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的规律性总结——金石教育李静(5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3:54: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的规律性总结——金石教育李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的规律性总结——金石教育李静》。

第一篇: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的规律性总结——金石教育李静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的规律性总结很多同学对于古诗词鉴赏都比较头疼,觉得在分析中往往由于抓不住要点所以造成失分的情况。其实,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抓住古诗词鉴赏中的一些规律。在这里金石教育总结了古诗词鉴赏中的十大规律,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3.意境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古体诗: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前的除“楚辞”以外的所有诗作,也包括“今体诗”出现以后的除“今体诗”以外的所有诗作。“歌、行、吟”分别是古体诗的一种体裁。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居易的《琵琶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今体诗:分为律诗、绝句。律诗每首八句,有五律(五字)、七律(七字)。首联(一、二句)、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尾联(七、八句),颔联、颈联必须对仗。绝句每首四句,有五绝(五字)、七绝(七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词: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就于宋代的一种新诗体。词又称长短句(句子字数不等、长短不一)、诗余(由诗歌发展而来)。根据词的长短,词又分单调(也叫小令,一般认为58字以内)、中调(一般分上下阙,58-96字)、长调(96字以上,三阙以上)。词有词牌,词牌严格律定了每首词的格律和音韵。

曲:即散曲,分为“小令”、“套数”。是宋金时期逐渐形成的一种新诗体。曲与词的最大不同,是曲可在词规定的字数中增加衬字,从而增加语言的生动性,更自由灵活地表达思想感情。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

写景诗:学生在高中阶段大体接触过,毋须多说。

咏怀诗: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杜甫的《春望》。

咏史诗: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诵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如陶渊明、刘禹锡、杜牧等都是咏史诗的作者。

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蕴。

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常建等。

边塞诗: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还有一系列与边塞有关的东西形成于盛唐,最高成就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四、分清各种风格流派

“风格”是指诗人在选择题材、塑造形象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形成的创作特色。如陶渊明的诗恬淡平和,王维的诗诗中有画,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

流派主要指诗歌的流派和词的流派。

1.诗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源头:《诗经》;代表作家:杜甫、白居易、陆游等。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的热烈追求,用热情奔放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神话故事来塑造形象。源头:《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李白、李贺、龚自珍等。

2.词的流派:豪放派、婉约派豪放派:气势磅礴,格调高昂,意境雄浑,感情激荡。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笔调柔和,感情细腻,委婉缠绵,韵味深远。代表人物:刘永、姜夔、秦观、李清照。

五、注意分析各种表达技巧

◆如推敲方面的炼字、炼句、炼意。

◆选材方面的虚实结合(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也即眼前之景、可观之景;虚景是诗人通过感觉、联想或想象而虚拟出的景物,也即心中之景、可想之景),虚实结合往往是古诗词意境的基本方法。

◆选材方面的反衬:古诗词表达技巧中的反衬是相对“正衬”而言的一种表达技巧。(冠华作文网)

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它与“对比”不同,对比的两个事物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结果是突出对比双方;反衬却可以明显地分出衬托的事物和被衬托的事物,突出被衬托的一方。

◆内容方面的动静结合:有时可理解为“以动衬静”,“动静相对”。

◆结构方面的伏笔与照应:诗作者在读者不经意处的暗示交代,使诗歌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题呼应。

◆结构方面的对比:对比是指在作品中把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互矛盾的两方面并举出来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于突出形象特征,揭示形象意义,对于主题的表达也易产生犀利、深刻的效果。

◆结构方面的设问与悬念。

◆寓意方面的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意在言外,等等。古诗词的艺术手法在更多的情形下,并不都是单一的,往往是综合复杂地运用。我们在鉴赏的时候,要注意在具体语境、整体诗境中分析艺术特点,不要简单地陷入术语、概念的怪圈,有时候还要根据不同的题型,不同的题干要求,从规定的角度,作出正确的判断。

六、注意品味各种语言风格

古诗词中对词句的考查往往由字面到内涵的深入解说,因此了解各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很重要。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庄重、严肃与诙谐、风趣;形象、生动与质朴;简练与缜密;含蓄与明了;犀利与平和;细腻、委婉与豪爽、热烈。对语言感知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诗歌鉴赏力的高低。

◆要在意境中品味词、句:诗中的词、句处在统一意境中,只有在诗境中分析,才能得

到正确的理解。如注意了《月夜忆舍弟》的总体意境,就能正确理解“月是故乡明”———因思乡念故乡而备觉故乡的月更明。

◆要把握特殊语法现象:为了合乎作诗词的规则,所以往往有变式句存在。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词中词类活用现象也要引起注意,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等等。

七、注意明辨各种修辞手法

古诗词中作者常常会运用各种不同的修辞手法,使表情达意丰富形象。

◆比喻:最常用的技巧。写同一事物还可以用不同比喻。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通感: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沟通起来,如林逋的“暗香浮动月黄昏”,用视觉“暗”写嗅觉“香”、突出梅香的特点。

◆借代:如用“帆”代“船”,“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

◆互文:在连贯性话语中,将本应含在一起的词语,分别安排在上下两句,或一句的上下段中,既省字又表意。如白居易的“主人下马客在船”,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设问: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夸张:如辛弃疾的“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古诗词常用的修辞还有拟人、反问、反复等,都要求我们去注意。

八、注意关注诗歌题目

诗歌的题目很重要,往往可以透露出重要的线索,比如有一年试卷试题为“约客”,作者约人,对方迟迟没有来,环境上“家家雨,处处蛙”的渲染,约了客人,怎么不来?突出了作者等待的焦虑。

九、注意明察考题暗示

古诗鉴赏题后,往往会有一些注释,填表式题目中已有内容实际上就是例题。“安史之乱”的提示,都为考生答题给予了人文关怀,注意了这些方面就有利于解题。

十、注意运用联想、想象

诗歌鉴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联想、想象,如王驾的《雨晴》,作者没有描写邻家院子景色,但写了“蜂蝶纷纷过墙去”这一实景。如果考生紧紧依傍这一诗句,透过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重重迷雾,会联想到邻家春色美不胜收,如此景致,连路人都会驻足观望,更何况是喜花的蜂蝶呢!

第二篇:高考古诗词鉴赏

高考古诗词鉴赏

考点一

1.概括诗词的中心思想:怀才不遇、寄情山水、惜春悲秋、忆友怀旧、相知相思、4.古诗的语言特点主要有:

①.倒置:突出强调某个意思或某些别恨离愁、忧国忧民、蔑视权贵、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等。

2.古代诗歌按内容可分为:咏史抒怀、思乡思情、赠别互勉、边塞军旅、羁旅行役、爱情、节令、讽喻、咏物等。3.常见的表达技巧:比喻、拟人、夸张、象征、对偶、对比、互文、双关、比兴、借代、反问、设问、排比、通感、衬托等修辞;烘托、渲染、白描、联想、想象、用典、欲扬先抑、铺垫映衬、点面结合、借古讽今、小中见大、虚实相生、托物言志、寓情于景、寓情于事、以动衬静、委婉含蓄、以乐景衬哀求、用象征化抽象为具体、用映衬或对比突出形象特征等。

考点二

感情基调:惜别、思乡、哀愁、孤独、惆怅、感伤、达观、闲适、恬淡、喜悦、遭贬孤愤、忧国忧民、怀才不遇、壮志未酬、愤世嫉俗等。

考点三

1.古诗词开头常见形式:①.提携纲领,即景生情;②.突兀而起,出人意料;③.设问开篇,引人注意;④.先声夺人,烘托气氛;⑤.先言他物,起兴开篇;⑥.议论发端,领起全篇。2.古诗词结尾常见形式:①.议论收尾,蕴涵哲理;②.画龙点睛,一语中的;③.抒情作结,绾结全篇;④.以情结情,余韵徐歇;⑤.问句收尾,启人思索。3.古诗有以下几种写景抒情的形式:

①.先写景,后抒情; ②.先抒情,后写景; ③.边写景,边抒情。

词语,诗歌常把句子的语序予以倒置。②.省略:诗歌的语言凝练、集中,因此常常会有成分的省略。③.列锦:被称为诗中的“蒙太奇”。

指不用实词和虚词,仅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排列组合构成诗句。

它的意象繁密,增强理画面立体感和纵声感。由于省略了起关联作用的词语,使诗句为读者留下更多艺术空间和想象空间,丰富诗歌内涵。

④.互文:即互文见义,本是两个词

要合在一起说,但由于受字数、音节的限制,便在上下句分开说。理解时,要将两个词合在一起理解。⑤.叠音:具有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对所描写的内容起突出强调作用。

考点四

常见概述古诗词语言特色和风格的词语

1.语言特色:质朴、平实、清新、朴素、雅致、华丽、绚丽、幽默、活泼、诙谐、庄重、简约、简洁、精练、生动、含蓄、明快、通俗、口语化、明白如话,委婉等。

2.语言风格: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委婉、婉转、风趣、工丽、苍凉雄健、委婉蕴藉、飘逸洒脱、苍凉悲壮、缠绵悱恻、情真意切、气势雄壮、自然流畅、忧郁激愤、沉郁顿挫、清新典雅、新鲜活泼、气势磅礴、奇特新颖、平白清新、语淡清浓等。

考点五

把握古诗的内容和情感

1.古诗中常见的形象(意象)

羁旅离愁:折柳、阳关、长亭、短亭、烟波、夕阳、西风、寒蝉、归雁、子规、鹧鸪、浮云等。

相思怀远:登楼、凭栏、登高、捣衣、寒砧、流萤、悲秋、鸳鸯等。

边关战乱:烽火、烽烟、狼烟、干戈、天狼、黑河、玉关、金河、塞上等。

常见概述古诗形象(意象)特征的词语

人物形象: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斗志昂扬、不拘小节、天真顽皮、勇猛彪悍、干练果决、英武豪迈、寂寞惆怅、饱经磨难、顾影自怜、孤身影单、百无聊赖、零落漂泊、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悠然自得、安闲宁静、情趣高雅、心如止水、夜不能寐、孤独苦闷、辗转漂泊、羁旅天涯等。

景物形象:凄凉、悲伤、高洁、哀伤、凄清、凄切、孤独、离愁、纯洁、姿态美好、清雅高洁、晶莹澄澈、绚丽多姿、凌雪傲霜、冷落萧条、凄凉荒寒、衰败荒凉、寂静清冷、荒凉冷落、零落憔悴、苍凉黯淡、幽静闲适、清秀可人、静谧安详、和平宁静、浪卷云涌、气势飞动、馨香四溢、蜂飞蝶舞等。

古诗中常见的乐曲曲调的意蕴

折柳——乐府曲之一,多写离别伤怀之情。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相传为南朝后主所制乐曲。

关山月——乐府曲调,多写征戎离别之情。霓裳羽衣曲——相传为唐玄宗改编的乐舞曲,表现歌舞升平的景象。行路难——古曲名,多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情。

黍离——表达亡国之痛。

2.品味诗歌的意境

常见概述古诗意境特点词语

雄浑苍茫、孤寂、闲适、雄阔、悲壮、凄迷幽怨、悲凉凄清、苍凉沉郁、和平静穆、明丽鲜艳等。

第三篇:高考语文 古诗词鉴赏 宋诗鉴赏40例

2015古诗词鉴赏:宋诗鉴赏40例

目录

1.魏收《寻隐者不见》 2.寇准《书河上亭壁》 3.曾公亮《宿甘露僧寺》 4.欧阳修《画眉鸟》 5.欧阳修《别滁》 6.苏舜钦《夏意》

7.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 8.周敦颐《题春晚》 9.曾巩《西楼》

10.司马光《过故洛阳城》 11.王安石《江上》 12.刘攽《雨后池上》 13.张舜民《村居》

14.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15.苏轼《东坡》

16.黄庭坚《夜发分宁奇杜涧叟》 17.【北宋】董颖《江上》 18.陈与义《早行》 19.杨万里《小池》 20.徐玑《新凉》 21.罗与之《看叶》 22.陈与义《襄邑道中》 23.陆游《梅花绝句》 24.翁卷《山雨》 25.某尼《悟道诗》 26.文同《北斋雨后》 27.范成大《横塘》 28.叶绍翁《夜书所见》 29.王安石《梅花》 30.李唐《题画》

31.陆游《禹迹寺南……》 32.程俱《豁然阁》 33.唐庚《春归》 34.梅尧臣《东溪》 35.陆游《幽居初夏》 36.文天祥《夜坐》 37.欧阳修《戏答元珍》 38.吴锡畴《春日》

39.魏野《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40.刘克庄《戊辰即事》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寻隐者不见 【宋】魏野

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满地无人扫。注:真,即“真人”,指得道成仙的道士。

芝,灵芝。1.隐者所居之地有何特点? 2.诗中的对“风”、“松”、“云”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

1.风无形,松苍劲,云渺渺,远离尘世,远离尘嚣,清幽恬静,安谧神秘。

2.除了点明隐者所居之处,也烘托了隐者的高洁与脱俗,更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的仰慕之情,以及寻而未遇的怅惘之情。

2.阅读寇准的诗,完成后面题目。书河上亭壁 【宋】寇准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2.诗的最后一句描绘了怎样奇妙的画面?

3.全诗以景写情,隐隐传达出诗人情感上的挣扎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怎样的? 答案

1.秋日暮色中,诗人独自上高楼,凭栏俯瞰:河面上烟波浩淼,船只稀少;河岸上,一片辽阔。望着那悠悠流水,诗人的心中不免生起绵长的思绪。

2.一带远山,静卧在落日余晖中;秋山本是无情物,却似有情又有意,扯过夕阳余晖披在身,金灿灿,暖融融。

3.前两句诗人触景生情,悠悠江水凄凄之境勾起

诗人绵绵愁绪,后两句诗表达的是诗人不愿任这愁绪泛滥,于是“顾左右而言他”,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对景色的观赏上,这就是所谓的“以景撇情”。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宿甘露僧舍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甘露,寺名,在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银山:江中巨浪。1.两句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甘露寺的什么特点? ②怎样理解“开窗放入大江来”一句诗? 答案

1.长江之滨,悬崖之上,陡峭险奇。

2.诗人宿于甘露寺,是在傍晚,还是在早上,推开窗子,向外看长江,在一刹那之间所产生的奇妙感觉:窗下波涛翻滚,水天相接。那江水拍打着,翻卷着,似乎就要扑涌进窗里一般。4.阅读欧阳修的诗,完成后面题目。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如山间自在啼。1.诗的前两句表现什么内容?

②诗的后两句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

答案

1.描绘了画眉鸟在山林间的美好形象:自由自在,百啭千啼;山花烂漫,姹紫嫣红;画眉鸟翻飞于高高低低的树间,恣意欢畅。

2.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与追求的思想感情。5.阅读欧阳修的《别滁》,完成后面题目。别滁

【宋】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我亦且如常日醉,莫叫弦管作离声。

1.诗的前两句对饯别场景作了怎样的描绘?气氛怎样?

2.怎样理解第三句中的“且”字,它透露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

1.诗人以轻快的笔调描绘了春光的明媚、春花的烂漫、柳丝的轻扬,一句话,是一个看不出有半点离愁别绪的饯别场景。气氛明快而热烈。

2.且,是暂且、姑且的意思。一个“且”字,写出了诗人与众宾客开怀畅饮的表面上的欢悦,而透露出来则是被表面上的坦然平静掩饰着的内心里的极不平静。

6.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松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诗写诗人在炎炎夏日午休的环境,这个环境由哪些景物组成? 2.第二句用“明”字来写“榴花”之色,给人怎样的视觉感受? 3.第四句写“莺啼”,诗人采用的是什么手法?有怎样的效果? ④诗人午休的环境特点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案

1.有庭院、凉席、榴花、树阴、莺啼。

2.一个“明”字既写出了榴花之红红如火,榴花之艳艳如燃,照理,很刺眼;可是由于是隔帘而望,所以润润的,娇娇的,很悦目。

3.以动衬静。与“鸟鸣山更幽”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夏日午间庭院中的宁静安谧的氛围。

4.宁静、清凉。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淮中晚泊犊头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舟行水上所见的两岸的景色。2.写出你对诗人“满川风雨看潮生”心情的理解。答案

1.晚云沉沉,笼罩四野;两岸上,春草青青;不时地会有一棵两棵缀满了花的树,从船边,从眼前闪过。

2.诗人在泊舟之后,没有躲进古祠,而是站立在古祠之外,看那“满川风雨”,赏那涛翻浪卷的大潮。若非胸襟开阔者,情怀旷达者,谁能如是之从容?由此可见,诗人的心情十分闲适,十分超然。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题春晚 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渔樵一路归。

1.用自己的话描述第二句诗句所描写的画面。2.诗人笔下的村野日暮时分的气氛怎样? 答案

1.苍茫暮色之中,几只昏鸦,忽高忽低,时上时下,翻飞于密林之外。2.恬淡、静谧中更透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9.阅读曾巩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竹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楼四面稀疏的帘子用钩卷起。1.用自己的话描述前两句诗展现的画面。2.品味尾句传达出来的诗人的感情。答案

1.海上的波涛,翻卷如云,前一片刚飘过去,后一片又追上来;天上的乌云,翻卷如浪,前一个刚退下去,后一个又跟上来。北风在呼啸,雷声滚滚来:一场骤雨即将到来。2.“卧看”二字,可见诗人胸襟之壮阔;“急雨来”三字,更传达出诗人心中的期盼。从这尾句之中,不难体会到诗人澎湃的心潮,激越的心绪。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过故洛阳城 司马光

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滉漾素波明。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1.诗的前两句描绘“连山”之青,“素波”之明,用意何在? 2.“春风不识”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3.尾二句该怎样理解? 答案

1.诗人用“连山”之“青”,“素波”之“明”这明媚的一切,来反衬衰败后的洛阳的凄凉。2.“春风不识”的言外之意是“人有识”。3.“春风不识”,因此年年吹拂春草年年绿;“人有识”,因此就怕见这满城野草满城绿。与杜甫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11.阅读王安石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江上 王安石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1.“低徊”一词描绘出了“晚云”怎样的情状? 前二句勾勒了一幅“秋江暮云图”,这幅图画的基调是怎样的? 若说这首诗也以天象与江上景物的变化暗写船上人心情的变化,请你简要地说明诗人心情变化的情况。

答案

1.暮云低垂,雨意浓重。2.朦胧、悠远,开阔、奇幻。

3.诗人的心情可由下面的图示来表示:沉重——愁苦——疑惑——豁然开朗。

1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来表现雨后池塘的状态? 2.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更作”怎样解释? 答案

1.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诗人用“明镜”来喻池塘,以“磨”字来拟写池塘波平如镜的情状。

2.东风乍起,吹打杨柳似起舞;随后,凝在杨柳枝叶上雨滴,纷纷落下,敲打着荷叶,若琵琶声声,如鼓声阵阵。

3.“更作”就是“再作”的意思。

在表达上有什么妙处:风,使得杨柳翩翩起舞,这已令人惊奇不已;落下的雨滴,敲打着荷叶,又化作美妙的乐音,更令人叫绝。

1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村居 张舜民

水绕陂田水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1.诗的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整首诗描绘的“秋日村居图”风格怎样: 答案

1.夕阳下,晚归的牛,悠闲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它的背上没有骑着牧童,却驮着几只更加悠闲的寒鸦。

2.清幽、宁静、恬淡、安详。

14.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各题。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句诗分别写了四个场景,请依次写出这四个场景。2.诗人笔下的这场雨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

1.黑云翻滚、大雨倾盆、风吹云散、水天相接。2.匆来匆去。

1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各题。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1.坡在诗人笔下是怎样的一个地方? 2.从诗中可以感受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案

1.是一个月色清朗、坡路坎坷、行人稀少的地方。

2.置身于世外,超凡脱俗,开朗乐观,意气昂扬,达观洒脱的情怀。

16.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夜发分宁奇杜涧叟 【宋】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1.首句给全诗定下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2.怎样理解第二句中的“醉”与“愁”? 答案

1.离之愁,别之绪。

2.因离愁而借酒浇愁,却愁更愁;醉眼朦胧中,那满川的风,满川里铺银泻玉般的月光,怎也是一派愁容?莫非也在替那离人愁?“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不过是“景因情异”罢了!

17.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江上

【北宋】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钩。

1.二句写江上秋景,请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这幅“秋景图”: 2.前两句诗中的景物,诗人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 3.诗人笔下的“江上”环境有什么特点? 答案

1.万顷沧江之上,一派浓重的秋意。江面上,波平如镜;远远地飞来两团白雪,直待它们飞近了,飞到了眼前,才发现那竟然是一对雪白江鸥。2.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由静到动。3.辽阔、静穆、澄净,充满着勃勃生机。

18.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面题目。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注:驼褐,兽毛制成的衣服。这首诗,为渲染出行之“早”,诗人调动了各种感觉从各个角度来表现,请围绕下面题目作具体回答。

1.句从什么角度,表现了什么内容的? 2.次句从什么角度写的?

3.三、四句又是从什么角度,写处了早行时环境的什么特点? 答案

1.从触觉的角度:露水湿衣觉轻寒。突出了一个“早”字。2.从视觉的角度:天上星斗还分明。不仅突出了“早”,而且已经走了很长的路了。3.视觉与听觉并用的角度。早行的环境很清冷,很寂寞。

19.阅读杨万里的诗,回答后面的题目。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在这首小诗中,“小池”是一个具有怎样意境的所在?请作简要的赏析(不少于60个字)。

答案

小池是一个清幽、精致、温馨,充满生机和情趣的所在。一眼清泉,汩汩细流,喷也无声,流也无声——恬淡安谧。小小荷花,蓓蕾初成,孕着奇胎,即将绽放……就引得蜻蜓急不可待地立于“尖尖角”之上。“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两句诗,历来脍炙人口,原因是隐喻着人才刚刚显露出才能,就受到了爱才者的关注,于是呵护,于是培养,于是终于茁长为参天大树!

20.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新凉 徐玑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1.首二句用了什么手法来写“凉”?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试作简要分析。2.尾二句又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新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案

1.是侧面描写,兼有映衬的手法。诗人不直接写“凉”,而是写水,写田畴上稻子的叶子,写透过树丛的日光……而这一切无不透露出无限的凉意。

2.运用拟人的手法,写黄莺在这刚刚凉爽下来的青山之中欢快地鸣唱着。这样写,不仅写出了爽人宜人的凉意,更写出了大自然中的勃勃生机。

2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看叶 罗与之

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诗人借这首诗告诉了人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试作简要的分析。答案

花是美的,姹紫嫣红开遍,这只是春天的一种形式罢了。叶子也有叶子的美!绿影扶疏满眼看,意味也许更绵长。于平凡中见不凡意。

2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襄邑道中 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动。1.首句描绘了一个怎样美好的场景? 2.次句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内容?

3.你对船上主人公这次乘船航行的心情有怎样的认识?

答案

1.航船顺流而下,两岸落英缤纷;花的世界花的海,航船如在花中行。甲板,船舷,被花映衬得一片红彤彤。

2.用了映衬的手法,以动衬静。表现了航船顺风顺水而行,十分迅速。3.悠闲、愉悦,并且有一种凌云壮志滚涌在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情怀之中。

23.阅读下面陆游的诗,回答后面各题。梅花绝句 陆游

低空银一钩,糁野玉三尺。愁绝水边花,无人问消息。

1.首二句为梅花的出现展示了怎样一个背景? 2.你对诗中梅花的形象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

1.野外,雪中,月下;空旷,寂寞,清冷。

2.诗人以梅自况。梅是高洁的,却无人问津,因而寂寞,因而愁苦。这正是被罢官得不到重 用的陆游自身的写照。

2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题目。山雨 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本诗描写的是山间之雨,为表现其特点,诗人所采用的手法特别新颖:写雨却不从“雨”字着笔。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景象?后两句又写了什么景象?试作简要分析。答案

前两句写的是一整夜天气晴和,月色皎皎,星光灿烂,天上既无云彩也无雷声。后两句写的是早上起来,忽然发现溪流里的水满了,流得湍急起来。想来一定是别处的山里在夜中下了一场酣畅的雨!

25.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悟道诗 某尼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在这首诗中看,诗人悟出了什么道理?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吗?请试作简要的分析。答案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也正如罗丹所言:“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的眼睛。

从这首诗中还可悟到这样的道理: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北斋雨后 文同

小庭幽圃绝清佳,爱此常教放吏衙。雨后双禽来占竹,秋深一蝶下寻花。唤人扫壁开吴画,留客临轩试越茶。野兴渐多公事少,宛如当日在山家。[注]放吏衙:放弃属吏的例行参见。

有人认为这首诗景、情、事三方面巧妙结合,抒写了诗人的闲适心情,你是怎样认识?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答案

首联总写环境的幽雅,统领全诗,引起下文。颔联写室外的鸟雀、蝴蝶,“占”、“寻”二字尤其传神,将景物的清新、淡雅,以及勃勃的生机,乃至诗人心情的愉悦、闲适,紧密的融合在了一起。颈联笔锋一转,写到了室内与知心好友品画、品茶的高雅的情趣,只是两个细节,就把诗人不同流俗的志趣概括浓缩在了方寸之内。尾联写的是面对着清幽的景色,摆脱了公事的烦冗的超脱之感,那感受太美妙了,就宛如当年一无挂碍在山里的家中一样,活得真切,活得洒脱。诗人就是这样将景、情、事三方面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

2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横塘 范成大

南浦①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注]①南浦在屈原的《九歌·河伯》中有:“子交子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在江淹的《别赋》也有这样的句子:“送君南浦,伤之如何?”于是后人便以南浦来指代水边的送别之所。这首诗在后两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这两句与前两句有什么紧密联系?请结合全诗作简要赏析。答案

这首诗的后两句属于直接抒情。“年年送客横塘路”,“年年”表明送客的次数之多,频率之高;“横塘”诗人送客的必经之路;在这句诗中诗人用的虽然是直接抒情的方式,但却把笔墨荡开,不去写眼前的离别之情,而去写以往的送别经历,接着就为眼前的离愁增添更加浓郁的色彩。“细雨垂杨系画船”,是用来写眼前的送别的,但是那别情却是用景物暗示出来的。蒙蒙细雨,依依杨柳,彩绘画舫,无一不象征着离别离情。作后一句诗中的这一切景物与前两句有着互补关系,“石桥”、“朱塔”、“细雨”、“垂杨”、“画船”,合在一起,在“绿川”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构成了一幅多么空灵秀美的画面!

2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清代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中对“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两句诗中的有这样的评价,“以无知儿女之乐,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这首诗的妙处。答:叶绍翁的这首七绝,写秋声、秋色、秋思、秋愁,却不落窠臼,别有情致,寥寥二十八个字,除了用“萧萧梧叶”“寒声”“江上秋风”等,从正面来衬托自己客居异乡“秋风思归”的愁苦之情外,后两句诗采用的则是反衬的手法,用孩子们在篱笆边挑着一盏灯笼捉蟋蟀这样一个细节,以孩子们的无忧无虑、活泼天真与自己的凄然神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反衬出了诗人的羁愁之

29.阅读王安石的《梅花》,回答问题。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南宋人李壁评价这首诗时说:“《古乐府》:‘庭前一树梅,寒多不觉开。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来。’荆公略转换耳,或偶同也。”其言下之意,是说王安石的诗有抄袭这首乐府诗的可能。你的看法呢?请简要说明。答案

决非抄袭之作!古乐府不过就是就梅花而咏梅花,形象与意境都没有跳出梅花本身。而本诗,则寄寓了诗人自己的情感与追求——“凌寒独自开”,明写的是梅花不惧恶境傲霜斗雪的品格,实写的是诗人的情感世界。30.阅读宋代诗人李唐的《题画》,回答问题。题画 李唐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

[注]①据明代郁蓬庆《书海题跋》记载,钱塘人宋杜云:李唐,擅长淡墨山水,初到杭州,无人赏识,靠卖纸画糊口,生活十分艰苦。②燕脂,即胭脂,一种红色颜料。③牡丹,一名富贵花。这首诗名为“题画”,而实际上涉及到画本身的只有第一句,其余三句,都只是借题发挥,实有弦外之音。请结合原诗,谈谈你的理解。答案

诗人旨在借“题画”来讽刺那些趋炎附势者,醉心声色犬马者,贪恋荣华富贵者,一句话,讽刺的是那些缺少真正审美能力的人。诗人所题的画,画面十分淡雅宁静,让人不由得想起“白云生处有人家”的诗句:滩涂之上,白云深处,一带远村……看上去,画成它十分容易,实际上画好这一切是恨不容易的。但这样的艺术就是“不入时人眼”,因为时人只喜欢大富大贵的牡丹,他们哪管什么艺术不艺术呢!3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诗一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陆游

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①怯新霜。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

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②一柱香。

[注]①河阳愁鬓:即潘鬓。晋潘岳曾为河阳令,其《秋兴赋》云:“斑鬓发以承弁兮。”后世因以潘鬓为鬓发班白的代名词。②蒲龛:蒲,蒲团,僧徒坐禅及跪拜之具。龛,供奉佛像及神像的石室或柜子。

1.苏轼为追悼亡妻王弗曾写过一首著名的《江城子》,词中有这样的句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将陆游的这首诗中的中间两联与苏诗坐比较,看二者在抒发感情上有什么异同?

2读过此诗的人一般都认为,这首诗的“诗眼”为一“空”字。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答案

1.相同点:抒发的感情相同;不同点:苏诗直抒胸臆,陆诗寓情于景;苏诗直率,如江河奔涌,陆诗委婉,似溪流百折。2.一个“空”字,贯穿诗的始终。“空”,空虚,空漠,空冷,空无之意。空虚之感,空漠之心,于是,眼前的一切便全成“空冷之景”;万念俱灰,怎能不顿生空无之念。但这“空”字的背后跳动着的则是一颗滚热的心。

3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豁然阁

程俱 云霞堕西山,飞帆拂天镜。谁开一窗明,纳此千顷静。

寒蟾发淡白,一雨破孤迥①。

时邀竹林交,或尽剡溪兴②。扁舟还北城,隐隐闻钟磬。

注:①孤迥,借代月亮。

②剡溪,晋王子猷(徽之)性情率性潇洒,全凭兴趣雪夜访戴,使此溪声名益显。

1.本诗一至六句写作者黄昏出游和登阁所见,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4分)2.诗的最后四句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表现了怎样的志趣?(4分)参考答案

1.描写了一幅晚霞飘浮、清风徐吹、帆破湖面、碧浪千顷、风挟云雨、镜湖碎月的图景。(答出任意四点即可得4分)

2.前两句写乘舟返城,隐隐流露了作者对豁然阁的依恋之情;(2分)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摒弃世俗、率性而为(1分)、自由恬静的高雅志趣(1分)。

3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归 唐庚①

东风定何物?所至辄苍然。小市花间合,孤城②柳外圆。禽声犯寒食③,江色带新年。无计驱愁得,还推到酒边。

注释:①唐庚,北宋诗人。宋徽宗年间,被贬逐惠州。②孤城,指诗人被贬之地惠州城,当时商业繁盛之地;小市,指当地经营鱼、盐、酒、茶的集市。③寒食,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

1.本诗颔联中的“合”、“圆”二字,与孟浩然《过故人庄》中的名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合”、“斜”二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分析“合”、“圆”二字的妙处。(3分)2.本诗“景”与“情”的关系有何特点?请作简要赏析。(4分)参考答案

1.(3分)诗中“合”和“圆”都有“环绕、围拢”的意思(1分),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惠城集市上花团锦簇、城郭外绿柳环绕的景象(2分),突出表现了南国春光之盛(1分)(本小题最多得3分)

2.(4分)本诗用春归丽景反衬无限愁情。(2分)前面写东风浩荡,遍地皆绿,花繁叶茂,春光烂漫;(1分)结尾急转直下,极写愁情之重,难以排遣;(1分)从而极大地强化了抒情的力量。(1分)(本小题最多得4分)

34.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8分)东溪 梅尧臣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耳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往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注】①东溪,即宛溪,在安徽宣城县。②野凫:野鸭。1.请联系首句的“发船迟”与尾句的“车马疲”,做简要赏析。(3分)2.历代诗论家对颔联极为赞赏,请从情与理的角度简要分析之。(5分)参考答案(1)“发船迟”写乘舟泛溪,靠近溪中一个美丽的孤岛,便坐在舟中观景,小船也仿佛知晓他的心意,迟迟不发。“车马疲”,写临近黄昏的时候,乘着马车返回城市,尽管神疲体倦,12 却是尽兴而归。“车马疲”写返程途中车马驰骋、尘土飞扬,同“发船迟”写扁舟迟发使诗人得以悠闲赏景,前后对比,传达出诗人对扰攘闹市的厌烦之情。更反衬出对幽美宜人的东溪的向往之情,使全篇首尾呼应。【3分】

(2)几只野鸭子懒洋洋地掩颈卧在岸边打盹儿;几棵枯老的树,其枝头竟然绽放出耀眼的春花。“野凫眠岸”“老树着花”八个字,就捕捉住水乡春日最具特征的景物,诗人用简淡笔墨略作勾勒,意象生动,跃然纸上。“有意闲”“无丑枝”,表达了他对野凫眠岸和老树着花的独到感受、新鲜发现,此联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厌恶污浊官场和喧嚣尘世、向往清新幽美大自然的“野情”“闲意”。【5分】

3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生出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籜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注]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居处之“幽”?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

1.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2分)②以动衬“幽”(“下鹭”)(1分)③以声衬“幽”(“鸣蛙”)(1分)

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2分)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1分)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1分)

36.阅读下面这宋诗, 然后回答问题。(8分)夜坐 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四壁诗。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释】①此诗写于起兵勤王之前。(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君王)宋恭帝即位后,国家艰危,各地将官大都观望,只有文天祥和张世杰两人,召集兵马,起兵勤王。②蛩,蟋蟀。③逶迤,本是形容道路、山川、河流弯弯曲曲,连绵不绝,这里是遥遥无期的意思。

1.本诗首联、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4分)

2.简要分析全诗主要采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参考答案

1.淡烟笼罩着枫叶,细雨飘打着蓼花,成群的大雁寄宿于江边,凄切的蝉鸣回响在四壁,真是可画可诗。(2分)这幅肃杀凄凉的夜坐图,使全诗在沉郁悲凉之中又显慷慨悲壮。(2分)

2.诗人借景抒情(即景抒情),描绘了一幅肃杀凄凉,而又有声有色的迷蒙秋雨图。抒发了 诗人遭受打击的怨恨、壮志难酬的痛苦。(2分)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要力挽狂澜,表达了立志报国,壮心不已的真实情感。(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

3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戏答元珍①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②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③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④。曾是洛阳花下客⑤,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戏答元珍:一作《戏答元珍花时久雨之什》。这是作者被贬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市)县令时酬答丁宝臣的诗。丁宝臣,字元珍,时为峡州判官。②山城:靠山的城垣,指夷陵。③冻雷:春天的雷声。④物华:泛指万物。

⑤洛阳花下客:作者曾为洛阳留守推官。北宋时洛阳的花园最盛,牡丹尤其著名。作者曾写过《洛阳牡丹记》和《洛阳牡丹图》等诗。

1.颔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寓意?(6分)2.尾联的“不须嗟”三字,你是如何认识的?(5分)参考答案

1.描绘出一幅夷陵早春风光图(或“写出夷陵春意萌动的景象”),(2分)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早春的雪压枝头,雪中的橘树傲然挺立;在寒冷的春雷中,竹笋即将破土出芽。(2分)作者捕捉这春天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暗示春天的蓬勃生机,象征着诗人在逆境中的操守与气节,表现作者在逆境中的坚强与对未来的希望。(2分)2.答案一:“不须嗟”流露出诗人对眼前处境的自我慰藉及对前途充满的乐观信念。不仅仅反映了作者对自己生活遭遇的豁达态度,而且表现了作者在如风如雨的政治斗争中虽遭挫折仍顽强坚定,相信正义终究要战胜邪恶,政治的春风和自然的春风一样,迟早会吹进这偏远山城的。(观点2分,分析3分)答案二:“不须嗟”是诗人无奈的自我安慰。此处诗人虽然是自我安慰,但却透露出极为矛盾的心情,表面上说他曾在洛阳做过留守推官,见过名扬天下的洛阳名花名园,见不到此地晚开的野花也没有什么可感叹,但实际上却充满着一种无奈和凄凉,“不须嗟”实际上有大可嗟之意,慨叹自己政治上的不如意。(观点2分,分析3分)

3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春日 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无赋招魂成独笑,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指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1)颈联除运用了对偶修辞手法外,还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14(2)“幽情”在诗中包含哪两种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

1.颈联运用拟人手法(1分),以“逆(迎接)”“私(偏爱)”两个动词,赋予绿草田园以人性人情,写出它们对人的热情亲昵之状(2分),生动而传神地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1分)2.一是伤春之情。作者直言“韶光”匆匆,直写“落花”随“风”,感叹春光流逝。(2分)二是忧国之情。作者借感叹“落花”之春,“韶光”已逝,隐喻南宋风雨飘摇,运势不再,暗中表达忧国之痛。(2分)

3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

1.本联描绘的是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1分)。临近傍晚,荒芜的边城传来角声,有时高昂,有时呜咽,由原州城楼向外望去,泾河早已结冻,不再流淌(2分)。采用了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塞角高咽”是听觉和动态描写,“泾河不流”是视觉和静态描写(1分)。2.“异乡”“独上”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贫官”“客”“离恨”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答出3条,并结合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即可给满分)

40.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戊辰即事① 刘克庄

诗人安得有青衫,今岁和戎百万缣。从此西湖休插柳,剩栽桑树养吴蚕。

【注】①戊辰:公元1208年(宋嘉定元年),时宰相韩侂胄当政,为了“立盖世功名以自固”,让自己千古留名,草草出兵北伐,结果招致大败。战后和约,以南宋每年向金人交纳大量钱财为代价。

1.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5分)2.“西湖插柳”改为“栽桑树养吴蚕”,你认为这符合情理吗?请说说理由。(6分)参考答案

1.以小见大的手法。(2分)以诗人的身份,尚无青衫可穿,普通人民的生活更是可想而知。诗人以无青衫这一件小事情,反映出战争、战败给人民带来苦难这一大课题,讽刺了统治者无能、腐朽,只会剥夺、欺压人民。以此二句反映战败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灾难,十分恰切。(3分)2.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把西湖著名景点上的柳树都砍光拔尽,种上桑树以养蚕,自然荒唐至极,但是,这种作法却有合理性,总得让人有衣穿,不养蚕怎么能行。“衣”与“食”事关 15 国计民生,西湖没有柳可以,人民没吃没穿可不行。(3分)这两句诗意在讽刺,其特点是运用对比,前句写统治者的娇奢淫逸,后句写老百姓的穷愁苦难。(3分)16

第四篇: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个人总结(适用新课标)

古诗词鉴赏

一. 鉴赏形象

1.人物形象

(1)一句概括,形象特点+社会属性(…的隐士;…的底层劳动妇女;…的书生)(2)结合全诗的句子进行分析,有描写手法的要鉴赏所用的描写手法(侧面,正面)(3)概括出形象中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通过对…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作者…)2.事物形象(咏物诗中)

(1)一句概括,所描写事物的形象特点

(2)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哪句怎样表现了哪个特点)(3)结合诗人的思想感情,写出所咏之物中的所托之情(托物言志)

3.景物形象

(1)一句概括,诗句描写了一幅+(季节、地点、事件)+(什么样氛围特点的,孤寂冷清,雄浑壮阔,恬静优美,萧瑟凄凉等)的图景

(2)用自己的语言将诗中所写之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出来(3)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 鉴赏语言

1.炼字、词、句

(1)释义,“…”字在句中的含义是…;或“…”字的特殊语法现象(名词动用之类的)、修辞手法(拟人,通感,化无情为有情,化静为动等)

(2)把该字放回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所烘托出的意境(3)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起到了什么样的艺术效果

2.鉴赏语言风格

(1)点明语言特色(沉郁顿挫[常见杜甫]、绮丽典雅、清新质朴、简洁明快、雄浑奔放、悲慨凄凉)(2)结合相关诗句分析

(3)表达了人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 鉴赏表达技巧

1.抒情方法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前人语句]、借事抒情)

2.描写方法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2)实写和虚写(虚写:神仙鬼怪世界、梦境、已逝之情景、设想想象未来之情景)(3)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4)色彩变换描写(异色相衬,在答描写的景象时要注意)

(5)视角变换描写(可设题如:全诗怎样体现“望”字的;描写景物很有层次,请分析)(6)白描(一般不着抒情和议论,常和简练、质朴的语言风格相联系)(7)细节描写(常是动作描写,小的场景化描写)

(8)通过不同感官描写(嗅、视[注意颜色词]、声[注意拟声词]、触[注意动作词]、味)

3.修辞方法(1)比喻(要注意暗喻,说清本体和喻体,注意它能化具体为抽象,化无形为有形,突出事物特点)(2)比拟(注意拟人,拟物[人拟物,A物拟B物])

(3)对比(把…和…作对比,更加突出了…,表达了作者…)

(4)衬托(有正衬和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以永恒衬无常[常见咏史诗],以无情衬有情[注意托物言志诗],虚实相衬,异色相衬)

(5)象征(咏物诗中)

(6)借代(部分代整体,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人)

(7)设问(片头设问,引起全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8)反问(加强语气,表达更加强烈的感情)

4.构思方法

(1)欲扬先抑(2)铺垫(3)照应(4)以小见大(5)以景结情(6)卒章显志

四. 评价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1.咏史怀古诗(多写古人往事,游览古迹,古今对比)

主要思想感情:

(1)对历史冷静的思考(多用用典抒情)(2)抒发昔盛今衰之慨(多用反衬,对比)

(3)抒发沧桑之感,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多用大自然的有常衬人事的无常[多在对古迹的景物描写中])(4)借古讽今[或劝诫],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抨击,或感慨个人遭遇

2.山水田园(隐逸)诗(多描写自然风光,多用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渲染气氛;多有描述画面的题)

主要思想感情:

(1)表达了淡泊名利,追求闲适恬淡的隐逸生活的思想感情(2)厌恶和鄙视黑暗的社会现实,想要远离尘世的思想感情(3)表达了对大自然和祖国山河的热爱(4)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向上的心态

3.送别诗(多临山傍水,也称山水送别诗;常寓情于景,渲染烘托,以乐景衬哀情)

主要思想感情:

(1)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依依不舍,表现出内心的愁苦、迷恋和伤感(2)表达了与友人的深情厚谊,以及对友人的赞美、美好期望或激励劝勉(3)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美好理想,表达诗人自己的豁达胸襟和豪放的气度(4)表达了对友人前途的担忧,或对友人路途遥远的无限关心(多用虚写)

4.思乡怀人(羁旅行意)诗(写在外漂泊的游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常在特殊节日[除夕、元宵、中秋、重阳等];常触景生情,感时生情,托物传情,因梦寄情)主要思想感情:

(1)抒发了作者的羁旅愁思,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之情(2)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故乡亲人的挚爱与思念(3)抒发了独居他乡,不得重用,在外漂泊多年却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5.闺怨诗(常会让分析人物形象)

主要思想感情:

(1)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感情,歌颂爱情的真挚(多见于诗经)(2)表达了闺中生活的孤独与寂寞,或宫中生活的悲凉

(3)表达了对丈夫、家人的思念(丈夫多在外征战,或他乡为官;会和边塞诗的一些内容联系)(4)表达了对虚度时光、青春易逝的哀怨与慨叹(5)借闺怨诗表达作者不被朝廷重用的幽怨

6.边塞诗(多写边塞苍茫雄奇的景象,或边疆战事的惨烈,或军营生活)

主要思想感情:

(1)体现了塞外大漠雄奇的自然风光,抒发豪迈之情

(2)表现了战士们奋勇杀敌、建功立业的渴望,和保家卫国的决心

(3)写战事渐衰,表现了报国无门的悲壮,和壮志难酬却又无可奈何的慨叹

(4)揭露了战争的激烈与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战士思念家乡、厌恶战争、渴望与家人团圆的情感,以及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愤懑与不满

7.咏物抒怀诗(多用托物言志,象征)

主要思想感情:

(1)表达不愿媚俗、不愿同流合污,坚持个性、保持清白的高尚节操

(2)由于受生活中某种事物的触动,进而引发出自己的某种生活感悟、生活哲理

——若让答:“本诗抒发感情很有层次,请简要分析。”

——则将诗分层,找到体现感情细微变化的细节描写、意象描写,逐层分析具体表现了什么情感,每层之间用一定的表变化的词语过渡,最后可能是情感升华,或是将前面得多方面情感融为一体。

第五篇:语文古诗词鉴赏

语文古诗词鉴赏 1 诗歌鉴赏和答题技巧 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并准确概括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4、答题模式: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④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答题步骤: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题模式: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模式: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②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比较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分析句意型

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答题模式: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常用意象及内涵

折柳:表示惜别怀远、赠送寄思。折梅:表示别离、赠送寄思。

斜阳:表示日暮,含有某些凄惨之感。残月:表示不圆满,孤独忧愁的心绪。短笛:表示送别、思乡,寄寓思念之情。落叶:表示悲秋,含有悲苦之意。牡丹:表示富贵、大方。荷花:表示夏季,清雅高洁。兰草:表示高洁、友谊。秋风:表示萧条、冷落。归雁:表示思乡之情,游子思念故乡。黄昏:孤寂、悲伤、悲愁。芳草:①惜时,人生苦短。②知音。③离情。多比喻凄婉离恨或不息。春天:伤春,感叹时间易逝。还有惜春、感春、春恨、春怨、春怀。秋天:萧条、肃杀、感叹身世之苦。还有惊秋、悲秋、秋思、秋怀。细雨、烟雾:愁绪、郁闷。玉门关:征夫离绪。浮云:飘泊不定,喻游子。杜鹃(子规):①因其声凄惨,故有凄凉、哀伤之意。②思亲之情,归家之念,乡愁乡思。青松:节操刚正、坚贞。

杨花、柳絮:愁绪、烦人,飘零、离散。浮萍:漂泊不定。菊花:恬然自处,傲然不屈,隐逸。莲花:纯洁、脱俗、高洁。

梅花:孤傲、脱俗、不屈。落花:伤春、伤别。流水:愁绪连绵不断。月亮:思乡,思人。大海:心胸开阔,包容一切。

长亭、灞桥:送别的地方,喻送别。关山月:征夫思家,思妇怀远。雪:心志忠贞,品格高尚。蝉:品行高洁。

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霜;思乡。梅子:比喻少女的怀春。丁香:愁思,情结。

芭蕉:常与孤独忧愁凄凉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桃花:美女的容颜。青鸟(鱼):表达相思。孤雁(孤鸿、断鸿):表达漂泊流离、孤凄忧虑的羁旅之情或孤傲、孤高和受尽迫害等情感。羌笛、胡笳、琵琶:古代西部的乐器,所发出的是凄切或悲壮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往往表示戍边思归。水:常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流水又象征着韶光飞逝,永不回头。水是爱情和友情等柔情的象征。西楼:仅是个象征性的概念,或指闺房,或指曾经聚会之所,或指孤独寂寞的居所,或指登高望月怀远的地点。在诗词中,西楼多属泛指,常指伤心地,是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爱人、友人的处所。

凭栏:意为“依靠着栏杆站着”,但在诗词中使用“凭栏”“倚栏”“凭阑”等词语,或表示怀远,或表示凭吊,或表示抑郁愁苦,或表示慷慨激昂。意境

“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境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概念:

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静。节日

1、春日(含有喜庆、希望、美好之意)

借助常见的物象有:春风、青山、梅花、粉蝶、霞日、横管、春光、东风、晴云、柳絮、新燕、新莺、春色、杜鹃、花树、草芽、黄鹂、黄鸟、芭蕉、春昼、草色、杨花、浮萍、绿葵、翠柳、翠微、早燕、桂花、红树、海棠、绿锦、兰花、黄蜂、麦雨、柳花、垂柳、娇莺、芍药、蔷薇、桃花、杏花、红杏、绿波、春雨、兰溪、鹅湖、鸳鸯、桃红、飞燕、点红、戏蝶、山榴、晴翠、棠梨、春流、梨花、白鸥、芳树、白鹭、烟笼、梅杏、菜花、鞭笋、鹊声等。

2、夏日(表示青春、热烈、畅舒情怀)

借助常见的物象有:子规、蚕桑、蛙声、蜻蜓、小荷、黄梅、梅子、鸣蛙、雨蓑、枇杷、种瓜、菜花、芙蓉、莲花、荷香、荷叶、藕花、榴花、榴红、早菱、初莲、白鹭、鸣蝉、萤火、浓阴、莲叶、黑云、稻畦等。

3、秋日(多表示凄清、悲苦、乡思之意。常用愁、孤、残、寂、冷、昏、黄等字)

借助常见的物象有:寒山、秋水、孤烟、芦花、秋夕、秋荷、残阳、桐叶、衰草、黄叶、流萤、霜晴、秋兰、露冷、霜天、鸿声、落叶、夕阳、霜气、夕岚、秋月、冷露、冷桂、寒雁、残霞、渔火、寒塘、去雁、老松、半月、霜月、婵娟、凉雁、虫吟、雁阵、月斜、塞鸿、霜叶、枫林、西风、霜华、寒星、北雁、菊黄、黄花、桔子、蟋蟀、采菊、菊花、荞麦、燕去、清秋、独鹤、昏鸦、寒山、飞霜、清笳、孤灯、林高、残雨、浅沙、荷尽、菊残、橙黄、斜阳等。

4、冬日(表示傲寒、旅景、狩猎、艰难、咏雪等)

借助常见的物象有:冬雪、寒关、琼枝、飞花、江雪、天寒、风雪、草尽、沙雪等。

5、元日(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含有喜庆之意。

6、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热闹之意。

7、寒食节、清明节,怀念、情意绵绵之意。

8、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纪念之意。

9、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多表达爱情。

10、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表示思人,团圆之意。

11、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表示登高怀乡思人。

12、除夕,农历十二月最后一天,团圆之意 鉴赏术语

(一)形象方面

生动、活泼、鲜明、优美、绚丽、明丽、雄奇、峻峭、险峻、雄伟、柔美、意象、意境、明媚、萧瑟、萧条、寂静、清冷、清幽、灿烂、凄冷、凄清、寥廓、辽阔、浩渺等。

(二)语言方面

清新、朴素、雅致、平实、华丽、通俗、幽默、活泼、庄重、简约、简洁、精练、凝练、洗练、含蓄、明快、诙谐等。

(三)表达技巧方面(见上)

(四)思想情感

喜悦、愉快、欢快、激动、兴奋、忧愁、悲苦、孤苦、深刻、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积极、消极、旷达、洒脱、悲愤、乐观、悲观等。

1、忧国伤时 ⑴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的《过华清宫》。⑵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的《春望》。⑶同情人民的疾苦。如白居易的《卖炭翁》。⑷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杜甫《登楼》。

2、建功报国

⑴建功立业的渴望。如陆游的《书愤》。⑵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的《从军行》。⑶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⑷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的《示儿》。

⑸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⑹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如杜甫的《兵车行》。⑺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的《涉江》。

3、思乡怀人 ⑴羁旅愁思。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⑵思亲念友。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⑶边关乡思。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⑷闺中怀人。如王昌龄的《闺怨》。

4、生活杂感 ⑴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的《山居秋暝》。⑵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的《扬州慢》。⑶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⑷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⑸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的《琵琶行》。⑹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的《春夜喜雨》。

5、长亭送别 ⑴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的《雨霖铃》。

⑵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⑶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抒情手法:

2011-2016江苏省高考语文试卷古诗词鉴赏汇编

(2016年)

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 ~11题。八声甘州 辛弃疾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园念晃楚老、杨民瞻①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②。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注: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诗。10.本词上阕选取了李广的哪些事迹?这样选材有什么表达效果?(5分)11.下阌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

10.第一问:灞陵受辱亭尉,射虎中石,功高难封侯。第二问:通过对这些事迹的提炼铺陈,营造了英雄晚景落魄的氛围,暗寓了作者有相似的境遇。

11.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2015)

三、古诗词鉴赏(11分)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4分)(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4分)(3)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3分)答案:(1)朋友新居落成:周围景色优美;白己心情闲适:主人品味高雅;宾主志同道合。(2)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由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3)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2014)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沧江白石渔樵路,日暮归来雨满衣。(1)请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作者情绪的变化过程(3 分)(2)第二首诗中从哪些地方可看出“隐者”的身份?请简要概括(3 分)(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 分)答:1.乘兴而往-怅惘不遇一一欣赏叹慕. 2.城里少有人知:家住深山;与渔樵为伍;居室简陋。

3.第—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友人住处环境,揭示其诗歌独特风格的成因,并暗寓对友人品性的赞颂。

第二首诗的结句,通过描写诗人不遇隐者、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悟景,突出访人的执着和情怀的深挚(或:通过想象隐看日暮归来而雨湿衣衫的情景,展示其生活恬趣)。(2013)

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醉眠 唐 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1)说明“山静似太古”一句的含意。(2分)(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境?(4分)(3)《宋诗钞》中说唐庚的诗“芒焰在简淡之中”,即平淡的背后往往蕴藏着激烈情感,试结合本诗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1)用远古时期的宁静写出山中的幽静。(2)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3)“门掩世味”“拈笔忘签”暗合诗人难忘世事,透露幽债不平之气;全诗却以“山”“馀花”4好鸟”等闲适悠远的意象,形成一种简朴的风格,意味平淡深长。(2012)

三、古诗词鉴赏(10分)9.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4分)(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答案:(1)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2)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3)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2011)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春日忆李白杜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熙,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 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 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答案:(1)才思、诗风、诗品;卓异不凡。或“思不群”“比庾信”“比鲍熙”;“诗无敌”。(2)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李白的浓浓思念之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3)作者先从李白的诗歌才华写起,交待思念的缘由;而后顺理成章地抒写自己对李白的思(4)念之情;为此而表达再次相逢论诗的愿望。层层铺垫,又环环相扣,情感真挚。

下载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的规律性总结——金石教育李静(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的规律性总结——金石教育李静(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古诗词鉴赏知识汇总

    高考古诗词如何鉴赏1 古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民建功报国 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思乡怀人长亭送别 相知相思别恨离愁 ⑴咏......

    2013高考古诗词鉴赏练习

    2013高考古诗词鉴赏练习(2013-01-12 22:46:08) 转载▼ 标签: 分类: 古典诗文 盼春 情深 图画 历史名人 边关 杂谈 2013高考古诗词鉴赏练习来源 太子头上 一、 形象篇 1. 阅......

    古诗词鉴赏总结

    思源辅导中心 古诗词鉴赏讲义 授课老师:张成 专题一、古诗词鉴赏题型 1. 分析意境类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解题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

    高二语文,古诗词鉴赏

    专题:古诗词鉴赏之如何读懂诗歌 一、高考古诗词鉴赏考点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高考诗词鉴赏题型 1、选择题(3......

    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范文大全)

    小学语文古诗词鉴赏 一、理解诗词大意 1.了解作者及其背景。古诗词是“诗人生活在情绪的流波中的影子”。在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时,要注意让学生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

    高考古诗词鉴赏意象及答题技巧总结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常见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就古典诗词而言,诗人所写之 “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而......

    高考古诗词鉴赏的基本知识和规律总结

    高考古诗词鉴赏的基本知识和规律总结 一、 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我国的诗歌分为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古典诗歌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的诗歌,它包括诗、词、曲;现代诗歌是......

    高考古诗词鉴赏教案(高三)

    关于古诗词鉴赏,“考试说明”把它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但在实际的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很多同学都把它视为难以逾越的高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