工作一样,必须针对打断其传染链上下功夫。因此,在防控工作中,指定一些责任心强的人专门负责检查督促,确保各项措施的贯彻与落实,至关重要。同时还要特别注意克服工作后期的麻痹大意和松劲思想,严严实实一抓到底,才能取得防制口蹄疫的最后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