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农民增收的途径5篇

时间:2019-05-13 03:12: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农民增收的途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农民增收的途径》。

第一篇: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农民增收的途径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农民增收的途

农民收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利于大幅度增加农民的收入。

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义

(一)农生产业化经营点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展收入的现实选择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是新阶段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目前,农业这一弱质产业综合效益低,农民收人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当前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乃至影响到城乡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新阶段,在农产品市场约束增大,供求关系发生逆转,特别是入世后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单靠国家增加对农业和农民的投入和补贴来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既不现实,同时也受到WTO规则的制约。实行产业化经营。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特别是精深营地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业的综合效益和附加值,可有效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并通过完善产业化经营的利益连接机制,使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民不仅从种养业直接获益,1

而且通过龙头企业实行保护价收购或返还一部分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增值,增加就业机会,实现间接收益,足进农民增收。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推动力量

实行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和第二、三产业转移。是党十六大提出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大思路,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贸工农结合,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通过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发展农产品加工,拓宽农业发展领域,有效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有利带动农村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二、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应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立足当地实际,培植主导产业。

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要求,大力培植和兴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及产品生产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生产的关键。一方面,对具有一定基础规模的粮油菜等传统生产基地,把规模做大,把产业做强。另一方面,对区域特色明显,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产品,通过有实力,带动辐射能力强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品种改良和新品种推广,使产业和产品的开发由过去的平面,单项开发向立

体系列开发转变,有分散经营向区域规模化方面发展,有初步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既而向高科技,高附加值方面发展,把产业链条拉长,促进产品增值,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优势产业和产品。

(二)根据资源优势,培育大龙头企业促进农民增收 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的骨干力量,是带动农户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火车头”。龙头企业上连市场,下连农民生产者,是农民走向市场的依据,龙头企业的发展状况决定了整个农业产业化的推进速度,推进质量和效果。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形成特色企业,做大企业,可以为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收入。

(三)推进技术创新

技术推广和技术培训,提高农业产业化的运行质量围绕农业产业化,加大科技投人,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中介为支撑的创新体系,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引进。技术开发,选择关键生产技术组织对带动农户的技术培训,推广和嫁接先进适用技术和生产管理模式。

要重点加强培养科技人才,采取多种形式,构建人才汇集机制。落实科技创新政策,营造技术进步环境,大力吸引、培养科技人才,使用好科技人才。要加强产业化体系内企业职工和生产农民的继续教育和实用人才培训机制,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其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以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需

要,为实现产业化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和技术支撑。

对农民加强科学技术教育,不断提高农民的技术、市场、法律、信用和质量标准意识,使广大农户真正适应产业化发展并积极参与到产业化经营中来。

(四)转变政府职能,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制造良好条件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和扶持措施,为产业化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要从农产品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及时提供信息,技术和产品销售等服务,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方式、方法,坚决纠正和防止部门及行业不正之风。各类农村投资项目的安排,技术引进和推广,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退耕还林等要与农业产业经营有机结合,加大对产业经营的支持力度,以保证农民增收。

第二篇: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中国共产党开封市第十次党代会,是我市迈入“十二五”新征程召开的极为重要的大会,是全市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大会指出: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现代农业发展保障能力。结合我市实际,就如何贯彻大会精神,促进农业产业化,我进行认真的思考,现整理如下。

一、打造产业基地。按照“优势产品区域化、大宗产品优质化、基地建设和标准化”的原则,继续围绕十大主导产业链建设,因地制宜,高起点、高标准制定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规划,建设一批优质化、标准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以规模化种植小区、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为依托,巩固提高己建成生产基地,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新机制、新途径,遵循“自愿、依法、有偿”原则,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加快新基地的建设。

二、培育龙头企业。把发展龙头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中之重,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重点培育具有竞争优势和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积极培育特色明显、带动力强的企业集群。对已经确定并有明显优势、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集中力量将其培养成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使之成为具有更大带动能力的龙头集团。对现有经营状况一般的企业,加大改革盘活和嫁接力度,使之发展壮大。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加大招商引进力度,不断催生新的龙头企业。

三、发挥品牌效应。坚持以品牌农业引领市场,按照“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基地化管理、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大力发展品牌农业。一方面,重点选择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强化技术、提升质量、加强管理等反面给予重点扶持,打造一批有影响的名牌产品,为农业产业化深度发展打基础。另一方面,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测体系、认证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全面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和有机农产品。加快农产品市场升级改造步伐,构建现代农业物流体系。按照生产、加工、包装、贮藏、运输、销售一体化的要求,加快推动城乡产品批发市场的横向联合、协同运作,积极发展适应现代化农业的物流产业,构建大市场、大流通网络。

四、创新经营机制。农业产业化是企业、基地、市场、农户的共同体,企业和农户作为市场主体,要坚持“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逐步发展适合不同条件的一体化的利益共享机制,探索完善“企业(公司)+农户”、“市场+农户”、“协会+农户”等多种组织形式,稳定农户与企业即农产品加工销售主体的关系,引导龙头企业完善“订单农业”等利益联结模式,探索股份合作制的参股方式,构建农户与企业新的产权联结关系,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五、优化发展环境。坚持优化软硬环境相结合,进一步完善项目审批、工商登记、土地征用、税费减免、交通运输、信贷支持等优惠政策,以政策优势结合资源优势,吸引更多的客商到开封投资兴业,鼓励本地能人大户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

六、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围绕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鼓励龙头企业、技术部门和农村能力、专业大户、经纪人等建立农产品行业协会,推动松散型合作组织向紧密型经济利益共同体转变。加大对具有法人地位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农产品行业协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使生产资料供应、农业生产及农产品加工、运输、储存、营销等环节紧密结合,形成大联合、大运营网络。

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是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我市要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推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效益。

第三篇:围绕农民增收推进农业产业化

围绕农民增收推进农业产业化

中共晴隆县委书记曾孔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10个关于“三农”工作的1号文件,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农村改革发展作出的新部署,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和战略举措,必将掀起农村改革发展的新高潮。

解决“三农”问题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决定》指出,只有坚持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保障农民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才能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决定》对“三农”问题作了高度概括,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对于“欠开发、欠发展”的贵州辖区中比较落后晴隆县来说,农业弱、农民穷、农村落后是“三农”问题的基本特征,解决“三农”问题的任务更加艰巨,而解决“三农”问题最核心的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在于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因此,更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以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机制、新的举措,围绕农民增收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强化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认识,增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晴隆的农业农村农民面貌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变,粮食产量由4.65万吨增至9.43万吨,有效解决了二十多万人的吃饭问题;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民人均纯收入由47元增至2093元;贫困人口由22万人降至2万人,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水

平明显提高。但晴隆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仍面临许多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农业生产的立地条件差,山高谷深坡陡,人多地少,石漠化严重,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农村贫困面大,深山区、石山区、少数民族地区部分农村人口贫困程度深,至今还有农村低收入人口4万多人,绝对贫困人口2万多人;农业产业结构、农村经济结构不够合理,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市场组织化水平低,农民增收渠道少,增收十分困难;农村生产生活基础条件差,功能缺失,农村教育、科技、卫生、计生、文化社会保障事业比较落后,农民科技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城乡差距拉大,二元壁垒尚未打破。面对困难和问题,必须提高认识,一要充分认识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和农业的基础地位。《决定》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稳定就没有全国繁荣稳定,没有农民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全面小康。对于农村人口占85%的晴隆县来说,更需要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强化“强农稳县”的战略思想。二要充分认识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的紧迫性。如果“三农”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农民收入上不来,特别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矛盾凸显期,城乡差距拉大,贫富悬殊拉大,势必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增强解决“三农”问题的责任感、紧迫感,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保证粮食和农产品的稳定供给,保证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稳定,才能有更加坚实的社会基础,治国安邦才能有可靠保障,说小一点,才能保一方和谐稳定。三要充分认识破解“三农”问题是实现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农民是最大的社会群体,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收入低,不仅直接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会因农业产业和农村消费的“短

板”制约整个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的如期实现。晴隆作为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的县份,工业反哺农业、城镇带动农村的能力弱,更需要强化“三农”基础地位,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统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推动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明晰推进农业产业化新思路,围绕农民增收推进农业产业化。用抓工业理念抓农业,实施特色农业基地扩展战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战略、生态治理产业化战略,是立足晴隆的战略选择,也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举措。“晴隆模式”足以表明,一个龙头可带起一片草地,形成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特色农业的发展在于龙头,要按照“突出特色建基地,建好基地引龙头,培育龙头带基地”的思路,建好产业基地招引龙头企业,培育龙头企业拉动特色产业,最终实现产业强农富民稳县。一是突出特色建基地,在特色产业上求突破。像晴隆这样的山区资源禀赋决定了在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规模扩展方面很难取胜,只有按照“特色取胜、连片开发、规模发展、市场经营”的思路,在“特”上下功夫,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多,人多我优,人优我特,因地制宜,走“一方一特、一片一品、一线一业、一业一企”的路子,用公司经营理念完善和拓展“晴隆模式”,抓好特色产业发展的点、圈、带、线,把点做亮、把片做大、把面做活,突出抓好岩溶山区草地畜牧业、茶叶、脐橙、烤烟、苡仁米、反季节蔬菜等六大特色农业,抓连片基地和示范园区建设,增强辐射带动力,形成规模,打造品牌,超常发展。以草地畜牧业和优质茶叶基地建设为重点,切实推进生态畜牧业示范县行动计划和茶叶基地县建设计划,到“十二 〃 五”初期,全县发展人工草地和改良天然草地达到50万亩,养羊规模达到50万只,茶园面积达到10万亩。二是围绕基地培育龙头,在龙头带动上力求突破。用发展工业的理念提升农业,出路在于以“农”字号

企业反哺农业,实施“龙头拉动”战略。农业龙头企业是连结市场与农户、基地的桥梁和纽带,具有组织生产、开拓市场、提升附加值等重要功能。培育建好龙头企业,有利于拉动和促进生产基地和农户进行专业化、区域化、社会化大生产,发展集约化、设施化、标准化种养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利于将农业再生产相关联的下游产品和下游增值联结起来,与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共同体,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要树立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就是培育产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围绕优质肉羊、茶叶、脐橙、苡仁米、蔬菜等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从产前、产中、产后三方面着手,精心培育、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积极探索建立科学有序的农业合作组织、产业协会、农产品中介机构和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提高农产品市场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以市场为导向,以特色农业资源为依托,加快晴隆国有茶场、果场的改组改制,加速茶叶精深加工项目建设;完善草地畜牧公司现代企业管理,加快120万只肉羊生产加工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步伐;扶持做大苡仁米、肥妈素盐菜民营加工企业,培育扶强龙头企业,把农产品加工与基地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促进龙头拉动产业、产业致富农民。

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新举措,推动特色农业跨越发展。农业产业基地带动农民增收,龙头企业拉动农产基地建设,利益连结机制至关重要。以“晴隆模式”的创建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国家、龙头、农户利益连结机制,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农民、干部的积极性,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企业增利、国家增税,促进城乡共赢、民企共赢。一要优化环境,营造氛围。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大《中共晴隆县委关于大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共晴隆县委关于加快畜牧水产养殖业发展的意见》、《中共晴隆县委关于加快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的宣传落实力度,兑现好

各项激励措施和优惠政策,吃透国家扶持农业和龙头企业的政策,加大对特色农业基地和龙头企业财政、税收、融资、用地、用电、用水、用工等方面的扶持,加大宣传、培训和推介,努力形成全县上下重农、亲商、惠民的良好氛围,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人文环境。二要合力攻坚,推动发展。强化党政产业推动领导小组的职能作用,强化职能部门和乡镇的发展主体责任,严格目标责任制,加快草地畜牧业、茶叶、脐橙、烤烟、苡仁米、蔬菜基地建设,为畜产品、茶叶、苡仁米、盐酸菜的精深加工、常年加工提供原料。整合现代农业项目、生态治理项目、科技扶贫项目及各类财政扶贫资金、信贷资金,改变零散投入、零星经营、投入产出效益低的局面,集中加大对草地畜牧业、茶叶等重点特色农业的投入,形成以晴隆为中心,辐射周边县市的区域特色产业生产加工基地,增强规模化、设施化、集约化经营增收效应、扶贫效应。三要创新机制、扩大招商。积极探索和完善“龙头+协会+农户”、“龙头+专合组织+基地”等模式,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和经济合作组联动将农民有效组织起来,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采取土地反包倒租、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定向加工,或土地入股、生产加工销售利润分成等方式,将农民变为龙头企业“第一车间”工人,解决基地建设中土地不连片集中及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等问题。把龙头企业与农民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增强特色企业在大市场中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同时,立足晴隆优质波尔山羊、茶叶、苡仁米、盐酸菜等特色产业资源,推出特色项目,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和外来资金投入,克服“红眼病”和“山沟”意识,增强“你发财我发展”理念,利用政策推动、特色诱动、服务促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民间资本注入,培养外向型龙头企业,借力突破龙头企业发展。四要科技驱动、农民联动。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培育农产品龙头企业,都需要科技作支撑。要以基地和龙头企业为载体,加大与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合作

力度,在良种选育推广、新技术应用、防疫检疫等技术上寻求得到保障;建立和完善基层农业新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培养一批农民技术辅导员、农村科技能手和科技示范户,推进农业产业集约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结合新阶段扶贫开发,实施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绿证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培育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基层干部队伍和农民群体,有效解决龙头企业工人缺乏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充裕的双重矛盾问题,有效地将农民、牧民转化为企业在册或不在册工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五要坚持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治理产业化。对于晴隆这样山高谷深坡陡的山区推进农业产业化,最重要的是扬长避短,突出特色,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山、水、林、田、路、沼综合治理,推进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治理产业化,把南方喀斯特岩溶山区生态畜牧业示范县的内涵和外延做深做广,把草、茶、果、林、竹、药等特色农业发展与石漠化综合防治、坡耕地治理、草地畜牧业行动计划等专项规划结合起来,把产业发展与创建生态文明县行动结合起来,把农产品基地建设、精深加工与相关服务业结合起来,延伸龙头产品开发链条,变资源消耗型经济为循环经济,提升土地资源和农业资源开发的可持续能力,以资源节约增效促进农民增收。

第四篇: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化经营 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刘振业

(贵州大学农学院)

前言:深化对马铃薯产业重要意义的认识

一、贵州马铃薯产业现状

(一)、马铃薯生产概况

(二)、马铃薯加工概况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贵州马铃薯产业化经营发展概况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二)、贵州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概况

三、贵州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潜力

(一)、独特的优势

1、生态环境优势

2、品种资源优势

3、质量安全优势

4、产品价格优势

5、产品均衡上市优势

6、市场竞争优势

(二)、发展的潜力

1、产量潜力

2、加工潜力

四、充分发挥优势与潜力,加快贵州马铃薯产业化经营的发展

(一)、建设高标准生产基地,实行“三化”生产

(二)、大力发展马铃薯加工业,培育重点龙头企业

(三)、切实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四)、创建农产品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和效益

(五)、实施绿色营销策略,开拓广阔市场

(六)、切实加强培训力度,大力提高农民的素质

(七)、大力发展农产品的物流业

(八)、强化政府引导,搞好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

(九)、大力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的建设

2008年9月 2

第五篇: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

以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民增收

何翔凤

农业产业化是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必由之路。我们要跳出“就农业抓农业”的思维定势,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以发展现代农业为方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推动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经营,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一、增强“三种意识”,提升农业产业基础地位

农业稳则天下安。中央历来重视“三农”工作,连续10年下发中央1号文件,十八大报告对“三农”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我们要深刻认识发展农业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推动农业科学跨越发展。一要增强危机意识,把发展农业作为第一要务。近年来,虽然我市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脆弱,农业产业规模化、机械化、科学化程度还不高,发展速度相对滞后,农业仍然是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对此,我们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把思想和行动切实统一到中央和上级的科学研判、决策部署上来,坚持把发展农业放到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的大背景下去思考,放到“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的大环境中去谋划,放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大势中去把握,积极投身“三农”工作主战场。二要增强责任意识,把发展农业作为第一要责。当前,我市最弱的是农业,最穷的是农村,最苦的还是农民。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41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016元,城乡差别很大;与农业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我们要始终把发展农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在工作部署上给予重点加强,在政策制定和资金投入上给予重点倾斜,在干部力量配备上给予重点保障。要建立健全“三农”工作目标责任制和激励约束机制,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工作重点,修订完善考评体系,逐一量化细化指标,层层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充

分调动各方做好“三农”工作的积极性,推动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要增强服务意识,把发展农业作为第一要点。服务“三农”是各级各部门的神圣使命。我们一定要对“三农”工作高看一眼、厚爱三分,倾注感情,热心服务,真心帮扶。要坚持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到基层一线搞调研,广泛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涉农部门要发挥职能优势,加大资金、项目、技术等帮扶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相关部门要紧密配合,切实把力量凝聚到落实各项任务上来,形成上下呼应、步调一致、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为“三农”工作提供优质高效服务。

二、推进“三个转变”,加快农业产业发展进程

农业兴促百业兴。我们要牢牢把握转方式、调结构的主线,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创新发展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努力推动“三个”转变。一要引领绿色农业向品牌农业转变。绿色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品牌农业则是绿色农业的更高层次。当前,我市已培育了一批绿色环保农产品,但创建成知名品牌的还不多,市场竞争力还不强。我们要强化品牌意识,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着力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大和经济效益好的名牌农产品,努力推动绿色农业由粗放式、低档次向精细化、品牌化的转变。同时,鼓励农业企业参加农博会、推介会、展销会等活动,利用电视、广播、互联网、报刊等媒体宣传平台,扩大名牌农产品的市场和社会影响,提高产品美誉度,增强市场竞争力。二要引领家庭农业向园区农业转变。以家庭为单位分散经营农业的方式在我市还比较普遍,与发展现代农业很不适应。我们要大力实施园区建设与加工带动工程,合理规划布局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支持粮油、畜禽、水产、果蔬及速冻食品冷链物流等重大项目建设,扶持大宗特色农产品主产区发展农业产业园,积极推进省级、国家级农产品加工(创业)示范园区和全市“十大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努力实现种养到种养加、农工贸一体化发展模式。要加强农产品加工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农业龙头企业积极发展连锁配送、电子商务、农超对接

等新型流通业态,积极推进湘粤赣(郴州)特色农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带动农业由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转变,推动“小农”经济向“大农业”经济转型。三要引领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转变。休闲生态农业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表现形式。我们要走出自给自足、效益低下的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实施休闲农业发展战略,积极拓展休闲农庄、体验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精品农业、科普农业等新型业态,重点推进郴资桂休闲农业长廊的规划建设,开展“十大休闲农业企业”创建活动,每个县市区重点建设2-3个高品位的休闲农庄。同时,结合湘南民居民俗、人文景观、文化底蕴,开发一批上档次的农家乐、生态农庄、古民居游、垂钓等休闲农业产品。积极开展休闲农业“三品”认证,组织申报认定一批国家级星级农庄、全国休闲农业示范项目,努力推进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延伸、农村向城市发展。

三、提升“三种能力”,增强农业产业发展后劲

基础强则农业强。我们要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着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大力推广农业新科技、新品种,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们要积极争资立项,加大本级财政投入,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重点中小河流治理,整修山塘渠坝,开展主干渠道综合治理,恢复和改善灌区骨干渠系输配水功能,加强末级渠系建设,切实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强防洪抗旱能力;加快改造中低产田,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农田整治、土壤改良和田间配套设施建设;大力建设农田机耕道,推进农业机械化,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农业龙头企业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火车头。目前,全市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规模偏小、产品结构单一,带动能力不强。我们要定点培植、重点引进,尽快培育一批特色龙头企业,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带动农户增收。同时,要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化运作”思路,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培育壮大主要产业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各类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民开展多层次、多领域服务,吸引更多的农民加入合作组织,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切实提高抵御风险能力。三要推广应用高新技术,提高科技增收能力。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缓慢依然是制约我市农业发展的瓶颈。我们要加大农技推广力度,突出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要结合我市农业发展实际,深入开展“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推广普及实用新技术。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温室蔬菜种植、植物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做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提高新技术的转化应用水平。同时,大力加强农技队伍建设,着力解决县乡农技人才匮乏、服务手段落后、知识老化等问题,提高新技术、新品种等推广率,确保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创新“三项机制”,激发农业产业发展活力

机制活则农业活。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深化农村改革,积极探索有利于农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农业产业发展注入强大活力。一要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土地分散是制约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重要原因。我们要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集体转包、大户经营”、“带地入社”、“以地入股”等路子,加快推进土地流转,引导农民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优势产业、重点区域集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加强土地流转服务,积极完善市、县、乡(镇)、村四级服务网络和“市农村土地流转信息网”等信息服务平台,免费为农户提供信息沟通、政策咨询、价格评估等服务,提高土地流转的效率。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体系,确保土地流转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二要创新投资融资机制。融资难、信贷难是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瓶颈。我们要组建市县两级农投公司,盘活市、县所属存量闲置低效的农林水资产,评估后到银行或农投基金融资,吸纳各类资本参与到农业产业化发展中来。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降低农业信贷门

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和其他贷款品种,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大力发展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组织,切实解决农村经济发展融资难问题。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进入农业领域,鼓励农业企业靠大联强,广泛吸引区域内外企业开发农业资源。同时,鼓励单位和个人以多种方式入股参与农业开发,拓宽农业投融资渠道。三要创新奖励帮扶机制。帮扶发展农业是各级各部门应尽之责、分内之事。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制定的强农惠农政策,围绕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完善市县两级《农业产业化奖励扶持办法》、《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设立农业产业化发展引导基金,奖励帮扶农业龙头企业。要将财政扶贫、以工代赈、农业开发、扶贫信贷等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解决农业项目在资金、土地、技术、人才支撑等突出问题。发改、财政和农口部门要密切配合,把争取到的涉农项目资金进行“打包”整合,“捆绑”使用,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下载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农民增收的途径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农民增收的途径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汇报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为实现向经济强县的跨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把工业的理念注入农业,抓龙头企业发展,抓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抓服务体系建立,抓农业专业协会组建......

    农业产业化是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

    农业产业化是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 我市的农民收入增长不快,“三农”问题还很突出,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有较大关系。一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龙头企业的建设规模不大,与基地的......

    发展精品农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发展精品农业是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精品农业是建立在家庭经营基础上的现代农业,因为家庭经营更有利于生产者对产品的精心管理和呵护。但是必须看到,如果让一家一户的农民到市......

    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颜立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我们一定要按照要求,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

    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精选合集]

    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一)抓种植业结构调整促农增收。种植业在我市农民收入中占主导地位。按照“稳定粮食,突出特色,形成规模”的要求,不断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构筑区域农业新格局,......

    农民增收途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农民增收途径的调查报告 增加农民收入,是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农村稳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按照省价格成本调查队的工作布署,我队于6月10日至13日,采......

    农业产业化经营

    如何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搞好农业科技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产品需求、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提出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

    浅谈农业产业化经营(范文)

    “农业产业化”是一种农产品经营方式,而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则使这种经营方式得以广袖长舞,舞得龙头企业崛起,合作组织壮大,活跃了农村经济,惠及到万千农户。到今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