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iot三大构成试卷及答案5则范文

时间:2019-05-13 03:05: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Idiot三大构成试卷及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Idiot三大构成试卷及答案》。

第一篇:Idiot三大构成试卷及答案

《三大构成》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点:点是相对较小而集中的形。

2、线:线是具有位置、方向和长度的一种几何元素,是点运动后形成的轨迹。

3、面:面是点的密集,或线的移动轨迹。

4、近似:指的是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等方面有着共同的特征,它体现了在统一中呈现出的生动变化的效果。

5、重复:我们把相同或相近的形态元素进行连续有规律地、有秩序地反复排列。

6、对称:是指作品的各部分依实际或假想的对称轴或对称点两侧形成等形、等量的对应关系,具有稳定与统一的美感。

7、均衡:是从运动规律中升华出来的美的形式法则,轴线或支点两侧会形成不等形而等量的重力上的稳定。

8、骨格:骨格是构成图形的骨架与格式。

9、具象形态:在生活中已经形成的概念,并可以明确指认出的存在物。

10、抽象形态:在造型艺术领域中,特指无法明确指认出的形态或形象,在生活经验中找不到具体的存在物。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2、变化与统一的法则是使用于一切造型艺术表现的一个普遍性单位特征,也是形式美的基本规律。

3、和谐就是各个部分或因素之间互相协调,也就是各种因素存在某种共性,似性或调和性。4、5、6、7、发射的类型有中心点发射、螺旋式发射和同心式发射等。8、9、10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C)在艺术创作中是一种被充分认识和用于表达的手段。

A、艺术美B、造型美C、形式美D、创新美

2、均衡时有变化的美,其结构特点为(D)

A、生动活泼B、富于变化C、有动的感觉D、ABC3、中国银行用古代铜钱和汉字“中”为元素,对称的结构山体现了(A)的理念。

A、和平B、活泼C、生动D、美丽

4、德国著名建筑家沃尔特?格罗佩斯在德国魏玛市建立了(B)

A、卢浮宫B、国立包豪斯学院C、红楔子攻打白军雕像D、唐仕女

5、以下不属于硬线材构成方法的是(D)

A、积垒构成法B、线织面构成法C、框架构成法D、变形创新构成法

6、除了五种柏拉图式多面体外,还有一种多面体被称为(B)

A、雨果式多面体B、阿基米德式多面体C、变异多面体D、几米式多面体

7、在单位面材上进行结构的穿插、衔接,把多个单个实体互相插接。称为(C)插接

A、平面B、变化C、立体D、多层

8、伟大的艺术大师三宅一生所设计的服装极具创造力等特点。三宅一生是(A)人。

A、日本B、法国C、意大利D、德国

9、在色彩构成中,明度统调调和,在混入(B)时,色彩之间的不和谐会被削弱。

A、灰色和白色B、黑色和白色C、灰色和黑色D、白色和红色

10、本身不发光的色彩称为(C)

A、光源色B、收缩色C、物体色D、固有色

11、以一个焦点为中心,层层环绕发射称为(B)

A、中心点发射B、同心式发射C、旋转式发射D、螺旋式发射

12、法国古典主义画家达维特创作的《萨平妇女》的构图中,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的比例为

(D)

A、1:1.35B、0.28:1.2C、1:1D、1:1.61813、传统的中国门栓为(A)图形。

A、对称B、均衡C、相似D、装饰

14、平面构成的基本特点是(B)

A、实践性B、基础性C、趋理性D、整体性

15、具象具备(A)特性

A、明显的可识别性B、独一无二C、相似性D、创新性

四、简答题(共55分)

1、简述近似构成应注意的问题:(15分)

答:基本形态在变化时,可以有秩序地改变自身的形态特征,处理手法不要发生很大的变动,最好骨格不变,只是基本形发生微妙的变化。作品的处理方法有很多,如利用直线、弧线、块面、肌理等变形重组等,但同一副作品中要有一个主题,不要用太多的处理手法,因为这样会使人觉得杂乱无章。

2、简述基本形的组合主要体现的几种方式。(20分)

答:在平面构成中,由于基本形的组合,产生了形与形之间的组合关系,这种关系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种方式:

① 分离:形与形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② 相接:一个形的边缘与另一个形的边缘接触

③ 重合:一个形重叠在另一个形之上,产生上下、前后关系

④ 覆盖:两形重叠,后面的形被前面的形所遮挡

⑤ 透叠:形与形之间透明相交

⑥ 合并:两形交叠,彼此联合形成一个新的形

⑦ 剪切:两形相交,剪去了其中一个图形的影像成分

3、简述立体构成与平面构成的关系:(20分)

答: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态向三维立体空间进行的构成转换,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它们都属于一种艺术训练形式,并且能够引导学生具备造型的观念意识,把握抽象语言的情感要领,培养现代风尚的审美情趣,这均是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但是,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区别,立体构成主要是研究三维度空间实体的构成,力学、数学、工艺、美学等方面的知识都在其中得以体现,它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体,而平面构成所研究的则是二维视角的设计,即平面的,非立体的设计元素。

第二篇:三大构成教学

“三大构成”教学的困境与超越

摘要:“三大构成”自20世纪70年代末被引进到中国以后,开创了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新局面,但其自身的局限性和负面效应也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凸显。泛化、僵化、异化等教学问题导致“三大构成”在设计教育中遭遇一些不合时宜的尴尬。“三大构成”意欲重振雄风,需要特别注重以培养学生创造力为核心,在课程设置、教学手段、教学理念等方面实现新的跨越。

关键词:“三大构成”,教学,困境,设计教育

1919年,德国教育家格罗佩斯创建包豪斯设计学院(Bauhaus),明确提出“艺术与技术统一”的新主张,并带领伊顿(Johannesltten)等包豪斯的多位艺术家和教师从造型方法和理念着手,对点、线、面、体等抽象的艺术元素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是对于形、色、质在造型关系上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为“三大构成”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8年,广州美术学院经由香港率先引进“三大构成”的教学内容和模式。20世纪80年代,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院校相继推行“三大构成”,中国现代设计教育从以传统手工艺为主要内容的工艺美术教育的桎梏中走了出来。由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组成的“铁三角”教学体系的确立,对提高我国实用艺术设计中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及开拓学生的设计思维、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等方面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开创了中国现代设计教育的新局面。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也随着西方现代设计思潮的不断涌入以及设计艺术自身的发展,曾经引领中国设计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三大构成”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和负面效应越来越明显,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

一、欲续辉煌却难抑尴尬

作为现代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基础必修课,30余年来,“三大构成”在中国已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化、规范化的教学体系,并“成为从抽象形态入手培养 设计创造思维的有效手段”①,言其“辉煌卅年”应该说是实至名归。然而,“三大构成”教学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却又不知不觉地陷入了盲目主义、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等尴尬的境地之中。

(一)泛化: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1.各专业“三大构成”教材使用一致化,教学内容标准化,不能体现不同专业的“个性”。目前“三大构成”教材版本确实不少,但很多教材在内容上基本都是重复早期的教材,也没有实质性的变化。正是由于这些“三大构成”教材大同小异,各设计院校在使用教材时也不分专业统一征订,从而疏于考虑专业的“个性”。由于使用完全相同的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各设计专业的教学内容相对“标准”化了,加上其他一些原因,“三大构成”的教学也就缺少了相应专业的灵活性。

2.“三大构成”课程师资边缘化、课堂规模“广场”化。虽然“三大构成”被公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必修课,但并没有得到重视。很多设计院校的“三大构成”几乎成为了一种“剩”课,新来的老师、专业不太对口的老师、没有安排到别的课的老师都有可能承担起“三大构成”的教学重任。这样,“三大构成”课的师资也就难免被弱化、边缘化。另外,设计课原本为“小课”,有时甚至还是一对一的“个性课”,但任何一所学校的“三大构成”课都无法享受这样的“待遇”。一个“三大构成”的老师极有可能包揽很多个自然班的构成教学,而在安排课堂教学时,几个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百余名学生挤在一个超大教室里听“大课”的现象比比皆是。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泛化带来的后果是比较严重的。比如说,服装设计、包装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三个专业都属于实用艺术设计类别,但就其设计的对象而言,显然存在巨大的差异。虽然这三个专业均需修习“三大构成”,但是,在运用这些设计基础手法时却需要各自不同的针对性。如果这三个专业的学生合班开课就无法紧密联系专业逐一讲解,也无法详细阐释各种构成手法在具体专业方 2 案中的运用。如此合班授课,必将抹杀“三大构成”在不同专业中应有的差异性,教师的讲解也不可避免地流于空泛的概念,学生也就难以把握如何将构成技法结合到自己的专业之中,教学效果无疑会大打折扣。

(二)僵化: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

中国近30年来的艺术设计教育,虽然确立了“三大构成”无可动摇的地位,但实事求是地说,中国的设计教育一开始就没有充分把握包豪斯“三大构成”教学的真谛。“包豪斯的基础教学课程形成了一个多样化完整的体系,强调技术与理论的合一,不是单纯求取作业效果,而是要求掌握基本的科学原理,从个人艺术表现转到理性的新媒介表现上来”②。创新一直是包豪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包豪斯的教学基础结构是“工作室”,每间工作室由两位教员来分担教学任务。其中,“工作室师傅”是典型的手工艺人,精通手工技艺、材料和制造工艺,而“形式导师”通常由艺术家担任,其任务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然而,我国现行的“三大构成”课程体系主要是以理论知识和实践制作为主,重视形式法则的训练,而不重视抽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由于只关注形式法则和实际制作,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三大构成”课程变成了图案课、手工课。学生往往满足于在经验层面模仿前人已有的相关图例,能够做成图案成品或立体造型就满足了,却很少思考其本质,这样也就难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挖掘艺术设计潜力,对后续的专业设计课程也就失去了强有力的支持。模仿是学习“三大构成”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很有帮助,但是,现行的构成教学没有调整好模仿与创造之间的关系,过于注重“形式”模仿,忽略了创新意识的培养。同时,学生也极有可能因为这些简单的重复性劳动而产生厌倦感,失去对构成课程学习的热情。这种忽略培养学生的抽象力、创造力的教学模式,误入形式主义的泥淖,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挥,为学生步入社会后难以应付激烈竞争和解决实际设计问题埋下了根本性的隐患,这无疑严重背离了“三大构成”教学的初衷。张道一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这种教学模式没有抓住包豪斯在工艺上成功的本质,而是在艺术形式上剥取了一点皮毛,不仅没有比过去向前逾越一步,相反地是种 3 后退。诚然,如果不能真正把握“三大构成”的本质,不能有效解决形式主义的问题,那么培养出色的设计艺术家只能是一句空话。

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在现代设计中已经被广为应用,但是,目前的“三大构成”教学并没有很好地与计算机辅助设计这一优势接轨,大多数的构成课程还停留在手工构思以及手工制作的传统层面上。比如,立体构成课与设备、材料、工艺的关系非常密切,但很多院校并没有与时俱进地更新实验设备和实验材料,即使学生有了好的设计点子,但囿于严重过时的“客观条件”,设计方案也没有办法顺利地付诸实施,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三)异化:与后续专业课割裂

从课程体系角度来说,作为艺术设计教育的基础课程“三大构成”课最直接的意义还在于为后续课程的顺利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三大构成”并不能培养一个出色的设计师,但“三大构成”却能为培养一个出色的设计师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说,建立与后续设计专业课程的密切联系,既是“三大构成”教学的立足点,也是“三大构成”教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三大构成”往往与后续的专业课程相脱节,两者之间没有形成一种“基础”与“升华”的关系,没有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形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相关人士没有真正把握“三大构成”课程的本质。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平面构成设计可能被当作黑白图案设计进行“微技术含量”的机械训练,而“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则分别被某些学生戏称为“色环课”和“折纸课”。在教学过程中,构成学老师可能只关注“构成”原理本身,并不考虑构成学原理如何与专业设计相结合的问题,也不考虑这些构成学原理将会对未来的专业课程产生怎样的渗透作用,使学生的认识处于懵懂状态。比如说,在讲授“形态要素”时,教师只注重诠释点、线、面的构成形态以及运用后再布置相应的构成训练,至于在具体的服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包装设计等设计实践中怎样实现个性化的运用则很少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就可能不清楚这些 4 构成形式在专业设计中的具体用途,训练时也就只能是利用点、线、面这些抽象的符号来进行机械地模仿和重构。“三大构成”既然是基础课,也就没必要强求它在设计艺术教学中发挥惊天动地的作用,但是,作为基础课,为后续专业课程提供最基础的支持,为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架设牢固而通畅的桥梁,则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二、重振雄风亟需三大改革

(一)重视专业差异,优化课程设置

教学有没有效果,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关键在于课程设置是否科学、合理。“三大构成”包括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现行的课程设置多是将这三部分各自独立开课。独立开课,当然有其充足的理由,毕竟是三种不同的构成。但是,是否有更好的设课方式?虽然这“三大构成”可以各自独立成体,但是三门课程的某些内容却是相互融合的,这就为课程的融合提供了条件。在教学实践中,三门课程往往是由不同的老师讲授,对于其中重复的部分不会作什么处理,这样,既浪费了教学资源,也浪费丁学生的时间。另外,三门课程之间的独立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抽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和发挥。为了精简课时、提高教学效率,可将“三大构成”整合为一门课程,这样便能够在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的安排上统筹兼顾,便于“三大构成”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使整个构成的知识链更加严密完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另外,整合之后,教学的选择性与自由度更大,更有利于综合性课题训练的实施。同一个课题,既可以有平面构成的训练,也可以有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的训练,这样更容易接近于终端的设计对象。

当然,也并不是一定要将“三大”构成整合为“一大”构成,“三大构成”依然可以按照传统的模式独立设课,但是,在教学大纲编制和教师配备时一定要通盘考虑。教学大纲是教学之“纲”,是课程教学的依据和准绳,由于“三大”构成课程之间存在一些知识点交叉或重复的现象,在编制教学大纲时就应该全盘 5 考虑,全方位整合。同时,要注重弱化纯理论知识,强调知识、原理的运用,比如在色彩构成中,宜于弱化色彩的成色原理和理论关系,把重点放在色彩的搭配以及抽象表达上。另外,三门构成课不宜平行开设在相同的时间段,而应该在一个连续的时间段内,如果能由同一教师连续担任则更好,这样可有效避免内容重复或要点遗漏的问题,也便于合理安排课题训练。

此外,课程设置过程中还有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即不同专业合班上课的问题。考虑到“三大构成”作为基础课的实际情况,为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相同专业的班级合班上课是可以考虑的,但是,不同专业的班级则应该避免合班上课。为了让构成学能够实实在在地为今后的专业课学习和专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应该安排各设计专业真正懂行的老师来担任构成教学,而且构成教材的编写和选择也应该充分体现专业的“个性”。

(二)紧跟时代步伐,优化教学手段

随着电脑的普及,学生可用计算机进行设计,节省了大量的作业时间,也提高了画面的精细化程度。学生也能从简单但又繁琐的手绘钩线涂色中摆脱出来,将节余的时间用来训练设计的创新思维与视觉化表达,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三大构成”的教学不要过分纠结于传统的那种“功底”,要鼓励学生善于运用更加有效的表现手段去完成课题任务,引导学生围绕训练主题自由选择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等计算机辅助软件开展设计工作。

艺术设计的发展与艺术、技术、设备和材料等的进步密切相关,好的设计方案需要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材料来支撑,为此,“三大构成”的教学也必须以先进技术、设备和材料为依托。其实,在“三大构成”的表现中,手绘、电脑表现以及模型表达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三种必备手段。就拿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来说,即使现在电脑设计大有作为,但是手绘也不能完全抛弃。在处理手绘和电脑制作的关系时,比较理想的解决方案应是用手绘构思,用电脑制作成品,这样既发挥了现代化设计手段的优势,又没有丢掉传统的功底,是一种锻炼综合 6 能力、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三)更新教学理念,着重培养创造力

目前中国设计教育中的“三大构成”不能博得学生的好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学模式老化。迷茫的学习目的、传统的批量灌输、老套的课题训练将学生原本激扬的学习热情浇得奄奄一息。著名的日本朝仓直已教授对“构成”有一个概念性的综述:“构成”的重点在于“造形”。“它不是技术的训练,也不是模仿性的学习,而是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方法,在设计造型的过程中,主动地把握限制的条件,有意识地去组织与创造,在无数次反复的积累中获得能力的训练\创造力的育成。”③“三大构成”教学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学有所用、学而能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三大构成”教学最关键的是要更新教学理念。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三大构成”是所有设计专业共同的基础课,各大设计院校大都采用集中“讲”课的方式上课,也正是这样一种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知识的方式导致了“三大构成”教学效率的低下。“三大构成”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根本,“三大构成课程的创造力的培养,应该看成是设计学科创造力培养的预演和微缩”④。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前提,培养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克服思维的固定模式,培养发散式思维,适当安排课堂“讨论”,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解决设计思维中“一种模式、一个方向、一个结果”的“惰性”问题。通过师生、生生间的讨论,找出方案的局限性、不合理性,强化方案设计的深度和广度,实现创造力的双向提升。学生只有通过大量的观察、实践与总结训练,才能形成一套系统的设计思维方法。因此,教师除了讲解基本知识外,还要给学生提供探索、研究和表现的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探索、思考的基础上提高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这就要求在进行“三大构成”的课程设计时,善于将形式法则的讲授过渡到主题构成的训练,要把教学从形式法则的模仿提升为潜在艺术能力的发掘上。要善于利用课题设计调动一切感性和理性因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进而上升为创造力。

2.实施“协同教学”。协同教学首先要树立“联系教学”的观念。当前“三大构成”教学的主要症结之一是孤立,“三大构成”的彼此孤立、“三大构成”与后续课程的脱节导致了构成教学的低质、低效。因此,在“三大构成”教学中运用“联系教学法”是其走出困境的一个有效途径。任课教师应该清楚自己任教课程在整个专业或专业模块中所处的地位,清楚任教课程与相关课程间的联系,并且在课堂上将这些关系暗示或直接提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思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能以启发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将知识联系起来理解,就可以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中掌握对“三大构成”知识进行灵活运用的技巧。建立与后续设计专业课程的联系,可实现“三大构成”广度以及深度的拓展,使整个课程更加系统化,为将来专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另外,协同教学还表现在学生课题训练的合作上。其实,很多优秀的平面设计、立体设计都不是靠一个人单打独斗来完成的,而是靠一个团队通过相互启发、相互促进而不断完善直至最终完成的。因此,在“三大构成”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后的作业训练中,任课教师可以布置稍微“大”一点的作业,鼓励学生自由组合成小团队共同完成,团队成员通过互相沟通,彼此取长补短,从而实现共同提高。

注释:

① 田君.“三大构成”的引进 [J].装饰,2008,(3).② 陈岩.从包豪斯的基础课程看当代三大构成教育 [J].艺术与设计(理论),20lO,(9).③ 王茂林,尹书倩.三大构成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改革初探 [J].湖南包装,2004,(3).④ 孙灿.从培养抽象力与创造力初探三大构成的课程改革 [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8

第三篇:三大构成教学大纲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三大构成课程编码:

学分:3分

总 学 时:72学时,其中,理论学时:24学时;实验学时:36学时;课程设计:12学时

适应专业:动漫/图形图像各专业

先修课程:三大构成 素描色彩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通过理论与实践训练使学生懂得学习构成的作用与意义,理解并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应用构成的基本原理与视觉语言进行有目的的视觉形象创造,从而培养学生对艺术视觉形态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为各专业设计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 概论(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明确平面构成课程的性质,明确学习习近平面构成课程的意义。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定义

第三节平面构成的学习目的第四节平面构成研究的内容

第五节平面构成应用

第二章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与在具体构成中的灵活运用

第一节 对比与统一

第二节对称与均衡

第三节 节奏与韵律

第四节 比例与权衡

第三章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10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点线面的一般排列设计开始,逐步进入较复杂的点线面平面构成设计

第一节 点

一、点的构成;

二、点的形态特征与设计中的应用

第二节 线

一、线的构成;

二、线的形态特征与设计中的应用

第三节 面

一、面的构成;

二、面的形态特征与设计中的应用

第四节 应用点、线、面原理完成具象形到抽象形的变化

第四章 基本形与骨骼(2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对基本形进行八种形态的自由组合,骨骼在构成中的完美运用。

第一节 基本形

第二节 骨骼

第五章平面空间的基本构成形式(4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各构成形式的特点及构成,难点是各构成方法的灵活运用

第一节 基本元素的构成形式

第二节 重复构成第三节近似构成第四节 渐变构成第五节 发射构成第六节 特异构成第七节 密集构成第八节 空间构成第六章肌理构成(2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基本要素的理解、掌握和应用。学会创造新形态,构成形式的应用。

第一节 认识肌理

第二节 肌理的分类

第三节 肌理在平面构成上的应用

第四节 肌理在艺术设计上的应用

第七章色彩的物理理论(4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该节的重点与难点是对孟塞尔色立体和奥斯特瓦德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的理解与运用。

第一节 色彩的概念

第二节 色彩的表示方式

第三节 孟塞尔色立体

第四节 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第八章色彩的分类与特征(4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该节的重点与难点是对几种类型的色彩类型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第一节 色彩的分类

第二节 色彩的基本属性

第九章色彩构成的内容(10学时)

本章重点和难点:该节的重点与难点是对几种类型的色彩混合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第一节 色彩混合一、原色;

二、加法混合;

三、减法混合;

四、叠加混合;

五、间色;

六、互补色;

七、并置

混合;

八、旋转混合第二节 色彩的并置

第三节 色彩的节奏

一、重复的节奏;

二、渐变的节奏;

三、多元的节奏

第四节 色彩的色调

第五节 配色实例

第十章色彩与心理(6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该节的重点与难点是对色彩的视知觉现象的理解。以及怎样能熟练、正确地运

用色彩表现方法表现相关联的视觉现象。

第一节 色彩的感觉

一、温度;

二、重量;

三、质感;

四、面积;

五、情绪,六、色彩搭配的感觉

第二节 色彩的联想与象征

一、色彩的联想;

二、色彩的心理象征

第三节 色彩的使用

一、影响色彩使用的因素;

二、色彩的使用;

三、色彩的喜好与禁忌

一、立体构成的概念

二、立体的类别及性格

三、立体的构成特

第十二章 立体的基本构成形式(4学时)

一、粒体构成二、线体构成三、面体构成四、块体构成第十三章 立体的构成要素(6学时)

一、逻辑要素

二、形式美要素

三、形态要素

四、空间要素第十一章 立体构成概述(4学时)

五、材料要素

六、肌理要素

三、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构成设计与专业设计的相互关系。懂得构成的基本原理和表现方

法,掌握构成设计的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关系元素、实用元素的特性及其作用,并能掌握一定的材料性能与一定的工艺技能,完成相关各项目的练习作业与命题创作。

四、实验内容与学时分配

实验一概论(0学时)

实验二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2学时)实验三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8学时)实验四基本形与骨骼(2学时)

实验五平面空间的基本构成形式(6学时)实验六肌理构成(2学时)

实验七色彩的物理理论(2学时)

实验八色彩的分类与特征(4学时)

实验九色彩构成的内容(2学时)

实验十色彩与心理(2学时)

实验十一立体构成概述(0学时)

实验十二 立体的基本构成形式(4学时)

实验十三 立体的构成要素(4学时)

五、大纲说明

本大纲适用于图形图像,动漫,各专业。教学总时数为72学时,其中课堂讲授34学时,实验36学时,课程设计12学时。课堂教学以教学参考书为参考材料,按照本大纲的内容进行教学。

六、教学参考书

1、李洪忠等编著,《三大构成》第一版,上海美术出版社,2007年。

《三大构成》教学大纲

课程设计名称:三大构成学分:3

周数:2周适用专业:动漫,图形图像,一、目的与任务

通过理论与实践训练使学生懂得学习构成的作用与意义,理解并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应用构成的基本原理与视觉语言进行有目的的视觉形象创造,从而培养学生对艺术视觉形态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为各专业设计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构成设计与专业设计的相互关系。懂得构成的基本原理和表现方法,掌握构成设计的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关系元素、实用元素的特性及其作用,并能掌握一定的材料性能与一定的工艺技能,完成相关各项目的练习作业与命题创作。

三、课程设计内容

第一、期中课程设计

以所学的平面结合色彩为主,做一幅广告设计

第二、期末课程设计

以三大构成为基础,通过点线面结合平面色彩立体构成中所学的知识,做一组“我的家园”为主题的设计作品

四、时间安排

《三大构成》课程设计安排在期中、期末进行,时间2周。具体安排如下:

(1)期中课程设计

(3)期末课程设计

五、组织管理

课程设计实行指导教师负责制,由指导教师全面负责课程设计的指导与管理工作。

六、成绩考核与评定

1.考核内容

由教师对学生在课程设计期间的表现,所完成的作品、文档说明、答辩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具体评定标准如下:

(1)作品内容75%(1周)(1周)

(2)创意

15%(3)文档说明

2.成绩评定10%

依据上述考核内容,最后采用优(>90分)、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五级记分制评定学生课程设计成绩。

第四篇:《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三大构成》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43042001 适用专业 动漫设计与制作 总学时 学分 4 学时 72 理论学时 36 实践学时 36 开设学期 讲授+实训 第二学期 授课方式 课程类型 纯理论课□ 理论+实践课√

纯实践课□ 课程层次 院级精品课□ 省级精品课□ 国家级精品课□ 院内一般课程√ 合作 济南十翼广告传媒有课程承担单位 信息工程学院 教研室 设计教研室 开发企业 限公司 审定 编写 编写 2015-04-13 2015-9-20 安文静、李燕 秦朋、李娅 审定日期 负责人 执笔人 日期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三大构成》这门课程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部分内容,是艺术设计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基本知识和方法,应具备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及将来从事相应岗位的工作,奠定良好的理论和技能基础。

(二)先修后续课程 《三大构成》的先修课程为《设计概论》,该课程为本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空间想象和设计理论基础。本课程的后续课程为《动画速写》、《Photoshop》、《原画设计》、《分镜头设计》等课程。该课程的学习可为这些课程中的排版、色彩搭配、空间及立体形态创造等内容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思路 根据本课程的定位和后续课程的学习要求,本课程需要向学生讲授平面和立体艺术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布局、色彩运用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并通过技能培养并重的方法(例如案例实训、教师示范、学生 —1—

实践),培养学生平面、色彩、空间及立体形态等单项或综合设计的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提高教学效果,把课程分为3个模块,并制定每模块应培养的能力(见表2-1)和评价方法。围绕三个模块中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制定实践教学环节,每一个模块都包含几项具有内在联系的设计课题,每一项设计课题融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职业态度等内容为一体,形成各自相对完整的系统。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依据学生对每一项设计课题的完成情况。表2-1 《三大构成》各模块应培养的能力 课程体系 培养的能力 最终职业能力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对设计项目进行创意设计、平面设计的能平面构成模块 构图能力、排版能力 力、角色创意能力 培养针对不同性质的作品选对于角色颜色合理搭配的能力 色彩构成模块 择色彩搭配的能力 培养利用点、线、面、块等对展示设计、空间场景等工作项目进行创元素进行空间立体形态的创造能立体构成模块 新设计及空间合理规划的能力 力

三、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使学生了解美的形式法则,色彩的搭配关系,空间及立体形态的构成方法,能够根据设计课题要求进行创新设计。具体目标如下:

(一)能力目标 1.能按照设计课题的要求,对设计课题进行从二维平面形象到三维空间形态的全面创新设计; 2.能对设计项目进行版式设计,并进行符合设计主题的色彩设计; 3.具备完成具体设计项目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能力。

(二)知识目标 1.掌握现代构成设计的概念、分类及形式美法则; 2.了解色彩的成因,并懂得用色彩进行色彩设计; 3.了解立体构成中的形状包括哪些要素、立体构成中材料的种类,掌握立体构成的技法。

(三)素质目标 1.具有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 —2—

2.具有进行排版、色彩搭配时的逻辑思维能力; 3.形成对设计作品检查评价、解决复杂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4.具有完成大型设计项目时的团结协作精神。

四、课程内容 根据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现代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秩序构成和非秩序构成、色彩的三要素、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色彩的情感、立体构成的表现形式等。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保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后续设计课程打好基础。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表4-1。

表4-1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学习情境 学习任务 学习内容 学时分配 名称 子情境 三大构成的概念 构成概述 熟悉三大构成的概念 1 情学习三大构成的目的和意义 三大构境成概述 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构成的形式美法掌握三大构成的形式美 1 1 则 法则 构成案例分析平面构成的概念和特点 2平面构成的概述 了解平面构成概念 情平面构点的构成设计 境成的基平面构成的基本掌握点、线、面的构成设 线的构成设计 6 2 本形式 计 形象 面的构成设计 秩序构成的含义、特征 2 秩序构成 理解什么是秩序构成 重复、渐变、特异、对比 非秩序构成的含义、特征 1 情平面构非秩序构成 掌握什么是非秩序构成 境成的形空间、分割、重组、肌理构成 1 3 式 实训1:分别以密集、特异、肌理、综合练习实训练习掌握构成形式 对比、发射构成形式完成构成设计。12 作业规格:20*20cm 熟悉色彩的成因 色彩的成因 情色彩构掌握色彩视觉生理特征 色彩的心理特征 境成的概色彩的分类 2 4 述 学习色彩的分类 色彩的分类 —3—

实训2:用色彩技法分别完成色彩调研方案策划、实施、总色彩的三要素 的纯度和明度对比练习。4 结 加色混合 原色 减色混合 2 情掌握概念特征 色彩混境掌握空间混合方法做色中性混合 合 5 彩构成设计 色彩混合 实训3:用空间混合方法做色彩构 4成设计 色彩对比 了解色彩对比 色彩的对比 2 情色彩特色彩调和 了解色彩调和 色彩的调和 2 境性 6 实训4:掌握色彩对比与色彩调和色彩对比和调和掌握在设计中的应用 在艺术设计中的现实作用: 4 在设计中的应用 作业规格20*20cm 色彩个性 色彩的情感与心理 2 情色彩感觉 色彩与文化 色彩情用抽象的色块表示以下境感 色彩情感。色彩联想 国际流行色 2 7 色彩的印象表现 主题性色彩设计 2 立体构成概念、形状 情特点 色彩 立体构掌握立体构成的概念、特境肌理 4 成概述 点以及构成要素。8 空间 立体构成的要素 材料 线立体 线立体构成表现 面立体 4 情面立体构成 立体构熟悉半立体和立体构成 境块立体构成 成表现 9 块立体 实训5:使用软质线材和硬质线材做构成设计练习。完成面材的立体10 构成设计和块材的立体构成设计。平面构成应用 三大构情成在设掌握三大构成在设计中2 欣赏优秀作品 境色彩构成应用 计中的的应用 10 应用 立体构成应用 —4—

五、课程实施

(一)教学设计 根据课程设计思路和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在知识内容方面以多媒体讲授为主,在教学中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方面,为了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课程中重点、难点部分安排大量的设计练习,让学生借助每一个构成课题,以自已亲身的体验,实践与思考,启迪造型创作意念,发现构筑新形式的方法,从中提高创造能力,审美能力与表达能力。表5-1 学习情境1实施内容表(学习情境描述)学习情境1 三大构成概述 参考学时:2 学习目标 熟悉三大构成的概念;掌握三大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子情境 学习内容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 三大构成的概念 1.构成概念 多媒体教学法 情境学习学习构成的目的和意义 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2.构成的形式美法小组讨论法 则 构成案例分析 考核标准 学习场所 多媒体教室 按情境1进行备课,写教案并准备PPT。准备一个流程图,让学生熟悉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教学准备 考虑好学生的分组和如何讲述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为学习本课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表5-2 学习情境2实施内容表(学习情境描述)

学习情境1平面构成的基本形式参考学时:8 学习目标 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掌握点、线、面的构成设计。子情境 学习内容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 1.平面构成的概述 三大构成的概念和特点 多媒体教学法 情境学习点的构成设计 2.平面构成的基本线的构成设计 案例分析法 形象 面的构成设计 —5—

考核标准

学习场所 多媒体教室 按情境

2进行备课,写教案并准备PPT。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点线教学准备 面的构成设计,加深对平面设计的印象。课堂上通过小组讨论来分析案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表5-3 学习情境3实施内容表(学习情境描述)学习情境1平面构成的形式 参考学时:16 学习目标 理解秩序构成和非秩序构成;掌握构成形式方式方法。子情境 学习内容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 秩序构成的含义特征 1.秩序构成 多媒体教学法 情境学习重复、渐变、特异、对比 非秩序构成的含义、特征 2.非秩序构成 小组讨论法 空间、分割、重组、肌理构成 实训练习掌握构成形式

3.综合练习演示法 考核标准

学习场所 多媒体教室 按情境3进行备课,写教案并准备PPT。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作业:教学准备 分别以密集、特异、肌理、对比、发射构成形式完成构成设计。作业规格:20*20cm 表5-4 学习情境4实施内容表(学习情境描述)

学习情境1 色彩构成的概述 参考学时:6 学习目标 熟悉色彩的成因;掌握色彩视觉生理特征;学习色彩的分类。子情境 学习内容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 色彩的成因 1.色彩的分类 多媒体教学法 情境学习色彩的心理特征 色彩的三要素 2.色彩的三要素 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 各个部分概念、特点 考核标准

—6—

学习场所 多媒体教室 按情境

4进行备课,写教案并准备PPT。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作业:教学准备 用色彩技法分别完成色彩的纯度和明度对比练习。表5-5 学习情境5实施内容表(学习情境描述)

学习情境1 色彩混合参考学时:6

学习目标 掌握概念特征;掌握空间混合方法做色彩构成设计 子情境 学习内容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 加色混合 1.原色 多媒体教学法 情境学习减色混合 中性混合 2.色彩混合 演示法 利用空间混合做色彩构成设计 考核标准

学习场所 多媒体教室 按情境5进行备课,写教案并准备PPT。在整个教学环节准备有特点的案例采用提问的方教学准备 式让学生起来进行分析。加深学生的知识点。作业:用空间混合方法做色彩构成设计 表5-6 学习情境6实施内容表(学习情境描述)

学习情境1 色彩特性参考学时:8 学习目标 了解色彩对比;了解色彩调和;掌握色彩对比和色彩调和在设计中的应用。子情境 学习内容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 色彩对比的理解 1.色彩对比 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 情境学习色彩对比的案例分析 色彩调和的概念理解 2.色彩调和 多媒体教学法、小组讨论 色彩调和的案例分析 考核标准

学习场所 多媒体教室 —7—

按情境6进行备课,写教案并准备PPT。通过丰富的案例来辅助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开阔教学准备 学生的视野,作业:掌握色彩对比与色彩调和在艺术设计中的现实作用: 作业规格20*20cm 表5-7 学习情境7实施内容表(学习情境描述)

学习情境1 色彩情感参考学时:6 学习目标 了解色彩的情感与心理;能够合理运用色彩。子情境 学习内容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 1.色彩个性 色彩的情感与心理 多媒体教学法 情境学习2.色彩感觉 色彩与文化 小组讨论法 3.色彩联想 国际流行色 演示法 4.色彩的印象表现 主题性色彩设计 考核标准 学习场所 多媒体教室 教学准备 按情境7进行备课,写教案并准备PPT。

表5-8 学习情境8实施内容表(学习情境描述)

学习情境1 立体概述 参考学时:4 学习目标 掌握立体构成的概念、特点以及构成要素。子情境 学习内容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 形状、色彩 1.立体构成概念特点 多媒体教学法 情境学习肌理 材料 2.立体构成要素 多媒体教学法 空间 考核标准 学习场所 多媒体教室 —8—

教学准备 按情境8进行备课,写教案并准备PPT。表5-9 学习情境9实施内容表(学习情境描述)

学习情境1 立体构成表现 参考学时:14 学习目标 熟悉半立体构成和立体构成 子情境 学习内容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 1.线立体 线立体构成表现 多媒体教学法 情境学习2.面立体 面立体构成 小组讨论法 3.块立体 块立体构成 多媒体教学法 考核标准

学习场所 多媒体教室 按情境9进行备课,写教案并准备PPT。作业:使用软质线材和硬质线材做构成设计练习。教学准备 完成面材的立体构成设计和块材的立体构成设计。表5-10 学习情境10实施内容表(学习情境描述)学习情境1 三大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参考学时:2 学习目标 掌握三大构成在设计中的应用 子情境 学习内容 建议使用的教学方法 1.平面构成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法 情境学习2.色彩构成应用 欣赏优秀作品 多媒体教学法 3.立体构成应用 多媒体教学法 考核标准

学习场所 多媒体教室 按情境10进行备课,写教案并准备PPT。通过优秀作品欣赏让学生复习之前课程所学的教学准备 内容,把上一届学生的优秀作品带到课堂上。

—9—

(二)实施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有三个基本点,重视思维的训练、过程的完整、设计效果的完美呈现。每一个学习单元教学分六步来进行: 1.资讯,教师下达工作任务,学生收集加工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信息; 2.计划,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计划或方案; 3.设计预案,对制定的方案进行审核选优,确定一个可实施的最优方案; 4.实施,根据设计方案开展设计任务; 5.检查,在实践过程中,教师检查指导实施过程,完善和提高成果; 6.评价,在工作任务完成以后,按照预先制定的标准对实施结果和实施过程进行评价,进行成绩评定。具体实施过程以工作单引领方式来完成。1.工作任务单。将学生分解成若干学习小组,给每个学习小组都要下发一个工作任务单,包含具体学习任务或工作任务有什么要求,需要做什么,时间怎么安排,要达到什么标准;2.资讯单。下达资讯单,教师通过讲述的方式做资讯引导,明确完成工作任务,要用到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从什么渠道获得。学生根据资讯单的要求收集信息,具体方式包括网上搜索、案例分析、查资料、小组讨论等;3.计划单。指导学生分组制定工作计划,通过分组讨论、计划展示的方式,在小组合作的前提下,制订各小组的工作计划或工作计划。4.决策单。每个小组的同学各自列出自己所制订的计划,分析、比较、判断各自制定计划的优点与不足,分析可执行性如何,可靠性如何,然后修改成比较合理的方案,作为实施依据。5.实施单。学生通过按照预定工作计划实施工作过程,并且在实施过程当中对进度,对质量进行有效控制,学生实时填写工作实施单。6.检查单。对实施过程进行检查,包括组内进行自查,组间进行互查,与计划对比,有无偏差,何种原因造成偏差,并制定相应的纠偏措施,保证工作任务按照计划要求,按时、按标准完成。7.评价单。通过学生和教师两方填写,学生要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要对 —10—

学生完成的过程及成果进行评价,评价单成为技能考核的手段。评价可以采取演讲、答辩、填写评价表、访谈、考核等方式来进行。8.教学反馈单。学生对整个的工作与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学习内容是否满意,任务完成情况是否满意、教学方法是否满意,小组合作是否满意,可采用小组反馈、调查问卷等方法。

六、课程考核 考核过程是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考核,不仅只考核专业能力或知识内容,还要考核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知识考核渗透到技能考核之中,而技能考核不光是对结果的考核,还包括对过程的考核。本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过程考核占60%,结果考核占40%。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主要是通过对每一个教学单元中的实践项目评价和目标评价来实施。学生的最终成绩为教学单元中的各实践项目得分的平均值。表6-1 考核比例及要求 考核方式 考核内容 分 值(满分100分)考核目的 到课率 10 考核学生的创造性创意构思 20 思维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发现问题与解决过程考核 60分 学生实践过程中的学习态度 10 教学单元中问题的能力;项目任务工作进度与质量 10 的执行能力。的各实践项过程中自查、互查及纠错能力 10 目 考核学生对项目任最终效果呈现 15 务结果的展示、分析、15 结果考核 40分 表现技法及加工工艺 评价能力,职业能力和 10 职业素养。作品汇报

七、实施条件要求

(一)师资队伍要求 《三大构成》是艺术设计类专业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要求授课教师对设计理论知识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和较高的审美水平。可聘请工作在企业一线的相关设计人员兼课,这样更有利于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融合于整个教学过程。

(二)教学场所要求 1.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配备传统教具、多媒体设备等教学必需设施。

—11—

2.设备要求

制图桌椅每人一套,相关制图工具和材料可统一采购并发放。

八、课程资源

(一)建议教材 本课程目前选用的教材是由史喜珍主编的、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三大构成设计》。本教材主要特点是提供的资讯比较详细,案例丰富,可操作性强,本教材自2009年出版以来,已经连续三次重印,使用效果良好。

(二)参考资料 1.《现代构成艺术》,主编陈敬良,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版次:2; 2.《现代构成》,主编曹大勇,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版次:2。

(三)网络资源 1.Arting365——中国艺术设计联盟; 2.中国设计在线; 3.中国平面设计在线。

九、课程标准制定依据 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群的专业基础课程,《三大构成》课程标准的制定以艺术专业群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以后续专业课程所需的基础知识为导向,服务于后续的专业技能课程。课程标准的制定参考国家对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出发点,以设计类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在广泛开展社会调研和毕业生跟踪调查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使本课程起到艺术设计专业群专业基础课程的作用,起到对人才培养方案充实和支撑的作用,从而推动该专业群的建设与发展。—12—

第五篇: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大纲

总 学 时:100 理论:60 实践:40 适用专业:广告专业 装潢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之一,是艺术设计基本素质培养阶段。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使学生重点掌握建筑设计表达基础的概念、技能、方法,了解建筑设计基础的概念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基本美学素养,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一个牢固基础。任务:讲授构成基础理论和基本设计,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构成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为专业设计训练奠定基础。

二、先修课程:

素描、色彩

三、教学基本要求:

(一)构成理论教学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知识点:通过对三大构成的概念、造型要素、形式要素的学习,掌握三大构成的基本设计原则设计符合构成要求的设计图;

(2)教学要求:讲授构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使学生掌握构成的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构成设计方法和基本技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及构成表现能力,为专业设计训练奠定基础。

2、能力培养要求

通过对本部分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

(1)了解:三大构成的理论知识、构成的基本原则、方法;(2)理解:正确理解三大构成的设计理论;

(3)掌握:三大构成的概念、造型要素、形式要素。

(二)构成实践性教学环节

1、知识点和教学要求

(1)知识点:三大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设计注意事项、创新要求;(2)教学要求:本部分讲授的是构成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对构成的各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能够设计符合构成原则的作品。

2、能力培养要求

通过对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练习,要求学生(1)了解:三大构成设计的基本方法、基本原则;

(2)理解:构成练习过程的循序渐进原则,合理安排时间,在不同学习阶段有针对性的练习。

(3)掌握:三大构成在设计实践中的运用原则,基本设计方法。

四、教学目标

通过该课程学习,强调训练与图例相结合的讲解,循序渐进。就每一构成要素及构成法则作针对性的练习,重点在指导和讲评,逐步提高学生的平面构成能力,为今后创造性课程打好基础。

五、教学内容:

平面构成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概述 21.了解构成的概念 2.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 3.了解学习习近平面构成的意义

(二)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41.理解点的性质和作用 2.理解线的性质和作用 3.理解面的性质和作用

(三)平面构成的形式法则 61.掌握律动、节奏规律 2.掌握均衡规律 3.掌握调和规律 4.掌握统一规律

(四)平面构成的形式 41.掌握重复构成形式 2.掌握渐变构成形式 3.掌握空间构成形式 4.掌握特异构成形式

色彩构成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色彩理论的沿革

1.了解内容色彩构成总述各个时代色彩理论研究成果

2.要求了解和掌握色彩理论的发展历史以及重要代

表人物,能达到何种设计。

3.重点与难点色彩理论发展史重要的代表人物。

4.了解什么是色立体以及孟塞尔色立体和奥斯特瓦德色立体。

(二)色彩理论

色彩的形成——认识色彩、色与光、色彩的产生、光源色 色彩的属性——无彩色和有彩色、色相环与色立体

学时

学时

学时

学时

2学时

4学时

色彩的混合——原色、光学三原色、色料三原色、色彩混合

色彩的表述与色彩体系——古代色彩科学的研究、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现代色彩科学发展(显色系统和混色系统)、色立体的基本骨架(明度色阶表、纯度色阶表、色相环、等色相面、等明度面)。

(三)色彩知觉与色彩对比 4学时

色彩知觉现象——视觉适应性、视觉惰性、色彩的错觉、色彩易见度 色彩的对比——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

其他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色彩的肌理对比

(四)色彩的调和 4学时

色彩调和的基本原理——类似调和、对比调和、面积调和、色彩的间隔调和 色彩的调性表达

(五)色彩的心理效应 4学时

色彩心理的表现类型——等级制度的色彩象征、宗教信仰的色彩象征、色彩的通感——色彩的音乐感、味觉感、轻重感、柔软与坚硬感、亲切舒适感、色彩的表情

立体构成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1.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 2学时

基本要素:形态的基本要素,形态的分类,形态的创造。

2.立体构成的基本法

2学时

基本法:线材的构成方法,面材的构成方法,块材的构成方法,材料的综合处理方法。

3.立体感、空间感

2学时

立体感、空间感:量感,空间感,肌理,错视。

4.美感要素形式法则 4学时

形式法则:尺度与比例,稳定与均衡,秩序与混乱,单纯与模糊,形象与意境。

5.立体构成 2学时

立体构成的技术意识, 立体构成的结构分析, 立体构成的机能造, 立体构成的技术美。

6.立体构成设计制作 8学时

软质线材设计构成 硬质线材设计构成 半立体设计构成 面材设计构成 块材设计构成 综合设计构成 肌理设计构成六、课程的主要参考书

1.《环境艺术设计手册》 马克辛、吴成槐 编著 辽宁美术出版社 2.《立体构成》 辛华泉 编著 湖北美术出版社

3.《立体·构成材料》

4、《装潢设计构成基础》.

5、《平面设计作品赏析》 陈钦、陈赞蔚 编著 冯罗铮编著何 洁编著. 辽宁美术出版社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下载Idiot三大构成试卷及答案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Idiot三大构成试卷及答案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成交通事故的三大原因

    构成交通事故的三大原因 ——酒后、疲劳、超速驾驶 [摘 要]:本文对构成交通事故的三大原因进行了全面而又深入的分析,并作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这些问题的研究对解决我国目前......

    三大构成的学习重点是什么(精选5篇)

    三大构成课程的包括什么?三大构成的学习重点是什么?需要掌握什么? 三大构成课程简介及课程大纲(附作品) 一、平面色彩构成课程简介及大纲 1、本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视觉......

    初中语文试卷构成分析

    初中语文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基础知识(1—6题,18分) 1、字音辨析题: 答题技巧:(1)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2)形声字标“不同声......

    双图班三大构成教学小结

    09双图班《三大构成》教学小结三大构成 是艺术设计图形图像专业的基础课程,尤其对于双图的专业更为重要,其具有的科学性包括了视觉心理学、透视学等,素描造型能力,色彩运用,立体......

    普测试卷的构成和评分标准

    三.普测试卷的构成和评分标准 PSC采用口试方式进行,试卷包括4个组成部分。 一、读单音节字词100个(不含轻声、儿化音节;占总分的10%,即10分) 目的:考查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的发......

    2008年监理工程师考试《三大控制》试卷及答案4

    2008年监理工程师考试《三大控制》试卷及答案4 31.按照GB/T19000族标准要求,通常对组织的相关职能和层次分别规定质量目标。作业层次上的质量目标应是。 A.定性的 B.定量的 C.定性......

    试卷答案

    一、基础知识(23分)九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答案 1、B 2 C 3 C 4 D 5、1)物是人非事事休2)北斗阑干南斗斜 3)人迹板桥霜4)燕然未勒归无计 5)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

    试卷和答案

    八年级语文五月月考试卷制卷人:梁宏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共25分)1、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C)(2分)A、杳无消息(yǎo)匿名(nì)畸形(qī)解剖(pōu)B、广袤无垠(mào)嬉戏(xī)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