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重点

时间:2019-05-13 03:08: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重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重点》。

第一篇: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重点

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重点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高新技术为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为重点,加大投资力度,使我省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产业的集聚力明显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二、产业结构调整原则

(一)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临海战略型产业集群。着力发展壮大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大企业(集团),提高其核心竞争力;围绕龙头企业、名优产品和关键项目,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综合配套能力。

(二)改造提升优势产业,发展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制造业产业集群。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轻工、纺织、建材、林产等传统产业,发挥我省对台优势,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做强做大我省优势传统产业。

(三)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围绕闽东南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发展,依托福州、厦门两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5个省级高新区的建设,推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基地的发展。加快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及医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和先进环保技术的开发和产业化,培育形成一批新兴产业集群。

(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依托当地农业资源,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推动农副产品加工业走集群化发展道路,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五)提升工业园区、推进产业集聚。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产业综合配套功能, 改善产业集聚条件,优化入园企业发展环境。

(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抓好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集群、重点企业的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安全生产、节能降耗、污染防治和资源综合利用。

三、当前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技术和产品

(一)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积极推动优势企业增强集聚能力,重点发展移动通信手机产业、计算机及外设、数字视听产品、显示器及软件等五大产业集群,把我省沿海建设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电子信息制造业:支持笔记本电脑、网络计算机、路由器及调制解调器等计算机及网络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发展程控交换机、无线接入网设备、光通信器件等数字通信产品;促进数字音视频产品、3C融合产品、数字电视、等离子电视、液晶电视、数码相机、数字电视机、数字电视机顶盒等产品的快速发展;加快片式电容、电阻、电感及液晶显示屏、半导体照明、发光器件等新型元器件发展,提升整机产品的配套能力和元器件产品的出口能力;鼓励集成电路、汽车电子产业发展。

通信设备制造业:开发IP和数据多媒体技术、传输、移动通信技术、接入技术,重点发展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数字卫星电视接收设备及可视电话与会议电视系统、高效通信开关电源等通信终端产品。

电子计算机制造业:重点发展高性能台式PC、便携式PC、网络计算机等,以及高分辨率显示器、液晶显示器、POS、UPS和激光、多功能、专用打印机等计算机外设产品。

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采用数模兼容电视接收、数字处理电视及高密度数字光盘等先进设备与技术,重点发展数字电视接收机、等离子、液晶、背投等大屏幕高端彩电、数字电视机顶盒、数字处理模拟彩电、甚高密度数字激光视盘机以及数字照相机等产品。

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壮大以华映光电新型显示器件为核心 的产业链并与冠捷显示器组成核心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彩电显示管、液晶显示器件、等离子显示器件、蓝光二极管等新型显示器产品,以及6″、8″集成电路、多层、柔性印刷电路板、表面贴装元器件、混合集成电路、敏感元器件、高频频率器件、光通信器件等新型元器件产品。

壮大以福州、厦门软件园为龙头的软件产业集群,重点开发应用软件并向支撑和系统软件发展。

(二)机械工业

不断提高产业信息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及环保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运用能力和新产品开发能力, 把我省建设成为在国内外有一定地位和较强竞争力的机械装备工业产业基地。

汽车工业:扩大和提升闽台汽车合作规模和档次,加速与国内大汽车集团的战略联盟,重点发展东南汽车,福建戴·克等中高档乘用车,厦门金龙大中型客车,闽西北的改装车、载货车,适时开发汽车发动机、变速器、转向器、自动车门、等静压马达、空气悬挂系统及汽车电子产品等重要组成零部件。

船舶工业: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壮大龙头企业,形成厦门、马尾、泉州、福安四大修造船基地,将我省建成东南沿海的修造船中心。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造船设计软件,提高新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建立与国际船舶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集装箱货船、大功率拖船及金枪渔船系列船型,开发建造53000吨散装船和4300吨汽车滚装船,逐步形成船舶产品品种多样化;积极发展船舶分段、舱口盖制造、安装、船舶涂装以及船舶机械设备制造。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支持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电工器材制造业的发展,促进福安电机电器产业集群的壮大发展。采用先进技术重点发展:真空断路器高压开关柜、lokv-220kvGIS间隔、智能化低压电器等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电力电缆、数字通信电缆、特种漆包线、光纤电缆等电工器材,柴油发电机组、特种电机等电机产品。工程机械:提高工程机械制造技术水平及产品开发能力,支持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叉车、路面机械等五

种工程机械主导产品及相关产品链的发展。

(三)石化工业

加快“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重点抓好湄洲湾、海沧石化工业基地和福州江阴精细化工园区建设。支持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其后加工项目的建设,鼓励发展省内外市场紧缺、附加值高的有机化工、精细化工产品。

石油化工:坚持“上游带动下游,下游促进上游”发展战略,围绕炼化一体化项目,使石化工业上、下游协调平衡发展。形成:炼油-乙烯裂解-乙烯、丙烯-合成树脂-颜料制品加工、建材、包装材料产业链;乙烯、丙烯、芳烃、碳四-合成纤维原料-合成纤维-纺织产业链;C4裂解-丁二烯、异丁烯-合成橡胶-橡胶制品产业链;丙烯、芳烃-聚酰胺、聚碳酸酯、PBT、PTT-工程塑料加工产业链;丙烯-丁辛醇-增塑剂产业链;乙烯、丙烯、C4-有机化工原料及其他合成树脂产业链。

精细化工:支持硅酸钠、白炭黑、草酸、氟化工产品等精细化工生产基地的建设。以点带面,重点发展市场前景较好塑料助剂、涂料、农药、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造纸化学品、生物化工、胶粘剂等八大类精细化工产品发展。

化学原料及化肥工业:为农业、电子、建材等社会多行业服务的基础化工原料的配套发展,使基础化工原料产品形成系列化、专用化、多规格化,重点发展甲醛、液体二氧化碳、液氨、液氯、1,4--丁二醇二甲醚等基础化学原料。提高非肥化工产品比例。

(四)轻工业

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质量保证体系,强化品牌经营,着重发展鞋业、食品、陶瓷、家具、塑料管材等产业集群。

(五)纺织工业

发展具有我省特色的服装、家用纺织、工业纺织用布产品;发展泉州、厦门、福州及辐射闽西北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

以石化下游化纤原料及涤纶、腈纶、丙纶、氨纶等化纤产品为主,开发高仿真织造等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提升高档织物面料质量和染整水平,重点抓好时装、衬衣、牛仔服、针织服装和制鞋五大系列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形成以泉州为中心的服务产业群和晋江、莆田的鞋业产业群。大力发展装饰用、产业用纺织品。

(六)冶金工业

铝业:采用快速铸轧、非晶合金薄带制造、复合材料、新型合金材料制造等先进技术,重点发展制罐坯料、PS版、铝箔坯料等高精度铝板带材,双零铝箔、电子铝箔、空调亲水铝箔等高档铝箔,以及新型断面结构和表面处理的工业和建筑型材。

钨业:重点发展硬质合金、贮氢合金粉等贮能材料及钼丝、钼坯等钼产品,向国内外市场提供所需难熔金属加工材的服务,提升我省钨及相关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钢铁工业:充分利用我省具有的水资源、深水岸线、劳动力等优势资源,积极承接国内外大型钢铁企业的转移, 在沿海地区形成以1~2个以大型钢铁企业为龙头、关联度较高的钢铁产业群。

发展关键钢材品种,如冷轧薄板、镀锌板和涂镀层板、不锈钢薄板、冷轧硅钢片;促进我省特大型磁铁矿采选扩产改造,充分利用我省水电及硅石资源优势,引导铁合金生产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装备。

(七)建材工业

结合淘汰落后工艺,鼓励采用新型干法回转窑技术生产优质水泥,提高干法回转窑水泥比重;发展闽东、闽南石材产业集群,以泉州、闽清为主的闽南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和南安水暖器材产业集群。

石材行业:提高各类石材大板、薄板、异型材及石雕制品等高附加值石材产品和出口产品比例,促进金刚石锯片,磨具磨料等石材机械产品发展。

建筑陶瓷行业:采用多管布料、辊微印花、二次给料等先进技术及大吨位自动压机、现代辊道窑等先进设备,提高产品档次,节能降耗减污,开发抗菌、自洁、抗静电、荧光、吸声及发热等多功能性陶瓷新产品。水泥行业:以节能降耗减污、提高产品质量为目标,加快新型干法水泥建设。

玻璃行业:发展优质浮法玻璃,汽车安全玻璃。鼓励和促进玻璃加工产业的发展,重点发展性能优良的中空玻璃、镀膜玻璃、真空玻璃及各种复合加工玻璃。

(八)林产工业

发挥我省森林覆盖率全国第一的优势,积极发展闽北林纸板一体化及竹木加工产业集群;支持沿海引进大型造纸制浆企业,培植以泉州为中心的闽南纸制品印刷包装产业集群。

人造板业重点发展刨花板新板种,薄板型中密度纤维板、多功能型、环保型中密度板,建筑用人造板,促进以人工林小径材、薪材、“三剩物”、技桠材等为原料的单板层积材、定向成材等人造成材产品的开发。

造纸业重点发展办公用纸、卷烟纸、彩色纸、白面牛皮卡、非植物纤维纸等,促进高得率、低污染制浆技术及印刷纸低克重化发展。

(九)医药工业

突出比较优势,坚持特色发展,研发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着力发展现代中药、天然药物、优势化学原料药、生物工程新药和药物新剂型,加快中药GAP基地建设,培育形成医药产业集群。

重点发展现代中药、天然药物、优势化学原料药、生物工程新药、药物新剂型和中药材GAP基地建设;以现代生物、基因工程技术为先导,大力拓展生物医药前沿领域项目的开发和产业化,推动海洋生物药物的开发生产;着力发展抗艾滋病病毒原料药生产基地和β-内酰胺类头孢类抗生素原料药。

(十)企业信息化

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重点发展冶金、石化、轻纺、机械以及生产资料流通行业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内部网络建设。建立链接企业各个业务流程的综合网络管理系统。

(十一)节能、环保、安全及资源综合利用

节能降耗:企业进行节能、节材、节水及水资源循环利用改造,鼓励企业利用中低温余热。

污染防治:冶金、煤炭、轻工、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推行清洁化生产,并对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等进行治理。

安全生产:煤矿安全生产系统改造,工业采用安全先进技术、消除事故隐患。

资源综合利用:对矿山尾矿、低品位矿、粉煤灰等工业废渣进行资源化利用;对废钢铁、废旧轮胎、废旧电器等废弃物进行综合利用。

环保装备产业:重点发展固体废弃物(包括生活垃圾、医疗垃圾、粉煤灰、烟尘)处理设备,促进节能、节水、三废治理器材、器件和环保型产品的生产。

(十二)农副产品加工业:

发展沿海水产加工产业集群;发展以闽南为主的果蔬加工、蘑菇罐头产业集群,以闽西北为主的笋加工产业集群;发展以闽北、闽西为主的畜禽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闽东食用菌、闽南茶业等产业集群

第二篇: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发展均衡

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发展均衡

李洁娟 孙延杨

2012-8-15 15:13:49来源:《光明日报》2012年8月11日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处于加速转型阶段,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带来就业结构的相应变化。我国是个人口大国,保障和促进就业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促使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的均衡发展同步,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摆在我们面前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正确认识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均衡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为就业均衡发展提供重要机会。区域性产业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本区域内就业结构的状况,其变动和调整必然引起就业结构的变动。当前我国区域性产业结构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区域性产业结构分布不合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比例不协调;城乡之间的产业发展失调;区域内城市之间的产业发展不平衡;各城市的产业特色不突出,产业结构雷同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我国区域性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进而对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要做好区域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必须按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求合理分配发展资源,切实淘汰落后产业和生产能力,加快产品和技术更新换代,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及时调整产业布局,促进不同产业的均衡分布和协调发展,努力建立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从而增强内部的经济发展动力,在减少就业岗位的同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我国就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提供巨大机会,促进就业的均衡发展。

(二)就业均衡发展为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尽管就业结构由产业结构决定,但就业结构对产业结构也会产生一定的反作用,对产业结构调整有着重要影响。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不仅仅涉及到产业结构本身的问题,也不可能仅仅靠相关产业企业自身即可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任何一个区域性产业结构的调整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制定和执行、调整后新兴产业经营管理和技术支持、产业结构调整配套支持等方面的人才支持。没有这些人才的保障,任何一个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都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从历史发展情况看,我国的就业结构变动滞后于区域性产业结构变动。据统计,2008年我国三大产业比重为:11.3∶48.6∶40.1,而同年我国三大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为39.6∶27.2∶33.2。这说明我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员仍然过多,我国就业结构的合理化调整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变动。现在,我国很多地方的产业结构调整都依靠大项目、大企业的投资来实现,而这些大项目、大企业的投资条件之一就是当地有着相应的高等教育条件和人才资源配套,主要从当地获得企业和项目经营管理所需的大部分人才。因此,就业结构要实现合理调整,实现就业的均衡性发展,就必须跟上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和方向,深入分析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的人才需要,及时为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调配符合要求的人才,从而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多措并举,促进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均衡发展的相互协调

(一)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人才发展与第一产业发展同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在经历了几个快速增长期和相应的产业结构调整后,产业结构出现了较大变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巩固。但是,我国农业产业结构明显不合理,种植业比重过大,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和高附加值农业比重偏低,亟待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我国是一个粮食生产和消费大国,粮食安全必须依

靠农业基础地位的稳固。因此,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首先必须抓好农业的转型升级。要结合当地丰富的农业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装备,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大传统农业生产经营的升级改造,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科技含量,在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畜牧水产养殖业和高效经济作物,构建一个高技术、多种类、低成本、高效益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二)调整优化第二产业,促进就业发展与第二产业发展相协调。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第二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轻重工业之间、加工工业与基础工业之间不协调的矛盾。在进行第二产业结构调整时,应大力开展自主创新,培育本地区的支柱产业,正确处理好资本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注意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对就业的影响,以第二产业结构的内部调整来吸引优秀人才,保障和促进就业。对于食品工业、纺织工业和家具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要大力进行科技改造,充分发挥劳动密集型工业的优势,在原有基础上扩大就业;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冶金和金属制品业及医药制药业等资本密集型产业要积极引入资本和技术,不断吸引优秀人才,大力进行科技创新,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做好新兴产业的人才配套工作。区域性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就业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进一步规范我国市场经济秩序,放宽第三产业发展的准入限制,采取鼓励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优点,走出一条经济社会发展与就业均衡发展相互协调的发展之路。要在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加快发展新的现代物流业、旅游业、金融业、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兴服务业体系。要从教育、培训等方面着手,通过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和校企联合等方式,鼓励第三产业的企业加强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培养适合第三产业的实用型、创新型人才,不断提高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素质,为我国第三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和就业的均衡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第三篇:加快技术进步步伐 促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技术进步步伐 促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成都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机械(含汽车)医药、食品(含烟草)四大主导产业和冶金建材、石油化工优势产业为重点的产业发展格局,工业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659.60亿元,年均增长16.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36.7亿元,年均增长21.9%,工业经济对全市GDP贡献率达38.2%。我市工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增长,得益于技术进步步伐的加快,“十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981亿元,完成技改投资766.7亿元,技改投资比“九五”增长3.8倍,其中工业技改投资613.4亿元,工业技改投资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6.2%,工业技改投资平均每年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3个百分点;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10.1%、36.4%、53.5%调整为2005年的7.7%、42.5%、49.8%,一、二、三次产业的发展结构逐步趋向合理。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



一、主要做法



(一)加大技术改造力度

 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加大工业投入,积极组织实施重点技改项目,促进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十五”期间累计完成技改投资766.7亿元,年均增长43.3%;全市共实施技术改造项目3699个,已竣工投产1687个项目,其中省重点技改项目118个,市重点工业技改项目255个;268个工业技改项目获得技改贴息和补助资金支持达2.96亿元。2004年起,我市加大了对重大产业化项目和重点产业发展的支持,目前已累计投入专项资金近10亿元,大项目逐年增加,从2001年的36项增至2005年的169项。通过大力实施技术改造,攀成钢、成飞公司、王牌和国腾等一大批本地企业和英特尔、四川丰田、TCL和巨石等引进企业的技术结构、产品结构和装备水平有了明显改进和提升,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了我市工业经济的骨干企业和主导力量。成都虹波搬迁改造、成都印钞二期技改、巨石二期等9个项目已实现竣工投产,攀钢集团镀锌板、攀成钢Φ

318、蓉生药业血液制品等项目即将竣工。中芯国际和宇芯的封装测试一期项目已完工进入试生产,亚东水泥一期、成都一汽、英特尔微处理等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06年拟新开工的49个项目已有31个动工,其它项目前期准备工作顺利,其中莫氏连接器、天锡发动机、台玻二期、云内动力搬迁改造等项目即将开工建设。以上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促进全市工业结构优化,增强成都工业发展后劲。



(二)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 加快自主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有效机制,促进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十五”期间,我市179个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中有109个已基本完成或通过成果鉴定,有65个的技术水平达到国际水平或填补国内空白。目前已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0家;拥有5个中国名牌产品、9个中国驰名商标以及145个省名牌产品、208个省著名商标;发展形成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企业。



(三)推进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

 我市2001年实施了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坚持搬迁改造一批、就地发展一批、关闭破产一批的同时,切实将搬迁改造与企业改革、技术进步、招商引资相结合。通过搬迁,调整了企业技术和产品结构,引进了发展战略投资伙伴,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和活力。截止目前,104户企业的新厂已竣工投产,占160户调迁企业的65%;103户企业完成了老厂土地处置,占160户企业的64%,处置土地总面积7255亩,占160户企业占地总面积的48.8%。做大做强了一批企业,优化了工业产业布局,促进了产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整个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工程今年将基本完成。



(四)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 我市自1996年全面启动国有企业改革以来,通过改制、引入外来资本和民营资本重组国有企业、加快劣势企业退出等形式,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一批不适应市场发展需求、技术落后、创新能力弱和缺乏竞争力的企业退出了历史舞台,一大批改制重组企业通过推进技术进步和采用新工艺新设备,又获得了新的发展。目前已基本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革任务,累计兼并企业301户,破产企业172户,改制企业1306户,盘活存量资产300亿元,30多万职工实现转移安置,共核销银行呆坏帐45亿元,一大批企业办社会职能实现分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比重由2000年的43.4%下降至目前的23.9%,民营工业比重上升为67.8%。攀成钢、成都卷烟厂、成都一汽等一大批改制和重组企业发展势头强劲。



(五)强化工业招商引资

 创新招商引资机制,提高招商引资实效。进一步完善了招商引资责任机制、目标考核机制、快速推进机制和统筹协调机制,提高招商引资工作水平。集中力量对重点产业及其相关产业链的核心项目和缺实环节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围绕重点产业和优势产业、重点企业,瞄准世界500强、国内行业100强,着力招大引强,加快提升我市工业技术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在汽车等重化工业和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先后引进了英特尔、中芯国际、南玻等一批重大项目,丰富和完善了我市工业产业链,实现了产业发展水平提高,增强了产业加快发展潜力。



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 我市工业经济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产业结构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要、工业发展比较优势没有充分发挥、经济增长方式还未有待于进一步转变等问题,表现为大企业大集团不多、重大产业化项目偏少、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承载及配套能力较薄弱等。在推进技术进步工作中,对市委、市政府统筹抓好招商引资和本地企业技术改造(后简称“就地改造”)工作的认识的还不够深刻,对就地改造的支持力度不够大,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地企业加快发展和做强做大,一些本地企业因受其他城市优惠政策诱导而外流,这种苗头的出现,应引起我们的警觉和深思,并切实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避免。





三、对策建议

 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树立统筹发展的理念,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继续大力推进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统筹抓好项目引进和就地改造,促进企业尽快做大做强,保持

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



(一)坚持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

 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我市工业发展实际,大力推进技术进步,不断优化工业产业结构。一是加速淘汰现有工艺落后、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和行业;二是按照我市工业布局规划要求,加强管理,分类指导,推进重点产业的发展;三是大力发展和培育具有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的新兴产业和能发挥本地优势的传统产业,增强产业发展的后劲和储备;四是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国内外产业递度转移的机遇,承接和引进先进的技术、产品和企业,弥补缺失的产业及环节,完善和延伸我市产业链,提高产业协作和配套能力。



(二)加大工业、技改投入

 以大投入带动大发展,“十五”期间我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就是工业大投入的结果。实践证明,工业只要有大投入就会有大发展,大投入是大发展的前提和条件。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我市将2005、2006年分别确定为“项目年”、“加快产业发展年”,切实加大了投入,2005年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392亿元,同比增长73%,技改投资296亿元,增幅为60%,2006年1-10月,全市累计完成工业投资396.6亿元,同比增长32.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7.4%;技改投资300.1亿元,同比增长35%;预计全年完成工业投资500亿元、技改投资38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8%、30%。“十一五”期间,我市工业投资要力争突破4000亿元。



(三)全力推进重大产业化项目

 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切实抓好项目的引进和就地改造。在招商引资上突出招大引强,要在引进重大产业化项目上取得新突破。通过就地改造,做大做强一批发展势头好的产业和企业。加快建设一批关联度大、产业链条长、市场前景好的重大项目,促进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拉动相关产业和上下游企业发展,加快产业聚集,争取钢铁、汽车、石化等重化工产业和集成电路、软件和烟草等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



(四)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 加快我市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制度创新、机制创新、技术创新步伐,加速科研成果转化,打造一批“成都造”品牌,确保我市技术进步、科技领先、产

业发展等方面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创建新型信息产业,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加快我市技术中心建设的步伐,努力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和能力;以现有形成的华神集团的碘131肝癌单抗注射液、川大智胜的空管系统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为重点,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及消化吸收新技术相结合,加速产学研进程和科技成果转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五)加快培育大企业大集团

 以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为重点,立足现有企业,以项目为支撑,加快技术升级和换代,筛选确定一批主业突出、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税收贡献大、发展前景好、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高的企业,采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等手段扶优扶强,分类指导,全力打造一批销售收入过10亿元、50亿元、100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目前我市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达293户,其中攀成钢、成飞集团和成都卷烟厂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大关。在发展大企业大集团同时,鼓励大企业大集团向中小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增强产业协作配套能力,选择一批在技术、产品、市场等方面具备优势、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加以重点扶持,推动大中小企业的互动和向产业集群方向发展。



(六)大力推进工业集中集约发展

 按照工业发展布局规划要求,坚持推进“三个集中”,通过规划引导、强化统筹、政策支持等系列措施,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发展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完善工业园区的产业定位,提升工业园区的水平和档次,推进工业向园区聚集。进一步探索促进项目异地落户的“三分政策”,完善区外企业调迁入园的优惠政策,深化城区工业异地发展的“飞地工业”模式。加强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严格执行投资强度和建筑密度等规定,提高投入产出率。加快新都、崇州和彭州家具产业,武侯、崇州和金堂鞋业,金堂纺织印染工业园等特色产业区域,以及川浙、川苏工业园,欧盟中小企业园区等优势产业聚集区的发展,集中力量和资源打造出更高水平、更具核心竞争力的产业聚集区和现代工业产业园区。



(七)进一步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扶持

 以加快我市工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为主题,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为工业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地支撑和保障。一是集中资金,突出支持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集中财力支持我市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及高新区、经开区、青白江区等发展势头好、已初步形成产业聚集的重点区域的重大项目建设和重大招商项目的落户,提高重大产业化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推进产业聚集,提高产业集中度。二是拓宽支持领域,推进产业发展。根据工业发展需要,在现有财政支持基础上,进一步增大财政投入,建立技术改造补助资金,支持企业利用自筹资金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企业投资积极性;建立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技术发展的深度研究和成果转化;建立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产业聚集过程中规划、新(迁)建、打造特色示范区及品牌等环节,促进和引导产业加快聚集发展。

第四篇:中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精选)

[47]索纾.中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

涂永红.中国人民大学,2008.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历程表明,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息息相关。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白芝霍特和熊彼特。早期的经济学家们分别从工业革命、创新以及企业家才能角度,阐述了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尽管人们对于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看法存在许多争议,但总体上说,无论经济学家还是政策制定者都倾向于认为,金融系统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二战后,日本和德国的经济奇迹,有力地证明了金融体系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巨大作用。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是通过金融体系作用于各产业来体现的,即金融与经济增长关系,在现实经济中表现为金融与产业发展的关系。经济发展的过程不仅仅表现为经济规模的扩大,国民收入的提高,还体现在经济结构适应市场需求的持续优化过程,特别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产业结构升级标志着经济发展的质量,产业结构合理程度关系到一个国家经济能否保持长期持续增长。结构性问题是困扰不少国家经济发展的难题,我国面临经济发展与体制转型的双重任务,因此,结构性问题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更为突出。在我国的经济发展进程中,产业结构失衡是我国经济发展不稳定的深层次原因。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是我国实现经济健康发展、提升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资金是保证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的直接推动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完善,我国的投资格局己经由过去的财政主导型过渡到金融主导型。金融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实现机制,对于各产业、部门、地区间的资源流动、合理配置发挥着积极作用。如何发挥金融的资源配置作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围绕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这一主题,运用产业结构理论、资本理论、投资理论、金融发展理论等多学科理论,以金融发展为主线,建立了金融发展作用于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框架,在梳理考察产业结构理论、金融发展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理论模型;并运用协整检验、格兰杰检验、误差修正模型、主成分分析等多种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以银行信贷为核心的金融中介对产业调整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间接融资主导型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受到银行信贷结构的直接影响。实证研究表明,我国银行信贷对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较大作用,一方面促进了我国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引发了结构的失衡。为发挥金融中介的资源配置作用,需要进一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和金融市场建设。

2.以股票市场为代表的证券市场是促进产业调整的重要渠道。股票市场通过增量和存量两个方面影响产业调整,即通过企业上市为新兴产业募集资金,并通过并购等手段,促进朝阳行业的成长和夕阳产业的退出。鉴于我国股票市场发育尚不完善,其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尚未表现出来

3.金融创新是推动金融发展的动力源,对产业结构调整起着重要作用。金融创新主要通过增量调整影响产业结构调整。鉴于我国存在一定程度的金融扭曲,金融创新对产业结构调整有一定作用,但其效应尚未完全表现出来。

最后,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1.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金融中介发展;2.发展证券市场,优化资源配置;3.推进金融创新,矫正金融扭曲。

第五篇: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xx市xx镇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xx镇地处四川省三县交界处,位于富顺县城之东,距xx县城36公里,富泸公路穿境而过。幅员面积29.35平方公里,辖8个农业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全镇7245户,共24972人; 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25302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9019万元,工业总产值10178万元,服务业产值6105万元。粮食总产12762吨,2009年人均纯收入4319元。

一、全镇产业结构发展的现状

xx镇2009年一、二、三产业的比例是:35.6:40.3:24.1。

(一)农业方面。农业户6516户,农业人口23267人,乡村劳动力15394人。耕地面积17752亩(田12137亩),森林面积11608亩,退耕还林面积4016.6亩;水库3座,河道长15公里,河堰20道,山平塘140口,电排2处;境内有县道7公里,镇道14公里,村组道51公里(已经硬化23公里),泥结石路28公里;囤水田110块,水渠10000米,田坎整修8000米。

2009年全镇稻谷8132吨(其中再生稻1572吨),油料301吨,;水产品531吨;生猪出栏43035头,家禽453700只。再生稻高产示范面积1000亩,常年水产养殖面积1000亩;生猪养殖公司2家,养猪大户(示范户)50户;肉牛养殖公司2家,养牛大户(示范户)5户;肉兔养殖协会1个,肉羊养殖协会1个,白鹅养殖协会1个,综合养殖(三吉)公司1个。

(二)工业方面。2009年二产业产值10178万元,实现利润 400 万。镇域有企业20余个(砖场5个,煤矿2个,玻璃厂1个,鞭炮厂2个,加油站1个,机械加工1个,陶厂3个,预制厂3个,石材厂1个,酒厂1个,纸厂1个等)。其中:骨干企业10个,规模以上企业5家。

(三)服务业方面。镇域内主要是以交通、批发零售、餐饮为主的三产业格局,2009年产值为6105万元。

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对产业政策的调整和相关优惠政策的出台,xx镇近几年,在一、二、三产业调整上,采取了许多举措,也取得了很多成绩,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也在产业调整与发展初期暴露出诸多问题。

(一)农业方面。农田基本建设项目少,投入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需求。农业上,还是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例 1

小、产出的东西品质不高,土地规模效益没有凸显,是增产不增收,换言之,过分偏重粮食总量增长的农业发展模式,已不可能使农民的收入得到较快增长。养殖上,养殖规模小,养殖的技术不过硬,协会和“公司+农户”的作用发挥不明显,产业链优势为显现,附加值不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

(二)工业方面。资源型企业多,企业的投入不足,科技含量不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前景黯然。近几年,建筑业在古佛镇基本上是空白。

(三)三产业方面。一是场镇集聚人口少,人气淡,商机少,加之居民消费观念陈旧,服务业消费极少。古佛场镇居民仅1705人,大多数人钱存在银行,舍不得消费,场镇除赶集外,平时市场没有商贩,没地方消费。二是交通闭塞,区位优势不明显,旅游资源匮乏,流动人口少,无法刺激消费和拉动内需。古佛地处三县交界,境内仅有一条县道通过,且路况极差。三是场镇规划成果没有审批下来,近几年,场镇建设和开发少,基础和配套设施投入不足,仅仅是农房、市场等很少的资金投入,对第三产业拉动小,贡献少。

三、产业发展的思考

(一)依托产业优势,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1、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一是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二是搞好农田道路建设,不断改善农村发展基础条件。三是大力推广科学耕种,改善土壤板结状况。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及发展。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重要途径。为此,要不断地调整优化结构,以此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一是要科学规划。根据各村群众基础,设施条件及实际,科学的规划“一村一品”(或一片一品),如凤仪村、周家村的生猪养殖基地,冯坪村的白鹅养殖,田边村的黑山羊养殖,天洋村的肉牛养殖,鹿鸣村的水产养殖等。二是要突出重点。要积极培育、扶持和打造全镇的主要产业和亮点产业。建议应把肉羊、肉牛和生猪作为全镇的重点。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三是要及时争取产业结构调整的优惠政策,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做好相关的服务和协调工作。四是广泛宣传。通过对国家产业政策、惠农政策、土地政策的宣传,参与和支持土地流转速度,以进一步引导农民群众参与结构调整的积极性。

3、进一步壮大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依托全镇产业发展的优势和重点,坚持在规模上求突破。对于潜力大、前景好的企业,积极扶持。同时,龙头企业要通过协会和“公司+农户”,推动我镇重点产业(肉羊、肉牛和生猪)养殖覆盖面,推动和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4、加快农业科技推广。要加强与农业主管部门的联系,积极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继续推广优质稻+再生稻,扩大示范面积,稳定粮食生产。要充分发挥镇农技站的技术指导作用,搞好农村科技书屋,切实搞好对农民群众的科技培训,拓展培训内容,提高培训实效,是科技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此提高土地的效益和农业生产率。

(二)巩固现有企业,推动工业经济

1、科学合理的规划。对全镇的资源进行综合评估与分析,要节约和有效利用好自然资源,做到可持续发展。

2、加大固定资产投入。一是发动业主多方筹资,加大基础设施的必要投入,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和安全条件,确保企业安全健康的发展。二是加大技改。企业认真做好技术改造规划,已规划的要加紧施工。特别是对8家骨干企业(5家规模企业),政府要重点关心、服务和协调,提高生产率,增加产值,力争在上新规模。

3、发展民营经济。以重点企业为依托,借助于招商引资和归雁经济,把民间资金转化为民间资本,为现有的企业推波助澜,共同发展。

(三)启动城镇建设,培育第三产业

1、合理的规划场镇和农村集中区建设。抓紧时间对小场镇规划成果进行研究,细化规划层面问题,要做到长短期结合,具有可操作性。按照新农村要求,适度做好部分村农户集中区的规划,做到成熟一个建设一个,带动全镇新农村建设。

2、尽快启动小场镇建设,增加场镇居民数,凝聚古佛场镇人气和商机,繁荣三产业经济。搞好老街与新区的连接路道准备和建设,以招商引资方式启动房产的开发与建设。

3、加快场镇配套设施建设,规范场镇次序,改善人居环

4、完善场镇功能,规范市场次序,保护合法经营。

下载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重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重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淮阴区工业产业发展态势与总体布局

    淮阴区工业经济发展概况 一、工业产业发展态势与总体布局 (一)主导产业 1、食品加工业:近几年来,淮阴区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采取内育外引、提升总量、抓小扶大、创建品牌等有效......

    浅析产业结构调整与新兴产业培育

    浅析产业结构调整与新兴产业培育-----对淮南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1-2-19信息来源: 淮南作为一个煤炭资源大市,是依托煤炭工业而兴起和发展起来的,在产业结构上以煤......

    金融危机与产业结构调整(精选五篇)

    金融危机与产业结构调整 甘肃省积石山县吹麻滩中学关发祥(731700) 【现实问题】 2月3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开班式在中......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精选五篇)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产业坚持以项目建设为统领,以产业化建设为主导,以龙头企业发展为依托,发挥环境优势,凭借现有良好基础,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构建具有长白山特色的现代......

    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按照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的要求,落实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规划,将充分依托洋山国际深水港和浦东国际航空港两大国际性枢纽港的优势,延伸和拓展浦东开发开放的经济社会效应,准......

    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不详 点击数:681 更新时间:2009-3-30 23:33:18按照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的要求,落实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规划,将充分依托洋山国际深水......

    李毅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工业升级(五篇材料)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 李毅中 日前,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一个重点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

    产业结构调整农业

    产业结构调整——农业 浏阳二中 【背景材料】 ⊙重大事件: 一、2003中央经济世作会议提出了发展农村经济的三方面措施:第一,要继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