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拉高标杆 超常发展
拉高标杆 超常发展
----李渡镇三年工作安排
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了“一核两带、三城四县”建设和“综合实力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发展定位;当前,全县上下正在深入开展以“思进思变思发展、创新创业创一流”“三思三创”为主题的科学发展实践活动。李渡镇作为进贤经济重镇,必须紧紧围绕“三思三创”,按照“五找八问”的要求,以一流的思维理念、一流的意志品质、一流的工作水平、一流的发展质量,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在建设“实力进贤、活力进贤、绿色进贤、幸福进贤”的伟大征程中当先锋、做表率。
一、问题和差距
1、经济发展增速虽高,但总量偏小。特别是缺少支柱性的稳定税源,财税压力大。
2、特色产业成长虽快,但层次偏低。我镇三大产业企业多处于产业链低端,产业链条较短,配套关联度不高,产品多同质同类,缺乏市场竞争力,产业自我裂变的内生力不足。特别是缺少大企业大项目,尤其缺少能够形成上下游配套的龙头型产品和聚集产业集群的旗舰型企业。2010年,全镇100多家工业企业,产值上亿元的只有2家,税收千万元以上企业为零。
3、城镇建设力度虽大,但人气偏弱。特别是商贸、物
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相对滞后。
二、努力方向
(一)发展思路:以“超常发展、进位赶超、富民强镇”为主题,突出“五个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转型发展、低碳发展、统筹发展),推进“五个再”(产业再做大、企业再做强、经济再翻番、城乡再变样、文明再提升),着力建设“五个李渡”(实力李渡、都市李渡、生态李渡、文化李渡、幸福李渡),奋力争当全县排头兵,在全市争先进位。
(二)奋斗目标:力争到2013年,全镇主要经济指标较“十一五”期末翻一番多,其中财政总收入实现1.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实现8000万元。
(三)主要举措:
当前,李渡进入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稍有松懈就要掉队。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县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思进思变思发展,创新创业创一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同强的争、与快的赛、向高的攀,实现超常发展。具体做到“三个突出”:
第一,突出解放思想。顺利实现奋斗目标,必须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带动发展的大提速、实力的大提升。在具体过程中我们要努力做到“四个不”:一是不背过去成绩的包袱。不能躺在过去成绩的温床上沾沾自喜、妄自尊大,甚至裹足不前。牢固确立干不到
一流就是失职、争不到第一就是落后的理念,不为退位找理由、只为进位想办法,激情惯性干事业,能高则高,能快则快,能超则超,各项工作都要争第一、创一流,力争红旗不倒、红旗长红。二是不受习惯做法的束缚。不能满足于过去的经验、套路,更不能按部就班、循规蹈矩。非常之时,需非常之道;非常之道,才能有非常之功。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和新的要求,各项工作都要创新、突破,思路要更开阔、眼光要更长远,要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换个思路谋发展。必须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发达地区已有的,我们学着干,国家没有明文禁止的,我们试着干,别人没干或没有干成的,我们探索干,力争干出一番波澜壮阔的事业。三是不为任何困难所惧。目前,李渡镇发展经济、城乡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较大,必须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对于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各项任务,对镇党委、政府研究确定的各项工作,我们将放开手脚干,排除万难干,团结一心、义无反顾地把各项工作推进好、落实好。四是不受现有条件的局限。树立解放思想、创造条件干事业的精气神,牢固确立借资建设、负债发展的理念,学会用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用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立足基础,面对现实,不受财力不足和现有条件的局限,进一步创新理念、创新方法,创造条件来加快李渡镇的发展。
第二,突出工业经济。始终突出强攻工业,把主要精力放在扶企业、抓工业上,实现工业发展总量上突破、结构上优化、比重上提升,不断推动新型工业崛起壮大。一是千方
百计培龙头。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在扶持烟花集团、益康集团、李渡酒业、锦胜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基础上,排出一批成长性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骨干企业给予重点扶持,着力打造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同时,大力培植上市资源,强化先期辅导,选准上市通道,鼓励企业直接上市融资,加速裂变扩张。三年内,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10家,纳税超百万元企业3家、超五百万元企业1家、超千万元企业3家。二是整合改造促升级。鼓励、引导现有的烟花鞭炮、医疗器械、食品加工等三大传统产业,加快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来改造提升,加快推进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的开发和应用,加快向产业链高端攀升。重点是推动主导产业医疗器械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形成大中小企业配套,上下游产业联动的产业群体。三是突出招商上项目。坚持把招商选资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内外资并举、农工商并进,充实完善招商项目库,健全项目准入机制,提高招商选资水平,努力招大引强、靠大联强,努力招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环保低碳的项目,持续不断地储备一批、引进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大项目、好项目。坚持把发展“回归经济”作为招商选资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在外李渡人的作用,突出抓好资金回流、企业回迁、人才回乡,转变招商方式方法与领域,努力引进在外李渡人的好企业、好项目,推动李渡经济与李渡人经济互动发展。同时,着力建设工业集中区,加快县医疗器械科技园李渡园中园建设,规划建设抚河大桥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培育新的产业集
聚区。三年力争引进工业亿元项目1个以上、5000万元项目3个以上。四是发展商贸兴三产。实施服务业提升计划,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尽快提高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的贡献率。重点放在加快发展旅游业上,集中力量打造元代烧酒作坊遗址、中州岛、万寿宫、万亩蔬菜基地、农家乐等一批重点旅游项目,打响李渡旅游品牌,把李渡打造成为文化特色彰显、乡村特色鲜明、广受游客欢迎的新兴旅游目的地,加快把旅游业打造成为李渡的支柱产业。
第三,突出城乡建设。按照城镇发展城市化的方向,根据“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的建设思路,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断开创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一是以规划为龙头,引领城乡新发展。严格实行“先规划、后建设”的理念,进一步完善小城镇建设体系规划,重点完成重点地段的控制性详规,抓好各专项规划和重点项目修建性规划。农村要加快村庄规划编制,利用三年完成全镇村庄规划编制。二是以建设为动力,助推城乡新繁荣。按照镇村功能完善化的要求,加大城乡建设力度。具体抓好“一村、一站、二中心、二路、三桥”的建设。“一村”即桐车港“城中村”改造,“一站”即污水处理站,“二中心 ”即文化活动中心、客运物流中心,“二路”即改造李柴公路、新建抚河大桥对接路,“三桥”即抓好东南操家桥、安阳红旗洲桥、大桥吴坊桥三座危桥的改造;按照“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的思路,积极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推进农业规模化。重点支持
江西鄱湖实业有限公司搞好万亩蔬菜园区,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二期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抓住国家大兴水利建设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面改造机电泵站,抓好境内两座小(Ⅱ)型水库和抚河堤除险加固,提高防洪减灾能力;按照统筹协调城乡发展的要求,继续抓好新农村建设,推进农村清洁工程。三年内,力争新农村建设覆盖率、全镇农村垃圾收集率、无害化处理率达80%以上。按照城乡环境优美化的要求,加快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和“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建设工程。三是以管理为抓手,展示城乡新风采。要转变城镇管理方式,按照“内在抓文明文化、外在抓绿化美化”的要求,推动城镇管理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从治理点上脏乱差向提升面上整体形象,从一般号召向提升市民文明素养的三大转变。要推进城镇管理体制改革,坚决摒弃“重建设、轻管理”的传统观念,积极探索城镇管护社会化的管理模式和管办分离、管养分开的运作机制,逐步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体制。要延伸城镇管理触角,积极推动城镇管理工作向社区、村落延伸,加强对城镇乱搭乱建、农村无序建房等违法行为的管控力度,力争在超前管控、全面管控上实现新突破。
第二篇:政协发言拉高标杆
拉高标杆整镇推进
全面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
赤眉镇位于内乡县北部20公里处,辖21个行政村,312个村民小组,4.9万人,总面积154.3平方公里,山清水秀、林茂粮丰,是一个山、丘、平兼有的农业大镇、林果名镇。今年以来,围绕县委、政府“一点四线”的新农村建设布局,我们赤眉镇位于省道S249线这个重点部位,所以党委、政府始终把新农村建设作为统揽农村工作的总抓手,以“市内争一流、省内夺先进”为目标,拉高标杆、自加压力,村村上马、整镇推进,初步形成了全面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的热潮。主要做法:
一、科学规划
年初,镇党委政府根据村班子强弱、村经济基础、村民素质等几项内容,对21个村进行综合评价、分类排队制订了《2009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确立了“点片结合、沿路开发;村村试点、全面开花”的整体思路。根据这一思路,一是抓亮点。以夹道、陈湾、鱼贯口、杨店、朱陈、邵家岭和东北川几个市县示范村为着力点,在去年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提高,上档升级、打造精品。毎开工一个项目,一开始就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在注重园林式风光建设上下功夫,力争两年内建成省级新农村示范村。二是连成线。位于集镇以南S249线沿线的庙沟、四坪、黄岗、赤眉、马营等村为主,按照规划要求,修边渠,安路灯,建花坛,修花
1带,沿路住户门前硬化美化,向北与陈湾、邵家岭、杨店连成一条线,打造高标准的新农村建设示范带。三是带全面。以地处偏僻、基础条件差的琴溪、福山等九个村为难点,在抓好“村村通”和村容村貌整治的基础上,都选择了一个支柱产业明晰、干群基础好、积极性高的自然组作为本村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组,按照试点村标准组织实施,建成样板工程,带动全村新农村建设。以点带面带出了成效,点线结合加快了进度。目前,全镇已有54个村民小组全面完成了硬化、美化、绿化建设任务,硬化村组主干道27公里、入组入户道路22.5公里,修建下水道10.8公里,安装路灯325盏;栽植绿化树木20多万棵,修花池花带6500平方米;建设体育文化广场8个,文化长廊12处,修建文化戏台两座;涂白房屋3150余间,安装自来水1482户,安装太阳能1535户;拆除厕所、猪圈、柴堆600余处,建垃圾池52个、公厕36个,修建沼气池1825个,社区服务体系配套齐全,试点示范村连成一片,农村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二、强化支撑
围绕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充分发挥产业和资源优势,重点培育干鲜果、杨树、劳务三大支柱产业,为新农村建设奠定良好经济基础。一是培优林果强支柱。经过多年发展,赤眉目前有林地面积达到13.7万亩,林木覆盖率56%以上。其中浅山以栎类、松类为主的生态林面积5万亩;丘陵以油桃、黑李、板栗、核桃为主的干鲜果基地面积5.5万亩;沿
河滩涂及四荒地发展杨树3.2万亩,全镇达到“人均一亩干鲜果,户均三亩杨树林”。仅油桃一项,年产量达3500万公斤,产值7000多万元,人均果业收入3500元以上。为壮大支柱产业,去冬今春新发展油桃1200亩、核桃1000亩、樱桃。今冬明春计划结合农建项目,发展油桃1500亩、核桃2000亩、樱桃100亩,从而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增强发展后劲。二是拉长产业链条。围绕果品销售、板材加工和林果生产,鼓励发展各种类型的服务,拉长农业产业化链条,促进农民就业。目前,全镇已发展果品储运、销售服务和板材加工企业20余家,从业人员近万人;发展各类经济合作组织37个,从业人员1700余人;农民经纪人200多人,有效促进了农产品销售,活跃了农村经济。同时,利用油桃收获前后的农闲时间,采取技能培训、中介输出等措施,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全镇每年外出务工人员1.4万余人,年劳务收入过亿元。
三、用活山水
充分利用穿境而过的湍河水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变生产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是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新村的目的和群众愿望。为此,我们一是引水造景。在文化长廊、休闲广场建设中巧妙利用水利资源,让新农村鲜活生动起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例如鱼贯口村利用幸福渠流经村庄的便利,修渠引水,依附村道,环绕民居,方便了家家户户。他们还利用自然落差,在文化休闲广场边上修建了一道六十米
长的水幕墙,与花草树木相映成趣,静中有动,高雅别致。二是引水灌溉。邵家岭村在湍河上修筑三道抗洪坝,护村造地,引水绕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用清澈的流水淘菜洗衣、灌溉农田,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夹道村投资60万元在湍河上兴建了拦河大坝,投资90万元修环村硬边渠4000米,全村3100多亩耕地全部实现自流灌溉,方便了生产生活,改善了人居环境,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景象,体现了和谐也是生产力。三是引水治污。邵家岭杜前组把村庄内一个闲置多年的污水塘清淤重建,修造了亭榭回廊,引入活水,养鱼种藕,还在莲花池畔布置了文化长廊,建成乡村小游园,成为群众休闲乘凉的好去处。陈湾村在新硬化的村道两侧建有小水渠,利用自然水流排走生活污水,使污水自然净化,从而实现村庄内干净整洁,达到一劳永逸的目的。
四、多元投入
新农村建设头绪多、任务重,资金问题是一大制约因素,在实践中我们建立完善了“政府引导服务、农民主体建设、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有效破解了破解了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足的瓶颈制约,保证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一是财政上以奖代补。为了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每年从镇财政拿出30万元,对行动早、进展快、质量好的村进行奖励,虽然只占全镇总投资1600万元的20%,却起到了良好的助推作用。今年上半年,在县观摩评比、对8个试点村奖励6万元基础上,我们又配套6万元,调动了村组干部积极性,增
强了责任心,加快了工程进度。二是确立农民主体。全面推行“4+2工作法”,在群众中搞好“三会一访”,即:户主表态会、筹资座谈会、难点恳谈会和走访重点户,并组织村组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县内县外的示范村参观学习,增强新农村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要我干”变成“我要干”,发挥了农村党员和广大群众在决策议事、投资投劳中的主体作用,农民投资占总投资的90%。试点村农民人均出资300-600元,主要用于入户道硬化和美化工程。鱼贯口曹营组人均出资上千元,但是群众认为这个钱出得值。他们说:搞好新农村,面貌大变样,看着气派住着舒服。只要有钢用到刀刃上,出钱出力都愿意!三是争取热心人士帮扶。为争取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对家乡的支持,镇村干部利用节假日上门拜访,慰问谈心,激发他们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热情。今年以来,陈湾、东北川村等村累计争取在外务工经商人员、社会能人、企业老板捐助就达70余万元,村民为他们树立功德碑,使热心捐助人士深感自豪。三是村组集体扶持。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作用,更能增强凝聚力,推动新农村建设,也是赤眉的一大优势。邵家岭村利用“双日”活动营造了100多亩“党员活动林”,把50万元林木收入用来以奖代补;鱼贯口村南头组用好集体林地资源,筹资25万元建成了美好家园;陈湾村把村办企业收入用于扶持,两年完成了7个村民小组的硬件建设。夹道村人均拥有杨树60棵,村组都有集体林,形成了独特的“杨树经济”。每年通过有计划地间伐杨树、预售小树和拍卖树穴20年使用权等办法,为新农村建设筹措专项资金,等于建起了“绿色银行”,成为不竭的财源。这几年修拦河坝、硬边渠和组级道路、建文化广场等投资436万元,全村24个村民小组有18个组实现通水、通电、通电话、通宽带、通水泥路、通有线电视。今年,为满足群众文化需求,该村组织党员干部和小组长到西峡英湾村以及邓州西许村取经,该村还投资30万元建成了一座文化戏楼。所有这些投资全部来自村组集体林木收入,从群众们“夹道村天天在建设、月月在变化、年年大不同”的感叹中,干部们既感到脸上有光,又确实有一种成就感。
五、增责加压
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建设生态文明新村当作全镇的头等大事来抓,倾尽全力、凝心聚力,做到天天抓、日日抓、时时抓。21个村,尤其是示范村、试点村也必须把新农村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支书切实负起第一责任,对镇上下达的各项建设任务,必须无条件不折不扣完成,否则诫勉谈话或主动辞职。同时,加大督查奖惩力度,做到“一周一汇报、一月一评比、三月一督查”,鞭策后进、奖励先进,强势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二00九年十一月三日
第三篇:xxx管理学院“拉高标杆、查找短板”专项工作报告
商贸与经济管理学院
“拉高标杆、查找短板”专项工作报告
为了进一步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提高学院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成效,推动学院“深化改革、转型发展、服务地方”各项工作深入开展,按照浙江省办公厅和学校党委关于开展查找“短板”专项工作的要求,学院党总支召开党政联席会和部门负责人会议,专题部署了学院查找“短板”专项工作,学院各教研室、教学办、学工办、实训办和各党支部联系自身思想认识和工作实际,在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制度建设、党建思政、校园民生等方面进行了认真查找,经过梳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政治理论学习重视不够,敏感性不强,党性意识有所放松。
原因分析:一是学院教职工虽然在政治上是坚定的,但一定程度上也存在麻痹心理;二是理论学习抓得不够,存在以会带学现象,有时会因为教学中心工作太忙而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缺乏对敏感问题尤其是意识形态领域问题的警惕性、辨识及鉴别意识;三是在小事上约束不够,致使教职工对自身要求存在标准不高,得过且过、慵懒散等现象。
对策措施:(1)强化政治学习,提高思想认识水平。隔周四安排一次教师政治学习,通过学习使教职工端正工作态度,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强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政策理论学习与当前工作紧密结合,更好地指导工作实践;(2)加强教工党员的党性教育。通过“三会一课”、支部例会等,对《党章》《准则》《条例》、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等进行学习,提升党性意识,坚守党性原则,强化党员的政治担当,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高辨别是非的政治敏锐性。
2、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比例不高,专业发展不均衡。
原因分析:一是专任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师团队年龄分布不均以及高级职称占比偏低、高学历层次人才引进困难等问题,影响了师资队伍合理布局和梯队培养。二是“双师型”教师比例不高,跟不上高职教育形势发展的需求。三是专业发展不均衡,形成了招生有计划,专业难规划的现实情况,使得国际贸易和财会等专业迅速膨胀,占到学院学生数的三分之二强,给就业、师资配备、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造成很大压力。
对策措施:(1)按照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做足总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逐步提升教师整体素质;(2)下大功夫引培并举,重点培养和引进1-2名博士,实现高学历人才零的突破;(3)鼓励教师进修培训,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四是进一步完善专业发展规划,整体谋划专业建设和发展布局;(4)加强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以引进和培养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争取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带动和打造专业教学团队。
3、部分教师教学基本功欠缺,教学理念相对落后,课堂教学规范意识不足。原因分析:主观意识上,部分教职工存在慵懒散、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观念;客观上教育教学条件不足,严重影响了教师主动进行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新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更新速度快,部分教师懒于也不愿意接受新事物和新技术。
对策措施:(1)加强教职工思想引导和教育教学培训,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从观念上根本改变教职工的思想认识;(2)建立健全教师评价激励机制,更好地督促教师回归课堂,以教书育人为最高人生追求;(3)强化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方法植入,引导教师接受新事物,改善课堂教学成效。
4、党建思政工作研究能力和水平不强,辅导员等思政工作队伍专业化水平不高。原因分析:客观上,对于从事党建思政工作的教师职称晋升认定上,上级部门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仍处于专业和工作岗位两个研究方向均可的状态,这不利于思政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主观上,辅导员等思政队伍平时业务工作量繁重,无暇也懒于进行工作研究;另外,二级学院党建思政工作队伍相对年轻,科研能力水平不高,没有形成梯队式培养体系。
对策措施:(1)根据自身实际,对辅导员专业发展方向进行早定位,早帮扶,形成专业研究和工作实践有效融合;(2)合理调整分工,进行资源整合,将辅导员从繁重的工作中有效解脱出来,能够有一定精力参与工作实践研究;(3)加强团队协作,实行师徒制,形成老中青梯队式培养,渐进式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
5、以工作岗位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型教学开展得还不够深入。
原因分析:一是教师习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缺乏对教学对象的分析;二是部分课程还没有设计和完成以工作岗位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型课程及课程标准,处于教学做分离状态;三是对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和育人工作理念认识还不深。
对策措施:(1)针对高职教学的特点与要求,开发以工作岗位为导向的任务驱动型课程及课程标准,教师从课程设计入手,精心设计教学项目与教学任务,加强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岗位意识和岗位适应能力;(2)加强教师教育教学培训,提升教学方法和手段;(3)强化教师育人根本任务和宗旨的意识提升。
6、专业对口的校企合作单位较少,还不能满足工学结合的需要。
原因分析:客观上:一是个别专业所涉及的主要就业岗位属于单知识密集型岗位,如国际货代企业和外贸企业从事报关、报检和货代等,通常此类岗位需求人员少,单个企业需求数量多则两三人,少则一人。另外如会计专业,因企业岗位涉及单位机密,往往很难安排临时顶岗实习;二是与地方经济发展现状有关,与相关专业有合作的企业规模往往不大,根本无法一次性解决大批量学生的工学结合;主观上,专业教研室没有充分调动资源,没有知难而进。
对策措施:(1)充分重视专业工学结合的重要性,增强推动专业校企合作的主动性。通过建立专业校友会,利用专业校友资源,增加市内外开展校企合作企业的数量,重点提高校企合作质量;(2)积极走出校门,与湖州地区相关企业联系,提高与本地相关企业的校企合作水平;(3)结合实际,研究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有效措施和办法。
7、大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渗透与融合还不够。
原因分析:一是教师认识不足,往往以传统教授知识和技能为主,忽略了对学生职业精神和素养的培育;二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平台、载体和手段,职业精神和素养培育仍停留于教师口头说教为主;三是职业精神和素养的育人大环境还尚未形成。
对策措施:(1)加强专业文化建设,将职业精神和素养融合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去,提升教师的思想认识;(2)强化课堂教学环节的把握,增加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内容的有效植入和渗透;(3)加强工匠精神的继承和弘扬,强化宣传和学习工匠精神的氛围。
8、实训中心信息化管理水平不足,影响了教学实训成效整体提高。
原因分析:一是学校信息化工作正在整体推进中,还未将实训管理信息化提上日程;二是“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教学任务越来越多,管理要求越来越细致,实训部门管理压力也越来越大;三是实训项目管理、学生考勤管理、实训室6S管理、实训成绩管理、实训教学效果分析、校内外实训情况分析等实训管理任务繁重,实训管理队伍人员少,非信息化管理已严重滞后。
对策措施:(1)提请学校实训管理信息化工作尽快推进;(2)研究实训管理流程和办法,提升实训管理成效;(3)建议学校建立科学的、灵活的管理机制,避免多头管理,权责不分。
9、实训室对外开放不足,社会服务能力不强。
原因分析:一是社会培训工作统一由学校培训中心归口管理,影响了二级学院引进社会企事业单位进校培训的积极性;二是学院各专业利用实训基地与外界企事业单位合作欠缺,项目少而单一,社会服务与培训的含金量不高;三是教师自身对外服务社会和 企业积极性不高、能力有限。
对策措施:(1)依托学校培训中心和学院中小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中心,加大宣传,强化与行业企业、政府部门的协作,引进各类培训项目;(2)主动走出去,通过项目搭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深入合作;(3)大力推进教师下企业,“一联一”工程,在加强与行业企业、政府部门联系的同时,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和水平。
10、教学设施设备陈旧,更新速度慢,教学环境差,影响了正常教育教学开展。原因分析:一是教学设施设备更新和环境改造都是由学校相关部门负责的,虽多次提出申请,但设施设备更换速度慢,教学环境改造至今未予进行;二是教学环境直接影响了师生上课的热情和氛围,更直接关系到学院文化建设的成效;三是环境育人显得苍白无力。
对策措施:(1)通过书面和口头汇报形式继续提请学校关注;(2)利用现有条件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干净整洁的教学环境。
11、对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教育引导和干预能力不强,辅导员技能培训不够。原因分析:一是学院学生数近3000人,专职辅导员6人,管理力量远远不足;二是学生规模大,心理健康等特殊问题学生数也随之增多,学生突发事件明显增加;三是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处理方法、技巧和手段不够科学,往往以平息事态为主。
对策措施:(1)按照1:400的比例向学校申请辅导员职数,同时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2)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遇到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培训,确保安全底线;(3)建议学工部多争取一些参加国家或省级以上辅导员工作技能提升的项目培训,提高辅导员工作技能和水平。
12、部分3+2班级学生管理难度大,教育管理成效不明显。
原因分析:一是部分3+2班级生源质量较差,如安吉上墅私立学校,很多学生入学时没有任何分数限制;二是这部分学生一直以来就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加之大学的管理相对高中比较宽松,致使这些学生迟到、旷课、挂科现象普遍,这对学生管理、课程授课、毕业设计质量,以及毕业生跟踪调查的数据均产生不良影响;三是学校在招生过程中也是“矮子里拔长子”,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现状。
对策措施:(1)提高生源质量,完善招生环节中选拔机制建设,宁缺毋滥;(2)加强管理和教育引导,改善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建立约束—约谈—预警机制,加强家校联系;(3)建议学校在选择招生合作学校时,实行择优选拔机制。
第四篇:拉高标杆创先争优开创党家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精)
热烈祝贺山东省“两会”胜利召开
拉高标杆 创先争优 开创党家街道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济南市市中区党家党工委书记 赵延生 副书记、主任 程加漪
2010年,在中共济南市市中区委坚强领导下,围绕区委“拉高标杆,提升目标,创造新格局,实现大发展”总体要求,党家街道党工委立足实际,真抓实干,开拓创新,扎实做好“创先争优”活动,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组织保障。
一、教育引导,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基本素养
街道党工委实行周一例会制度进行汇报议事,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和集体决议,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包容工作氛围。成立基层组织建设领导小组,年初制定和分解党建工作目标任务,与管理区、村居层层签订党建工作责任状。推行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街道处级领导干部包管理区,机关干部以部门为单位包村,每周入村至少2次,参加并指导各项活动。建立健全交流报告制度,街道处级领导干部、管理区定期组织村级党(总)支部书记、党员干部交流,重点敏感时期随时交流,及时全面了解动态,掌握情况。街道党工委每月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党建问题,形成党工委统一领导,机关部门各司其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党建工作格局。
召开全体党员干部 “表彰”、“庆祝七一”等大会,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安排布臵工作,统一思想认识,振奋精神,共谋发展。举办土地管理等专题讲座,坚持周五学习,党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
观、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务实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有计划组织外出学习,借鉴先进经验,指导工作实践。落实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实行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一票否决,培养入党积极分子35名,发展党员18人。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有布臵有检查有通报,先后与10多名机关干部和30多名村级党员进行单独座谈,理顺情绪,严明纪律。依托远程现代教育平台,使每名党员掌握2—3门以上实用技术。投资5万元,为村级组织配备配全档案厨柜,制定《党家街道党建档案管理规范》,使党建档案管理规范有序。
二、探索实践,切实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1、强化党(总)支部领导核心地位。坚持村级重大事项村党(总)支部研究、村“两委”讨论、党员表决、村民代表通过,妥善处理高铁占地、房屋拆除、补偿款分配等复杂问题。对村级印章进行委托管理,将村级账目、合同等统一管理,促进了村级党务、政务、财务公开。
2、稳步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街道班子成员、包村干部参加村级民主生活会、恳谈会,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成果。深入开展“执政为民、廉洁高效”
集中教育活动,将覆盖面扩大至党(总)支部成员,使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明显增强。
3、实行村级党(总)支部书记任期承诺制,制定实施《村级党组织书记绩效考核办法》等制度,组织党(总)支部书记述职,进行村级考核;为村级党组织书记办理养老保险,每月发放800元基本报酬并按星级补贴奖励;分类发放村级办公经费12.5万元,为123名村级老干部办理退休,极大调动了村级组织谋事、干事积极性。
4、本着“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原则和“双高双强”标准,按照“依据实际、严格程序、稳妥推进”思路,对17个村级党(总)支部进行换届。进行“结对共建、大力帮扶”,将经济基础较薄弱渴马地区9个村与党家、邵而地区村居结成帮扶共建对子,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派工作组驻村,与村“两委”一起坐班,畅通渠道,理顺情绪,使党西等复杂村各项工作步入正轨。
5、加强基层组织活动阵地建设。筹集资金30万元建成建筑面积400多平方米相家村“两委”办公室和200多平方米东渴村“两委”办公室,彻底解决以上两村无办公场所历史。开展“精品社区”建设,实施“十个一”工程,建成高标准枣林村、展东村、宅科村党员活动室、阅览室、远程教育接收室等,市、区领导视察指导,给予充分肯定。
6、实施书记项目,和谐民族关系,促进村企发展。尊重开斋节、古尔邦节等民族风俗,真心真情为民族群众排忧解难,稳妥解决受市公路局委托党西公铁立交桥下雨季排水不畅致使村民房屋受损开裂无法居住,重汽路、绕城高速公路南线雨季排水导致党西村、党东村70户80多亩农田受淹,困难民族群众遭遇复杂交通事故等民生问题60多件。建立健全街道、民族村居、驻地企事业单位联系制度,教育引导民族群众全力维护辖区20公里高铁重点工程建设;妥善处理高铁沿线民族村73户村民、68950平方米各类建筑拆除和1400多座回民墓地迁移后续工作,没发生一起群众上访。在成功封堵黄河路基础上积极促进刘家林村与重汽卡车公司合作,建成占地40亩刘家林村民族工业园,协调重汽卡车公司12个机件加工项目并顺利投产,安臵刘家林村劳动力120人,促进集体经济快速发展;为本村50岁以上老人逐月
发放养老金,得到全村党员群众一致好评。指导帮助党西村和谐村班子,建成长0.42公里,平均宽6米党家回民中学道路和长0.4公里、宽10米党西村西—重汽路道路,清理路边各类垃圾1万多方,彻底解决党家回民中学1995年建校以来倍受关注出行难题。与驻地武警部队、春训坦克部队开展双拥共建,军民鱼水关系日益浓厚。
三、创先争优,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启动并推进“创先争优、争做党家先锋”活动,以“五个好”、“五带头”为标准,引导基层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先锋。
一是作风建设争做“提速提效先锋”。坚持以身作则,叫响“向我看齐”,以争创一流为目标,敢于负责,勇往直前。刘家林村党支部书记王涛廷率先垂范,以个人影响力、号召力带领刘家林村班子积极进取,各项工作永争第一,成为先进典型。
二是经济建设争做“经济发展先锋”。邵西村党员崔立荣创建种养殖、产加工一体老家农场,年出栏优质太湖黑猪4000多头;宅科村党支部书记玄成财创建众炫农养牛协会,采用“定单+农户”现代模式,带动周边23个农户,年出栏优质肉牛1000多头,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带头人;大可汽车改装有限公司、圣都食品有限公司、裕龙酒业有限公司、鲁冠混凝土有限公司等13家规模以上企业已成为地区知名品牌。街道2009年完成一般预算收入4000万元; 2010年完成一般预算收入5100万元,较2008年翻一番。
三是各项建设争做“项目建设先锋”。投资6993万元,修建高标准农村道路63.82公里并进行日常保洁,形成完整交通网络;实施投资1737万元土地整理项目建设和投资770万元玉符河截水保泉罗而
—催马段综合整治工程;完成投资220万元西西危桥改造和投资167万元宅科新桥建设;创建济南山润有机生态农业示范园,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打下良好基础。
四是城市管理争做“规范有序先锋”、“洁净宜居先锋”。查处各类违章建筑68户,强力拆除15起,拆除面积15000平方米;与国土、畜牧、执法等部门研究探讨,共同制定《党家街道办事处畜牧养殖用地实施意见》,规范养殖户管理。开展“环卫下乡”暨村居环境综合整治,基本实现“生活垃圾不落地”工作目标。认真搞好封山育林和大环境绿化,党员干部积极参加山林防火和秸秆禁烧,保证山林安全和大气环境质量。
五是民生改善争做“贴心为民先锋”。各村设立服务站,为党员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保证群众正常用电,加强学校安全保卫;逐村宣传推进农村妇女“两癌”筛查,组织70岁以上老人免费查体;为困难群众发放优抚金、保障金、救济金等88.7万元。
六是计划生育争做“计生带头先锋”。党员干部模范落实计划生育政策;严格育龄妇女一年四次查体,透查率99.3%;全力征收计划外生育社会抚养费,健康计生氛围日益浓厚。
七是维护稳定争做“平安建设先锋”。党员干部主动参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保证一般事不出村居,复杂问题不出管理区,疑难问题不出街道办事处。
八是精神文明建设争做“诚信和谐先锋”。开展以“诚信”为主题创建“十星级文明户”、“和谐四创建”活动。党员干部积极参加“慈心一日捐”,捐赠款物41.32万
元,其中党员王涛廷个人每年捐款10万元。兄弟村居、党员干部慷慨相助宅科新桥建设,充分体现党家人 民“和谐共建”良好素质。
2011年,党家街道党工委将一如既往在市中区委坚强领导下,进一步振奋精神,求真务实,为推动党家“创先争优”活动再上新台阶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五篇:加强医院健康宣传 促进医院超常发展(2010.5.15)
加强医院健康宣传促进医院超常发展
万晓燕
[摘 要] 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荆州市妇幼保健院努力改变夹缝中求生存的景况,8年来,将健康宣传工作作为医院发展的重要举措高度重视,每年给予一定的经济投入,对内对外进行立体式的健康宣传,让全市400万妇女儿童大大受益的同时,医院在医疗市场异军突起,从全省同级妇幼保健院末位上升为首位,实现了超常发展。
[关键词]健康宣传 促进 超常发展
医院宣传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利用宣传媒介,运用有效的宣传规则进行的一项传播活动,是凝聚职工思想,形成团队精神的需要,是树立医院品牌,扩大医疗服务覆盖面,展示医院风采,拓宽医疗市场,传播保健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服务社会大众的要求。①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现代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宣传工作在医院建设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凸现。
1.基本情况
荆州市妇幼保健院是一所地市级妇幼保健院,担负全市400万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任务。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医院在夹缝中求生存,不重视宣传,人心涣散,业务量萎缩,景况十分不佳。近8年来,医院新领导班子将健康宣传工作作为医院发展的重要举措高度重视,成立了健康宣传科,配备了专人,每年给予一定的经济投入,对内对外进行立体式的健康宣传,宣传卫生改革方针,宣传健康科普知识,让全市妇女儿童大大受益的同时,医院扩大了知名度和信誉度,推出了专科专家、新业务、新技术,拓展了医疗保健市场,塑造了妇幼服务品牌, 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异军突起,业务量和业务收入8年翻了15倍,从全省同级妇幼保健院末位上升为首位,连续三届荣获“省级文明单位”及省市级荣誉30余项,实现了超常发展。
2.具体做法
2.1领导高度重视。
2.1.1健全组织网络。在管理部分设立健康宣传科,安排专人负责工作,明确分管工作的领导。成立由院长亲自挂帅的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各科主任和护士长为领导小组成员,科室兼职宣传员负责科室
宣传工作的落实。
2.1.2 制定工作案。将健康宣传工作纳入医院《五年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每年制定详细的宣传工作方案,不断提升工作档次,使医院健康宣传工作逐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2.1.3 给予经费投入。医院每年拿出20余万元的专项宣传经费,宣传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全年工作进行预算,保障工作正常开展。同时一次性拿出近5万元配齐照相机、摄像机、投影仪等宣传设备。
2.2 建立激励机制。
2.2.1纳入考核范畴。将宣传工作纳入医院综合目标责任制管理范畴,每月考核、通报,与奖惩挂钩。
2.2.2 鼓励多投稿。对医院各科所投稿件进行登记,对在市级报刊上发表的稿件,奖10元/篇;在省级报刊上发表的稿件,奖30元/篇,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的稿件,奖40元/篇,并通过开展“优秀宣传员”评选活动,对成绩突出的个人进行表彰,对长期不投稿的给予通报批评。
2.2.3奖励多上课。对群体讲授保健知识的专家按职称级别分别给予正高200元、副高100元,中级50元的辛劳费,蠃得授课专家支持,提高授课质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2.3立体式健康宣传。
2.3.1加强与媒介合作宣传。通过电视、广播、报刊、信息杂志、网站等媒体,对卫生改革与发展、医院形象、专科专家、服务特色、先进典型等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地宣传。扩大医院知名度,促进名院、名医、名科形成,强化妇幼品牌。每年与荆州电视台合办健康栏目《妇幼安康》20期进行健康科普知识宣传,对已经制作好的宣传片缩短成3—5分钟适合乡(镇)居民观看的健康科普片,在周边8个乡镇电视台同时播放,每天播放2次,加大农村健康知识普及力度;在荆州广播电台《医药直通车》栏目每周播放《妇幼健康小知识》两次;在荆州日报、晚报、商报常年开设《健康宝贝》儿童保健知识专栏、妇幼名医健康知识专栏等;近8年来,在荆州电视台、荆州日报、晚报、荆州人民广播电台发表(播出)健康新闻、科普稿件850篇。同期,在医院对外网站上设立健康学校,定期上传健康知识,通过互联网进行健康宣传。
2.3.2合理利用宣传阵地。在门诊大厅及病区设立健康资料取阅处,放置近50种健康宣传资料,每天免费向患者及家属发放。诊疗
区两侧墙壁设立健康知识宣传栏,根据疾病流行特点定期更换,让患者及家属驻足时就可了解健康知识。近8年来更换健康宣传栏500余期。在门诊设立健康宣传室,每天滚动播放。保持健康咨询热线通畅,由专人进行解答并登记。在部分病区利用移动电视对病人进行健康宣传。
2.3.3 宣传融入医护常规。门诊医生在诊断病情时,告诉病人健康知识,免费向病人发放相关健康资料,并在门诊病历上记录。近年来编印发放40多种健康宣传资料20万份。病区则将健康宣传工作落实在每一个细小环节如辅助检查,发药过程,接送手术患者中。同时定期举办病友座谈会、工休会、咨询会,向病人进行集中健康宣传。
2.3.4构建网点开办课堂。城区以托幼园(所)、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及院内为支托,周边乡镇以村(居)委会为支托,基层以基层妇幼保健院为支托,构建群体健康宣传网点。根据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及疾病流行特点组织业务骨干在群体健康宣传网点举办健康课堂。将全年健康课堂内容列成课程表对外公布,每月开办儿童健康学校、孕妇胎儿大学、青春期及更年期健康学校、中老年健康俱乐部,通过专家健康知识讲座及咨询,有奖问答等形式提高听课的趣味性,普及妇幼医疗保健、艾滋病防治及季节性流行病防治知识等,让基层群众直接受益。近8年来组织各种健康课堂300余次,直接受益5万余人。
2.3.5义诊活动娱乐宣传。根据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及疾病流行特点组织业务骨干在群体健教网点举办各种义诊咨询活动200余次。如“孕妇时装秀”和“孕妈妈准爸爸绘画”比赛,让更多的准爸爸准妈妈了解围产期保健知识,通过特殊展示和互动娱乐活动,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接爱健康知识,受到了热烈欢迎。
2.4展示医院风采
2.4.1 展示先进文化。将医院核心服务理念语如“妇儿至上、关爱仁爱、诚信求实、追求更好”和“每一位病人都是我们的亲人”在门诊大厅前、各种宣传资料上进行展示,将各科确定的特色服务理念如儿科“真心呵护明天的太阳”,产科“这里是孕产妇的港湾”,眼科“明目一生、光明一世”,保健科“导航生命、播撒健康”等在病区醒目处进行展示。将职工自己制定了的服务格言如“您的满意是我不变的追求”、“用心服务,创造感动”、“精细在行,关爱在心”、“为患者排忧解难,替健康精打细算”等汇编成册进行展示,鞭策职
工不断进步,让服务理念和服务格言融入职工自觉为病人服务的意识中去,不断提升服务内涵建设,提高服务质量。
2.4.2展示先进风采。利用网站、《妇幼简讯》、《职工小家》专栏、党团支部园地等宣传阵地宣传医院各科爱岗敬业、先进典型、好人好事,引导职工爱院爱岗,凝聚人心,不断提高职工的思想素质。近8年来编印《妇幼简讯》700余期,更换文化专栏300期。
2.4.3树立品牌形象。向社会公开征集院徽、院旗、院歌,在社会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下,确立自己的形象标志,树立医院品牌形象。并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进行宣传,在社会上形成广泛的妇幼效应。对各种标识牌进行规范设计,统一制作,并附上医院形象标识进行展示,强化妇幼形象标识,强化妇幼品牌。
3.体会
3.1增强了职工的宣传意识。以往,医院在市级媒体刊物上发稿寥寥无几,近8年来,医院在市级刊物上发表新闻、科普文篇每年100余篇,在市直卫生系统名列前茅,对医院的发展动态进行了及时宣传。各科投稿积极,新闻敏感性、健康宣传意识明显增强,能及时提供线索,及时投送热门稿件,及时撰写科普文章。稿件质量、刊登比率明显提高。
3.2 扩大了医院知名度。8年前医院周边都不知医院的存大,与各县市更是未来往。现在,病人来自周边各乡镇、全市各县(市、区)、近邻跨市县镇等,知名度大大提升。
3.3树立了品牌形象。
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健康宣传,通过征集形象标识,通过展示医院文化特征,增强了医院信任度,树立了医院品牌形象。
3.4促进了名医名科的形成。
通过与媒介合作宣传,在各种不同媒体上开辟名医健康专栏,增加了专家的知名度,增加了专家的病员群,增加了专科的知名度,成就了知名专家,促进了专科发展为名科。
3.5密切了医患和谐。规范的健康宣传管理,强化医务人员的健康宣传服务意识,规范了文明服务用语,医务人员在向病人和群众传播健康知识的同时,也带去了他们的关心和温暖,让病人增强了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和依从性,密切了医患关系,促进了相互理解。近8年来,医疗纠纷逐渐下降,几乎为零。病人对医院医德医风满意度逐年上升,达98%以上。
3.6促进了医院超常发展。近8年来,医院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异军突起,年业务收入由200多万元增长至3000多万元,增长了15倍;年门诊人次由2.3万增长为20余万,年出院由不足1800人次增长为1万余人次,从全省同级妇幼保健院末位上升居首位;职工工资涨了三倍,福利充分保障;固定资产由原来资不抵债,到偿还旧债200多万,并新增固定资产1200多万元;连续三届荣获“省级文明单位”及省市级荣誉30余项,实现了超常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外健康文摘〃新医学学刊》2007年第11期202 张安安、刘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