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参考——五、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五篇]

时间:2019-05-13 03:21: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申论参考——五、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申论参考——五、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

第一篇:申论参考——五、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

如果你觉得这份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那么请支持下这个论坛: 国内最大的公益性公务员交流论坛,资料全,帖子多,人气旺,注册免费~~~~~

坚持好字优先 促进科学发展

——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内蒙古西南部的鄂尔多斯,曾经是“老、少、边、贫”的典型地区,风大沙多,干旱少雨,沟壑纵横,现如今却是一个工业大市、绿色大市、畜牧业大市和文化大市。2007年该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00亿元人民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万美元,城镇化率达到61%以上,植被覆盖率达到75%以上,在中国社科院2008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增长竞争力排名第一、效益竞争力名列第三。鄂尔多斯已成为塞北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鄂尔多斯发生巨变的奥秘,就在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好字优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形成了生产发展、生活改善和生态良好的多赢局面。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好字优先

党的十七大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强调要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坚持好字优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从快字当头到好字优先,深化了对于发展规律的认识,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重大创新与转变。

“坚持好字优先”提出的过程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0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2007年6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布局的高度,全面阐述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

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坚持好字优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坚持好字优先,有着很强的现实性。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以年均增长9.7%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些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

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尽合理,资源环境生态代价过大,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节能减排形势相当严峻,一些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切实解决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好字优先,推动科学发展。

坚持好字优先,就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中“好”与“快”的关系,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相协调。衡量经济发展的状况,一个指标是速度即增长率,另一个指标是质量和效益。速度是显性的,质量和效益则是内在的。把“好”放在“快”前,就是要在“好”中求“快”,把质量和效益放在第一位,显著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又要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积极扩大经济的数量和规模。

坚持好字优先,就要把加强农业基础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随着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措施的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粮食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但我国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科技水平低、抗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继续存在,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已从2003年的3.23∶1,扩大到2007年的3.32∶1。这是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好字优先,就是要坚持城乡统筹,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改变农业、农村、农民面貌,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新世纪以来五个中央一号文件促进农业发展

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先后发布五个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0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2008),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也给农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长期稳定带来强劲的动力。

坚持好字优先,就要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据统计,从2000年到2007年,东部地区江苏省的生产总值从8554亿元增加到25560亿元,西部地区青海省从264亿元增加到760亿元。虽然东部、西部的发展都很快,但差距明显。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加快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在努力提高不同区域经济总量的同时,不断提高不同区域的人民生活水平。

坚持好字优先,就要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当前,我国消耗高、污染多的行业和企业所占比重依然过高,重要能源资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居世界前列。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为2.26万亿美元,占世界生产总值的5%左右。但同期我国消费石油、原煤、粗钢、水泥和氧化铝分别约为世界消费总量的7.8%、39.6%、31.8%、47.7%和24.4%。我国经济增长付出的能源、资源代价过大,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要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坚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

坚持好字优先,就要高度重视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是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发展。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要得到高度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要得到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要得到切实保障。当前,要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提供更多的物质文化产品和公共服务,真正做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长期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经验,是根据我国现阶段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九五”计划的建议中,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作为具有全局意义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之一,强调要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向结构优化、规模经济、科技进步、科学管理要效益。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明显进步,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差距较大,并且由于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党的十七大报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分析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涵盖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全部内容,同时还对经济发展理念、目的、战略、途径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经济发展理念的新变化、经济发展道路的新拓展以及对于国际环境认识的新提升。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衡量经济发展得好不好,要看是否具有高的质量和好的效益。一是看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还是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如果主要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是粗放型的增长、低质量的增长,不是好的经济发展。二是看经济增长是否建立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基础上。如果伴随着经济增长不能同时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经济增长只能是在低层次、低水平上重复,经济效益难以有实质性的提高,这样的经济发展不是好的发展。三是看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投资和出口拉动,还是由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难以扩大人民的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利于改善民生,这样的经济发展也不是好的发展。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前者是后者的目的,后者是前者的基础。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发展,其中就包含着必须要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规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呈现的规律,就是社会总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随经济增长而不断优化和升级,这些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过程,也就是不断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离开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没有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经济发展既好不起来,也快不起来。因此,我们要努力适应国际环境的新变化,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突破,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

权,在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于实现“三个转变”

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2007年,东部地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增长17.09%,增幅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而投资、出口增幅均有下降。消费驱动快速发力,经济发展“三驾马车”协同带动,自主创新支撑作用凸显,东部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呈现出新气象。东部地区新变化印证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大力推动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关键在于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国内需求的贡献率曾高达91%以上。从国际比较看,我国消费增长并不慢,但投资和出口增长更快,出现了投资比重过高、贸易顺差过大、消费比重偏低的格局。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失衡,使得居民生活不能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而同步提高,导致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内需不足,又加剧了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性。而外贸顺差过大,引发诸多贸易摩擦,造成国内资金流动性过剩,反过来又助长了投资的高增长。要保持持久稳定的增长,必须扩大国内需求,鼓励合理消费,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需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把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要拉动力的条件已经具备。扩大消费需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当前,要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特别是农村消费市场,从而切实扩大消费、改善民生。

二是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要巩固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近些年来,我国第一、二、三产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从最近几年我国各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情况看,第一产业随着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处于较低水平;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是影响国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现上升趋势。

当前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要把实现经济增长贡献率转变的着力点放在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上,通过持续实现第三产业的高增长和提高其贡献率,相对降低第二产业的贡献率。这既是实现经济增长贡献率转变的基本思路,也是从实际出发的现实选择。

三是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经济增长要素结构的不同,实质上反映了国家创新能力的强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低成本优势,迅速扩大生产能力,许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但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比如,由于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知名品牌,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

实现我国经济向更高水平跃升,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必须更加注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努力塑造新的国家竞争优势。我们要加快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社会氛围,加快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充分运用后发优势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而持久的技术支撑,加快从产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历史进程。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将在新一轮的发展中赢得先机。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好和快的关系,坚持好字优先,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就能够不断开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深度阅读

曾培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民日报》2007年10月30日。

马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放日报》2007年11月13日。

摘自《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

第二篇:乡镇干部转变作风要五勤

乡镇干部转变作风要“五勤”

为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最大限度的发挥政府服务职能,陈井镇围绕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活动的开展,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号召全体干部苦练“脑勤”、“脚勤”、“口勤”、“耳勤”、“手勤”等“五勤”硬功,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和纪律作风,努力提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一、脑要勤想,就是多动脑,勤思考。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特别繁杂,乡镇干部一天到晚忙忙碌碌,极易陷入事务主义圈子而导致学习少,深思少,凭经验办事多,按老套路办事多,大脑僵化“生锈”。所以,乡镇干部要特别注意多“锻炼”脑。一是要勤学“洗脑”。抓紧学习现代知识,特别是现代管理知识、现代市场知识和法律知识以及基层实用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充实自己的头脑,转变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法。二是要勤思“动脑”。做“有心”人,常想事,常谋事。既要经常思考那些事关群众利益的具体锁事,多出点子,多想法子,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是要经常反省“醒脑”。检查言行举止是否符合干部标准,勤政廉政是否达到组织要求。特别是廉洁自律方面,要时时自省,警钟长鸣,始终保持头脑清醒。

二、脚要勤走,就是要多下基层,深入群众。即使工作再忙,每月也要挤几天时间下基层,到村民家里住上几晚。腿杆要“长”,既要常走“近路”,常去近的地方,更要常走“远路”,常去偏远的地方。脚板要“硬”,既要常走“大路”、“车路”,常去交通方便的地方,更要常走“山路”、“小路”,常去交通不便地方。脚还要不偏,既要常走“富亲”,常去工作搞得好、富裕的地方,更要常走“穷亲”,常去工作搞得不好、经济落后的地方。

三、口要勤讲,就是多宣传、多解疑释惑,多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基层各种矛盾纠纷多,乡镇干部要有“百讲不厌”的精神,苦口婆心、耐心细致地做化解工作。向矛盾纠纷各方讲清法律政策,讲透利害关系,使之心悦诚服,化干戈为玉帛。要勤做群众思想情绪的“梳理员”。有事没事多找群众说说话、聊聊天、拉拉家常、问问冷暖;群众思想上有什么疙瘩,就要及时谈心交心,沟通梳理,帮助解除。要讲真话、实话,不讲空话、套话,多讲群众语言,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四、耳要勤听,就是要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乡镇干部要有“言者无畏,闻者足戒”的宽阔胸襟,既要听“赞歌”,听顺耳之音,更要听“反调”,听逆耳之言,听群众对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的批评和建议。要有“衙斋听竹”的爱民情怀,时刻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头,经常听听他们生活上缺些什么,生产差些什么;听听他们对政府和干部希望些什么,要求些什么,准确把握群众脉博。

五、手要勤动,就是要多干实事、多办好事。目前,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矛盾还很多,乡镇干部经常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多为群众干实事、办好事。要坚决反对耍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讲得多,做得少,搞华而不实和脱离实际的“形象工工程”、“政绩工程”。要多办对群众切身利益的事,使群众最大限度地得到实惠;要多办群众急需要办的事,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多办群众办反映强烈的事,理顺群众情绪;多办群众办不好的事,为群众排忧解难,以实际行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良好形象。

第三篇:09申论热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好字优先

党的十七大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强调要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坚持好

字优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从快字当头到好字优先,深化了对于发展规律的认识,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重大创新与转变。

“坚持好字优先”提出的过程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0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深刻认识又好又快发展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2007年6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布局的高度,全面阐述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

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坚持好字优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坚持好字优先,有着很强的现实性。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以年均增长9.7%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些长期积累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同时又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经济结构不尽合理,资源环境生态代价过大,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节能减排形势相当严峻,一些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妥善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切实解决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需要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好字优先,推动科学发展。

坚持好字优先,就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中“好”与“快”的关系,实现速度、质量和效益相协调。衡量经济发展的状况,一个指标是速度即增长率,另一个指标是质量和效益。速度是显性的,质量和效益则是内在的。把“好”放在“快”前,就是要在“好”中求“快”,把质量和效益放在第一位,显著提高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又要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积极扩大经济的数量和规模。

坚持好字优先,就要把加强农业基础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随着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措施的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粮食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民人均纯收入持续增长。但我国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科技水平低、抗风险能力不强等问题继续存在,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已从2003年的3.23∶1,扩大到2007年的3.32∶1。这是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好字优先,就是要坚持城乡统筹,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改变农业、农村、农民面貌,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新世纪以来五个中央一号文件促进农业发展

新世纪以来,党和政府先后发布五个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00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200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2007)、《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2008),有力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也给农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长期稳定带来强劲的动力。

坚持好字优先,就要进一

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据统计,从2000年到2007年,东部地区江苏省的生产总值从8554亿元增加到25560亿元,西部地区青海省从264亿元增加到760亿元。虽然东部、西部的发展

都很快,但差距明显。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后发优势,加快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在努力提高不同区域经济总量的同时,不断提高不同区域的人民生活水平。

坚持好字优先,就要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经济发展的突出位置。当前,我国消耗高、污染多的行业和企业所占比重依然过高,重要能源资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都居世界前列。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为2.26万亿美元,占世界生产总值的5%左右。但同期我国消费石油、原煤、粗钢、水泥和氧考,试大网站收集化铝分别约为世界消费总量的7.8%、39.6%、31.8%、47.7%和24.4%。我国经济增长付出的能源、资源代价过大,生态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推进现代化与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要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坚持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

坚持好字优先,就要高度重视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科学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是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发展。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要得到高度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要得到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要得到切实保障。当前,要更加注重发展成果的普惠性,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提供更多的物质文化产品和公共服务,真正做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长期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经验,是根据我国现阶段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九五”计划的建议中,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作为具有全局意义的两个根本性转变之一,强调要把提高经济效益作为经济工作的中心,向结构优化、规模经济、科技进步、科学管理要效益。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取得明显进步,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差距较大,并且由于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党的十七大报告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分析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涵盖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全部内容,同时还对经济发展理念、目的、战略、途径等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经济发展理念的新变化、经济发展道路的新拓展以及对于国际环境认识的新提升。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坚持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衡量经济发展得好不好,要看是否具有高的质量和好的效益。一是看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还是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如果主要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来实现经济增长,是粗放型的增长、低质量的增长,不是好的经济发展。二是看经济增长是否建立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基础上。如果伴随着经济增长不能同时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经济增长只能是在低层次、低水平上重复,经济效益难以有实质性的提高,这样的经济发展不是好的发展。三是看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投资和出口拉动,还是由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经济增长,难以扩大人民的消费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利于改善民生,这样的经济发展也不是好的发展。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间具有内在联系,前者是后者的目的,后者是前者的基础。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发展,其中就包含着必须要符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规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呈现的规律,就是社会总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随经济增长而不断优化和升级,这些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过程,也就是不断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离开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没有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的优化和升级,经济发展既好不起来,也快不起来。因此,我们要努力适应国际环境的新变化,适应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突破,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在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于实现“三个转变”

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2007年,东部地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增长17.09%,增幅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而投资、出口增幅均有下降。消费驱动快速发力,经济发展“三驾马车”协同带动,自主创新支撑作用凸显,东部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呈现出新气象。东部地区新变化印证着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大力推动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关键在于实现“三个转变”。

一是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其中国内需求的贡献率曾高达91%以上。从国际比较看,我国消费增长并不慢,但投资和出口增长更快,出现了投资比重过高、贸易顺差过大、消费比重偏低的格局。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失衡,使得居民生活不能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而同步提高,导致生产能力相对过剩。内需不足,又加剧了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投资的依赖性。而外贸顺差过大,引发诸多贸易摩擦,造成国内资金流动性过剩,反过来又助长了投资的高增长。要保持持久稳定的增长,必须扩大国内需求,鼓励合理消费,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需要完善收入分配政策,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把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要拉动力的条件已经具备。扩大消费需求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当前,要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开拓农村市场特别是农村消费市场,从而切实扩大消费、改善民生。

二是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要巩固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做大第三产业。近些年来,我国第一、二、三产业都有了很大发展,但仍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从最近几年我国各次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情况看,第一产业随着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处于较低水平;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是影响国民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因素;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现上升趋势。

当前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现代产业体系。要把实现经济增长贡献率转变的着力点放在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上,通过持续实现第三产业的高增长和提高其贡献率,相对降低第二产业的贡献率。这既是实考,试大网站收集现经济增长贡献率转变的基本思路,也是从实际出发的现实选择。

三是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经济增长要素结构的不同,实质上反映了国家创新能力的强弱。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充分发挥低成本优势,迅速扩大生产能力,许多产品产量跃居世界前列,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但由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不多。比如,由于缺乏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世界知名品牌,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20%—40%,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

实现我国经济向更高水平跃升,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必须更加注重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努力塑造新的国家竞争优势。我们要加快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和社会氛围,加快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充分运用后发优势实现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有力而持久的技术支撑,加快从产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历史进程。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将在新一轮的发展中赢得先机。只要我们正确处理好和快的关系,坚持好字优先,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就能够不断开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第四篇: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新一届中央政府开局要办的“第一件大事”。在2013年行至中叶,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取得了新进展。7月22日,中国政府网再次发布权威消息,日前国务院发布通知,再次取消和下放50项行政审批项目。其中,期刊变更登记地审批、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公司股权性融资审批、铁路工程及设备报废审批等被取消。这是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第四次削减行政审批。

简政放权既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又是释放改革红利的一记重拳。我们认为,政府需要转变职能“下马服务”,就是要“从过去坐等审批转向主动加强为企业为基层服务。”

事实上,今年以来,新一届政府简政放权一直在加速。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新一届中央政府明确提出,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国务院部门实施的行政审批事项要减少三分之一以上。上半年,在李克强5月13日主持的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和6月1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分别宣布取消和下发了133项和32项行政审批。

放权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服务,而服务则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和广大干部要善于“下马”干实事。7月8日至10日,李克强总理到广西调研经济谈到简政放权时说,“纸上谈兵不如下马服务,要从过去坐等审批转向主动加强为企业为基层服务。”他进一步分析指出:这样可以促进投资的合理增长,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央政府会继续简政放权,各地也要放开更多领域和更多经营活动审批。同时要注重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当然,转变政府职能,不仅要取消和下放权力,还要创新和改善政府管理。改革贵在行动,重在落实。

在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同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的情况下,政府加速“简政放权”,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于稳定当前经济增长是积极激活市场内生动力的一记重拳。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企业是结构调整的主体,市场是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从新一届政府4次削减行政审批来看,减少审批、转变职能就是放更多的权给市场,放更多的权给企业,以便有利于增加企业的自主权,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活力,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本,从而发挥稳增长的作用。

第五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关于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建议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中央的要求和形势发展的需要。如何加快我市服务型政府建设,既是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和实践的重要问题,也是人大代表应该关注和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

近年来,我市对创建服务型政府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效。但同时应当看到,在服务型政府建设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1)、公共服务的施政理念尚未真正形成。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为民、便民、利民的宗旨树得不牢,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2)、重管理轻服务的问题普遍存在。有的认为管理就是审批,服务就是收费,执法就是罚款。(3)、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偏低。公务员队伍的现有素质与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存在不少差距。

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对策建议:

建设服务型政府,必须以社会和公众需求为导向,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强化市场监督职能,建立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秩序。

要加快有关市场规范的政策法规建设。采取法律手段打破行业垄断,防止企业利用行业垄断,损害消费者利益。

二、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对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予以公示,规范操作,公开透明,简化程序,大幅度缩短行政审批时间。规范收费事项,减轻企业负担。实行收费公示制度。所有依法保留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应在媒体上公告,增加透明度。

三、坚持以法行政,提高政府行政水平。

规范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行为。各级行政机关在其行政管理活动中,不得任意设定行政处罚或行政限制行为。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公平对待各类市场主体。继续完善行政执法的工作标准、规范、程序和相应的责任制度,减少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的随意性。

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关键在于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素质。建立以公共服务为取向的政府业绩评价体系和公务员评价标准,完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完善行政问责制度,奖优罚劣。

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的长期探索和努力。只要我们牢记为民宗旨,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学习创新,勇于探索实践,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我市的服务型政府建设一定会取得明显成效。

下载申论参考——五、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申论参考——五、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述我国加快转变经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主要方向。

    论述我国加快转变型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主要方向 一、经济发展的方针和战略的基本涵义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恢复性发展、创业性发展、模仿性发展、曲折性发展、快速......

    要大力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要大力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产业结构 调整 2013-3-5 14:29:13来源:2013年03月05日 10:28:18 新华网3月5日(星期二)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背景链接】 2010年12月24日至25日,北京市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今年及“十一五”时期......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精选合集)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

    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怎样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2010年04月12日来源: 河南 日报卢展工强调,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抓住“转变”和“加快”这两个关键词。关于怎样转变经济发展......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支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问题都与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密切相关。政府职能不转变,其他方面的改革就难以推动。政府是改革的组织者、推动者,也是改革的对象,必须对自身......

    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有效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企业主体作用和市场调节作用,使经济增长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向满足......

    转变后进生工作经经验总结

    转变后进生工作经经验总结 后进生,一般是指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暂时落后于同年级的学生。他们缺乏上进心,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常犯错误。人数虽然少,但对班级的消极影响较大,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