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选修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制主观题
7、2011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会议的第一项议程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政府工作报告。温家宝指出: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大团结,是国家长治久安、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落实中央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和发展少数民族事业五年规划。让我们团结奋进,共同谱写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1)结合材料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怎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
8、2011年3月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会议听取和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报告》,审议批准了2010年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中央预算报告。同时,在会议召开期间,人大代表纷纷通过网站连线公民,就住房、就业、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工资收入、教育等百姓最为关心的热门话题听取公民的意见和建议。
(1)材料是如何体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的?
(2)有人说,三权分立制有利于防止专制,我们应当实行三权分立制度。请你谈谈对该观点的看法。
9、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2010年4月29日至5月1日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上海世博会开幕式,这是欧盟完成机构改革和新一届欧盟委员会就任以来,首次访问中国。在中欧建交35周年之际,巴罗佐一行的访问颇具深意。这次访问使得未来中欧关系发展蓝图的轮廓更加清晰,内容更加丰富。
运用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知识回答:
(1)简要说明欧盟在世界多极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为什么说未来中欧关系发展蓝图的轮廓会更加清晰,内容更加丰富?
10、几年来,中国与美国、俄罗斯等大国关系良性发展;中国通过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地区论坛等桥梁积极推进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中国领导人的足迹踏遍非洲、中东、拉美几十个发展中国家。中国与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谈谈我国积极发展与各种国际组织友好合作关系的意义(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2011高三政治《国家和国际组织》综合检测(二轮)参考答案
7、(1)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决定着国家的其他各项具体制度。我国的其他国家机关是在人民代表大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受其监督,对其负责。在全国人大会议召开期间,国务院向全国人大作工作报告,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决定着国家的其他各项具体制度。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最高形式和重要途径,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全国人大行使最高监督权,表明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2)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8、(1)材料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①全国人大审议和批准“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体现了“其他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②人大代表通过网站连线公民,听取公民的意见和建议体现了“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题中观点是片面的,我们应当坚持民主集中制度,不应该实行三权分立制度。①三权分立制度核心内容是权力分立、制约和平衡,它可以防止少数人专制。但它作为资本主义民主制的一项原则,无论怎样分权制衡,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同时也存在三大权力机关之间相互扯皮,导致效率低下等弊端。②我国的民主集中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区别于任何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的鲜明特点,它是与我国的经济基础和国家性质相适应的,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篇:选修三专题四民主集中制 知识导航及主观题集锦
一项原则:民主集中制
一项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一个区别: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西方议会制的区别
一个有机统一: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011·高考福建卷)材料1:2011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闭幕。会议听取、审议并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审查批准了“十二五”规划纲要。
材料2:2010年5月6日,英国议会选举出现“无多数议会”。经过5天艰难磋商,议会中第一大党保守党最终争取到第三大党自民党的支持,达成联合执政协议。保守党领袖卡梅伦随后接受女王任命,出任新首相,组建新内阁。战后英国首个“联合政府”诞生。材料体现了中、英两国在政体运行中的哪些特点?
【解析】 我国“一府两院”必须向人大报告工作,说明我国政体运行的特点是民主集中制;英国政府由议会产生并接受英王的任命,说明英国的政体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其政体运行的特点是三权分立,相互制衡。
【答案】(1)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最高国家权力,其他中央国家机关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英国的政体是君主立宪制,奉行分权、制衡的原则。国王形式上有权任命首相。内阁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从议会产生,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
【点拨】 中英两国的对比主要集中在议会和政体运行的特点上,中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英国的议会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国家的权力机关和立法机关,都是一国权力的中心,但二者在权力的性质上又截然不同,一个是人民当家作主,一个是资产阶级民主。
2011·高考浙江卷)在国家管理形式上,我国也属于代议制,但我国的国家管理形式具有一些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特点。其中最显著、最重要的是()
A.我国的地方政权被置于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之下
B.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实行民主集中制
C.我国的国家机构中行政机关的权力大于司法机关
D.我国具有民主共和制的政治形式
【答案】 B
【点拨】 同属代议制、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形式上与西方政体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民主的本质却有根本的不同。
(2011·高考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级地方政权都在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行使职权。
(1)据材料,指出我国的国家管理形式和国家结构形式。
(2)据材料,分析我国的国家管理形式为什么能有效保证国家机关的协调高效运转。
【答案】(1)我国的国家管理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
(2)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②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③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合理分工、协调一致地工作;④国家权力的运行,既有统一的目标,又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点拨】 作为高频考点,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常与英法美等国的政体比较着来考,因此在学习中要注意人大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的对比。
第三篇:高考选修一主观题精选
26.(2008年广东高考31题)(9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徒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
——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 太和九年(485),“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
——《魏书》卷一百一十
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2分)
(2)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制度经北魏孝文帝推行后,一直沿用到唐代中期。除此之外,北魏孝文帝还推行了那些改革措施(3分)
(3)概括说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溯源,以及这一改革对后世的影响(4分)【答案】(1)按人口分配土地。
(2)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与汉人通婚;学习汉族典章制度;迁都洛阳。(3)汉族先进文化;鲜卑民族传统。均田制影响了中国土地制度数百年;其他措施加速了鲜卑汉化,促进了民族融合。
27.(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25题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材料一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材料二 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5分)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5分)【答案】
(1)目的: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
结果:战败。
影响: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2)举措:推行农奴制改革。
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农奴获得了一定的自由,生活有所改善。局限性:改革措施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28.(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42题A)(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工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 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
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摘自《梦蕉亭杂记》)
回答下列问题。(15分)
⑴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5分)
⑵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10分)
【答案】⑴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华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
⑵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
33.(2011年江苏高考24题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19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阅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
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一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
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年)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3分)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5分)
(3)日本大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了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2分)【答案】
(1)方式:官营。
原因: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2)变化: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原因:官营企业经营不善、亏损严重;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妨碍;民营企业迅速发展,竞争力增强;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
(3)认识:政府有必要对经济实行干预;政府干预的方式要因势而变。41.(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41题A)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若夫美、法民政,英、德宪法,地远俗殊,变久迹绝,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敢为政法也。然求其时地不远,教俗略同,成效已彰,推移即时,若名书佳画,墨迹尚存,而易于临摹,如宫室衣裳,裁量恰符,而立可铺设,则莫如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矣。
„„考其维新之始,百度甚多,惟要义有三:一曰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曰立对策所以征贤才,三曰开制度局而定宪法。„„日本之强,效原于此。--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在制定宪法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的并上书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只符合英国的需要,普鲁士的政治制度却比较接近日本的国情,„„日本在制宪法工作中定下的基调是:“按普鲁士方式组成一个不向国会负责的内阁。”
--摘编自钱乘旦《论明治维新的失误》
(1)据材料一说明康有为建议光绪帝“取鉴于日本之维新“的理由(不得照抄原文),指出这份奏折在戊戌变法中的地位。(8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主张效法日本“开制度局而定宪法”的实质及其局限性。(7分)
【答案】
(1)理由:欧美各国距中国较远,习俗与中国不同,变革的时间相隔太久,不易效仿;日本距中国较近文化习俗相似,维新时间较近,成效显著,便于直接效法。地位: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2)实质 :变革政治体制,建立君主立宪制。局限性:该主张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所效法的日本政治体制带有浓厚在专治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2012年高考福建文综(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意志)“所在教士职位都应该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应该规定,凡属世俗的事都不应该送到罗马判决,只应该由世俗当局处理。”
——马丁·路德《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1520年)
材料二
《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第一版印了4000册,不到一周便销售一空。这本书在一年之中,至少重版了十三次。
——克利斯坦《宗教改革》
材料三
《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
(1)据材料一指出马丁·路德的主张。为什么材料二所述“公开书”销量这么大?(7分)(2)如何理解材料三中“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推动了“点燃了整片森林”的力量还有哪些?(8分)
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主张:建立民族教会;司法实行政教分离。
原因:反映了德意志民族的迫切要求;印刷术的应用。
(2)理解:路德原本反对罗马教会兜售赎罪券,结果引发了西欧宗教和世俗社会的改革。
力量:国王、诸侯等;人民群众;卡尔文(加尔文)等教会人士。35.(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12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
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举例说明。(4分)
(2)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6分)
35.(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商鞅变法:奴隶主贵族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如废井田开阡陌、废分封行郡县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北魏孝文帝改革:落后的鲜卑族文化和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如实行均田制、推行汉化政策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2)商鞅变法:创设新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借鉴中原文化。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
3、【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材料二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 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1)据上述材料看,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6分)
(2)结合所学知识及上述材料,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宗教改革主张的异同。(4分)(1)马丁·路德和加尔文都主张信仰得救。罗马天主教会主张因行得救。动摇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和权威,建立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民族教会。(6分)
(2)相同点:都主张《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个人通过《圣经》可直接与上帝沟通。(2分)不同点:加尔文进一步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的宗教精神;加尔文教主张“先定论”。(2分)
5、[济南07年5月统考](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 ……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 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1)(1)上述材料反映了日本政府在哪些领域的改革?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在向西方学习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政府上述领域的改革措施对日本社会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5分)(3)依据材料二,分析指出中国维新变法失败的客观原因有哪些?(4分)你认为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是什么?(2分)
(1)领域:教育,军事。(2分)学习的规模大,领域广;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有侧重地学习西方;(或:根据西方各国的所长,分别学习);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对极端西化。(3分)(2)教育改革为日本社会经济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人才;(2分)军事改革使日本成为军事强国,完全废除了西方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了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3分)(3)原因:中国封建势力强大;帝国主义要瓜分中国,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4分)要义: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大刀阔斧地推行切实可行的变法措施。(2分)
11、[2007年青岛市高三教学第二次统一质量检测](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梁启超全集》中记载:“梁启超等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书达于督察院,督察院不代奏,达于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不代奏。当时会试举人集毂下者将及万人,皆与八股性命相依,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材料二 泰西近欧论,皆言三权:有论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为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 一些人指使御史文悌上章弹劾,诋毁保国会“名为保国,势必乱国……奸宄之徒欲保中国四万万人,而置我大清国以度外。” ——《戊戌变法》全刊第二册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是什么事件?(1分)它发生的直接原因是什么?(1分)该事件有何意义?(2分)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2分)其理论依据是什么?(2分)(3)根据材料一、三,说明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2分)
(1)事件:公车上书。直接原因:《马关条约》草案的签订。意义: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标志着维新变法由一种思潮变成政治运动。(2)主张:君主立宪制。理论依据:三权分立学说。(3)原因:顽固守旧势力非常强大。
12、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和租调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人
B.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减少人口流动
C.有利于遏制土地兼并之风 D.推动了北魏社会政权封建化的进程
4、日本尊攘派形成的原因是(A)
①外国势力入侵,日本民族危机加深 ②幕府统治者对外妥协,对内恐怖镇压 ③中下级武士得到部分大名和人民的支持 ④各地人民起义风起云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1.(07天津综)1873年的一天,侍奉日本天皇的女官例行给天皇梳理头发时吃惊地发现,天皇已将自己的长发剪掉。这件事主要反映了天皇决心(C)
A.革除封建礼仪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带动文明开化
D.进行政治制度改革
15、《东方人的思维方式》一书中认为:每种外来文化都被采用作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只要外来文化有助于日本进步,就把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事实来接受。这种态度造成了“和魂汉才”的观念。“和魂汉才”反映了(c)
A、日本文明的中国化 B、儒家文明的日本化 C、中国文明的日本化 D日本文明的儒家化
17、马克思说的:“用暴力方法缩短由旧生产方式到近代生产方式的过渡时期的人为手段”是针对(B)
A、明治政府的“废藩置县 ”措施 B、明治政府的“殖产兴业”措施 C、明治政府的“文明开化”措施 D、明治政府的“近代天皇”制度
26.(2006年北京卷)世纪后期,“脱亚入欧(仿效欧美)”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有(C)
①开展工业革命②废除封建制度③实施“大陆政策”④推行“文明开化”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7、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略扩张。这是因为(C)
A.国家倡导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 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
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
17、马克思说的:“用暴力方法缩短由旧生产方式到近代生产方式的过渡时期的人为手段”是针对
日本成功的原因
1.日本的封建统治基本比较薄弱.(政治)2.日本的倒幕派掌握了较大的实权,拥有中下级武士的广泛支持.(革命力量)3.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后采取了教为有力的措施摆脱了民族压迫实现.(措施)4.列强忙于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革命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客观环境)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简略原因;1.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2.只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3.没有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4.封建顽固派的阻挠.
第四篇: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推荐]
1.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2011年卷一单选第24题)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
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对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并接受其监督
2.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国家机构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C.1993年我国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写进了宪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有权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第五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国家管理形式、我国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一、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基本内容、优越性,民主集中制的含义及表现
1、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拥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其它国家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
2、我国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3、优越性: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国家权力统一;有利于我国各民族平等和团结;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业和民族团结。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内容:①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② 人民在普选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③ 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职能。④ 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5、人大代表的权利和义务:义务:遵守法律、保守机密、联系群众、接受监督。权利: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
6、民主集中制:(1)含义: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2)表现: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关系上,人大代表民主选出,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决策少数服从多数;在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关系上,国家行政、司法机关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关系上,中央集权,地方分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3)民主和集中的关系:民主与集中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民主是集中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集中是民主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和保障。
一、人民和人民代表的关系
在我国,人民是指一切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社会主义爱国者和劳动者。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代表由全国人民代表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是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代表要深入群众,紧密联系群众,经常听取人民的意见和要求,接受选民和选举单位的监督。
二、人民代表和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人民代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职权,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人大代表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人大代表的义务包括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生活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代表组成,是国家权力机关,拥有立法权、决定权、监督权和任免权。
三、人大代表的权利、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和公民的政治权利的关系
人大代表的权利既不同于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也不同于公民的政治权利。人大代表的权利包括提案权、质询权、审议权、表决权;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有立法权、决定权、监督权、任免权;而公民则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
四、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从体系上看,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在我国国家机关中处于最高地位,具有最高立法权、最高监督权、最高任免权、最高决定权,其他国家机关的权力都不能超越它。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本地区内的一切重大问题均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并监督实施。
五、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则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行使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部分职权,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年必须至少召开一次人民代表大会。
六、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联系是:二者共同构成了国家机构。但是,二者又有严格区别: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其他国家机关包括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军事机关等国家机关。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体系中,人民代表大会处于核心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它们之间是决定和执行、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七、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权力机关,是国家权力的中心。从体系上讲,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拥有立法权、监督权、任免权、决定权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治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人民代表大会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物质载体,二者不能等同。
八、人民民主专政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
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宗旨的直接体现,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决定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体现并维护着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基本政治制度的关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还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就要不断坚持和完善上述基本政治制度。
例一:分析我国的国家管理形式为什么能有效保证国家机关的协调高效运转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第三,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合理分工、协调一致地工作; 第四,国家权力的运行,既有统一的目标,又形成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例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什么要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1)这是我国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国家和人民、整体和部分之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就决定了我国国家权力的运行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统一人民的意见和要求,统筹地方和局部的工作,协调方方面面的利益。
(2)实行民主集中制,人民可以选举人大代表组成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充分行使权力,为每个中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便利的合理的方式,有利于保持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和稳定的社会秩序。
(3)在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的前提下,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既能保证国家权力始终掌握在人民手中,又有利于各个国家机关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履行职责。
(4)实践证明,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是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越性的必然要求。便于人民参加对国家的管理,促进国家机关合理、高效运转,能够真正把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力量集中起来,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动员和组织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例三: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决定,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澳门特别行政区2013年立法会产生办法和2014年行政长官产生办法有关问题的决定。会议表决通过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列席人员名单。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会议经表决,任命陈光国为十一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会议还表决通过了其他任免案。
简要说明上述材料体现的国家管理形式的道理。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全国人大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行使全国人大的部分职权。
3、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修改清洁生产促进法的决定,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的体现。
4、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澳门特别行政区2013年立法会产生办法和2014年行政长官产生办法有关问题的决定、通过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列席人员名单、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报告等,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权的体现。
5、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陈光国为十一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是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任免权的体现。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材料中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一系列决定体现了这一点。
例四:兰州市政府为解决“行车难、停车难”问计于民。许多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民积极出谋划策。
请分析上述三种政治行为主体是怎样影响政府决策的?
(1)人大代表依据宪法和法律,参加行使国家权力。通过提案、建议案等形式,行使提案权、审议权、表决权、质询权,由市人大行使决定、监督的职能。
(2)政协委员通过提案、建议案等形式,由市政协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3)市民行使言论自由权,行使批评、建议等监督权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表达意愿。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参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