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五篇

时间:2019-05-13 03:22: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民日报社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民日报社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第一篇:人民日报社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社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2010年10月19日04:5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一个国家的发展蓝图,一个民族的富强梦想,总会在历史的重要时刻显示出特别的意义。

金秋时节,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这是在我国即将完成“十一五”规划,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同志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充分肯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一年多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影响和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迎难而上、开拓进取,集中精力办了几件大事喜事,妥善处置了一些急事难事,努力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显著进展。

全会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奋斗目标、主要任务、重大举措,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三个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5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良好态势,并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我们战胜了汶川特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经过5年努力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5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情、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必须明确指导思想,把握

“十二五”规划的主题和主线。《建议》强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建议》强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性特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必须落实好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这“五个坚持”,指明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我们一定要全面深刻领会,认真贯彻落实,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十二五”规划的蓝图已经绘就,实现“十二五”规划关键在于在全党全社会形成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力量。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各级党委要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对发展的统筹协调,切实提高发展质量。全党同志要充分发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先锋模范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正确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从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确立“三步走”战略,到跨入新世纪我们党提出在本

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华民族的现代化夙愿已经逐步变成现实。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这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历史方位所在,也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使命所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

(责任编辑:杜博)

第二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盛会聚合力,共绘新蓝图。备受全市人民关注的中国共产党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大会预定的各项任务,胜利闭幕。我们对大会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

市第四次党代会,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是一次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大会,是一次民主团结、和谐奋进的大会。大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推进跨越发展、提升民生福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题,认真总结过去,科学谋划未来,对我市今后一个时期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作出战略部署,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委和市纪委。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奋发有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要求,是全市人民的期盼,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当前,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进入决战决胜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总基调,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惠民为首要任务,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创新驱动、开放带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强力突破工业化、城市化两大重点,着力保障改善民生,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经济跨越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最大的任务,坚持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提升,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力促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着力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在深化转型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以加速城市化带动城乡一体发展,强力突破中心城区,推进都市区同城发展,加快发展县城和小城镇,快速提升城市化水平,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加强生态市建设,着力构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共同繁荣”的新格局;要以更大力度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繁荣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推动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要加强以增进民生幸福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促进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大力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建设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幸福家园。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关键在党,必须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着眼于永葆党的先进性,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努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大力倡树实干为民的优良作风,使各级党组织成为推进改革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一届市委的领导下,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苦干实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重庆人民幸福美好的新生活而努力奋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第三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远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 深远意义

在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一个拥有 14 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疑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场壮举。这其中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立场,将“尊重和保障人权”贯穿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过程,贯穿于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之中,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融为一体的发展中,促进人民各项权利和社会公平正义的更好实现。

回顾小康社会的建设历程,从“实现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高。自 1978 年至 2019 年,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从68.2 岁提高到 77.3 岁,人均国民总收入从 200 美元增加到 10410美元,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从 63.9%降低到 28.2%,城乡差距不到3%,人类发展指数从 0.410 上升到 0.752,人民普遍过上殷实富裕的生活,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得到更好的保障。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医疗、社保、基层民主选举体系,确立了更加完善的人民民主、党内民主、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的社会主义民主框架,更加系统的党内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和公民监督等机制,建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夯实了社会公平正义的根

基。“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是一部人权进步史,也是一部实现人民幸福生活的奋斗史。

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始终致力于实现更高标准的人权保障。1979 年 12 月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后,1982 年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到 20 世纪末时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同年,全国人大通过现行宪法,在结构上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调整到“总纲”之后、“国家机构”的规定之前,在根本大法中把基本权利摆放在了更为显要的位置。1990 年,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对小康目标作出更详尽的阐述,1991年,中国发布首部人权白皮书,提出“生存权是中国人民长期争取的首要人权”。1997 年,中国提前完成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年翻两番的目标,当年,党的十五大首次明确提出“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要求。此后,“尊重和保障人权”在 2002 年党的十六大宣告“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时又再次被确认,并分别于 2004 年和 2007 年写入宪法和党章。2012 年,党的十八大把“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设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随后提出“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的要求,并在 2017 年党的十九大上提升到了“加强人权法治保障”的高度。当前,党中央又提出在“十四五”时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权事业全面发展”的更高目标。从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都伴随着对人权保障更深的理解、更高的期待和更新的要求。

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始终致力于更全面系统地回应人民权利诉求。中国始终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尊重和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原则。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位置,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让每个人更好地发展自我、幸福生活,是实现人人享有更加充分人权的真谛所在。中国共产党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中国人民通过坚持不懈的劳动创造,体现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的深刻含义。“十四五”时期,我国将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注重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挑战,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确保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始终致力于创造有利于充分实现人权的条件和动力。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提

供了坚实保证。中国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深化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健全民主监督、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保障制度,释放社会活力,增进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将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综合考虑国内外发展趋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利于调动全社会积极性的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

历时 40 余年的小康社会建设是一场恢宏的人权实践,中国人民更有尊严地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为人民谋幸福的里程碑,确立了中国人权事业的新高度,丰富了人类文明多样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中国必将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不断地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第四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正能量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正能量

在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中,我们送走了二0一二年,迎来了二0一三年。回顾过去的一年,在陕西省资产评估协会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开拓了新的业务,召开了第三届会员大会,选举了新一届协会领导班子,明确了新一年的任务。今年,又正值党的十八大召开,为我们展现了建设美丽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评估战线上的全体成员无不欢欣鼓舞,兴奋至极。

党的十八大是在胡锦涛主席领导下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取得巨大成就的形势下召开的,是在科学发展观取得难以估量绩效的形势下召开的。总结我们的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这就是我们的经验,是我们长期必须坚持的理论指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按照科学发展观,科学的建设社会主义,科学的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科学的深刻挖掘评估科学的理论和深层次含义,科学的研究和指导资产评估工作的建设、发展和创新。我认为,学习和贯彻十八大报告的精髓之一就在这一点,抓住了这一点才抓住了本质,才抓住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合点。正如报告中所指出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总书记也给我们指出:“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上下功夫,牢牢掌握认识世界、认识客观规律的思想武器”。

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还必须牢牢抓住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根本,紧紧抓住贯彻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条主线。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革命九十多年,我们的几代领导人带领我们浴血奋战九十多年,找到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条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迅猛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就是因为我们走对了这条路,得之不易,我们必须倍加珍惜,按照以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所发出的奋进号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要按着这条路走下去,在庆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一定能把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走好这条路,必须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含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包括道路方向、理论体系和制度保障,三者紧密结合,相互统一,缺一不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心是经济建设,我们是搞资产评估工作的,就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为改革开放服务的,为建设小康社会服务的,那么,就必须全面深刻的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含义,并贯穿在资产评估的全过程,不断研究和深化资产评估的理论和实践,不断开拓诸如绩效考评这样的新项目、新课题和新业务,不断对评估业务进行创新和改革,使评估业务、评估理论不断发展。通过我们的辛勤劳动和实际工作,忠心耿耿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踏踏实实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们的毕生精力毫无保留的贡献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给小康社会的建设,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年,陕西省资产评估协会召开了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选出了以韩传芝为会长、劳鑫为秘书长的新一届协会领导班子,这一届领导班子不仅规划了评估工作的发展,还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每一个评估战线的同志,全省评估战线的所有同仁,都应该按照协会的要求做好自己的工作。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协会又带领并要求我们学好十八大文件,深刻领会好十八大精神,用十八大精神武装我们的头脑,指导我们的行动,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大潮中,做出各自的贡献。我们必须这样办。总书记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协会的带领下,我们绝不可空谈,要实干,必须实干,只有这样,才能振兴中国,振兴中华,振兴中华民族,建设美丽中国。现阶段,首先静下心来,结合自身实际,结合工作实际,学好十八大文件,学好“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学好总书记十八大以来的所有讲话,要反复学,深入讨论,深刻领会精神,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实践。在此基础上,紧紧团结在陕西省资产评估协会周围,在协会带领下,把准方向,开拓业务,改革评估,提升水平,共同迎接美好的评估事业的春天。我们有决心,有信心,紧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扑下身子、实实在在地干,踏踏实实地实践,为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我们的聪明才智,贡献我们的一切,为建设小康社会汇聚正能量,释放正能量,增添正能量。

第五篇:20040101人民日报社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人民日报社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正式颁布,是一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的大事。《决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才工作的成绩和经验,明确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是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的纲领性文件。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历史经验与新鲜经验、一般规律与创新思路的有机结合,是《决定》的鲜明特点。《决定》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人才工作,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把是否符合“三个代表”,能否做到“三个代表”,作为衡量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成效的根本标准。《决定》把发展的要求贯穿人才工作始终,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决定》根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认真吸收近年来人才理论研究和人才工作实践成果,认真总结新时期人才工作理论、机制、方法等方面的创新经验,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的战略目标、重大任务提出指导性意见。《决定》着重解决人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把工作着力点放在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上,强调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注重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推进和人才工作协调发展。

紧紧围绕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是《决定》的突出主题。小康大业,人才为本。机遇难得,人才难得。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关键在人才。要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就必须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深化人才工作体制改革,大力培养各类人才,加快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人才合理分布,充分开发国内 1

国际两种人才资源,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圆满成功,党中央国务院的《决定》深入人心,一个全党全社会进一步关心人才工作、做好人才工作的良好时机已经到来。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把学习贯彻《决定》精神与深入学习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结合起来,理清思路,加大力度,一抓到底,注重实效,真正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要紧紧围绕本地区本部门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准确把握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科学制定和不断完善人才工作规划。要把《决定》的导向性、原则性同本地区本部门实施细则和具体规定的补充性、配套性结合起来,抓紧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政策。要针对人才工作的薄弱环节和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和措施,及时发现和解决落实《决定》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决定》提出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治国兴邦,人才为急;执政兴国,惟在得人。时代呼唤人才,伟业孕育人才。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不断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来源:《人民日报》2004年1月1日)

下载人民日报社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民日报社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