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顾炎武《与友人书》比较阅读附答案

时间:2019-05-13 03:3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伤仲永》顾炎武《与友人书》比较阅读附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伤仲永》顾炎武《与友人书》比较阅读附答案》。

第一篇:《伤仲永》顾炎武《与友人书》比较阅读附答案

《伤仲永》顾炎武《与友人书》比较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问题。(15分)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

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

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

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

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

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

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

勤勉,努力。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卒之为众人卒: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

④终无济于天下济:

8.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9.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3分)

10.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4分)

甲文:乙文:

参考答案:

7.①终于②达到③地方(答“疆界”“区域”也算对)④帮助

8.①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②人们做学问,如果不每天进步就

会每天退步

9.甲文强调要想成才,除“受之天”外,更要“受之人”。乙文强调做学问要

有研讨的朋友,要认真钻研书中的道理,要出门学习生活(或开阔眼界)

10.甲文:论述了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乙文:论述了“为学”不进则退的道理

第二篇:伤仲永、司马光勤学、与友人书比较阅读(原创)

《伤仲永》、《司马光勤学》和《与友人书》比较阅读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 ——《司马光勤学》

【注】①俟sì:等待。②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背诵。③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记忆力强。

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犹当博学审问,古人与稽,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

②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乎? .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①资:盘缠。②稽:探究、考察。③庶几:差不多。④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⑤丘:孔子。⑥勉:勤勉,努力。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18分)

①尝主编《资治通鉴》 ②俟能讽诵乃已 ③及长,遍览古籍 ...④或中夜不寝时 ⑤不日进则日退 ⑥犹当博学审问

...⑦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⑧虽有子羔、原宪之贤

⑨不如丘之好学也 ...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虚词(2分/36分)

①之 ②乃

③而 或以钱币乞之

蒙乃始就学

结友而别 为一时之名臣

俟能讽诵乃已

人不知而不愠 人之为学

乃终身不忘也

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 ④以 ⑤于 ⑥其

蒙辞以军中多务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以求其是非之所在贤于材人远矣

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 夫以孔子之圣

终无济于天下

以求其是非之所在 ⑥

三、翻译下列句子。(2分/18分)

①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

③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四、方仲永从五岁起就能“指物作诗立就”,可到十二三岁时却(用原文作答),到了二十岁时居然(用原文作答),作者运用的___________表现手法,有力地强调了。(8分)

五、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学习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2分+2分)比较: 启示:

六、《与友人书》中从三个方面谈“做学问”,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6分)

《伤仲永》、《司马光勤学》和《与友人书》比较阅读答案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18分)

①尝:曾经 ②停止 ③及:等到 ④或:或者 ⑤日:每天 ⑥审:仔细 ⑦虽:即使

⑧贤:贤能 ⑨好:喜欢,爱好

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虚词(2分/36分)

①之:代词,指仲永的诗;助词,的;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②乃:于是,就;才;就 ③而:连词,表承接,就;连词,表转折,但;连词,表承接,就;

④以:用;用来;凭 ⑤于:到;比;对 ⑥其:代词,指这;其中;代词,他,指司马光

三、翻译下列句子。(2分/18分)

①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译: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拉着仲永到同县的人那里四处拜访,不让他学习。②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

译: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就去游玩与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闭门不出(苦读),等到能够熟练地背诵才停止。

③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译: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城,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求忠义信誉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爱好学罢了。

四、方仲永从五岁起就能“指物作诗立就”,可到十二三岁时却不能称前时之闻(用原文作答),到了二十岁时居然泯然众人矣(用原文作答),作者运用的__对比__表现手法,有力地强调了

后天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6分)

五、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学习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2分+3分)比较:仲永天资过人,但因其父“不使学”,最终“泯然众人矣”;司马迁幼时担心自己的记忆不如别人,于是勤奋学习,结果“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启示:一个人能否成才,天资不是决定因素,后天教育和学习才是成才的关键。

六、顾炎武《与友人书》中从三个方面谈“做学问”,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1.仔细并且刻苦钻研书中的含义和其讲述的道理; 2.要与别人交流; 3.要出门学习并且体验,开阔视野。

《司马光勤学》译文

司马光是宋朝哲宗时的宰相,曾经主编过《资治通鉴》,是当时的有名的丞相。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闭门不出(苦读),等到能够熟练地背诵才停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 “ 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与友人书》译文

人们求学(或做学问),不能天天上进,就会天天后退。孤独地学习,而不和朋友(互相交流启发),就必然学识浅薄难以成功;长久住在一个地方,就会不知不觉地沾染上某种习气。不幸住在穷乡僻壤,而又没有(雇用)车马的盘费,还应当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考究,与古人探究,来探求学习里边哪是对的哪是不对的,这样差不多能得到十分之五六(的收获)。如果既不出门(拜师友),又不读书,那就是不学无术的人,即使(你有)像子羔、原宪那样的贤能,也终究对社会无济。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城,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求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凭孔子这样的圣贤,还须要好好学习,现在的人能不勉励自己(好好学习)吗?

第三篇:《伤仲永》拓展阅读《神童》附答案

神童

饶州①自元丰②末,朱天锡以神童③得官,俚俗④争慕之。小儿不问如何,粗⑤能念书,自五六岁即教之《五经》⑥,以竹篮坐之木杪⑦,绝其视听。教者预为价,终一经偿钱若干,昼夜苦之。流俗因言饶州出神童⑧,然儿非其质,苦之至死者盖⑨多也。

【注释】

①饶州:古代州名,今江西波阳一带。②元丰:宋刘神年号(1078-1085)。③神童:指应神童试。宋代科举考试有神童科,赴考者称应神童试。④俚俗:世俗之人。⑤粗:大致。⑥《五经》:儒家五部经典著作,指《诗》《书》《礼》《易》《春秋》。⑦木杪(miǎo):树梢。⑧神童:这里指聪明绝顶的儿童。⑨盖:大概。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朱天锡以神童得官 得:

(2)然儿非其质中质的注解应选择的义项是:

A、抵押,人质 B、本质,实体 C、询问,对质 D、质地,资质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以竹篮坐之木杪,绝其视听

14、纵观全文,文中有两句话直接指明了造成小儿苦之至死者盖多也的原因:

(1)(2)(4分)

15、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3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2、(4分,各2分)(1)获得,得到(2)D

13、(2分)让孩子坐在竹篮子里挂在树梢上,隔断他们与外界的联络(以使他们能够一心读经)。

14、(4分,各2分)(1)俚俗争慕之(2)昼夜苦之

15、(3分)如:对孩子进行教育要符合他们的年龄、心理特点,要因材施教,不可揠苗助长等。

第四篇:《伤仲永》

伤仲永

知识要点达标检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仲()永世隶()耕邑()人不能称()....

(2)mǐn()然或以钱币qǐ()之环谒日pān()仲永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或词

未尝()识书具父异()焉邑人奇()之日...

扳()仲永 .

指物作诗立就()稍稍宾客()其父父利()其然也或().....

以钱币乞之贤于()材人远矣.

2.文学常识填空

《伤仲永》选自,作者,号。他是(朝代)的家家,之一。

综合运用强化训练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文章为什么以“伤仲永”为题?

2.方仲永具有怎样的非凡的天资?作者为什么要竭力渲染他那令人惊叹的禀赋?

3.方仲永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

4.你认为作者写作此文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请引用第三段中的一句话来解释。

5.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夫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夫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

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请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并将该句译成现代汉语。

① 第一段中“夫利其然也”中的“其”具体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原文:

译文:

② 第二段中那句话揭示了方仲永悲惨的结局?

原文

译文

③ 在作者看来,方仲永“卒之为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原文

译文

(2)“余闻之也久”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

(3)请你为仲永思索一下,怎样才能避免变成庸人的命运呢?

(4)本文的语言十分洗练,如“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了方仲永父亲贪利而自得、可悲可叹的愚昧之态。请从课文中找出一个你认为非常精妙的语句,并加以赏析。

6.语段写作

请以“想起方仲永„„”为题,写一篇读后感,不超过300字。

综合训练强化训练答案

1.第一阶段是他幼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是他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是又过七年后,他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之人。文章以“伤仲永”为题,表明写的是可伤之事,说的是为什么“伤”的道理,突出了作者对仲永这位神通的泯灭而感到无限惋惜之情。

2.竭力渲染方仲永幼时非凡的天资,雨后填的“泯然众人”形成巨大的反差,为后文

议论铺设充分的基础,从而更好地突出中心。

3.即使天生聪明的人,如果放弃后天的努力学习,也会变得平庸无奇。作为普通人更

应该重视后天的学习。启发:联系实际谈,合理即可。

4.从文章第三段中“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来看,作者主要借方仲永的惨痛教训,阐明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从而告诉人们一定要重视并加强后天的学习。

5.(1)

原文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译文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人用钱财和礼物求仲永写诗

原文 泯然众人矣

译文他的才能完全消失,和普通人一样了。

原文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译文他最终成为普通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很好的后天教育。

⑵承上启下

⑶继续学习、培养才能,不放弃后天的努力。

⑷如第一句话“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不到十个字就交代了仲永的籍贯、身份、姓名、家世。接着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了方仲永索求书具的迫切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聪明、文思敏捷的神通形象跃然纸上。

第五篇:《伤仲永》阅读习题及答案

一、一词多义(8分)自: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

闻: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传闻、名声)

其: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代词,这)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

然: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二、填空(共66分,每空2分)

1、本文就是通过记叙这种叙议结合,就事说理的好处是用真实生动的典型事例反映具有普遍性的道理,既令人信服,又给人以意味深长的思考。

2、本文安排材料,详略得当。课文详写,略写。这样安排材料的作用是 使文章内容集中而意旨鲜明。

3错误做法的否定和批判态度,使前后形成强烈对比,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4、本文语言精当,言简意丰。例如写幼年方仲永的表现时,用神童形象跃然纸上。写其父行为时,用一“利”字揭示出他 贪财短视 的特点;用“环谒”一词形象地刻画出他 贪图钱财,目光短浅的愚昧无知 之态。

5、事实上,方仲永如同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角度来看,“;其二,从其父的角度来看,“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其三,从方仲永本人来看,“ 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

6、方仲永五岁作诗能“”,而且“”;十二三岁时作的诗已经“”;二十岁就“ 泯然众人矣”。

7、幼年时的方仲永有令人称奇的表现是:

8、父亲“不使学”的原因的是: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

9、在议论部分中表明作者写《伤仲永》目的的句子是:

10、作者认为“仲永之通悟”是由于:“”,他的才能衰退是由于“。作者认为在这两个因素中,后天教育 因素对于一个人的成才更为重要。

11、“不能称前时之闻”中的“前时之闻”具体指:

12、“余闻之也久”在文中起到了 承上启下 的作用。

13、“得为众人而已耶?”从句式上看属于句,意思是

14、本文第三段就事说理,从引向,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揭示了的重要性。因而这段文字的表达方式是: 议论。

三、简答题。(共20分)

1、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伤”?(4分)

答:伤是哀伤、叹息的意思。

因方仲永这样一个天才,由于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而沦为平庸,所以感到哀伤、惋惜。

2、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答:贪图钱财,目光短浅,愚昧无知。

3、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方仲永幼时的天资?(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4分)

因为仲永幼时天资过人,与后来“泯然众人”形成了强烈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伤”的主题。同时为后面的议论作铺垫。有力地说明了“泯然众人”的原因是未能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让读者领会到一个人的天资与后天成才的关系。

4、文中的“受之天”指的什么?“受之人”又指的什么?(4分)

答:“受之天”是指一个人的天资;“受之人”是指后天所受的教育。

5、方仲永这一故事的结局是什么?读完本文,你悟出什么道理?(仲永的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4分)答:结局是“泯然众人矣”。

让我知道了一个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即使天资再好,如果不授受后天教育,也会成为无能之辈。

6、“泯然众人矣”一句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流露出作者对方仲永这样一个天才最终论为平庸的哀伤、惋惜之情。

四、语言品析(共6分,每小题3分)

1、文中“忽啼求之”的“啼”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不能删去。因为“啼”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仲永索要书具时的儿童情态。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环”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答:不能删去。因为“日”“环”分别从时间、范围两个方面写出了仲永的父亲贪图钱财,“不使学”的情形,而这正是仲永“泯然众人”的根本原因。

下载《伤仲永》顾炎武《与友人书》比较阅读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伤仲永》顾炎武《与友人书》比较阅读附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伤仲永的阅读答案大全

    有人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养性灵。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世不朽的精神,虽然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但书籍永远是新的。下面小编给......

    伤仲永阅读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15分)【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伤仲永原文阅读答案

    伤仲永原文阅读答案 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伤仲永原文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参考!!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

    伤仲永习题精选及答案解析

    一、基础知识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⑴ 未尝识书具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___......

    伤仲永导学(范文)

    第5课 伤仲永 【学习目标】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掌握朗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2、抓住本文借事说理的特点,弄清材料与观点的关系,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 3、注意本文详略得......

    《伤仲永》复习题

    一、用原文回答问题。 1、幼年时的方仲永有令人称奇的表现是: 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C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2、父亲"不使学"的原因的句子......

    《伤仲永》复习题

    一、用原文回答问题。 1、幼年时的方仲永有令人称奇的表现是:2、父亲"不使学"的原因的句子是:3、仲永变成普通人的道理、根本原因的语句是: 4、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有三个阶段,请......

    伤仲永说课稿

    《伤仲永》说课稿 老师同学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伤仲永》,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来说明,分别是说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和板书。 一 说教材 《伤仲永》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