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治复试之温家宝谈十二五主要目标和任务
政治复试-温家宝谈“十二五”主要目标和任务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11届全国人大4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我们编制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议。
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我们要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结合起来,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我们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城镇化率从47.5%提高到51.5%,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区域良性互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我们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稳步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支持政策,着力推进重大科学技术突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促进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生产力。加强人才培养,努力造就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发展体育事业。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我们要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至10%,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江大河重要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明显提高基本农田灌溉、水资源有效利用水平和防洪能力。--我们要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提高扶贫标准,减少贫困人口。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提高并稳定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政策范围内的医保基金支付水平提高到70%以上,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
--我们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加快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财税体制,构建组织多元、服务高效、监管审慎、风险可控的金融体系。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建立健全能够灵活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培育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进一步形成互利共赢的开放新格局。
--我们要不断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建设。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接受人民监督;必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维护群众利益的法规建设,推进依法行政;必须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必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总之,经过未来五年努力,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我国的综合国力就会有更大的提升,人民生活就会有更大的改善,国家面貌就会发生更大的变化。
第二篇:为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
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就是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任务。两天来,我们组织参观了大港基地,大家交流了各自的工作和想法。刚才,公司党委表彰了“十一五”立功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基层先进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及优秀党员,传达了集团公司半年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下面,我代表公司党委讲三个问题:
一、上半年工作和主要成绩
从以上数字情况看,我们从整体上较好地把握了增长速度和时间进度,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公司党委年初设定的目标、制定的措施在企业得到了较好地贯彻落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1、全面完成了各项经济指标
各个企业顶住了双线作战,老企业坚持生产、新企业正在建设,以及环保安全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积极开发市场,努力做到增产增效。从目前情况看,行业的主要企业、主要产品尽管所处的市场环境大致相同,都面临着供大于求、竞争惨烈的局面,但大家的危机意识和努力程度也在不断增强。通过认真的市场分析、定位,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仍然稳住了大局。为了适应能源动力费用和原材物料成本不断上升的趋势,更好地发挥基地的集约优势,全面提高 1
企业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从现实考虑和长远打算,公司和各企业加大了以财务核算为中心的各项管理。从年初开始,我们以经济分析入手,在市场、产品、资金、成本、消耗,包括项目建设、技术开发等各个方面深入开展调研、进行市场预测、强调现场管理、节约费用开支、推动节能减排,进一步增强了各级领导和全员全面企业管理的意识。从整体上讲,我们大多数企业正处在搬迁和建设的周期,成本费用动态管理难度加大。这几年,职工工资水平增长较快,能源费用、原料成本都在逐年升高。摊子大了以后,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和折旧也在增加。一系列问题,都将制约和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从今年1-5月份分析如稍有疏忽,利润将可能成为最大的变数。所以,全面加强企业管理、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应该成为今后各项工作中的一个永恒课题。
2、项目建设不断地向前推进
按照计划,今年是基地项目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最多的一年。为此,行业上下投入了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资金,全力以赴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一是加强调度,在前期手续、工程进度、资金使用、人员调配各个方面进行上下协调,与有关专业部门联系沟通、争取支持,办理相关手续;二是深化管理,对已经投产和正在建设的项目强化措施、加强管控。针对搬迁、试车、投产,以及施工、安全、进度、现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并形成制度,抓好落实。三是规范运作,从项目规划论证、可行性研究、工程预算、审批手续、以及招投标、采购、资金使用、合同和档案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规范。针对项目审计提出的问题,加强整改并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保证监督体系。
3、科技开发创新的步伐加快
4、企业的改制退出同时并举
今年,行业改革调整任务仍十分繁重。老企业退出和新企业改制两方面工作都在进行当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和矛盾有待于逐步理清和扫除障碍。
5、政治保证作用得到了增强
今年,是建党90周年。行业上下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庆祝党的生日。今天,我们在会上表彰了“十一五”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以及先进党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党员,还有基层的先进党支部、模范党员岗等一系列先进人物。这些先进单位和个人在“十一五”期间为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创造了优良的业绩,在企业的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成为我们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学习的榜样。各级党的宣传部门正在组织他们的事迹材料,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在庆祝建党90周年的时候,弘扬党的光荣传统,表彰各条战线上模范先进人物,必将激励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创造更加辉煌的成绩,为行业的建设增加更大的精神动力。
上半年,我们结合落实“十二五”规划和打好“十二五”
开局,组织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和胡锦涛总书记来天津视察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对基地建设和“十二五”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在经营战略、科技创新、人才建设和集约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措施,使市委和集团公司“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的要求得到了较好的贯彻落实。为行业的发展、和谐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三、下半年工作和主要措施
为了实现全年目标任务,下半年要完成:
1、狠抓项目投产达产,促进经济全面增长
如果说,项目的投达产是完成全年任务的关键,那么市场则是重中之重。各级领导必须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市场上面,从当前和长远考虑,关注市场变化,做好市场决策。上半年,我们大多数产品随着市场的起伏,在磕磕碰碰中基本完成了任务。这一方面是大家共同努力、克服困难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这些年积累了一定的后劲,不论是在规模数量还是在技术质量上高人一筹的优势所在。今天,同行竞争越演越烈,赶超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的一些产品已经强烈地感到了威胁,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所以,大家必须认真研究市场,拿出对策、找准定位,在技术、成本、质量,以及市场细分、营销规划、价格策略等各个方面扬长避短,实行差异化竞争。
尽管国家经济放缓、市场趋紧,但从行业的长远发展讲,特
别是面对“十二五”的任务,公司需要做实,企业争取上市,以及职工要求收入增长的期望,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都要求我们必须保持一个比较快的增长速度和一个比较好的经济效益。考虑到部分企业需要搬迁、项目正在建设之中,不可预测的情况和变数很多。应该说,今年确定的指标速度并不高,实际上给“十二五”后几年的发展增加了很大压力。尽管这样,要完成全年任务,困难还是很多。就当前,行业的重点:一是抓项目;二是抓市场,各级领导必须明确工作的着力点,抓住关键环节,实现重点突破、带动全局发展。今年,要不遗余力全面完成各项指标任务,争取更大作为,能多干的要多干一些,能提前的要力争提前,为明年寻求更快发展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下半年,以至今后更长的一段时间里,各企业一定要把管理工作提上议事日程。从公司领导到部门,再到企业专业科室、车间、班组要从现场管理整顿抓起,按层级的要求,一级抓一级,一级负一级的责任。各级领导、特别是一把手要牵总头、负总责,从制度入手,强化经营运行的全过程管理。一是加强阶段性的经济分析,从成本核算入手,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逐步形成及时纠错与完善制度相结合,贯彻执行与检查监督相补充的常态、长效机制,抓一个落实一个,长期积累养成,并成为一种企业管理文化;二是加强预算管理,做到心中有数、执行有力。凡事预则立,在资金调配使用、费用支出节约等财务管理上一定要有计划、按程序进行,减少随意性和盲
目性;三是要把成本核算深入到车间班组,从最基础做起,在领存用料、质量消耗、节能减排、安全环保、产品收率、存货入库,以至劳动用工等各个方面进行成本核算,将指标细分细化,实行以班组核算为单位的考核,与奖励收入挂钩。以上三个方面都还是一般化的基础性管理,距科学严谨的现代化管理还有很大差距。但从现实现状考虑,我们必须从最基本的做起,才能逐步向科学化管理过渡。各企业要高度重视,并加快现代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快科学管理手段的引进和使用,加快企业管理全面上水平的步伐。
第三篇:十二五及2011年节能目标任务表态发言稿2
突出重点狠抓落实 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及2011年节能目标任务
“十一五”以来,洋河新城把节能作为事关全局、事关长远的硬任务来抓,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2010年,洋河新城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1.11吨标煤/ 万元;洋河纸业、洋西木业等企业消耗工业废料5687吨,循环利用水平有了明显提升;洋河酒厂在发展循环经济同时抓好节能降耗工作,该企业获得江苏省首届绿色等级企业称号,连续6年被评为市绿色等级企业。根据洋河新城“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规划测算,到2011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9吨标煤/万元,比2010年下降18.9%;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6%,其中2011年下降3%。为了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和2011年节能目标任务,我们将狠抓五个方面工作,全力做好节能降耗工作。
一、狠抓源头控制,坚决杜绝高耗能企业进入洋河新城。根据洋河新城产业发展规划,我们主要发展酿酒食品产业及其配套产业。在发展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过程中,我们将优先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型产业,对所有引进项目必须同时限制排污总量和环境容量,对不符合资源利用标准、不符合环保排放强度限值、高能耗的项目一律“亮红灯”,要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确保引进更多低能耗高附加值的产业项目。
—1—
二、狠抓结构调整,坚决淘汰现有落后产能企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形成循环经济的产业体系与空间格局,全面推进节水、节能、节地、节材等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工作。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产业政策,把淘汰落后产能作为推进集约发展,促进节能降耗的重要手段。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2011年底关闭桥北、赵圩、南街等6家砖瓦厂。
三、狠抓节能技改,重点推进四大领域节能工程。大力推进工业节能,以工业锅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余热余压利用、能量系统优化和高耗能行业工艺技术装备更新改造为重点,推进工业节能改造工程。大力推进建筑节能,积极探索节能新技术、新产品在建筑工程中的集成运用,大力引进推广节能门窗和新型墙体材料,加大建筑节能巡查力度,引导各类建筑向低能耗建筑转型。大力推进公共机构节能,积极推广公共场所绿色照明,推广应用节能型灯具、高效节电新光源和节电控制装置;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节约日常办公开支,推广使用节能产品,控制室内空调温度,减少电梯使用,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大力推进交通运输节能,加快淘汰老旧车辆,全面更新和升级客运车辆,积极培育节能环保型道路运输企业,加快运输装备改造升级。
四、狠抓基础工作,不断提高能源统计工作水平。开展重点耗能企业统计业务培训,提高统计人员业务水平,提高能源统计数据质量,更好地为节能工作服务。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能源统计基础建设,督促用能企业继续完善能耗原始台帐记录和统计台帐,全面加强能源利用的计量、记录和统计。
五、狠抓节能宣传,营造全民节能的良好氛围。定期组织节能宣传活动,推动节能知识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节能氛围。充分发挥网站、广播等宣传阵地的优势,采取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样的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节能宣传,倡导健康、文明、节俭、适度的消费理念,在全社会树立节能意识,建设节能文化,倡导节能文明,使节约能源成为每个企业和公民的良好习惯和自觉行动。通过全民宣传、全民参与、全民行动,确保全面完成“十二五”和2011年节能目标任务。
第四篇:北京: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消防工作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十一五时期北京消防事业发展规划》的制定及落实实践表明:以规划主导社会消防工作,是推动实现北京消防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同步的重要举措。因此,立足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阶段性目标,深刻分析北京消防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科学制定《十二五时期北京消防事业发展规划》,对于加快北京消防事业发展步伐,实现北京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统一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一、“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消防事业发展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北京市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
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社会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重要保障。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建设
京、绿色北京”,打造世界城市的不断深入,北京市消防事业发展将迎来难得机遇。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这一阶段,历时性和共时性的社会问题纠结在一起,既是一个
也是一个“社会矛盾凸显期”,这种阶段性的社会特征极大地增加了社会管理和治理难度,就北京消防工作而言,也给确保北京市火灾形势稳定带来诸多新的挑战,进一步推动北京市公安消防事业实现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还面临着不少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问题。
(一)社会稳定形势使消防工作面临新挑战。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流动人口大量增加,人民内部矛盾凸显,使火灾也处在一个频发、易发的时期。北京特殊的地位决定了北京无小事。任何一个敏感地区、单位、部位发生火灾,都将对北京的稳定产生影响。另外,北京市“平安建设”转入常态可能造成火灾高发形势的反弹。
年第29届奥运会、残奥会,三年以确保重大活动安全为重中之重的控工作带来了十分有利的大环境。进入
年来针对重大活动保卫采取的一些临时性超常措施将会随之取消或弱化,一些社会单位在确保安全上投入的精力将被部分撤出投入其他工作,内部员工松懈麻痹情绪的出现都将导致消防安全管理出现漏洞,全社会共同关注安全工作的态势和社会化消防工作将会有所削弱,有可能造成火灾形势反弹。
(二)北京市建设世界城市对消防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受国家经济政策影响,全社会将放手发展经济,与此同时,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建设世界城市。打造世界城市或者国际城市,就是要在城市现代化和国际化职能效应两个方面加以发展。城市规模和现代化水平是基础,国际化职能效应主要体现在其世界性的经济职能作用和竞争力上,同时也体现在社会、文化等领域的综合竞争力上。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必然导致大量不安全、不稳定因素,部分企业
导致火灾多发。今年,北京市《促进城市南部地区加快发展行动计划》将正式启动,包括50个城中村改造工程在内的城乡一体化步伐加快,到11条,建设工地大量增多,易燃可燃材料多,动态火灾隐患剧增,火灾防控难度加大,外来务工人员的大量涌入也将给消防安全管理带来新的压力。另外,面对当今世界全球化、信息化浪潮,在建设世界城市过程中,对消防事业发展的科技支撑十二五”时期,我国已进入了快速转型的新阶段。2009年新中国成立“平安建设2010“重效益,轻安全“人文北京、科技北“黄金发展机遇期从2007年党的十七大到60周年庆祝活动,”将转入常态,近两”思想也将会有所抬头,必然全市在建地铁将前所未有达”,2008和世界城市发展战略实现的攻坚时期。消防安全作为公“再到北京市连续”,在客观上为全市社会面火灾防年,“平安北京建设
要求更高,需要作的工作更多。
(三)长期制约北京市消防发展的问题尚未完全破解。一是落实社会消防工作责任制还存在差距。突出表现在乡镇和街道等基层消防组织不健全,履行消防职责明显缺失。有些职能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履行社会消防安全管理职能不到位,安全监管作用发挥得不好,部分社会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主体意识还未真正确立,消防安全工作没有真正落实,对火灾隐患整治不力等。二是落实消防事业发展规划还存在差距。目前,仍有部分区县二级消防分指挥中心和消防站建设进展缓慢,与规划要求差距较大。部分社区堵塞消防车通道问题依然突出。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消防力量不足、消防道路不畅、消防水源缺乏、建筑毗连和耐火等级偏低等问题普遍。三是排查整治火灾隐患还存在差距。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广泛使用,大型、异型建筑日益增多,非传统消防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地下空间、高层建筑、居民社区和城乡结合部等场所和区域火灾隐患大量存在,静态隐患难以根治,动态隐患很难控制,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问题十分突出。四是提升市民消防安全整体素质还存在差距。消防宣传覆盖存在死角盲区,特别是针对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和外来务工人员的消防宣传手段不多、覆盖面不全、声势不强,消防安全消防宣传教育培训不到位,消防安全知识不普及,逃生自救能力差,日常监护不到位,小火亡人时有发生。五是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发展还存在差距。从当前北京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和要求看,消防专业队伍力量和保障能力彰显不足,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全市发展不平衡。相关福利待遇、立功受奖、伤残抚恤等保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要求面临许多实际问题。
二、“十二五”北京消防事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
针对“十二五”时期北京消防事业发展建设面临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在深入、全面总结“十一五”消防事业发展规划基础上,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本着科学发展、统筹兼顾、立足实战、开拓创新的原则,初步确定了“十二五”时期北京消防事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贯彻落实《消防法》为主线,以打造消防“铁军”和构筑社会消防工作“防火墙”,开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为抓手,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切实推动解决制约北京消防工作发展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为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创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发展原则
1、科学发展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解决制约北京消防工作发展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实现北京消防事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
2、统筹兼顾原则。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城市与农村消防事业均衡发展的关系,兼顾市、区两级消防工作,统筹城乡共同发展,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注重农村消防工作,注重社会消防工作,实现城市消防事业发展与农村消防事业发展的有机统一。
3、立足实战原则。立足“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世界城市建设的发展战略,正确认识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深刻分析、预测城市高层、平面、地下空间布局,从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实战出发,实现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与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的有机统一。
4、开拓创新原则。把创新作为推动北京消防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充分发挥北京消防部队圆满完成“党的十七大”、“奥运会”、“国庆六十周年庆祝”三项重大活动消防安全保卫取得成功经验的优势,努力培育争创全国一流消防部队形成竞争新优势,实现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有机统一。
(三)发展目标
基本实现消防工作与北京市经济社会同步协调发展,基本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消防安全责任制落实的社会化消防工作网络和覆盖城乡的专业灭火应急救援力量体系,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平显著提升,全市消防安全环境明显改善,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明显提高,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实现遏制群死群伤火灾发生,确保火灾起数不超过30000起;死亡人数不超过
万元目标(原则:十一五平均值按照
三、“十二五”时期北京消防事业发展战略重点和建设任务
基于以上原则和目标,从社会化消防工作、火灾扑救、综合应急救援、战勤保障和消防科技五个方面,确定了
务:
(一)社会化消防工作方面
1、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消防管理体系。
落实、公民消防安全素质提高;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平明显提高;火灾隐患排查治理进一步完善;消防规划编制与执行。
2、推进农村、社区消防管理。重点为:乡镇编制消防规划,村庄、社区编制消防专篇;成立包括消防安全委员会等在内的消防基层组织;配置消防器材。
3、培育、发展、规范社会消防中介组织。重点为:消防、电气检测;职业技能鉴定;性能化防火设计。
4、推广应用城市消防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重点为:形成机制,提供决策参考,发挥指导作用。
5、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消防产品质量监督体系。
域消防产品管理机制形成;检测经费保障建立;质监、工商联动工作机制形成。
6、消防标准化工作。重点为:消防水源地方标准立项编制;消防产品使用管理规定出台。
7、消防宣传和培训。重点为:形成立体、平面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消防宣传体系;占领网络宣传阵地;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宣传网络;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责任人、消防安全管理人消防培训机制形成,提高四个能力。
8、消防法制。重点为:立、改、废法律法规研究;执法规范化开展;消防水池管理规定出台。
9、城市消防安全布局。重点为:各类功能区消防安全需求分析;危险源分析;加油加气站分析。
(二)火灾扑救方面
1、根据公安部等五部委《关于加强多种新式消防队伍建设发展的意见》
多种形式消防队伍持续发展;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经费、人员工资、福利待遇、装备器材建设等费用,纳入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财政预算,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2、根据《北京消防站规划》
出台正规化建设标准,根据正规化建设标准,新建、在用中队要在硬件、软件建设上100%达标的要求,提出老旧中队改造数量、名称、原因分析。300人;伤亡人数不超过GDP增长预期递增)“十二五”时期北京消防事业发展战略重点和建设任,提出新建消防站数量、位置、可行性研究;尽快250人;财产损失不超过。重点为:消防安全责任制 重点为:使用领,保障50003、结合北京市总体消防规划编制,按照国家标准规范同步规划设计消防水源;完善消防水源建设管理机制;消除消防水源薄弱地区;结合避难场所设置推动消防水池建设。
4、根据《武警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项目总体实施方案》要求,提出配套建设需求,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第四代119调度指挥中心完善功能内容;3G火场无线图像传输系统建设经费预算;灭火救援指挥箱和无线办公接入需求分析和经费预算。
5、根据新建、在用中队要在硬件、软件建设上100%达到正规化建设标准的要求,提出消防装备以及个人防护装备配置需求及预算;根据打造铁军的工作要求,提出训练、特种等装备器材和个人装备器材需求及预算;根据消防站建设规划,提出消防装备配置需求及预算。
6、根据北京实际状况以及队站建设发展,在与北京市编办、中央编办沟通协调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公安现役增编数额,切实提高部队战斗力。
(三)综合应急救援方面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消防法,加快特勤队伍建设,在组建特勤支队的基础上,建设市、区、县综合应急救援队,推动“一专多能”的乡镇应急救援队建立。
(四)战勤保障方面
开展第一、第二战勤保障基地建设;开展战勤保障大队建设;建立适应消防部队职能拓展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消防经费保障机制;开展教育训练基地配套建设;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库;根据公安部《消防员职业健康标准》,建设消防员心理调节中心;根据执勤备战需要,建设执勤备战公寓用房。
(五)消防科技方面
部局、市科委立项课题推进;消防科研基地建设;初步建立社会消防安全基础理论体系;消防水池设置标准研究;消防水源建设管理规定立项研究;开展典型灾害事故火灾及应急抢险救援等消防安全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攻关;开发引进保障灭火、应急抢险救援顺利开展的重大装备器材和系列防护产品;推广应用公安消防部队一体化消防业务信息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和现有的传输网络,建立一套针对高层建筑、地铁等重点目标消防安全管理和火灾预警的远程监控系统;开展重大活动、重点单位、重点场所火灾风险评估工作;建立健全超高层建筑、标志性建筑、交通枢纽等重要场所的数字化灭火救援预案体系,以及根据北京市超高层建筑消防实际需求,建立超高层建筑火灾内部监测与疏散疏导技术体系和基于高点视频监控的超高层建筑火灾外部监测与灭火技术体系等。
四、“十二五”时期北京消防事业发展规划实施与保障
为推动《“十二五”时期北京市消防事业发展规划》能够尽快制定出台,并在“十二五”时期能够顺利实施,拟采取以下措施予以保障:
(一)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按照规划的总体目标要求,细化各项工作任务,明确各单位工作职责。
2、开展考核。建立规划考核评价机制,实施目标责任制,将规划实施中的任务分解成具体目标,纳入相关部门工作计划,明确责任人和进度要求,定期开展以防火安全委员会组织的考核。
3、加强监督。加强规划的民主监督,建立向人大、政协报告的机制,定期向人大、政协汇报规划进展情况,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对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定期向公众披露规划实施信息,接受公众监督。
4、健全评估制度。定期开展规划评估工作,全面分析评价规划实施效果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提意见。
(二)机制创新
1、加强部门联动。创新规划实施管理机制,建立包括市发改委、市规划委、市国土局、市财政局、各区县政府的联动机制和联系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问题。加强同公安部消防局、北京市公安局的联系,及时掌握相关政策信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在政策、项目等方面的支持。
2、健全管理机制。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格局,建立健全专家论证制度,使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规划的实施和完善。
3、加强规划衔接。做好与市“十二五”规划和区县“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做好与公安部消防局和北京市公安局“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做好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衔接。
(三)政策配套
1、资金保障。根据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编制好财政预算,积极争取规划立项和财政投入,确保规划各项目标的实现。
2、政策支持。积极争取公安部、公安部消防局、北京市委市政府、北京市公安局等政策支持,确保规划各项目标的实现。
第五篇: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执行情况自查报告
***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目标任务执行情况自查报告
“十二五”期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上级残联的精心指导下,在全社会的大力支持下,在各级残疾人组织和广大残疾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得到认真执行,各项目标任务已经完成和超额完成,残疾人事业得到长足发展。现将有关执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康复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康复服务项目超额完成
1.完善了社会化康复服务网络。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市残联会同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印发了《基层残疾人康复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依托卫生服务网络,健全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康复服务网络;推进基层卫生服务项目中的残疾人康复工作,落实了场地、器材、人员,实现了残疾人康复进社区、进家庭;全市八家残疾人工疗机构都建有配套的康复活动室,开展精神、智力残疾人康复服务;目前全市三县三区全部荣获省级以上“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区)”称号。
2.康复救助项目全部超额完成。一是积极开展全国白内障无障碍示范市创建活动,各县区都达到全国白内障无障碍示范县(区)标准,被授予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区)称号,我市被授予全国白内障无障碍示范市称号。五年来,全市8000多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其中,免费为25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复明手术。新建了马鞍山市低视力验配服务部,对贫困低视力患者实施救助,免费验配助视器600多副;每年对盲人开展定向行走和生活技能训练,累计训练1200多人次。二是兴办市残疾人康复中心,训练场地达2000平米,专业人员22名,可以日 1
康复训练80名脑瘫儿童,出台了《**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管理办法》,强化了机构管理和训练质量;***县、**县、**县、***区、以及市特教学校创办了儿童康复中心,全市儿童康复中心发展到了7家,形成了以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为骨干,以各县(区)康复中心为支撑的儿童康复机构网络体系,能承担脑瘫、听力、智力、孤独症全部四类儿童康复训练项目,五年来累计对1400多人次残疾儿童进行了康复训练。三是组织6000人次肢体残疾人在医疗机构、社区和家庭开展康复训练;供应8000多件普及型辅助器具;创办了假肢、矫形器制作中心,免费装配普及型假肢和矫形器600多例;已实施肢体矫治手术51例。四是对超过3000名重症精神病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为1.7多万人次的贫困精神病患者发放药费补贴和住院补贴1500多万元。“十二五”康复救助项目全部超额完成。
3.做好贫困残疾人医疗救助工作。“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政策,规定残疾人减免70%的参保费用;农村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免交参合费用,农村其他残疾人参合费用享受优惠;九项残疾人康复治疗项目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残疾人获得更为全面的医疗救助。
4.普及康复知识。每年利用“爱眼日”、“爱耳日”、“精神卫生日”、“防治碘缺乏病日”、“预防出生缺陷日”、“防治麻风病日”等开展宣传活动,普及残疾人康复和残疾预防知识。利用残疾人康复机构、残疾人事业宣传平台,加强对遗传、疾病、中毒、意外伤害、有害环境等致残因素作重点宣传,强化早期干预措施,提高全民残疾预防意识。
5.创建全国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示范市。在全市开展创建全国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示范市工作,市编委批准成立了“***市 2
残疾人辅具服务中心”。市残联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创办了“残疾人辅具服务中心”,设肢体、听力、视力、假肢(矫形器)、无障碍、社会工作五个工作部门。
6.兴办工(农)疗机构。目前全市建成工疗机构8个,安臵200多名精神、智力残疾人就业。各县区残联开动脑筋,积极主动深入企业,宣传工疗机构政策,并且结合本地实际创新形式,采取工疗机构同技能培训相结合、工疗机构同日间照料托养服务相结合等途径,促进工疗机构不断发展壮大。
二、健全教育服务机制,完善教育救助体系
1.完善残疾人教育服务体系。大力开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全市儿童康复机构既承担康复训练任务,又开展学前教育。重视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通过随班就读、送教入户、特殊教育等途径,为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创造条件,全市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5%。
2.加快发展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级中等以上教育。市特殊教育学校举办残疾人中专班;市残联、市网络大学联合创办了全省首个残疾人电大专科班;不断向省残疾人中专学校、市特教学校中专班、其他中等职业学校输送残疾学生。
3.建立健全残疾学生助学制度。落实残疾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普遍享受“两免一补”政策,保障符合国家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接受中等以上教育。出台了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就学救助政策,对义务教育阶段和就读高中(含中专、职高、技校)以上院校的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子女给予救助,建立完善的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子女教育救助体系;通过自学取得专科、本科学历的给予一次性救助。十二五以来累计救助2000多人次,发放救助资金300多万元。
4.加强市残疾人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建设。同企业合作,创办残疾人服装制作等培训基地,培训合格后直接进入企业就业;同市多所中专、高职院校合作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每年定期举办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班,使能够就业的残疾人普遍得到职业教育或培训。
三、完善就业服务网络,实施就业创业扶持工程
1.加强各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市、县(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开展残疾人失业以及求职等登记工作,实现残疾人就业信息资源共享;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将残疾人就业纳入服务范围。
2.依法全面推进残疾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深入贯彻《安徽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加大“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执行力度,采取严格执法检查、年审认证等方式,调动用人单位安臵残疾人就业积极性。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扶持福利企业等途径,集中安臵残疾人就业。落实小额贴息贷款政策,扶持福利企业和残疾人创办的企业发展壮大。实现城镇新增残疾人就业1000多人,农村残疾人稳定转移就业达到2000多人;强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市残联会同市委组织部、市编办等七部门联合出台了《**市促进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实施办法》,规定“市、县区开发的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公益性岗位要按照不少于30%的比例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就业”。
3.进一步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加大投入,积极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残疾人参与就业市场竞争的能力;定期举办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组织参加全国和省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
4.加强盲人按摩职业培训和行业管理。定期开展盲人医疗按摩和保健按摩培训工作,组织参加上级盲人医疗按摩保健培训及资格认证考试,2014年邀请省盲协主席李艳艳博士来我市举办讲座,为全市盲人按摩从业者进行“美式整脊疗法”培训;协调盲人保健按摩诊所纳入医保支付范畴,目前和县已有一家盲人保健按摩诊所顺利进入医保系统。
5.实施就业创业扶持工程。认真落实省残联“千元就业扶持工程”和“阳光大棚”工程,市残联同时开展“重点创业项目扶持工程”,帮助残疾人自主创业,“十二五”以来共扶持3000多名残疾人自主创业,其中重点扶持580名,共投入资金700多万元。
四、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残疾人生活水平
1.按规定将残疾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市政府出台《关于重度残疾人单独立户的通知》,对无法定抚养义务人成年重度残疾人,允许单独立户并纳入低保范围。
2.落实养老保险优待政策。市政府出台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对于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按最低档次参保的免交个人费用,残疾人参保率逐年大幅提高。无业或个体从业残疾人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每年给予600元到1000元的养老保险补贴。
3.用人单位依法为残疾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强化监督,认真落实用人单位为残疾职工办理社会保险政策;对于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用人单位按每多安臵一名残疾人给予2000元的奖励。
4.制定并落实残疾人特惠政策。出台了《**市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及救助管理办法》,通过免费配发、给予补贴等手段为残 5
疾人提供辅具服务。坚持开展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程,五年来为500多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投入资金300多万元。认真组织实施贫困残疾人生活特别救助民生工程项目,给予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按年发放生活救助金,五年来累计救助约6万人次,发放生活救助金近5000多万元。2014年,市政府出台了《***市关于减免贫困残疾人家庭生活使用的水、燃气费用的通知》,规定享受低保的残疾人每月可以减免2吨水费和2立方米燃气费,惠及残疾人2.5万多人,每年投入资金300多万元;落实减免贫困残疾人家庭生活用电的优惠政策;落实残疾人挂号费、诊疗费、市内公交、有线电视费用以及农村筹资筹劳等方面优惠政策。
五、完善托养服务体系,全面实行托养救助制度
1.以智力、精神、重度残疾人为重点对象,制定托养服务发展计划,构建居家托养服务体系。**区荣获全国“阳光家园”示范区称号,在**区试点基础上,推广残疾人托养工作,现构建起“以机构托养为骨干、日间照料为支撑、居家安养为基础”的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引导支持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非营利性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强化残疾人托养服务。
2.坚持政府投入为主,鼓励通过社会募集等多种渠道筹措托养服务资金,逐步提高托养服务的补助标准,扩大受益面。市政府出台了《***市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实施办法(试行)》,通过发放补贴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为符合条件的贫困精神、智力和重度残疾人提供机构托养、日间照料和居家安养服务,对机构托养对象每人每月给予500元补助,日间照料对象每人每月给予200元补助,居家安养对象每人每月给予100元补助;对开办日间照料机构的乡镇(街道)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给予机构运营补贴,并对收住符合条件残疾人的托养机构给予每个床位每月50 6
元的床位运营补贴,扶持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
六、制定扶贫开发计划,推进残疾人扶贫工作
1.将贫困残疾人作为重点扶持群体纳入政府扶贫开发规划。残疾人及其家庭优先纳入政府扶贫开发规划,保障残疾人从政府扶贫开发项目中受益,帮助残疾人及其家庭脱贫。会同市人社局等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社会特困群体参加社会保险给予资金补贴的通知》,符合条件的城镇无业及个体从业残疾人优先享受人社部门的养老保险补贴政策。
2.加强残疾人康复扶贫贷款项目管理。健全担保体系,简化贷款程序,提高贷款资金的到户率和扶贫效益,加大对贫困残疾人中能人大户以及扶贫基地的信贷支持力度;每年定期开展农村残疾人种植、养殖技能培训。
3.加强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完善《***市残疾人扶贫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加大对扶贫基地的扶持力度,全市已建立扶贫基地6个,安臵了近200名残疾人就业,带动辐射近千名农村残疾人增收。
4.解决城乡残疾人住房困难。符合廉租房补贴条件的城镇残疾人全部享受廉租房补贴,各级政府将城镇贫困残疾家庭纳入廉租房实物租售优先照顾对象,全市近500户残疾家庭喜住廉租房;实施“农村残疾家庭人居危房改造”工程,累计投入资金250多万元,为农村贫困残疾家庭进行危房改造。
七、加强文体设施建设,开展多种形式文体活动
1.利用社会公共文体资源为残疾人提供服务。体育场(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对残疾人开放并提供便利服务。市、县(区)公共图书馆(室)开辟了盲文及盲人有声读物场所。7
市、县(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为残疾人开展文体活动设立专门场所并提供便利服务。
2.组织开展残疾群众文化活动。出台了《***市关于加强残疾人文化建设的意见》,积极开展文化进社区工作,将残疾人图书室、文体活动室、康复训练室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残疾人专职委员的作用,开展各类残疾人文化活动,发掘残疾人文化人才。市残联给予每个精品文化社区补助一万元经费。2015年,省残联在我市召开了“全省残疾人宣传文体工作现场会”,充分肯定了我市残疾人文化体育事业取得的成就。
3.大力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积极落实残疾人进入收费的体育馆半价优惠政策;市残联、市体育局定期进行残疾人运动员选拔,成立市残疾人运动队,全市体育场(馆)免费为残疾人提供训练比赛器材、设备;利用市内现有训练基地优势,先后挂牌成立了“安徽省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和“安徽省残疾人田径运动训练基地”,定期开展残疾人运动员选拔和集中训练工作,发掘各类年轻的有潜力的残疾人运动员和特奥运动员。
4.加大残疾人体育艺术人才培养力度。成立了***市残疾人作家协会,聘请市作家协会主席担任名誉主席,鼓励残疾人开展文化创作。成立了残疾人艺术团和残疾人书法美术摄影协会,定期举办“残疾人书画展”、“全市残疾人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大赛”、残疾人“文化周”、残疾人迎春广场文艺演出等一系列活动。
5.发展残奥、特奥和聋奥运动。创办了“特奥训练基地”,利用全国特奥日等节日,举办特奥运动比赛,弘扬特奥运动精神;积极参加全国、全省残疾人运动会,2012年,我市代表团参加了全省第三届特奥会,15名运动员共取得16金、7银、2铜的好成 8
绩,金牌和奖牌总数居全省前列,并获得“道德风尚奖”;2014年我市组织6名残疾人运动员首次参加全国残疾人田径锦标赛”,并取得优异成绩。2015年***市代表团参加了全省残疾人运动会,并取得了奖牌总数第五名的好成绩。
6.举办全市残疾人运动会。每年举办一次全市残疾人单项会,每四年举办一次全市残疾人运动会,实现与全市健全人运动会同时举办。
八、开展扶残助残活动,优化事业发展环境
1.加强残疾人事业的宣传。市残联和三县三区残联都建立了网站,大力宣传报道残疾人事业发展新动向,帮助残疾人了解社会,促进残疾人更好的融入社会。市级以上各大媒体及时宣传报导残疾人事业。动员大学生志愿者开展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活动。
2.办好手语新闻节目和残疾人专题节目。市电视台新闻节目全部加配字幕;市电视台开办残疾人手语新闻节目;市电台开办残疾人专题节目。
3.发挥示范导向作用。开展十佳残疾人自强模范和十佳助残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利用助残日等残疾人节日,动员社会力量,通过媒体报道、网络宣传、事迹报告等各种方式,广泛宣传残疾人拼搏进取、自强不息的风采和扶残助残的人道主义精神,扩大残疾人事业社会影响,营造更加浓厚的扶残助残社会风尚。
4.培养社会助残意识。每年利用“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组织活动,广泛开展“志愿者助残”、“红领巾助残”和“文化助残”、“科技助残”、“法律助残”等多种形式的扶残助残活动,营造关爱他人、扶助弱者的良好社会环境。
九、健全维权体系,强化政策宣传
1.加强残疾人事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将《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纳入市“六五”普法规划,提高了广大残疾人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残疾人工作者的维权能力。
2.加大《残疾人保障法》执法力度。2013-2014年,市政协、市人大常委会先后组织开展了关于《残疾人保障法》和《安徽省残疾人保障条例》执行情况的民主监督和执法检查活动,依法维护了残疾人权益。
3.建立健全残疾人法律救助机制。市残联和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成立“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免费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服务。市残联设臵维权办公室,专门帮助残疾人从事维权工作,对因企业改制、土地征用、城市拆迁等造成残疾人生活困难、权益受损等突出案例,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4.建立健全残疾人信访工作机制。市残联印发了《关于加强残疾人维权信访体系建设的通知》,建立健全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信访维权领导体系和工作网络,完善《***市残疾人信访制度》,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市残联实行领导班子成员每个周六上午轮流接访制度。利用电台“政风行风热线”直播、市残联网站互动、调研走访等多种形式,及时掌握残疾人所思、所急、所盼。市残联领导班子成员接访认真履行“首问”负责制,做到“六包”即“包接待、包协调、包督办、包落实、包稳定、包化解”。印发了《***市残疾人临时救助暂行办法》,为遭遇突发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的残疾家庭提供临时救助
6.依法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市残联被纳入市规划委员会成员单位。会同市住建委、市经信委等部门推动无障碍城市建 10
设工作。市政府出台了《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无障碍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形成了由市住建部门牵头实施,残联全程参与监督的工作机制,确保了无障碍环境建设工作能够切实有效的落实到位。2014至2016年,用三年时间完成公共设施无障碍建设和改造。
7.积极发展信息交流无障碍工作。市、县(区)残联网站全部开通,并设臵了无障碍通道,方便各类残疾人浏览信息,为残疾人接受和传播相关工作信息,参与社会生活创造条件。
十、残疾人工作者队伍稳定实干,残疾人组织建设全面加强
1.加强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建设。市残联第六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选出了新一届的市残联领导班子,为残疾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各县(区)、乡镇(街道)残联利用换届契机,配齐配强领导班子;做好残疾人专职委员、助理员选聘工作,全市48个乡镇(街道)、538个村(社区)专职委员和助理员按照实名制要求全部配备到位。加强残疾人专职委员、助理员管理工作,严格考评制度。全市残疾人专职委员和助理员实现了与乡镇(街道)、村(社区)的同级别、同类型人员同等待遇,稳定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和助理员的工作待遇,提高了工作积极性。
2.加强残疾人协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类残疾人协会增进互动、凝聚人心、交流情感的作用。通过专门协会的运作、协调,成功举办了“残疾人红色革命歌曲演唱会”、“党在我心中——残疾人征文大赛”、“盲人诗歌散文朗诵大赛”、“残疾人书画展”、残疾人“文化周”、残疾人摄影培训班、盲人电脑培训班、精神和智力残疾人亲友座谈会、聋人座谈会、视力残疾人联谊会等一系列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残疾人精神生活,充分展示了残疾人热爱生活、自强不息的风采,增强了残疾人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
3.加强志愿者助残队伍建设。市残联成立助残志愿者总队,建立志愿者专家人才库;县(区)成立助残志愿者分队,指导乡镇(街道)成立助残志愿者联络站,将各类扶残助残志愿者登记造册,为残疾人和志愿者之间架设桥梁。与市文明委共建了10家全国助残服务联系示范站(点);**县将志愿者助残大队打造为扶残助残品牌,成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4.加强残疾人证的核发和管理工作。目前全市已申领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残疾人5万多名,为规范残疾人证的合法与管理工作,出台了残疾人证管理办法实施细则,进一步强化了残疾人证的申请核发管理工作。
5.加强信息化建设。认真开展全国残疾人基本服务状况和需求专项调查工作。完善残疾人事业统计工作,提高统计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6.加强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2014年,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批示,发改、规划、财政等部门配合支持,投资3400多万元的马鞍山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中心项目将于2015年10月底正式动工,建成后将成为一座建筑面积约8200平米,拥有100张床位、能够同时容纳300名残疾人进行康复治疗和训练的综合性康复服务设施。**县在已有综合服务设施的基础上,新建县残疾人康复中心,建筑面积2000平米;**县政府通过房屋臵换方式为县残联解决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2000多平米;**区新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达2000平米,已于2015年正式建成投入使用。目前,市、县(区)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全部达标,综合服务设施功能齐全,作用发挥更加充分。乡镇(街道)全部落实了残疾人服务场所及残疾人康复文体活动室;村(社区)残协全部拥 12
有办公和文化活动场所,并利用村(社区)卫生室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