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大文化旅游古道
●
1、亭溪岭(藤溪岭)古道
【方位】:鄞州区横溪镇周夹岙村→东钱湖镇城杨村。
【旅费】:(1)七塔寺乘111公交车到横溪车费2元。
(2)汽车东站629公交车到横溪,车费3元。
【风光典故】:这里是历史上鄞东南交通要道,山道平缓,风景旖旎,亭溪岭古道上一路有七座凉亭,亭联有“行行行行行且止,坐坐坐坐坐再走”。
●
2、东坑岭古道
【方位】:鄞州区瞻岐镇东坑村→北仑民丰村。
【车程价格】:乘621公交车到瞻岐镇/车费5元。
●
3、低坪古道
【方位】:鄞州区章水镇低坪村→茅镬村。
【车程价格】:柳汀花苑乘634公交车到鄞江公交站/车费3元,然后转617公交车到低坪村(每天一班)/车费5元,总共8元。
【风光典故】:这里有非常漂亮的红枫叶,建议五月份去为最宜。
●
4、北岙岭古道
【方位】:鄞州区鄞江镇卖柴岙水库→奉化溪口镇湖山村。
【车程价格】:柳汀花苑乘634公交车到鄞江公交站,车费3元,步行2公里到卖柴岙水库。
●
5、周家岚古道
【方位】:鄞州区瞻岐镇东一村→周家岚。
【车程价格】:柳汀花苑乘634公交车到瞻岐,车费5元,步行2公里到卖柴岙水库。
【风光典故】:这里有惊人的景色:秀丽的山岙、茂盛的树林、涓涓溪流。
●
6、大岙岭古道
【方位】:鄞州区横街镇毛夹岙村→章水镇。
【车程价格】:丽园北路乘630公交车到横街,车费2元,然后转613公交车到毛岙村,车费2元,总共4元。
【风光典故】:你可以徒步经过章水烈士陵园—宝积禅寺—大岙岭—毛岙—翠山禅寺—大雷村,在大雷村口,还可沿盘山公路而下经过溪下水库、庄溪古迹、永福庵。这条古道秋天的银杏很漂亮。
●
7、大嵩岭古道
【方位】:鄞州区大嵩→东钱湖区洋山岙村。
【车程价格】:(1)汽车东站乘坐 620公交车,到咸祥镇煤气站,车费6元。
(2)麦德龙乘660公交车到大嵩西城,车费6元,步行一公里到大嵩岙。
【风光典故】:有明、清时期修筑的石拱桥4座,一路有溪流相伴。
●
8、小灵锋古道
【方位】:鄞州区横溪水库西北面。
【车程价格】:(1)七塔寺乘111公交车到横溪,车费2元。
(2)汽车东站629公交车到横溪,车费3元。
●
9、大盘山古道
【方位】:鄞州区东吴镇大盘山。
【车程价格】:乘621公交车到勤勇村,车费5元。
●
10、小盘山古道
【方位】:鄞州区东吴镇勤勇村→上山塘村。
【车程价格】:乘621公交车到勤勇村,车费5元。
●
11、张家山古道
【方位】:鄞州区大嵩→东钱湖区洋山岙村。
【车程价格】:汽车东站乘坐 621公交车到咸祥镇煤气站,车费5元。
【风光典故】:张家山原是山顶上的古村落,有村民约100来户,原村落现在基本废弃,但古道保存完好。
●
12、瞻岐大岭古道
【方位】:鄞州区瞻岐镇→东吴镇勤勇村。
【车程价格】:宁波汽车东站乘621路公交车到瞻岐镇(加贝超市)下,车费5元,刷卡3元。然后从瞻岐镇加贝超市过西街,沿大溪坑步行至慧日禅寺(约1.5公里);从慧日禅寺后山,徒步进入瞻岐大岭。
【风光典故】:有茶山美景,四月中旬去,还可以看到整片映山红花海。
●
13、硖石岭古道
【方位】:鄞州区瞻岐镇方桥村→东吴镇画龙村。
【车程价格】:(1)在宁波汽车东站乘621公交车到瞻岐镇,车费5元,步行2公里到方桥村。
(2)麦德龙乘660公交车到唐家,车费6元,然后步行1公里到方桥村。
【风光典故】:村北的狭石岭是大嵩滨海地区通往宁波的四大古通道之一,雄关天成,在方桥村有毛洋古村旧址,群山环抱,宛如天然植物园。
●
14、菩提岭古道
【方位】:鄞州区塘溪镇雁村→奉化裘村。
【车程价格】:(1)宁波至裘村中巴,车费11元。
(2)公交福明站乘620-2公交车到雁村,车费6元
【风光典故】:相传南宋小康王逃难经过菩提岭,有茶山风光。
●
15、铜弹岭古道
【方位】:塘溪镇邹溪村→咸祥镇芦浦村。
【车程价格】:宁波汽车东站乘620公交车到塘溪镇邹溪村下车,车费5元。
【风光典故】:翻越铜弹岭古道,可观海,参观象山港大桥。
●
16、黄沙岭古道
【方位】:鄞州区大嵩牛郎湾→东吴镇周夹岙村。
【车程价格】:麦德龙乘660公交车到大嵩西城,车费6元。
【风光典故】:景点有鲤鱼石、撑腰岩、石菩萨、神仙锯板、神仙烧灶等。
●
17、黄泥岭古道
【方位】:鄞州区塘溪镇上周村→奉化松岙镇。
【车程价格】:公交福明站乘620-2公交车到上周村,车费6元。
【风光典故】:沿路经过王夹岙水库,登黄泥岭,桔林尽收眼底。
●
18、天打岩古道
【方位】:鄞州区塘溪镇天打岩村→福泉山。
【车程价格】:琴桥乘620公交车到坊前村,车费6元,步行2公里到天打岩村。
●
19、东山岭古道
【方位】:鄞州区塘溪镇东山村→象峰村。
【车程价格】:琴桥乘620公交车到东山村,车费6元。
●20、天童岭古道
【方位】:鄞州区天童上山塘村→北仑杨岙村。
【车程价格】:公交福明站乘162路公交车到天童(伏虎亭),车费3元。
●
21、百坑岭古道
【方位】:鄞州区塘溪镇洪岙村→奉化松岙王家山村。
【车程价格】:琴桥乘620公交车到邹溪村,车费6元,然后步行一公里到洪岙村。
【风光典故】:进入百坑岭似进入原始森林。路边是淙淙小溪,溪旁杂树野草丛生。溪水忽隐忽现。
●
22、黄菊岭古道
【方位】:东钱湖绿野村→鄞州区东吴镇。
【车程价格】:邱隘青年路乘960公交车到绿野村,车费2元。
【风光典故】:这是一条宋代古道,翻越黄菊岭,即是三溪浦水库。
●
23、罗汉沟古道
【方位】:鄞州区天童寺后山
【车程价格】:公交福明站乘162路公交车到天童寺,车费3元。
●
24、美女山古道
【方位】:鄞州区横街藤岭村→庄家溪村。
【车程价格】:甬港新村乘108路公交车到横街镇,车费2元,然后步行2公里到藤岭村。
●
25、钱家山古道
【方位】:鄞州区横溪镇金山村。
【车程价格】:七塔寺乘111公交车到横溪,车费2元,然后转640路到金山,车费2元,总共4元。
【风光典故】:钱家山村落依山而建,层层相叠,很有特点。
●
26、松石岭古道
【方位】:鄞州区横溪镇周夹岙村→芝山村(大梅山)。
【车程价格】:(1)七塔寺乘111公交车到横溪,车费2元。
(2)汽车东站629公交车到横溪,车费3元。
【风光典故】:芝山村所处的大梅山,山深树茂,人烟稀少,保存了原汁原味的原始风貌,是驴友游览的好去处。
●
27、朵柱岭古道
【方位】:鄞州区天童街→东吴镇画龙村。
【车程价格】:公交福明站乘162路公交车到童一村,车费3元。
●
28、三十六湾古道
【方位】:鄞州区天童街→东吴镇画龙村。
【车程价格】:公交福明站乘162路公交车到童一村,车费3元。
●
29、十八阔古道
【方位】:奉化市南山。
【车程价格】:南站中巴车站乘中巴车到溪口镇,车费11元,然后在溪口农用车站乘中巴到西坑村,车费4元,总共15元。
【风光典故】:四月中旬,樱花、红枫相伴,宛如世外桃源。
●30、南山古道
【方位】:奉化市溪口镇西坑村→东姜村。
【车程价格】:南站中巴车站乘中巴车到奉化东站,车费10元,然后步行2公里到南山。
【风光典故】:有一条用大小石板铺设的“古石板溜道”,是专供开凿好的石板运往山下,实属罕见。
●
31、栖霞坑古道
【方位】:奉化市溪口镇西坑村→东姜村。
【车程价格】:南站中巴车站乘中巴车到奉化东站,车费10元,然后步行2公里到南山。
【风光典故】:栖霞坑是个不大的村庄,大多都是古建筑。
●
32、徐凫岩古道
【方位】:溪口徐凫岩→姚家村。
【车程价格】:南站中巴车站乘中巴车到溪口镇,车费11元,然后溪口农用车站乘中巴到徐凫岩,车费5元,总共16元。
【风光典故】:满目都是枯松古道,四下都为千仞绝壁。
●
33、曰岭古道
【方位】:奉化外应村→里应村。
【车程价格】:南站中巴车站乘中巴车到奉化东站,车费10元;转乘15路公交车到外应村,车费1元,总共11元。
【风光典故】:有竹林、茶山、桃花、怪石。
●
34、徐霞客古道
【方位】:宁海梁皇山。
【车程价格】:南站中巴车站乘中巴车到宁海客运站,车费28元,再从宁海客运站到梁皇山。
【风光典故】:按《徐霞客游记》中所述之行径路线,故名徐霞客古道。路旁多古迹。
●
35、龙宫古道
【方位】:宁海龙宫村。
【车程价格】:南站中巴车站乘中巴车到宁海梅岭镇,车费25元,然后转梅岭镇到龙宫村,车费7元,总共车费32元。
【风光典故】:苍翠的山峰、一池库水、小溪和美丽的瀑布。
●
36、孝子岭古道
【方位】:北仑灵峰寺→茅洋寺。
【车程价格】:福明公交站乘155公交车到阿育王寺,车费2元,然后步行3公里到灵峰寺。
【风光典故】:上灵峰寺拜葛仙翁,再去茅洋寺拜葛仙圣母。
●
37、虾辣古道
【方位】:白峰镇上阳虾辣村。
【车程价格】:汽车东站乘759-2路虾辣村,车费2元。
●
38、南岙湾古道
【方位】:余姚大隐云溪寺→鄞州横街镇石岭村。
【车程价格】:南站中巴车站乘中巴车到大隐,车费6元,然后步行2公里到云溪寺。
【风光典故】:途中有一座云溪禅寺,原名圣寿院,始建于晋代,距今1700年。
●
39、芝林古道
【方位】:余姚大隐芝林村。
【车程价格】:南站中巴车站乘中巴车到大隐,车费6元,步行2公里到芝林村。
【风光典故】:芝林景区的精华在于白岩溪,恍如人间仙境,沿溪竹密林茂。
●40秦夹岙古道
【方位】:镇海九龙湖镇秦夹岙村→慈城金沙村。
【车程价格】:南站乘1路公交车到路林市场,车费2元,然后从路林市场转乘382公交车到秦夹岙村,车费2元,总共4元。
【风光典故】:据传在秦朝,始皇东渡取长生不老之药,曾路过该地。每月的初五,三圣殿水库的水位都会降落,此时水库的周边就会惊现一条古道,通向水库的最深处。
●41 虹岭古道
【方位】:余姚市陆埠镇东汪家村→余姚市河姆渡镇虹岭村。
【车程价格】:余姚南站乘陆埠方向的车,蒋岙余鲍陈车即可,终点下。
【风光典故】:明时古道。
●42 裘石宋古道
【方位】:余姚市陆埠镇宋岙村→余姚市陆埠镇裘岙村。
【车程价格】:余姚南站乘陆埠方向的车,蒋岙余鲍陈车、孔岙车都可,黄土岭站下。
【风光典故】:宋时古道。
宁波十大文化旅游古道”结果揭晓
鄞州横溪镇的亭溪岭古道
松石岭古道
宁海的徐霞客古道
桃花岭—通天岭古道
北仑的孝子岭古道
余姚的芝林古道
奉化的栖霞坑古道
象山的灵岩山古道
鄞州龙观乡的大松湾古道
大岙岭古道
第二篇:茶马古道文化旅游项目计划书2
茶马古道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计划书
天全地处四川盆地西缘,二郎山东麓,西接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泸定两县,是汉民族向藏、羌等少数民族的过渡地带,自然风景十分壮观,自古就是“巴蜀屏障,南诏咽喉”、“三十六番出入朝贡必经之地”,素有“茶马重镇”、“康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
对于天全这样一个文化底蕴厚重、生态环境优越、地理位置独特、旅游资源丰富的山区农业县来说,如何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找准切合天全实际的发展方式,是我们亟须思考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民族团结,新的历史时期更加强调民族团结工作,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正是党和国家持续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基于这样的思考,提出打造茶马古道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构想。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的民族政策为指导,紧扣全省“成德绵广雅乐”文化产业带和“藏羌彝文化走廊”项目战略定位,以“汉藏一家”为主题,以“背夫文化”为精髓,以“茶马古道路线”为主线,整合文化旅游资源、培育特色旅游产品、打造茶马文化品牌,加速产业振兴,促进全县产业大融合、大发展,逐步把茶马古道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打造成为四川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特色文化
产业园。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对重要项目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积极争取专项资金扶持的同时,广辟筹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开发;
(二)“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出台产业优惠政策,吸引各类投资人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股份制等形式投资项目,变民间资金为民间资本,形成多元投资主体。
(三)“分步实施、项目招商”的原则。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的发展思路,可将园区整体招商,也可分层次、分阶段进行招商,吸引有实力、懂经营、会管理的企业参与开发。
(四)“全民参与、整体宣传”的原则。动员当地居民积极参与、支持、配合项目开发,相关职能部门全力为项目建设做好服务协调和管理,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加大对园区的对外宣传。
三、园区定位
茶马古道文化创意产业园以茶马古道文化为核心,以背夫文化为精髓,涵盖独具天全特色的氐羌文化、三国文化、土司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边茶文化等地方文化,着力整合县域文化、旅游资源,构筑集旅游观光、影视演艺、文化交流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链,把天全打造成茶马古道重镇,树立“背夫文化”在茶马古道文化中的核心地位,把茶马古道打造成民族团结的知名品牌,使之成为四川乃至全
国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共同繁荣,推动地方经济跨越发展
四、园区内容
以“汉藏一家”为主题,以“茶马古道”为主线,对园区进行科学规划布局,整合茶马古道历史文化遗址,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丰富文化旅游内容,牢固树立天全在茶马古道中的重要位置,“背夫文化”在茶马古道文化中的核心地位。茶马古道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以“一道”(茶马古道)为主线、以“一城”(茶马古城)为核心,涵盖“一寨”(石头寨)、“一村”(甘溪坡古村)、“二关”(禁门关、紫石关)、“三山”(红灵山、竹扛山、二郎山),分为茶马文化古城观光休闲区、荼马古道遗址观光体验区、土司文化观光休闲区、佛教文化观光休闲区等四大部分。
(一)茶马文化古城观光休闲区
天全县城桥头堡至禁门关区域范围即老城区为茶马文化古城的范围。
1、打造碉门古城楼。碉门(禁门关)为古代康藏通道的重要关隘,兵家必争之地。据《天全州志》记载,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南征凯旋,曾驻碉门,姜维带兵驻扎县城解放街(又叫姜门街),后又派高翔管木牛流马、驻守碉门。唐初于碉门设和川镇,派重兵驻防。结合三国文化,在禁门关建城门一座,怀葛楼一座,依山势修栈道一条,塑诸葛亮、姜维、高翔等三国人物雕塑,再现“巴蜀屏障,南诏咽喉”的形象。
2、打造碉门茶马互市。在禁门关建荼马文化主题广场,修建“以茶易马雕像”和“背夫雕塑”,把背夫塑造成茶马古道的开辟者,汉藏友谊的使者,民族团结的桥梁,并打造成茶马古道的标志性建筑,配套 “以茶易马”的文化浮雕,体现汉藏一家的深情厚谊。
3、打造茶马古道文化博物馆。把茶马古道的起源、发展、意义、经过的路线以及使用过的工具在博物馆内进行全方位的诠释和展示。
4、打造土司文化景观。唐末高、杨二土司割据天全、碉门即为杨土司驻地。结合土司文化,打造土司衙门、军械库、茶马司、边茶储藏仓库、吉祥寺等历史文化景观。
5、打造仿古民居。对老城区保存较完好的民居进行修葺,按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对新建和改建的均按明清建筑风貌进行建设。
6、打造特色旅游一条街。做好铁匠铺、草鞋市、茶馆、旅店、餐饮等商铺的打造,将农具、花卉、根雕、奇石、纸扇、刺绣、森林蔬菜、茶叶、老腊肉以及具有茶马文化特色的藏汉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和桥头堡等特色餐饮汇聚在这里。
7、打造以荼马文化为主题的演艺剧院、酒店、超市、娱乐等旅游服务设施,做好茶马古道仿古商住楼的开发。
8.恢复藏茶生产厂。修建团结藏茶厂,恢复民族团结牌边茶生产,再现历史盛景。
(二)荼马古道遗址观光体验区
按茶马古道经过的路线,将保存比较完好的、便于游人
观光的遗址串起来,着力进行打造,形成体验荼马古道文化的旅游热线。包括“一村”(甘溪坡古村)、“一关”(紫石关)、“一山”(二郎山)。
1、甘溪坡古村
甘溪坡位于318国道旁,西距县城约6公里。自古就是四川内地通往康巴藏区、进入西藏的人行交通要道,是背茶夫们所走的路线中西出天全县城的第一驿站。将甘溪坡定位于茶马古道第一村,以背夫文化为主题,对甘溪坡进行改造,拓宽进入甘溪坡的道路,拆除二郎山茶马古道碑,改为甘溪坡,镶嵌于摩岩之中;修建李姓祠堂,改造民居,完善古道,增设标识标牌,开设背夫客栈、饭馆、杂货铺。
2、紫石关古城
紫石关西距县城约20公里,传说古为神禹过化之地,后为诸葛驻足之邦。清咸丰以前,六番招讨司派有重兵把守,常与碉门相提并重,统称“碉紫”。结合历史,拆除重建紫石古城楼,塑大禹雕塑,建农耕文化陈列馆,增添历史文化氛围和民俗气息。
3、竹扛山古道
竹扛山古道西距县城约30公里,这里有茶马古道罕见的,由背夫们歇息时铸就的密密麻麻、很深很深的拐子窝,是最原始的、最具艺术震撼力的古道。将这段道路打通,修建318国道进入古道的停车场和入口,在古道险要处设置栈道、修建观光亭,修建游客休息的凉亭、茅亭,让游客在古道中穿行,体验古道背夫勇挑重担,不怕坚难险阻,与自然
抗争的顽强精神。
4、二郎山古道
二郎山古道西距县城约50公里,1940年前,翻马鞍山至康定,1940年后,翻二郎山到泸定,然后至康定。古道穿行于崇山峻岭和悬崖峡谷之间,有的傍山、有的靠河、有的凿岩、有的搭桥,迂回曲折,崎岖难行,有“出了禁门关,性命交给天”之说。该路段以其地势险要和两旁风景优美而闻名,具有险、奇、幽、丽等特色。同时,这座险山还镌刻了二郎神的传说、蜀相孔明平定西炉的故事、蒙古军南征的史实、红军长征的精神、筑路英雄的英姿,上个世纪50年代,一曲《歌唱二郎山》使其闻名全国。为此,应把握文化这条主线,从“文化体验”的角度切入,恢复古茶道、古战场等人文景观,做好二郎山“蟠龙道”、二郎山观光索道、二郎山垭口观光等观景设施和平台,展现茶马古道上最壮丽的风光。
(三)土司文化观光休闲区
天全土司,即天全六番招讨司。唐末,高、杨二土司割据天全、高土司建土署于始阳,杨土司建土署于碉门,至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土归流设天全州,统治达800多年的天全土司至此结束。今始阳镇破磷村以石头为建筑材料,故名石头寨,东距县城约12公里,有全市唯一保存完整的省级文物—明代土司石牌坊,还保留有土司墓葬以及具有藏汉文化特征的民居等,是天全土司文化的见证。将破磷村定位
于土司文化观光休闲区,按八卦迷宫布局,逐步恢复原有布局形式和古朴原始风貌,突出全国范围内都罕见的,以石头为特色的民居,最终打造成土司文化及古村落文化旅游区。
(四)佛教文化观光休闲区
红灵山西距县城约20公里,紫石关古城背靠红灵山,这里不仅集日出、云海、佛光和森林等自然景观于一体,且拥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当地群众和藏族同胞中有很大的影响,是信佛群众心目中的“灵山”,被誉为“小峨眉”,颇有群众基础和旅游价值。将红灵山景区作为茶马古道上最具特色的佛教文化观光休闲区进行打造。在尊重历史原貌的基础上,做好红灵山各种传说以及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佛教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创作,赋予红灵山神秘的文化内涵;对红灵寺、雷音寺、小西天、王母殿等庙宇群进行恢复打造;大手笔、高起点、高标准做好道路、索道、接待中心等基础设施以及观景设施,全面改善可进入条件,方便游人观赏日出、云海、佛光、日月同辉等天文气象景观,再现“小峨眉”的风貌神韵,把红灵山打造成为川西旅游环线上重要的佛教文化旅游圣地。
五、可行性分析
(一)政策分析
1、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指出,西部地区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应该给予特殊的政策支持。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更有效的举措,从财政、税收、投资、金融、产业、土地、价格、生态建设、人才、帮扶等方面进
一步完善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体现项目倾斜,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积极支持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
2、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民族问题在我国历史上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新的历史时期更加强调民族团结工作。党的十七大要求,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壮大爱国统一战线,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党和国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事关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事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要求,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产业支持力度,打造知名品牌。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创业创意园区,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
(二)品牌分析
“茶马古道”穿越我国著名的横断山脉,沿线独特的高山峡谷,景色壮丽,森林茂密,民族文化丰富多采,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无论在自然资
源还是文化资源上都是一条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古道,它的旅游品牌效应具有不可复制性,拥有巨大的国际旅游市场潜力,对国内外游客都有很大的吸引力,完全具备成为世界级精品乃至极品旅游热线的可能。
(三)资源分析
天全是最早向西藏输入茶叶的原产地。唐开元十九年(731),藏民请开茶市,朝廷允行“茶马之政”,于今城厢镇设碉门茶马贸易市场。宋代以来历朝官府推行“茶马法”,明代(公元1371——1541年)于四川雅安、天全等地设立管理茶马交换的“茶马司”,清朝乾隆时代,规定雅安、天全、荥经等地所产的边茶专销康藏,称南路边茶。
天全作为“茶马互市”和“茶马古道”的发源地,在沟通藏区少数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方面发挥了十分巨大的作用。茶马古道天全至康定段约180公里,穿越我县全境,古道穿行于崇山峻岭和悬崖峡谷之间,有的傍山、有的靠河、有的凿岩、有的搭桥,迂回曲折,崎岖难行,以其地势险要和两旁风景优美而闻名,具有险、奇、幽、丽等特色。由于古道穿行在陡峭的山峰之间,马帮无法行走,惟有依靠人力的方式运载茶叶,因此天全一带以背夫而闻名。背夫现象起源于宋代,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随着一代代背夫前仆后继地行走于古道,背夫们硬是用双脚在崇山峻岭中走出一条道来,他们的拐杖一次又一次地敲击着石板路,石板上竟然形成了密密麻麻的小坑,形成了天全段茶马古道独特的风景奇观,是历史赋予我县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这种独特悲壮的
背夫形式,展示了负重远行、勇攀高峰、不畏艰辛的背夫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的伟大风貌。境内有由“二郎山、喇叭河、红灵山、白沙河”四大景区组成的集山水、云海、日出、佛光、冰雪、珍稀动植物景观于一体的二郎山风景名胜区,有碉门茶马互市、青石乡“茶马古道”、紫石乡“茶马古道”、两路乡“茶马古道”等遗址。
天全段茶马古道具备了北纬30度上的地质奇观、生物基因库、民族文化多样性等多重特征,使茶马古道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具备了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区。
(四)区位分析
天全位于四川盆地西缘,二郎山东麓,318国道穿境而过,川藏高速建成后将穿越全境,是318国道与川藏茶马古道“自然人文”双线上的重要区段,处于立体化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是汉民族向藏、羌等少数民族的过渡地带,素有“康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其优越的交通区位、特殊的旅游区位、战略性的文化区位,为天全成为进入藏区的旅游门户区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提供了保障。
(五)潜力分析
由于历史的原因,茶马古道上许多地方迄今仍然是一块净土,大部分旅游资源尚处于沉睡状态,未得到有效、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具备经济、文化、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条件,有巨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六、实施步骤
茶马古道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12年——2013年)
做好前期项目规划,广泛论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上的项目资金;切实做好招商引资等前期工作。
第二阶段(2013——2014年)
引进有实力的大企业进行开发,完成项目规划的编制,做好宣传发动,启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景点的打造。
第三阶段(2014——2016年)
根据各项目的内容和特点,按照“整体规划、分块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有条不紊的推进项目建设,完成园区打造。同时,做好背架子、拐子、草鞋等背夫用具等旅游纪念品开发,推出茶马古道特有的“青杠拐子酒”、豆花饭、锅贴子、菜豆水等特色食品;举办国际茶马古道文化研讨会,邀请国内对茶马古道历史文化有所研究建树的历史、旅游、文化专家共同探讨茶马古道历史价值的挖掘和利用,并将探讨成果出书成册,申请国家重点开发项目,把产业园建成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特色文化产业园。
七、效益分析
(一)政治效益
茶马古道是祖国统一的历史见证,也是民族团结的象征。由汉藏等族人民开辟的这条道路,证明了西藏归属中国的历史必然性,证明了藏区与祖国天然的不可分割的关系,证明了藏族与汉族和其它兄弟民族间谁也离不开谁的关系。茶马古道文化创意产业园立足“藏汉一家”这一主题, 它的建成
必将进一步强化内地与康藏地区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融合,成为汉藏民族团结的象征,就象一座历史的丰碑,让人感受到汉藏情谊的隽永与深厚。
(二)经济效益
荼马古道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设,将极大拉动全县建材、运输、劳务、建筑等行业的发展,促进旅游、餐饮、商贸、娱乐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同时,随着人流量的迅速上升,将使我县第三产业急剧升温,地方税收将不断增加。2016年,茶马古道文化创意产业园初步建成后,预测年接待游客可达20万人次,人均消费按500元计算,旅游收入为1亿;以后每年按30%旅游人次递增,每年可增加收入0.3亿以上。
(三)社会效益
荼马古道文化品牌将大大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同时,随着第三产业的升温将使众多失地农民找到生存门路,解决大量就业岗位,维护社会稳定,不断扩大天全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八、投资概算
项目总投资:25亿元。其中:茶马文化古城观光休闲区为15亿;荼马古道遗址观光体验区为5亿(甘溪坡古村为1亿,紫石关为1亿、竹岗山为0.5亿,二郎山为3亿);土司文化观光休闲区为1.5亿;佛教文化观光休闲区为3亿。
九、资金来源
中央财政支持8亿元,省级财政支持3亿,地方配套2亿元,招商引资12亿元。
第三篇:古道简述
古道简述
“道,蹈也,路,露也,人所践蹈而露见也”。道路的出现是人类活动的必然产物,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道路伴同人类活动而产生,又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历史文明的象征、科学进步的标志。人类建设道路有着漫长的发展过程,它的发展与当地社会经济文化交流的需求相适应,也受政治、军事、地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开化县地处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的钱塘江源头,境内丘峦起伏、群山连绵、溪涧纵横、坡陡谷狭,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古道历史悠久,纵横交错,在官方公务活动和百姓生产生活中起到过很大的作用。但受经济社会发展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历史上交通闭塞。开化县在民前的道路大致分为驿道和乡村小道两种。
驿道是古代陆地交通的主通道,主要用于传递文书,人员往来,物资转运等。为便利中途休息,沿途设馆驿。为加强国家治安管理及军事需要,在山谷及江河津要处设关津,以控制交通。据清雍正《开化县志》记载,主要驿道有徽州~开化~常山陆路,在县南设金溪驿,县南30里孔埠设双溪驿。主要关隘有:马金关,际岭关,大鳙关,豪岭关,白沙关等。
开化县的乡村道路多为崎岖山路,是百姓生产生活的主要道路。主要有:
县城东经店口弄,溪口,西山至常山。自店口弄经大路边至常山。县城南经龙山底,华埠至界首入常山:至桐村花山入江西玉山。
县城南经星口,芹源,杨林至豪岭关入江西德兴;至白沙关入江西婺源。经星口,篁岸,霞坞至大鳙关入江西德兴;经油溪口,越解元岭,经毛坦,茗川至江西;经张湾,下庄至白沙关。
县城北经音坑,马金,齐溪至马金岭关入安徽休宁;经村头,大溪边墩上入淳安县境。自马金,经何田至际岭关入江西德兴。
解放后,党和政府重视交通建设。1952年,基本上修复桐村至常山,华埠至开化县城的公路。1955年,开通开化与遂安得公路。1958年,全县掀起“全党全民办交通,实现社社通公路”的高潮。以后,相继建成开化至江西婺源,星口至苏庄,西坑口至安徽休宁等多条公路,并于1979年实现乡乡通公路的目标。1985年,全县通车公路52条,总长620.6公里,达到了国道、省道、县乡道互联互通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按照“生态立县”和“小县大城的总体建设方针,并结合开化山区发展交通的特点确定了“建设开化大交通,促进山区经济大发展”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加强对交通事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资。县交通局党委围绕县委的中心工作和总体部署,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好公路建设的合理布局、技术质量和管理养护三道关,做好以人为本,便于民,利于众的思想服务工作,使交通事业再上新台阶,获得新成果。2009年全县通车里程达到781.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1.6公里,国道64.2公里,省道40.5公里,县乡道601.8公里。专用道路22.6公里。通村公路1263.7公里,其中机耕路556.3公里,康庄工程路707.4公里。全县449个行政村已有431个通公路,通达率达96.3%。基本形成高速、国道、省道、县乡道互联互通,长途、短途、公交齐头并进,货运、客运双管
齐下,公路、乡村道路相辅相成的交通运输网络。
随着经济社会及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古道正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但它作为古人勤劳智慧的结晶,是先辈留给后代的宝贵遗产。它的作用和历史地位,将永远铭记于人们的心中。
第四篇:旅游文化
武汉轻工大学选修论文
武汉轻工大学
选修论文
标题:论民俗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姓名:刘阳杰
学号:1204080337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1201
武汉轻工大学选修论文
近年来,文化旅游逐渐成为旅游活动的方式之一,而众多学者对于文化旅游的概念却有着不同的解释。例如:文化旅游是旅游经营者提供的一种可供选择的商品。文化旅游关键在文化,旅游只是形式。故文化旅游可以定义为: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有学者这样定义文化旅游:文化旅游系指人类记忆中一种正在消失的生活方式的“图景”或“地方特色”,是这种生活方式的残余。在全国掀起一股文化旅游浪潮的环境下,本文就中国各地的一些典型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况和民俗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阐述。
关键词:文化旅游
中国
民俗
摘要
武汉轻工大学选修论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ultural tourism has gradually become one of the tourism activities, andmany scholars about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tourism has
a different interpretation.For example: the cultural tourism is a kind of alternative tourism operators to provide goods.The key cultural tourism in cultural tourism, only in the form of.The cultural
tourism can
be
defined as: the process to realize tourism behavior perception, understanding,understand culture.Some tourism refers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human tourism:cultural life of
human
scholars define cultural to a vanishing
way
of memory “picture” or “local characteristics”, is a remnant of this way of life.The country set off a wave of cultural tourism environment, this
paper Chinese around some typical folk culture tourist resources of folk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atus quo and existing problems are discussed.武汉轻工大学选修论文
正文:
旅游是人们在日常生活消费得到一定程度满足的基础上,出现的一种新型高级消费活动。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老百姓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参加旅游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旅游活动的兴起,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从而使旅游业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产业之一。
世界旅游业的良好发展,也为我国的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在改革开放中诞生的我国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也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旅游接待国,可见我国旅游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的需求和消费方式已经发生变化,旅游消费呈现多类齐全。从衣、食、住、行的物质文化,到生产、商业、贸易的经济文化,乃至婚丧礼仪、岁时节令的社会文化和游艺竞技的文体文化,都有其特独的民俗。二是地域覆盖面宽,地方色彩浓。中国地域广袤,气候复杂,其民俗事象既有全国共同性,又有地方差异性。三是民族特点鲜明,民俗事象异彩纷呈。除了汉民族的特色以外,还有各少数民族自己的特色。这众多的民族便为中国民俗资源的异彩纷呈创造了条件,也为开发中国民俗特色旅游资源的广泛性、多样性、吸引性提供了前提。
(三)民俗旅游资源犹如旅游业中有待
武汉轻工大学选修论文
开发的原料 开发,就是要把这些散落在全国各地民间的民俗资源,经过发掘、整理、筛选和升华,使其具有招揽游客观光的功能。并不是所有民俗资源都可开发为旅游资源。民俗资源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所谓民俗旅游资源,是指民俗资源中那些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吸引旅游者的民俗因素和事象。目前国际旅游市场消费正向高层次发展,旅游者已不仅仅满足于观光度假式的旅游,而更注重在旅游目的地参与多种有趣活动,以亲身体验异质文化模式带来的奇特感受,进而开阔视野,丰富阅历,并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民俗活动具有较强的参与性,能够满足旅游者寻求异域情趣的需求,所以观赏乡土风光,考察风土人情的各类特色旅游应运而生,并迅速崛起,受到了日益增多的旅游者青睐。国际旅游业出现了以探寻异域风俗为主的态势。
二、民俗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近年来,许多旅游企业和旅游投资商对民俗特色旅游的开发进行了尝试,特别是开发一些具有民俗文化特色的主题公园,有的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如深圳的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锦绣中华等等。但也有很多失败的例子,主要问题有以下3点。
(一)民俗被淡化 以无锡的吴文化主题公园为例,它是一个以挖掘吴地民俗文化而成功的主题公园。人们在这里可以欣赏吴地几千年的传统风俗文化,然而,它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高,报刊上很少见到宣传、介绍它的文章,武汉轻工大学选修论文
这很不利于组织客源。
(二)民俗文化被同化 在改革开放以前,一些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由于与外界接触少,其民俗文化能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然而随着国家的开放,异地、异国文化介入,使旅游地的民俗文化被冲淡和同化,如湘西在未开发之前保留着大量淳朴的民俗和民风,然而,当国外旅游者进入后,取而代之的是衬衣、西装,各种流行的长短裙,穿民族服装的人少了,铺着青石板的街道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吊脚楼被柏油马路和水泥取而代之,当地的传统与文化逐渐消逝。
(三)民俗特色文化被庸俗化 民俗特色旅游魅力无穷,并非说明民俗特色旅游资源就可以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地开发。民俗文化旅游之所以有强大的吸引力,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不是那种随意照搬、盲目建设,重经济轻文化。如在桂林有些地方,以民俗风情表演为幌子进行强制“捐献”,结果游客大呼上当,于是对它敬而远之。还有些地方在优美的旅游胜地搞起《西游记》、《封神榜》等所谓文学名著景点,不仅工艺粗糙,而且用封建迷信,甚至用恐怖的东西来招揽游客,最终也只落得个“门前冷落车马稀”。
三、开发民俗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建议。中国的民俗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并且有突出的特点。抓住民俗特色旅游的优点,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中国一些民俗文化旅游搞得比较好的例子来看,民俗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应抓好以下方面。一是深层次
武汉轻工大学选修论文
挖掘文化内涵,突出特色 文化是民俗旅游开发的灵魂,民俗旅游的实质是追求文化认同和文化差异。因此,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中,要挖掘文化内涵,注意突出特色,创奇出新,突出各民族的建筑风格、艺术品位、文化情趣、审美风格、民风民俗等要素的特色,显示其独特性,以特色取胜。二是把民俗文化旅游的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结合起来 所谓软件建设,是指文化活动的组织安排、文化节目的建设、文化队伍建设。所谓硬件建设,是指文化旅游设施的建设,这样既可以较快地形成新的吸引物,又可以较快地积累硬件建设所需的资金。硬件的建设要根据旅游地总体规划量力而行,要根据民俗文化的要求为旅游者提供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所必需的设施。切忌只注意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建设,只注意建设饭店而忽视管理饭店,以免失去平衡,妨碍民俗文化旅游事业的发展。三是民俗特色旅游资源开发应根植地方文化,移植与嫁接外来文化 中国许多表演艺术都根植于地方文化,以吴文化公园为例,它是一座独具吴地文化特色的园地,在“吴地住宿馆”里展示的是古朴的堰里农舍和家庭手工作坊。在那里,可以看到酿酒、打豆腐、纺织所用的各种设施,并且有当地人亲自为游客做示范,给外来游客一种新鲜的感觉。吴文化设计力求使公园具有独特的乡土风味,使游客进入公园后,接触到古老而又新奇的民情风俗,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当然,在挖掘地方文化的同时还
武汉轻工大学选修论文
要注意移植外来文化,如深圳世界之窗的艺术表演就移植了世界各地的民间舞蹈表演。四是把民俗活动与商贸结合起来 现代旅游是一个吃、住、行、游、购、娱乃至经、贸、商相结合、相配套的系统。民俗文化旅游是一项文化性很强的经营活动,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社会里,许多旅游者常常把观赏民俗活动与从事经贸活动结合起来,做到一箭双雕。中华民族众多,民俗各异。如西藏的雪顿节、云南泼水节、四川的火把节、内蒙古的那达慕大会等等,都各具民族特色,这些对异国他乡的旅游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许多地区正是以民俗活动为吸引物,积极开展经贸洽谈与商品展销会,从而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四川凉山举办火把期间每天设3000多个商业摊点,日销售额比平时增加7倍。所以,必须把民俗活动与经贸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文艺搭台,经济唱戏,旅游开花,贸易结果”。五是“雅”与“俗”相结合 旅游目的地的表演要注重雅俗结合,雅可以产生差异感、新鲜感与吸引力,俗可以产生市场规模。从经营角度说两者缺一不可。不雅就没有比较优势,没有吸引力,不俗则市场规模太小,经济上不可行。雅与俗的结合有两种途径,雅的节目搭台,俗的节目唱戏。即开辟一些高雅的演艺产品来吸引游客,产生轰动效应。另一种途径雅之俗化,即把那些高雅的表演性艺术产品部分化成群众能够参与的艺术产品。如位于太湖之滨的宜兴,素有“陶都”之美称,武汉轻工大学选修论文
宜兴的制陶工艺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可以说它是一种非常高雅的艺术,在以前,我们看不到这种高雅艺术的制造过程,但是聪明的宜兴人将这种制陶流程俗化,在陶都宜兴丁蜀镇,游客不仅可以看到各种陶瓷艺术品,而且还可以亲身体验一下制陶的过程。在中国少数民族中,参与性强的民俗化的节庆艺术表演节目很多,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射箭、赛马和摔跤),维吾儿组民间舞蹈“赛乃姆”,纳西族的“巴乐跳”,黎族的跳竹竿等等,都很适合在旅游地展开。最后是充分利用游客的求似、求异与求古心理 要增加民俗旅游资源的魅力,可充分利用游客的求似、求异与求古心理,充分开发近似、异特与拟古资源。旅游心理学认为,两种知觉对象如果相似,易为人们知觉并乐以接受,这就是求似心理。旅游者看到似曾相识的民俗事象,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同自身联系起来,产生一种亲切感,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这对侨居国外异域的华人来说,往往由此激发起强烈的归属感、民族感和爱国心。对这类旅游对象,民俗事象的设计、表演要越近似越好,以充分满足“寻根求源”的欲望。至于求异,则更易理解,因为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求异的欣赏活动,这对外国游客来说特别重要。他们往往有猎奇求新的心理。对这类旅游对象来说,民俗事象的设计、表演,要越异越好。当然,一定不要违反民族政策,不要做出有损少数民族形象和有伤民族情感的事来,至于求古或求
武汉轻工大学选修论文
旧,这是游客的另一种心理需求。当今人们生活在现代化生活的氛围,故而对越古旧的东西越喜爱,以满足怀古怀旧的欲望。故民俗设施宜旧不宜新、宜拙不宜丽。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特产资源,因地取材,就地利用。
总结:
我们已经走进了21世纪,新世纪的帷幕已经拉开,遍及全球的大众文化旅游黄金时代已经到来,伴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人们闲暇时间和收入的增多、交通通讯技术的不断进步,全球大众化的民俗文化旅游正从和平与稳定的国际环境中脱颖而出,并始终保持着高速发展的强劲势头。中国,作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有着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坚实基础和有力保障,全社会合理开发和利用好民俗特色旅游资源,必能使中国的旅游事业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雷.论民俗文化是民族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J].贵州民族研究,2002(2).[2] 沈祖祥.中国与旅游文化[M].旅游教育出版社,1998.[3] 唐凡茗.旅游开发对民俗文化影响的预测与调控[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 [4] 钟声宏.民俗文化环境保护与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广西民族研究,2000(4).
第五篇:旅游文化
旅 游 文 化
学号: 姓名: 院系: 专业: 班级:老师:
饮食文化是中国宝贵的旅游资源
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中华饮食文化历经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洗礼,成为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同时, “食”作为旅游的六大要素之一,素来为中外游客所关注。古往今来,多少文人骚客在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游程中因为美食而诗性大发,留下传世佳作。旅游离不开美食,它们互为花叶,相得益彰。目前,食的消费在旅游六大要素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在国际旅游消费中仅次于购物消费,占据第二位,在国内旅游消费中更是高居首位。如何弘扬中华饮食文化,发展特色旅游项目,开拓城乡饮食文化旅游市场,推动餐饮业和旅游业的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在世界文化宝库中,中华饮食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浓厚的文化积淀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华饮食文化可追根溯源至夏商时期。千百年来,这一“俗”文化不断发展,不断沉淀,饮食与文化早已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密不可分。饮食体现了中国文化,文化反映着中国的饮食。从周朝“王宴八珍”到李白“斗酒诗百篇”,苏东坡“把酒问青天”,再到清朝宫廷的“满汉全席”..一部中华饮食文化史,无处不闪烁着中华饮食文化的璀璨光辉。
中国是一个讲究美食的国家, 讲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物产、政治经济、民族习惯与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各地区、各民族的饮食风俗千姿百态、异彩纷呈。中华饮食文化呈现出以下特点:
(1)地方风味各异。由于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的差异,自古以
来,中华饮食上就形成了许多各不相同的菜系。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湘菜、粤菜、闽菜、鲁菜、川菜、浙菜、苏菜和徽菜,即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饮食文化长河中,八大菜系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的烹调技艺各具风韵,其菜肴特色也各有千秋。一个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到的烹饪特色分不开,同时也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
(2)民族特色浓郁。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也形成了各自的饮食文化模式,曾出现了不少著名的菜肴风味流派,主要有清真菜、蒙古族菜、满族菜、朝鲜菜等。各民族的饮食多与气候有关,居住在高寒地区的民族喜食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居住在亚热带地区的爱吃酸味的食物,居住在潮湿地区的,常吃辛辣的食物。从具体食物方面来讲,各个民族都有一些独特的风味食品。例如,苗族、侗族、土家族的酸菜、酸肉、酸鱼,彝族的疙瘩饭、坨坨肉,瑶族的粽粑、油茶,纳西族、普米族的琵琶肉,怒族的“侠辣”,傣族的油炸青苔、香茅草烤鱼、香竹糯米饭等。
(3)讲究饮食的美感。我国饮食讲究色泽美、香味美、滋味美、造型美,注意食物色、香、味、形的协调一致,在烹饪的时候讲究选料、刀功、火候、烹调技法和调味。如苏州松鹤楼著名的“松鼠桂鱼”,巨口细鳞,骨刺少,皮厚肉紧,质白鲜嫩,炸好后即刻上桌,浇卤汁时“吱吱”作响,恰如松鼠在欢笑,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4)美食配美器。我国饮食不但讲求色、香、味、形的美,而且还非
常重视饮食器具的美。色、香、味、形、器是我国饮食文化不可分割的五个方面。美食与美器的和谐统一,是我国饮食文化的优良传统。我国饮食器具用料种类非常丰富,除了陶、瓷、金、银、铜、漆器以外,还有竹、锡、紫木、象牙、犀角等物。这些饮食器具上绘有白鹤飞翔、游龙戏凤、琴鸟舒翼、彩蝶恋花、人物美女、各种花卉、山水画等,诗情画意,无所不包,给食者以视觉享受。美食配美器,相得益彰。
(5)注重情趣。我国饮食文化自古以来就注重品位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形、器和质量、营养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在菜肴的命名、品味的方式、时间的选择、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雅致的要求,立意新颖,风趣盎然。
(6)食医结合。我国的饮食文化和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我国,向来就很重视“医食同源”、“药膳同功”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烹成各种美味的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7)四季有别。我国一直遵循按季节调配饮食、调味配菜。冬则味醇浓厚, 夏则清淡凉爽。冬多炖焖煨,夏多凉拌冷冻。各种蔬菜更是四时更新,适时而食。
(8)酒文化与茶文化是饮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明珠。茶酒自古以来让人类的生活更加艺术化,它们不仅仅是饮料,而是饮食文化中很重要的分支。茶文化和酒文化的发展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社会风俗、文学艺术等众多学科发展的综合反映。人们常谓“茶新酒陈”,也就是说新茶和陈酒能给饮者更多的美的享受,间接满足旅游者的不同精神需求。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地域性,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中国旅游开发中的宝贵旅游资源。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灿烂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宝贵的旅游资源,因此,合理开发旅游饮食,对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有重大的益处,要吸引广大旅游者前往游览观光,不仅要有修理的自然风光,绚丽的历史文化遗迹,还要有独特的风味饮食,我国各地因习俗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味饮食,这些风味饮食可谓百花齐放,各具千秋,也是每个地方开发旅游必须重视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