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千年古镇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

时间:2019-05-13 03:55: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6千年古镇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6千年古镇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

第一篇:6千年古镇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

千年古镇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

江苏省千灯镇、安徽省三河镇、江西省临河镇、上海市朱家角镇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在大规模现代化建设中,注重历史文化与环境保护,实现了保护与发展双赢— 千灯镇:明确旅游发展定位,确立了“保护古镇,传承文化,开发旅游,促进发展”的文化旅游发展思路,以旅游资源开发促进古镇保护。

三河镇:统筹规划,科学决策,依托古镇资源,合理选择与古镇传统文化相适应的城镇功能,推进古镇可持续发展。

临江镇:坚持文化传承与发展经济并重,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机制,确保古镇保护与开发有序进行。

朱家角镇:高起点规划,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古镇功能,让古镇居民享受现代文明,让古镇真正“活”起来。

千灯镇:以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促进古镇保护

■ 柳宏

江苏省千灯镇是一个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镇,位于昆山市区东南部,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是昆南地区小集镇之中心,素有“金千灯”之美誉。改革开放以来,千灯镇抓住机遇,坚定不移地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大力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经济和社会事业迅猛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千灯的古镇保护、旅游开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近年来,依托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千灯镇党委、政府确立了“保护古镇、传承文化、开发旅游、促进发展”的文化旅游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坚持 “保护、开发、利用”并举和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加大力度推进古镇保护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一、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基本情况

古镇是千灯悠久历史的缩影和传统文化的根脉,也是发展文化旅游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保护好古镇不仅是优化千灯人文环境的内在需要,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

1.弘扬优势和特色,明确文化旅游发展定位

千灯镇自古钟灵毓秀,人文荟萃、物阜民丰,是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学者顾炎武的故乡,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百戏之祖——昆曲的发源地。2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所孕育和积淀的良渚文化、戏曲文化、先贤文化、水乡文化及宗教文化交相辉映,成就了千灯古镇的灵魂和精髓。亭林墓、少卿山、秦峰塔、延福寺、石板街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水巷、河埠、古桥、廊坊、庭院则构成了千灯镇特色独具的旅游资源,凸现了千灯镇发展旅游的优势和特色。依托这种特色和优势,千灯镇确立了“以古镇保护为基础,以文化展示为内核,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的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思路,力求立足于自身文化特色的挖掘,与周边的古镇形成错位发展、实现差别竞争。

2.坚持政府主导,推进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

为提高全镇干部群众对保护古镇重要性的认识,支持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镇党委政府把

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列为年度重点工作,将古镇保护放在与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同等

重要的位置,加大力度进行推进,取得显著效果,古镇保护日益得到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为科学合理地进行古镇保护、开发和利用,2002年,千灯镇请东南大学编制了《昆山市千灯古镇保护整治规划》,确立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水乡风貌景观、充分挖掘文化内涵,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构建江南特色古镇”的发展目标,并对古镇保护的内容、范围、保护方式及开发时序进行了具体的规划,明确以石板街为主的历史街区8.4公顷为核心保护区。为提高保护及修缮水平,近几年,还先后聘请东南大学、苏州市规划研究院分别编制了《顾炎武墓保护规划》和《千灯古镇石板街修复详规》。结合镇区区划调整,又聘请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所编制了《千灯镇旅游发展规划》和《千灯古镇旅游策划》,进一步明确了文化旅游发展思路和构建以古镇为龙头的旅游大格局的发展目标。规划的制定、完善和实施,对古镇历史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3.树立精品意识,实施古镇修缮保护

为发展文化旅游,打造旅游精品,自2002年至今,千灯镇加大投入,用于古镇保护修缮和历史风貌恢复,实施了一系列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工程,恢复了一系列文化景点,古镇旅游景区的游览框架基本形成。

对古镇明清传统建筑进行抢救修缮,按照古镇保护整治规划,整修恢复了顾炎武故居、顾坚纪念馆、余氏典当行、李宅千灯馆等一批传统建筑,配合传统建筑修缮,恢复建设了秦望山、烽火台等历史遗迹,规划建设了占地30亩的园林式景点——顾园。围绕宗教文化展示,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重新调整了秦峰塔园区的总体布局,投入600多万元用于延福寺大雄宝殿、南山门、偏殿和僧舍的重建。为能切实做到“修旧如旧”,尽可能展现传统建筑的历史风貌,在修缮过程中,专门聘请古建筑专家进行设计论证,并选用有传统建筑维修经验的施工队伍承担修缮工作,采用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使传统建筑的真实性、完整性得到了切实保护。

为能较完整恢复和再现千灯古镇历史风貌,体现出千灯以古以文见长的古镇特色,自2002年起,通过收购、置换、搬迁等方式,累计用于动迁资金达1000多万元,先后拆除古镇内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建筑约一万平方米,搬迁居民100多户,拆迁居民住宅7000多平方米。为使古镇区内建筑风貌更趋于协调,对千灯老饭店、千灯供销社的建筑立面进行了仿古包装,并启动了石板街沿街建筑修缮工程。此外还先后拆建了古镇区种福桥、凝熏桥和恒升桥等古桥,建成了长600米的千灯浦河东临水长廊,并对沿千灯浦部分损坏驳岸用旧石材进行了整修加固,对流经古镇区的蒋泾湾等河道进行了彻底清淤,古镇历史风貌逐步展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千灯古镇的魅力不仅来自古朴的水乡风貌,更来自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基于这样的认识,在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中,千灯镇始终坚持把文化内涵的挖掘,文化特色的展示作为保护开发的重要内容。在建筑修缮、景点建设、风貌整治和展馆布置中尽可能突出对文化底蕴和文化含量的追求,努力做到在保护中传承文化、在开发弘扬文化,形成了一批特色文化景点。

二、古镇未来发展方向

经过几年的开发建设,千灯古镇已初步形成了以水乡风貌为背景,以文化展示为特色,以石板街为轴线,贯穿六大景区,寻贤访古、水乡观光、古镇揽胜相结合的发展格局,文化旅游的魅力与日俱增,日渐成为昆山旅游的新亮点。按照“合理规划、梯次开发,留有余地,持续发展”的思路,今后将进一步加大古镇保护和文化旅游开发力度,对古镇风貌进行全面整治,修复和建设一批新景点及旅游配套设施,不断丰富古镇旅游内涵、完善古镇旅游功能,提升古镇旅游品位,并在完善古镇旅游区的基础上,加快生态农业旅游区的开发建设,放大特色、做大差异,形成以古镇旅游为重点,以生态农业为延伸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1.加大古镇保护力度,完善古镇旅游区

按照古镇保护和旅游开发规划,将着力构建以“一带四区”为主体的古镇旅游格局,“一带四区”即:一条千灯浦水上游览观光带和古镇民俗区、水乡市肆区、千灯曲艺区、亭林文化区四大特色功能区。

深化古镇旅游区内涵。以深化文化内涵、展示文化亮点、提升文化品位、丰富游览内容为重点,实施秦峰艺术中心、千灯馆、千灯历史文化长廊建设及书场弄老房修复、古香花桥恢复等10项文化旅游建设工程,完成典当行、顾园和顾居的布馆工作,更深入地挖掘千灯深厚历史文化内涵,树立千灯古镇自身独具的鲜明的文化特色。

实施古镇风貌全面整治。进一步加大古镇保护与整治力度,对古镇风貌进行全面整治,重点是对古镇内以石板街为主轴线的沿街沿河建筑立面进行修缮,恢复明清老街历史风貌,对千灯浦东沿长廓房屋及进入景区的主要街道尚书路进行仿古立面包装。同时规划实施古镇老街的三线入地、雨污分流工程,进一步优化古镇区旅游环境。

加强古镇管理。研究制定《千灯古镇景区管理办法》,明确古镇保护的基本原则和规划管理、建设实施的具体规定,规范景区内建筑修缮、翻建,摆摊设点及商业经营行为,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优化旅游环境,提升千灯文化旅游形象。

2.大力开发生态农业旅游区,打造旅游新亮点

依托占地25000亩的张大千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充分发挥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品牌效应,加快区内生态农业、生态渔业、农业休闲等旅游产品的开发,建成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丰富千灯的旅游产品组合,形成以“亭林故里、戏曲故乡”为品牌,以古镇旅游为龙头、以生态农业旅游为延伸,点、线、面相结合,古风今韵,相得益彰的旅游发展新格局,使有两千多年历史沧桑和浓郁吴地文化孕育的千灯镇,以其灵秀的水乡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质朴的民俗风情,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人们寻贤访古、探幽揽胜、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

第二篇:浅谈自然保护区如何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浅谈自然保护区如何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摘要:自然保护区对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特别是拯救和保护某些濒于灭绝的生物物种,监测人为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扩大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而设立的永久性基地和自然资源体,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科研、生产、文教、卫生、旅游等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保护区发展需要协调多方面发展因素,怎样才能保证保护区发展的同时不破坏自然生境,是当前保护区规划设计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本文就铁岗-石岩自然保护区规划设计切入思考总结,以供参考。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发展;生态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生物种群的天然生境地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随着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保护区对于地区生态环境建设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护深圳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契合广东省、深圳市关于自然保护区发展建设的政策、法规,同时鉴于铁岗-石岩水库地区的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生物区系成分复杂、古老,植被类型多样,同时是深圳市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之一,在该地区设立自然保护区。然而在保护区规划设计中需要面对的重难点需要思考。

铁岗-石岩水库

1如何保证铁岗-石岩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开展保护与恢复工程?

遵循先急后缓、突出重点,保护优先、积极治理,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结合已实施或规划实施的生态保护工程,加大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力度,恢复和维护区域生态功能。

(1)严格贯彻执行有关政策、法规

(2)制定保护区管理办法

按照有关自然保护区管理的规定,在充分调查、研究、咨询、论证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出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做到依法保护、以法治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目标责任制和承包制,对农民经营、养殖等活动严格管理,明确责任,奖优罚劣,禁止污染物进入保护区范围。

(4)加强联防联管

加强保护区管理队伍建设,强化保护区周边治安巡逻,建立健全强有力的组织管理体系,维护保护区及社区的治安秩序,制止乱捕滥猎等破坏资源的违法行为。

(5)在严格有效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各种科学手段恢复市级保护区生态系统,扩大珍稀物种种群数量。

(6)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7)加强保护区资源恢复工作

在严格有效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各种科学手段恢复市级保护区生态系统,扩大珍稀物种种群数量。

(8)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保护管理、巡逻检查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必要的办公设施,为保护管理创造强有力的物质条件。

(9)建立资源保护网络体系

为强化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完善保护区管理体系建设,实行管理处-保护管理站二级保护管理体系,配备专门人员从事保护区及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工作。以管理处为决策领导机构,管理站为分支机构,管护点为基层管护单位,形成覆盖全保护区的保护网络体系,实施对资源的有效保护。

(10)分区施策

核心区的保护管理。核心区是自然保护区的一个最重要区域,是生态系统保存最好的地方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该区严格禁止开展有关破坏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活动,在该区内开展的任何活动都应遵循自然保护的有关规定。核心区也可以用作生态系统基本规律研究和作为对照区监测环境的场所,但也只限于观察和监测,不能采取任何试验处理的方法,避免对其自然状态产生破坏。对进入核心区人员实行许可证制度,许可证颁发对象为保护区工作人员和经批准入内进行科学考察、科研监测人员。

缓冲区的保护管理。缓冲区一方面可以防止核心区受到外界的直接影响和破坏,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另一方面,可以用于某些试验性的或生产性的研究,但不得破坏其生态环境,如种群复壮试验。缓冲区也实行许可证制度,许可证颁发对象为保护区工作人员和入内进行科学考察、科研监测和宣传教育人员。

实验区的保护管理。在保护区统一规划下,实验区内可以进行水产养殖、动物招引等试验,可以开展多种经营、生态旅游、社区共管等活动。

(11)加强科学研究与国际合作

在保护的基础上,尽可能加强科学研究,加强国际合作,力求引进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与保护管理经验。

2.良好的生态环境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在保护区规划中如何处理好保护区自身发展与保护珍惜生物资源的关系?

(1)保护优先原则

重点突出保护区生态建设,在保护和建设资金上给予倾斜。做到保护和开发相结合,以保护为主。

(2)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的原则

充分考虑保护区的主要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以保护区内市级保护区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为重点,进行合理布局;采取不同的保护和恢复措施,做到按需建设、有的放矢。

(3)全面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根据保护区实际,综合考虑未来发展中的各种可能变化,对保护区进行全面规划,安排各项工程建设。

(4)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建设项目符合自然客观规律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不以牺牲环境质量和自然生物资源为代价,抢救性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生态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协调好保护与合理利用、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保护区的生态、社会、经济综合效益。

3.如何处理保护区自身发展与周边社区经济发展的关系?

(1)遵守科学规划原则,生态旅游活动控制在实验区和周边社区开展,并科学安排游览路线,明确游览区域,不影响或干扰周边社区正常生产活动的开展。

(2)与周边社区共同开发旅游资源,促进区社经济共同发展。

(3)自然保护区有关部门应关心自然保护区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保护区的保护工程、社区共管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尽可能兼顾群众利益。

(4)以绿色旅游为主,崇尚自然,充分发挥本区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

4.如何发展生态旅游?

在全面保护市级保护区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以丰富的自然资源、景观为依托,有限度地、审慎地开展集观光、度假、休闲、观光于一体,融旅游、科学研究、考察及教学活动相结合的生态旅游活动,借以宣传、普及保护区及野生动植物知识,促进地区经济繁荣。

(1)遵守保护优先原则,生态旅游活动控制在实验区和周边社区开展,并科学安排游览路线,明确游览区域,不影响或干扰生物资源的保护管理和科学试验活动的开展。

(2)景点规划必须以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和景观及优良的淡水水体为前提,保持自然景观的完整性,充分发挥景源的美学、文化及艺术价值。

(3)以绿色旅游为主,科学合理规划旅游发展,在发展旅游的同时注重环境的保护。

(4)生态与科学普及、宣传教育相结合。通过开展以保护区生态为主要内容的科普旅游,提高游客生态保护意识。

5.结束语

自然保护区不仅是物种保存的基因库,而且是鸟类迁徙、越冬的必经之地,在同一区域内其它湿地受到较严重人为干扰的情况下,保护区尤显其重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将使保护区基础设施得到较好改善,保护管理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同时积极处理好保护区发展与周边社区建设的关系,自身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将更一步推进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与建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Wang Fude, Liao Ke.Analysis of the cultural touris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m productsbased on [J].Journal of Beijing lzhzjj.com/dafayulecheng gnksguyhl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2012,(9)

[2] Yang Junping.A discussion on the 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ultural tourism resources of AHP method--Taking sndqbsm.com/yingfengguojiyulecheng/gnksguyhlGeleshan district as an example and cave [J].based forum,2009(1)

[3] Liu Jian.Journal, in tourism resources rbxsi.com/zhongyuanyulecheng planning and exploitatio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J].2001 in Chongqing teachers' College, 20(9)

[4] Zheng Jing.Cultural variability impact on drxfda.com/bailefangyulecheng/ gnksguyhl China's cultural tourism in minority regions [J].agricultural econom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8, 19

第三篇:实现人口与发展的“双赢”

福建省人口和计划生育

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坚持综合施治强化利益导向

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

中共宁德市委宁德市人民政府

(2011年12月23日)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人口计生委的关心指导下,宁德市委、市政府坚持在越位赶超、跨越发展中找准人口计生工作的位置,不断健全计生利益导向机制,努力促进人口计生工作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实现人口与发展“双赢”。

一、坚持思路带动,在探索出路上强化导向。长期以来,宁德市人口压力大,人口控制工作任务重。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宁德市委、市政府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始终坚持将人口计生工作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全市上下逐步形成“越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计生利益导向越要先行”的共识,把计划生育工作同解决农村实行计划生育群众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重点帮助解决计生二女户和独生子女户经济发展问题。在坚持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注重总结推广基层的经验做法,大力帮扶农村计生户,让农村计生户特

别是计生二女户和独生子女户率先富裕起来,逐步探索出“少生奔小康、小康促计生”的计生“三结合”工作模式,初步建立以政策性奖励扶助为主体,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多种形式优惠帮扶活动为补充的计生利益导向规范运作体系。

二、坚持政策推动,在完善机制上强化导向。一是率先实行计生小额贴息贷款。在全面落实法定计生奖励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早在2001年,宁德市财政就每年安排100万元作为全市农村计生“二女户”发展生产的贷款贴息,得到省里的充分肯定。宁德市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做到计生投入逐年增加。2006年起市财政在每年100万元贷款贴息基础上再增加50万元,同时各县(市、区)相应配套投入共150万元,全市计生小额贷款贴息规模达到每年300万元。2011年起市、县两级财政各增加50万元,全市计生小额贷款贴息规模增加到400万元。到今年全市已累计发放贴息款约3300多万元(市级财政累计下拨贴息款1450万元),落实小额贴息贷款5.34亿元,53520户计生户得到贴息贷款的帮扶,产生经济效益1.53亿元。今年仅屏南县500名接受计生小额贴贷帮扶的计生困难户平均年增收1625元,高于当地总体增收水平。二是广泛开展干部结对帮扶活动。2008年以来,每年在全市副科级以上干部中开展结对帮扶计生户活动。四年来,市直636名副处级以上干部和各县(市、区)5600多名副科级以上干部累计结对帮扶计生户5万多户,落实结对帮扶资金达1247.2万元,并从技术、生产资料、信

2息等各方面帮助计生户发展生产。三是深入实施计生户子女“成才工程”。2009年以来,进一步落实农村独生子女户和计生二女户子女中考加分政策,仅今年全市就有3591名农村独生子女户、计生二女户子女享受中考加分政策,其中612名考生因享受加分政策被高中录取。各县(市、区)出台计生助学措施,给予上大学或是高中的计生户子女普遍发放助学金。四是大力实行“幸福工程—救助计生贫困母亲行动”。目前已覆盖全市81.2%的乡(镇、街道),累计投入资金2175.24万元,救助计生贫困母亲4334户。五是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计生户医疗补助制度。目前全市享受新农合计生优惠的对象达11.3716万人。六是全面展开“生育关怀行动”。对“生育关怀行动年”各项目标任务做出全面部署,全市各县(市、区)已筹集生育关怀行动资金1052万元,其中财政安排落实477.3万元。七是倾力推动新农保向计生倾斜。福鼎、福安两市(县)作为去年先期开展新农保试点的县(市),目前计生家庭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其他县(区)今年10月1日起全面实施新农保计生倾斜政策,今年各县(市、区)新农保基础养老金计生补助金额达211.70万元,发放率100%。其中全省第一批试点县(市)的福鼎市采取补“入口”方式,每户每年补助2400元,投保15年,60岁后每月可领667元养老金,福鼎市新农保计生倾斜工作成果被省人口计生委转发全省。第二批试点县(市)的福安市采取补“出口”方式,60岁后最高每月可领500元养老金。福鼎市、福安市显著提高计生家庭新农

保缴费补贴和养老金两方面标准的做法,成为宁德其他县(区)的榜样。

三、坚持合力联动,在创新载体上强化导向。2011年5月,宁德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在计生利益导向中的联动作用,制定了具体要求,促进全市计生利益导向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市本级财政从2011年起将人口计生事业经费按全市总人口的人均4.5元纳入财政预算。各县(市、区)立足长远,舍得投入。目前,全市九个县(市、区)财政经费投入平均超过人均46元以上。同时,我们还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基层干部群众实践中创造的计生帮扶有效形式和载体,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计生利益导向工作。屏南县用活各项农村普惠政策,强化计生优惠倾斜,有力推动计生与扶贫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其经验做法在今年全国计划生育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工作座谈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古田县开展“三送融情”活动,在育妇结婚、孩子满月、育妇落实节育措施时,登门祝贺慰问,用真诚和关爱感动群众;蕉城区城南镇贵岐村10户独生子女户在宁德市和蕉城区两级相关部门的多方协调下,通过法律渠道,领到增加1个人份的征地补偿费(户均7380元),使省《人口计生条例》中的关于农村独生子女户和二女户家庭在分配集体经济收入、享受集体福利、划分宅基地时增加1人份额的规定得到了落实,并迅速在全市推广;柘荣县由县财政全额补助农村计生二女家庭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需自交费部分,目前已共投入56

4万多元; 2004年至今,福安市连续举办八届“二女春苗班”,全力资助品学兼优、家境困难的农村计生“二女户”子女完成初中学业;福鼎市创办“女子成才就业班”,依托福鼎市职业中专面向农村困难计生“二女户”初中毕业女孩招生,减免学杂费、给予生活补助,并安排就业;寿宁县设立计划生育奖励基金专户和生育关怀专户,共筹集计划生育奖励资金168.9万元、生育关怀资金345.42万元;霞浦县对实行计划生育的特困病灾户实行每月100元的生活补助,今年又将补助标准提高到每月200元;周宁县发动在外经商的乡贤和企业家成立“计划生育事业发展”、“关爱女孩”等基金,加大对农村计生家庭女孩求学、生活的帮扶力度。

我市计生利益导向工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与先进市相比以及离广大计生家庭的愿望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精神,虚心学习先进市的经验和做法,围绕进一步提升计生利益导向机制成效,广覆盖、高层次地建设幸福文明家庭目标,下更大的气力、采取更多的举措,为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建设更加优美、和谐、幸福的宁德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第四篇:重工业发展与古镇保护的思考

**重工业发展与古镇保护的思考

一、古镇概况

**县**镇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旅游名镇、重庆市十大魅力小城镇、重庆市十大古镇之一,山清水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族文化源远流长。1.4平方公里的明清建筑群,是重庆市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古镇。古镇四合院错落有致,石板街光滑亮洁,封火墙鳞次栉比。万寿宫王家大院、吴家院子、赵家院子等古建筑彰显着精湛的民族文化工艺。吊脚木楼、古廊桥、古庙宇、古码头、古水井等体现了土家、苗族的聪明才智和楚汉建筑的独特魅力。1995年武汉建筑学院张教授和《老房子杂志社》联合考察了古镇石板街及古建筑和1998年四川大学和日本教授考察古镇后,认为“**古镇极具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价值”。**古镇的石板街、封火墙、四合院等古建筑群和极其科学的排水系统以及众多的古码头、古水井、古石桥等,规模大且保存较为完好,极具历史文化保护和文物保护价值,是研究清代建筑风格和渝东南民居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二、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镇紧紧围绕“工业强镇、农业稳镇、三产活镇、和谐兴镇”的总体目标和思路,突出发展工业经济,位于**镇的龙江重工业园成为东西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的承

载区、重工业密集区、东部沿海纺织产业转移基地。目前如天雄锰业、九鑫水泥厂、强洪化工等重工业企业已入驻投产,有力地加快了农村就业结构和产值结构转化的进程,为**镇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同时重工业的发展也给环保带来严峻的考验。

堰堤至江丰是龙江重工业园企业密集地带,江尽管各重工业企业都采取了一定的污水处理措施,但是流入湄舒河的工业废水依然存在污染,而且成分非常复杂,使得河流中的鱼、虾锐减,**至**段河水不再呈现往日的清澈,人畜饮水不能直接从合理取用;水泥厂、铁合金厂、电解锰厂等企业不断排放着浓烟,远远就能看见,靠近了还能闻到刺鼻的气味;水泥厂附近的花草树木都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厂区内更是铺上了一层灰尘。

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镇将会因为缺乏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支持而无法保持经济高速发展,同时影响整个古镇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原因分析

一是存在排放污染的企业绝大多数是治理技术不成熟,治理资金筹措困难。污染治理设施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大多数企业治理资金筹措困难;二是重污染企业所承担的经济支持作用与环境保护的要求两者之间矛盾突出,由于部分污染产业仍为我镇地方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这给工业污染源

全面达标增加了难度;三是现行环保法律法规对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小,不足以对违法排污者形成震慑,同时现行环保法律法规与环境管理现实需要存在滞后,如《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关于限期治理的规定,授权由国务院另行规定,但上述法律生效多年,配套规定至今未见。

三、对策及建议

环境问题的显现和依靠市场机制解决环境问题都具有滞后性,为了保护古镇的旅游环境,走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首先要求企业自身重视并落实措施,同时需要政府投资和监管。

(一)企业要在认真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将清洁生产作为工业污染防治的主要途径,加大实施力度。企业新改扩建项目及老污染源的治理,要优先选用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不采用清洁生产工艺和技术的,项目审批部门不得批准立项;老企业的治理改造,必须实施清洁生产。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或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以及使用、生产、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要实施强制清洁生产审计,并按照清洁生产审核的方案进行改造。

(二)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当前,工业企业擅自停用污染防治设施超标排污的问题突出,有关部门应从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环保队伍能力建设、在线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创建

条件,为加大查处力度提供保障。在严格环境执法的基础上,可以采取一定的经济手段和激励政策,引导企业主动治污,但前提是环境执法必须到位,企业真正能感受到法律的约束力。

(三)充分发挥行业管理部门和技术单位的作用。对工业企业实施有效的环境监管,必须熟悉行业生产工艺和相应的污染治理技术。与环保部门相比,行业管理部门和技术单位对行业特点、生产工艺和治理技术更为熟悉。应建立协作机制,充分发挥行业管理部门和技术单位的作用。

第五篇:探寻中国古镇保护与发展之路

第一、如何对历史核心保护区实施合理规划与有效保护

南浔核心保护区是用于保护历史建筑、传统街区和景观的有效工具。首先,专家们围绕对南浔核心保护区的限定和内涵、核心保护区规划中遇到的问题、保护区规划的策略等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引起了人们的浓厚兴趣。

在会议中,很多专家对我国古镇保护区的保护现状的疑惑和质询,也是发人深思的。由于我们在上个世纪经济发展的初期,急于追求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忽视了历史遗产的保护,大面积拆毁历史街区,待经济达到一定水平进而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时,却无可奈何地发现许多历史遗产已不复存在。如南浔古镇在近现代进程中,对文化遗产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现在的保护已是背水一战,势在必行。

经过探讨和交流,专家们一致认为,完整保护有历史意义的古镇街区是很有价值的。怎么保护呢?它应与对单个建筑的保护区别开来,保护区应包括建筑和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及与其有关联的环境景观;在具有重要地下文化遗迹的地区进行城市改造应充分考虑遗迹的存在,并不得对其造成损害,包括对遗迹本身的伤害和对古迹所辐射区域的影响;在古镇发展与遗址保护有矛盾时,应优先考虑遗址的保护;核心保护区的规划应能提高区域内居住者的生活水平,应该允许对一般性历史建筑内部进行少量或局部的改造,对外部则保持历史环境风貌;在历史核心保护区中,不同时期、不同形式的文化遗产应同时并存并得到同等程度的保护。

第二,如何正确处理古镇保护与文化旅游的关系

在讨论中,专家们首先对南浔古镇保护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了澄清。专家们指出,中国当前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日益兴旺的旅游业发展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问题。现在人们都已认识到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给历史遗存带来了很大损害,但同时,我们一定要看到,许多国家都在依靠其悠久的历史文化来吸引游客,我们也应看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旅游业,会给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带来巨大的利益。

在许多情况下,传统、风俗、习惯可能正在逐步失传,而旅游业的开发要保存这些文化并展示给游客,从而使其复兴,并赋予其时代的精神与新的含义。此外,旅游业能够在思想认识和资金保障上促进历史文化的保护:它提高了历史文化遗产本身的知名度和社会地位,对其保护就容易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保护工作也就容易开展;它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从而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资金得到落实。

专家们强调,古镇保护与旅游业的良性循环的关键,在于充分认识古镇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严格遵循在保护的前提下永续利用的原则,从而要看到,旅游业在给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有的专家还提出,我们要借鉴国外一些新兴旅游的方式,在原有古镇的基础上开发新的旅游点,扩大旅游范围。

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文化遗产是发展文化旅游的基础,保护好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是可持续旅游的前提条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日益提高,文化旅游正在迅速发展,文化遗产地已成为旅游热点,旅游业的发展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效益。古镇保护与文化旅游的关系并不矛盾,双方是相辅相成、互相支撑的关系,重点在于我们的合理规划与引导。

第三,如何正确营造古镇经济圈

在这次研讨中,不少专家对南浔古镇经济发展的何去何从作了进一步分析。19世纪工业革命初期,欧洲热衷发展经济、改善生活和崇尚现代建筑,大批珍贵的古建筑和历史环境被破坏。然而,欧美国家醒悟得早,抢救得快,立法定规,合理规划,最终使得经济依旧飞速发展,同时古典欧美风情仍然大量流传于世。

正确营造古镇经济圈,这绝非古镇规划设计者所能解决的课题。古镇受到伤害,该反思的是政府,无辜受累的是人民。此时,要进行多大的城市形象工程才能愈合创伤?有直面现实、直面“杀手”的勇气,这是最重要的。开放进程中的混乱、无知与失误,时局变化中的头脑发热、意志动摇与飞来横祸虽在所难免,但受伤之后发起的古镇复兴运动,会使古镇决策者更理智、更高效、更富有经验。

如何经营一座古镇?新兴古镇经济可以在全世界找到样板,而受伤的历史文化遗产则发起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文化遗产复兴运动。

专家们以史为鉴,将历史的古镇经济发展的缩影倒映在新兴的古镇发展之上,它给人们的启示是:第一、古镇的兴起与发展关键是如何将这些有利条件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第二、保持自身特色是古镇经济能否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第三、经济和产业调整应根据区域发展状况明确自身定位和发展空间。

江南水乡古镇拥有得天独厚优越的地理和文化作为后盾。扩大水乡古镇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整体旅游市场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有利于水乡古镇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做大做强做精江南水乡古镇品牌。这些都有利于古镇经济圈的发展,专家们在会场上开展的热烈讨论与提出的诸多建议,给与会者留下了很多耐人寻味的启迪。

下载6千年古镇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word格式文档
下载6千年古镇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千年古镇 历史名校

    千年古镇 历史名校 ——在顾中首届高74级毕业40周年同学联宜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名位领导、各位同学、各位校友: 金风送爽,桔果飘香。在祖**亲75岁生日之际,顾县中学首届高中74......

    发展油茶产业 实现互利双赢

    发展油茶产业 实现互利双赢 ——排市镇红山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案例 红山村是排市镇一个边远偏僻的小山村,全村下辖5个村民小组,295户,1453人,其中党员29人,分布居住在大大小小的......

    品千年古镇缅革命先烈

    品千年古镇,缅革命先烈国际友人来龙潭旅游10月11日下午,英国驻渝总领事馆副总领事史蒂文、柬埔寨驻渝总领事馆领事柯维萨等6国驻渝领事、驻渝领事机构官员、部分企业高管和外......

    《千年古镇——漷县》目录

    《千年古镇——漷县》目录 序…………………………………………………………………………………… 1 历史沿革 漷县的历史演进………………………………………………………......

    关爱员工实现双赢

    关爱员工实现双赢推动创建“共建共享”的和谐研究院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深圳航天科技创新研究院的组织架构、管理流程、运作模式随时都面临挑战进而发生变化。同......

    金融支持集体林改与林业发展 实现金融与林业双赢

    金融支持集体林改与林业发展 实现金融与林业双赢 2009年6月3日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国全面展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胡锦涛总书记指示,“林权制度改......

    浅析西塘古镇旅游保护与开发(本站推荐)

    浅析西塘古镇旅游保护与开发 1.历史背景西塘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同为申请世界遗产的六个江南古镇之一,西塘虽远没有周庄、同里出......

    喜洲古镇开发与保护探讨

    喜洲古镇开发与保护探讨 喜洲镇东临洱海,西靠苍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白族名镇。远在南诏时期,喜洲便是一个商贾云集的工商城镇,商贸发达。清末,这里诞生了著名的白族商业资本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