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政治考前辅导1

时间:2019-05-12 12:09: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高考政治考前辅导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高考政治考前辅导1》。

第一篇:2016高考政治考前辅导1

2016高考政治考前辅导 指导教师雷从福

高考最后一个星期,有不少同学觉得自己的成绩离期望要求有较大距离!不少同学焦虑、紧张、心理压力非常大!

其实,只要掌握了高考政治的命题规律、高频考点和科学的复习方法,调整好心态,有条不紊,找对方法,绝对就能在高考中超常发挥,取得惊人的好成绩!

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以上提到的三点内容!高考政治能有怎样的成绩,就靠你对以下内容的掌握程度喽!

高考政治命题规律

1命题特点全国卷

1、政治学科全国卷的考试范围很明确,就是必修四本书,不考选修。从一定程度上,复习指向更明确,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2、全国卷与湖北卷题型结构基本一致,12道选择题(12-23题),2道主观题(38、39题)。选择题编排顺序比较固定:经济→政治→文化→哲学。

从外在形式上,模式固定比较好应对。而认真分析全国卷,你会发现从内在的考察上对学生能力要求是非常高的。

3、全国卷话题范围更广,考查的时政、生活、人文点更多。

如:2015年全国Ⅱ卷第17题:背景材料是上海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时效性强,体现了区域性重大改革的新动向;2015年全国Ⅱ卷第16:以广场舞、乱停车等社区问题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政治生活知识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生活气息较浓。

非选择题第2题(15年全国Ⅰ卷第39题)以中央电视台纪录片《记住乡愁》的播放为背景材料,考查核心价值观,关注城镇化,注重试题的价值观引领,考查形式灵活,注重思维品质和能力的考查。

4、全国卷选项中知识性错误题肢更少,题肢的应景性都很强,对考生干扰大,也就是说用简单的排除法不管用了,要求考生要更多地从是否符合题意的层面作判断。突显能力立意的要求。

5、全国卷最突出的是的组合式选择题增多。

近几年都在9道题左右。基本为四选二。对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要求更高也将增大阅读量和试题难度。

6、全国卷增加了开放性试题。

包括提建议、写广告词或发言提纲、辨析观点、批驳行为或观点等。此类试题重庆学生接触极少。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7、主观试题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的考察。

全国卷试题的话题紧扣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及方针政策,宣扬国家意志,不回避热点,考察的热点问题具体。如2015年: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愁、中华传统美德——抗战精神。

8、针对全国卷的主观题答案,我们可以发现:分值和要点一一对应,简明扼要。

轻理论表述,重实际分析,很多题看不到书上的理论知识点,而是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单纯的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是不行的。

2怎么复习教材四大板块

我的学生给我讲,关于四本教材,他们说“经济有点“烦”(内容偏多)、政治有点“死”(内容死板)、文化有点“乱”(体系不清)、哲学有点“难”(抽象性强)”。

那么如何把握好这几本书呢?简单来说,我觉得就是“经济抓主线、政治抓主体、文化抓主干、哲学抓体系”。

《经济生活》——我们复习时,将围绕经济的“消费、生产、分配、交换”这四个环节为基点来展开。

复习中要把握“国强、民富、企业兴”这一条主线:企业是经济的细胞,以人为本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国家的强大则是个人与企业兴旺发达的前提。把握好这条主线,我们对整本书的主干知识的把握、知识体系的构筑就能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以生产专题为例:

生产专题的整体结构

1.一条主线:生产(解决“谁来生产”、“怎样生产”的问题)

2.知识体系:(生产的制度背景)---从基本经济制度、(微观生产的主体)---企业组织形式、劳动者、(生产的资金)——企业资金筹集方式三个方面具体介绍生产活动的基本情况

3.三个关键词:生产、公司经营、劳动者

《政治生活》——在复习中一定要把握“公民观、政府观、民主观、国际观”这四个单元的内容,掌握9个主体:公民、政府、人大代表、人民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人民政协、主权国家、国际组织。

《文化生活》——要完整掌握4个核心知识点:文化作用、文化发展、中华文化、文化建设。

《哲学生活》——分为哲学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两大部分,复习中重点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干知识体系:原理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又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有4块知识,如下:

辩证的唯物论:物质观、运动观、规律观、意识观;

唯物的辩证的认识论:实践观、真理观;

唯物的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创新意识;

唯物史观:社会历史观、价值观(价值观+人生价值观)。

3突破试题难点教材、考点、热点、现实、解题

突破试题的难点,提升答题的分数。我觉得考生要在考前做到以下几点:

1、熟悉教材

除了刚刚介绍的几本书的综合复习方法外,我建议同学们对每本书的目录要熟悉。从五个方面把握一本书:

第一,把握全书的总体思路:先要知道有几个单元,单元标题是什么?

第二,把握每一单元的思路:每个单元下面有几课,课标题是什么?

第三,把握每一课的思路:每一课里面有几个框题,框标题是什么?

第四,把握每一框题的思路:每一个框题下面有几目,目标题是什么?

第五,把握每一目题的思路:知道这一目的具体知识内容。

以《经济生活》为例:

第一:全书总体思路是经济生活,有4个单元;

第二:以第一单元为例:第一单元的总思路是消费,教科书的思路:货币→价格→消费;

第三:以第二课为例,“多变的价格”又分为两个框题: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的影响,要求把握两框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四:以第一框为例,又分别讲了两个大的方面:供求影响价格和价值决定价格;

第五:以供求影响价格这一目为例,逻辑是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直接因素——供求如何影响价格(两类经济现象)

2、掌握高频考点

近3年的高频考点为:

(1)唯物论中意识能动性、物质与意识和认识论中实践、认识、真理这两大考点年年必考。普遍联系、矛盾、价值观、人生价值,均以选择题考查。

(2)企业、公司,三年都是14分的大题。消费、汇率、市场经济、国际关系也是常考点。

(3)政府的有关知识、公民的有关知识、以主观题考查为主;

(4)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文化的作用。

熟练掌握高频考点,明确主干知识,从试题中获取相关信息是解答问题的基础。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时政热点。

高考卷试题及答案中的很多语言来自于时政热点,因此要把课本知识和时政热点结合起来。

2016年热点要关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一带一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放开二孩、“十三五”规划、大众创业与万众创新、国有企业改革、中央一号文件——推进农业现代化、中国在国际上的大国作为及定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2016年“两会”等应该是2016备考中关注的时政热点问题。

例如:复习到《经济生活》四单元市场经济的时候,我会结合热点“

十三、五”规划、2016年的“两会”经济热点进行知识拓展。

市场与宏观调控是也是高频考点,这时让学生把教材宏观调控知识和热点中所提到的“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的知识结合起来理解,甚至让学生抄录在教材知识附近。因为高考答案很多是“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

4、破解热点现实问题

要有高度的家国情怀,要注重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的培养,特别是探究性试题的训练。要学会从多角度进行思考,对事论事,能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可行性见解。

如:2015年全国Ⅱ卷39(3),近年来,日本政界有人企图否认日本侵华历史,请你加以批驳(6分)。

解答时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家国情怀,还要有正确的价值判断。

答案示例:南京大屠杀、731部队制造使用生化武器残害中国人民等日本侵华战争的罪行铁证如山,不会因任何人的抵赖而改变。(2分)

否认日本侵华历史的言行,是对日本军国主义战争罪行的蓄意美化,是对世界公理良知的粗暴践踏,违背了当今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潮流。(2分)

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破坏了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对人类和平正义事业构成了巨大威胁。(2分)

逻辑:提供例证——作出价值判断——指出危害。

5、学会正确的解题方法

(一)选择题

1.提高计算能力和数据逻辑的分析能力

高考政治经济生活跟数据联系紧密,因此涉及到相关问题的计算和相关变量关系的函数分析是必考题型。因此,我建议学生平时将经济生活中的所有涉及计算题的公式整理在一个本子上。

学会运用公式去计算解决问题。也可以将函数图表的典型例子记录下来,以不变应万变。如:2015年全国Ⅱ卷12题,要求计算收益率,如果平时有这方面计算公式的储备,解答就很顺畅。

2、对于组合选择题增多的现象,首先要寻找组合选择题的解答规律。

1)分析排异法。所谓分析排异法就是排除内容本身虽然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或与答题要求不吻合的题肢。

一般见到的有以下几种情形:

一是行为主体不同,二是主旨中心或侧重点不同,三是知识范围不同。

例如:(2015年全国Ⅱ卷13)2014年8月,某市政府清理出全部涉企权力5157项,废止了其中3301项,对保留的涉企权力向社会全部公开,并表示严肃查处涉企审批、收费中的违法违纪问题。这一做法的预期效果是

①政府对企业的监督与管理更有效率(C)

②“看得见的手”受到有力的制约

③市场机制能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作用

④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得到增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题干内容强调对企业放权。①④的内容不是题目所强调和涉及的内容。排除

(2015年全国Ⅱ卷21),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分析了我国经济九个方面的趋势性变化,提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辩证法的观点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

①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②我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

③制约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已经解决

④推动我国解决平稳健康发展的新的体制机制已经形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③说法错误,④不属于辩证法观点。排除。

2)分析排错法。所谓分析排错法,就是通过对题肢的分析,运用相关的政治知识把错误的题肢加以排除。如上题的例子。

近几年的全国卷组合选择基本是四选二,而且排列组合很有规律,每个题号都出现两次,均匀分布。基本不给学生通过题肢高频排误和低频排漏的方法选择的机会。更多的倾向对设问本身的理解选择。这就需要同学们审清问题的指向,把握问题的关键词。

例如:(2015年全国Ⅰ卷17)《决定》提出立法机关要“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健全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健全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沟通机制的作用在于(D)

①确立法权利边界,防止部门利益法律化

②完善立法机制,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实现

③使法律更好的体现民意,提高法律权威

④促进公民提高法律意识,自觉遵法守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把握关键词“建立„„沟通机制的作用”,沟通主要反映的是立法机关和社会公众的关系,能够使法律更好的体现民意,提高法律的权威,也能促进公民提高法律意识,自觉守法。

材料中也提到要“广泛凝聚社会共识”。不涉及权力边界问题和公民政治权利实现的问题。而且,作为立法机关,我国只有一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的立法权力早已界定好了。类似这样的组合选择,一定要多加思考。

3.提升语言阅读,信息归纳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高考政治在文化和哲学生活部分经常涉及到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内容。

这些部分的考题常常以引用原文的方式设置材料,如2015年全国Ⅱ卷22题,对苏轼《琴诗》的理解,2014年全国Ⅰ卷20题,对拿破仑说的话的理解。能否读懂材料是破题关键。

(二)主观题

第一步:审题。

审题思路:(学生在审题时,主要注意四个方面)

(1)一审“范围”

(2)二审主体(3)三审问法(4)四审分值

审完题目,答题的方向就明确了。

第二步:解题

解题思路:

1、根据审读的范围得出,此题需要的知识储备

2、根据审读的主体或关键词可以在构建的知识范围内进行筛选。

3、根据审读的问法,在组织答案时要明确思维要点:“为什么型”需要从“原因+意义”的角度组织答案。“措施型”、“意义型”需要分主体多角度思考组织答案。“

4、根据审读的分值,要明确在生成答案的时候需要组织几个要点。

学生在头脑里或者草稿纸上根据以上的思维过程分析、筛选,掌握好答题的主次,开始组织答案。

第三步:生成答案

注意在组织答案的时候,一定要术语化,而且考点放前面。分析放后面。

第四步:规范答案、完美试卷

组织答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扣题,增强答题的针对性。注意运用时政术语和书面术语,增强答案的规范性。一定要根据分值把答案要点化,注意卷面的整洁。

如:2015年全国Ⅱ卷38(1)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坚持税收法定原则。(12分)

答案:

是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3分)

有利于完善税收法律制度;(3分)

规范政府行为,防止随意增减税负;(3分)

保护纳税人权益。(3分)

逻辑:从必要性到意义;意义向制度、政府、纳税人不同对象发散。

4后期复习备考建议回归课本、练习题、答题

目前是五月份,离高考只有30天左右的时间了。

这个阶段对于知识的复习把握应该有一定的基础了,同学们应该已经建立各模块知识体系,形成网络化了,还需要做的就是回归课本、查漏补缺;综合练习,提高解题能力;注意答题的规范,掌握答题的形式。

1、如何回归课本?

建议大家找一张大点的纸,画思维导图。

举例子来说,比如《生活与哲学》,我们想想,“思想方法和创新意识”是哪个单元?属于什么哲学范畴?把握思维的奥妙是唯物论?认识论?还是辩证法?“意识的作用”有哪些?想不出来的话,就说明框架混乱了。没有知识框架,答主观题是非常困难的。

这时我们可以找一张大纸,能力强的同学可以一本书一张纸,把四个单元的知识框架整理出来;能力稍差一点的同学可以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去构建框架体系。每天整理出来一些,一定要在高考前把每本书的知识结构弄清,这很重要。

写好以后,怎么用它来复习呢?比如看到 “意识的作用”这一框,下面分为几个大点?每一点具体分为几个小点?我们看着自己的那张大纸,去仔细回想。实在想不起来的时候,就去课本上找出来,及时补漏洞。

如果做题的时候看到一个知识点,也要去想一想,这个知识点在我那张大纸上的什么位置?这样,慢慢地培养起自己建立框架意识的习惯,每天记住一两个大框架,循序渐进,我们就可以建立起一个非常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了。

2、如何选择练习题

针对高考要多练题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现在书店里资料琳琅满目,同学们一定不要乱选。现在练题就要练高考题,当然我们每个学校肯定对高考题都是练过的,那如何选择呢?

我觉得可以选择练习考全国Ⅱ卷地区的模拟题、调研题。(云南、宁夏、贵州、甘肃、青海、辽宁、吉林、广西、黑龙江等)

3、规范答题

(1)以序号分段、分点作答;

(2)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3)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

(4)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宏观等逻辑关系;

(5)各要点应是原理+方法论、考点+材料、基础分+提高分等三个方面的统一(提高分是指要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最新时政精辟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

(6)掌握阅卷老师的心理,高强度的阅卷工作,速度快,眼睛疲劳。老师一般会从你的字里行间找关键词来给分,所以,每个要点里面要有术语性的关键词。字迹清楚、卷面整洁,不要答错地方,增加阅卷老师的感情分和印象分。

送给大家一句话:“健康身体是基础,勤奋刻苦是前提,学习方法是关键,心理素质是保证。”祝大家考出好成绩。

三大高频考点

1经济常识经济部分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宏观)

2.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宏观)

3.社会主义的本质、根本任务、生产目的和优越性(宏观)

4.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宏观、微观考查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股份制的性质作用)

5.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宏观)

6.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与国家宏观调控(宏观、微观考查怎样体现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及竞争性开放性)

7.社会主义市场经基本特征(宏观、微观考查实行强有力宏观调控的原因)

8.企业及其经济效益(宏观)

9.企业的信誉和形象(宏观)

10.调整经济结构(宏观)

1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宏观、微观考查怎样发展农业)

12.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宏观、微观考查怎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3.第三产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宏观、微观考查其产生的必然性意义)

14.劳动者的权利义务及社会保障制度(宏观、微观考查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原因及原则)

15.财政的作用与稳健的财政政策(宏观)

16.税收的基本特征、性质及作用(宏观)

17.市场交易的原则(宏观)

18.生产(积累)和消费的辩证关系与扩大内需方针(宏观)

19.消费者的主要权利(宏观)

20.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安全(宏观、微观考查经济全球化及对外开放的原因措施)

21.我国发展对外经济的原则(宏观、微观考查反倾销的措施)

2哲学常识哲学部分

1.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宏观)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考查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怎样坚持从实际出发)

3.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宏观、微观考查原理内容及怎样发挥主观能动性、怎样实事求是)

4.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宏观、微观考查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5.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宏观)

6.整体和局部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

7.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宏观、微观考查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8.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考查原理内容)

9.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考查原理内容)

10.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宏观)

11.矛盾的对立统一(宏观、微观)

12.矛盾的普遍性(宏观、微观)

13.矛盾的特殊性(宏观、微观考查怎样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宏观、微观)

15.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

16.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考查分析的重要性)

1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宏观、微观考查怎样坚持矛盾分析法)

18.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宏观)

19.认识是不断深化发展的(宏观)

20.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考查怎样体现实践决定认识、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

21.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宏观、微观)

22.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辩证关系(宏观、微观)

2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宏观、微观考查原理内容)

24.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宏观、微观)

25.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关系(宏观)

26.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微观)

27.人生价值及其实现(宏观、微观)

3政治常识基础部分

1.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宏观、微观考查经济职能)

2.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宏观、微观考查怎样坚持对人民负责和依法治国原则)

3.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宏观)

4.中共的地位等与党的基本路线(宏观、微观考查加强党的建设)

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政策(宏观)

6.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宏观、微观)

7.国家的主权及主要权利义务(宏观)

8.国际组织与联合国(宏观)

9.当今时代的主题、格局和国际竞争实质(宏观)

10.我国外交政策的决定因素及基本点(宏观、微观考查怎样体现外交政策的基本点的)

复习攻略

1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

高考试题年年变,但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直没有变化。

学过的知识究竟有哪些?这就需要按照《考试手册》中的知识体系把散落在课本中的知识的框架整理清楚。

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同学不从自己的学习状况出发,盲目地做一套又一套的复习卷,加上在老师指导下“对答案”,(而不是对于答题思路的科学分析),甚至是猜题押题式地背诵现成的复习题及其答案去对付高考,这个希望是必定要落空的。

2整理纠错过往错题记录

把过去所做试卷认真整理,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思维方式上的偏差,解题规范上的疏漏,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地精选一些进行训练,以警示自己在高考中不犯相同的错误。

3训练审题能力仔细阅读题目,分析整合高考试卷中所有试题的具体情景材料都属于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热门话题,是大家所了解,有的甚至是复习阶段重点思考过的。

只不过是在编制高考试题时,有了新的角度、新的问题和新的要求,已经不是我们在这本或那本辅导资料中见过的具体形式和具体答案要求,不是可以现成照搬照抄的。

高考总复习是一个在老师指导下艰苦的自我学习过程,要养成习惯,拿到题目,不要马上动笔,仔细阅读题目,一是具体地分析情景材料,全面地领会并把握住它的基本内容,从中提取有效的信息;二是注意把握试题的基本意图和设问指向,使自己能够在答题前迅速整理出思路,写出符合要求的答案。

而一部分同学若能在答题时有创意,还可能酌情加分。

4慎选模拟试卷权威模拟卷

在最后复习冲刺阶段,一定要正确处理研究高考试卷与选做模拟试卷的关系。两类试卷相比前者科学性强;难易适中,规范性强;设问角度巧妙,设问间联系密切;答案紧扣题意。

而后者相对来说科学性较差;或过难或过易;不一定非常规范;设问常常过于直白,设问间联系欠紧密。

这一阶段建议一定要选用经过有关专家审阅的模拟试卷,最重要的要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审题、解题能力方面有哪些欠缺。

总之,在最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要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复习,所剩时间不多,提高效率是关键。

第二篇:2011高考政治考前复习提纲

政治考前复习提纲

郑友俊2011-4-27

1.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它在人的意识之外独立存在着。(对)2.离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就不能按客观规律办事。(对)3.实事求是是按规律办事的前提。(错)

4.人们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使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发生变化。(对)5.因为规律是正确的,(错)所以我们必须把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对)6.规律是客观的,可以推动事物发展,也可以阻碍事物发展。(错)

辩证法部分

1.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随着人们的认识的深化而不断发展。(错)2.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错)

3.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错)因为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联系的。(对)

4.联系是客观的,人们无法改变。(错)

5.人们可以根据已有的客观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对)

6.发展一定是质变,(对)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对)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错)7.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对整体具有决定作用。(对)8.运动是绝对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有条件的。(对)9.只要解决了主要矛盾,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错)10.矛盾是无法克服的。(错)

11.矛盾可以缓和,不可以调和。(对)

12.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对)都具有其优点和缺点。(错)13.对立统一是世界的普遍现象。(对)14.普遍和个别互为存在的前提。(错)

1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错)16.矛盾分析法就是一分为二看问题。(错)

17.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错)18.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错)

19.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普遍性也离不开特殊性。(对)20.只要有量变存在,就必然发生质变。(错)21.外因推动着事物的发展。(错)

22.外因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加速(促进)或延缓(阻碍)的作用。(对)23.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错)

24.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关系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平衡性和不平衡性的关系。(对)25.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基本趋势和具体道路的关系。(对)26.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体现的事物发展过程中连续性的间断性的关系。(对)27.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先有内因后有外因。(错)28.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对)29.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对)

30.“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其含义是特殊性包含普遍性。(对)31.任何一种联系都是矛盾,(错)而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的发展。(对)32.矛盾是一种联系,没有联系就没有矛盾。(对)

33.矛盾是辩证法的核心,否认了矛盾,就必然否认了事物的联系和发展。(对)34.运动是绝对无条件的,矛盾双方的对立也是绝对无条件的。(对)

认识论部分:

1、感性认识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错)

2、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错)

3、认识既来源于直接经验,也来源于间接经验.(错)

4.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是整个认识的起点。(对)

5.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关键。(对)6.事物的现象和本质都是客观的,无所谓正确与错误之分。(对)7.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错)

8.物质是认识的来源。(错)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对)9.假象不反映事物的本质。(错)

10.假象从反面歪曲反映事物的本质。(对)

11.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错)12.对同一现象不同的人必定会有不同的认识。(错)13.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深刻、更可靠。(对)14.理论是系统化的科学认识。(错)

人生观部分:

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

2.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主要靠集体主义。(错)3.理想对人生对社会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错)

政治和经济部分:

1)基层民主的两种形式就是村民自治、居民自治; 2)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性政府间专门性的国际组织; 3 非生产性基本建设:修建学校、医院、剧场、体育馆

目录:分科答题技巧、具体实例剖析、基本套路、注意点

第一部分:分科答题技巧归纳

一:政治学科分析题的特点

1、提供情景,包含手段和结果,要求从结果的好与坏来判断所运用的手段是否合理,并要求提出相

应的解决办法。

2、要求规范的答题步骤:先答基本原理,引出配套的方法,进而用方法来分析材料。

3、要求多角度分析所蕴涵的知识。

二:解体的基本思路

1:从方法入手:先判断材料所持方法(手段)——根据知识体系中的原理和方法(手段)的固定搭配得出基本原理。2:判断方法最主要的依据是材料中的重点语句,对重点语句进行范畴归属判断,进而了解所持方法(手段)。

3:审题时应注意题目的限制性要求,并由此得出知识体系的大范围。

4:应注意材料中的效果,如果效果是积极的,说明所持方法(手段)是正确的;如果所持方法消极的,说明所持方法(手段)是错误的。错误的情况有很多,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1)与正确方法(手段)相对立;2)主次颠倒;3)主次不分; 4)割裂本来存在的联系

5:应对材料进行层次分析,以便与方法(手段)相对应,找出所包含的条件(重点语句),回答时绝不能漏掉材料中所包含条件。

三:答题的基本步骤

1、先回答基本原理

2、其次回答方法(手段)要求

3、把方法细化成几个方面。与材料层次对接,用材料代替原理一一对应。

四:检查阶段

1、应注意材料中所包含的条件是否全部用完,如果没有用完,说明前面所述知识点还有缺漏,应不

齐。

2、检查重点语句范畴判断是否正确

3、检查步骤是否完整、规范。是否按照:原理——方法——时间分析的步骤。

五:热点词汇

经济常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新型的工业化道路,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优化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资源的优化配置,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企业竞争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拉动国内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增加劳动力就业,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其他(通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经济发展全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展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六:经济常识答题技巧总结

个角度考虑。

市场-----第一课价值规律,第二课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政府(国家)-----第二课经济制度、宏观调控以及第四课的劳动合同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企业-----第三课企业的作用、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领导体制、经营者的素质(思想政治素质、职业

道德、业务素质),坚持扩大内需为主和稳定外需相结合);

2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分配原则;运用财税和分配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础生活。

国家要加强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调节,强化税收调节,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5和管理,尤其要加快建这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新增)

2,其他:

1)三大战略(可持续、科教、人才)、可持续发展观、和谐社会,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相结合,充分利

a(软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企业的经济发展方式;

b)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

c)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加强市场调研及时了解市场状况,加强产品结构的调整,使企业

生产的产品符合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顺应时代潮流。

d)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是开发企业的金钥

匙。因此,企业必须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树立品牌意识,争创品牌,保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是企业的生命),采取正当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

e)企业经营者要提高自身素质,遵守职业道德(道德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承担社会责任,把社会效益放在重要位置,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七:哲学常识的答题技巧

四个方面考虑:

1)唯物论角度;

2)辩证法角度;

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角度;

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民群众的观点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6、7、8(2、、4、5三框题)课 运用人生观知识:

6、7课

运用价值观知识:

6、7(人生观价值知识:涉及到个人选择的时候需写到)运用人生价值观:7课

第二部分:具体实例剖析

经济常识:

一:如何增加农民收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

1)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道路

——是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

2)稳定、完善和强化党在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特别是各种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劳动

者)的积极性。

3)坚持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农业、教育、科技相结合。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指导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尘世反哺农

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建设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5)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经营方式,推进农业向商业化、专

业化、现代化转变。

6)调整和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全面提高农业素质和效益,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7)全面深化以农业税费改革为重点的综合改革,以减轻农业负担。

8)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清理农民工资拖欠问题,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9)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全面发展农村三大产业,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要面向世界?|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1)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 经济全球化的几个表现:生产的国际化、市场的国际化、资金的国际化、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际

化、信息传播的国际化。

2)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开放性、竞争性); 3)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4)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5)可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进一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6)可以更好的促进企业发展和技术升级,加强同外国合作,拓展中国经济的发展空间,推进现代化

建设,提高综合经济实力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三:新形势下我国如何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

政府:(我国应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把握住发展的机遇,迎接挑战.)

1)长期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和平等互利原则;

2)事实市场多元化战略,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市场,努力扩大出口; 3)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投资环境,进一步吸引外资投资,发展对外经济交流与创新; 4)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利用

好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机遇;

5)实施品牌战略,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提高产品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6)建立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完善相应的涉外法律、法规,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防范经济风险,努力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企业:

1)引进先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坚持以质取胜,优化产品结构,大力提高技术含量,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2)促进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

3)根据企业实际,发挥比较优势,正确选择产业、产品和市场方向; 4)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5)推进产品标准化和绿色产品;

6)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和市场。

A.B.要提高识别假冒伪劣产品的知识和能力;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要增强权利意识,C.1加强对各行各业的监督和管理,运用经济法律来打击各种经济违法

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完善食品安全法规,建立健全政府职能部门的问责制;

D.2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制度的建设,建设健全社会

社会会信用制度,这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新增)

五: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怎样应对目前的金融危机?

2)采取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3)加强金融管理,重视金融衍生品生产和金融创新问题;

4)

加强宏观调控,采取灵活、谨慎,富有弹性的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保持金融市场稳定,保

持资本市场稳定; 5)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6)各国要加强合作;

7)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积累与消费的关系,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政治常识:

2)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出发点和归宿点: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3)性质: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4)执政方式(科学、民主、依法执政)、领导方式(政治、思想、组织领导)

1:立党为公,执政为民;2: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合: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2)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

3)国家机构的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人民负责原则、依法治国原则

4)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准则和工作宗旨:对人民负责,努力为人民服务。56)我国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因(选择)

7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权利在阳光下规范、透明、高效运行,努力创造公平和谐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分出来讲);

1)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享有民主决策权、选举权、被选举权)

两个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二:民族问题: 一个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地位:我国的基本民族制度,也是我国的一项重

要政治制度和民主制度

三:我国为什么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等或举办任何形式的国家活动或发展国际关系?

原理依据:1)我国对外职能的要求;2)外交政策宗旨和五个基本点;3)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的要求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4)和平和发展时代主题的要求;

现实意义:1)有利于发展国家间合作,为我国发展创造良好的国家环境;

2)扩大国家的影响力;3)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4)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国际新秩序。

(若为地区间的组织:还有利于维护地区稳定发展,相邻国家有利于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巩固边疆,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如果是正义活动,还有利于树立我国的负责任大国形象等。)补充:我国的对外职能:

1)防御外部敌人的侵犯和颠覆,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防卫职能)2)发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创造有利于我国的国际环境;(交往职能)

3)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经济发展,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四:我国为什么要为什么能加强与东盟的合作?

为什么要:1)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与东盟合作可以为我国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提高综合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发展与东盟的关系有利于维护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

发展,符合我国对外政策的目标;

3)国家利益决定国家对外关系,发展与东盟的关系,加强睦邻友还合作,符合双边国家人

民根本利益。

为什么能:1)国家间的共同利益(利益相悖)是国家之间合作(摩擦或冲突)的基础,中国与东盟国

家有许多共同的利益;

2)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使之能与东盟加强

合作。

补充:五个基本点: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和发展基本立足点——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基本国策——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

文化常识:

一:文化的作用

1)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

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对政治经济的作用: 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反作用与经济、政治,先进的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3)文化对人的作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深远持久的。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文化对综合国力的影响: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

力的重要标志。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传统文化的继承

文化传承与创新 文化的继承与文化的发展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文化创新 1)立足于社会实践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4)树立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

5)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

 ①② 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先进的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建设“乡村大舞台”

有利于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③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建设“乡村大舞台”,有利于丰富农民精神生活,调动农民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提高农民文化素质。④ 有利于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⑤ 有利于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繁荣农村文化市场。【现实意义】 ⑥ 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乡村大舞台”活动,有利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⑦ 注:若范围比较大,则需要讲到文化队综合国力的影响。

二: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进行文化创新?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过程。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要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进行文化创新,要克服不利于文化创新的各种错误倾向,即既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5)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

三:为什么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怎么做?

1)①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

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

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2)首先,要发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心骨”作用。第二,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第三,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第四,必须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四:从文化生活的角度,就如何继承奥运文化遗产,弘扬奥运精神提几点建议

1)要充分重视奥运文化的作用,把奥运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发挥其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作用;

2)促进奥运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自觉成为奥运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3)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实践,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奥运精神的实践者。

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造和谐浙江应该怎样弘扬浙江精神?

1)立足于全面建设小康浙江,打造和谐浙江的伟大实践,弘扬培育,丰富发展浙江精神;

2)最主要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

精神支柱;

3)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4)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即借鉴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博采众长;

5)弘扬时代精神,坚持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全面建设

小康浙江,打造和谐浙江。

六: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1)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2)对于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3)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4)立足于现代化建设实践,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做到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5)在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什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四有公民: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哲学常识:

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1)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使主观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主观符合客观;

2)从多方面的,发展的,具体的实际出发,辩证的认识和把握客观实际,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使自

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新情况; 3)必须反对主观主义;

4)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5)正确对待别人的经验不能简单的照抄照搬而应从本地区的实际特点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

地制宜;

6)对中国共产党来说: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找出自己的前进道路。

第三部分:基本套路

凡讲到“精神反作用”如:“政治文明”“民族精神”“三个代表作为指导思想”“神六精神”“奥运精神”等与意识反作用有关的题都可考虑:意识能动作用(科学理论的能动作用、认识的反作用、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改造主观世界与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树立正确的三观。发扬集体主义精神、传承优良民族精神……)即一篮子

凡讲到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有关的题时都可考虑用上: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的转移为转移。)、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发展、创新精神、认识在实践中的深化扩展推移……即一巴掌

凡讲到现实决定“方针政策”“思想”“路线”的,都可用上“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决定认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一挑子

凡是讲到关到产品质量问题的,可用上:使用价值与价值关系;市弱、市则、消权;品信、素质、职道、正竞;

农业政策问题:

土地政策——承包制;土地流转体制;粮食政策——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粮棉流通体制;

农民收入政策——税费改革;多予少取;科技政策——科教兴国、人才强国; 生态政策——生态农业节水农业绿色农业、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可持续发展战略; 农业结构政策——产业化、城镇化战略;发展农村的第二第三产业; 农业发展问题:

六靠+套路----六靠:(略);套路:“价规市导”“调构多营”“生、绿、特色”“发二三产”“引进走出”等。

国家关怀为动力的就业机制;引导劳动者转变观念。企业应做到——调整国有企业布局,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农村应做到:——发展城镇化;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化转移。个人应做到——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职业技能,转变就业观念;

两大战略:

1、凡是答“重视科技”的观点都应到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科技为龙头,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劳动者文化素质。

2、凡是答“重视生态”的观点都应到位: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发展生态农业,生产绿色产品。

3、凡是答有关“人才资源”的问题,都应答: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国家成就:

凡是做到“国家建设成就的”,经济常识则可迅速考虑:社会主义本质;宏观调控的体现;公有制决定能集中力量办大事;财政的作用;如果是科技成就还可用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唯物论:整个世界是有规律地运动着的物质世界。

哲学的四唯物辩证法:矛盾、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看问题。辩证唯物主义

大板块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

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民群众的观点、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观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原理

唯物论

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物质和意识意识能正确的辩证关系反映客观事物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积极作用唯物论意识能够反作

用于客观事物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辩证法

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承认联系的客观性,具体分析事

物间的联系

联系的观点:2)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循环经济)

3)联系的多样性

结,善于反思找原因,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1)整体处于主导地位,统帅部分,具有局部根本没有的功能——要树立全局,从整体着眼,寻求最有目标

2)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认识论结构图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因素的制约——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客观实

际条件出发

发挥主观能动性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不断积累正确的主)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影响整体,关键

部分有时甚至还会对整体产生决定性作用——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2)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3)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发展的原因:——重视内因;不能忽视外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

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要结果)要坚持适度原则,控制量变的限度;

2)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学会优化结构,为质变创造条件。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

展的道路则是曲折迂回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发展的趋势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

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要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

事业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人生道路的曲折。

1)含义——对立统一(相互排斥,可以相互转化)——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2)矛盾的普遍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全面分析

3)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学

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承认社会存在对

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同时重视社会意识的能动反作用。

向作用。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于贡献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客观条件)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主观条件)

a: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b: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需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1)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观因素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高头冠现象认识本质的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

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认识到实践—达到认识的目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既要承认现象与本质的区别,也要看到二者的义认识论联系,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认识的发展过程: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深度、广度、进程)注: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认识发展的无限性

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坚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培养

科学思维方法,既要注意在综合指导下深入分析,又要注意在分析基础上进行综合实践: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唯一来源、根本动力、最终目的、唯一标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推动和阻碍)

方法论: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就要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

中发展理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群众观点: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走群众路线,相信

群众,依靠群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

第三篇:高考考前心理辅导专刊

高考考前心理辅导专刊(1)

冲刺高考 今天开始精神训练

考生应做好考前心态的调整,其重点在于树立起考试的自信心。我们建议考生做到以下几点:

一、合理期望 减轻压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压力与焦虑水平成正相关,而焦虑水平=期望值÷实际水平,因此,期望值与压力也成正相关。如果用0-100来表示压力指数,得分在30以下,表示几乎没有什么紧张感,很平和、松弛、懈怠。得分在80分以上,表示有很大的压力,心理负担重,智力水平受到抑制,产生一系列的反应,如烦躁、厌倦、焦虑、反应迟缓以及恐惧、恶心、头晕、失眠、胃腹疼痛等身心反应。得分在40-70之间,表示处于最佳压力状态,能比较充分地调动身体和心理的潜能,发挥出比较高的水平。

因此,合理的期望将成为学习的动力,高期望将成为学习的压力。考前心态的调整,就要求考生设置合理的期望,减轻心理压力。如何设置合理期望呢?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适当提高要求,将期望控制在“跳一跳,够得着”的范围内。尤其是要遵循最近发展区的规律,通过自己的努力便可达到设置的目标和期望。如果目标和期望设置不合理,尤其是过高期望会产生有成就而没有成就感、已经很优秀但总不满足的情况,从而进一步加重心理负担。

二、正确评价 树立自信

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来讲,最重要的是建立自信心,即不论别人怎么评价自己,要自己相信自己,经过平时的努力和充分的复习准备是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的,即使不能完全达到,只要尽力而为,也就没什么可遗憾的了。建议大家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运用正向语言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如:“我知道我能应付这个考试”; “记住,放松,慢慢地,小心地做”; “我已经尽力了,成绩好坏并不重要”; “太棒了,我又做完一题”; “他是很不错,可我也有进步,我也很不错”等等。二是相信自己的学习潜力。“天生我材必有用,别的同学行我也行”; “只要努力,方法得当,自己成绩也能提高。”

三、行为训练 增强信心

1、是自我精神训话,每天朗读或默诵几遍自己的优点5条以上,同时加上几句鼓励的话。如“我很阳光,我很健康,我很诚实,我很开朗,我很自信”,每天或至少每周找到自己的5条优点,你会感到前所未有的信心和激情。

2、是穿着得体,面带微笑,挺胸抬头。

3、是主动与人交往,主动与人打招呼,对人热情。

4、是加快走路速度。

5、是欣赏振奋人心的音乐。

6、是从现在起,集会、上大课等尽量坐前排,尽量多举手回答问题。

7、是面对镜子赞扬自己60秒以上。

8、是大吼法,即在空旷的地方或向空中大声吼出“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能行!”、“成功必将属于我!”

有些同学意志薄弱,缺少屡败屡战的勇气;遇到挫折就灰心失望,怪命运跟自己作对,而精神萎靡;还有些同学认为人生不过如此,理想前途都是无稽之谈,于 是便看破红尘,消极混日子。这些想法让即将高考的你“不战而降”。面对高考,我们要——

用阳光心态驱散消沉

一、何为消沉

消沉是指心灰意冷、沮丧颓废的消极情绪。它与躯体疲劳与否无关,常因为对生活失去信心和希望造成。可概括为没有乐趣、没有希望、没有办法、没有精力、没有意义。如长此以往,还会达到“心死”的程度。

二、为何消沉

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各种考试日益频繁,竞争的硝烟日益浓郁。在考试排名的压力下,有些同学也许心比天高,却偏偏屡屡失手,使渴望化为失望,消沉心理就油然而生。

有些同学也许由于意志薄弱,缺少屡败屡战的勇气,遇到了挫折就灰心失望。怪命运跟自己作对,而精神萎靡。

还有些同学在错误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下,认为人生不过如此,理想前途都是无稽之谈,于是便看破红尘,消极混日子。

三、怎样驱散消沉

如果万一发现自己不小心感染上了消沉情绪,也不必恐慌。采用以下方法定能够让你乐观振作。

1.换个角度,自我鼓励。要坚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是最优秀的之一,而且一定会有人欣赏。要告诉自己,世界是丰富多彩的,缺少了任何一种都不完美。去想想那些跌倒后,因为能退一步想而成就伟业的智者。

如何鼓励自己:司马迁受刑了,他说,我还有思想,于是,至今传诵着“无韵之离骚”;邓小平受挫了,他说,我还能思考,于是,中国涌动着改革的春潮;霍金瘫痪了,他想,我还有手指,于是,键盘上敲出了物理学巨著。要点燃信心,令每一个毛孔都充满力量。可以用正面鼓励语言,积极地暗示安慰自己。“我是聪明的,我一定能干出成绩”等等。

2.运动运动,消除疲劳。体育锻炼可以给人一种轻松和自己做主的感觉,有益于克服消沉情绪。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散散步、打打球、做做体操。但锻炼必须有一定的强度、持续时间和频率,才能达到预期效果。3.宣泄情绪,释放苦闷。说出你的感受,宣泄你的情绪。

具体建议:可以通过向亲人或朋友聊天,述说自己的积怨,求得他人的理解和同情。如果内心憋得难受,又无法与人倾诉,可以找一个适宜的场所,放声大哭或大笑,以宣泄自己内心的不平。到没人的地方大吼几声。可以用写日记或书信的方式,释放自己的苦恼。

4.转移注意,自我放松。可暂时放松一下,让自己从事感兴趣的事,使整个身心进入那种物我两忘的境界,使精神刻振奋起来,忧愁烦恼就会抛到九霄云外去。

“冲刺”阶段压力过大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一、高三学生在冲刺阶段压力过大的原因 原因之一:学生自己的过高期望

一些本已竭尽全力才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看到其他同学的快速进步感到一种潜 在的威胁,害怕失败;同时,对生活中的坎坷估计不足,对自己的能力和知识水平缺乏全面认识。当学习稍有退步或生活中稍有挫折就感到力不从心、迷失自我。原因之二:家长的过高期望 有的父母总是喜欢以言语相逼:“考不上大学,就别进这个家。”有的父母以过分的关心施压,为了孩子能金榜题名,陪孩子挑灯苦读,送上牛奶、荷包蛋,跑前跑后,关心备至。

当学生看到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岂能无动于衷?于是,原本不轻松的心里又要载上一份沉甸甸的亲情,即“温柔”的压力。原因之三:考试成绩的排名

通过考试成绩的排队,可以了解彼此间的差距。同时,排名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效应:成绩较好的学生害怕自己稍不注意,其他的同学会超过自己;成绩较差及考试失利的学生则无异于雪上加霜。原因之四:学习计划难完成 许多学生到了高三,特别是在冲刺阶段制定了严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有的同学甚至细到每天的所有课外时间(除睡眠外),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科有不确定的作业量,还有一些学科临时要占用课外时间进行测验,这样往往会导致计划严密的同学不能完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当自己的成绩一时不能如愿时,就会感到焦虑、心烦等。原因之五:同学关系的疏远

高三阶段由于学习时间长、压力大,集体活动很少开展,有时自己遇到困难,很想向同学请教,但看到同学忙碌的身影又不忍心打扰。同学之间不再象过去那样随和、融洽,取而代之的是漠不关心。加上经常排名次等外在不良刺激,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复杂。不少学生感到人际关系冷漠。这种阴暗的心理让他们很自责:“我怎么变得这么坏,自己没学好,还巴不得别人也学不好。”

二、减轻压力的指导策略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适度的压力,有助于挖掘个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水平。但压力太大,使人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同样会产生很多消极影响。你不妨试试以下几个策略: 策略之一:欲胜人,先胜己

复习备考,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要如何消除苦闷自卑的心理,增强自信心呢?

(1)要正确看待自己。要充分看到自己的实力,不要因一次考试成绩不好就否定自己。

(2)要认真分析考不好的原因。

(3)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就算自己学习基础较差,接连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也不应自卑。应赶快找原因,改变方法,调整期望值。

(4)写日记。这是一种自己对自己倾诉的方式,也更可以看到自己有哪些成功或不如意的地方,提醒自己要正确对待;在此基础上,针对自己经常担心的弱势,写出针锋相对的“自信训练词”,如:“考试只是一个阶段性评测,远远不能反映我的全部价值”等。

策略之二:学生之间相互鼓励

处在高考期间的学生最需要交流,也最需要宣泄。同龄人在一起时,哪怕是发发牢骚,也会在心理上获得一个缓冲的机会。这是人的正常需要,对考试也是有好处的。人在最艰难困苦的时候,如果有人不断地给予自己肯定和鼓励,将是人生 的一大幸事。在这个关键时刻,一句关心、鼓励的话,有可能改变人的一生。因此,在每次模拟考试之后,可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为组内其他成员写一段鼓励的话语。

策略之三:师生之间结对交流 在几年的学生生涯中,每个同学都有自己信任和崇拜的老师。如果能够和这些老师做思想上的沟通,效果将非常理想。在老师的指引下,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消除不良心理,调整复习备考状态,让自己始终处于最佳的竞技状态之中。策略之四:老师、家长、学生“唱同一首歌”

心理学上讲的“考试焦虑”在有些家长身上体现得比学生还明显,他们有的变得比平时更严厉,有的变得比平时更亲切,有的食不甘味、夜不安寝,而家长的“不安”,最终会造成考生的“不安”。而解决“不安”的办法首先是家长充分相信孩子、接纳孩子;其次是家长要接受现实,孩子们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更不能认为考不上大学就没有出息,即使考不上大学,自己所学知识将来肯定会有用武之地。同时,学科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与家长一起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帮助他们转变观念和掌握一些辅导的技巧。家长、学生和教师只有对高考有个共同的正确认识,才能使学生少一些心理负担,多几分轻松和自信。策略之五:不以模拟战绩论英雄

模拟考试成绩虽然对考生预测高考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以此论英雄,更不能因此断定高考的成败。如果仅把目光放在模拟考试成绩上,对即将到来的正式高考就很不利。

况且考试分数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命题动机、内容侧重方面、试题总量和难度、教师的教学及自己的复习程度等。另外,模拟分数高也不能盲目乐观,过去我们总把失败当“瘟疫”,其实,成功时受到的压力有时并不比失败轻多少。所以,最好是把考试作为仅是一次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而不是一考定“终生”。策略之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是社会的人,只有在集体中才能诞生优秀的个体。所以,即使学习再紧张,自己心目中还是要有集体、朋友和同学的关系,要把自己融入到集体之中去。在紧张的备考时,你可以将内心的狐疑、不满向朋友倾诉,听听朋友的意见。不要由于别人在背后说了自己的坏话,从此埋下怨恨的种子。应该拿出豁达的气量,主动表示友好。同时,要学会自我批评,不要把责任全往别人身上推。换一副“眼镜”看世界,我们就会少些忧愁与烦恼,多些开心与快乐!总之,无论在考前和考中,考生都要以平常心对待高考,心情自然稳定。

第四篇:江苏省扬州江都中学2014届高考政治考前辅导

江苏省扬州江都中学2014届高考政治考前辅导

第一部分:知识回顾

(一)政党

在我们平时的练习和高考中,经常出现运用“政党”的知识分析说明一些政治现象。回答此类问题,一定要用以下知识点考虑:

①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②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

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纯洁性建设;

⑦我国的政党制度。

(二)政府(国家)

1、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生活依据。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生活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① 我国的国家性质;

② ②我国的政府性质、职能;

③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应该坚持的原则

④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

⑤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⑥树立政府威信;

⑦国家这样做的意义。

2、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生活依据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政府(国家)这样做的经济生活依据是什么?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①社会主义的本质;

②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

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⑤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但是有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⑥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⑦落实科学发展观;

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⑨国家这样做的经济意义。

3、政府(国家)在经济生活里面的行为是宏观调控,落实科学发展观;

政府(国家)在政治生活里面的行为是履行国家职能。

(三)企业

企业是市场的重要活动主体,是《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高考政治在《经济生活》部分经常考到企业的知识,而且牵涉的知识面广,知识之间关联度大。但是也有规律可遵循。

我们在回答企业该怎么办之类的问题时,与企业有关的知识如下:

①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因为企业生产的是商品、要重视产品质量)

②面向市场,掌握市场信息,优化产品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创立自主品牌,形成竞争优势;(创新、科技和管理)

④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节能环保)

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以较少的资源,较低的成本,生产较 1

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效益);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以质取胜,提高出口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快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拓展企业的国际生存空间;开发和国内市场,改变过于依赖国外市场的状况。(外贸出口);

⑥提高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科技水平,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⑦企业要搞好售后服务,诚信经营,实施名牌战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诚信、品牌)坚持正当竞争,反对恶性竞争;

⑧企业必须遵循价值规律,按价值规律办事情;要自觉遵守市场交易原则,维护市场经济秩序;通过兼并、联合,把企业做大做强,发展规模经济。(规模)

⑨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增强国际竞争力。(国际竞争力)积极利用世贸规则维护企业自身合法权益。(利用世贸规则)

⑩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四)公民

1、《政治生活》在公民这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

⑪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是统一和谐的关系。国家权力机关由民主选举产生,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在政治方面,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应该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

⑫要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⑬三大原则:①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②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③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⑭公民监督。

2、《生活与哲学》在公民(个人)这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

⑪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统一的关系;

⑫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⑬人与规律的关系;人与联系的关系;人与矛盾的关系;

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⑮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3、《经济生活》在公民(消费者、劳动者)这个知识点上命题,经常要考虑如下知识:

(1)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维护消费者的权益等等。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素质,享受了权利,就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要遵守社会公德,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2)劳动者:坚持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国家要促进劳动者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3)劳动者:积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努力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成为创新型人才。

(4)投资人:拓宽投资渠道,实现投资方式多元化。公民的几种投资行为——购买股票、购买商业保险、存款储蓄、购买债券.(5)纳税人:权利义务,依法纳税。公民应该有纳税人意识;

(五)国际关系

1、(政治生活)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为什么会出现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国际关系极其决定因素。

2、(政治生活)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

在《政治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中国为什么极力主张构建和谐世界?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①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

②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

③中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⑤国际竞争的实质;

⑥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国的外交政策;

⑦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宗旨和目标等)。

3、(经济生活)国际经济关系

在《经济生活》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经济关系的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①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要求;

②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增强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③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⑤对外贸易的作用。

4、(生活与哲学)国际关系

在《生活与哲学》里面命题,凡是要求回答:发展国际关系的哲学依据,都要从以下知识点去考虑: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③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

(六)《文化生活》主要命题点

1、文化的作用:文化精神力量;文化对社会的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综合国力;文化对人的影响(优秀文化的作用)。

2、文化发展与创新:创新的重要性;创新的途径(根本途径和具体途径);处理好两对关系,克服两种错误倾向;创新的主体——人民。

3、中华民族精神:内涵;核心;为什么要弘扬(必要性和重要性);怎样弘扬。

4、先进文化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即:关键;核心价值体系;文化创新方面的知识)。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第二部分:高考政治解题方法与技巧

(一)、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时间控制在35分钟左右,审题要慢,判断要果断,信赖第一印象。

解题的一般思路:审题干→对照题肢→排除→择优

⑪审题干:①审设问,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搞清楚要选的内容,即题意,以及要选的知识点范围;②审主体,明确要选的主体是谁;③审材料,抓住关键的字、词、句,进一步明确题意、主体、范围。

⑫对照题肢:通过回忆相关知识,逐个对照题肢,寻找题肢与题干一致的的选项。

⑬排除:凡与题干所要求的知识点不相符的选项就排除,即第一次排除。如果通过第一排除后,只剩一个选项,这个选项则为应选选项。如果剩2个以上的选项,则要进入第二次排除,即择优。

⑭择优:在第一次排除后,对剩下的选项进行“择优录取”,将其中最符合题目要求(题意、范围、主体)的选项选出来作为应选选项。

(二)、主观题答题技巧:时间控制在65分钟左右,认真审题,规范组织答案。

1.各种类型的题

(1)“为什么”类【原因、理由、依据、必要性(广义)等】

①必要性(从理论上看)(几乎都用);

②重要性(从实践上看)(几乎都用);

③紧迫性(有时用);

④可能性(极少用)。

(2)“影响”类

①有利影响;②不利影响。

(3)“意义”类

注意不同角度:

①政治意义;②经济意义;③文化意义。

(4)“措施”类

A.注意不同角度:①国家怎么办;②企业怎么办;③公民个人怎么办。

B.务必做到两点:①紧扣题目的具体角度(否则空洞无物、无的放矢);②注意思维的拓展(发散思维)

(5)“谈认识”类

①是什么(定性);②为什么(原因);③怎么样(要求);④影响。

(6)评价某一观点(辨析)

②肯定之处及理由;

③否定之处及理由(有时要指出错误观点的实质和危害);

④应怎么做。(如:此观点不科学、此观点片面等)

(答题要体现辩证思维,一分为二地判断分析)

(7)“体现了哪些道理”类(发散思维)

A.原理;B.阐述(联系材料)。【每个要点都是这两部分】。

“体现的哲理”类:a.世界观原理;b.方法论要求;c.阐述(联系材料)。【每个要点都是这三部分】。

(8)“用某一知识点分析材料”类

A.肢解知识点B.分别联系材料。

(9)“计算题、曲线图”类

①结合政治课和数学课知识;

②不要怕,要难大家都犯难。

(10)“漫画”类

①感悟漫画作者的寓意

②弄清命题角度(是漫画体现的政治课道理,还是漫画中的人物违背或遵循的道理)。

(11)“图表”类

全面理解图表信息(包括标题、小“注”等)

“提炼信息”题:①由现象到本质(层层深入);② 两点论(全面看问题)。

“材料之间关系”题:①运用哲理方法思考(如:两材料之间是因果联系);②运用该命题角度相关学科原理(如:两材料之间是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12)“综合探究”类

有的可转化为传统题的思路回答(如:同学们就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在网上开展讨论,请你跟帖);

有的不能转化为传统题(如:请你指出该听证会应邀请的代表及听证会的步骤),遇到这类题不要慌张,根据平时的积累,冷静回答即可得分。

2、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答案组织要求注意“六个化”

⑪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六部曲来进行;

⑫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

⑬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⑭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逻辑关系

⑮答案编写完整化:各要点要支持原理+方法论、观点+材料、基础分+提高分等三个方面的统一(提高分是指要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最新时政精辟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内在美)

⑯字迹书写整洁化:要注意该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象分(外在美)

第三部分:重视时政热点,识记其中一些重要观点。

关于时政热点,同学们近期复习中已大都掌握了它的内容,并能看到以往考试中它的位置——作为背景材料出现,所以重视它首先是重视时政热点与课本的结合,做到以某个热点去分析其所体现的基本原理,或以某些知识点去阐述

说明一些热点问题。同时,要能识记时政中的一些重要观点。

第四部分:调整心态,合理安排时间

考前的心理调适很重要,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才能发挥自己正常的水平。为此,考生在最后阶段要尽量避免心理不必要的波动,要心静、沉着,做好自我心理调节。

同时,要注意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坚决不打“疲劳战”。根据自己大脑活动的规律,有效地调节大脑的“兴奋点”,使之与高考考试时间相适应。并能科学安排学习复习计划,根据该学科特点、规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好各科占用的时间,利用好最后十几天。

江都中学高三政治备课组

2014-5-24

第五篇:高考考前心理辅导3Microsoft Word 文档

复习事半功倍的三种学法

高考已进入倒计时,毕业班的系统复习是为了融合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强化对知识点的综合应用能力,这种能力绝非多听课、多请家教所能培养。掌握知识,提高考试能力是有规可循的,跳出迷信家教、盲目做题的误区,将会迎来事半功倍的高三第二学期。

第一,毕业班同学在做习题中应做到:

1、将不同题目及时按知识系统归类。

2、不轻易放过题中的疑惑之处。必须通过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理清解题思路,归纳解题方法。

第二,为了提高书面练习效果,必须先复习后做题。做题时严格做到:

1、要以在校测验、考试时的要求和竞技状态完成作业。自觉参照考试中的题量与相应考试时间的比例自行规定做题时间。

2、作业必须独立完成。解题中需要用到的公式、化学方程式或词汇等,一概不能翻书照抄。

第三、每次订正试卷或作业时,在做错的试题旁边要写明做错的原因。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找不到解题着手点。

2、概念不清、似懂非懂。

3、概念或原理的应用有问题。

4、知识点之间的迁移和综合有问题。

5、情景设计看不懂。

6、不熟练,时间不够。

7、粗心,或算错。

建议理解运用以上方法经过一个阶段自查,建立一份个人补差档案。通过边查边改,重复犯的错误一定会越来越少。同时,随着自我认识的不断完善,也有利于考试时增强自信心,消除紧张情绪。

趣话高考:考生需要学习的金庸笔下七大榜样

郭靖:高考考的其实是基本功。如果基本功不扎实,必定要碰得头破血流。高考第一诀窍是学郭靖,发扬憨大傻精神,把书本的基本知识都学个溜熟,背个烂死,数理化公式、英政史甚至语文没得说,滚瓜烂熟。所以掌握知识必须像怀在肚子的婴儿,考试那天将是胜利分娩的时刻。

令狐冲:不管自己原来是什么门派,只要看到好的就跟着学,效果总有的。风清扬是个疯疯癫癫的老高手,高考专业水平绝了,甭管别人什么来路,高考方法有多么荒唐(作弊除外),大可弘扬“拿来主义”。风清扬大抵是高考有4—5年骨灰级考虫,研究出整套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如碰上此种清华北大才子,千万别错过哦,此乃第二诀窍也。

杨康:杨康为了成就非凡,六亲不认,投拜有权有势者为爹,还把女友托付给恐怖的梅超风大师照看。高考第三招:咱借鉴杨康的投入精神,激发热情,疯狂学习。老妈老爸啥时候都有机会在一起吃饭、聊天、玩;女朋友啥时候都能在一起风花雪月,再说了,上大学再找也不迟嘛。高考这座独木桥却没有那么开放了:走上去了非到底不可,大意不得的。有时间多充电吧,看看《读者》、《青年文摘》等,没准你肚子墨水多了,高考作文一炮走红呢。多研究些书本,心里特别踏实,总觉得比别人厉害一点了,不那么可怕了。

黄蓉:黄蓉的融会贯通乃第四高招。爱迪生曾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一分的聪明。”可见,天才要靠勤奋才有所收获。而具备天才的记忆和反应能力的人毕竟极少数,那么面对高考,就要选好兵器,保住基本综合功比拼这一座襄阳城。要勤奋,拥有基本知识,然后综合运用就行了。题在于精不在多,对问题多方面着手考虑,就往往更能高人一等。

杨过:第五奇招,断臂不易其志,等小龙女16年。高考不只是考场那几天感觉,更是人生道路上的老虎卡。有了断臂也不回头,16年弹指一挥间,咱就学杨过,不到长城非好汉,补习一两年有什么,目标达到,又是梁山好汉一条。

洪七公:再苦也不能苦考生,第六招非用不可。那洪七公公务多多,却勤于锻炼,将那一条老身板舞得呼啸生风,平时重营养,没事啃鸡腿啦,鱼片牛肉干什么的,满足能量需求嘛。同学们再苦再累也甭忘了锻炼,身上没钱也别忘了啃几个鸡腿。

老顽童:第七招提醒你,你今年高考要发!看老顽童被黄药师囚禁海岛15年,别人早闷死了,可他活生生的。咱学老顽童那心理素质,平静心魔,冷静思考,只要好好活着就能冲出题海,登上大学巅峰。再学老顽童拿功夫当玩艺儿,功课,不就是一场游戏呗。没什么大不了,尽力发挥大脑潜能,把握游戏规则就有机会当赢家。最后,老顽童提醒你,千万别放弃!

下载2016高考政治考前辅导1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高考政治考前辅导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届高考考前心理辅导56

    2012届高考考前心理辅导(20120506) 尊敬的各位老师、可爱的全体高三学生:大家晚上好! 你们这届学生很勤奋,在康主任、武主任、班主任、任课教师的朝夕陪伴下,三年中,迈着踏实的步伐......

    高考考前心理辅导2Microsoft Word 文档

    考前30天常见问题 高考的脚步日渐临近,只剩下最后30天的时间,你们就要奔赴高考的考场。在这最后的30天里,你们是不是已经感受到了时间的短促和任务的繁重,心中早矛盾重重,忧虑连......

    决胜2012年高考,高考考前心理辅导

    决胜2012年高考,高考考前心理辅导 迎考心理篇--警惕高考前的10种心理问题 1.考前焦虑症:如一想到考试就紧张激动,呼吸加快,心跳加剧,肌肉紧张,甚至身体也不由自主地抖动。这个时候......

    2018高考政治考前模拟练习3

    2018高考政治考前模拟练习3 18届湖南衡阳市高三4月二模文综政治 12.2018年3月以来多年生药材三七价格节节攀升,每公斤最高上涨150元。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今年三七的涨价蓄势......

    2012年高考考前心理辅导(小编整理)

    2011年高考考前心理辅导 我亲爱的学生们!很高兴在高考即将来临之际,能给大家做高考前的心理辅导。 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曾对300多名高考状元进行调查;多年的研究表明......

    高考考前心理辅导讲座材料(共五篇)

    高考考前心理辅导 主讲人:梁建文 高三各位同学:下午好!很高兴在高考即将来临之际,能给大家做高考前的心理辅导。 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王极盛教授曾对300多名高考状元进行调查;多......

    考前心理辅导

    事败先败于心,效高首高于法 ――高考考前心理指导(仅供参考) 高考临考前三天考生该做什么? 高考前两至三天,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它对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如何科学合......

    2012考前心理辅导

    考前心理辅导 2012高考中考即将来临,我们应该怎样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呢?本人总结如下,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一、把目标定在每一天 有学生说:老师,没有几天了,现在努力还会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