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郎口中学感悟(最终版)

时间:2019-05-13 03:4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杜郎口中学感悟(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杜郎口中学感悟(最终版)》。

第一篇:杜郎口中学感悟(最终版)

杜郎口中学之行感悟

2012年6月4日,受北京二中亦庄学校小学部领导的派遣,我带着学习任务,到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中学参观学习一日,学习中我们各科前往学习的老师们聚在一起,议论的话题最多的就是几个字:震撼、感慨、和感动!虽然我们外出学习的机会很多,但从来没有这次的参观学习这样深入我心、这样震撼、这样感慨万千!至此,对我们的校领导为何坚决带领我们这些中青年教师参观学习杜郎口中学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和认识。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我们渴望见到的、全国著名的教育改革最前沿的杜郎口中学。第一眼看到杜郎口中学就让我们震撼了:这根本不是我们心中想象的土房、土操场的普通农村中学。

首先引入眼帘的是一座钢架结构、钢化玻璃围墙、高大、宽敞、明亮的接待全国乃至外国友人参观访问的接待中心。接待中心里挂着有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委员刘延东同志和山东省省长、教育厅负责人和国家教委负责人来杜郎口中学指导工作的巨幅照片。据介绍杜郎口中学的教改经验早就得到了国家教委的点头和认可,全国已有许多省市在推行杜郎口经验。

到了参观教室的时间,来到教室,教室的前后门全打开,那么多参观学习的人自由穿梭于各个教室听课,转课,而学生却丝毫不受影响,仍旧专注地干着自己的事情,没有抬头疑惑的看的,没有溜号的,那种深切投入的态度令人震撼。

第二篇:杜郎口中学

杜郎口中学“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解读

“ 三三六 ”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 三三六 ” 自主学习模式的前 “ 三 ” 为该模式的三个特点: “ 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 ”。

所谓立体式就是:学习目标、任务是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立体式。将学习任务分配到每个同学、每个小组来完成,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每个小组的集体智慧,展示模块才会有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思考与交流。

所谓大容量就是:以教材为基础,拓展、演绎、提升,通过各种课堂活动形式展现,辩论、小品、课本剧、诗歌、快板、歌曲、绘画等等。

所谓快节奏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紧扣学习目标和任务、通过周密安排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预期的效果。

后 “ 三 ” 为自主学习“ 预习— 展示 — 反馈 ” 三大模块。

预习模块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其基本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再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展示课做准备。有了这样充分的预习课,展示课上学生的表现就不足为奇了。

学生的预习,教师需作必要的指导:明确目标任务、掌握学习的方式方法、所达到的目标要求。学生用双色笔做预习笔记。既有自主学习,自悟、自结,又有合作交流,学生相互启发、共同探究、学会学习,真正做学习的主人。通过对文本的挖掘,思想内涵的体验,形成自己的作品:一题多解,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观察分析问题;感悟情思,形成自己的观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写作、散文、诗词、细节描写 „„ ;歌曲、相声、舞蹈、快板、小品、双簧、歌谣、口诀、图画等,同学们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全员参与,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观察、思维。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性格特点、社会经验、知识水平去体会、感悟,并形成一定的解答方法和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是独立的个体,甚至对同一个问题有几种解释和推测,比如学生由语文课文中的一朵小花,引发出了几十种观点及情绪,有喜有忧、有爱有恨、有怜有憎,由一朵花引发出诗歌、舞蹈、散文、小说、歌曲等,开拓了视野,陶冶了情操。打破了统一答案、唯一答案,信息量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增长,学生的奇思妙想应该用无尽无休来表达,杜绝了千人一面。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演、敢答,张扬了个性,解放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因为收集信息是多方位的,师生、生生、组组交流合作,共同分享学习成果,避免了单走独木桥,也少走了一些弯路,节约了时间。

展示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本阶段的基本形式一般为: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成果,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依据学习进程,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学生提出问题,大家共同讨论,阐述自己的观念和见解,教师是平等中的一员。展示过程需注重学生的差异性,把握优、中、差展示的机会,尊重每个学生,鼓励每个学生。课堂是富有弹性,因为开放性的课堂还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与互动,灵活地做调整。本过程既是预习成果的展示,又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学生由预习交流,接着确定目标,然后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这里的分配任务就是立体式教学的体现,原来一节课是在教师主持下,从头至尾,我们称之为一条鞭子教法,全体学生同时考虑相同的问题。就像学生打菜的窗口一样,一个窗口,一排好长的队伍,如果多开几个窗口,不就是提高效率了吗?小组领到任务后,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形成自己或小组最佳解答方案,完成后,各小组展示提升,其他组的同学分享学习成果,或者在某小组展现时受到启发,又有更好的解答方法。由一条线变为立体式的网络。通过各组对不同任务的完成及展示提升,课堂容量加大,原来一节课完成三个问题,现在能完成十几个,原来一题只有几种解法的,现在多达几十种。由于立体式教学,不仅课堂容量加大,而且教学进度加快。学生们的理解、掌握、体会,更深、更透、更快。

反馈模块的主要任务是:依据学生的认知、体验、感受,对前面的学习予以反思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要突出 “ 弱势群体 ”,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能否达到三维目标。力争不让一名弱者掉队,充分利用 “ 兵教兵 ”、“ 兵练兵 ”、“ 兵强兵 ” 战略,全面、全体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等。较弱学生在某一问题上如存在认知差异,要 主动向优等生拜师学艺,可以是同组的,也可以是异组的。可以结成若干对,利用优生的辅导,既让学困生吸取营养,点燃了他们求知向上之火,或者说让学困生绝处缝生,迷惘的十字路口辨明了方向,同时优生在原基础上又得到提高,不自觉的把知识进行梳理、系统并形成能力。课堂是多边课堂,几对、十几对、几十对全方位,学习是主动的,参与是积极的,获得也是丰富的。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无论是被帮的,还是提供帮助的,思维都是非常活跃的,脑、眼、耳、口、手并用,因为主动,所以才能有高效率。

“ 六 ”,即展示模块 “ 六大环节 ”,分别是: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预习交流:明确目标的环节,可以通过学生交流预习情况、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分组合作:即教师口述将本节学习任务平均分到小组内,一般情况下每组只完成其中一项即可。

展示提升:各小组根据组内讨论情况,对自己组的学习任务进行讲解、分析等。

穿插巩固:各小组结合组别展示情况把自己组没能展示的学习任务进行巩固练习。

达标测评:教师以试卷或纸条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掌握情况。教室三面全是黑板,学生随时爬黑板或默写或解题或争论或评议,学生站着的、写着的、大声说着的、趴着倾听的,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动起来。

预习、展示、反馈三大模块贯穿在一起,就构成了杜郎口中学的自主学习模式的主体。

与我们通常的理解不同的是,其课堂教学预习、展示、反馈模块都是占用正式课时的,有时是一节课,有时是两节,也可能是十几分钟,具体时间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而定,但这些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而且这些模块的教学组织形式都主要以小组活动和学生自学为主,都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预习、展示、反馈是三个紧密相连的模块,或者说是教学过程中的三个环节。预习、展示、反馈都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预习是展示的前奏,预习不充分决不展示。当学生整体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能力不强时,对所学习的内容,需要全面预习,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初步达成学习目标,然后才能进入展示模块。当学生整体基础比较好,学习能力比较强时,预习模块可以用分解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分小组带着不同的任务去学习和研究,也可以两个小组共同担负相同的任务,展示时通过分工合作解决问题。展示模块的目的是提升,展示应在知识的生发点、易错点、拓展点处实现知识的上挂下联、左顾右盼,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展示的落脚点在于对知识的全面梳理,形成知识框架,归纳出规律和方法,达到提升的目的。“举一反三”就是要让学生从一点出发,把握一类。用三种方法解决一题的价值,永远大于用一种方法重复练习几十道题。用多种方法解决一题,培养的是学生驾驭知识的能力,用一种方法重复练习几十题,带来的只能是解题的熟练度,但还会抑制学生的思维,加重学生的负担,引发厌学情绪。“举一反三”就是让学生通过一点生发出去,看透、看精,实现知识的整合,掌握知识的内在结构、内在规律。反馈是回归性的检测,是对学习目标的回归。对弱生是学习目标的再次强化和全面达成,对优生是再次提升。反馈不单是反思、问答、对子互查、练习和测验,反馈是对子之间、小组之内、组组之间的多边活动。反馈可以是教学的一个环节,也可以是独立的一节反馈课。可以是章节反馈,单元反馈,也可以是复习反馈、练习反馈、测评反馈。反馈中既有自主反思,也有展示提升,还有穿插巩固。总之,反馈的目的是全面的、全体学生的对学习目标的再次达成和提升。

“ 三三六 ” 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将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 “ 点拨 ”。杜郎口把这种特色叫做 “10 + 35”(即教师讲解少于 10 分钟,学生活动大于 35 分钟),或者 “0 + 45”(教师基本不讲)。杜郎口中学的课堂让所有学生在同一时间里同时用心灵、用生命讲述课堂的故事、讲述成长的故事。课堂形式多种多样,甚至五花八门,“ 台上 ” 学生或表演、或辩论、或歌唱、或讲解、或朗诵,小品、相声、独唱、合唱、舞蹈、辩论赛、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交相辉映; “ 台下 ” 学生或蹲、或站、或座、或跪,地上、课桌上、板凳上挤成一团,聚精会神、津津有味。课堂的气氛热烈而不失和谐,杜郎口的课堂发言几乎不用举手,学生站起来就说,说完自己坐下另一个接着说,但是由于学生的参与热情很高,常常会遇到两个人甚至几个人同时站起来发言的时候,这 时 老师也不调解,学生同时说上一句半句的,就会有人让出来。这样的课堂:没有老师的呵斥、没有老师的监督,没有老师的 “ 谆谆教导 ”,这样的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老师混杂于学生中间,常常很难辨认。这样的课堂完全是学生自觉的激情投入,他们爱课堂、爱知识、爱学习!

第三篇:杜郎口中学

杜郎口模式与课堂改革

我想从四个方面谈一谈学校管理问题。

第一,是环境

首先要为教师建立一个好的工作环境。这就需要学校领导班子能够有甘于奉献的精神和具有一支有较高的素质的教师队伍。

实事求是地讲,学校的教学工作,领导班子是关键,只要领导班子过硬,敢打硬仗,能够以身作则,再加上认真负责,没有一个学校办不好!

通过长期的探索,我们提出了教师应具备的十大素质。这十大素质是:

第一,登高望远,积极进取的人生追求;第二,脚踏实地,吃苦耐劳的奉献品质;第三,从小事抓起,打造精品的质量意识;第四,勤于交流,促优正劣的改革勇气;第五,善于合作,取长补短的进步要求;第六,努力学习,完善自我的探索态度;第七,关心集体,先公后私的奉献精神;第八,关注科研,总结规律的创新思想;第九,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民主观念;第十,相信学生,利用学生的主体理念。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实践,我鼓励老师们争创一流、努力工作、敢为人先,建立了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在我刚到杜郎口中学当校长的时候,前一任李校长对我说,在当时已经几年领跑中考的湖池中学,有一个好的校风,有的老师成绩差,自己就偷偷地流泪。当时,我听了觉得不可思议。可是到了现在,我们杜郎口中学的不少老师,课堂出现了问题、教学的成绩落到别人的后面,也偷偷地流泪,主动到有关的领导跟前作检讨、表决心。

有了这么一个工作氛围、工作环境,取得成绩是必然的。

第二,是信念

我们有一个基本信念,那就是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也就是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当中,以人为本,关注生命。

我们从1998年开始搞教学改革。从那时起,我们的课堂评价定位就是不看教师看学生。课堂中不是看教师讲得多么精彩,而是看学生学得是否主动。现在每次听课,每次考核,每次公开课、观摩课,我们都是从四个方面对课堂进行评价。第一,是学生的参与,包括学生参与的数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第二,教师对文本的挖掘,有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方法;第三,学生在表达时的精彩度,比如,语言、表情、动作,对知识的深化、拓展,包括自己个人的才艺展示;第四,生成。生成是每节课最精彩、最宝贵的地方,课堂上学生能不能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从1998年到现在,不看老师看学生,这就是我们的信念。因为不管是应试也好,学生终身发展也好,还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成为一个创新的人才,未来都是落在学生自己一个人身上。第三,是一个机制

这个机制,我们贯穿着两点。

第一点,要立榜样,树典型,让更多的人成为教改的行家里手。我们每学期要评选校级名师、教学能手、优质课、校级十佳。每次获得荣誉的老师,都能予以一定的资金鼓励。邓小平曾经所过一句话:“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我们是让一部分同志成为教改的先锋。现在我们的教师有四个层次,最高的叫专家教师,第二个层面叫能手教师,第三叫优秀教师,第四叫进步教师。专家教师每个月500元的工作补助,能手教师每月300元,优秀教师每月150元,进步教师每个月80元。

除了评选不同层次的教师,我们每个月都要组织一次领导班子观摩课,骨干教师的公开课,普通老师的达标课,薄弱老师的过关课,很差老师的追踪课。并且对一而再、再而三不达标的老师,提出了一谈二警三停的管理机制。一次不达标要进行谈话,两次不达标在教学会上予以警告,三次不达标要停课一周,到优秀教师的课堂去培训,去学习,去锻炼。五年坚持下来了,每月一轮。

第二点,就是评定。我们现在提出要日清周结,学校领导班子每天要对老师的工作进行反馈。在前一段,我们是上午第一节课前,由分管领导对老师前一天下午的工作进行公开反馈,包括听课、1查各种的材料和对学生的调查。现在上午第一节课前,分别由语文、数学、外语三个学科的代表老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做点评。下午第一节课前,由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三个综合学科的老师,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解剖、分析。

学校一贯坚持的业务论坛,在每周六下午,全体老师要一一登台演讲,结合自己的工作,谈经验、谈教训、谈措施、谈方法,老师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从2002年开始到现在,业务论坛已经组织了70多个专题,稿子如果堆积起来,已经有两米多高了。业务论坛是我们教本研究的一大优势,对老师业务理论的提高,对课堂技能的完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我们还组织各种评比。比如,三个年级主任要互评优秀、良好、一般,还要对自己年级的班级评出优秀、良好、一般、待提高。评出来以后,大家要讲自己的亮点,把经验介绍给全校的老师们,同时也要讲教训。每个周末进行学科评比。对六个学科,要评出一个优秀,两个良好,两个进步,一个待提高。学校给评上第一名的教师每人奖励30元,良好的每人奖励20元,进步的每人奖励10元,待提高的不作奖励。

在一个阶段内,这个奖励是非常管用的。随着老师素质的提高,奖励对他们的作用会逐渐淡化,可是老师们对自己处在一个什么位置会越来越重视。每次听课后,学校都会对讲课老师打分,并进行简评、反馈。有好几个老师都说,我的得分高一点低一点不在乎,给我指出缺点,替我找到需要改正的地方,我觉得自己就收获很大。还有老师说,这一学期我得了几千块钱奖励我不在乎,可是在我的学科当中、年级当中,我是第几位,这是我人生价值的写照,这是我的尊严。

第四,也就是保障

我们的管理体制和其他学校有一定的区别,我们现在落实四层管理。第一层是校委,第二层是学科,第三层是年级,第四层是班级。

校委有一个验收评估小组,简称验评组,由一位校长任组长,由校长助理任副组长,还有三个成员,也是学校最有威信、教学最棒、能够得到老师们认可的三位。这个考评组每天都进课堂。我自己最大的体会是,我们学校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的地点是课堂,要想提高教学的质量,就要立足于课堂。现在我虽然事情比较多,还要坚持每周听课15节以上,平均每天三节。有时候两天没有听,再下一天要听六至八节。多听课、多评课,这是杜郎口中学的一个核心的、最有效的办法。

学科主任是本校同学科第一责任人。我们学校的教务处,最近几年已经变成了档案室。因为教务处的几个人,管理全校的教学有心无力,我们便呼吁,学科主任的位置就相当于一个教务处主任,把学科主任纳入到学校的主要领导成员。教学工作由学科主任全权负责。年级主任侧重于行政管理,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

我们把班主任也纳入到学校教学的管理中,这是学校最基层的管理。我们对班主任的最后的考核,就是对这个班所有任课老师教学过程、教学成绩综合的评价。班主任有聘任老师、管理老师甚至辞退老师的权利。

班主任工作反思

天下午听了杜郎口中学徐立峰主任的班级管理讲座,令我耳目一新。

杜郎口中学现在十六个班级,他们在班级管理上最大特点是处方管理和分层管理。其具体做法是班主任先根据思想表现,学习成绩组织学生选出常务班长两个人,男女生各一人;再由常务班长组织全班同学选出六名小组长,同样是品学兼优的同学担任,各小组组长轮流值日一天,为值日班长;最后,全班同学根据成绩,觉悟等平均分配到六个小组。每周班会课上,由常务班长和值日班长组织和主持召开班会,班会课的一项主要内容就是班长评方同学并排序,同时全班同学也可评议三个班长。这种做法不仅仅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压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团结向上的集体主义精神等等,长此以往地坚持,学生肯定个个很优秀,一定能成为英才。

回想自己的班主任工作,“累”、“苦”等 字眼突现眼前。在班主任工作中,自己对学生总是不放心,事无巨细,一一过问,一一检查督促甚至亲躬,长此以往,不仅累垮了自己,苦够了自己,还忽略了学生各种能力和品质的培养,学生对班主任的依赖越来越强,这样,对学生的成长没有多大的好

处。

徐立峰主任说:班主任应大胆“放权”,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所起的作用越小越好,应让学生自主管理。这话说的很好,很有道理。

总之,“自主管理、分层管理”的这种做法值得我在今后的班主任工作中加以借鉴和运用。

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之路

【编者按】:这里让我们跟随记者的步伐,走进杜郎口中学的校园、课堂,同杜郎口中学的师生一道充分感受体验杜郎口中学因教学改革而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去哪里寻找我们的理想课堂?

——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中学的“课堂革命”

中国教育报记者 陶继新 徐启建

没有讲台;教室里除了一面墙是玻璃窗外,其余三面全是黑板;老师在课堂上只准讲十分钟,讲多一分钟都要挨罚;上课的时候,学生或坐或站,吵吵嚷嚷,像个集市;老师领着头,有人躺着学书中的人物,有人用笤帚当剑边舞边唱„„

有谁想象过这样的课堂?

但就是这样的一种课堂,让一个濒临撤并的农村中学在去年的中考重点录取中报名268人考上了267人,也让一个个害羞内向的农村孩子在生活中大胆活泼而充满了无尽的活力。

谁动了我们的快乐课堂?

杜郎口中学,这个偏居鲁西北山东省茌平县的一个普通农村中学,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似乎都让人很难相信它已经成了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偏僻闭塞,地处彻底的农村,周围都是大片的田地,连只砖片瓦都没有;设备简陋,不用说许多学校的基本配置——现代化的设备如多媒体教室、视听教室等,就是像样的用来上公开交流课的音箱都没有;师资力量薄弱,学校老师正规师范本科毕业的很少,专科毕业的较多,甚至中师毕业的也占有相当可观的比例„„

有两个事实可以说明改革之前的杜郎口中学的“教育状态”:初中三年级一个曾经有60名学生的班,中考前只剩下了11名学生;全校一年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仅是个位数。而最为重要的是初中3个年级每班有一半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厌学思想严重,辍学现象时有发生。新上任的校长崔其升对辍学的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发现他们辍学的主要原因不是家庭经济困难,也不是家庭发生变故,而是他们感到学习困难,不愿在学校“活受罪”。一连许多天,崔其升拎着个板凳四下里听课。很快他就听出了“门道”:许多老师上的课,学生很不爱听。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的老师,上起课来,状如树干,举止单一,话似白开水,枯燥乏味,课堂上,死气沉沉,表面上看起来秩序很好,实际上,学生的思想早开小差到了“爪哇国”,不是昏昏欲睡,就是桌底下你捣我一下,我踢你一脚,寻开心,闹着玩。一些学生家长更是告诉崔其升:“孩子在学校混了3年,痛苦了3年!”

老师本来应该是受人尊重的传道者,现在竟然沦落到了“痛苦制造者”!家长的话深深地刺痛了崔其升的神经:“教师把学生看作接受知识的‘灌装桶’,课堂由教师一统天下,学生像被驯服的小绵羊,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些究竟给教育带来了什么?给孩子带来了什么?既然‘满堂灌’没有好的效果,我们能不能改?我们该怎么改?”

让课堂上的教师先活起来

1998年暑假之后,杜郎口中学教育教学改革拉开了帷幕,校长崔其升烧起了他的头三把火。崔其升的第一把火是量化指标。崔其升决定将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将好课的评价基点定位于学生的动。为此,学校制定了3条量化指标:一是课堂气氛要热烈、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的课堂学习环境。二是课堂形式要多样。采取各种各样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男女生竞赛、曲艺节目、讨论辨析、小品表演、擂台比武等,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走进正式课堂。三是学生参与人数多、密度大,力争做到人人有份。这是课堂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学校通过比例量化考评成绩,以参与人数除以班级人数的比例高低衡量教师教学成绩的优劣。量化指标的评价触动了教师的灵魂,他们开始思考一种前所未有的行动——由原来注重教师单独的教转移到关注学生自己的学。

崔其升的第二把火是上好“三课”。虽然有了量化指标的规定,但许多教师依然心存疑惑:我们这么苦口婆心地讲,学生还学不好呢!要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少讲,恐怕更是“玩火”。许多教师玩起了“捉迷藏”:不让明讲,就偷着讲;不在讲台讲,就在台下讲。况且对于杜郎口中学绝大多数教师而言,新的课堂教学还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幻影。究竟什么样的课才是改革课,若没有引领与实践,恐怕依然在教师的心里难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为此,崔其升通过上好示范课、过关课和跟踪课等“三课”,让全校教师一步一步向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上逼近。

崔其升的第三把火:“一谈二警三停”。在上好“三课”的同时,“一谈二警三停”的相应惩戒措施也在实施。所谓一谈,就是第一次课堂不达标者,崔其升先与其个别谈话,谈课堂要求,谈教师角色,谈学生表现,谈课堂程序,谈教改意图等,指出问题所在,点明改革方向。所谓二警,就是第二次再不达标者,要在学科组会上予以警告。所谓三停,就是如果第三次还不达标,让该教师停课一周,专门听优秀老师的课,研读教改理论,学习组织发动学生的方法,由业务主任作专题辅导等。

三年的改革尝试,不仅使学校摆脱了被撤并的困境,而且结出了令人欣慰的果实。到2001年秋,一向在全县中考倒数第一的杜郎口中学,已经步至中游地带。更为重要的是,教师的改革意识大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课堂一扫往日的沉闷与单调,澎湃激荡起改革的活力与生气。

杜郎口的师生关系

通过两天的深入学习,使我更深的了解到杜口课堂中老师是如何转换角色的。这种教学模式改革的精髓就是,老师由原来的主演,变为现在课堂上的导演,而学生由原来的观众和听众的角色转变为今天课堂上的演员。那么课堂中老师这种导演的角色又是如何体现的呢?他们在课堂上是不是一言不发,在做些什么呢?通过学习让我看到了,他们导演的角色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第一、知识性的点评及引导,学生们积极的对每一道题进行讲解的时候,难免有遗漏或发现不了的问题,这时导演要发挥作用了。一节数学课上,学生分析完了,老师开始引导:“解决本题时有两个易错点,你们发现了吗?”生说自己的见解,当另外一个易错点没有说出来的时候,老师便点了出来,这就是导演应该做的。

第二、对解题方法进行点评,课堂上老师并不是传授知识,而是传送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一道题学生分析讲解后,教师便总结出,解此题时要一牢、二看、三回头。这就是方法的点评和指导。

第三、对学生如何当好演员进行指导。一名学生在读完题后,便进行讲解,此时导演便打住。此种讲法不行,便告知学生:读题是读题,讲题是讲题不可取,应该做到边读题边结合图形进行解释。于是该生又用二法进行讲解,这也是导演作用的体现。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要求。一节物理课上,上课前老师便提出三点要求:

1、注意板面设计的合理性和工整性。

2、对能质疑和敢于质疑的同学要给以双倍加分。

3、注意表达时的口语。

4、看哪个组有创新。当学生板书完、讲解完后,老师对相应要求的表现及时给以鼓励性的评价和点评。这就是作为一名导演如何指导学生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的表现。

总之,从杜口老师这种角色上的转变来看,或多或少的解决了很多老师的困惑,那就是这种课堂模式下老师讲什么,什么时候讲的疑问。这种角色真正的把课堂交给了学生,而老师真正的成为了课堂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真正的能指导学生提高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素质,这正是新课改理念中所要求的。

第四篇:感受杜郎口中学

感受杜郎口中学

张掖市青西中学 周晓霞

带着这样的“疑问”和“好奇”,我们来到了来到杜郎口中学,想亲临现场求证它成功的原因。刚下车一眼便看到三幢红白墙砖装饰的三层教学楼。楼顶显眼地矗立着“以人为本、关注生命、自主自信、探索创新”十六字,向我们传递着学校的办学追求。

一、与众不同的做法

1、教学楼的走廊内到处悬挂的不是名人名言,而是印有学生头像、标明班级和姓名的普通学生的“名言”,这些“名言”通俗简捷,贴近学生,激发自信,催人奋进,达到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目的。

2、教室内,前、后、一侧和外走廊四块大黑板,学生每人分得一小块,或利用课间十分钟展示自己的学习情况,或用于听写练习,或学生的自评及互评。

3、课间操站队不整齐的,喇叭点班点名,被点学生主动站到前面来亮相,自感羞愧,做完操教师、学生轮流点评,具体到班到人,毫不留情,班主任还要对全班上课情况进行反馈,操没做好的最后还要留下重新做。

4、教学楼走道里摆放着全校教师每人一块的教学反思板,反思内容清一色分为收获、不足、改进措施。走道内的黑板上还有学生对某学科某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与量化分值,真是一针见血、公正评价、不留情面。

5、全校教师每天上、下午课前,都要集中在教学楼门厅内,围站在一起,由专人、多人进行各方面情况总结、提出要求、布置任务,并由2名教师轮流进行教学反思。

6、教师上课使用的都是经过两轮形成的,用双色笔手写的集体教学案,并有备课组长和教务主任的签名和日期。

7、全校各科上课的课型均分为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三种,并在课前写于黑板上,却没有常见的新授课和复习课,每节课教师讲话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

8、学生各科都有预习本和纠错本,均用双色笔工整书写。

二、教学

桌凳不是传统的一排排,而是被堆成了6个方块,每个方块由7-8名学生面对面而坐。每张桌子中间都摆放着一个或是旧铁皮盒、旧纸盒或破搪瓷缸,里面凌乱地装着各色的粉笔。没有传统课堂中的教师“侃侃而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很多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问有答,或讨论或交流,教师将课堂组织得“热闹非凡”,将学生调动得“兴趣盎然”,这里的课不是表演课,也不是“作秀课”,这样的课上学生是主角,而教师则是配角,有时就是观众。教室的门全都敞开着,学生们或站着、坐着,或趴在桌子上、跪在椅子上,还有的蹲在地上。忽然学生们又呼啦啦地冲到黑板前开始写。待学生们写完,呼啦啦地又

冲回座位,或大声讨论,或相互讲解,或相互提问,或拿笔演算。不一会,学生们又呼啦啦地聚到黑板前,听起各小组代表的“汇报”,不时地发出“抢答声”、“欢呼声”、“欢笑声”。而对于我们这些随意进进出出的听课者,学生们一副旁若无人、见怪不怪的自若神情,该干什么干什么。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我想说、我要说、抢着说”的场面,真正实现了学生的“我要学”、“我想学”、“我乐学”的境界,在一个完全自主、开放的环境中,学生们主动积极,没有任何思想压力,任何一个学生都在抓住点滴机会展示个人的才华。

三、教研

这里的教师听课分成四级:第一级是学校的5人考评组,每天听3位教师的课,要求必须指出一个毛病,还要给出改进建议,不仅如此,还将听课情况进行量化,于第二天公布出来;第二级是年级组听课;第三级是教研组听课;第四级是班主任组织的以班级为单位的听课。并且与考评组听课一样,都要给被听课者打出具体的“分数”并予以公布。同时,学科之间还相互评价,每周要将所有学科排出“名次”来!

杜郎口中学的教师的教研活动归结为四个“每”,每天要写一篇拓展记录,录下课堂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每周要写一篇业务论坛稿,总结一周来的经验教训,每月要写一篇论文,提升自己的反思成果,形成教育智慧。每周六下午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业务论坛,只要是教育教学范围内的话题都可以自由谈论。通过这一系列的反思,教师们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使自己不断进行教育创新。反思板上我见到了这样的小议题“我的课堂程序与学生活动”、“谈预习”、“怎样看待别人提不足”、“我与榜样的差距与对策”、“我的课堂优与缺”、“我对大容量、立体化教学模式的理解与操作”、“我的教改之路”等。

杜郎口中学的教研活动可以从课前和课后两个方面来讲。课前,教师除集体备课、个人二次备课外,其教案还要经组长(学科)审阅签字后才能使用。课后,除个人自评、反思外,教师们还将自己的反思内容用小黑板公示出来,以供大家相互学习和借鉴,达到成果共享,不足共勉的目的。再者,杜郎口中学还坚持每日他评和反馈制度,即每天由组长(学科)对前一天所听的课进行评价与意见反馈。其形式有两种:一是大黑板通告,二是开碰头会。另外,学校还定期举办“教师论坛”等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不仅为课堂有良好效益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更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拓展了空间,增加了机会。

成功的背后是艰辛和努力。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把直接讲解的时间减少到了最低限度,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学、互学,交流、展示。而卸下了“说”的重负的老师,时刻“穿行在教室里”,眼睛和耳朵随时保持高度的警觉,随时发现并处理课堂上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全班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承担责任,这足以说明教师的负担没有减轻。不可否认因为“10+35”、分组、自学和展示这四环节的有效才使杜朗口课堂获得成功。我们看到从自学材料的准备,从教案合格验收制度的实施,从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预见设计,从接受学校各个层面听课评估,从每周两次的个人教学反思展示,虽然教师课堂讲的不多,但教师围绕这四环节对教学过程的深思熟虑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是非常大的。

四、管理

杜郎口的教学改革经验,主要有三点:一是学习组织形式变化,即分组学习;二是“10+35”,保证课堂上学生活动的时间;三是抓“预习——展示——反馈”的环节,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经验的理论概括就是“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和课堂展示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三模块:预习、展示、反馈。预习——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难点并初步达成目标;展示——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反馈——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突出“弱势群体”,实行“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让全体学生全心全意说、谈、演、写。

在管理上,杜郎口中学一方面采取了四层管理(校委、学科、年级、班级)模式:另一方面,坚持“日清周结”的点评反思——学校领导班子每天要对老师的工作进行反馈。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前,分别由语文、数学、外语三个学科的代表老师,结合自己的工作做点评;下午第一节课前,由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三个综合学科的老师,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解剖、分析。老师要一一登台演讲,结合自己的工作,谈经验、谈教训、谈措施、谈方法,老师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这样的点评反思我们随时都能看到,每间教室外的“小黑板”上有每位教师的反思展示,每个办公室外的“小黑板”上有每个学科组的反思展示。学校从三个方面对教师进行量化考核,突出学生的参与程度,一看课堂气氛,二看课堂形式,三看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次。一个班五六十名学生,一节课下来有多少人次得到表现机会,也是考核的重要内容,学校规定“学生活动35分钟以上(优),30分钟以上(良),29分钟以下(一般)”。

五、反思

通过观察与学习,加上一个假期的反思,我认为杜郎口中学改革的最大魅力在于:教学上的预习与反馈,态度上的坚持与落实。专门的预习课、展示课和反馈课很值得我们借鉴。这学期如何搞好预习和落实是我们物理老师思考与工作的重点。思路很好,贵在落实。他们的早读分三段或四段,每段都有目标和检查措施。组长将完成每一部分的学生名单及时写在黑板上,完不成的其他时段督促完成(与吕老师的做法相似,所以吕老师的教学成绩比较突

出,与她的落实措施好是分不开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们,走不出地区,可以走出校门,走不出校门,总可以走到对门,向我们的同事学习,取长补短,定有收获。当然,杜郎口的模式是寄生于它特定的土壤的,也有很多缺点与很大的地域局限性,不能生搬硬套。没有一种方法适合于所有的人或适合于所有的学校,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切都是可能的,关键的问题是胆略,是步伐。青西中学是甘州名校,经过十年的积淀形成了我们强大的优势,青西的明天会更好。

第五篇:解读杜郎口中学

解读杜郎口中学

短暂的参观学习触动着我的内心深处,就原来观念重新进行了梳理与反思。在此时此地关于教育的目的、什么样的学校才是一所好学校、学生主体作用的认知等方面又有了一些别与往日的感触。

一、关于教育目的的再思考----拥有美好的生活

我们也许赋予教育太多理想的色彩,赋予太多可望不可及的目标。但是扪心自问,我们通过接受教育,我们最初的要求是什么?最想获得的是什么?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把未成熟的主体培养成为成熟主体的活动,也是把人培养成个体生活得主体、社会生活的主体的活动。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目的,二人的主体性则是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教育是因为人的生命而存在,生命的生长需要才是教育的基本内容。其目的不仅仅在于满足受教育者现实生活的需要,而且还在于未来,在于创造一种高于现实生活的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杜郎口的学生,他们更需要的是如何改变他们人生的命运,如何最大可能的发展自己。通过我们蜻蜓掠水般的参观,我们可以窥探到杜郎口中学对学生未来的负责与关注,关注他们成长的需要,关注他们发展的需要,关注他们未来需要的需要。对于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的学校,人力资源、物质资源都配备不理想的学校,针对在这种环境中的学生个体,怎样才能给学生自身更好的发展?怎样才能改写学生命运的轨迹?应该是教给学生知识,教给他们明天如何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为他们的人生提供可能的发展转变的机会。著名德国文化教育学派代表人物普朗哥曾经指出,教育的目的是从生命深处唤醒人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创造力、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从这个层面上说,教育就是通过这样一种活动,满足学生存在的价值与基本的需要,实现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

二、关于一所好学校重要标准的思考-----一切为了学生未来美好的发展

1、关于学校管理者信念的思考。

学校管理者肩负着“走向学校成功”的重任,正如教育家布什先生所说“领导者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学校的‘成功’或‘失败’都无疑会归因于他们。”我们也经常提到,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这些话虽然值得商榷,但的确反映了一个学校管理者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如今学校在其发展中与社会发生着多方面的联系,既要有政府的支持,又要有独立的人格;既要接受政府的监督,又要有自己独立的管理体系,尤其在教育目的逐渐窄化化为教育质量的今天,学校管理者更要有特立独行的理念。

课程改革是根植于社会文化土壤的一种改良,不是革命。改良有传统、有继承,根植于文化,不能割裂,不能改造。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在课程改革中,要有正确地认识,要形成自己坚定的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若提心吊胆的得搞改革,东学西学,剥夺正常的感觉,认识单一,必然画虎不成反类犬,形不成自己学校的特色和风格。

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对“理想校长”有八条期望,其中关于教学方面的有如下几条------“我心中的理想校长,应该是一个不断追求自己人生理想和办学理念,具有独特办学风格的校长”;

“我心中的理想校长,应该是一个具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具有极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校长”;

“我心中的理想校长,应该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科学研究,并能成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车色的组织者和身体力行的校长”

所以,一个好的管理者,除了有改革的激情与热情,更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对学校教育发展有切合实际的目标定位,善于寻找达成目标的最佳途径,并能坚定不摇得带领师生创造性地去实现目标,使之内化成学校的灵魂,根植成为学校优良的传统。

在杜郎口中学,我们可以想象到在天时地利均不利的条件下,他们的改革之路是如何的艰难,但是,顶住重重压力,管理者坚定自己的信念,身体力行,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正如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2、立足本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教育过程不仅要从外部解放成长者,而且要解放成长者内部的力量。教育管理者的使命,应该就是创设良好的人的成长氛围,最大限度的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最佳的服务和保障。

在杜郎口中学,我感到了学生人格的独特风姿。每个人的发展的欲望是那样的强烈,对知识的渴求是那样的执著,犹如看到一种生机盎然的无形的力量。

诚然,目前教育面临着三个不平等------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教育过程的不平等,教育结果的不平等。在暂时无法消除的不平等的现实面前,作为教育者,我们怎样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利用自己与众不同的理念,去为学生提供一个腾飞的平台?作为一所农村的中学,发展的难度之大是可想而知的。但是,他们立足实际,给了学生一个本色的展现自我的空间。在那里,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充满热情的发展个体,每个学生都在展示着自己与众不同的风姿,每个学生都在主动的构建自己人生的知识阶梯。而杜郎口的教师,也给了学生一个打拼的舞台,他们帮助学生开发出他们的潜力,为他们成功地走向未来奠定了丰厚的知识基础。正如一位教育家沃得说过:“平庸的教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教师解释知识;好的教师演示知识;伟大的教师鼓励学生去学习知识”。

三、关于学生主体作用的思考----“给我一片天”

《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基于这一理解,“教是台上讲学生台下听,老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教育模式似乎顺理成章,这也许是几千年来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基本使命的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的原因之一。

西方“教育”一词在英文为education,e为“出”,合之为“引出”之意,意为教育是一种对人的本性、对人内存的潜能进行‘导引’的活动。

这种对教育的理解具有内法论的特点,也就是教育更多的要从教育对象出发,使其作为一个人所具有的一切内在的要素、内存的各种发展可能性都在教师的导引下象汩汩流水一样自然的流淌出来。立足于这种教育观,课程设计和教育活动均应从学生的内在发展需要出发,尊重学生发展的主体性和可能性,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彰显。

学生不是一个被动灌输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火把。即使是年龄较小的孩子,他们也是具有个人意识和个性主体性的个体,是一个需要引领和需要唤醒主体性的“小大人”。因此,尊重人的主体性,发展人的主体性是教育活动的关键。“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

教育要实现发展创造性、唤醒主体性、完善人格个性的崭新目标,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方法,寻求与人的生长机制相匹配的活动方式,其中包括体验、探究、交往、感悟、反思、创造等。

在杜郎口中学,他们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讲台,没有权威,没有教师的喋喋不休,教师真正成为“导师”,成为学生构建知识路途中的引路人,教师更多的时候是在倾听,而学生则完全主宰了课堂,他们或坐或站,时而静心思考,时而激烈讨论,时而表述自己的观点,时而去书写反馈学到的知识。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构建知识,充满热情地张扬自己的个性。也许在三面黑板的课堂中,他们享受不到物质的滋润,但是他们精神上的丰富,与城市里的孩子是一样的,而且简陋的课堂所容纳的崭新的理念,带给他们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将成为他们人生的一笔珍贵的财富。

而反思我们的教育,经常出现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我们所看到的课堂所谓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也不过是几分钟(很少超过五分钟)的小组讨论,最后还是教师不放心的讲解。这样的“主体性”教育怎么能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怎么能唤醒学生的创造力、生命感、价值感?

杜郎口中学短暂的参观逗留,使我感受了一种正在成长的巨大的力量,而带有这种力量的学生,他的人生必将与众不同。

四、我眼中的杜郎口

如果没有走进杜郎口,没有走进杜郎口中学的教室,我真的难以相信传说中杜郎口中学创造的种种奇迹。因为从教育心理学发展状况的有关资料上看,世界上在教学中真正能做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互动学习”的只有少数发达国家的少数学校,而且都是小班额教学,在教育心理学家的眼里,这种方式还只是一种探索和尝试。但是杜郎口中学却真正实现了这种方式,让幻想变成了现实,创造了一个真实的神话。

杜郎口中学只是一所最普通的农村中学,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生源差。在他们的教室里,除了电灯以外没有其他的电器,更没有电脑、电视、多媒体、投影仪等教学仪器。只见教室的前后及一个侧面都是大大的黑板,中间是课桌椅。在这里,也许除了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先进以外,其他实在没有什么先进的地方。

杜郎口中学的课堂完全是放开的。与其说是课堂,不如说是舞台,与其说是上课,不如说是演绎。这里的课堂完全是学生的舞台,课堂形式多样,五花八门。学生或讲解、或辩论、或表演、或歌唱、或朗诵、或舞蹈,有的坐着,有的站着,有的蹲着,还有的甚至跪着,时而人来人往,时而挤成一团。做题时有人在黑板上写,有人在地板上写,连走廊里也到处充满了人,所有的地方都成了做题的黑板。这里的课堂气氛活跃但又不失和谐,杂而不乱,忙而不慌。学生回答问题站起来就说,说完就坐下,另一个接着说。学生热情投入.你走进教室,没有人注意你,你驻足观看,没人在意你。这里完全是学生的舞台,老师混杂于学生中间,常常很难辨认。有时课堂上根本没有老师,学生们都在自主学习,互助合作,合理有序。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杜郎口中学真正落实了学生主的体地位,以人为本,关注生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从他们学生的表现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他们自信、自立、民主、互助合作、勇敢热情、真实自然、懂规则、守秩序、、、、、从人格发展的角度看,杜郎口中学更加促进了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我们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人生。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会让杜郎口中学的学生明天更美好,站在更大的角度上看,这是利己、利国、利民的。

在教育心理学家的眼里,学习是新旧知识的一种动态平衡的过程。奥苏伯尔认为同化是学习的心理机制,就是把新知识加入到原来的知识结构系统(旧的图式)中去,吸收、接纳为自身的一部分,形成新的图式。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布鲁纳认为发现教学是最好的教学方法。杜郎口中学切实做到了这些,让学生主动学习、发现学习。在课堂学习中,他们采用了“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这种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性,挖掘了学生的潜力,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充分利用了时间,采用了各种方式,课堂生动有效,学生学而不厌。这种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满足了学生的成功需求,也就强化了学生的学习行为,让学生爱学习、爱课堂、爱知识、爱交流。

从记忆的角度看,这种学习方式是非常有效的:立体式、活动式,七嘴八舌、手舞足蹈、变化多样,使学生眼、耳、口、手多种感官参与。这种形象记忆和动作记忆是让人理解和吸收最快的,就像人们看电影、学动作一样,又快又易与记忆。同时我们学习的知识大多要加入长时记忆系统加以储存,需要时再提取出来,但回忆时需要一定的线索。这种动态教学为知识的提取提供了多种线索,因为人当时学习的时间、地点、其他人物,包括动作姿势都可以成为以后记忆的线索。

再从思维能力的角度看,这种教学方式确实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而思维力正是智力的核心。在杜郎口的课堂里,学生的大多时间一直在用语言表达,而且十分严谨、精确。“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促进着人的思维发展,他们的课堂充分做到了这一点。在数学课上,每一道题,学生都要说出用到了哪些学过的知识,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和方法,这种方式促使学生不得不思维,动脑子。但这样却使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整体,建立起一个系统的知识结构或图式,使知识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

教学有一个原则“为迁移而教”,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实现“教是为了不教”。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正在实践和实现着这样一个目的,让教育走向理想和成功。

下载杜郎口中学感悟(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杜郎口中学感悟(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简要评析杜郎口中学的

    简要评析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 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是对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挑战,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落实。现代教育教学的目......

    杜郎口中学管理

    杜郎口中学学习心得体会 ——杜郎口中学管理之我见 滑县产业集聚区英民中学 汤追然 2015年10月13日,我校组织班主任,学科组长、管理层一行75人赴山东省杜朗口中学进行考察学......

    杜郎口中学个人见解文档

    杜郎口中学个人见解 在上初中时老师就让我们学习杜郎口中学,让我们小组合作学习,小黑板围绕教室摆了一圈,我们来回走动着做小黑板上的题,当时也只是听老师的,老师让我们怎么做我......

    杜郎口中学心得

    参观杜郎口中学心得 杜郎口中学在短短十几年时间由一所偏僻的农村学校发展成为今天全国知名的学校是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哪些是我们这次参观学习的重点展开积极讨论…......

    杜郎口中学考察报告(推荐)

    杜郎口中学考察报告嵩县闫庄镇第一初级中学魏志强2012年11月10日——11月15日,我们嵩县闫庄镇中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一行6人赴杜郎口中学考察学习。通过看课、观察、探访、......

    杜郎口中学考察报告范文合集

    杜郎口中学考察报告 2013年12月16日,在我校领导的组织和带领下,我有幸地获得了赴山东参观学习杜郎口中学的机会,我很珍惜这次出外学习的机会。 杜郎口中学在设施简陋、师资力量......

    山东杜郎口中学

    一、年轻教师在备课中存在的问题笔者对一些年轻教师的备课、编写教案进行了检查与分析,发现存在着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处理教材缺乏创造性。从教案可以看出,大部分年轻教师在......

    杜郎口中学(最终版)

    特色课堂精彩人生 —赴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体会 东辽县教师进修学校 朱焕琴 2011年9月13日,在校领导的精心安排下和亲自部署下,我和同事们终于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全国模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