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wo西部发展商贸业应借鉴东部的经验教训rd[定稿]
西部发展商贸业应借鉴东部的经验教训 余厚康
【专题名称】商业经济
【专 题 号】F51
【复印期号】2000年09期
【原文出处】《商业经济与管理》(杭州)2000年06期第5~7页
【作者简介】余厚康(1931-),男,重庆市人,国家内留局商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内贸局商业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801
【内容提要】西 部地区发展商贸业可以借鉴东部地区的经验和吸取东部地区的教训:(1)
对发展商贸业要有正确的认识;(2)要有中长期规划;(3)要以经济效益为中
心;(4)要抓住企业改革这一中心环节;(5)要开放市场。
【关 键 词】西部地区/商贸业/借鉴经验
中图分类号:F7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
2154(2000)06-0005-03
面对西部大开发,西部商贸业应如何发展,这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西部地区发展商贸业可借鉴东部地区的经验教训。这并不是说,西部地区没有这些经验教训,只不过东部地区的经验教训更明显更完整。
借鉴东部地区发展商贸业的经验教训,主要有以下几条:
第一,要重视发展商贸业,不要忽视或轻视它
从东部地区看,凡是重视发展商贸业的省市,商贸业就发展(包括规模、质量和现代化水平)得比较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先导作用。这类省、市之所以能把发展商贸业放在重要地位,是由于人们对商贸业的重要性有足够的认识。他们抛弃了计划经济体制下“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观念。如武汉市,80年代初期在制订社会经验发展战略时,对确定武汉市的战略目标很容易达成一致,这就是把武汉市建设成华中地区的经济中心。但在选择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突破口上分歧却很大。一种观点认为,应实行“以工业为主,带动商业和交通”的方针。另一种观点,主张“技术立市”,即先开发智力以带动全面建设。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发展农业“应成为开发湖北、建设武汉经济区的战略起点”。经过深入探讨,最后确定为“两通”(流通和交通)起飞。根据是:如果“两通”不通,城市生产的商品就出不去,人们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物资也进不来,那末,中心城市和整个经济区还怎么发展。由于武汉市在80年代初就制定了正确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方针,因此流通产业的发展就受到了重视。十几年来武汉市商业的改革和发展迈出了三大步:第一步,80年代初,改革商品流通体制和商业管理体制。成立全国第一家商委,实行政企分开,把企业推向市场。第二步,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中期,进行企业制度改革。股份制改革的成功,把武汉商业发展推上了快车道。全市已有200多家企业实行了资产流动与重组。武汉商业已基本形成由四大上市公司为支柱的格局。第三步,90年代中期以来,武汉商业依靠管理创新和发展新业态,向科学化、现代化迈出新的步伐。1998年,全市商业网点12.2万个,比1984年增长3.2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7.3亿元,比1984年增长12.5倍。
西部大开发,必须要有西部商贸业的大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一)基础设施建设要求商贸业要有大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求发展生产资料商贸业,而且要求发展生活资料商贸业。经济学的一般规律告诉我们,建设性投资最终会有相当一部分转化为消费资料支出。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规划,从2000年起到2010年的10年间,国家计划拿出7000亿元到8000亿元用于西部大开发。在2000年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国债资金、财政拨款和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提供的优惠贷款,用于西部地区的比例保持在70%。如此巨量的资金最终都要转化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消费,其中有相当大部分要通过商贸业,在这里蕴藏着商贸业大发展的潜在良机。如果商业部门要能做到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延伸到哪里,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供应、饮食服务等方面的服务就及时跟进到那里,那么商业部门的业务量将会有何等的巨大。
(二)调整农业生产结构要求商贸业要有大发展。退耕还林,不仅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任务之一,而且也是国家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战略任务。退耕还林,必将使西部农业和农村经济产生根本性变化。同时,随着西部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的大提高,农民的收入将有新的增长,农村购买力将大幅提高,从而就为商贸业开拓农村市场创造了基本条件。
(三)旅游业的大发展要求商贸业要有大发展。我国西部地区蕴藏着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因而发展旅游业是开发西部的重点内容之一。西部交通的发展固然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但这只是其一,发展旅游业还要有第二个必要条件,即商贸饮食服务业的发展。旅游业的大发展不仅要有饮食业、副食品业的发展,而且要有西部地区名特产品和旅游商品市场的大发展,从而要求西部商贸业的大发展。
(四)工业生产结构的调整要求商贸业要有大发展。西部大开发,并非是单纯开采工业原材料,而是要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工业生产结构,加快传统工业的改造步伐,发展优势产业,促进资源加工增值。随着工业的健康发展,城市职工的工资收入也会有新的增长,这就为城市和工矿区商贸业的大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
(五)服务贸易的大发展要求商品贸易要有大发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服务贸易诸如文化、教育、科学技术、交通运输、通讯、广播、信息、金融、保险等方面的大发展,从而越来越显示出服务贸易的重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能取代和排斥物质生产和商品贸易。相反,服务贸易必须与物质生产和商品贸易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才有巨大的生命力。
(六)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力向西部流动,要求商贸业要有大发展。资金、技术和人才向西部流动是西部大开发的有力保证。同时这一过程也从整体上扩大了西部的需求。
由上可见,我们要充分认识发展商贸业对西部经济开发的重要性,坚决摒弃“重生产、轻流通”的错误观念。
第二,发展流通产业一定要有中长期发展规划,避免盲目性和被动性从实践看,在东部地区,凡是商贸业发展得比较好的地区和城市,都制订有中长期发展规划,如上海、武汉等城市。最近南京市政府对其今后10年商贸流通业发展也制订了规划:建设一个中央商务区、三大贸易区、六条特色商业街、重组大型商贸企业集团以及发展连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把南京建设成为“长江下游现代化商贸中心”。相反,有的地区和城市则没有制订商贸发展规划,使商业的发展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有的城市的政府商贸主管部门甚至
未参与城市建设发展规划的制订,造成城市建设与商贸业发展脱节。商贸业发展的盲目性和被动性的存在,难以避免商贸业的发展不走弯路和错失良机。发展商贸业不仅要制订规划,而且要有促其实现的手段,包括法规保障、政策导向、经济调控、信息引导和行政管理等。
有的地方,在发展商贸业方面,为什么会出现盲目性,这是由一种误解造成的。有的人士以为市场经济是自发经济。还有的人士受“无为而治”的思想影响,以为市场是万能的,它可以自我调节,不需要国家宏观调控。西部地区发展商贸业一定要排除这些思想的影响。
第三,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不要搞重复建设和“面子工程”
盲目建大店和批发市场,以致出现不少关门店和有场无市的市场,这种不讲经济效益的重复建设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有的是犯了投资饥渴症,有的是为了掏政绩,搞“面子工程”。同时这也反映了我们市场管理的政策法规滞后,如对大商店发展的失控。为了制止这种失控现象,近年来东部地区有的城市如上海、武汉等已经作出兴建大商店须经政府批准的规定。其实,市场经济并不排斥国家的宏观调控。日本早在70年代就制订了大店法,该法规定东京都,店铺面积在6000平方米以上,其他城市在3000平方米以上的零售店为大店,大店属于被控制的对象。
搞市场经济就要讲经济效益。搞重复建设、“面子工程”与提高经济效益是相违背的,必须摈弃。
第四,商业体制改革要紧紧抓住企业改革这一中心环节,不要以发展新业态来代替或冲淡它
东部地区省、市的经验表明,发展商贸业的关键是深化流通体制改革,而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企业改革。无论上海,还是武汉、大连等城市的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不论国有商业在市场所占的份额如何,由于国有商业资本的集聚程度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都是商贸业发展的支柱。然而我们的国有商业企业机制不活,缺乏动力,急需从企业制度上加以改革,不如此,就难以使商贸业得到大发展,更不用说与国外商业企业竞争了。这不是说发展新业态不重要,但毕竟它只是一种企业经营形式。目前制约国有商业企业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企业制度问题。国有企业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新业态搞起来也难以坚持。深化企业改革并不排斥发展新业态,反而更有利于它的发展。如上海华联为什么能在不长的时间里在市内外发展几百家超市,就是它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后盾。为什么深圳万佳超市敢于与美国沃尔玛在深圳开办的购物广场竞争,华联敢于与家乐福在上海开办的超市竞争,根本原因在于它们都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仅增强了企业发展新业态的动力,而且为发展新业态提供了资金保证。
深化企业改革要分类指导,即使是已经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企业,也有深化改革的问题,甚至上市公司也有进一步完善的问题。
要珍惜商业上市公司这一资源。要运用股份制的新机制把企业做强,要利用股票市场筹资功能把企业做大。把商业上市公司做强、做大,使之成为发展西部商贸业的支柱,其意义重大,不可等闲视之,这在东部地区是有成功经验的。商业上市公司不要轻易卖“壳”,否则不仅有可能使主营业务得不到发展,甚至会走上自己否定自己的道路(商业这一主营业务被排斥在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之外,这有违商业股份制企业上市的初衷)。
第五,要开放市场,不要地区封锁、划地为牢
开放市场包括对本地私人商业、个体商业开放,也包括对东部地区的商业资本和外国商业资本的开放。改革开放以来,在东部地区,跨地区办商店的现象为什么比较少,就是地区封锁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害怕外地商业企业进入。其实外地商业的进入既是挑战也是发展的机遇。如1999年抢滩兰州的华联超市和百盛购物中心,并没有把本地商业挤垮,而是与本地企业在市场上共竞风流。西部大开发,西部商业不仅要面对东部商业资本的挑战,而且要面对外国商业资本的挑战。2000年我国很有可能加入WTO,加入后,我国承诺在3至5年的时间内,逐步取消外商从事商品流通经营的一切限制,除了极个别商品外,外商可以从事各种商品的零售、批发、代理和特许经营,可以合资、合作,也可以独资经营,对外商企业的地域和数量限制也将逐步取消。西部商贸业面对外国商业资本的进入既不要谈“虎”色变,惊呼“狼来了”,也不能高枕无忧,盲目乐观。而应作好准备,准备得越早越好,准备得越充分越主动。^
第二篇: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汇报
XX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汇报
根据通知精神,我将XX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及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简要汇报:
一、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区的商贸流通业有了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区商贸流通业户共有XXXX户,其中个体工商户XXX户,私营企业XXX户,国有及集体企业XXX户。1-8月份全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XXX亿元,同比增长XXX%。其中个体经济实现零售额XXX万元,增长XX%;私营经济XXX万元,增长XXX%;集体经济XXX万元,增长XXX4%。商贸流通业纳税实现XXX万元。同时,大型商贸企业安臵人员岗位达到XXX余人,对解决人员就业,缓解社会压力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发展成效
(一)企业经营规范灵活。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新兴的商业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商贸流通业的组织结构、经营结构、人员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促进了商贸流通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大企业带动作用明显。一批重点市场、骨干企业脱颖而出,成为XX商贸流通业的重要支撑。培育起XX购物广场、XX超市中心店、XXX装饰材料批发城等一批骨干商贸
流通企业,带动促进了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对商业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十分显著。
(三)企业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电子收款机、计算机、中央空调、步行电梯、灯光照明、背景音乐等现代技术设施和管理在不少大中型商场得到运用,商业经营设施和购物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促进了服务功能的完善,提高了商业竞争力。
(四)商贸流通业态渐趋多样化。商业业态由单一业态向多种业态迅速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初现端倪,实行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的企业逐渐发展。XX集团在XXX、XXX、XXX均建立了大型连锁超市,XX、XX、XX、XXX等均在区内建立了连锁经营网络,为消费者购物提供了更加方便的服务,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重点项目情况
(一)XXXXX国际商贸城。该项目由XXXX集团臵业有限公司XXXX分公司开发建设,项目总投资XXX亿元,一期建筑面积XXX平方米。目前一期1、2、3号楼房主体建筑已经封顶,正在进行内外装修和安装电梯等工作。项目已投资XXX余万元,引进了XXXXX、XXX等30余个品牌入驻。
(二)XXX装饰材料批发城。该项目建成商铺XXX间,建筑面积XXXX平方米,项目总投资XXX万元。目前项目已经完工,正在对东部XXX间进行装修、招商和启动。项
目建成后由XXX装饰材料批发有限公司统一管理。
(三)XXX水产批发市场。项目由XXX水产批发有限责任公司承担。该公司由XXX集体及村民入股,于XXXX年XX月XX日成立,主要业务是水产品(国家限制产品除外)销售、市场开办等。项目总投资XXX万元,其中:一期工程占地面积为XXXm,投资已经达到XXX万元。目前该项目1、2、3、4号楼主体已经完工,内外装修基本完成,水产品加工车间和冷库正在封顶,地面硬化、给水、排污等工程基本完成。
四、发展的环境及影响
随着外资商贸企业带着先进技术和雄厚的资金进入中国市场分享市场份额,也对中国商贸企业的发展产生新的促动。
从我市情况看,随着第一、二产业的迅速发展,第三产业GDP所占比重逐年增加。市里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在解决就业、纳税、促进商品流通等方面起到的巨大作用越来越明显。从我区看,随着XX海港、XX铁路、XXX高速的建设,全区外来企业、外来人口逐步增多,流动性增强。随着居民收入的不同增加,消费观念逐步改变,对促进河口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五、工作开展情况
从目前情况看,管理力度相对减弱。原机构编制随之取消,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进行管理、协调,导致商业发展
2秩序较为混乱。为加强对商贸流通业的管理指导,我局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工作。
(一)成立专门机构。成立了商贸科,配备X名精兵强将,下一步大学生分配时,重点充实商贸科的力量。
(二)认识上高度重视。工作框架主要是“两个重点,一个管理”。一个重点是工业,一个重点是商贸流通业,一个管理就是抓行业管理。将商贸流通工作纳入经贸局乃至全区的重点工作之中。
(三)制定扶持政策。根据区领导安排,制定了《骨干商贸流通企业扶持政策(讨论稿)》,从政策上给予扶持,目前正在征求有关单位意见。制定了商贸流通业和物流业“十一五”专项规划,准备提交区领导研究。
(四)开展酒类流通管理工作。根据商务部《酒类流通管理办法》,对酒类流通实行登记备案和溯源制度。我们召开了全区酒类流通管理工作会议,组织全区商场、宾馆、批发商等100余人参加了会议,同时在电视台下发通知,给每家酒类经营业户下发通知,要求登记备案和实行溯源制度,给予一个月的过渡期,过渡期后进行市场检查,确保酒类市场安全及人身安全。
六、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够充分。由于建区较晚,城区居民和流动人口相对较少,部分人对商贸流通业的重要性在认识上不够充分,思路不明确,商贸流通行业基本处于自发状态,影响
了发展。
(二)商业网点定位不明确。业态控制不够合理,缺乏功能鲜明和享有盛誉的特色街区,专卖店、专业街比重偏少,各种类型的专卖专业店、品牌店和精品店等有待发展。缺乏长远规划。
(三)缺少知名品牌。多数商贸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在品牌、管理等方面与知名商业企业存有一定差距,不能满足中高档消费者对消费环境、商品品质的要求,造成很多居民异地消费。
(四)缺乏鼓励和扶持商贸流通业的优惠政策。各级制定的一些优惠政策,如扶持政策、税收政策、信贷政策和其他相关政策偏重于鼓励工业企业的发展,对商贸流通企业的优惠政策太少。
七、下一步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走出去学习。组织有关人员到外地进行学习考察,对好的做法和经验实行拿来主义,充分借鉴和利用,促进商贸流通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实施行政推动,启动专业市场。对于新建的水产批发市场、装饰材料批发城等专业市场,借鉴先进做法,适当给予行政推动,帮助市场启动应用。
(三)深入开展酒类流通管理。根据上级要求,在宣传发动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市场检查工作,把酒类流通环节安全工作抓细抓死。
(四)充分挖掘发挥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对商贸流通业进行管理,需要深挖职能,在实施酒类流通管理的基础上,适时开展特许经营管理。
XXX的商贸流通业在各位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从企业发展到市场管理都有了较大发展,下一步希望继续给予更大的关心和支持,促进商贸流通业更快发展。
第三篇:商贸流通业发展建议
关于扶强做大商贸企业的措施及建议(讨论稿)
按照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现代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方向,我县商贸流通业体制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构想是:优化布局结构,加快科技进步,推进管理创新,培育壮大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大公司和大集团,建设几个独具特色的能叫得响的大市场,倡导发展几个具有示范作用的商贸流通企业,鼓励吸纳大量中小店铺成为大公司的加盟连锁店,建起我县现代商贸流通业体制的主体框架,建设大型物流中心,专业市,初步建立起一个与清流县情相符的、具有鲜明经营特色的、能够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的商业网络。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要把构筑我县大商贸流通业发展摆上应有地位,切实加强领导,成立由县政府主管领导挂帅、相关部门参加的三产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作为议事协调职能的三产办和作为履行行业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的三产促进局、三产服务中心等专门机构,加强对我县商贸流通业的统一规划布局和协调督导。各级及相关部门要找准位置、扮好角色,共同为我县大商贸建设献计出力。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和政策导向作用,出台相关地方性政策法规,使我县商贸业及网点建设规范有序,在用地、财力等方面给予支持;要用行政、经济、法律等各种手段,保证大商贸大流通发展
1规划的实施;有关部门要加强投资方向的信息引导,改善服务,提高效率,加强协调,确保规划实施。要重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完善行业规章,加强对商业网点设置的指导和协调监督,实现行业自律管理;积极支持商贸流通行业建立行业协会和企业间的非正式网络或战略联盟、经纪事务所、信息咨询、劳动服务等中介组织。坚持以市场运作为主、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善于利用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和民间资本活力和潜力巨大的优势,大力吸纳民间资本发展现代商贸业,引导有实力的商贸企业发展新型业态,拓展市场空间。
二、调整布局,构建集聚区。
打造五个功能板块,北大路汽车贸易集聚区;雷公布现代城市物流园区;桥下闽西北二手车交易市场;金鼎、雁塔、永顺、北区大型超市区;龙津农贸市场、城关第二农贸市场、北区农产品专业市场集聚区。主要抓三件事:一是认真调查研究,借鉴外地经验,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可以操作的流通发展规划,特别是综合考虑当地人口密度、现有商店数量及服务地域范围等因素,对网点布局结构提出阶段性的明确要求。二是引进大的提升小的。以市场换理念、换管理,引进一个或几个高水平的零售业巨头。三是注重在布局结构调整中形成自己的拳头。抓现代商贸流通,必须与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紧扣中心抓商机,围绕优势上强项,在优化服务中形成自己的拳头。
三、做好重大项目策划和服务。
一是在建项目有序推进。积极做好雁塔、永顺等大型超市入住。二是前期项目有机转化。原谋划储备的集仓储、运输、配送、信息服务、维修服务、大型停车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企业;集二手车交易、汽车美容维修、大型停车场、驾驶员之家、高速公路施救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闽西北二手车交易市场,要及时完成前期谋划、转化、升格、落地。三是积极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支撑条件。制订出台《清流县政府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创造良好投资环境,营造浓厚发展氛围,推动三产经济发展。四是培育龙头企业。对现有设施比较完善,经营面积较大的商场,要积极保护,防止恶性竞争。
四、加强引导,壮大三产。
﹙一﹚加大资金投入。设立第三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建议县财政安排100万元用于第三产业发展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引导投入,并随财政收入增长逐年提高;金融部门对符合本第三产业导向目录的新建、扩建、改建项目,优先安排贷款资金,逐年增加贷款规模,增加授信额度,给予贷款支持,扶持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二﹚鼓励企业投资经营各类商贸业(含社会餐饮)。对新建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且建筑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以上的项目,年实现增值税、营业税县财政实得50万元以上,按其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县财政实得部分的3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30万元;支持具有知名品牌的连锁企业和“老字号”企业
落户清流,对企业法人注册地在我县,新建经营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连锁企业、商场,按其实现的增值税、营业税县财政所得部分的3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30万元。
﹙三﹚鼓励商贸企业做大做强。对企业法人注册地在我县且能纳入我县统计,年销售额在2000万元以上的新建批发零售企业,其中零售部分的销售额达到500万元以上的,给予企业一次性奖励2万元;对老的零售企业,年销售额增加到3000万元以上的,年上缴增值税县财政实得20万元以上的,一次性奖励企业5000元;对年销售额达到300万元以上的新增加的餐饮业,一次性奖励3000元;对老的餐饮限上(年营业额200万元)企业,年营业额增幅达28%以上,年上缴营业税15万元以上的,对该企业所产生的营业税2%奖励一次性给企业,最高不超过5000元。对当年销售额(或营业额)首次达到1亿元以上,且实现增值税、营业税县财政实得200万元以上的商贸企业,按经营者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县财政所得的2%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10万元。
﹙四﹚支持专业市场建没。对新建建筑面积5000平米以上、10000平方米以上、15000平方米以上的各类市场,企业年上缴增值税、营业税地方实得5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上、150万元以上的,县财政按企业年上缴增值税、营业税地方实得部分的20%给予奖励,最高分别不超过50万元、100万元、150万元。
﹙五﹚支持物流业发展。鼓励企业投资货物运输、仓储、配
送、码头等公共物流项目,设立第三方物流企业。对新建的物流企业,企业法人注册地在我县,年产值在5000万元以上,年实现地方税收100万元以上,按企业所缴纳的增值税、营业税县财政实得部分的30%奖励给企业,最高限额50万元。
第四篇:苏仙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
苏仙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
苏仙区作为全市“两城”建设的主战场和排头兵,抢抓国家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机遇,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积极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商贸流通工作,并作为重要产业加快推进,着力构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
一、当前发展现状
苏仙区属郴州市城区的城乡结合部。2011年共有限上商贸企业102家。2011年全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9亿元,同比增长18.4%。按所在地分:城镇56.7亿元,同比增长18.2%,占94.7%,乡村3.2亿元,同比增长21.8%,占5.3%。
2011年苏仙区限上商贸企业基本情况表
(一)批发零售业
2011年全区有限上批零企业50个,占限上商贸企业49%。2011年全区批发零售业销售53.2亿元(限额以上46.9亿元,占行业比重88%),其中批发业4.5亿元,同比增长7.6%,占7.5%;零售业48.7亿元,同比增长22.2%,占81.4%。2011年,全区批零业上缴税收18697万元,同比增长12.27%。
(二)住宿餐饮业
2011年全区限上住餐企业52个,占限上商贸企业比重51%。2011年住宿餐饮业销售6.6亿元(限额以上6亿元,占行业比重90%),其中住宿业1.4亿元,同比增长9.2%,占2.4%;餐饮业5.2亿元,同比增长0.1%,占8.7%。2011年,全区住餐业上缴税收1539.89万元,同比增长23%。
(三)物流业
2011年全区共有第三方物流企业11家,逐步形成了以泓广物流、锦运物流、惠康农资公司为龙头的物流市场。形成了以惠康农资公司为龙头的农村日用工业品、农资和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全区共有商品交易市场18个,其中年销售总额过亿元的市场有2个;营业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网点5家,即拓普电器、生源商业连锁超市、步步高超市、黄公平超市、良田供销社白露塘超市。
二、存在的问题
(一)商贸聚集不强。苏仙区撤地建市前为郴县,以农业为主,第三产业极不发达,商贸基础设施非常薄弱,而同城的北湖区属小郴州市,商贸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大型批发市场、高档商贸网点遍布城区,如罗家井市场、北湖市场、步步高超市等。郴州市撤地建设10年来,市委市政府将发展商贸放在五岭广场地区,新建了五岭大市场、沃尔玛超市、华天酒店、雄森大酒店等一大批商贸企业。近三年来,市委市政府才将发展第三产业重点放在城东新区,但由于起步晚、配套设施不健全,大型商贸企业落户少,还没有形成强大聚集效益。与同城北湖区相比,不论是销售总额、企业数量、企业质量,还是商贸聚集力、辐射范围、对GDP贡献率都相差甚远。据统计2011年北湖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79.2亿元,是我区的3倍。2011年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GDP的贡献率6.8%,占GDP的比重9%。
(二)政策引导不够。一是规划滞后。长期以来,我区对商贸流通业发展采取“放任自流”的管理模式,未制定全区性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市场定位不符合我区区情。二是政策支持力度小。由于农业人口多、农村面积大,我区十分重视现代农业化和新型工业化建设,给予的优惠政策多,但对商贸流通业重视不够,政策支持力度不大。三是布局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区大型商贸业网点主要分布在城镇,农村分布少,2011年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2亿元,仅占5.3%。全区有商品网点7500家,其中城区4100家,农村3400家(大部分为小商店)。
(三)市场结构不优。商贸行业的黄金比例是购物占40%,餐饮占30%,休闲娱乐占30%。而我区三者比例严重失衡,餐饮占16%,购物占74%,休闲娱乐占10%,严重影响了消费者一站式消费,影响了商圈整体功能的发挥。我区以低档商贸网点为主,如各类小商店,高档商贸网点少,目前区内只有一家五星级宾馆奥米茄大酒店。由于我区的超市网点布局不够合理、辐射功能较弱,加上人们从众心理和消费习惯,逛街购物往往青睐城中心的沃尔玛、中皇城、家润多这些商业购物中心。而城东新区居住、公共设施功能配套完善,对人流、商流的潜在吸聚能力强,却缺乏相应的商业集群,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四)物流体系不全。商贸物流业快速发展对促进商贸繁荣、服务民生、改善消费环境、推进流通方式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区目前商贸物流整体水平不高,物流
效率偏低,难以满足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商贸物流企业偏少,普遍规模较小,组织化程度不高;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运作方式、运行模式不能适应工业和商贸企业精细化服务的要求;商贸物流基础设施落后,配送能力不强;商贸物流缺乏统一规划和布局,融资难、税负重、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贸物流业发展。
三、发展方向及建议
(一)规划引导,科学布局,促进商贸流通业大力发展
一是规划引导。根据我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特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加紧制定苏仙区商贸流通业发展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短期规划,积极引导商贸流通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打造苏仙特色、品牌商贸流通业,构建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二是科学布局。抓紧完善全区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总体布局规划。在全市已有规划基础上,因地制宜,紧密结合我区发展方向,重点就商业中心、专业(特色)街区、专业(批发)市场、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综合超市(市场)等相关配套设施进行科学合理规划。着力打造苏仙岭、爱莲湖、飞天山、裕后街、王仙岭、城东新区等城市商贸流通聚集区,着力打造良田、坳上、栖凤渡、五里牌、白露塘等城镇商贸流通聚集区。
(二)城乡并重,统筹发展,促进商贸流通业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扩大商圈辐射面。针对我区商圈聚集和消费习惯现状,大力发展城乡连锁经营。发展连锁经营是现代商贸服务业中最具活力的经营方式,是住宿、餐饮及零售业的发展方向,是先进管理方式在更长的产业服务链上的扩大和延伸,有利于提高抗风险能力。在积极做好城区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的同时,重视加快乡村商贸流通业建设,加大支持乡镇农贸市场改造提质,做大做强一批乡村商贸流通企业,扩大乡村辐射面,进一步拉升乡村消费水平的和质量。紧紧抓住市委市政府放宽郴州大道及槐万路周边农民建房机遇,引领农村商贸流通发展,提升农村商贸流通水平。
(三)整合资源,提升品位,促进商贸流通业更高发展
加快苏仙区商贸流通体系建设,除了要注重扶持老企业,巩固区域特色,做好市场提档升级工作外,今后更要关注引进新企业、上马新项目,大量培育新的住宿餐饮、批发零售限上企业,特别是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连锁企业集团,实现区域商贸业量和质的同步提升。更要着重进一步改善商贸业结构,通过招商引资、选商引资,逐步扩大新型业态的比重。目前苏仙区主体消费已提高至新的层级,要适时加快引进国内外著名商贸品牌企业,在业态上重点引进大型商贸综合体,大型住餐企业,引导消费需求,提升消费水平。
(四)完善功能,优化服务,强力推进物流业有效发展
加快泓广物流等一批大型龙头物流企业建设,改造现代物流配送中心,完善物流配送功能,发展统一配送,提高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精细化水平。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支持商贸服务业与物流业对接,发展专业化、网络化、信息化全流程的物流服务,促进供应链各环节有机结合。鼓励中小企业加强合作,创新物流合作方式和服务模式,发展共同配送。支持品牌生产企业与物流企业密切合作,建立专业化的城际和国际物流配送网络。
第五篇: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研究
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研究
一、商贸流通业概述
商贸流通业是指商品流通和为商品流通提供服务的产业,主要包括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仓储业,并涉及交通运输业等。商贸流通业及商品市场是联结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是工农、城乡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重要环节,商贸流通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一)商贸流通业是现代经济的火车头
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程度的窗口,是观察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晴雨表,是不断启动市场、促进需求和消费不断升位的助推器。商贸流通业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血脉和神经,是各种生产要素集结、整合与聚变的载体;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引导性力量。运用高新科技建立和发展现代化大商贸体系,可以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运行的效率。
(二)商贸流通业是城市繁荣发展的城市是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流的中心;商贸流通业越发达,城市就越繁荣,就越具有竞争力、生命力和辐射力。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为生产力与流通力的统一。在生产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流通力成为决定因素。城市经济的发展不仅要依靠“新经济增长点”所提供的利润,更依靠商贸流通业繁荣带来的土地、房产、劳动力及基础设施等要素的普遍升值。名列世界竞争力前茅的新加坡,主要不在于其生产优势,而在于其强大的流通力;我国香港也是靠“商”成为国际大都市。因此,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要重视生产的发展,还必须重视商贸流通的投入和培植。只有将商贸流通业提高到优先发展产业的高度,才能促进城市发展和城市各项功能的发挥,提升城市经济的综合能力。
二、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概况
(一)发展现状
201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7万亿元,5年来年均增速达18.1%;2010年生产资料销售总额36万亿元,5年来年均增速达20.4%;2010年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增加值4万亿元,5年来年均增速达16.9%;
(二)覆盖城乡的流通网络初步形成城市商贸流通业形成了以购物中心、仓储式商店、超市、便利店、专业店等业态为支撑的城市商贸流通体系;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1978年的505.2亿元扩大到2010年的133689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由32%上升为86.5%,东部地区的部分省市如上海、宁波等,人均商业面积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渠道在我国农村初步形成,新的零售业态和经营方式开始从城市走向村镇。2010年底,全国累计建设改造“万村千乡”农家店52万个,建成配送中心2667个,覆盖全国80%的乡镇和65%的行政村。
(三)流通现代化初步显现
2010年限额以上连锁零售餐饮企业销售总额2.5万亿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7.8%;电子商务蓬勃发展,2010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5万亿元,网络购物交易额超过5200亿元;连锁集团物流配送(统一配送率达到63.4%)、网购物流配送、批发市场物流配送蓬勃发展。
(四)流通主体呈多元化发展
目前已有50多家国际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在中国开设分店,外商零售企业开设的门店数量16757个,营业面积1733.7万平方米,占全部连锁零售企业的比重分别
为9.5%和14.7%;2009年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销售总额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10.7%,集体企业占2.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占16.3%,私营企业占6.1%,其余混合所有制企业。
(五)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流通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现代化批发方式发展不足;零售业各业态发展不均衡;城乡流通发展不平衡,农民“买难”、“卖难”现象经常发生。
2、流通领域市场失序现象大量存在:缺少相应的流通标准和质量可追溯制度;部分行业准入门槛低,经营主体资质参差不齐,制假售假、商业欺诈、拖欠货款、坑害消费者利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3、流通现代化、信息化程度亟待提高:很多流通企业的内部管理手段落后,特别是物流配送体系的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不高,造成流通速度慢,物流总成本过高。我国物流总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1%,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10%)。流通过程中的损耗率居高不下,最高的果蔬类已经达到30%,最低的肉类也有12%。
4、流通市场主体能力不强:流通领域经营主体360万家,但是大型流通企业数量少,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不足1%。连锁百强第一的苏宁集团,年销售额仅相当于沃尔玛集团销售规模的3.8%。
5、政策体制问题亟待解决:连锁企业汇总纳税无法实施。
三、商贸流通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商贸流通业对促进消费、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推动城市化进程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经济将由资源约束型逐步转变为需求约束型,“以市场为中心”的理念将压倒“以生产为中心”的理念成为主导。随着消费者权利整体地向上位移,商贸流通业必将占据产业链中的主导地位。
(一)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加强
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继欧美发达国家在20世纪确立服务经济之后,若干中等收入国家也逐步开始向服务经济转型,而在服务业中表现最好的当属商贸流通业。商贸流通业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已得到明显上升。据统计,我国201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7%,其中,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5.5%,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增长15.6%。由此可见,经济危机爆发后虽然投资与净出口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的贡献率开始下降,但是由于国内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拉动作用,商贸流通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却在不断提高,商贸流通业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凸显。
(二)引导生产的功能不断得到强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决定流通的因素是市场需求与市场供给,其中需求是构成市场的基础。依据市场需求导向组织生产是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以市场为中心”的理念成为主导,生产、流通、消费之间日益表现出“生产企业围着商贸企业转,商贸企业围着市场需求转”的特点,处于整个经济活动末端环节的商贸流通业因为控制了整个销售网络而具有市场渠道优势。与此同时,商贸流通业正积极对其上游产业——生产制造业领域进行投资:通过内部交易代替市场交易不仅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而取得价格优势,而且可以保证稳定的供求关系,防止经营活动受到外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这使得商贸流通业通过整合生产环节从而具有更加强大的先导优势。现实已经表明,商贸流通业对制造业的引导和约束作用正在日益强大。
(三)引导消费的功能日益显现
在新经济背景下,商品市场具有的“商品集散、财务结算、信息传播和形成价格”的四大功能特征越来越明显,尤其是电子商务平台的建立和广泛应用,已经逐步实现了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有机结合。批发零售业态的不断发展,经营理念的不断更新,经营方式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都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和消费倾向。集购物、休闲、娱乐、商务等功能为一体的专业市场、大型购物中心以及网上交易平台等现代化商业设施已经成为国际国内贸易的主要实现地、流行时尚的前沿传播地和高端服务业的策源地。批发零售业态的不断融合正在催生着批零一体化趋势的出现,其不仅进一步简化了流通程序,提高了流通效率,而且因其对消费需求更加敏感而与消费终端的关系更加紧密。
(四)对供应链整合的功能不断强大
商贸流通业对上下游产业链的整合功能也越来越突出。从微笑价值曲线理论可以看出,整条商品供应链上制造业是最低端的,最具有赚钱效应的是流通服务和产品研发。因此,商贸流通业一方面采取技术创新与生产领域协同发展,通过供应链内部组织管理模式的优化来降低交易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例如苏宁电器通过B2B电子商务技术手段与供应商的供应链从流程到信息都实现了协同管理。通过从采购订单、发货入库到结算清单、付款对账等主干流程和环节的全面整合,双方均可以进行在线查询和互动。目前,苏宁已经与三星、海尔、摩托罗拉等大型生产企业建立了这种直联的B2B供应链合作关系,供应商可以进入苏宁的系统里,随时查看自己产品的销售进度和库存情况,在减少业务沟通成本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供应链效率。另一方面商贸流通业凭借对消费需求的高度敏感及时向生产领域反馈市场信息,生产企业获得反馈信息后不断通过对产品的研发、设计、品牌等环节进行整合,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开发自有产品品牌,从而使商品具有了更加强大的价格和品牌优势。
四、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
从国际大环境来看,总体上全球经济形势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显示,未来几年,美国、日本、欧洲都将保持较为强劲的增长势头。国际资本流动更趋活跃,国际市场需求更趋旺盛,客观上有利于扩大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规模。
从国内来看,“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的增长期,以住、行为代表的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拉动住房、电信和汽车等产业高速成长,产业升级速度明显加快;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促进了产业升级和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政府职能转换、整顿市场秩序取得积极成效,民间投资加速,企业素质总体改善,市场对经济增长的调节作用明显增强。这对扩大招商引资、调整产业结构、刺激市场消费等方面将产生积极影响。度过世贸组织后过渡期后,国内关税继续降低,各项非关税措施取消,外商投资领域将进一步放宽,进入门槛进一步降低,国际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势头加快,对利用外资和扩大外贸进出口将产生积极影响。CEPA的深入实施、长三角区域合作步入实质性阶段、中国—东盟区域一体化步伐加快,都将对区域经济扩大贸易、扩大引进资本、技术、人才,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进一步活跃市场等带来巨大的机遇。
五、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战略研究
(一)实施现代化战略,提升商贸流通业的整体水平
商贸流通业实施现代化战略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以信息化带动商贸流通现代化。构筑商贸流通业信息平台,通过吸纳、采用各种先进的商贸流通经营、管理新技术、新手段,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大力发展新兴商贸流通业,推进商贸流通业和商流的网络化,通过现代化提升商贸流通业的整体水平。二是与科教
兴国战略相结合,提高商贸服务业科技含量。紧跟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潮流,加大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的力度,加快构筑人才高地,提高商贸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三是紧跟经济全球化进程,把流通现代化发展摆到商贸发展的重要位置,使之成为推动商贸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在推进流通现代化的进程中,要重点加快连锁商业的发展,以连锁商业为突破口,推动传统商业与现代商业转变,推动连锁经营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展和延伸,逐步确立连锁经营在商贸服务业中的主体地位。
(二)实施集约化战略,构筑起商贸流通集聚辐射的新平台
实施集约化战略,首先应以大企业、大集团、大市场为载体,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各类要素向优势资本、优势企业的集聚,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构筑起商贸流通集聚辐射的新平台。建立以大型流通企业集团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培育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其次以引导、协调、规范、扶持为主要抓手,优化企业发展战略,培育商贸流通业市场主体。商贸流通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独特的发展战略,包括经营、业态、品牌、扩张、并购、人才等方面,做到科学领先,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制定发展战略时,把连锁经营与企业并购结合起来,做到立信中创业、做强中做大、规范中发展,做强做大企业。
(三)实施城乡协调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区域商贸流通经济发展
首先,应以推进“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为着力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城市商业特别是主城商业的辐射作用,与新农村、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使城乡消费市场更趋开放活跃,实现城乡联动、和谐发展的新局面。其次,要以建设区域商贸中心为目标,以开拓市场、扩大消费为主线,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为动力,推动传统商业经营方式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变,完善商品市场、现代流通、法制建设、监测调控、商业信用五个体系。三是抓住确立各类经济带的机遇,建立网络化的区域市场体系,大力提升大型市场水平,大力建设现代物流基地,大力发展会展业,实现生活服务、产业服务和流通辐射的三大功能,建设具有强辐射能力的区域中心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大量聚散,提高聚合辐射能力,实现对周边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和聚集。
(四)实施产业互动发展战略,创造新的机遇和空间
产业互动发展,能够为商贸流通业创造新的机遇和空间。首先,以产业链为基础,加强产业间的互动,在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推动商贸流通产业与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和旅游、文化等三产业的互促互动,农工商联手开拓繁荣市场,深度融合发展。其次,自觉适应城市化加速推进的要求,以规划为龙头,突破传统商业布局观念,拉开中心城市骨架,加快形成若干个以商业功能区为基础、错位竞争、有序支撑、层次清晰的商圈。实施内外贸一体化战略,消除内外贸一体化市场带垒,培育内外贸一体化企业主体,形成内贸促进外贸、外贸拉动内贸的内外贸一体化市场格局。最后,与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相结合,重点培育现代物流业。建设区域性物流网络,要以中心城为依托,连接一批大中型的储运、批发企业,建立现代物流产业走廊。
(五)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提升产业整体发展能力
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首先应抓住国际商业资本和各类区域外商业资本对营销网络开拓的机遇,适时调整引资重点,加强对国际知名商业的引进力度,优化商业网点布局,推动商贸流通业的开放度,提升区域商贸流通业的水平。其次,要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推动商贸服务业国际化同样是商贸流通业加快发展、提高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要抓住我国融入WTO的历史性机遇,进一步扩大开放,有效地利用国际商业资本,全面与国际商贸服务业发展接轨。另一方面,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国际市场。通过独资、合资、合作方式和连锁代理等渠道,建立国际市场贸易网络;以贸易网络为载体,以高新技术为手段,建立市场信息网络;利用各种运输渠道和储运企业建立国际物流网络;以区域传统、特色的加工技术为基础,建立商贸流通服务网络。
六、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一)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
在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优化城市综合超市、购物中心、批发市场等商业网点结构和布局,支持便利店、中小超市、社区菜店等社区商业发展”;“鼓励和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完善农村服务网点,支持大型超市与农村合作组织对接,改造升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要“引导住宿和餐饮业健康规范发展”;“支持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
(二)我国《政府工作报告》
在我国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了“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的工作重点任务。包括“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超对接‟,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和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制度,把握好国家储备吞吐调控时机,搞好进出口调节,增强市场调控能力”;“继续实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政策,加强农村和中小城市商贸流通,推动农村商业连锁经营和统一配送,优化城镇商业网点布局”;“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型服务业态”;“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专项治理行动”。
从我国的经济发展宏观战略中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要求可以看出,我国已经强烈意识到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之一。
七、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建议
(一)加快流通业的法制体系及标准体系建设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目前流通体制的基本情况,从三个方面加强立法工作:一是调整产业组织结构;二是规范企业竞争行为;三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要加快流通行业标准的建设。力争用五年的时间建立较为完备的商品流通法律体系和标准体系。
(二)加大流通体制改革和政策协调力度
消除流通现代化发展中的体制性和政策性障碍要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切实解决各类企业在竞争环境上的不平等问题,促进流通现代化,促进商品和各种要素在全国范围自由流动和充分竞争。
(三)重视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战略
加快人才储备和培养人才的竞争将日益成为中外企业之间的竞争焦点。同时,符合现代流通业发展要求的人才资源的短缺,也是中外企业发展普遍的“瓶颈”。未来几年,要将培养人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抓紧抓好。一是在高等院校中设立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特许经营等专业,为流通现代化培养后备人才;二是设立流通现代化人才培养基金,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三是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领域进行执业资格认证,并纳入劳动部的从业人员执业资格系列。
(四)开源节流,提高流通效率
提高流通效率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开源;二是节流。开源即增加收入,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应坚持薄利多销,以薄利吸引人,以多销带来效益。节流即节约成本和费用,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通过契约化的方式,使零售商和专业物流企业建立长期的委托代理关系,进一步形成物流联盟,可以减少交易的频率和交易不确定性,降低交易费用。
(五)大力发展连锁经营
推动连锁经营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展和延伸。一是在地区上,鼓励有条件的连锁企业,通过兼并联合、资产重组、参股控股或通过输出商标、商号和经营管理技术、发展特许经营等方式,扩大现有连锁企业的规模,逐步缩小地区间的差距。二是在业态上,从目前的以超市、百货连锁企业为主,向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店等多业态发展。三是在行业上,在零售和餐饮服务业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在实行集中管理和专营专卖制度的行业,以及新兴服务业中积极发展连锁经营。四是在形式上,在直营连锁不断完善和规范的同时,选择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知名度高、管理基础好的企业,积极探索特许经营的发展模式。
(六)积极推进物流配送发展
积极培育物流市场,建立社会化的区域物流服务体系;塑造多层次、多类型的物流配送格局。一是加强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和管理。二是整合物流资源,建设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企业。三是积极组织生产资料分销企业完善服务功能,为生产企业提供原辅材料及零部件的配送业务,逐步建立钢材剪切加工、混凝土、玻璃加工、日用化工产品、食品等专业化的加工配送中心,不断扩大配送品种范围,力争建成提供大规模、多品种、高效率服务的物流配送体系;稳妥进行电子商务试点做好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加快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重点抓好重要标准规范的制定推广和数字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以标准为前提、以数据为基础的社会化服务平台,为中小流通企业服务。进一步提高流通基础信息的规范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增强流通企业对信息增值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大型计算机数据库的建立和数据挖掘系统的建设,提高流通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效率;继续开展电子商务的试点工作。一是在钢材、电子、医药、建材等传统行业中,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建立上下游客户的网上采购,探索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二是在粮食、棉花、食糖、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批发市场中建立专业网络系统,探索有形市场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三是探索连锁企业发展电子商务的模式,利用连锁店铺的有形网络,通过开办网上商店,拓展经营品种与业务范围。四是探索物流企业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探索电子商务不同的发展模式。
21世纪是商业经济和流通经济的世纪,是产业聚积的世纪。我们理应顺应时代潮流,珍惜入世后短暂的保护期,抓紧培育龙头企业,夯实内功,加快我国流通产业与国际接轨,加速实现流通现代化,不断提升城市的整体功能和流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