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叙事演讲稿的写作格式
叙事演讲稿写作有哪些写作格式呢?
叙事演讲词的写作,以叙事为主要内容,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兼以议论、说明、描写和抒情。
叙事演讲词的写作,可概括出如下方法:
一是将要叙述的“事”,凝聚为一个思想焦点,作为演讲词的主旨。
二是提炼“事例”,严谨结构。所叙的“事”往往很多,必须加以提炼和概括,对精练后的事例分层组织,使之结构严谨,严丝合缝、浑然一体。
三是夹叙夹议,事理相通。叙事型演讲词虽以叙事为住,但叙事的目的是为了揭示蕴含的某种思想意义,最终还是为了说理。因此,叙事型演讲词用样少不了议论说理,关键处的“点睛”议论,是生花妙笔,对表现主旨可起到“片言居要”的重要作用。
第二篇:写作 记叙文 叙事
写作 记叙文 叙事
目标要求:
掌握记叙文叙事的基本要求,做到叙事要选择典型事件,清楚具体,详略得当,曲折有致。
学生能运用所学到的方法来叙事,写出中心明确、选材合理、详略得当、叙事清楚具体、结构完整的文章。* 教法建议:
作文教学的基础和中心是教师的方法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实践以及整个过程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维持。所以,本课教学可以采用读写结合法、活动教学法、写作实践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 教学过程建议:
1.学生对记叙文写作并不陌生,经过小学、初中的训练。学生已掌握记叙文的基本要求如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基本得当、叙事清楚、结构完整等。但对记叙文的较高要求如选材典型、叙事曲折有致等则未能很好掌握。所以,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应该是如何选择典型材料、如何选择最佳切入角度来运用材料、如何运用悬念、抑扬、伏笔、铺垫、细节描写等手法,把事情叙述得曲折有致。
2.学生作文最大的问题是无话可说。其实,学生不是缺乏生活内容,而是缺乏注意,缺乏关注生活的心态,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因此,老师在进行选材方法指导的时候要充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3.作文教学要凸现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自主参与贯穿在自主选材、领悟写法、独立构思、独立修改和评价鉴赏等各个教学环节。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上。
4.要重视写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参与。根据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引导学生把读写活动结合起来,从阅读和“示例”中领悟如何选材、如何选择写作的切入点、如何写得具体生动、曲折有致等方法,学生领悟方法的过程也是自主探究的实践过程。
4.建议用两课时完成。5.教学基本环节和主要内容: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确定写作素材 1.启发交流,激发兴趣。2.说说议议,确定写作题目。
二、读写联系,领悟写法规律
1.启发学生从学过的课文和读过的优秀文章中去领悟写法。
2.指导学生从作文“病例”中领悟写法。选材不典型、叙事不具体、描写不生动,这是学生写记叙文中常见的通病。针对这种情况,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出示一篇典型的“病例”,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也可以同时出示“病例”与修改文,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领悟方法。
三、构思起草,完成作文初稿
1.学生口述亲身经历的故事,也可以要求学生编写简单的故事,可以要求学生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也可以要求学生写作一个简单的片断,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掌握叙事记叙文的要领。
2.书面写作,完成初稿。
第二课时
一、指导修改,完善作文
1.讲述一两个古今中外名家修改文章的故事,引起学生对文章修改的重视。2.让学生运用“写作指导”的内容和叙事记叙文的基本要求相互评改作文。教师可以拿一二篇作文做示范评改,再让学生相互评改,确保评改的有效性。
3.学生根据别人的评改意见和自己在评改中的新认识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评出优秀作文在全班展示。
相关资料
一、考场记叙文的叙事技巧
中考作文在文体上的要求大多不限制,但选择写记叙文的同学还是占大多数。从笔者多次参加中考作文的阅卷体会来看,绝大多数的记叙文叙事平淡无奇,缺乏曲折起伏,读起来总感觉没劲。
也许有同学会说,生活中的人和事本来就是平平淡淡的嘛,哪有什么曲折起伏?其实,生活中的任何一件小事都有一个具体的发展变化过程,而这个过程在与周围人和事的相互作用下,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也使得事件本身在曲折起伏中发展变化。清代的袁枚曾说,“文须错综见意,曲折生姿”、“为人贵直,作文贵曲”。由此可见,“曲”是使文章引人入胜的原因之一。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曲折起伏、引人入胜呢?以下几种叙事技巧值得同学们借鉴:
一、制造悬念吊胃口
悬念,在古典小说里称“扣子”或“关子”,通俗地说,就是在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中设置疑问,故意卖弄,使读者产生急切的期盼心理,然后在适当时机才揭开谜底。笔者最近读到一篇文章《母亲不为儿子骄傲》:天下的母亲都会为儿女的点滴成功而欣喜,都会为儿女的某些优点而自豪。这位母亲为何不为儿子骄傲?文章从题目开始就为读者留下了悬念,行文时时牵动着读者的心,直至读到文章的结尾,疑团才豁然解开:母亲其实一直把骄傲掩藏在心底,她是以一种淡然的方式,激励儿子不断努力,警醒儿子别在成绩面前沾沾自喜。
制造悬念的关键是“抑制”。美国小说家欧·亨利的名作《麦琪的礼物》可谓这一技法运用的典范:小说叙写一对恩爱的夫妻在圣诞节前为了给对方买到最好的圣诞礼物,各自卖掉了自己珍爱的东西。在小说中,作者只详写了主人公德拉卖头发为丈夫杰姆买表链的行为和心理过程,而把杰姆卖表为德拉买发卡的情节隐藏了起来,直到文末才一笔带出。小说将“悬念”一直“抑制”到底,使读者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欲望,欲罢而不能。
二、巧用曲折掀起伏
在记叙事件的过程中,巧用曲折可以避免平铺直叙,把人物、事件写得一波三折。请看下面这篇中考佳作《难演的戏》的片段:
玩得无聊的中午,一人振臂一呼:‚我们来演出戏吧。‛应者云集,大家跃跃欲试。接下来就有问题了,在分配角色时,演‚白毛女‛的小红怕‚老杨‛弄乱了她的头发。‚老杨?太土。‛公司经理大公子王明才不当呢。穆仁智奸诈阴险,见风使舵,税务局某科长的宝贝儿子李平才不当狗腿子呢。黄世仁是反面人物,谁愿当?戏演不下去了。(至此,一起一伏。)‚我‛作为导演,力挽狂澜:‚咱们只是演演戏而己,又不是真的。王明,‘老杨’可是正面人物呀,你就干吧!李平,你就当一回‘黄世仁’吧,待会儿‘老杨’还要向你下跪呢,你想多威风!‛戏总算又启动了,可是到‚老杨‛向‚黄世仁‛下跪那会儿,王明老是跪不下去,又快散伙了。(至此,二起二伏。)但大家议论了一番,认为戏还是要演下去,角色嘛,抽签决定,这样公平。没想到这下王明成了‚黄世仁‛,李平成了‚老杨‛。演着演着,李平提出了一个问题:‚我爸是税务局的一个科长,专管王明他爹这号经理,我今天向他下跪,说不过去吧?‛一番争论,不欢而散,戏终于演不成了。(至此,三起三伏。)
这篇作文所写的只不过是一个游戏而已,但作者婉转曲折地叙写,突出了一个“难”字,真是妙趣横生。就在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过程中,有着耐人寻味的意蕴。如果作者三言两语,平白直露地就把这么好的材料打发了,那该多么可惜啊。
三、抑扬转换展新境
要赞扬某人,落笔却先贬抑他;要贬抑某人,落笔却先赞扬他。前者叫“欲扬先抑”,后者叫“欲抑先扬”。抑扬转换,能在记叙的过程中掀起波澜,形成跌宕起伏之势。鲁迅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可谓运用抑扬转换手法的典范:文章的字里行间涌动的是“我”对长妈妈深深的敬爱与怀念之情,但作者并没有一味地歌颂或赞美,而是将抑扬褒贬结合起来,写出对阿长的深挚感情。文章先写对阿长的“憎恶”、“讨厌”,写她“常喜欢切切察察”、睡觉时“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等,然后写她“常常对我讲‘长毛’”,写“我”对她“伟大的神力”的“惊异”,“讨厌”之情渐渐为“特别的敬意”所取代;接下来,因她“谋害了我的隐鼠”,“我”对她的“敬意”又变成了满含怨恨的“诘问”,而正当想“复仇”时,阿长又为“我”买来渴慕已久的《山海经》,“怨恨”骤然化为“新的敬意”。这感情的曲折变化,最后自然归结为一声动情的呼唤:“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抑扬转换、错落跌宕的行文如九曲回肠的江水奔腾入海,作者对长妈妈的敬爱与怀念也得到了尽情的宣泄,读罢让人不由得潸然落泪。
有位同学写《新同桌》一文也成功地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文章先写“我”对新转学来的同桌(农民工的孩子)的看不起,衣着也好,动作也好,神态也好,“我”都看不惯;接着写“我”遭遇挫折后,她给予“我”真诚的帮助,使“我”彻底改变了对她的看法,并对她发出由衷的感谢。文章记叙的事件并不复杂,但由于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四、借助误会兴波澜
这种写法以人物对某一事实的真相做出与之相反或毫不相干的错误判断作为情节基础来展开叙述,表现主题。请看下面这篇题为《误会》的小小说的情节片段:“车子终于到站了,小敏提着一大包行李走出车门,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差点闷死了。他正想着,见那小青年一瘸一拐的也下了车。小敏的心突然一颤:畸形的腿,难道?不会是„„正想着,小敏看见一样东西从小青年口袋里掉了出来,他连忙上前拾了起来,原来是车票。他仔细一看,一下子呆住了。怎么可能?这小青年怎么也是9号?小敏赶忙摸出自己的车票,一看,差点晕了过去,天哪,原来他的车票上清清楚楚地写着‘6号’”!
正是由于小敏认为他抢坐了9号座位(而又没开口询问),所以小敏对他冷眼相看,及至真相大白,误会才消除。小说的情节设置出人意料,给读者以极大的阅读快感。
五、妙用巧合添奇趣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没有巧合就没有故事。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就是运用巧合的典范作品。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节,作者就设置了许多的巧合:林教头巧遇李小二,为下文李小二知恩图报埋伏笔;陆虞侯设计陷害林冲恰被李小二的妻子听见,于是牵出林冲买刀寻仇。再写火烧草料场时,恰遇大风雪,林冲为驱寒外出卖酒。大风雪压跨了茅草屋,林冲只好躲进山神庙。于是巧遇陆虞候火烧草料场,知道事情的真相。因而便有了杀敌报仇,逼上梁山。作者连设巧合,环环相扣,推动了故事的发展,成功地塑造了林冲的形象。
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也采用了这种写法:先前被他们咒骂的于勒,因为“报复”而成了他们盼望的对象;在船上意外遇见,发现身无分文的于勒时,却又设法躲开了他。看似巧合的情节,揭示出在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里赤裸裸的人际关系,小说的结局既让人觉得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此外,运用倒叙法、对比法等,也都能掀起文章的波澜。“尺水兴波犹未尽,文似看山不喜平”,这正是为文之道。需要注意的是,叙事技巧的运用应该服务于主题表达或情节发展、人物塑造的需要,离开这个原则为了技巧而技巧、为了曲折而曲折,往往会画蛇添足,适得其反。
(来源:《中学生》作者:李朝国)
二、记叙文“叙事”常见失误例说
叙事是记叙文根本,是骨架支撑。如果说描写是“花”,那么叙事就是“藤”,“藤”之不立,“花”将焉附?然而在学生的记叙文写作中,叙事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
一、叙事有脱节或不完整
这一失误具体表现为叙事过程中突然“跨越式前进”,同时又缺少一些必要的交代,使得叙事有明显跳脱之感;或叙事结得过于仓促,“悬疑”未解,事犹未定,意有未尽。如有一篇题为《等待》的记叙文,文章重点叙述的是自己等待事先有约定却迟迟未归的母亲的过程,在前文未作任何铺垫或暗示的情况下,却作了如下收束:“我惘惘地推开家门——原来,妈妈早已到家。”读了这样的结尾,读者也定有些“惘惘”,而能够带领读者走出迷惘的方法就在于作一些补充交代,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可以释疑的细节的设置。
二、叙事过程中另生“枝节”
一篇完整的记叙文应该有一个贯通始终的“主干事件”,而八九百字的短篇更是要求作者应该握紧“主干”展开叙述,少生旁逸斜出之笔。否则,将有损于叙事的集中性、连贯性,甚至是全文的中心。如在一篇母爱主题的记叙文中,作者着意叙述的事件是:母亲思儿心切,赶了几十里路来学校看“我”。可就在这“主干”之上,却有一个不小的“枝节”:行文中间作者用一大段文字专门叙述了母亲捎来的妹妹的信,妹妹在信中鼓励“我”好好学习,而“我”也由衷感慨“有个妹妹真好!”这一旁生的“枝节”,不仅影响了“主干”的自然生长、简约精炼,而且还容易分散甚至误导观赏者关注的焦点。而驱除“枝节”干扰的根本在于:动笔前心有“主干”,过程中咬定“主干”,结束时回望“主干”。
三、叙事重心频繁转换
有一篇这样的记叙文:起笔由“自习课上的喧闹、神侃”叙起,然后转入“我和小宇之间关于足球的争执”,并由此引发“我和小宇关于文具盒的矛盾纠葛”,最后借“文具盒事件”传达友情主题。这样的记叙文实际上是前后叙述了几件彼此有牵连的事情,前者牵出后者,后者“登台上演”,前者淡出视线,一出连着一出,似乎是“好戏连连,精彩不断,跌宕起伏,相承紧密”,其实回望一下全篇便会发现,全文并没有一个中心事件,而这将最终导致全文中心不明。究其原因,一是叙事之前没有一个明确的立意,二是叙事过程中又出现了“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的失误。而解决之道便是——明确一个中心,锁定一个事件。
四、“感慨良多”,叙事淡化
叙事过程中或结束时抒发的感慨、议论太多或明显多余,也是记叙文叙事方面的“多发病症”之一。有作者直接站出来发表大段议论的,也有在人物对话中借某一人物之口“语重心长”般代言的。感慨、议论的“泛滥”不仅直接破坏了叙事的连贯性,甚至还冲淡了叙事,并最终影响了记叙文文体的鲜明性。要避免此类失误,切记一条原则:叙事、描写方是记叙文为文之“主业”,感慨、议论适时点到为止。
五、叙事过于详尽,缺乏剪裁
叙事本应详细,但凡事皆须有“度”。如果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一视同仁地细细交代一番,那么就很有可能遇上以下这些缺憾:一是篇幅过长;二是在平均用力中淹没了重点,掩埋了高潮,总体感觉平平;三是叙事“絮絮叨叨、喋喋不休”,缺乏缓急相间、疾徐有致、详略得当的“节奏感”。叙述者是埋头“笔耕不辍”,难得喘息;而阅读者则一路追随而来,也是不得轻松。
要想改变这种双方受累、吃力不讨好的尴尬局面,关键在于学会适当的剪裁取舍,变“事无巨细,一视同仁”为“事分重轻,厚此薄彼”,即根据预设的文章立意,从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中择取“最具表现力”的重要环节展开来从容叙写,至于其它相对次要的环节,则或轻轻带过,或干脆潇洒剪掉。
如有一篇亲情主题的记叙文,作者详尽地叙述了这样一件事:一天放学回家,恰遇父母“冷战”,无奈之下“我”只得到小吃摊上解决晚饭,结果食物中毒;神志恍惚之中,“我”看到父母拨打120,背“我”下楼,到医院后又为“我”忙这忙那;输液时,“我”又看到父母互相谦让、互相关怀体谅的情形;第二天醒来,父母对“我”更是关怀备至、呵护有加,父母之间也是愈加体贴关爱,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在原文中,不仅事件的四个主要阶段的情形都得到了充分展开,而且每一个小的环节也都交代得相当详细,结果“洋洋洒洒”写了一千多字,却因为缺乏剪裁,效果并不见佳。其实,原文中有不少内容是大体相似的,比如“神志恍惚中”“输液时”“第二天醒来时”的所见所闻。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妨择取一个最具表现力的片断重点叙写,果断舍弃其它——如让“我”干脆就在神志恍惚中一觉睡到第二天早上„„
除上述问题之外,有些同学在写记叙文时还习惯于“大段式叙事”,甚至从头至尾一整段,结果导致叙事“眉目”不太清晰,缺乏“节奏感”,叙事笔法也显得不够成熟。针对于此,应该学会根据事件发展过程的“自然段落”作些必要的切分,如此切分一下,文章不仅有了“眉目”,显了“节奏”,甚至还能透出些“从容叙事”的感觉,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篇:教育叙事写作要求
教育叙事(故事、案例、案例分析)写作要求
1.必须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亲身经历的真实的教育故事或教育案例。时间、班级、姓名等信息要尽量核实准确。
2.字数不少于800字。3.文档编排要求:
(1)标题:二号黑体字;若有副标题用三号黑体字。居中。行距:25磅。
(2)单位、署名:“漳州南太武实验小学”用小三号楷体字;署名用小三号黑体字;单位与署名之间空两格(2字符);居中。行距:25磅。
(3)正文:小标题用四号黑体字。正文用小四宋体字。均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22磅。
标题与单位署名之间空一行,行距10磅;单位署名与正文之间空一行,行距10磅。
(4)页边距:默认格式(上、下留2.54厘米,左、右留3.17厘米)
(5)页码:直接插入页码,居中。
范例:
今天你诚信了吗?
漳州南太武实验小学 潘必方
细心的同学不知是否发现,今天冉冉升起的是一面崭新的五星红旗;今天的旗手也是我让大队部临时更换的。为什么让郭靖宇同学担任今天的旗手呢?这其中是有故事的。
在十六周星期天的下午,郭靖宇同学不小心把四(1)班的窗户玻璃打破了,1 第二天星期一的早上,郭靖宇同学就主动找到我说,玻璃是他打破的。我问当时有没有其他人看到,他说没有。我说你能主动承认自己的过失行为,说明你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但损害东西是要赔偿的,叫家长找工人修好就行了。
今天,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在庄严的升旗仪式上,我把郭靖宇同学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并且让郭靖宇同学担任旗手,意在对他诚实守信的好品格进行表扬和奖励。我为我校有这么好的学生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我想郭靖宇的老师和父母也一定为培养了这么诚实的孩子而感到无比自豪。希望其他同学向他学习,争当诚实守信的好少年。
同时,我又想起了去年初发生在六年级两位同学间的一件事。有位姓陈的同学从后面将一位姓徐的同学推倒,门牙磕在讲台上,一颗牙齿磕掉了,一颗牙齿磕松了。学校在调解时,这位陈姓家长首先不是承认自己孩子的错误,而是质问学校有没有责任,对方有没有责任。我说,学校反复强调课间不要在教室、走廊追逐打闹。事故发生在下课时间,不是课堂上,全校有八百多孩子,只有四十多位老师,老师不可能把每个孩子都看管到,你说学校有什么责任?姓徐的同学之前和你的孩子没有任何矛盾,你的孩子在对方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从后面把别人推倒,对方后脑勺又没有长眼睛,你说对方有什么责任?这位家长无话可说后,只好说反正我没有钱赔。最后我把湖北信义兄弟的故事讲给他听:
2010年2月9日,为抢在大雪封路前赶回老家给民工发工钱,武汉市黄陂区建筑商孙水林连夜从天津驾车回家,在开封县境内发生重大车祸,一家五口不幸在这次车祸中遇难。为替哥哥完成遗愿,弟弟孙东林忍着悲痛在腊月二十九那天,将33.6万元工钱发到60多名民工手上。哥哥留下的现金是26万元,因为钱不够,孙东林从银行取出自己的6.6万元,孙妈妈拿出了自己的1万元养老钱兑现了兄弟俩20年里共同信守的承诺: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每年大年三十之前,一定要结清所有工钱。
紧接着我又给他讲了拾荒老太太的故事:
2009年一个寒冬的早晨,黄石市的拾荒老太太郭冬容捡到7000元钱主动交给民警,临走前踌躇半天,不好意思地对值班民警说:“同志,我还没吃早饭呢,你可不可以借我一元钱,我买两个馒头吃?” 郭老太太拾金不昧的事迹经媒体报导后在社会上迅速流传,广受赞誉。老太太在物质上虽然不富有,但“一颗高贵的心”却像金子一样宝贵。
贫穷不能成为逃避责任的理由,也不能成为赖账的借口,越穷越要讲信誉,2 才能慢慢建立起信誉,慢慢致富。最后这位家长终于承认全部承担责任,负责赔偿。我说,如果你讲信誉,学校比你还将信誉,学校可以从助学金中给孩子一定补助。这位家长按照协议如期赔偿了受害人,学校也从助学金中给了他补助。
这几年,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获得的集体荣誉不下十项,区级、市级、省级、国家级的都有。在这些荣誉中,“福建省诚信教育先进单位”的奖牌是我最看重的学校荣誉之一。我们学校倡导的四大文化(诚信、包容、和谐、创新)也把诚信放在首位。诚信是包容、和谐、创新的前提条件。没有诚信的包容就是一种纵容,只有讲诚信、有包容精神的社会才会和谐。在一个诚信、包容、和谐的环境下创新是很自然的事情,相反在一个尔虞我诈、求全责备、人人自危的社会,创新只能是造假和作秀。
学校第30期校刊《人文教育》以诚信为主题刊发了一组文章。其中转载了《半月谈》里的一段文字:
“食品领域丑闻频发引得人人自危,就是那些参与制造问题食品的人也概莫能外,因为给猪喂了瘦肉精的人,也许会在不知不觉中喝了有毒奶粉;毒奶粉生产者,也很可能会吃了抹有金黄染料的豆腐干;豆腐干加工厂的人,吃的牛肉也许是用牛肉膏变来的;牛肉膏的制造者,大口大口地吞咽着染色馒头;染色馒头的制造商可能免不了要吃地沟油;地沟油加工者,吃的猪肉里也许就含有大量瘦肉精……而那些失职的监管人员,难道就能逃脱这样的魔咒?”
在上面这个有害食品生产监管消费链中,害人者也是受害者,受害者就是害人者。这说明,在一个不讲诚信的社会里,人人都是受害者。
说了这些,还没有给讲稿起一个名字。在很多学校校园里都张贴着“今天你微笑了吗?”“今天你阅读了吗?”“今天你进步了吗?”等提示语。那么,我的讲话题目就叫“今天你诚信了吗?”
我希望同学们记住今天我讲的故事:一位好少年,主动承认了自己的过失,学校特意给了他一次担任旗手的机会,特意更换了一面崭新的国旗,校长特意以此为话题讲了话,并且把这个故事提炼成了一句友情提示语——
“今天你诚信了吗?”
(本文是作者在2011年12月26日国旗下的讲话稿)
第四篇:叙事类记叙文写作
叙事类记叙文写作
一、目标
1.了解叙事的一般方法,学会条理记事。
2.学习运用线索记事的手法。
3.把握记叙文的波澜的创制方法。
4.学习叙事的技巧,力求记叙生动。
二、叙事类记叙文写作
叙事是为了表达主题服务的。如果单纯为叙事而叙事,那么这种叙事是没有生命力的。叙述的方式主要有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分叙等,常用的是前两种。顺叙是按照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的叙述,这种方式首尾完整,来龙去脉清楚,但容易造成平铺直叙。倒叙是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边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可以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
三、叙事记叙文写作要点
(一)写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
任何叙事作品都必须具备两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即一个故事和一个故事叙述者。具体记录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表达特定的思想和情感,是叙事文的功能。写作叙事性记叙文须把中心放在展示事件过程上。
叙述者可以是第一人称(我),也可以是第三人称。第一人称把作品的情节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能使读者得到一种真实亲切的感受。但叙述的事和人,只能是“我”活动范围以内的人物和事件。用第三人称叙述的文章,叙述者既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不受生理和心理的限制,可以直接把作品中的情节展现在读者面前。
〖教学目的〗
1.了解记叙文的体裁特点和写作过程。
2.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方法,能写一般的记叙文,线索清楚,善于选择和组织材料,并根据内容的需要,比较熟练的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把对象记述得具体生动。〖重点难点〗
1.记叙文的体裁特点及其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2.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教学设想〗
作文先明体。辩明文体是很重要的事情,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来了解记叙文和议论文
说明文的体裁特点及其区别。
关于记叙文的写作训练,可按写作过程,培养学生立意、抒情、选材、组材、布局谋篇、联想和想象、过渡和照应、开关和结尾、语言运用等方面的能力和表达技巧。教师要讲明要求具体指导,并通过范文示例,使学生能写一般的记叙文。授课时间:十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指导
关于记叙文的体裁特点,以及记叙文中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写法。
先把记叙文和议论文、说明文加以比较,通过比较了解其特点。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特点比较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
写作目的以事感人
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传授知识
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前因、后果、论点、论据、论证过程问题点
(知识点)
写作方法写人:肖像描写
行动描写、对话
描写、心理描写
以及细节描写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类比
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层进
论证、引申论证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引资料
作比较、打比方、用数字、列图表
记事:顺叙、倒叙、补叙插叙
写景:抓住特征
寓情于景
语言特点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准确、精练、概括准确、平实、明晰、周密
内容主旨主题思想
(中心思想)中心论点事物特点、实质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是文章的基本表达方式。各类文体都要凭崐借这些方式来表情达意。主要采用什么方式,决定了文章属于什么体裁:以记叙为崐主,称为记叙文;以描写为主,称为描写文;以抒情为主,称为抒情文;以议论为崐主,称为议论文;
以说明为主,称为说明文。不过在中学教学中没有把描写文、抒崐情文单独作为两种体裁,而把它们归入记叙文等体制中去了。
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是说主要采用什么表达方式,还可根据内容和表达的需崐要采用其他表达方式。
但是,同时就产生了另一个问题:在不同文体中运用相同的表达方式有没有区崐别?比如说,应该怎样看待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中的记叙,记叙文中的议论和崐议论文中的议论,议论文中的说明和说明文中的说明,等等。我们认为它们是有区崐别的,不能混淆在一起,不然就会出现“以叙代议”、“以议代叙”、“以说代议崐”,犯“不符文体”的毛病。那么,它们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呢?一般说来,主要有以下四个可比点:(1)崐在文章中所占的比重不同;(2)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不同;(3)详略不同;(崐4)方式不同。既以同学们经常容易混淆的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中的记叙为例崐:前者以记叙为辅,所占比重较小者以记叙为主,所占比重较大;前者是以列举事崐例作为论据,后者则是通过对人和事的描述本身来表达作者的思想
第五篇:叙事记叙文写作讲义)
叙事记叙文写作讲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中考作文的类型和评分标准;
2、了解叙事类作文的特点和写作要领。
教学重点:了解叙事类作文的特点和写作要领。
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叙事作文的写作要领,会写叙事类的作文。
一、导入
提问学生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由此导入
二、明确中考作文的类型和评分标准
类型:命题、半命题、材料、话题
评分要求:
1、新颖别致的标题
2、鲜活典型的材料
3、精巧匠心的结构
4、优美典雅的语言
5、鲜明深刻的主旨
三、写作指导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
(一)、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1、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
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2、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
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3、记叙的条理要清晰。
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二)、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1、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
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
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2、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3、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有些同学看见别的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
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著。
(三)、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1、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
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2、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
3、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4、“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
“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有一篇题目叫《节日的早晨》作文,叙的内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点的情形,结尾是:吃完早点,我开了院门一看,只见人们穿着美丽的新衣服,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向热闹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
这段话的结尾处,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义的毛病。如果写好吃早点的情形,体现人民生活水
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将它和“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联系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头就对得不合适了。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不少同学的作文,不是写拾到皮夹子交公,就是写为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不是写帮助同学补课,就是写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总之,尽是写一些人家写“烂”的材料。于是语文老师常常在他们的作文后面写上类似的评语:选材陈旧,希望今后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四)、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
1、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写。记好人好事,总是写“拾皮夹”、“让座”、“为人补课”,不管此事自巳是否经历过,是否有感触。这样的内容,怎么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2、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同学们生
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那么是不是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住在城里的人,恐怕都见过老年人跳迪斯科吧?可是有的同学熟视无睹,竟然让这样的材料从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3、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同学们
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
4、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
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
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
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五)、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1、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
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2、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
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
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四、写人记叙文和叙事记叙文的异同
写人的记叙文着眼在人,以人为主,文中写的一件事或几件事都是为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服务的,文中的事件不一定要求完整、细致,只选择用于表现人物的内容来写就可以了。而叙事的记叙文则着眼于事,以事件为主,通过对事件、对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中心思想,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和发展动态叙述清楚。事情是人做的,写事必定要写人,但这类文章中写人是为叙事服务的,与事情的发展、与表现文章的中心有关就写,无关就不写。总之,叙事要贯串文章的始终。
五、写叙事的记叙文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一是一篇文章无论写一件事或几件事,都只能有一个中心思想。写一件事自不必说,写几件事的情况尤其应注意,这几件事不一定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事情也不一定是同一个人或同一些人所做,但这些事应该有内在联系,共同说明一个道理,为一个中心服务。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和《驿路梨花》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2、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让读者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
方发生了怎样的事。一般要按事情发展顺序,把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不能颠三倒四,还应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写清楚。
3、要确定好记叙的线索。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如果把叙述中种种的人物与事件比做珍
珠的话,那么线索就是那串珠的丝线,有了丝线,颗颗散落的珍珠就能构成一条闪烁异彩的项链,有了线索,杂乱无章、错综纷繁的材料才能组织得有理有序,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要安排好行文的顺序。记叙比较复杂的事件,一篇文章中往往不只采用一种方式,而是以一
种方式为主,结合其他方式,使文章条理清楚,错落有致。以《驿路梨花》为例,全文从整体上是顺叙,按照时间的先后记述了“我”和老余从夕阳西下到第二天早上一连串的经历。文中又安排了几处
插叙:通过瑶族老人的讲述交代了老人在山中迷路奇遇小屋的过程以及关于小屋的主人是梨花的传说;又通过哈尼小姑娘的讲述揭示了小屋的来历和小屋主人是谁的谜底。这样的安排不仅使发生在十几年间的若干事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而且“步步为营”,巧设悬念,使故事引人入胜。
5、记事中要围绕中心,抓住重点,不要面面俱到。重点部分(一般指事情发展高潮处)要详写,写具体,写详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要描绘生活中生动、具体的细节以及自己真实的感受,而不能只停留在泛泛地一般叙述。有位同学写自己参加义务劳动、打扫储藏室的事情,初稿写得干巴巴的,没有任何描写。写刚进储藏室的情况,只有一句话:“开始,我很不爱干。”后来,在老师启发下,她把这个字扩写成了下面的两小段:
“这个储藏室又大、又脏、又乱,一进门儿,就有股怪味儿往脑子里钻,我纵了纵鼻子,想扭头就走,可是怎么好意思呢?
劳动开始了,我抢先跳上窗台,推开一扇窗户,慢条斯理地擦起玻璃来。心想,这个活儿又轻省,又能呼吸窗外的新鲜空气。想到这儿,心里美滋滋的。”
这两小段文字比原来的七个字就具体多了,使读者了解了这位同学为什么不爱干的原因,了解了她的想法和行动,内容也比原来更丰富,更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