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治会考考前训练题
政治会考考前训练题
一、发展低碳经济
【背景材料】
1.2009年12月7——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192个国家代表参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2.温家宝出席哥本哈根大会,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至45%。此承诺对中国和世界人民负责,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
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政府要抛弃“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治污思维,让民意对环境评价具有发言权,甚至否决权;今后一些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如果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则不会被批准。
4.国家能源委员会成立。
5.“地球一小时”活动:2009的目标是让个人、家庭和企业尽可能多的参与进来,关闭灯光和其他电器一个小时。
【问题设计】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出建议。
①国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新兴产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引导和扶持低碳经济发展;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②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低碳技术的开发和运用,提高资源利用率,节能减排。
③个人:树立正确消费观,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和方式。
(2(为什么?)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②政府有履行经济建设和公共服务的职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③我国政府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既是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内在要求,也是主动承担国际责任、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的体现。
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我国政府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增强对外经济的主动权。
(3)草拟“低碳生活”倡议书(提纲),并写出相应的哲学依据。
①要树立节约意识、低碳生活意识等;依据: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意识; 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②从家庭和个人实际出发用电、用纸等;依据: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一点一滴节约;依据: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
④要坚持废物利用,减少用纸,循环利用教科书等;依据: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创造条件促进或防止转化;
⑤实现低碳生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经过努力最终会实现;依据: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其它如树立全局观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也可)
(5)从《文化生活》角度,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举措及其理由。
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在社会开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事业,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
③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我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④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我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二、加强民族团结
【背景材料】
1.2009年7月5日晚,新疆乌鲁木齐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2.2009年8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做好新疆工作关键是要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始终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团结稳定,自觉做到“三个不动摇”,即:一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二是要坚持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不动摇;三是要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动摇。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做好新疆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
3.教育部、国家民委2009年7月16日印发《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纪要》 4.国务院2009年9月27日发表的《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指出,目前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历史最好时期。其中,内蒙古经济发展速度连续7年居全国之首,新疆经济发展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西藏生产总值比1959年增长65倍。中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交流融合、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问题设计】
(1)请探究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取得成就的政治原因。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人民当家作主;
③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履行经济、文化等各项职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政策;
④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调动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积极性。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①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②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是实现公民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3)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如何加强民族团结(或:如何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人民当家作主;
②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履行好各项职能,依法打击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分裂行为;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政策;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伟大民族精神;
③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④公民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与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关心身边少数民族同学的学习和生活;
(4)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说对中小学生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等;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社会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丰富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中小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③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或: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④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帮助中小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5)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原因。
①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支持和保证,制定和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西部大开发等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措施,国家财政和东部地区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和投入力度。②民族地区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并从当地实际出发,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现代农业、能源、旅游等特色产业。调整优化产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③发展多种形式的对内、对外经贸合作,扩大进出口贸易,“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玉树抗震救灾专题
一、抗震救灾涉及的几个知识点
1、关于政府的救灾行动的思考。性质、职能、原则。
2、关于中国共产党在抗震救灾中的领导。性质、宗旨、地位、作用、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根本目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人民群众的精神状态。意识、社会意识、价值观、主观能动性、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精神。
4、为平民设立哀悼日。国家性质、国家与公民的关系、保障人权、尊重生命。
5、关于民族问题
设问角度
(1)从政治生活角度,如何理解党在抗震救灾中的坚强领导作用?
(2)运用所学政治生活,分析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带领人民抗灾救灾的依据。
(3)有人认为,保障人民生产和生活有序进行,责任在政府。请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答案:(1)①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
②这体现了党的地位,即党是我们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③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对此次地震灾害,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会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排除万难,争取最后的胜利,为国家营造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
(2)①国家性质决定政府职能,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政府要履行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抗灾救灾,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是政府的职责所在。②我国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人民意旨的执行者,抗灾救灾是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要求。③政府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抗灾救灾,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3)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政府有责任保障人民生产和生活有序进行。政府只有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抗震救灾工作才能取得成功。命题观点有其合理性。
②但是,抗击雨雪冰冻灾害,保障人民生产和生活有序进行,还需要人民支持政府的工作,也需要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与帮助;更需要受灾群众艰苦奋斗,抗灾自救。
莲山课件原文地址:http:///shti/gaosan/71018.htm
三、上海世博会
【问题设计】
背景: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21世纪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目前全球总人口有55%居住于城市。因此,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憧憬与展望是一项全球性的课题,它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人民都休戚相关。作为首届以“城市”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世博会184天的展期里,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将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从而为新世纪人类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探索崭新的模式,为生态和谐社会的缔造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动的例证。
(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上海世博会突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哲学思考。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城市人口的剧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决定着人类必须调整未来城市发展策略。
②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未来城市的发展需要以城市发展经验、先进城市理念为引导。
③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确立“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这一主题,是为了使城市发展更加符合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
④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上海世博会确立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体现了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⑤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城市发展带来一系列新问题、新课题,推动着人们去研究、去解决,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展示城市发展的文明成果,验证可持续发展理念,这体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背景:2010年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至10月在中国上海举行,是至今世界博览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盛会。
一个半世纪的积淀,世博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而且给人类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一,高举进步的旗帜。追求进步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贯穿世博会整个发展进程的主旋律。第二,崇尚创新的精神。创新是推动人类进步不竭的源泉,也是世博会的灵魂。第三,坚持开放的道路。开放、兼容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促进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加强交流与合作是世博会一如既往的使命。第四,倡导和谐的理念。建立“以和为贵,以人为本,人与人相敬相爱,人与自然相近相亲”的和谐世界是世博大家庭不灭的理想。
(2)“世博精神“财富蕴涵了哪些辩证法道理,请加以简要说明。
①世博会坚持追求进步,崇尚创新,立足发展,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道理。
②世博会把创新作为推动人类进步的不竭源泉,体现了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要树立创新意识。
③世博会坚持开放的道路,倡导和谐的理念,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④世博会强调开放、兼容,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人与自然相近相亲,体现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道理,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背景: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将荟萃当今科学技术与产业技术成果,反映人类社会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愿望,充分展现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理念和实践;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世界各国文化的一次精彩对话,将推进世界多元化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3)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举办上海世博会的重要意义。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上海世博会交流世界各国经济和科技成果,有利于推动各国自主创新,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发展低碳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影响政治。上海世博会不仅展示中国实力,更将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③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不仅有利于我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
(4)经济政治意义 经济意义
1.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举办世博会,将有力地扩大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拉动相关产业如旅游业、文化产业、餐饮业、通讯及交通业的发展,从而有效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举办世博会有利于推动我国的自主创新和产业机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城市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将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3.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为应对经济全球化,我国必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举办世博会,有利于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与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
政治意义
1.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成功举办世博会,有利于进一步加强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的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声望和地位,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成功举办世博会,有利于参会各国加深了解,相互尊重,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第二篇:政治会考(范文)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二)GP28 1)
Y影响财政收入的基本性因素是经济发展的水平(训练P28 2)
JP28 3)
F翻阅2012年中央财政预算。。。展方式,使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公平(训练P28 4)
C财政赤字意味着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训练P28 5)
2012年。P28 6)
C惨痛的事故。。。稳运行的作用(训练P28 7)
C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济发展水平(训练P29 8)
Z在经济增长滞缓。。。运行(训练P29 9)
G国家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税收(训练P29 10)
G关于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关系,支出略有盈余,火收入大于收入略有赤字,都属于财政收支平衡(训练P29 11)
G根据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特等奖,获得奖金500万元。王先生持有某公司股票获得的股息30000元(训练P29 12)W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显著特点是。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训练P29 13)
YX现在。。。训练P29 15)
2011年,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体现,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训练P29 16)
Y一外国旅游者。。。P30 17)
Y训练P30 18)
N纳税诱发纳税人。。。这段话启示我们要增强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要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收和使用。要通过纳税培养纳税人意识(训练P30 19)Y训练P30 20)
Z中国财经报。。。支持经济建设P30 1)
G国家运用税收筹集财政收入。。。提供物质保障P30 2)
M某中学为了使青少年。。。所起的重要作用(训练P30 3)
第四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ZP32 1)
MP32 2)
M遵守市场道德。国家必须加强宏观调控(训练P32 3)
Y右画这幅漫画主要反映的是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训练P32 4)
G训练P32 5)
Z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偷逃骗税和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违背了市场交易中的诚实信用原则。是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的表现(训练P32 6)
Z在社会追忆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大力倡导信用意识。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不守信用会导致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训练P32 7)
Y有很多商家打着。。。需要法律,道德来规范和引导。违背诚信原则,侵害消费者利益(训练P32 8)
D当前,我国生活领域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国家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训练P33 9)
X训练P33 10)W为了遏制食品安全事故,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这样做的经济生活依据是行政手段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必要手段健全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的治本之策(训练P33 11)M某地果农。。。P33 12)
S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目标(训练P33 13)
Z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训练P33 14)SJ近年来。。。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增加就业。稳定物价(训练P33 16)
20世纪末。。。这是本世纪头20年要实现的奋斗目标。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目标的重要步骤(训练P34 17)
Z在迈向十二五。。。发展(训练P32 18)
R让每一个中国人。。。个人的分配关系(训练P3419)
C从主动调低GDP。。。体现了我国更加重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水平(训练P34 20)
C材料一和材料二。。。从哪方面维护我国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训练P35 1)
Y运用经济生活中诚信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三观点的合理性训练P35 1)
Y运用市场经济的知识,说明国家对房地产市场适时调控的原因(训练P35 2)
Y运用价值规律的知识。。。的理解P35 2)
2004年至2010年中国GDP在世界经济中的排名变化
Z作为发展中大国。。。是在教育(1)在材料一中我们可以获得哪些经济信息(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十二五”期间我们应如何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必修二第一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1)
X主义国家(训练P37 1)
2012年要强科技报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扶农政策力度。这一要求的根本原因是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训练P37 2)S“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这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完善,我国人民向有光法的政治权利和自由。(训练P37 3)
2012年3月8日关于十二届。。。这表明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真实性。(训练P37 4)
W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主要表现在实现绝大多数人的民主,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我国的民主主体的广泛性(训练P37 5)
Z之所以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因为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的政治保证(训练P38 6)
W在我们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只有坚持国家的专政职能才能保证人民民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训练P38 7)
H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的。。。因为他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平台(训练P38 8)G公民利用互联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是有效提高政治素养的重要表现。在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是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执行义务(训练P38 9)
G公民无论以何种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必须坚持以下原则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权利与义务相统一,个人利于国家利益相结合(训练P38 10)
W“我的地盘我做主”这是博客的形式。。。这说明公民必须在法律的轨道上行使权利(训练P38 11)
G“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公民平等的享受权利,履行义务,适用法律(训练P38 12)M门户网站提示。。。这主要表明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训练P38 13)H互联网推崇自由,促进自由,但绝对的自由并不存在。。。公民使用网络时应该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应该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训练P38 14)
X小白菜,小蓝莓,蓝马甲,红马甲。。。从众多志愿者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公民对国家和社会的强烈责任感(训练P39 15)
2012中国“两会”前夕。。。在政治生活中让“草根”的阶层享有更多话语权有助于国家决策更好地反映基层群众利益,体现了公民在法律民前一律平等的要求(训练P39 16)M目前我国正在不断加强。。。上述材料说明国家保障公民政治权力的实现,我国的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充分尊重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训练P39 17)
G国家为公民行使民主权利。。。我作为公民我们应学习政治知识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素养,积极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增强公民意识,依法有序的参与政治生活(训练P39 18)
F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做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训练P39 19)
S十一届全国人民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的。。。这一法律规定的变化体现了对公民平等权利的尊重(训练P39 20)
J近年来。。。结合所学知识评论上述观点(训练P40 1)
J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保证公民的民主权利(1)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应遵守的基
本原则有哪些(2)公民怎样才能做到有序的政治参与(训练P40 2)
S上海网络社会。。。此举有侵犯隐私,“道德公审”之嫌(1)上述两种观点你赞成哪一个(2)根据上述材料,请你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角度说明如何正确利用互联网(训练P40 3)
第三篇:古诗词鉴赏考前训练题
古诗词鉴赏训练题
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6分)
咏 柳 咏柳
贺知章曾 巩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两首诗,诗题完全相同,但作者对“柳”的态度完全不同。请根据诗意作简要说明。
贺诗着重表现“柳”的形象美,表现了诗人赞美、欣赏的态度;曾诗“倚”“狂”等词表现作者的愤怒、嘲讽、憎恶的感情。
(2)咏物诗,有的有“寄托”(言在此而意在彼的表达方式,常常借物象言人事,寓事理),有的无“寄托”。上面两首《咏柳》诗,哪一首有“寄托”?这“寄托”的内涵是什么?
曾诗有寄托,以“柳”比喻小人,表现他们得意忘形的丑态,用“日月”“清霜”比喻正义和清明,形象地揭示出这样的小人必将受到惩罚的规律。
2、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劳 劳 亭
李白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注〕遣:使,令
李白的这首诗,与李商隐的诗《离亭赋得折杨柳》“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都以离亭为题,都是从离别想到杨柳,又由杨柳想到春风,写春风深知离别之苦,对人间的离别深怀同情。可以说从同一目的出发,但他们对柳条的结论却完全相反。请分析它们的不同点。李白的诗设想春风因不愿见到折柳送别的情景,而不让柳条发青;李商隐的诗则设想春风为了让人们在临别之际折柳以表达情意,而不惜让柳条被人攀折。(参考答案)
3、阅读下面的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定**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注〕本词是苏轼谪居黄州时作,词前有小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词。”
(1)请从词中找出两个能够表现作者对待风雨态度的词语。(2分)①“莫听”②“何妨”③“谁怕”④“任平生”。1
(2)作者在另一首题为《独觉》的诗中写道:“(xiao,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诗的后
两句与题中词的后两句大体相同,作者为什么独爱这两句?(4分)
作者所以特别喜爱之两句诗,在于它映现了带有作者独特个性的心理过程:诗人
沐浴着雨后的清新的风光,虽然略感凉意,回首刚刚走过的风雨萧瑟处,既已云销雨霁,斜阳也收敛了光辉,一切都已成为过去了。经过阵风骤雨,依然轻松平静,自然如此,人生之旅亦然。实写遇雨,暗写的却是自己一生经历政治风雨的内心体验和人生态度。作者在雨中悟出人生哲理,风雨即人生坎坷。作者的人生体验与处世态度,就是履险如夷,泰然自若。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早雁 ①
杜牧
金河②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③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④岸莓苔。
注:①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年)八月,回纥贵族南侵,大肆掳掠,难民内逃,诗人因作词诗。②金河:河名,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③仙掌:西汉长
安建章宫有铜仙人,掌托承露盘。词与“长门”一样泛指长安宫殿。④菰米:一
种生于浅水中的草本植物,茎为茭白,果实为菰米,与“莓苔”均指鸟类食物。
(1)首句中“ 秋半”一词点名了入侵的时间,第二句表面写大雁的“惊飞四散”,实质上要表达的意思是(2分)
写出北地边民因兵灾向内地逃难的凄惨景象。
(2)请任选一个角度,对本诗表达技巧作简要分析。(4分)
采用象征手法,以早雁象征边地难民。通过写它们受胡人侵扰南非的情景,表达
诗人对西北民族进犯中原,给边地居民造成灾难的深深的忧虑,形象传神,充分表现了灾民的惊恐、离散及思归。或:
三、四两联都采用了直接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劝说中流露着深深的无奈,表达了对难民的同情关怀及对战争的谴责,真切感人。
5、阅读下面一首绝句,回答问题。(6分)
绝句
杜甫
急鱼捎溪足,斜晖转树腰。
隔巢黄鸟并,翻藻白鱼跳。
(1)结合具体诗句,说说前两句中动词运用的妙处。
“捎”是“拂掠”的意思,表现了“急雨”之快;“转”是“滚动”的意思,表现了阳光斜照,已近黄昏。这两个动词,不仅符合景物特点,而且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忽雨忽晴的天气变化过程。
(2)简要分析这首绝句四句话的组织技巧。
前两句展现由雨到晴的过程,第三句“黄鸟”直承第二句的“树”,第四句“藻”
“鱼”呼应首句的“溪”,形成完整的画面结构。这种组织技巧,既符合自然变化规律,也顺应了诗人观景的顺序。
6、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苦寒吟夜雪
刘驾白居易
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这两首诗抒发的都是孤独寂寞的感情。
(2)简答:结合诗句分析:这两首诗分别用怎样的手法描写雪夜的寒冷?
《苦寒吟》用的是拟人:泉水因寒冷而冰冻,好像在呜咽。《夜雪》用的是侧面
描写,人因寒冷不能入睡,故能看见“窗户明”,听见“折竹声”。
(3)简答:这两首诗各自描写了夜雪怎样的特点?
《苦寒吟》描写的夜雪是小而轻盈,不为人知;《夜雪》描写的夜雪大而猛,铺天盖地。
7、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6分)
待储光曦不至
王维
重门朝已启,起坐听车声。
要欲①闻清佩,方将出户迎。
晚钟鸣上苑,疏雨过春城。
了自②不相顾,临堂空复情③。
注:①要欲:好像。②了自:已经明了。③空复情:空自多情。
(1)作者根据什么判断友人储光曦不会再来看望自己?
天色已晚,下起细雨。
(2)全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作者通过哪些具体细节来表达这种感情?
盼好友来到的期待,久候好友不至的怅惘。具体细节:清早就已打开层层的屋门,或立或坐都在倾听有没有友人车子到来的声音,以为听到了友人身上玉佩的清脆
响声,正要出门迎接,哪知是自己弄错了。
8、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桂枝香金陵怀古
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
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①。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②,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
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①星河鹭起,画图难足:长江白鹭飞起,再美的画也画不出。②门外楼头:
用典,隋军已经兵临城下,陈后主(陈叔宝)和宠妃张丽华仍在结绮楼寻欢作乐,演唱《玉树后庭花》。
(1)请联系全词主旨阐述最后一句“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的深
刻含义。
意在说明北宋一些人并未吸取南朝灭亡的教训,仍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仍在粉
饰太平,寻欢作乐。
(2)综合分析《桂枝香 金陵怀古》《念奴娇 赤壁怀古》《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
古》三首怀古词,简要概括怀古题材词的一般特点。
①怀古实为伤今;②多将当时的国势身世写入;③上阕多为写景起兴,下阕多为抒情议论;④多用典,借历史人物事件讽喻现实;⑤风格多为雄浑豪放悲壮;⑥往往有英雄相惜之意。
金陵酒肆留别
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有人说,诗中一个“香”字用得极佳。请你说说“佳”在何处。“香”字不仅写出了柳花之香、店内酒香,还写出了店外各种扑鼻之香,营造了
温馨热烈的氛围,使诗人流连忘返。
(2)试分析最后两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运用反问(反诘)、对比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李白的愁之深、愁之长。
10、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问题。(6分)
从军行塞上听吹笛
王昌龄高适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①旧别情。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借问梅花②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注:①关山:指乐曲《关山月》。②梅花:指乐曲《梅花落》。
(1)填空:王昌龄和高适都是唐代边塞诗人(填派别),这两首诗都写了
乐曲声和 月色,借以抒发戍边者的情怀,可谓“‘声色’传情”。
(2)简答:为什么说《塞上听吹笛》的三、四两句有“语意双关”的特点?
字面上,似乎写塞上梅花盛开,在风中,一夜间便散落于关山处处。实际上,“梅
花落”是笛子曲,风将笛声吹送到关山处处。(“借问梅花何处落”,用了拆字离
合的手法。)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早寒江上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望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我家襄水曲:孟浩然是襄州襄阳人,这一代是古代楚国的地域。曲,即水道
迂曲的地方。
(1)分析这首诗起句“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的表达作用。“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二句,对全诗来说有两个作用:一是开门见山,点
出“早寒江上”的题意;一是为全诗营造气氛。“木落”呈现萧条之意,“雁南渡”
引发思乡之意,“北风”展示 悲凉之意。开篇即将怅惘、迷茫、悲怆的情绪表现出来,构成了全诗的总基调。
(2)结句“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表达了怎样的意味?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是说“想问一问出路在哪里,但水天漫漫不知所往”。
这两句诗将漂泊的旅人的孤独、辛酸,找不到归宿,不知道归期的凄惶心绪表现得颇具感染力。
12、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 雪雪
柳宗元罗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从内容、写法两个角度评析这两首同题诗各自的特色。内容:柳诗中所描绘的纯洁空灵、纤尘不染的白雪世界,正是诗人内心向往的、与浑浊现实对照的理想世界,也是诗人超然脱俗、奇峭幽深的感情世界的投影。罗诗虽以“雪”为题,但实际上并非咏雪,而是借题发挥,别寓深意地由“瑞雪
兆丰年”引出自己的见解:为瑞不宜多。写法:两首诗构思有别:柳诗由雪及人,重在写人;罗诗由雪而理,重在议理。两首诗都用铺垫:柳诗以雪为背景铺垫,突出人的斗寒傲雪的精神;罗诗以“雪中贫者”铺垫,使“为瑞不宜多”的议论言之有据。
13、阅读下面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越中览古苏台览古
李白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请从两个方面谈谈这两首诗的共同特点。
两首诗都是怀古之作,主题相同,题材相似,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等。
(2)请谈谈这两首诗艺术手法的主要不同之处。
《越中览古》着重渲染越宫昔日的繁华,结句聚焦在今日荒凉的遗址,以强烈的反差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苏台览古》着重描绘姑苏台今日的荒凉,以今古常新的自然景物衬托人事的变幻无常,抒写了诗人内心的感受。
14、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6分)
黄鹤楼登金陵凤凰台
崔颢李白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凤凰台上凤凰游,风去台空江自流。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又相传,李白很欣赏崔颢《黄鹤楼》诗,欲拟之较胜负,乃作《登金陵凤凰台》诗。这两首诗工力悉敌,正如方回《瀛奎律髓》所说:“格律气势,未易甲乙。”从内容和表达手法两个方面分析比较两首诗。《黄鹤楼》诗首联、颔联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表达了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写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颈联写楼中所见所感,写从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并由此而引起的乡愁。前两联叙昔人黄鹤,杳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颈联忽一变而为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托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文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尾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回应前文。《登金陵凤凰台》诗首联写凤凰台的传说,连用三个凤字,却不嫌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凤凰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去台空,六朝繁华一去不返,唯有江水流动,自然永恒。颔联进一步抒写“凤去台空”的感慨:昔日繁华的吴宫已经荒芜,东晋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经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煊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颈联写“三山半落”“一水中分”的景象,气象壮丽,对仗工整。尾联转回现实,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寄寓诗人报国无门的沉痛心情,意在言外,饶有趣味。在用韵上,二诗都是意到其间,天然成韵。语言也流畅自然,不事雕饰,潇洒清丽。但作为登临吊古之作,李诗更有自己的特点,它写出了自己的独特的感受,把历史的典故,眼前的景物和诗人自己的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忧国伤时的怀抱,意旨犹为深远。
第四篇:2014高中会考政治真题及答案
2014高中会考政治真题及答案
1.2006年3月3日《人民日报》载文强调:“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 A.人们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B.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C.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2006年6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强调,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广大党员干部之所以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是因为
A.科学的世界观能够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B.科学的世界观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C.科学的世界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D.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3.“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谁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从哲学上看,这一段歌词所反映的问题是
1.2006年3月3日《人民日报》载文强调:“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 A.人们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B.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C.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2006年6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强调,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广大党员干部之所以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是因为
A.科学的世界观能够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B.科学的世界观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C.科学的世界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D.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3.“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谁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从哲学上看,这一段歌词所反映的问题是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②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③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④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这是因为
A.任何哲学都是一定时代和社会的精华 C.世界观人人都有
B.一定形态的思想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和政治 D.思想对行动有促进作用 5.2006年6月30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这告诉我们 A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C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智慧的结晶
B.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特有的品质 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6.2006年6月12日《人民日报》报道,全球气候变化已开始改变鸟类、松鼠和蚊子等多种动物的基因。气候变化对动物习性的影响会反映到遗传上,从而改变动物的基因和进化方向。这一事实说明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
②事物的运动和静止依赖于人的意识
③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变化中 ④事物的运动既是永恒的又是有条件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专家表示,除非人类认识到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并采取切实行动来减缓这种影响,否则人们所熟悉的自然世界“将不再存在”。这提醒我们
A.必须尽快地创造和利用自然规律
B.必须放弃工业化的发展道路 C.必须从根本上控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
D.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8.近年来,CEO、MP4、平板电视、零就业等新词不断冲击着我们的视听。这说明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控制作用 9.据2006年7月31 日出版的《嘹望新闻周刊》报道,正当省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工作陆续进行之时,一些地方竟然在当地新闻媒
媒体上整版整版地做起了“政绩广告”,且多是华而不实、投机取巧、沽名钓誉之词。从哲学上看,这种“政绩广告”
A.夸大了物质的决定作用
B.忽视了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的导向作用
C.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
D.否认了意识活动具有的主动创造性 10.2006年7月15日,调查设备和技术最为先进的“中国海监59”船启航,以查明我国近海海洋环境的基本状况,全面更新基础资料和图件。从1958年到1986年,我国进行的三次海洋调查受设备、技术条件的限制,获取的数据资料准确度较低。这主要说明
A.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C.人的主观需要决定着真理的内容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D.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
11.近海是海洋水产资源、矿产资源、盐业资源、交通资源、海洋能源、旅游资源最集中,开发效益最大的区域。因此,全面实施海洋综合管理,有序、有度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对于海洋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海洋防灾减灾能力,加强国防建设,均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这启示我们
A.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着眼事物的整体性 B.把握好关键部分也就把握好了整体
C.部分功能及其变化决定着整体的功能 D.正确的认识来源于系统优化的方法 12.2006年7月18日,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在北京启动。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忽视了对发展过程中的废弃物的科学治理,造成了自然环境的严重污染。目前全国受污染的耕地达1.5亿亩,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并对人体健康形成危害。这一事实蕴涵的哲理是 ①联系总是无条件地存在着 ②人为的联系弱化了自然界的客观性 ③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④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有的人做事情往往急于求成,总是企图“立竿见影”。这样的做法违背了 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B.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C.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D.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
14.2006年7月1日施行的我国首部改革创新法规《深圳经济特区改革创新促进条例》规定,改革创新工作未达到预期效果,在一定情形下,可以免予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之所以要允许改革创新失败,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①创新没有任何规律可循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③失败会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成功 ④真理往往与谬误相伴而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2006年7月12 13《中国青年报》报道,江西铜业集团公司经过数年潜心研究,终于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以“废”治“废”,利用废水从废矿石中提取出高品位商品铜,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一事实说明 A.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矛盾双方的对立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D.共性和个性是统一的
16.2006年7月13日《人民日报》载文强调,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大的难题是“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实质是农民问题。建设新农村,最重要的是培养新农民。这一论断
A.着重把握了主要矛盾
B.抓住了主流
C.坚持了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 D.认识到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7.2006年7月8日,《人民日报》新农村宣传报道研讨会在徐州召开,与会人员认为建设新农村的伟大实践已经展开,使命在我们肩头,新闻在我们身边,笔在我们手中。到农村去,到农民中去,就会有新的发现,就有写不完的新闻。新闻工作者之所以要到农村去,到农民中去,是因为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C.人民群众的革命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和社会制度的更迭 D.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农民群众 18.2006年6月3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指出,必须要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的社会发展规律是 A.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 B.阶级斗争规律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D.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规律
19.北京军区总医院外科专家华益慰从医56年来,把病人当亲人,被百姓称为“值得托付生命的人”。他医德高尚,医术高超,在他眼里,病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是官员还是平民,他都一视同仁,精心救治。他处处为病人着想,从病人的利益出发,不让病人多花一分钱。他把对病人的爱,融入每一个细节之中,一举一动都是情。由此可见
①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②正确的价值选择应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③牺牲个人利益才能维护好集体利益 ④社会评价越高,人生价值越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0.长期以来,京沪铁路以占全国铁路营运线2%的比重,承担了10.2%的全国铁路客运量和7.2%的货物周转量。建设高速铁路是解决京沪运力不足的必然选择。2006年3月,备受各方关注的京沪高速铁路经国务院批准,正式立项。这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A.建设高速铁路是现实的需要 B.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客观因素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 D.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2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B、精神对物质有反作用
C、世界是永恒变化的 D、世界是普通联系的
22、有的人在做事情之前,先找算命先生算命或求签测吉凶。这种做法属于 A、唯物主义 B、不可知论 C、可知论 D、唯心主义
23、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是因为 A、科学理论对事物发展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B、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C、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4、目前我国兴建的三峡工程,拦河大坝全长1983米,坝高185米,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768万千瓦。它对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等所起的作用是极为有利的。这件事说明
A、人们能认识规律,改变规律,使规律发生的作用有益于人类 B、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重新创造规律,变害为利
C、人们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以发挥其对人们有利的作用 D、只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认识、利用和改造客观规律
25、原生态民歌唱法的形成,更多是劳动者在生活劳作中自然引发积累而成的,它存在于劳作环境中。这主要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实践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答题卷
选择题I:(2×24=48分)题号*** 答案
****** 第II卷 简答题 26、2007年5月9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要始终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大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最广泛、最充分动一切积极因素激
发全社会的创造力。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回答: 为什么要充分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8分)27.2005年9月20日,中宣部、中国伦理学会、江西省委宣传部、南昌市委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指出,必须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请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 我国为什么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8分)辨析题
28.只要重视量的积累,就能促进事物的发展。(10分)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29.2006年3月30日《人民日报》报道,甘肃省两当县山多地少,山体陡峻,沟壑密布,人们种粮要烧荒,吃饭要砍树,水土流失严重。为改变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从1997年开始,两当县把生态修复作为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等途径来改善生态。为有效地保护林地,对不同的林带实行了有针对性的围栏和分类封禁管护。对白皮松和幼林等脆弱林带实行全封,禁止人畜进入。对乔木和杂灌木轮封,对自然更新产生的次生林半封。既有效地保护了山 林,又实现了人可拾柴,畜可吃草。同时,两当县还在项目区为群众修造节柴灶,每户每年可节柴6200公斤,每年就可以有2.9万亩薪炭林免遭砍伐。如今,两当县的山岭一片郁郁葱葱,植被覆盖率恢复到96%以上,2005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由1997年的888元增加到了2600元。试用唯物辩证法的相关知识,对材料加以分析。(12分)30.2006年7月21日《新华每日电讯》刊登了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基础部副教授胡滨的事迹。胡滨在国防教育战线已默默耕耘23载。2004年5月至2005年1月,她先后被查出患有甲状腺瘤、宫颈癌、脑垂体微腺瘤和乳腺癌前病变,并实施了宫颈和乳腺手术。但她病魔面前不当“逃兵”,患病两年来,她的敬业精神一如既往,完成的课时量与生病前一样,科研成果与生病前一样。她说:“履行好军旅园丁的职责,是我生命中最快乐的乐章。我常想假如有来生,我还愿意当一名军校教员,永远和我的学员们在一起”。总政直属党委表彰她为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妇联授予她“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1)胡滨的事迹反映了什么人生价值的道理?(4分)(2)从主观上讲,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哪些条件?(8分)只要大家用心学习,认真复习,就有可能在高考的战场上考取自己理想的成绩。精品学习网的编辑为大家带来的2014年高中会考政治试题及答案,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第五篇:政治典型题训练
典型题训练
期末考试
2010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会议决定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推进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截止2011年1月,19省市1600名援疆干部踏上了这片热土,让新疆人民感受到了中华大家庭的温暖。
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怎样的民族关系以及怎样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2、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正确的战略部署;有符合少数民族发展特点的民族制度和政策;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等。
3、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有什么意义?
4、新疆发生巨变的原因有哪些?
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坚持了党的基本路线;
坚持和完善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坚持了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等。
网民1:我在外企工作,开车上下班,月收入万元。所住小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
网民2:我开了一家广告公司,一直不景气,到现在还没有自己的住房。看病贵、上学难、物价高等问题困扰着我。
请你结合我国目前的小康现状谈谈两位网民为何会有不同的感受?并说说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
(小康社会实现之时,我国社会将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2008 陕西)蓝图是美好画卷,是奋斗目标。同学们,让我们满怀希望,去实现宏伟蓝图,奔向灿烂的明天!
【建设蓝图】为建设西部强省,陕西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2008年新建和扶持10所县级职教中心和10所中等职业学校
★继续实施“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工程。
★在日本、韩国、泰国举行经贸文化“陕西周”活动。
★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活动
上述措施体现了教材哪些观点?
(1)上述措施体现了教材哪些观点?(至少写出两点)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为实现我省的宏伟蓝图,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从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遵纪守法、保护环境、承担责任、具有创新精神、团队精神、终身学习等等。
(3)在省委、省政府及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省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请你畅想未来陕西美好景象。
中国共产党陕西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建设西部强省”的奋斗目标。陕西强需要科技强。为了宣传陕西科技发展成果,某校制作了一块展板。
★全省共登记重大科技成果1913项
☆获国家级奖励 50项☆居国际领先水平16项
☆居世界先进水平81项☆居国内领先水平111项
看了展板,小静和小鹏探讨起来。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将他们的对话内容补充完整。小静:我省的科技成果真多啊!
小鹏:这要归功于我国实施的战略。(2分)
小静: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技水平如何呢?
小鹏:
4分)
小静:看来发展科技十分重要。那么我们应如何利用科技促进家乡的发展?
小鹏:(4分)
3、材料一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政府推出了总额4万亿元人民币的投资计划。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中国声音,中国行动,中国作用,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探究一:中国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表明了什么?
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积极树立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国际形象。
材料二: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我省某天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靠科技创新,企业生产不仅未受影响,反而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与上年相比,2008年利润增长了50%多。探究二:该公司的成功,对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国家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等
材料三: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安排的2300亿元新增投资中,用于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投资达到10%。
探究三:小明同学说:“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发展经济,就不要再开展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工作了。”请你对小明的观点进行辨析。
只要围绕我国资源环境形势、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方面作答,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
材料分析4、2006年3月5日至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纲要》。
(1)材料表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材料表明全国人大是什么性质的机关?行使了哪些职权?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重大事项决定权、监督权。
(3)全国人大和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关系如何?
与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相比,全国人大地位最高,权力最大;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由全国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并向它报告工作
5、金华市政府提出:各级政府要认真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带头遵纪守法,严格依法办事,……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严格行政执法监督。
(1)上述材料反映了金华市政府坚持怎样的治国方略?
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2)实行该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该治国方略的核心和重要环节分别是什么?
依宪治国;依法行政
6、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条规定: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制定本法。
材料二:我国现行宪法公布后,我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等法律也作了相应的修改。
材料三:我国宪法的制定,需由国家成立专门委员会起草。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代表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其他法律的制定、修改只需一般程序,由半数以上代表通过。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说明: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
材料二说明: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2)材料一、二共同反映了宪法怎样的法律地位?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其目的是保障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7、2009年9月事我国第六个“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今年的主题是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
(1)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是什么?
(2)我国为什么每年都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活动?
(3)我国为什么要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活动?
青少年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这样做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8、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进行绿色消费?
在日常消费中,我们可以进行的绿色消费有:
(1)认清绿色食品标志以保护自身健康;
(2)选用无氟制品,以保护臭氧层;
(3)选购无磷洗衣粉以保护江河湖泊免受污染;
(4)购买环保电池以防汞镉污染;
(5)选择绿色包装以减少垃圾污染
9.宪法乃一国法律之“龙头”,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因为【 B 】
A.宪法是所有法律的总和
B.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C.宪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D.宪法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10、悬崖小学的支教夫妻李桂林、陆建芳,在最崎岖的山路上点燃了知识的火把,在最寂寞的悬崖边上拉起孩子们求学的小手。19年的清贫、坚守和操劳,沉淀为精神的沃土,让希望发芽。李桂林、陆建芳的事迹启示我们【 C 】 ①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才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②只要兢兢业业,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实现人生价值
③不计较代价回报,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④只讲奉献,不求回报,面对责任唯一的正确选择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