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在个人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企业在个人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的本质属性在于社会属性,这就决定了个人的发展必然与社会的发展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可能脱离社会而进行所谓的自我设计、自我发展。
一个人若是脱离了社会,脱离了与他人的联系,不仅无法生存,甚至无法进行思维,更谈不上发展他的个性和才能。因为任何人的思想观点、知识才能、语言文字等,都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通过社会教育和社会实践获得的。因此,一方面,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有赖于这个社会的所有成员共同努力,是以该社会成员的发展为基础的;另一方面,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更需要社会提供种种条件。
然而,一般情况下个人与社会并不是直接进行联系和发展的,那就应运而生了一个联系彼此的中间产物:企业。企业是一个很好的让人进行思维,发展人的个性与才能的平台。也就是说个人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形成很好的融合,达到一个双赢的状态。
一个人的发展并不是天马行空的,他必须有所依托;一个企业的发展也不是凭空的,它也得有所依托。那是怎么联系的呢?人个的发展依托着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依托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个人与企来都发展了,那作为双重的依托体——社会,也就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整个人类也就得到了发展。其中企业实体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身为企业的一员,要想在企业中得到长足的发展,必然要将个人发展方向与企业发展目标进行对接,否则就只有两种结果:一是企业淘汰员工;二是员工另寻平台。而最好则是双赢。
培训部:田仲君
2012年12月
第二篇:工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作用
工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作用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工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错综环境和严峻的挑战。因而,面对企业发展中的困难,企业工会必须要进行职能创新,对员工进行教育和辅导,以适应时代特色和自身特点。
【关键词】工会职能,企业,职工
工会组织联系的对象是广大职工,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工会工作必须着力于激发和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通过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实事求是,发展从根本上实现好、维护好广大职工的利益。我厂目前正面临着许多的困难,面对困难,工会更应该从根本上发挥作用,站在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鼓励企业员工的创造性,团结带领职工参与企业技改,产品结构调整中发挥作用。
一、企业工会职能内容的移位和创新
经济体制改革、劳动关系的变化决定了工会职能从“政治”向“经济”移位和创新,为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其职能内容必须有所创新。
(一)加强职工的思想教育,增强企业凝聚力
在新的形势下,公司工会在教育方面,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但现在的思想教育总是与职工的切身利益和企业的效益、发展挂钩,主要是为了增强职工的觉悟及团队、企业的凝聚力,以便促进职工努力工作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而使职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提高薪资、福利等。例如:企业工会可以在生产工作中,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工会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和灵活的思想教育工作,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凝聚力,创新自由创新的氛围。同时,工会负责对党员、干部、职工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形势、任务、法治教育,组织开展以”凝聚力工程”为主体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培养职工团队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这样可以有效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并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娱活动,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将思想教育与企业的凝聚力紧密联系起来,这正是新时期工会教育职能的创新。.(二)要组织职工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
组织职工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是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方法,是工会工作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基础,是实现企业职工双赢的重要途径。当前,工会的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更具时代性,要在认真总结以往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的基础上,适应新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时代的社会化大生产特点,更加卓有成效地开展技术协作、技术攻关、技术创新。要以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发动广大职工参与并为职工群众所欢迎为标准,与企业的科技、经营、流通、信息等方面的工作相结合,突出技术创新,注重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创新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形式和方法,设计好载体,打造工会系统的名牌,在活动中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实现精神鼓励与物质利益并重、晋职晋级与利益挂钩并举、成果推广与社会宣传共济,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三)加强对员工培训,增强员工主人翁精神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态度,从而更好的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现代企业工会对职工教育的重心需要向实用技能上转移。现代企业中,专家学者及企业人员都己认识到:企业的竞争力决定企业的发展,而企业的竞争力来自于企业人员素质、技术技能等各方面的支持。不仅如此,职工的就业能力、收入待遇、发展前途等,都与其知识水平和技术技能素质密切相关。加强技能培训和教育,培养造就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例如某企业将2005年作为职工的培训年,把职工的培训根使用、待遇直接挂钩,从而增强了职工的危机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逐渐提高了全厂的职工素质,我们就可以
借鉴该企业的做法。
现代企业工会对职工教育的重心需要向实用技能上转移也是职工面对“失业”危机的实际需要。加入WTO后,我国将按照世界的经济规则实施并进行一系列重大改革。实施产业结构性调整必然带来结构性“失业”。据有关资料表明,第三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为第二产业的4~5倍,以同样的投资计,小企业吸纳就业量为大企业的14倍,这就必然要求国企职工提高素质、技能适应新岗位的需要,否则很可能面临失业。加入WTO初期,我国失业率有可能比目前水平提高4个百分点,达到7%左右。在当前就业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提高职工的知识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实际上是对职工就业权利、经济利益的维护。这也正体现了工会适应市场的需求,与时俱进的将教育职能从政治领域想经济领域移位和创新。
二、企业工会职能实现方式的创新
面对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内容,工会的职能,除了在内容上有所创新外,在实现方式上也有创新的必要和可能,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员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中。
(一)进行有效的沟通
沟通是员工参与管理重要途径。当前的治理结构理论学者普遍认为,企业应该由所有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员工也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企业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切身利益。因此,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员工也应该参与企业的管理。由于员工自身所处的不利地位:谈判力量不对等,管理者独裁,经济地位无保障(理查德·伊利),很难能直接参与企业管理。员工要实现对企业管理的参与,途径就是与管理层沟通,迫使管理者接受员工的意见。这种沟通需要有以下几个条件:如果员工没有统一的组织,单个的员工在管理者面前显得微不足道,所以沟通时应该有统一的组织,形成强大的力量,迫使管理层重视员工的管理意见;由于员工自身素质的制约,员工的意见并非都是合理的,需要一个组织对员工的提议进行管理;需要有一个组织对提出意见的员工进行保护。
某市对企业员工的一份调查显示,有72.6%员工认为自己在企业中的愿望表达不够,有62.2%企业员工渴望提高自己的主人地位。企业员工对于没有充分行使做主人的权利表示不满,表现出较强的参与意识。如果这样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员工就会感到不满,感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就对企业的发展不够关心,从而可能导致积极性下降的行为,反而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了。
(二)工会要积极的实施辅助职能
由工会职能的复杂性、多样性,以及工会职能的移位,我们可以看到:工会参与经济管理,应该有一个限度,有些工作工会起主导作用,有些工作工会起辅助作用。对起辅助做也能够的,工会也应该积极参与,带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
企业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员工个人的利益。不能因为企业的委托代理式管理就否定企业员工的主人地位。所以本企业员工有对生产经营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作为“职业团体”,工会是工人阶级的自发自助组织,组建工会的目的,就是为了将分散的员工组织起来,以使自己有力量代表替员工说话。员工参与管理在国外己经司空见惯,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会职能从政治向经济的移位,员工素质越来越高,企业员工也越来越迫切希望自己能够参与管理,而且他们也有能力参与管理。但是,员工毕竟不是管理者,由于员工自身素质不够、信息不对称等原因,他们的意见未必都是可行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就需要身为员工代言人的工会将员工组织起来,以企业一个强大阶层的身份参与管理。但是,这种参与只能起辅助作用。首先,工会参与经营管理,是因为工会有维护职工权利的职责。工会参与经营管理是从维护职工权利出发的,员工参与管理的目的也在于维护自己的权利。一旦超出这一范围,工会的工作就不合法了。其次,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工作,都有各自的职能部门,工会不能覆盖其他职能部门的工作,工会只能寻找维护职工权利这一切入点,辅助职能部门完成工作。
三、结论
工会作为职工群众自愿结合的组织,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是工会性质的基本要求,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工会组织的基本宗旨。在计划经济时代,工会的一切职能和工作都应当围绕维护职工的利益,反映职工的意愿这个中心展开。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工已经和企业的命运紧紧联系起来,工会作为企业的一个组成部门,有责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因此,本文对新形势下工会的职能定位和手段进行了探讨。参考文献
1、刘世锦.企业治理结构中经营者“定位”问题分析.改革,2008(5)
2、李剑铭.公司化改造以来我国企业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改革,2007(4)
3、卢嘉,时勘.如何调查员工满意度.人力资源开发,2007(6)
第三篇: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课本内容: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1.社会基本矛盾的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
两对矛盾中“一定要适合”的矛盾的运动规律,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前进方向。
2.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首先,生产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最基本的动力因素,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其次,社会基本矛盾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一切历史冲突的根源,决定着社会中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最后,社会基本矛盾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解决方式,并从根本上影响和促进社会形态的变化和发展。
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阶级和阶级斗争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即生产有所发展而又发展不足的产物,阶级的本质在于它是与特定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或人群共同体。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不同,是划分阶级的基础。阶级不仅是一个历史的范畴,还是一个经济范畴。
2.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通过阶级斗争表现出来。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社会形态的更替中。阶级斗争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它的作用是历史的,变化的。
3.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坚持阶级分析方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去观察和认识阶级社会的社会历史现象。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斗争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科学判断。
三.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推动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动力。
1.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革命。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社会形态的质变。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里转到革命阶级手里,是实现社会形态变革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
2.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革命使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革命能改造和教育群众以及革命阶级本身;革命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改革是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通过调整、变革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部分及环节,实现该社会形态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
五.科技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科学主要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科学活动主要是一种认识活动或精神性活动;技术活动主要是一种生产性、实践性活动。
1.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拉杆。纵观人类文明的发展史,每一次重大的科学技术革命,都会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和社会的巨大进步。现代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更为广泛,更为强烈。新科学技术革命出现在20世纪四十年代。它以微电子学和电子计算机为主要标志,包括生物工程、激光通讯、空间技术、海洋开发以及新材料、新能源在内的科学技术革命。现代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首先,对生产方式的产生了深刻影响影响。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再次,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引起思维变化的最切近的基础是实践,包括科学实践。(这部分抄网上的)
2.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在当代,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全球问题”的出现,深刻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全球问题”不仅是个自然问题、科学技术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涉及社会制度、社会管理组织以及各种社会认识和实践的复杂问题。
解决“全球问题”有赖于多方面的努力和条件。要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树立全球观念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视野,克服急功近利的行为;要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要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要增强人们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的能力和手段,为人类摆脱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条件。如果问题是由社会制度造成的,就需要变革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形式。
第四篇:实事求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实事求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党的思想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人们对于实事求是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过程,而实事求是也表现出非凡的意义和理论指导性。
在新中国建立后,人们对毛泽东怀有极大的个人崇拜。极左思潮的年代里“大跃进”使得人民生活遇到极大困难,动辄就背毛泽东语录使人们忽视科学发展的规律,而文革的发生更是将整个社会推向极端的疯狂。这些都是忽略了实事求是之后对社会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
实事求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健康的社会风气的建立上,这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并且非常巨大的。
首先,实事求是在政府和公益组织公信力的建立方面是根本依据,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提。如今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已成为不争事实,虽然同毛泽东时代强烈的个人崇拜形成鲜明对比,但是社会稳定依然取决于公民对于政府的信赖程度。由于郭美美事件,红十字会收到的捐款急剧下降;由于腐败现象的不断发生,民众对于政府愈发不信任;由于法制的不完善,人民对于政府管理的信心不足。这些对于整个社会的信任风气的建立是极其有害的,如果人民不相信政府,不相信他人,不相信自己,又何谈和谐社会的建立。因此,无论是公益机构或是政府部门,都应当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实事求是地向民众汇报工作规划,实行程度等等问题,而不是遇到问题首先想着如何隐瞒,这在当今信息发达的时代是幼稚而拙劣的做法。只有这样,上访才不会那么困难,不会官商勾结,不会以贪污腐败为荣。实事求是才能建立真正健康的社会风气,使得整个社会向积极向上的方向进步。
其次,实事求是能够培养人们正确的做人做事态度。现在的社会中,扶起跌倒的老人这本身是毫无争议的事情,却在一次次善心遭到讹诈时,整个社会的信心都丧失。同时,小悦悦的死又让人不禁质问,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让人们对一个弱小生命的消失如此冷漠。可是如果没有人利用人们的善良去讹诈金钱,而是真实地讲出事情发生的经过,就不会让每个人都活得战战兢兢。当有人跌倒的时候所有人都去扶,那么欺骗也不会得逞。因此,建立精神文明的基础是贯彻实事求是的精神,把它作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之一,那么信任,尊重的建立会变得简单易行。
第三,实事求是是社会生产力的根本来源。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时,要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大跃进即是不遵守实事求是,私自夸大生产力,而导致整个社会处于浮夸的状态,这对于人民的生活有根本性的损害。改革开放以来,从经济特区的划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分税制改革,医疗,住房市场化改革,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确立,基本都遵从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了解中国国情,正视发展的困难和优势,使得这一系列的措施基本都达到了预先设置的目标。与改革开放前的经济发展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不再把劳动与个人的精神进步联系紧密而使得一个时代进步的任务都落在每一个个体身上,科学发展,稳健发展才是长久发展之道。可以试想如果依然不切实际地制定目标政策,就不会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不会让大锅饭解散而产生按劳分配,大大激发社会生产力,更不会达到如今的物质生活状况。实事求是使得人们能够正确看待现状,脚踏实地,从而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第四,如今信息的飞速增长,实事求是在媒体报道中显得非常重要。由于引导了整个社会的舆论导向,据实报道才不致激发更多社会矛盾的出现。
之前同仁医院医生被砍事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可以说是媒体长期对于医患关系的不实报道而导致累积的社会矛盾的爆发。在此事件之前,媒体曾报道有幼儿去A医院检查,医生说治疗费要花十余万元,后来到B医院只花了8毛钱就看好了病。这无疑成为多年来人们普遍认为的医院乱收费的有力佐证。这篇报道又使多少人认为医生都天良丧尽。可事件后续是,此幼儿因为同样的原因再次住院,而A医院所做的诊断是正确的,B医院只是一时缓解,拖下去会有更大的危险。这里的后续报道并没有遭到很多人的关注。因为媒体报道始终是站在医生的对立面去博取大众的共鸣,而这种带有感情色彩的报道会把大众对医生的误解放大化盲目化,最终导致悲剧的发生。而又有多少人因为社会对于医生的误解放弃了这个行业,医疗资源的稀缺使得医患矛盾更加激烈。此时实事求是就显得尤为重要,媒体应当深入了解事件的始末做出客观的报道,而不是为了眼前的一时讨巧将整个社会引入一种矛盾激烈的氛围之中。
同样,国外反华分子经常采用一些不实报道误导民众,我们对此感到非常愤慨,这对于我国国家形象的建立十分有害,使我国在国际社会中常常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因此,实事求是不仅仅是社会主义所应坚持的,这更是一种作为人看待事物最最基本的方法和态度。坚持实事求是才不会使自己盲目地被误导被欺骗,而拥有真正的对事物的看法。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在某些情况下,实事求是是需要极大勇气而大部分人都无法做到的,在因言获罪的时代,在文革十年中,有多少人能坦然地说自己从未说过违背内心的话,又有多少人为了保全性命而将其他人置于危险之处。当人民都为了保全自己而放弃实事求是的时候,这个社会一定是畸形而危险的。实事求是必须在健康而良好的社会风气中才能长久存在,同样,它也会促进整个社会环境的成熟稳定。因而,如果把人民信仰建立在个人崇拜上是不可取的,这就要求领导者将实事求是作为党的基本路线。
综上所述,实事求是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在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这要求我们在探求科学、真理、理想的路上践行实事求是;在依法治国的道路上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为根本;在经济建设、制度完善方面把实事求是作为基本原则。实事求是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任务,对于当代的大学生而言,首先做一个不说假话的人,再做严谨求实的学问,为良好的社会风气贡献一点力量。
第五篇:浅析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浅析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摘要】企业文化是企业个性意识及内涵的总称,其能以企业组织行为所体现。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目前企业文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已得到长足发展,企业文化学作为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正在从物质的、制度的层面向文化层面不断发展。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企业文化;企业建设;企业发展;和谐发展 【正文】
一、企业文化的认知和界定
1.企业文化的定义
企业文化研究热潮源于日本经济崛起对美国造成的冲击。日本企业界普遍认为管理的关键是企业通过对员工的教育和领导者的身体力行,树立起大家共同遵守的信念,目标和价值观,培养出全体员工同心协力共赴目标的“企业精神”。由于这种“企业精神”是管理中的“软”因素,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联系,但又不是整个社会文化,而仅仅是一个企业的传统风貌的“亚文化”或“微观文化”因此称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一整套共享的观念,信念,价值和行为规则,以至于促成一种共同的行为模式。当代企业面临的挑战:全球化、知识经济、网络时代的冲击。2.企业文化的本质
企业文化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产生于企业之中的文化现象,它的出现与现代企业管理在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密不可分,从管理的角度看,企业文化是为达到管理目标而应用的管理手段,因此,企业文化不仅具有文化现象的内容,还具有作为管理手段的内涵。
二、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企业文化反映了一个企业的主流价值观,它是随着企业的发展,伴随着企业的每一次实践活动而逐步形成的。因此,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职工素质,促进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企业文化推动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经济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企业的竞争力可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产品层,是表层的竞争力,第二层面是制度层,是支持平台的竞争力,第三层面文化层才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可以看出,企业文化对企业增强竞争力的重要作用。在广泛认同的价值观指导下的企业实践活动中,员工会产生归属感、使命感,对企业及领导人、企业形象产生认同感。这是企业文化成为企业发展内在动力的基础。
2.企业文化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作用体现为五大功能:
凝聚功能,企业文化是粘合剂,可以把员工紧紧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的明确、协调一致。导向功能,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基本竞争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激励功能,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和状态。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将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与激发出来,使员工都能找到奋斗目标和发挥才华的平台,事业的美好前景发挥了最好的激励作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约束功能,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对那些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不该做、不能做的行为,常常能发挥一种“软约束”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免疫”功能。3.企业文化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改革发展的强大精神推动力。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是职工的精神粮食,是凝聚全体职工的重要力量。它的根本任务在于通过各种途径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企业要生存,要发展,离不开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强大牵动力。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企业文化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重要性,不仅仅限于其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所起的现时作用,最为重要的是企业文化对企业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和“知识经济”时代,在我国加入WTO后将起到的深远的“未来的意义”。在新的世纪,新的历史条件下,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发展方向,发展水平,发展速度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4.帮助企业建立品牌
品牌是一种名称、名词、标记或设计,或他们的组合运用,其目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或劳务区别开来。当今时代,产品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品牌的竞争,品牌已经成为某种产品区别于其他同类产品的主要标志。一个产品包含、代表着企业的品牌、企业的文化、企业的思想,由此消费者可以鉴赏产品,可以体味品牌,可以谈判公司的价值观。
案例: 在汽车行业,宝马就意味着尊贵,年轻活力;卡迪拉克就意味着豪华舒适、贵族气派;丰田就意味着节油、轻便。品牌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首要因素,它把某种产品的竞争特色集中在品牌上,使人们一看到这个牌子就想到它的质量、价格甚至售后服务的特点。由此看来,品牌对于商品并不是外在的,而是内在的文化表现。
三、企业文化在当代的发展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理论和实践将发生新的变化;战略性人力资源开发管理迅速发展,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地位日益重要,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界限日益模糊,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在企业中担当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
1.学习文化和创新文化 只有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企业每一位员工的学习和知识更新能力,不断调整整个企业人才的知识结构,才能对付这样的挑战。创新文化就是要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要深刻理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理念和“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游戏规则。
2.虚拟文化和融合文化 新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就是在企业的各种资源中,无形资产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于有形资产。虚拟文化可理解为通过技术监督局、专利局、互联网和其他媒体使无形资产增值的人文环境,例如企业的知识产权、专利、网页和广告宣传等。虚拟文化使得企业的运作具有法律保障和灵活、柔性、合作、共享、快速反应、高效输出等特点,并为企业带来大量的有形资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有些物质资源也许会枯竭,惟有文化生生不息。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一种潜在的生产力,无形的资产和财富。企业文化会极大的促进企业的发展,所以只要做到企业和企业文化的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使两者同步运行,建设出一套优秀的企业文化来,一定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佘秀江、张光辉编著:《管理学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2.陈春华:《企业文化管理》,广东: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 3.刘志耀、董韶华:《企业文化管理与实务》,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 4.王吉鹏:《企业文化理念体系构建实务》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