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届高考文科综合政治考前模1
2011届高考文科综合政治考前模拟(2)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01.下图为某商品甲的价格走势图(X轴为时间,Y轴为价格,单位为“元/公斤”)。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从A点到B点,甲商品的替代品的需求量会减少
B.从B点到C点,商品生产者肯定会亏本
C.从B点到D点,甲商品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会持续下降
D.从C点到D点,甲商品的生产规模可能会扩大
02.某市居民2007年、2008年、2009年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3.2%、41.75%、39.5%。这一变化表明,该市居民
A.以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为主B.消费结构不断改善,生活水平提高
C.家庭食品支出额在减少D.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增加
03.2010年3月,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功收购了国际著名汽车制造企业沃尔沃。通过此次收购,吉利集团获得了沃尔沃的知识产权、先进的汽车制造设施和全球经销渠道。这说明
A.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可以提高企业的信誉B.企业并购必然会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C.跨国并购可以提高企业的国际化水平D.扩大规模是企业并购的目的04.2010《中国人权》白皮书指出:截至2009年底,中国网民人数达到3.8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超过66%的网民经常在网上发表言论,就各种话题进行讨论,充分表达思想观点和利益诉求。这主要表明
A.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在不断扩大B.公民通过网络参与国家管理
C.公民的言论自由D.人民民主的真实性
05.广东省继2009年9月设立首批15个厅局“网络发言人”后,2010年3月,又有7个单位加入。“网络发言人”发言内容实在,与网友交流直接,形象虚拟但不虚化,有效解决了一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网络发言人”的设立
A.扩大了人民群众的监督权,限制了政府的行政执法行为
B.拓宽了民意反映渠道,扩大了人民直接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C.增强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民主管理
D.增加了政府工作公开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
06.自广东与广西建立对口扶贫协作关系以来,粤桂实现了从政府援助到社会帮扶,再到产业及人才技术的交流合作等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协作。粤桂协作的主要目的在于
A.建立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B.消除民族之间的矛盾和隔阂
C.实现民族共同繁荣D.解决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07.“人民币升值会循序渐进,中国货币改革将按照自己的步伐前进。”我国政府的这一态度表明
A.承担国际义务和维护国家利益是统一的B.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C.我国坚定地维护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D.我国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08.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康龙武林大会”栏目,以其强大的媒体优势,通过创新节目的内容与形式将中华传统武术的精髓淋漓尽致地展现给了世界亿万观众,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这说明
①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④中华传统武术是民族精神的支柱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09.以下分别是2002年釜山亚运会、2006年多哈亚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吉祥物,从文化的角度看,这些运动会吉祥物的设计表明
“笃立亚”(海鸥)“奥利”(卡塔尔羚羊)“乐羊羊”
A.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世界性B.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C.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D.先进文化具有时代性
10.下列表述,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的是
A.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B.物是观念的集合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D.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11.所谓“低碳”的生活方式就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每个细小的改变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比如:少用纸巾,多用手绢;白天少开或关掉电灯;尽量少用塑料袋,自备环保袋等。这主要体现了唯物辩证法思想
A.一切从实际出发B.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C.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D.要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2.特区30年,干的是“大解放”,是体制改革。下一个30年,还要继续“大解放”,还要继续“杀出一条血路”。要敢于在改革的难关、难题、难点上,大胆攻坚,敢于突破。材料表明经济特区的建设发展坚持了
①物质第一性的观点②辩证否定的观点
③实践第一的观点④人民群众的观点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大题,共52分)13.材料一: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结构图
材料二: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分析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4分)
(2)运用《经济生活》,结合材料二说明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12分)
(3)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党应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0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规划纲要》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材料二:《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文化动力。但是,当前我省文化发展水平总体上仍落后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要重点建设“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珠三角地区着重发展传媒出版、工业设计、动漫游戏等高端和新兴文化产业;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要依托广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雷州文化等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同时要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国家重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原因。(10分)
(2)分析材料二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16分)
13.【答案】(1)图表反映了2000—2007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下降趋势,投资和出口呈上升趋势,其中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2分)说明消费、投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贡献不协调。(2分)
(2)①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分)②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1分)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6分)④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分)⑤坚持改革开放,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2分)
(3)①坚持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要通过政治领导,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正确的路线方针与政策(3分)。
②坚持和完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方式。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3分)
③ 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2分)
④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2分)
14.【答案】(1)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能够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利于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2分)
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分)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利于加强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和传播。(2)④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必须优先发展教育,有利于建设人力资源强省。(2分)
⑤教育能够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2分)
(2)①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广东省文化建设既既取得了重大成就,又存在不足。(3分)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广东省文化建设要针对各地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充分发挥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发展区域文化产业群。(3分)
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必须坚持共性和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广东省文化建设要把突出地方特色和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成果结合起来。(3分)
④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必须集中精力解决好主要矛盾。广东省要重点建设“珠江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圈”,珠三角地区要着重发展高端和新兴文化产业。(3分)
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要抓信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又不忽视事物的外部矛盾。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增强文化发展的活力。(3分)
【评分说明】第(2)问第1个要点,从矛盾主次方面分析可给同样分,但不能重复给分。若能准确回答4个要点以上,加综合评价1分。
第二篇:2013高考文科综合政治[范文模版]
2013高考文科综合政
38.(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镇化,指农村人口、畜余劳动力和企业逐渐在空问上泉集而转化为城镇的经济要素,成为促进经济发展重要动力的过程。
材料一2004年,某县在R镇征地近2000亩(1公顷=15亩)建立了一个工业园,在一家知名装备制造企业入驻后.150多家配套企业相继入园,2012年该因区实现产值120亿元。在园区周围,学校、医院、银行等纷纷出现.2012年,该镇人口由2.3万增加到3.5万,新增人口中有7000多人足脱离土地的农民,他们在接受培训后成为园区的产业工人。务工农民留下的土地由一些经管大户集中起来、统一经管,建立了一批优质稻米、蔬菜和水果等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该镇90%的劳动力实现当地就业,人均收入明显增加。
材料二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被征地农民的许多现实问题受到广泛关泣.M省2010年对1 460户被征地农民进行了入户调查.调查显示,被征地农民户均失地2.1亩,99%的家庭得到各种形式的补偿,每户平均获得政府货币补偿76271元;与土地被征前相比,34%的家庭收入增加,户均增加7125元,37%的家庭年收入下降,户均减少10409元,其余家庭收入变化不明显;69%的农民拥有固定职业,31%的农民没有固定职业;在有固定职业的农民中,10%的农民是通过政府、社区介绍就业的;70%的农民拥有医疗保险,17%的农民拥有养老保险,3%的农民拥有失业保险。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城镇化对R镇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14)(2)假设你是M省人大代表,请结合材料二向政府部门提出解决被征地农民问题的政策建议。(12分)
39.(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莫高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艺术瑰宝,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一近年来,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长,2012年全年接待游客量达到80万人次。旅游旺季时,平均每天游客量逾4000人次,最多时约7000人次,而其最佳游客承载量在3000人次以内。大量游客进入洞窟,二氧化碳长时间滞留,窟内空气湿度增大,温度上升,侵蚀壁画和彩塑;加之长期的风化和氧化作用,莫高窟壁画和彩塑正在缓慢退化。
材料二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遗产,敦煌研究院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科技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科技创新:建立了综合防沙体系;研发了无线传感环境检测分析系统,开发了十亿级像素数字相机系统,形成了包括前期摄影采集、后期图像处理、虚拟漫游等环节在内的数字处理系统等。随着这些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莫高窟自然环境得到改善,壁画、彩塑等图像采集取得进展。不久的将来,世界各国人民除了实地参观莫高窟外,还能在互联网上便捷地欣赏3D效果的“数字莫高窟”,随时随地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艺术的无穷魅力。
(1)结合材料一,用对立统一观点分析如何处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的关系。(14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科技创新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作用。(8分)
(3)除互联网展示和吸引海外游客实地参观以外,请就如何增强敦煌莫高窟艺术的国际影响力另提两条建议。(4分)
38.(1)企业的聚集发挥了规模经济优势。带动了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产值增加;.(4分)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为园区和该镇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3分)土地的统一集约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率,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3分)居民收入的增加,刺激了消费,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或有利于扩大内需)。(4分)
(其他诸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等答案也可酌情给分)
(2)被征地农民获得的补偿偏低,应提高补偿标准,完善补偿机制。(3分)部分被征地农民就业困难、收入减少,应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和政策支持。(3分)部分被征地农民未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之中,应扩大保障体系覆盖面,并提高保障水平。(3分)加强对征地补偿安置工作的监督,保障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3分)
39.(26分)
(1)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3分)游客增多加大了敦煌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的压力,若限制客流会影响利用的效益,但合理利用和科学保护是能够相互促进的。(4分)应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分)从实际出发,探索莫高窟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利用,在合理利用中保护。(4分)
(2)科技创新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物质技术手段;(3分)科技创新带来更快速、方便的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促进了文化的交流;(3分)科技创新是推动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因素。(2分)
(3)在国外举办敦煌莫高窟艺术展览和主题艺术节;扩大含有敦煌莫高窟文化元素的商品出口;开展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国际合作。(每项2分,答出任意两项可得满分4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第三篇:2013年高考文科综合政治模拟考试之二
2013年高考文科综合政治模拟考试之二
24.李某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年薪4万元,岗位津贴1万元,社会保障金1万元。2009年他利用业余时间搞一些技术发明,技术转让所得为2万元,全年炒股获得收益2万元。该年李某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分别为:()
A.5万元、4万元B.6万元、4万元
C.4万元、5万元D.4万元、4万元
25.2009年9月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和其他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①是对我国现行分配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②体现了对按劳分配原则的贯彻和实施
③是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提高劳动者积极性的重要举措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提高公益服务水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越来越普及,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阅读材料回答24-25题。
26.为保证互联网安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要求从去年7月1日起,所有在我国境内生产销售的计算机出厂时都要预装一款名为“绿坝—花季护航”的绿色上网过滤软件。中央财政资金投入4170万元买断“绿坝—花季护航”一年服务供全社会免费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①该软件是商品,因为它是中央财政资金投入买断的②该软件不是商品,因为不是有形的实物
③该软年不是商品,因为它是全社会免费使用的④该软件是商品,因为它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且用于交换
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
27.网上世博会是上海世博会的亮点之一,运用三维虚拟现实、多媒体等技术,将上海世博会园区以及园区内的展馆再现到互联网上。关于网上世博会,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C.科学技术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决定因素
D.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28.2009年10月,某省省委书记在谈到网络问政时说,领导干部决策前,除了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外,还要养成上网这一“第五习惯”,“上网访民意”有助于“下网察实情”。领导干部之所以要养成上网这一“第五习惯”,是因为:()
A.互联网是各种利益诉求的主要集散地
B.网络反映的都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C.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D.网络问政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
29.下列表述与漫画中所体现的哲学道理相似的是:()
A.防微杜渐B.因地制宜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D.牵牛要牵牛鼻子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会指出,2009年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已经初见成效,到2020年前这项制度将覆盖全国。据此回答30~32题。
30.国家逐步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将改变许多老人“有钱不敢花”的状况,使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变成消费能力。许多老人“有钱不敢花”的原因是:()
A.消费受收入的影响
B.消费受物价变动的影响
C.消费受消费品供给的影响
D.消费受风险预期的影响
31.中央财政对西部省份将按照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的80%给予补助,对中部地区,该比例为60%,而对东部发达省份,补助的比例逐省确定。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论的:()
A.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
B.矛盾具有特殊性
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D.一切从实际出发
32.在2009年8月,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五个自治区成就展在北京开幕。在二千多条的观众留言中,既有普通群众对五大自治区成就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祝福,也表达着“团结固,事业兴,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同心掬得满庭芳”的殷切期望。“团结固,事业兴,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同心掬得满庭芳”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关键部分决定整体的发展
B.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C.部分离不开整体
D.要注意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拆迁造成的百姓与政府职能部门的矛盾也时有发生。回答33—34题。
33.南方日报11月2日报道 10月30日上午9时,黑龙江省密山市发生一起抵制强迁的自焚事件。年近七旬的老人崔德喜为阻止强行拆迁,在自家房顶点燃了汽油,导致其面部和双手大面积烧伤。对此,你认为:()
①这种方式可取,可以引起社会关注 ②这种方式不可取,既不能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③公民应增强维权意识并了解维权途径 ④公民可以选择行政复议,或者其他法律手段维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4.政府部门应从该事件中受到的警示是:()
①政府必须依法行政、文明执法
②政府应增强服务意识,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③权力是把双刃剑,要自觉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
④政府必须科学执政、民主执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35.2009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启动“对中央政府部分重大公共投资项目实施情况专题调研活动”,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历史上,开创了以重大题调研的形式推动中央重大政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先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构
B.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C.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地位不断提高
D.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
38.(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加强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材料二早在2003年,各地就开始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许多地方通过加大政府引导和支持力度,扩大覆盖范围,创新制度模式,在探索新的农村养老保险模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和进展。到2007年底,全国已有31个省区市的近2000个县(市、区、旗)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目前,国家关于在全国试点“新农保”的指导意见即将出台,我国农民的养老事业将迎来全新的工作局面。
(1)根据材料,从经济学角度,说明我国重视农村养老问题的原因。(10分)
(2)“新农保”的突出特点是加大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分析政府此举的政治学依据。(10分)
(3)结合材料二,分析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试点是如何体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12分)
39.材料五 海洋经济指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经济的各类产业活动及与之相关联活动的总和。海洋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海洋矿业、海洋生物医药
业等十多种。2008年,我国的海洋生产总值中,海洋产业增加值17351亿元,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12311亿元。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有可能达11.11%;2015年将达13.17%;2020年将达15.84%。2008年,涉海就业人员达到3218万人
(5)结合材料七,分析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经济意义。(10分)
材料六2009年2月17日,菲律宾国会通过领海基线法案,该法案将中国的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划为菲律宾领土。2月18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指出:黄岩岛和南沙群岛历来都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这些岛屿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任何其他国家对黄岩岛和南沙群岛的岛屿提出领土主权要求,都是非法的,无效的。
(6)结合材料八,分析我国政府对菲声明体现的政治常识道理。(10分)
参考答案:
24—26 ADA27—31 CCADD 32—35 BCAD
38.(共32分)(1)(10分)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要求(2分)。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关系到农民目前和将来的生活安全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调动农民支持发展、投身建设的积极性(2分)。有利于拉动农村消费,扩大内需(2分)。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2分)。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和谐社会(2分)。
(2)(10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人民意旨的体现者和人民利益的维护者。在“新农保”的建立过程中,各级政府有责任有义务进行资金支持,帮助农民应对养老问题(4分)。政府的主要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在“新农保”建立过程中,各级政府通过财政补贴,调节资源配置,不仅有利于促进农村养老工作的进行,而且有利于拉动农村消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4分)。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各级政府通过资金投入,维护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2分)。
(3)(12分)客观事物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要求我们认识事物时要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2003年各地就开始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到目前国家关于在全国试点“新农保”的指导意见即将出台体现了这一点(4分)。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2003年到2007年底,全国已有31个省区市的近2000个县(市、区、旗)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能够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提供宝贵的经验(3分)。矛盾的特殊性中包含矛盾的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特殊性是不存在的。在各地的试点中可以总结出新农保推行的共性的经验体现了这一点(3分)。
39.(5)(10分)发展海洋经济,有利于拉动相关产业发展,进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发展(3分);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增长,增强国家综合实力(3分);有利于促进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4分)。
(6)(10分)国家具有主权属性,主权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黄岩岛和南沙群岛历来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维护海岛安全是维护我国主权的表现(5分)。我国具有抵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对外职能。我国政府对菲声明是行使对外职能、保护国家利益的体现(5分)。
第四篇:2011高考文科综合政治热点(广东专题)
2011年高考广东时政热点专题
2011-5-6
一、广州亚运会1、2010年广州亚运会暨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进行,广州亚运会将设42项比赛项目,是亚运会历史上比赛项目最多的一届。广州还将在亚运会后举办第十届残疾人亚运会。闭幕式于27日晚20时在广州市海心沙岛举行。在本届亚运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199枚金牌、119枚银牌、98枚铜牌,金牌数和奖牌数都高居榜首。韩国、日本、伊朗和哈萨克斯坦紧随其后。此外,中国还包揽了篮球、沙滩排球、中国象棋、蹦床、花样游泳、皮划艇暖流回旋、乒乓球、体育舞蹈和跳水等9个项目的金牌,实现历史性突破。本届亚运会也是中国代表团夺得金牌总数最多的一次亚运会。不但取得了金牌和奖牌的第一,还体现出中国运动员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体育道德风尚,很好地完成了赛前制定的‚精神文明和运动成绩双丰收‛的目标,为备战伦敦奥运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一起来,更精彩!‛,这一口号是对所有希望参与亚运、服务亚运的志愿者的号召。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标志是志愿者口号的形象展现。标志将乐于奉献的‚爱‛与不畏艰苦的‚行动‛结为一体,强调‚有心,更有行动‛;标志设计把‚心、脚‛进行了融合。红色的心,是志愿者的纯朴的微笑与真诚的服务的象征。而心灵下方的那一双的脚,代表了切实的行动。志愿者标志唤起了人们的心灵共鸣,代表着志愿者出色的服务、友善的行动,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号召大家一起来,举办一场更精彩的亚运会。
3、16届亚运五羊吉祥物:广州亚运的吉祥物有五个,为历届亚运会中数量最多的吉祥物。‚五羊‛是广州市最为知名的标志,广州也被称为‚羊城‛,以五只羊作为吉祥物,充分体现了东道国、主办城市的历史底蕴、精神风貌和文化魅力。这五只羊分别取名‚阿祥‛、‚阿和‛、‚阿如‛、‚阿意‛和‚乐羊羊‛,合起来就是‚祥和如意乐羊羊‛,表达了广州亚运会将给亚洲人民带来‚吉祥、和谐、幸福、圆满和快乐‛的美好祝愿,同时也传达了本届运动会‚和谐、激情‛的理念。
(一)知识链接:
1、国家的宏观调控,财政的作用。
2、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是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外来文化;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
4、创新意识、价值观。
(二)命题角度分析:参考时政热点专题三《贯彻五中全会 提升文化实力》P14
1、办好广州亚运会有何重要意义? 答:(1)对世界:有利于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展示各国文化精神.弘扬优秀中华文化,促进各种文化多元和谐、共同发展。有利于传播节约、环保.低碳的城市发展理念.凝聚全球共识.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和平与发展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促进世界经济复苏。
(2)对中国:有利于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有利于让世界了解中国,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与中国人民的感情,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
(3)对广州:通过财政支出,用于各类交通、通讯和环保设施建设,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带动经济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承办亚运会能增加就业,促进消费需求,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城市的文明素养,提升城市管理,完善服务功能。
2、我国为什么能成功举办2011年的亚运会? 答:(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日益增强,这是根本保证。(2)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能够把人民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团结合作,集中力量办大事。(3)党的正确领导领导,政府
决策的正确。
二、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
1、国家主席胡锦涛9月6日在深圳特区建立30周年讲话中对经济特区提出五点要求:第一,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探索新路。第二,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动力源泉。第三,继续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良好文化条件。第四,继续促进社会和谐,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第五,继续推进党的建设,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保证。
2、温总理‚五字决‛为特区办得更好‚开良方‛。
8月20-21日,温家宝在深圳特区考察,与深圳特区干部群众一起回首30年风雨历程,总结特区发展经验,展望特区美好前景。他强调,只有坚持改革开放,国家才有光明前途。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要坚持‚特‛、追求‚好‛、突出‚新‛、敢争‚先‛、立足‚干‛,适应新形势,瞄准新目标,增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
3、2010年5月31日,中央已经批准了深圳扩大特区版图的申请。深圳特区范围延伸至全市,将宝安、龙岗两区纳入特区范围,从2010年7月1日起实行。特区总面积将由现在的395平方公里扩容为1948平方公里。
(一)知识链接:
1、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政府职能、中共的执政方式、国际竞争的实质。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弘扬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创新精神与发展的观点。
(二)命题角度分析:
1、运用哲学中“矛盾和社会发展的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30年前党和国家为什么要作出设立深圳经济特区这一重大决策。
答;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平,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对内改革是特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是发展特区经济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设立深圳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作出的英明选择,对于社会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③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非对抗性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来实现。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坚持改革开放,设立深圳经济特区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设立特区实行改革,其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2、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深圳特区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答:①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深圳取得的成就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结果。②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为深圳特区取得成就提供了物质基础。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
3、在中国经济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考察了深圳,他在讲话中指出,我们站在一个新的伟大的历史起点上,要继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停滞和倒退最 终只会是死路一条。运用哲学知识,说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怎样进一步解放思想。
答:⑴解放思想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⑵解放思想必须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应对改革开放实践带来的新挑战。⑶解放思想要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走适合中国国情、人民拥护的科学发展之路。⑷解放思想要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⑸解放思想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三、顺德大部制经验全省推广
去年9月7日,顺德将区属19个部门涉及的3197项行政管理事项划归镇街行使,事权划分之后,顺德10个特大镇(街)正式获得了县级管理权限。9月29日,省人大常委会从法律层面赋予顺德地级市管理权限,这是广东首次以人大常委会决定的形式为地方改革保驾护航。11月25日,省委、省府两办印发《关于推广顺德经验在全省部分县(市、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决定在除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以外的所有地级以上市设25个县(市、区)作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借鉴顺德‚大部制‛改革的经验推动改革。
哲学角度分析提示:(可参考时政热点(下)专题三P13哲学视角2的分析)
顺德大部制改革经验向全省推广,具有典型示范作用,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四、广东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争创科学发展优势
1、‚十二五‛时期,广东省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抓住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个核心,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积极实现扩大内需战略,自主创新战略、人才强省战略、企业协调发展战略、绿色发展战略、和谐共享战略,全面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的规划纲要》,推动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取得决定性进展,朝着建设提升中国国际竞争力的主力省,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试验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地这么个目标迈出重大的步伐,真正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
2、当前广东省的经济社会发展依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大,但发展方式仍旧较为粗放,产业规模大,但自主创新和国际竞争力不强,区域经济得到较大发展,但发展的差异大,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等等。
3、2010年10月13日,广东省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现‚四年大发展‛、推进‚十大工程‛电视电话会议在广州召开,明确了这一区域未来几年跨越发展的宏伟蓝图。到2012年,珠三角地区将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框架,基本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十大工程‛中珠三角‚双道‛建设工程将带动珠三角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促进生态环境改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区域居民的生活质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工程实现‚广东制造‛加快向‚广东创造‛‚广东服务‛转变,需要加快自主创新平台建设,还要求加快推进‚双转移‛(‚双转移‛,即劳动密集型产业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向广东的东西部和北部地区转移;而东西部和北部的劳动力,则在承接转移产业的过程中,自然实现从农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还可以进一步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
命题角度分析:
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试谈如何推进珠三角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实现科学发展?
答:⑴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⑵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施“双轮驱动”(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优产业结构,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促进经济内生增长;⑶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施“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率先建立创新型区域;⑷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问题,提升珠三角、带动东西北,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率先构建和谐社会和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⑸着力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⑹着力加强与港澳合作,扩大对内、对外开放,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率先建立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五、广东建设文化强省
1、广东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省,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形成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水平,达到‚三强一好‛:一是文化事业强,基本形成全国领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二是文化产业强,既有强大的文化生产能力,又有强大的文化创新能力,规模、结构和质量整体优势明显增强;三是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强,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辐射力的现代文化传播中心和对外文化交流枢纽;四是广东文化形象好,公民文化素养高,初步形成开放、崇文、理性、文明的现代广东文化新气象。2010年7月23日,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
印发《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
战略定位和总体布局: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达到与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发展水平,把广东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排头兵、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主力省、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生力军及率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示范区。
纲要提出实施《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十项工程》:提高公民文化素质工程、哲学社会科学提升工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工程、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工程、文化‚走出去‛工程、文化改革创新工程、高端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工程、文化建设保障工程。
2、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硬实力日益强大,软实力长足发展,但我们也清醒看到,软实力不强始终是制约广东进一步发展的软肋。比如,在科技、教育、文化、人才等方面,广东与国内先进省市区还有相当差距;在法制环境、营商环境等方面,广东与世界发达地区还有更大差距;在改革激情、创新意识、进取精神等方面,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也有明显差距。我们要正视差距,明确方向,切实克服‚重硬轻软‛倾向,在不断壮大硬实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增强软实力,大力推进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优化法治环境、人文环境,强化改革创新精神,以软实力的增强促进硬实力的提升,增创广东综合实力新优势。
3、2010年12月27日,广东‚岭南文化十大名片‛评选揭晓,分别是:粤菜、粤剧、广东音乐、广东骑楼、黄埔军校旧址、端砚、开平碉楼、广交会、孙中山和六祖慧能。官方表示,这些名片能折射出广东厚实文化‚家底‛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实力,将成为岭南文化的符号。
4、2010年广东文化建设的几件大事也将对文化强省建设产生重大影响:‚南澳Ⅰ号‛发掘成为国家级‚一号工程‛;丹霞山成为广东首个世界自然遗产。
命题角度分析:
材料:2011年1月8日中共广东省委第十届八中全会通过《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指出,文化是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深层支撑,是增强软实力的战略重点。要全面落实文化强省、教育强省、人才强省等规划纲要,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推动文化创新发展,建设区域人才中心和文化中心,努力满足全省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繁荣文化事业和发展文化产业。
运用《文化生活》中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广东省加强文化强省建设的理论依据。
答:①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②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优秀文化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③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要素。④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同时,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已成为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⑤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六、建设“幸福广东”
2011年1月6日上午~8日上午,中共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提出《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着力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进一步开创我省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的新局面。
全会在肯定过去一年工作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一是经济结构调整任务仍然繁重;二是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突出;三是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四是一些地方社会建设滞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任务艰巨,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亟待加强等。
命题角度分析:
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如何提升广东居民的幸福感?
答:⑴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⑵加快社会发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各地政府要大力促进地方经济、卫生、文化、教育、交通等事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岗
位,提高社会就业率,同时要通过加强对市场的法律监管,切实保证当地居民能够得到公平合理的劳动报酬,提高地方群众收入,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⑶改革分配制度,使全民共享改革成果。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使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要积极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分配关系,完善分配制度,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⑷统筹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扶贫开发。推进产业、科技、医疗、旅游、劳动力转移等专项扶贫工作,要有步骤地推动扶贫,加大向老区、偏远山区的支持力度。⑸提供完善的公共服务。要注重建设民生型、服务型政府,提高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初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完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不断提高医保待遇水平。⑹创造良好的生态、城市环境和平安的治安环境,建设和谐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建立真正解决民众利益的诉求和表达机制。
2、其他角度分析:参考印发的专题五《“幸福中国“考验我国体制建设》
七、广东援建汶川地震灾区
2010年10月10日,广东省委、省政府与汶川县委、县政府在‚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震中映秀镇举行简朴而隆重的仪式,庆祝广东省对口支援汶川县恢复重建任务全面完成。
国家发改委高度肯定广东援建工作,认为广东对口支援汶川,无论是投入的资金,援建的力度,还是建设的质量和水平,都无愧于广东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称号,很多建设项目、典型做法成为了灾后重建的样板和示范,充分展示了解放思想、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科学理念,雷厉风行、分秒必争的工作作风。广东省对口支援工作,必将对汶川恢复重建和长远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必将成为全国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援成功实践的一个典范。
广东省副省长朱小丹在庆祝大会上作讲话。他指出,两年多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广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和排头兵意识,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规划先行、城乡一体、统筹兼顾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把对口支援汶川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作为全省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来抓,举全省之力援建汶川。经过广东广大援建人员和当地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广东对口援建汶川实现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合力重建、科学重建、高效重建、安全重建、廉洁重建、和谐重建,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广东援建模式,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充分肯定,得到汶川各族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我省将不断巩固发展援建成果,不断深化双方的交流合作,共同努力把汶川建设成为文明富裕、幸福安康、和谐美丽的川西新城。
(一)知识链接:
1、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国家宏观调控、科学发展观
2、中共的性质、宗旨、领导和执政地位,政府性质、宗旨和职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4、意识的特点和作用、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集体主义价值观
(二)命题角度分析:
1、材料:在八级地震的废墟上重建家园,是一项极其艰难繁巨的任务。‚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对口援建,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被誉为最具中国特色的赈灾试验。其中广东惠州对口援建的汶川县三江乡成为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第一个恢复重建项目整体竣工的乡镇。三江的重建,严格统筹于‚恢复提升‘水乡藏寨’特色‛、‚发展旅游为主,发展新型特色农业为辅‛的规划之下,在倾力打造经济造血功能的同时,悉心保护当地的自然与文化特质,为未来持续发展存续了最宝贵的资源。
根据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三江奇迹”的合理性。
答: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强调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对口援建,正是国家在灾区重建和恢复发展经济问题上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的体现。②三江的重建,严格统筹于“恢复提升‘水乡藏寨’特色”、“发展旅游为主,发展新型特色农业为辅”的规划之下,体现了注重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比较优势。③在倾力打造经济造血功能的同时,悉心保护当地的自然与文化特质,这体现了援建省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推动地震灾区民族经济可持续发展。
2、汶川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分布着藏、羌、回、汉等民族。‚5•12‛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制定‚以人为本、民生为先、科学重建‛‚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的重建目标,实施‚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对口支援方案,举全国之力,汇八方资源,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19个省市组成的10万援建大军迅速奔赴四川、甘肃、陕西的19个重灾县,摆开了19个战场。‚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这两幅出自青川县枣树村村民之手的标语,成为灾区干部群众顽强拼搏、建设美好新家园的强大精神动力。几千万灾区干部群众擦干眼泪,从废墟上顽强地站起来,与援建者一起,携手重建新家园。如今的汶川,百万栋新房从废墟上拔地而起,曾经满目疮痍的灾区焕发勃勃生机。地震灾区重建奇迹,见证了中国的伟大民族精神,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势。
(1)从意识能动性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能创造汶川地震灾区重建的奇迹?
(2)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地震灾区重建的奇迹是如何见证中国的伟大民族精神的? 答:(1)①努力发挥意识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的特点,科学制定灾区重建的目标和方案,选择19个省市对口支援19个重灾县,极大地促进了灾区的重建工作。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伟大的民族精神成为灾区干部群众顽强拼搏、建设美好家园的强大精神动力。③尊重客观规律,利用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举全国之力,汇八方资源,全力投入灾后重建。
(2)①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它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②举全国之力,援助灾区重建,体现了团结统一的精神在巨大的灾害面前迸发出强大的力量;面对满目疮痍的灾区,中国人民勤劳勇敢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在灾害面前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自强不息精神鞭策着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创造重建奇迹的精神支柱。
八、广东水利建设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于1月29日发布。文件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
广东既是水利大省也是水患大省。由于广东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洪涝、干旱、台风、风暴潮、咸潮等自然灾害频繁,水资源保护和水环境改善任务艰巨,水利问题一直是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础性约束。当前,广东省水利突出的问题是:防洪除涝体系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严重滞后,小型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部分地区水资源供应矛盾突出。广东省今后将全面加强水利薄弱环节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到2020年,全省基本实现水利现代化。
命题角度分析:(可参考时政热点(下)专题一P3经济视角分析2和哲学视角分析1-2)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黄河、长江哺育了中华民族,从古至今,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治水使中华民族走向融合和统一。但时至今日,洪涝灾害频繁仍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称之为“最大硬伤”、“明显短板”。现代社会,水利是“重要条件”、“基础支撑”、“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注重科学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1)结合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矛盾的观点,说明我国加快水利发展必要性和重要性。(2)结合材料,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怎样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答:(1)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构成事物发展,要用联系观点看问题。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利是农业的“重要条件”、“基础支撑”、“保障系统”。没有水利事业的发展,就
没有农业农村协调发展。②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事物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洪涝灾害频繁,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明显短板”,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有利于减少洪涝灾 害的危害,加强薄弱环节建设,推动农业农村的整体发展。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着重把握重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有利于正确把握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切实有效地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
(2)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统筹水利改革发展、完善水利扶持政策。创新水利科学发展体制机制,确保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②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综合运用宏观调控手段,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引导社会科学用水、依法用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③充分发挥财政和金融的作用。财政支出重点向农田水利倾斜,确保建设资金。切实加强金融对水利建设的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及水利建设信贷投放力度。④积极研发农田水利建设先进技术,依靠科技进步,提升水利建设发展水平。⑤企业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效结合起来,依靠技术进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⑥广大居民要增强水资源节约保护意识,树立科学消费观念,积极促进现代化水利发展。
附
一、2010年广东省十大新闻:
1、广州成功举办亚运会、亚残运会,2、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3、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4、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出台,5、珠三角绿道网一年基本建成,6、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7、顺德大部制经验全省推广,8、投100亿支持11大新兴产业,9、14万农民工积分入户城镇,10、富士康连环坠楼事件。
附
二、2010“广东十大新闻人物”:
1、捐资慈善事业已近3亿元的揭阳籍企业家黄畅然;
2、被称为“高州模式”并向全国推介的高州县人民医院院长钟焕清;
3、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
4、用十年时间,让白云山中药厂从濒临倒闭发展壮大到营业额超8亿元的广药集团总经理兼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楚源;
5、在广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上用真挚微笑和热情服务感动世界的59万亚运志愿者“绿羊羊”;
6、当了27年刑警连开4枪解救被抢市民的神枪手“秀姐”;
7、两年前向省委书记汪洋发贴一举促成广东代课教师“代转公”的山村教师龙剑喜;
8、中国最年轻的研究院院长、我省首批引进的世界一流科研创新团队领军人物刘若鹏;
9、由10多位民工组成,从广场上一路跳到《中国达人秀》舞台上的深圳民工街舞团;
10、在5年时间四赴江西帮助杀人犯周模英照料儿女的女检察官杨斌。
第五篇:2011高考政治考前复习提纲
政治考前复习提纲
郑友俊2011-4-27
1.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它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对)2.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对)3.实事求是是按规律办事的前提。(错)
4.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使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对)5.因为规律是正确的,(错)所以我们必须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对)6.规律是客观的,可以推动事物发展,也可以阻碍事物发展。(错)
辩证法部分
1.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随着人们的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发展。(错)2.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错)
3.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错)因为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联系的。(对)
4.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错)
5.人们可以根据已有的客观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对)
6.发展一定是质变,(对)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对)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错)7.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对)8.运动是绝对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有条件的。(对)9.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错)10.矛盾是无法克服的。(错)
11.矛盾可以缓和,不可以调和。(对)
12.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对)都具有其优点和缺点。(错)13.对立统一是世界的普遍现象。(对)14.普遍和个别互为存在的前提。(错)
1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错)16.矛盾分析法就是一分为二看问题。(错)
17.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错)18.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错)
19.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普遍性也离不开特殊性。(对)20.只要有量变存在,就必然发生质变。(错)21.外因推动着事物的发展。(错)
22.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加速(促进)或延缓(阻碍)的作用。(对)23.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错)
24.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平衡性和不平衡性的关系。(对)25.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基本趋势和具体道路的关系。(对)26.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体现的事物发展过程中连续性的间断性的关系。(对)27.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先有内因后有外因。(错)28.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对)29.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对)
30.“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其含义是特殊性包含普遍性。(对)31.任何一种联系都是矛盾,(错)而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发展。(对)32.矛盾是一种联系,没有联系就没有矛盾。(对)
33.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否认了矛盾,就必然否认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对)34.运动是绝对无条件的,矛盾双方的对立也是绝对无条件的。(对)
认识论部分:
1、感性认识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错)
2、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错)
3、认识既来源于直接经验,也来源于间接经验.(错)
4.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是整个认识的起点。(对)
5.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对)6.事物的现象和本质都是客观的,无所谓正确与错误之分。(对)7.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错)
8.物质是认识的来源。(错)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对)9.假象不反映事物的本质。(错)
10.假象从反面歪曲反映事物的本质。(对)
11.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错)12.对同一现象不同的人必定会有不同的认识。(错)13.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深刻、更可靠。(对)14.理论是系统化的科学认识。(错)
人生观部分:
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
2.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主要靠集体主义。(错)3.理想对人生对社会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错)
政治和经济部分:
1)基层民主的两种形式就是村民自治、居民自治; 2)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性政府间专门性的国际组织; 3 非生产性基本建设:修建学校、医院、剧场、体育馆
目录:分科答题技巧、具体实例剖析、基本套路、注意点
第一部分:分科答题技巧归纳
一:政治学科分析题的特点
1、提供情景,包含手段和结果,要求从结果的好与坏来判断所运用的手段是否合理,并要求提出相
应的解决办法。
2、要求规范的答题步骤:先答基本原理,引出配套的方法,进而用方法来分析材料。
3、要求多角度分析所蕴涵的知识。
二:解体的基本思路
1:从方法入手:先判断材料所持方法(手段)——根据知识体系中的原理和方法(手段)的固定搭配得出基本原理。2:判断方法最主要的依据是材料中的重点语句,对重点语句进行范畴归属判断,进而了解所持方法(手段)。
3:审题时应注意题目的限制性要求,并由此得出知识体系的大范围。
4:应注意材料中的效果,如果效果是积极的,说明所持方法(手段)是正确的;如果所持方法消极的,说明所持方法(手段)是错误的。错误的情况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1)与正确方法(手段)相对立;2)主次颠倒;3)主次不分; 4)割裂本来存在的联系
5:应对材料进行层次分析,以便与方法(手段)相对应,找出所包含的条件(重点语句),回答时绝不能漏掉材料中所包含条件。
三:答题的基本步骤
1、先回答基本原理
2、其次回答方法(手段)要求
3、把方法细化成几个方面。与材料层次对接,用材料代替原理一一对应。
四:检查阶段
1、应注意材料中所包含的条件是否全部用完,如果没有用完,说明前面所述知识点还有缺漏,应不
齐。
2、检查重点语句范畴判断是否正确
3、检查步骤是否完整、规范。是否按照:原理——方法——时间分析的步骤。
五:热点词汇
经济常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新型的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优化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资源的优化配置,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企业竞争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拉动国内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增加劳动力就业,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其他(通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经济发展全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展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六:经济常识答题技巧总结
个角度考虑。
市场-----第一课价值规律,第二课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政府(国家)-----第二课经济制度、宏观调控以及第四课的劳动合同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企业-----第三课企业的作用、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领导体制、经营者的素质(思想政治素质、职业
道德、业务素质),坚持扩大内需为主和稳定外需相结合);
2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分配原则;运用财税和分配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础生活。
国家要加强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调节,强化税收调节,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5和管理,尤其要加快建这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新增)
2,其他:
1)三大战略(可持续、科教、人才)、可持续发展观、和谐社会,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相结合,充分利
a(软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企业的经济发展方式;
b)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c)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加强市场调研及时了解市场状况,加强产品结构的调整,使企业
生产的产品符合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顺应时代潮流。
d)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是开发企业的金钥
匙。因此,企业必须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树立品牌意识,争创品牌,保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采取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
e)企业经营者要提高自身素质,遵守职业道德(道德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承担社会责任,把社会效益放在重要位置,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七:哲学常识的答题技巧
四个方面考虑:
1)唯物论角度;
2)辩证法角度;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角度;
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民群众的观点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6、7、8(2、、4、5三框题)课 运用人生观知识:
6、7课
运用价值观知识:
6、7(人生观价值知识:涉及到个人选择的时候需写到)运用人生价值观:7课
第二部分:具体实例剖析
经济常识:
一: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1)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道路
——是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
2)稳定、完善和强化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特别是各种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劳动
者)的积极性。
3)坚持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农业、教育、科技相结合。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尘世反哺农
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建设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5)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经营方式,推进农业向商业化、专
业化、现代化转变。
6)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全面提高农业素质和效益,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7)全面深化以农业税费改革为重点的综合改革,以减轻农业负担。
8)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清理农民工资拖欠问题,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9)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全面发展农村三大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要面向世界?|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1)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 经济全球化的几个表现:生产的国际化、市场的国际化、资金的国际化、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际
化、信息传播的国际化。
2)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开放性、竞争性); 3)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4)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5)可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进一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6)可以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和技术升级,加强同外国合作,拓展中国经济的发展空间,推进现代化
建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三:新形势下我国如何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
政府:(我国应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把握住发展的机遇,迎接挑战.)
1)长期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和平等互利原则;
2)事实市场多元化战略,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市场,努力扩大出口; 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投资环境,进一步吸引外资投资,发展对外经济交流与创新; 4)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
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
5)实施品牌战略,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提高产品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6)建立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完善相应的涉外法律、法规,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防范经济风险,努力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企业:
1)引进先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坚持以质取胜,优化产品结构,大力提高技术含量,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2)促进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
3)根据企业实际,发挥比较优势,正确选择产业、产品和市场方向; 4)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5)推进产品标准化和绿色产品;
6)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市场。
A.B.要提高识别假冒伪劣产品的知识和能力;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要增强权利意识,C.1加强对各行各业的监督和管理,运用经济法律来打击各种经济违法
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完善食品安全法规,建立健全政府职能部门的问责制;
D.2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建设健全社会
社会会信用制度,这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新增)
五: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怎样应对目前的金融危机?
2)采取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3)加强金融管理,重视金融衍生品生产和金融创新问题;
4)
加强宏观调控,采取灵活、谨慎,富有弹性的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保持金融市场稳定,保
持资本市场稳定; 5)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6)各国要加强合作;
7)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积累与消费的关系,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政治常识:
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出发点和归宿点: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3)性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4)执政方式(科学、民主、依法执政)、领导方式(政治、思想、组织领导)
1:立党为公,执政为民;2: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合: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2)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3)国家机构的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治国原则
4)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56)我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因(选择)
7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权利在阳光下规范、透明、高效运行,努力创造公平和谐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分出来讲);
1)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享有民主决策权、选举权、被选举权)
两个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二:民族问题: 一个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地位:我国的基本民族制度,也是我国的一项重
要政治制度和民主制度
三:我国为什么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等或举办任何形式的国家活动或发展国际关系?
原理依据:1)我国对外职能的要求;2)外交政策宗旨和五个基本点;3)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的要求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4)和平和发展时代主题的要求;
现实意义:1)有利于发展国家间合作,为我国发展创造良好的国家环境;
2)扩大国家的影响力;3)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4)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国际新秩序。
(若为地区间的组织:还有利于维护地区稳定发展,相邻国家有利于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巩固边疆,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如果是正义活动,还有利于树立我国的负责任大国形象等。)补充:我国的对外职能:
1)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防卫职能)2)发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创造有利于我国的国际环境;(交往职能)
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四:我国为什么要为什么能加强与东盟的合作?
为什么要:1)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与东盟合作可以为我国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提高综合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发展与东盟的关系有利于维护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
发展,符合我国对外政策的目标;
3)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对外关系,发展与东盟的关系,加强睦邻友还合作,符合双边国家人
民根本利益。
为什么能:1)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利益相悖)是国家之间合作(摩擦或冲突)的基础,中国与东盟国
家有许多共同的利益;
2)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使之能与东盟加强
合作。
补充:五个基本点: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基本立足点——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基本国策——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
文化常识:
一:文化的作用
1)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
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对政治经济的作用: 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与经济、政治,先进的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3)文化对人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远持久的。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文化对综合国力的影响: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
力的重要标志。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传统文化的继承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的继承与文化的发展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文化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4)树立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
5)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
①② 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先进的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建设“乡村大舞台”
有利于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③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乡村大舞台”,有利于丰富农民精神生活,调动农民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提高农民文化素质。④ 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⑤ 有利于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繁荣农村文化市场。【现实意义】 ⑥ 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乡村大舞台”活动,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⑦ 注:若范围比较大,则需要讲到文化队综合国力的影响。
二: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过程。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进行文化创新,要克服不利于文化创新的各种错误倾向,即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5)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
三:为什么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怎么做?
1)①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
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
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2)首先,要发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心骨”作用。第二,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第三,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第四,必须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四: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就如何继承奥运文化遗产,弘扬奥运精神提几点建议
1)要充分重视奥运文化的作用,把奥运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发挥其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作用;
2)促进奥运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自觉成为奥运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3)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践,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奥运精神的实践者。
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造和谐浙江应该怎样弘扬浙江精神?
1)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浙江,打造和谐浙江的伟大实践,弘扬培育,丰富发展浙江精神;
2)最主要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
精神支柱;
3)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4)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即借鉴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博采众长;
5)弘扬时代精神,坚持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全面建设
小康浙江,打造和谐浙江。
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对于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3)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4)立足于现代化建设实践,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5)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四有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哲学常识:
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1)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使主观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主观符合客观;
2)从多方面的,发展的,具体的实际出发,辩证的认识和把握客观实际,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使自
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新情况; 3)必须反对主观主义;
4)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5)正确对待别人的经验不能简单的照抄照搬而应从本地区的实际特点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
地制宜;
6)对中国共产党来说: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找出自己的前进道路。
第三部分:基本套路
凡讲到“精神反作用”如:“政治文明”“民族精神”“三个代表作为指导思想”“神六精神”“奥运精神”等与意识反作用有关的题都可考虑:意识能动作用(科学理论的能动作用、认识的反作用、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三观。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传承优良民族精神……)即一篮子
凡讲到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有关的题时都可考虑用上: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的转移为转移。)、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发展、创新精神、认识在实践中的深化扩展推移……即一巴掌
凡讲到现实决定“方针政策”“思想”“路线”的,都可用上“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决定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一挑子
凡是讲到关到产品质量问题的,可用上:使用价值与价值关系;市弱、市则、消权;品信、素质、职道、正竞;
农业政策问题:
土地政策——承包制;土地流转体制;粮食政策——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粮棉流通体制;
农民收入政策——税费改革;多予少取;科技政策——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生态政策——生态农业节水农业绿色农业、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可持续发展战略; 农业结构政策——产业化、城镇化战略;发展农村的第二第三产业; 农业发展问题:
六靠+套路----六靠:(略);套路:“价规市导”“调构多营”“生、绿、特色”“发二三产”“引进走出”等。
国家关怀为动力的就业机制;引导劳动者转变观念。企业应做到——调整国有企业布局,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农村应做到:——发展城镇化;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化转移。个人应做到——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职业技能,转变就业观念;
两大战略:
1、凡是答“重视科技”的观点都应到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科技为龙头,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
2、凡是答“重视生态”的观点都应到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绿色产品。
3、凡是答有关“人才资源”的问题,都应答: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国家成就:
凡是做到“国家建设成就的”,经济常识则可迅速考虑:社会主义本质;宏观调控的体现;公有制决定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财政的作用;如果是科技成就还可用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唯物论:整个世界是有规律地运动着的物质世界。
哲学的四唯物辩证法:矛盾、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看问题。辩证唯物主义
大板块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
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民群众的观点、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观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
唯物论
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物质和意识意识能正确的辩证关系反映客观事物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积极作用唯物论意识能够反作
用于客观事物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辩证法
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承认联系的客观性,具体分析事
物间的联系
联系的观点:2)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循环经济)
3)联系的多样性
结,善于反思找原因,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1)整体处于主导地位,统帅部分,具有局部根本没有的功能——要树立全局,从整体着眼,寻求最有目标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认识论结构图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
际条件出发
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不断积累正确的主)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影响整体,关键
部分有时甚至还会对整体产生决定性作用——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2)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3)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发展的原因:——重视内因;不能忽视外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
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要结果)要坚持适度原则,控制量变的限度;
2)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学会优化结构,为质变创造条件。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
展的道路则是曲折迂回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发展的趋势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
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
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人生道路的曲折。
1)含义——对立统一(相互排斥,可以相互转化)——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普遍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
3)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学
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承认社会存在对
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同时重视社会意识的能动反作用。
向作用。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于贡献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条件)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
a: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b: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1)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观因素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高头冠现象认识本质的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
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认识到实践—达到认识的目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既要承认现象与本质的区别,也要看到二者的义认识论联系,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认识的发展过程: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深度、广度、进程)注: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培养
科学思维方法,既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进行综合实践: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唯一来源、根本动力、最终目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推动和阻碍)
方法论: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就要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
中发展理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群众观点: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走群众路线,相信
群众,依靠群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