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高考政治考前针对性训练试题
龙岗区2018届高考政治考前针对性训练试题(1)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小题,共48分)
12.2017年9月21日,“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在京沪高铁线按时速350公里运行,提速后票价没有变化。在其它条件不变的的情况下,下图中能准确反映两地间机票均衡价格变化趋势的是:()
13.《2017年中国居民消费发展报告》指出,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6.6万亿元,增长10.2%;2017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 为29.3%,根据以下图表,由此可以得出()
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足;20%以下为极其富裕。①我国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
②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新进展 ③我国已进入了富足社会,消费结构有所优化 ④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民获得感增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4.倾销,是指某国制造商或出口商将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口到另一国家的贸易行为。目的在于击败竞争对手,夺取市场,并因此给进口国相同或类似产品的生产商及产业带来损害。以下对倾销行为理解正确的是:()
①某厂商以低于成本价的价格在国内销售 ②某外国手机以低于出厂价格在我国销售
③某国资品牌汽车在纽约销售的价格低于北京
④A国生产某化妆品技术低于B国,出口到B国时价格低于A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购房限售、租售同权、购租并举、共有产权(买房人与政府共有房屋产权)……密集出台的楼市新政传递清晰的信号,中国的楼市将有大变化。这些楼市新政对中国楼市产生影响的推导正确的是:()①实行购房限售→消除市场调节弊端→缓解房地产市场的过度炒作→保持房价平稳 ②实行共有产权→运用行政手段→抑制投资性需求→解决房地产市场调节失灵问题 ③实行购租并举→发展租房市场→改变房地产市场供求→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④实行租售同权→租房与买房居民享同等待遇→房子回归居住属性→稳定市场预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是对我国宪法的又一次重大完善。要进一步推动宪法实施必须()①抓住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②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习宪法法律的制度 ③将宪法普及推进到社区农村等基层行政组织 ④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学习遵守党纪国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7.2018年3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规定监察委员会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监察委员会负责,并接受其监督。这表明:()①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 ②监察委员会与“一府两院”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③监察委员会是我国法律监督机关,行使国家检察权 ④民主集中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面对变革与变乱并存的世界,国际社会期盼能够引领人们开拓前进的坚定信念和可行方案。“习近平主席指出:“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这一方案()
①为促进全球公平正义的新秩序提供了共同的价值规范 ②向世界展示中国自觉履行国际义务的的自觉和担当
③中国奉行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可 ④指明了国际关系乃至整个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方向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9.央视文化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自春节开播以来,好评不绝。在这档节目中,《登鹳雀楼》、《将进酒》、《陋室铭》等经典诗词抑扬顿挫的古调,用流行歌曲的方式演择传唱,古典诗词和观代音乐水乳交融,让观众记住了优美歌曲的同时更是了解了诗词的内涵。材料说明:()①传统文化通过自身的创造性转化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②经典诗词的内涵表达要与新时代流行元素相结合
③文化自信源自文化传播内容与形式、体制与机制的创新 ④新媒体多样化的表达使之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①超越了历史条件的限制而获得真理性的认识 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完善 ③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而不断深化 ④是对规律的正确把握并达到了真理的最高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变化()
①是基于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②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利为民所谋的价值追求 ④反映了新时代我国基本国情已发生根本变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 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 目标进军。”关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相关内容,蕴含的哲理是()①重视量的积累,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与发展 ②目标的实现,意味着量变必然引起质的变化 ③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不断前进 ④只要促成质的飞跃,就能推动事物的不断发展
A.①② B.①③ C. ②③ D.②④
23.“知识付费”正在成为新时代中国互联网产业一个引人瞩目的发展趋势。只要人们轻点鼠标,花点儿小钱,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就能快速得到专业人士的解答。不过,我们在轻松得到答案的同时,却失去了存疑、寻找、分析、判断、论证的过程。对待知识付费我们应该()①坚持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统一 ②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③坚持辩证否定观,支持新出现的事物 ④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主观题(共3小题,共52分)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发展壮大实体经济,重在制造业,也难在制造业。当前,主要发达经济体采取减税等政策促进制造业回流,新兴经济体也在利用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吸纳制造业投资。双重挤压下,“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低端的传统竞争力正在消失。中国虽然号称“世界工厂”,可规模上的辉煌难以掩盖品质上的缺憾、品种上的缺失,以及品位上的缺乏。
“中国制造”唯有落实创新驱动战略,依靠创新引领,弘扬工匠精神,在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的研发上下苦功,在精细管理与创新设计上多用心,才有可能在奔跑途中弯道超车,脱颖而出。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不仅是市场主体的事儿,还需要破解长期积累形成的结构性问题,还需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破解机制性障碍,优化营商环境,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多立路标、少设路障。相信改革的力度和热度将决定“中国制造”由跟跑变领跑的速度。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制造业面临的主要困境,并分析我国应如何实现“中国制造”从跟跑变领跑(14分)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集中整治“四风”,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紧抓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制定治国理政的战略方针;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动宪法修改;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阐述党坚持不忘初心的必要性,并说明中国共产党如何通过为人民谋幸福来实现“不忘初心”。(12分)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1921年,中国共产党一大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会议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
2005年6月,习近平同志首次概括了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和历史地位,指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红船精神”源于历史,它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吮吸着中华文化的丰富营养而成长壮大,又跨越时空,贯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始终,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
2017年10月31日,习近平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追寻党的根脉。90多年间,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在新时代,“红船精神”被注入新的内涵、得到新的阐释,它永远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新时代的青年应该做“红船精神”的弘扬者和践行者,推动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驶向光辉的明天。
(1)青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新时代的青年应如何弘扬和践行“红船精神”。(12分)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红船精神”为什么能历久弥新、价值永恒。(10分)
(3)请你就如何推动“红船精神”走进校园提出两条建议。(4分)龙岗区2018届高考政治考前针对性训练
试题(1)参考答案
12-16 C B D D A 17-21 C B A C A 22-23 B D 38.(14分)
困境:我国制造业面临外部竞争压力大,自身品质、品种、品味不能有效满足消费者需求,产品竞争力弱困境。(4分)
措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产品质量,增加有效供给; 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降低制造企业成本,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深化产权保护制度改革,发挥企业创新创造的积极性。(每点3分,答满3点10分)
39.(12分)
必要性:①是实现人民民主专政,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要求。(1分)②是坚持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1分)③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2分)
(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措施:①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2分)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促进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2分)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通过法律维护人民的权益。(2分)④推动互利共赢,促进构建国际和平环境和建立国际新秩序,实现中国梦,推动为人民谋幸福的实现。(2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40(1)①弘扬和践行红船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3分)
②准确把握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自觉投身到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中去。(3分)
③弘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3分)④弘扬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永不懈怠,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3分)
(2)①红船精神是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产生着深远持久的影响。(3分)
②红船精神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弘扬。(3分)
③红船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能够顺应时代变迁,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2分)
④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丰富和发展了“红船精神”,它永远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2分)(3)答案示例:
①为学生开展“红船精神”辅导讲座,引导师生深入学习“红船精神”内涵。②构建“颂红船、践价值、尚美育”红色德育课程体系和红色德育经典活动项目。(每条2分,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得分)。
第二篇:2011高考政治考前复习提纲
政治考前复习提纲
郑友俊2011-4-27
1.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它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对)2.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对)3.实事求是是按规律办事的前提。(错)
4.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使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对)5.因为规律是正确的,(错)所以我们必须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对)6.规律是客观的,可以推动事物发展,也可以阻碍事物发展。(错)
辩证法部分
1.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随着人们的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发展。(错)2.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错)
3.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错)因为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联系的。(对)
4.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错)
5.人们可以根据已有的客观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对)
6.发展一定是质变,(对)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对)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错)7.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对)8.运动是绝对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有条件的。(对)9.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错)10.矛盾是无法克服的。(错)
11.矛盾可以缓和,不可以调和。(对)
12.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对)都具有其优点和缺点。(错)13.对立统一是世界的普遍现象。(对)14.普遍和个别互为存在的前提。(错)
1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错)16.矛盾分析法就是一分为二看问题。(错)
17.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错)18.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错)
19.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普遍性也离不开特殊性。(对)20.只要有量变存在,就必然发生质变。(错)21.外因推动着事物的发展。(错)
22.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加速(促进)或延缓(阻碍)的作用。(对)23.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错)
24.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平衡性和不平衡性的关系。(对)25.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基本趋势和具体道路的关系。(对)26.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体现的事物发展过程中连续性的间断性的关系。(对)27.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先有内因后有外因。(错)28.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对)29.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对)
30.“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其含义是特殊性包含普遍性。(对)31.任何一种联系都是矛盾,(错)而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发展。(对)32.矛盾是一种联系,没有联系就没有矛盾。(对)
33.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否认了矛盾,就必然否认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对)34.运动是绝对无条件的,矛盾双方的对立也是绝对无条件的。(对)
认识论部分:
1、感性认识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错)
2、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错)
3、认识既来源于直接经验,也来源于间接经验.(错)
4.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是整个认识的起点。(对)
5.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对)6.事物的现象和本质都是客观的,无所谓正确与错误之分。(对)7.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错)
8.物质是认识的来源。(错)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对)9.假象不反映事物的本质。(错)
10.假象从反面歪曲反映事物的本质。(对)
11.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错)12.对同一现象不同的人必定会有不同的认识。(错)13.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深刻、更可靠。(对)14.理论是系统化的科学认识。(错)
人生观部分:
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
2.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主要靠集体主义。(错)3.理想对人生对社会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错)
政治和经济部分:
1)基层民主的两种形式就是村民自治、居民自治; 2)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性政府间专门性的国际组织; 3 非生产性基本建设:修建学校、医院、剧场、体育馆
目录:分科答题技巧、具体实例剖析、基本套路、注意点
第一部分:分科答题技巧归纳
一:政治学科分析题的特点
1、提供情景,包含手段和结果,要求从结果的好与坏来判断所运用的手段是否合理,并要求提出相
应的解决办法。
2、要求规范的答题步骤:先答基本原理,引出配套的方法,进而用方法来分析材料。
3、要求多角度分析所蕴涵的知识。
二:解体的基本思路
1:从方法入手:先判断材料所持方法(手段)——根据知识体系中的原理和方法(手段)的固定搭配得出基本原理。2:判断方法最主要的依据是材料中的重点语句,对重点语句进行范畴归属判断,进而了解所持方法(手段)。
3:审题时应注意题目的限制性要求,并由此得出知识体系的大范围。
4:应注意材料中的效果,如果效果是积极的,说明所持方法(手段)是正确的;如果所持方法消极的,说明所持方法(手段)是错误的。错误的情况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1)与正确方法(手段)相对立;2)主次颠倒;3)主次不分; 4)割裂本来存在的联系
5:应对材料进行层次分析,以便与方法(手段)相对应,找出所包含的条件(重点语句),回答时绝不能漏掉材料中所包含条件。
三:答题的基本步骤
1、先回答基本原理
2、其次回答方法(手段)要求
3、把方法细化成几个方面。与材料层次对接,用材料代替原理一一对应。
四:检查阶段
1、应注意材料中所包含的条件是否全部用完,如果没有用完,说明前面所述知识点还有缺漏,应不
齐。
2、检查重点语句范畴判断是否正确
3、检查步骤是否完整、规范。是否按照:原理——方法——时间分析的步骤。
五:热点词汇
经济常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新型的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优化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资源的优化配置,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企业竞争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拉动国内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增加劳动力就业,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其他(通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经济发展全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展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六:经济常识答题技巧总结
个角度考虑。
市场-----第一课价值规律,第二课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政府(国家)-----第二课经济制度、宏观调控以及第四课的劳动合同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企业-----第三课企业的作用、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领导体制、经营者的素质(思想政治素质、职业
道德、业务素质),坚持扩大内需为主和稳定外需相结合);
2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分配原则;运用财税和分配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础生活。
国家要加强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调节,强化税收调节,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5和管理,尤其要加快建这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新增)
2,其他:
1)三大战略(可持续、科教、人才)、可持续发展观、和谐社会,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相结合,充分利
a(软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企业的经济发展方式;
b)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c)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加强市场调研及时了解市场状况,加强产品结构的调整,使企业
生产的产品符合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顺应时代潮流。
d)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是开发企业的金钥
匙。因此,企业必须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树立品牌意识,争创品牌,保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采取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
e)企业经营者要提高自身素质,遵守职业道德(道德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承担社会责任,把社会效益放在重要位置,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七:哲学常识的答题技巧
四个方面考虑:
1)唯物论角度;
2)辩证法角度;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角度;
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民群众的观点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6、7、8(2、、4、5三框题)课 运用人生观知识:
6、7课
运用价值观知识:
6、7(人生观价值知识:涉及到个人选择的时候需写到)运用人生价值观:7课
第二部分:具体实例剖析
经济常识:
一: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1)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道路
——是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
2)稳定、完善和强化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特别是各种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劳动
者)的积极性。
3)坚持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农业、教育、科技相结合。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尘世反哺农
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建设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5)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经营方式,推进农业向商业化、专
业化、现代化转变。
6)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全面提高农业素质和效益,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7)全面深化以农业税费改革为重点的综合改革,以减轻农业负担。
8)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清理农民工资拖欠问题,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9)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全面发展农村三大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要面向世界?|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1)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 经济全球化的几个表现:生产的国际化、市场的国际化、资金的国际化、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际
化、信息传播的国际化。
2)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开放性、竞争性); 3)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4)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5)可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进一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6)可以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和技术升级,加强同外国合作,拓展中国经济的发展空间,推进现代化
建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三:新形势下我国如何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
政府:(我国应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把握住发展的机遇,迎接挑战.)
1)长期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和平等互利原则;
2)事实市场多元化战略,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市场,努力扩大出口; 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投资环境,进一步吸引外资投资,发展对外经济交流与创新; 4)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
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
5)实施品牌战略,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提高产品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6)建立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完善相应的涉外法律、法规,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防范经济风险,努力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企业:
1)引进先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坚持以质取胜,优化产品结构,大力提高技术含量,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2)促进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
3)根据企业实际,发挥比较优势,正确选择产业、产品和市场方向; 4)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5)推进产品标准化和绿色产品;
6)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市场。
A.B.要提高识别假冒伪劣产品的知识和能力;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要增强权利意识,C.1加强对各行各业的监督和管理,运用经济法律来打击各种经济违法
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完善食品安全法规,建立健全政府职能部门的问责制;
D.2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建设健全社会
社会会信用制度,这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新增)
五: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怎样应对目前的金融危机?
2)采取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3)加强金融管理,重视金融衍生品生产和金融创新问题;
4)
加强宏观调控,采取灵活、谨慎,富有弹性的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保持金融市场稳定,保
持资本市场稳定; 5)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6)各国要加强合作;
7)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积累与消费的关系,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政治常识:
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出发点和归宿点: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3)性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4)执政方式(科学、民主、依法执政)、领导方式(政治、思想、组织领导)
1:立党为公,执政为民;2: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合: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2)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3)国家机构的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治国原则
4)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56)我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因(选择)
7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权利在阳光下规范、透明、高效运行,努力创造公平和谐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分出来讲);
1)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享有民主决策权、选举权、被选举权)
两个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二:民族问题: 一个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地位:我国的基本民族制度,也是我国的一项重
要政治制度和民主制度
三:我国为什么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等或举办任何形式的国家活动或发展国际关系?
原理依据:1)我国对外职能的要求;2)外交政策宗旨和五个基本点;3)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的要求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4)和平和发展时代主题的要求;
现实意义:1)有利于发展国家间合作,为我国发展创造良好的国家环境;
2)扩大国家的影响力;3)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4)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国际新秩序。
(若为地区间的组织:还有利于维护地区稳定发展,相邻国家有利于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巩固边疆,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如果是正义活动,还有利于树立我国的负责任大国形象等。)补充:我国的对外职能:
1)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防卫职能)2)发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创造有利于我国的国际环境;(交往职能)
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四:我国为什么要为什么能加强与东盟的合作?
为什么要:1)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与东盟合作可以为我国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提高综合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发展与东盟的关系有利于维护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
发展,符合我国对外政策的目标;
3)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对外关系,发展与东盟的关系,加强睦邻友还合作,符合双边国家人
民根本利益。
为什么能:1)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利益相悖)是国家之间合作(摩擦或冲突)的基础,中国与东盟国
家有许多共同的利益;
2)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使之能与东盟加强
合作。
补充:五个基本点: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基本立足点——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基本国策——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
文化常识:
一:文化的作用
1)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
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对政治经济的作用: 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与经济、政治,先进的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3)文化对人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远持久的。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文化对综合国力的影响: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
力的重要标志。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传统文化的继承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的继承与文化的发展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文化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4)树立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
5)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
①② 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先进的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建设“乡村大舞台”
有利于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③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乡村大舞台”,有利于丰富农民精神生活,调动农民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提高农民文化素质。④ 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⑤ 有利于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繁荣农村文化市场。【现实意义】 ⑥ 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乡村大舞台”活动,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⑦ 注:若范围比较大,则需要讲到文化队综合国力的影响。
二: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过程。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进行文化创新,要克服不利于文化创新的各种错误倾向,即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5)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
三:为什么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怎么做?
1)①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
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
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2)首先,要发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心骨”作用。第二,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第三,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第四,必须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四: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就如何继承奥运文化遗产,弘扬奥运精神提几点建议
1)要充分重视奥运文化的作用,把奥运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发挥其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作用;
2)促进奥运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自觉成为奥运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3)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践,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奥运精神的实践者。
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造和谐浙江应该怎样弘扬浙江精神?
1)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浙江,打造和谐浙江的伟大实践,弘扬培育,丰富发展浙江精神;
2)最主要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
精神支柱;
3)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4)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即借鉴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博采众长;
5)弘扬时代精神,坚持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全面建设
小康浙江,打造和谐浙江。
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对于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3)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4)立足于现代化建设实践,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5)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四有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哲学常识:
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1)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使主观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主观符合客观;
2)从多方面的,发展的,具体的实际出发,辩证的认识和把握客观实际,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使自
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新情况; 3)必须反对主观主义;
4)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5)正确对待别人的经验不能简单的照抄照搬而应从本地区的实际特点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
地制宜;
6)对中国共产党来说: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找出自己的前进道路。
第三部分:基本套路
凡讲到“精神反作用”如:“政治文明”“民族精神”“三个代表作为指导思想”“神六精神”“奥运精神”等与意识反作用有关的题都可考虑:意识能动作用(科学理论的能动作用、认识的反作用、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三观。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传承优良民族精神……)即一篮子
凡讲到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有关的题时都可考虑用上: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的转移为转移。)、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发展、创新精神、认识在实践中的深化扩展推移……即一巴掌
凡讲到现实决定“方针政策”“思想”“路线”的,都可用上“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决定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一挑子
凡是讲到关到产品质量问题的,可用上:使用价值与价值关系;市弱、市则、消权;品信、素质、职道、正竞;
农业政策问题:
土地政策——承包制;土地流转体制;粮食政策——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粮棉流通体制;
农民收入政策——税费改革;多予少取;科技政策——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生态政策——生态农业节水农业绿色农业、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可持续发展战略; 农业结构政策——产业化、城镇化战略;发展农村的第二第三产业; 农业发展问题:
六靠+套路----六靠:(略);套路:“价规市导”“调构多营”“生、绿、特色”“发二三产”“引进走出”等。
国家关怀为动力的就业机制;引导劳动者转变观念。企业应做到——调整国有企业布局,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农村应做到:——发展城镇化;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化转移。个人应做到——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职业技能,转变就业观念;
两大战略:
1、凡是答“重视科技”的观点都应到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科技为龙头,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
2、凡是答“重视生态”的观点都应到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绿色产品。
3、凡是答有关“人才资源”的问题,都应答: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国家成就:
凡是做到“国家建设成就的”,经济常识则可迅速考虑:社会主义本质;宏观调控的体现;公有制决定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财政的作用;如果是科技成就还可用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唯物论:整个世界是有规律地运动着的物质世界。
哲学的四唯物辩证法:矛盾、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看问题。辩证唯物主义
大板块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
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民群众的观点、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观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
唯物论
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物质和意识意识能正确的辩证关系反映客观事物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积极作用唯物论意识能够反作
用于客观事物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辩证法
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承认联系的客观性,具体分析事
物间的联系
联系的观点:2)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循环经济)
3)联系的多样性
结,善于反思找原因,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1)整体处于主导地位,统帅部分,具有局部根本没有的功能——要树立全局,从整体着眼,寻求最有目标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认识论结构图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
际条件出发
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不断积累正确的主)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影响整体,关键
部分有时甚至还会对整体产生决定性作用——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2)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3)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发展的原因:——重视内因;不能忽视外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
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要结果)要坚持适度原则,控制量变的限度;
2)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学会优化结构,为质变创造条件。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
展的道路则是曲折迂回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发展的趋势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
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
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人生道路的曲折。
1)含义——对立统一(相互排斥,可以相互转化)——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普遍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
3)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学
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承认社会存在对
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同时重视社会意识的能动反作用。
向作用。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于贡献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条件)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
a: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b: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1)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观因素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高头冠现象认识本质的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
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认识到实践—达到认识的目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既要承认现象与本质的区别,也要看到二者的义认识论联系,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认识的发展过程: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深度、广度、进程)注: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培养
科学思维方法,既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进行综合实践: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唯一来源、根本动力、最终目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推动和阻碍)
方法论: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就要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
中发展理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群众观点: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走群众路线,相信
群众,依靠群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
第三篇:政治会考考前训练题
政治会考考前训练题
一、发展低碳经济
【背景材料】
1.2009年12月7——1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5次缔约方会议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192个国家代表参会,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2.温家宝出席哥本哈根大会,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至45%。此承诺对中国和世界人民负责,不附加任何条件,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
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政府要抛弃“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治污思维,让民意对环境评价具有发言权,甚至否决权;今后一些综合规划和专项规划如果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则不会被批准。
4.国家能源委员会成立。
5.“地球一小时”活动:2009的目标是让个人、家庭和企业尽可能多的参与进来,关闭灯光和其他电器一个小时。
【问题设计】
(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出建议。
①国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新兴产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强宏观调控,引导和扶持低碳经济发展;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②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低碳技术的开发和运用,提高资源利用率,节能减排。
③个人:树立正确消费观,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和方式。
(2(为什么?)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②政府有履行经济建设和公共服务的职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③我国政府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既是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内在要求,也是主动承担国际责任、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的体现。
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较量。我国政府积极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增强对外经济的主动权。
(3)草拟“低碳生活”倡议书(提纲),并写出相应的哲学依据。
①要树立节约意识、低碳生活意识等;依据:意识的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意识; 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②从家庭和个人实际出发用电、用纸等;依据: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一点一滴节约;依据: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
④要坚持废物利用,减少用纸,循环利用教科书等;依据: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创造条件促进或防止转化;
⑤实现低碳生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经过努力最终会实现;依据:事物的变化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要相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其它如树立全局观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也可)
(5)从《文化生活》角度,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举措及其理由。
①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在社会开展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
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要大力发展教育、科学事业,努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
③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我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④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我们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加强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二、加强民族团结
【背景材料】
1.2009年7月5日晚,新疆乌鲁木齐发生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2.2009年8月25日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做好新疆工作关键是要处理好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始终坚持一手抓改革发展,一手抓团结稳定,自觉做到“三个不动摇”,即:一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二是要坚持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不动摇;三是要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不动摇。民族团结是新疆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是做好新疆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
3.教育部、国家民委2009年7月16日印发《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纪要》 4.国务院2009年9月27日发表的《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白皮书指出,目前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历史最好时期。其中,内蒙古经济发展速度连续7年居全国之首,新疆经济发展连续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西藏生产总值比1959年增长65倍。中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交流融合、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
【问题设计】
(1)请探究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取得成就的政治原因。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人民当家作主;
③我国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履行经济、文化等各项职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政策;
④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⑤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调动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积极性。
(2)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①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②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是实现公民政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重要保证。
(3)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谈谈如何加强民族团结(或:如何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人民当家作主;
②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履行好各项职能,依法打击破坏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分裂行为;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政策;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的伟大民族精神;
③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④公民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与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言行作斗争,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关心身边少数民族同学的学习和生活;
(4)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说对中小学生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等;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社会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丰富中小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中小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③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或: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有利于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④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帮助中小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5)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原因。
①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支持和保证,制定和实施了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西部大开发等支持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措施,国家财政和东部地区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和投入力度。②民族地区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并从当地实际出发,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发展现代农业、能源、旅游等特色产业。调整优化产业,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③发展多种形式的对内、对外经贸合作,扩大进出口贸易,“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2、玉树抗震救灾专题
一、抗震救灾涉及的几个知识点
1、关于政府的救灾行动的思考。性质、职能、原则。
2、关于中国共产党在抗震救灾中的领导。性质、宗旨、地位、作用、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根本目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人民群众的精神状态。意识、社会意识、价值观、主观能动性、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精神。
4、为平民设立哀悼日。国家性质、国家与公民的关系、保障人权、尊重生命。
5、关于民族问题
设问角度
(1)从政治生活角度,如何理解党在抗震救灾中的坚强领导作用?
(2)运用所学政治生活,分析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带领人民抗灾救灾的依据。
(3)有人认为,保障人民生产和生活有序进行,责任在政府。请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答案:(1)①这是由党的性质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
②这体现了党的地位,即党是我们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③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对此次地震灾害,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会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排除万难,争取最后的胜利,为国家营造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
(2)①国家性质决定政府职能,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政府要履行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抗灾救灾,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是政府的职责所在。②我国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和人民意旨的执行者,抗灾救灾是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的要求。③政府要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抗灾救灾,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困难,有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3)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政府有责任保障人民生产和生活有序进行。政府只有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能,抗震救灾工作才能取得成功。命题观点有其合理性。
②但是,抗击雨雪冰冻灾害,保障人民生产和生活有序进行,还需要人民支持政府的工作,也需要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与帮助;更需要受灾群众艰苦奋斗,抗灾自救。
莲山课件原文地址:http:///shti/gaosan/71018.htm
三、上海世博会
【问题设计】
背景:上海世博会将是一次探讨新世纪人类城市生活的伟大盛会。21世纪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目前全球总人口有55%居住于城市。因此,对未来城市生活的憧憬与展望是一项全球性的课题,它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人民都休戚相关。作为首届以“城市”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在上海世博会184天的展期里,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将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充分展示城市文明成果、交流城市发展经验、传播先进城市理念,从而为新世纪人类的居住、生活和工作探索崭新的模式,为生态和谐社会的缔造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生动的例证。
(1)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上海世博会突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哲学思考。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城市人口的剧增、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决定着人类必须调整未来城市发展策略。
②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未来城市的发展需要以城市发展经验、先进城市理念为引导。
③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确立“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这一主题,是为了使城市发展更加符合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
④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上海世博会确立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体现了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⑤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城市发展带来一系列新问题、新课题,推动着人们去研究、去解决,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展示城市发展的文明成果,验证可持续发展理念,这体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背景:2010年世界博览会于2010年5月至10月在中国上海举行,是至今世界博览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盛会。
一个半世纪的积淀,世博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而且给人类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一,高举进步的旗帜。追求进步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也是贯穿世博会整个发展进程的主旋律。第二,崇尚创新的精神。创新是推动人类进步不竭的源泉,也是世博会的灵魂。第三,坚持开放的道路。开放、兼容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促进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加强交流与合作是世博会一如既往的使命。第四,倡导和谐的理念。建立“以和为贵,以人为本,人与人相敬相爱,人与自然相近相亲”的和谐世界是世博大家庭不灭的理想。
(2)“世博精神“财富蕴涵了哪些辩证法道理,请加以简要说明。
①世博会坚持追求进步,崇尚创新,立足发展,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道理。
②世博会把创新作为推动人类进步的不竭源泉,体现了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要树立创新意识。
③世博会坚持开放的道路,倡导和谐的理念,体现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④世博会强调开放、兼容,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人与自然相近相亲,体现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道理,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背景: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将荟萃当今科学技术与产业技术成果,反映人类社会对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愿望,充分展现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理念和实践;上海世博会将成为世界各国文化的一次精彩对话,将推进世界多元化文化的碰撞和融合。
(3)根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举办上海世博会的重要意义。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于经济。上海世博会交流世界各国经济和科技成果,有利于推动各国自主创新,加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发展低碳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影响政治。上海世博会不仅展示中国实力,更将有利于促进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③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不仅有利于我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也有利于世界文化的繁荣。
(4)经济政治意义 经济意义
1.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举办世博会,将有力地扩大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拉动相关产业如旅游业、文化产业、餐饮业、通讯及交通业的发展,从而有效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举办世博会有利于推动我国的自主创新和产业机构的优化升级;实现城市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将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3.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为应对经济全球化,我国必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举办世博会,有利于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与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
政治意义
1.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成功举办世博会,有利于进一步加强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我国的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声望和地位,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成功举办世博会,有利于参会各国加深了解,相互尊重,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第四篇:(政治)广东省2013届高考考前模拟试题(五)
广东省2013届高考考前模拟试题(五)
政治
24.物价牵动百姓的心。2010年的“不蛋定”至今记忆犹新,2012年“火箭蛋”又引起大家对鸡蛋等一系列农产品价格的再次关注。前者说的是鸡蛋的价格涨幅惊人,后者则准确的说明了蛋价的涨速令人吃惊。鸡蛋的涨价原因有很多,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蛋源减少是最主要的因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B)
A.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B.供求关系与价格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C.提高了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D.货币全面贬值,生活成本相对提高
【解析】物价影响居民消费,供求影响价格,B入选。A正确但与题意无关;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材料仅反映农产品价格上涨快,不能充分说明 C、D。
25.2011年,广东省城乡居民收入比在近8年来首次低于3倍的警戒线。这意味着,广东开始出现贫富差距由扩大转向缩小的拐点。下列选项具有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再分配措施是(C)
A.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B.营业税改增值税
C.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D.大力发展生产力
【解析】注意设问强调“再分配”措施,C直接对应。A属于初次分配;B不是针对个人收入差距而进行的调节;D是强调提高效率。
2012年 9月5日,京东商城就其发起的价格战“零利润”承诺发布道歉声明,称“仍有少部分大家电商品没有实现对消费者零毛利的承诺,也无法实现所有大家电产品在同一时点全部比竞争对手低的承诺”。国家发改委价监局对此展开调查并将根据调查事实进行相应处罚。据此回答26—27题。
26.京东商城的行为违背了______,这主要体现了市场调节存在______弊端,政府部门应该______。(D)
A.市场准入规则 盲目性 加强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建设
B.市场竞争规则 盲目性 加强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
C.市场准入规则 自发性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D.市场竞争规则 自发性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解析】材料反映的“低于成本的价格战”是竞争环节而不是准入问题,不正当的竞争方式体现的是自发性的弊端;其对消费者的欺诈性承诺违背了诚实守信的基本原则,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D入选。
27.上题材料反映的问题,迫切要求政府积极履行经济职能中的(B)
A.经济调节B.市场监管C.社会管理D.公共服务
【解析】基础知识,区分经济建设职能的四个主要内容。
28.2012年3月4日,全国人大发言人李肇星表示,“尊重和保障人权”已被写入刑诉法草案。自1978年以来,中国在人权保障方面共制定了近160部法律法规。立法保障人权(C)
A.坚持公民权利至上原则B.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C.表明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D.表明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
【解析】人权有法律保障体现了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选C;A项“公民权利至上”错误;B、D表述正确但不合题意。
29.藏族有谚语:“相亲相爱,犹如茶与盐巴”。位于拉萨市东北部的扎细社区,人均年收入从原来的不足200元提高到现在的5万多元。居委会主任巴顿说:“发展快的重要原因就是社区内藏、汉、回等各民族相互团结、互相帮助、共同奋斗,民族团结是发展的生命线。”这主要强调(A)
A.民族团结是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B.民族团结是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基础
C.民族平等是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D.民族共同繁荣是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解析】材料强调民族团结促进了经济发展,A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民族平等才是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基础,B错误;C、D表述正确但不合题意。
30.2012年3月6日,外交部部长杨洁箎就“我国的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答记者问时指出,对中国十年的工作可以概括为:一是“谋大局”;二是“求合作”;三是“促改革”;四是“树形象”;五是“做贡献”。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D)
①中国积极维护本国主权安全和人民的正当权益
②中国主导世界和平与发展事务
③维护世界各国共同利益是中国外交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④中国尊重任何国家的独立权、平等权和发展权
A.①④B.②④C.③④D.②③
【解析】考查基础知识,选项②“主导”提法错误,③“维护世界各国共同利益”错误,因为维护本国利益才是我国对外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故排除。选D。
31.2011年,广东推出了话剧《与妻书》,粤剧《小凤仙》、《孙中山与宋庆龄》、《青春作伴》,山歌剧《合家福》,音乐剧《三毛流浪记》,舞剧《西兰卡普》等一批精品力作,同时加大了艺术惠民力度,以免费和低票价相结合的方式,吸引了约7万名的观众走进了剧院。通过第十一届省艺术节这一平台,全省各地推出了一批优秀地方剧目和舞台新秀,其中梅州、东莞、中山、汕尾、湛江等市尤为突出。这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B)
①文化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 ②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享用者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顽强的生命力 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区域性特征
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
【解析】材料介绍广东文化创新的成果、文化产品具有地方特色以及重视文化惠民,②④
入选。①③表述正确但不合题意。
32.中央文明办会同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在今年国庆节期间,组织开展“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组织广大未成年人上网面向国旗敬礼并签名、寄语,表达心声,使他们在参与中接受教育。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是因为(B)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与文化活动 ②网络文化环境对青少年的成长起决定性作用 ③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 ④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影响人、爱国主义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等基础知识。②项的“决定性”明显错误。
33.美国著名基金经理彼得·林奇在他的《黄金投资法则》中提到,哲学、历史学得好的人,比学统计学的人更适合做投资。据此,有人提出“懂得哲学,就能在投资中取得成功”,这个观点(C)
A.是正确的,因为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B.是正确的,因为承认了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C.是错误的,因为它体现了“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思想
D.是错误的,因为它否定了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解析】“懂得哲学,就能在投资中取得成功”这个观点只看到哲学的重要性,忽视了具体科学的作用,认为哲学可以替代具体科学,体现了“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错误观点。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有评论称: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是以中国风格、中国精神、中国气魄走向世界的。据此回答34~35题。
34.莫言获奖后接受采访,当记者提到“中国文学如何跟世界对话”时,莫言说:“一定要写自己的东西,自己熟悉的东西。这就需要到民间去寻找,文学真正的丰富资源,还是隐藏在民间。当然我说的民间并不仅仅是荒凉的偏僻的农村,城市也是民间。这才有了《檀香刑》和《生死疲劳》。”这体现了(A)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解析】莫言指出文学创作一定要深入民间寻找素材和灵感,强调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符合要求。B“唯一途径”说法错误; C、D不合题意。
35.关于莫言获奖,此前媒体也存在各种说法和质疑。对此,莫言说:“感谢那些支持我的朋友,也感谢那些批评我的朋友。我终于得到了一个把自己放在众声喧哗之中的机会。持续半个月之久的网络大战,也是认识自我的最佳机会,让我知道我有哪些缺陷和不足,也让我知道了有哪些宝贵的东西需要坚持、发扬。”材料蕴含的哲理主要是(C)
A.要抓住主要矛盾,明确主攻方向B.要重视关键部分对整体的影响
C.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D.要把握有利时机,促成事物质变
【解析】材料强调的是莫言对于网络大战中对自己的批评和肯定,能一分为二的对待,体现了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因此选C不选D,A、B明显与题意无关。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满分160分。
36.(3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优酷网公司发展历程与发展概况:
2006年6月21日,古永锵创办的合一网络推出视频网站优酷网。优酷网以“快者为王”的产品理念,做到“融资速度快、市场规模增长快、差异化竞争反应快”;注重用户体验,不断完善服务策略,积极创新,其卓尔不群的“快速播放,快速发布,快速搜索”的产品特性,充分满足了用户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互动需求,使之成为中国视频网站中的领军势力。优酷网现已成为互联网拍客聚集的阵营。优酷网是中国领先的视频分享网站,已是中国网络视频行业的第一品牌。美国东部时间2010年12月8日,优酷网成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从2005年11月筹备成立阶段到2010年9月,优酷网共进行六轮融资,总金额达到1.6亿美元。
2012年3月12日,优酷股份有限公司和土豆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宣布双方于3月11日签订最终协议,优酷和土豆将以100%换股的方式合并。合并后的新公司将命名为优酷土豆股份有限公司(Youku Tudou Inc.)。根据双方签订的协议,合并后,优酷股东及美国存托凭证持有者拥有新公司71.5%的股份,土豆股东及美国存托凭证持有者拥有新公司28.5%的股份。土豆将继续保留品牌和平台的独立性。对于优酷土豆股份有限公司的未来走向,有专家认为,优酷网与土豆网合并后将成为视频行业的巨无霸。
(1)结合材料一,谈谈优酷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经验对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竞争有何启发?(15分)
(2)运用创新意识和社会进步的知识,简述优酷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创新的哲学依据。(6分)
(3)运用所学知识,简析材料蕴含的文化生活的道理。(10分)
【参考答案】(1)对企业经营的启发: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优酷网重视市场需求,准确定位。(3分)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优酷网积极创新,以“快速播放,快速发布,快速搜索”的产品特性在中国视频网站竞争中脱颖而出。(4分)③实施兼并重组、强强联合战略,扩大企业规模,整合优势资源,提高竞争力。优酷网与土豆网合并,土豆将继续保留品牌和平台的独立性,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将成为视频行业的巨无霸。(4分)④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融资途径提高融资能力。优酷网成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并与土豆网换股合并,提高了融资能力,为其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平台。(4分)
(2)创新的哲学依据是:①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
自己,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优酷网积极创新,打造更强竞争力的自主品牌。(3分)②辩证否定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优酷网以“快者为王”为产品理念,关注用户需求的变化,开拓业务新境界。(3分)
(3)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1分)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优酷网依靠科技进步,不断优化其网络视频,成为中国视频网站中的领军势力。(3分)
②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实质。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优酷网以其卓尔不群的“快速播放,快速发布,快速搜索”的产品特性,不断提高文化的生产传播效率。(3分)
③立足于实践,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展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优酷网注重用户体验,充分满足用户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互动需求,不断丰富其品牌产品。(3分)
37.(2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 8月24日,《人民日报》“迎接党的十八大”特刊推出广东专刊。专刊全方位展示广东科学发展新风采、新成就,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珠三角实现“腾笼换鸟”,粤东西北“寒极崛起”等等。广东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是如何走出来的呢?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指出,面对经济社会转型期矛盾的日益凸显,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传统粗放发展路径的现实制约,广东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中央精神和广东实际结合起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先行先试,开拓进取。
材料二 越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越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第一个外资企业党支部、第一个律师协会党组织、第一个省级社会组织党工委„„这一连串的“第一”,是广东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取得的硕果;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配班子、选干部、用人才的重要标准,让善于科学发展的人上、不善于科学发展的人让、阻碍科学发展的人下;借鉴抓经济项目的办法,广东推动“党建工作项目化”,强化各级党委(党组)书记的“主业”意识,建立“书记抓、抓书记”的党建工作责任制。目前,全省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建立联系点5000多个,到点调研指导达1.3万人次;作为全国最大的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地,广东省积极创新党员属地管理机制,努力“让每一位党员都找到组织,让每一位党员都能够起到带头作用”„„加强党建,让广东政治优势更彰显,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广东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的强大力量。
(1)运用我国政党制度的知识,结合材料二,说明当前应如何更好的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12分)
(2)结合材料一,分析广东科学发展给我们的唯物论启示。(9分)
【参考答案】(1)更好的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要求做到:
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中,党要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3分)②继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提高党领导和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3分)③要不断完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积极探索发展规律,以人为本,依法治国;(3分)④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3分)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面对经济社会转型期矛盾的日益凸显的实际,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寻求广东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符合客观实际。(3分)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正确的意识推动事物的发展。面对发展中的困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一思想,发挥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最终取得辉煌成绩。(3分)
③规律是客观的,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把中央精神和广东实际结合起来,坚定信心,开拓进取,是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并积极探索广东经济发展的规律的具体体现。(3分
第五篇:2016高考政治考前辅导1
2016高考政治考前辅导 指导教师雷从福
高考最后一个星期,有不少同学觉得自己的成绩离期望要求有较大距离!不少同学焦虑、紧张、心理压力非常大!
其实,只要掌握了高考政治的命题规律、高频考点和科学的复习方法,调整好心态,有条不紊,找对方法,绝对就能在高考中超常发挥,取得惊人的好成绩!
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以上提到的三点内容!高考政治能有怎样的成绩,就靠你对以下内容的掌握程度喽!
高考政治命题规律
1命题特点全国卷
1、政治学科全国卷的考试范围很明确,就是必修四本书,不考选修。从一定程度上,复习指向更明确,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2、全国卷与湖北卷题型结构基本一致,12道选择题(12-23题),2道主观题(38、39题)。选择题编排顺序比较固定:经济→政治→文化→哲学。
从外在形式上,模式固定比较好应对。而认真分析全国卷,你会发现从内在的考察上对学生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
3、全国卷话题范围更广,考查的时政、生活、人文点更多。
如:2015年全国Ⅱ卷第17题:背景材料是上海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时效性强,体现了区域性重大改革的新动向;2015年全国Ⅱ卷第16:以广场舞、乱停车等社区问题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政治生活知识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生活气息较浓。
非选择题第2题(15年全国Ⅰ卷第39题)以中央电视台纪录片《记住乡愁》的播放为背景材料,考查核心价值观,关注城镇化,注重试题的价值观引领,考查形式灵活,注重思维品质和能力的考查。
4、全国卷选项中知识性错误题肢更少,题肢的应景性都很强,对考生干扰大,也就是说用简单的排除法不管用了,要求考生要更多地从是否符合题意的层面作判断。突显能力立意的要求。
5、全国卷最突出的是的组合式选择题增多。
近几年都在9道题左右。基本为四选二。对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要求更高也将增大阅读量和试题难度。
6、全国卷增加了开放性试题。
包括提建议、写广告词或发言提纲、辨析观点、批驳行为或观点等。此类试题重庆学生接触极少。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7、主观试题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的考察。
全国卷试题的话题紧扣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及方针政策,宣扬国家意志,不回避热点,考察的热点问题具体。如2015年: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愁、中华传统美德——抗战精神。
8、针对全国卷的主观题答案,我们可以发现:分值和要点一一对应,简明扼要。
轻理论表述,重实际分析,很多题看不到书上的理论知识点,而是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单纯的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是不行的。
2怎么复习教材四大板块
我的学生给我讲,关于四本教材,他们说“经济有点“烦”(内容偏多)、政治有点“死”(内容死板)、文化有点“乱”(体系不清)、哲学有点“难”(抽象性强)”。
那么如何把握好这几本书呢?简单来说,我觉得就是“经济抓主线、政治抓主体、文化抓主干、哲学抓体系”。
《经济生活》——我们复习时,将围绕经济的“消费、生产、分配、交换”这四个环节为基点来展开。
复习中要把握“国强、民富、企业兴”这一条主线:企业是经济的细胞,以人为本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国家的强大则是个人与企业兴旺发达的前提。把握好这条主线,我们对整本书的主干知识的把握、知识体系的构筑就能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以生产专题为例:
生产专题的整体结构
1.一条主线:生产(解决“谁来生产”、“怎样生产”的问题)
2.知识体系:(生产的制度背景)---从基本经济制度、(微观生产的主体)---企业组织形式、劳动者、(生产的资金)——企业资金筹集方式三个方面具体介绍生产活动的基本情况
3.三个关键词:生产、公司经营、劳动者
《政治生活》——在复习中一定要把握“公民观、政府观、民主观、国际观”这四个单元的内容,掌握9个主体:公民、政府、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人民政协、主权国家、国际组织。
《文化生活》——要完整掌握4个核心知识点:文化作用、文化发展、中华文化、文化建设。
《哲学生活》——分为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两大部分,复习中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干知识体系:原理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4块知识,如下:
辩证的唯物论:物质观、运动观、规律观、意识观;
唯物的辩证的认识论:实践观、真理观;
唯物的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意识;
唯物史观:社会历史观、价值观(价值观+人生价值观)。
3突破试题难点教材、考点、热点、现实、解题
突破试题的难点,提升答题的分数。我觉得考生要在考前做到以下几点:
1、熟悉教材
除了刚刚介绍的几本书的综合复习方法外,我建议同学们对每本书的目录要熟悉。从五个方面把握一本书:
第一,把握全书的总体思路:先要知道有几个单元,单元标题是什么?
第二,把握每一单元的思路:每个单元下面有几课,课标题是什么?
第三,把握每一课的思路:每一课里面有几个框题,框标题是什么?
第四,把握每一框题的思路:每一个框题下面有几目,目标题是什么?
第五,把握每一目题的思路:知道这一目的具体知识内容。
以《经济生活》为例:
第一:全书总体思路是经济生活,有4个单元;
第二:以第一单元为例:第一单元的总思路是消费,教科书的思路:货币→价格→消费;
第三:以第二课为例,“多变的价格”又分为两个框题: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的影响,要求把握两框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四:以第一框为例,又分别讲了两个大的方面:供求影响价格和价值决定价格;
第五:以供求影响价格这一目为例,逻辑是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直接因素——供求如何影响价格(两类经济现象)
2、掌握高频考点
近3年的高频考点为:
(1)唯物论中意识能动性、物质与意识和认识论中实践、认识、真理这两大考点年年必考。普遍联系、矛盾、价值观、人生价值,均以选择题考查。
(2)企业、公司,三年都是14分的大题。消费、汇率、市场经济、国际关系也是常考点。
(3)政府的有关知识、公民的有关知识、以主观题考查为主;
(4)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化的作用。
熟练掌握高频考点,明确主干知识,从试题中获取相关信息是解答问题的基础。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时政热点。
高考卷试题及答案中的很多语言来自于时政热点,因此要把课本知识和时政热点结合起来。
2016年热点要关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一带一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放开二孩、“十三五”规划、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国有企业改革、中央一号文件——推进农业现代化、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作为及定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2016年“两会”等应该是2016备考中关注的时政热点问题。
例如:复习到《经济生活》四单元市场经济的时候,我会结合热点“
十三、五”规划、2016年的“两会”经济热点进行知识拓展。
市场与宏观调控是也是高频考点,这时让学生把教材宏观调控知识和热点中所提到的“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的知识结合起来理解,甚至让学生抄录在教材知识附近。因为高考答案很多是“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4、破解热点现实问题
要有高度的家国情怀,要注重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特别是探究性试题的训练。要学会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对事论事,能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可行性见解。
如:2015年全国Ⅱ卷39(3),近年来,日本政界有人企图否认日本侵华历史,请你加以批驳(6分)。
解答时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家国情怀,还要有正确的价值判断。
答案示例:南京大屠杀、731部队制造使用生化武器残害中国人民等日本侵华战争的罪行铁证如山,不会因任何人的抵赖而改变。(2分)
否认日本侵华历史的言行,是对日本军国主义战争罪行的蓄意美化,是对世界公理良知的粗暴践踏,违背了当今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2分)
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破坏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对人类和平正义事业构成了巨大威胁。(2分)
逻辑:提供例证——作出价值判断——指出危害。
5、学会正确的解题方法
(一)选择题
1.提高计算能力和数据逻辑的分析能力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跟数据联系紧密,因此涉及到相关问题的计算和相关变量关系的函数分析是必考题型。因此,我建议学生平时将经济生活中的所有涉及计算题的公式整理在一个本子上。
学会运用公式去计算解决问题。也可以将函数图表的典型例子记录下来,以不变应万变。如:2015年全国Ⅱ卷12题,要求计算收益率,如果平时有这方面计算公式的储备,解答就很顺畅。
2、对于组合选择题增多的现象,首先要寻找组合选择题的解答规律。
1)分析排异法。所谓分析排异法就是排除内容本身虽然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或与答题要求不吻合的题肢。
一般见到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是行为主体不同,二是主旨中心或侧重点不同,三是知识范围不同。
例如:(2015年全国Ⅱ卷13)2014年8月,某市政府清理出全部涉企权力5157项,废止了其中3301项,对保留的涉企权力向社会全部公开,并表示严肃查处涉企审批、收费中的违法违纪问题。这一做法的预期效果是
①政府对企业的监督与管理更有效率(C)
②“看得见的手”受到有力的制约
③市场机制能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题干内容强调对企业放权。①④的内容不是题目所强调和涉及的内容。排除
(2015年全国Ⅱ卷21),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我国经济九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提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辩证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
①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②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
③制约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已经解决
④推动我国解决平稳健康发展的新的体制机制已经形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③说法错误,④不属于辩证法观点。排除。
2)分析排错法。所谓分析排错法,就是通过对题肢的分析,运用相关的政治知识把错误的题肢加以排除。如上题的例子。
近几年的全国卷组合选择基本是四选二,而且排列组合很有规律,每个题号都出现两次,均匀分布。基本不给学生通过题肢高频排误和低频排漏的方法选择的机会。更多的倾向对设问本身的理解选择。这就需要同学们审清问题的指向,把握问题的关键词。
例如:(2015年全国Ⅰ卷17)《决定》提出立法机关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的作用在于(D)
①确立法权利边界,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
②完善立法机制,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
③使法律更好的体现民意,提高法律权威
④促进公民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法守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把握关键词“建立„„沟通机制的作用”,沟通主要反映的是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的关系,能够使法律更好的体现民意,提高法律的权威,也能促进公民提高法律意识,自觉守法。
材料中也提到要“广泛凝聚社会共识”。不涉及权力边界问题和公民政治权利实现的问题。而且,作为立法机关,我国只有一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的立法权力早已界定好了。类似这样的组合选择,一定要多加思考。
3.提升语言阅读,信息归纳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高考政治在文化和哲学生活部分经常涉及到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内容。
这些部分的考题常常以引用原文的方式设置材料,如2015年全国Ⅱ卷22题,对苏轼《琴诗》的理解,2014年全国Ⅰ卷20题,对拿破仑说的话的理解。能否读懂材料是破题关键。
(二)主观题
第一步:审题。
审题思路:(学生在审题时,主要注意四个方面)
(1)一审“范围”
(2)二审主体(3)三审问法(4)四审分值
审完题目,答题的方向就明确了。
第二步:解题
解题思路:
1、根据审读的范围得出,此题需要的知识储备
2、根据审读的主体或关键词可以在构建的知识范围内进行筛选。
3、根据审读的问法,在组织答案时要明确思维要点:“为什么型”需要从“原因+意义”的角度组织答案。“措施型”、“意义型”需要分主体多角度思考组织答案。“
4、根据审读的分值,要明确在生成答案的时候需要组织几个要点。
学生在头脑里或者草稿纸上根据以上的思维过程分析、筛选,掌握好答题的主次,开始组织答案。
第三步:生成答案
注意在组织答案的时候,一定要术语化,而且考点放前面。分析放后面。
第四步:规范答案、完美试卷
组织答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扣题,增强答题的针对性。注意运用时政术语和书面术语,增强答案的规范性。一定要根据分值把答案要点化,注意卷面的整洁。
如:2015年全国Ⅱ卷38(1)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税收法定原则。(12分)
答案:
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3分)
有利于完善税收法律制度;(3分)
规范政府行为,防止随意增减税负;(3分)
保护纳税人权益。(3分)
逻辑:从必要性到意义;意义向制度、政府、纳税人不同对象发散。
4后期复习备考建议回归课本、练习题、答题
目前是五月份,离高考只有30天左右的时间了。
这个阶段对于知识的复习把握应该有一定的基础了,同学们应该已经建立各模块知识体系,形成网络化了,还需要做的就是回归课本、查漏补缺;综合练习,提高解题能力;注意答题的规范,掌握答题的形式。
1、如何回归课本?
建议大家找一张大点的纸,画思维导图。
举例子来说,比如《生活与哲学》,我们想想,“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是哪个单元?属于什么哲学范畴?把握思维的奥妙是唯物论?认识论?还是辩证法?“意识的作用”有哪些?想不出来的话,就说明框架混乱了。没有知识框架,答主观题是非常困难的。
这时我们可以找一张大纸,能力强的同学可以一本书一张纸,把四个单元的知识框架整理出来;能力稍差一点的同学可以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去构建框架体系。每天整理出来一些,一定要在高考前把每本书的知识结构弄清,这很重要。
写好以后,怎么用它来复习呢?比如看到 “意识的作用”这一框,下面分为几个大点?每一点具体分为几个小点?我们看着自己的那张大纸,去仔细回想。实在想不起来的时候,就去课本上找出来,及时补漏洞。
如果做题的时候看到一个知识点,也要去想一想,这个知识点在我那张大纸上的什么位置?这样,慢慢地培养起自己建立框架意识的习惯,每天记住一两个大框架,循序渐进,我们就可以建立起一个非常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了。
2、如何选择练习题
针对高考要多练题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现在书店里资料琳琅满目,同学们一定不要乱选。现在练题就要练高考题,当然我们每个学校肯定对高考题都是练过的,那如何选择呢?
我觉得可以选择练习考全国Ⅱ卷地区的模拟题、调研题。(云南、宁夏、贵州、甘肃、青海、辽宁、吉林、广西、黑龙江等)
3、规范答题
(1)以序号分段、分点作答;
(2)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3)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
(4)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宏观等逻辑关系;
(5)各要点应是原理+方法论、考点+材料、基础分+提高分等三个方面的统一(提高分是指要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最新时政精辟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
(6)掌握阅卷老师的心理,高强度的阅卷工作,速度快,眼睛疲劳。老师一般会从你的字里行间找关键词来给分,所以,每个要点里面要有术语性的关键词。字迹清楚、卷面整洁,不要答错地方,增加阅卷老师的感情分和印象分。
送给大家一句话:“健康身体是基础,勤奋刻苦是前提,学习方法是关键,心理素质是保证。”祝大家考出好成绩。
三大高频考点
1经济常识经济部分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宏观)
2.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宏观)
3.社会主义的本质、根本任务、生产目的和优越性(宏观)
4.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宏观、微观考查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股份制的性质作用)
5.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宏观)
6.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与国家宏观调控(宏观、微观考查怎样体现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及竞争性开放性)
7.社会主义市场经基本特征(宏观、微观考查实行强有力宏观调控的原因)
8.企业及其经济效益(宏观)
9.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宏观)
10.调整经济结构(宏观)
1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宏观、微观考查怎样发展农业)
1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宏观、微观考查怎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3.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宏观、微观考查其产生的必然性意义)
14.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及社会保障制度(宏观、微观考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原因及原则)
15.财政的作用与稳健的财政政策(宏观)
16.税收的基本特征、性质及作用(宏观)
17.市场交易的原则(宏观)
18.生产(积累)和消费的辩证关系与扩大内需方针(宏观)
19.消费者的主要权利(宏观)
20.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安全(宏观、微观考查经济全球化及对外开放的原因措施)
21.我国发展对外经济的原则(宏观、微观考查反倾销的措施)
2哲学常识哲学部分
1.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宏观)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怎样坚持从实际出发)
3.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宏观、微观考查原理内容及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怎样实事求是)
4.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宏观、微观考查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5.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宏观)
6.整体和局部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
7.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宏观、微观考查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8.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考查原理内容)
9.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考查原理内容)
10.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宏观)
11.矛盾的对立统一(宏观、微观)
12.矛盾的普遍性(宏观、微观)
13.矛盾的特殊性(宏观、微观考查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宏观、微观)
15.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
16.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考查分析的重要性)
1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宏观、微观考查怎样坚持矛盾分析法)
18.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宏观)
19.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宏观)
20.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考查怎样体现实践决定认识、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
21.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宏观、微观)
22.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辩证关系(宏观、微观)
2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考查原理内容)
24.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宏观、微观)
25.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关系(宏观)
26.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微观)
27.人生价值及其实现(宏观、微观)
3政治常识基础部分
1.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宏观、微观考查经济职能)
2.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宏观、微观考查怎样坚持对人民负责和依法治国原则)
3.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宏观)
4.中共的地位等与党的基本路线(宏观、微观考查加强党的建设)
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政策(宏观)
6.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宏观、微观)
7.国家的主权及主要权利义务(宏观)
8.国际组织与联合国(宏观)
9.当今时代的主题、格局和国际竞争实质(宏观)
10.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及基本点(宏观、微观考查怎样体现外交政策的基本点的)
复习攻略
1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
高考试题年年变,但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直没有变化。
学过的知识究竟有哪些?这就需要按照《考试手册》中的知识体系把散落在课本中的知识的框架整理清楚。
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同学不从自己的学习状况出发,盲目地做一套又一套的复习卷,加上在老师指导下“对答案”,(而不是对于答题思路的科学分析),甚至是猜题押题式地背诵现成的复习题及其答案去对付高考,这个希望是必定要落空的。
2整理纠错过往错题记录
把过去所做试卷认真整理,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思维方式上的偏差,解题规范上的疏漏,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地精选一些进行训练,以警示自己在高考中不犯相同的错误。
3训练审题能力仔细阅读题目,分析整合高考试卷中所有试题的具体情景材料都属于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热门话题,是大家所了解,有的甚至是复习阶段重点思考过的。
只不过是在编制高考试题时,有了新的角度、新的问题和新的要求,已经不是我们在这本或那本辅导资料中见过的具体形式和具体答案要求,不是可以现成照搬照抄的。
高考总复习是一个在老师指导下艰苦的自我学习过程,要养成习惯,拿到题目,不要马上动笔,仔细阅读题目,一是具体地分析情景材料,全面地领会并把握住它的基本内容,从中提取有效的信息;二是注意把握试题的基本意图和设问指向,使自己能够在答题前迅速整理出思路,写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而一部分同学若能在答题时有创意,还可能酌情加分。
4慎选模拟试卷权威模拟卷
在最后复习冲刺阶段,一定要正确处理研究高考试卷与选做模拟试卷的关系。两类试卷相比前者科学性强;难易适中,规范性强;设问角度巧妙,设问间联系密切;答案紧扣题意。
而后者相对来说科学性较差;或过难或过易;不一定非常规范;设问常常过于直白,设问间联系欠紧密。
这一阶段建议一定要选用经过有关专家审阅的模拟试卷,最重要的要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审题、解题能力方面有哪些欠缺。
总之,在最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要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所剩时间不多,提高效率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