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复习[大全5篇]

时间:2019-05-13 03:06: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邓小平理论复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邓小平理论复习》。

第一篇:邓小平理论复习

《邓小平理论》复习2011.2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1、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2、历史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教训;

3、现实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

二、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⑴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⑵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⑶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进行了科学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⑷邓小平理论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求: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是执政为民。

3、地位: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四、科学发展观的内容: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五、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含义: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研究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性。

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3、关系:⑴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⑵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⑶两者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六、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七、社会主义本质

1、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特点:⑴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⑵突出了目标和手段的统一;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3、意义:⑴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⑵对指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意义。

八、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原因和必要性

⑴发展生产力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⑵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⑶是显示社会主义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⑷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⑸当前强调大力发展生产力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①因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是靠自己的发展,②是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③是党执政地位和历史任务决定的。

九、如何理解三个有利于标准

1、含义: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作用:这是判断我们一切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

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⑴含义:①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社会性质)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发展程度)⑵特指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⑶长期性: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至少100年。

十一、党的基本路线

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基本路线主要内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是立国之本;坚持改革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十二、改革

⑴改革的性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⑵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①改革的目的和第一次革命一样,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②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③改革和革命一样,引起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观念、精神状态等方面深刻而广泛的变化。

⑶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①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

②保持改革、发展和稳定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③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协调统一起来,在改革和发展中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④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的结合点。

十三、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⑴关键是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⑵正确处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关系;

⑶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有机统一起来。

十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贡献(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

⑴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它可以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结合,也可以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结合。⑵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和方式,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可以用

⑶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各有优点和不足。社会主义可以把两者的长处有机结合起来,以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征:

⑴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⑵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⑶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3、基本框架:

⑴现代企业制度;⑵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⑶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⑷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⑸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十五、我国所有制结构

1、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3、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4、非公经济的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非公有制经济形式:主要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和外资经济。

十六、分配制度

1、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原因

⑴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结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这一分配制度;⑵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2、深化分配制度注意的问题

⑴正确认识先富与后富的关系,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⑵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3、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有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商业保险、慈善事业等,其核心是: 社会保险

十七、我国的发展战略

1、三步走发展战略:

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下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体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3、措施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建设创新型国家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资源环境节约、友好型社会。

十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1、含义: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2、地位: 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提;民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目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3、我国的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

4、依法治国含义:

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生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

5、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十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地位: 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2、根本任务: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

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基本方针

①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二为方向);

②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双百方针);

③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三贴近)

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⑤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两手抓)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是灵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主题;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精髓 ;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基础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容:①思想道德建设;②发展教育科学

二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基本要求:

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理论意义:

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理论;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3、实践意义:

“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好国家主权和安全。

二十一、对外开放

⑴必要性:

①现在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只有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和科技成果,才能发展自己,赶上当代世界经济发展潮流。

②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历史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把自己孤立于世界之外是不行的。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措施

①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

②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通过引进推动自主创新,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③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二十二、一国两制

1、含义

⑴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的一部分。

⑵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并存,和平共处。

(3)港澳台地区高度自治。祖国和平统一后,依法在台湾、香港、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

(4)实行“一国两制”是长期不变。

2、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实现和平统一的重要前提和保障。这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而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分裂势力的“台独”图谋的。

二十三、坚持党的领导

⑴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方向要坚持党的领导;

⑵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要坚持党的领导;

⑶处理各种社会矛盾要坚持党的领导;

⑷对应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要坚持党的领导。

二十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

农民阶级是基本依靠力量;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

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人民解放军是保卫中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

第二篇:《邓小平理论》综合复习.

《邓小平理论》综合复习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A)上来的战略决策。

A.经济建设B.政治建设C.文化建设

2.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C)。

A.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B.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B)。

A.坚持不断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C.坚持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A)。

A.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富强、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C.把我国建设成为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现代化国家

5.可持续发展战略是(C)。

A.谋求国民经济一段时期内快速发展 B.谋求国民经济在一个长时期内快速发展

C.谋求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6.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B)。

A.生产资料公有制B.劳动还存在差别和劳动仍然是谋生的手段

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高

7.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是(A)。

A.民主发展的积极成果B.政治制度发展的积极成果C.政治思想发展的积极成果

8.(B)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A.勤劳勇敢B.诚实守信C.热爱祖国

9.在“一国两制”构想中,香港、澳门、台湾依法建立(B)。

A.自治区B.特别行政区C.直辖市

10.在党的建设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C)。

A.组织建设B.作风建设C.思想建设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什么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P

41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

展的方面和环节。

第一,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第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体现。

第三,发展生产力是解决我国现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第四,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将来过渡到共产主义奠定必需的物质条件。

2.简述“三农”的重要地位。P7

3答: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稳定是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这是我们党从长期实践中确立的处理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和农民问题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认真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大力发展小城镇,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品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什么?P120-12

2第一,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二为”方向是由我国文化事业的性质决定的。我们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宪法允许的范围内,在学术上民主讨论,在艺术上自由竞争,保证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文化生产要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在这个前提下努力实现两者的最佳统一。

第四,坚持社会主义文化重在建设的方针。

4.简述“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P13

5答:“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主要内容包括:

第一,在“一国两制”中,坚持“一国”的原则,“一国”是“两制”的前提。第二,在“一国两制”中,坚持两种制度都不变的思想。

第三,保证香港、澳门、台湾的高度自治和稳定的局面。

三、论述题(3题中选作2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为什么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P32-33页

答: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于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将会产生极重要的作用。

第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实现全面小康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新的实践呼唤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征程中,将面对三个重大课题,“三个代表”思想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重大课题提供了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

第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推进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思想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紧密结合新的实践,提出了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进一步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第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强大理论武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联系起来,确定了党的建设的总体部署。坚持和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就能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2.如何正确理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P8

1答: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只有在注意保持量的优势的同时,努力使公有制经济不断提高整体素质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这样的数量优势才有实际意义,也才能坚持和加强其主体地位。

在公有制经济中,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起着主导作用。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的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3.怎样理解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P156-16

5答:第一,新世纪新阶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继续推进党的建设这个新的伟大工程。

第二,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基础。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就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

第三,加强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的突出环节。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大力发展党内民主,同时强调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以实现全党意志、智慧的凝聚和行动的一致。要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重视加强培养和选拔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

第四,加强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保持和发扬我党的优良传统,继续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第五,高度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全党要不断提高五个方面能力。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第三篇:《邓小平理论》复习要点

一、复习《邓小平理论》一定要同党的十五大报告结合起来。十五大报告分十个部分:

1、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展望。

2、过去五年的工作。

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

5、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

6、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

7、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8、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9、国际形势和对外政策。

10、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

还要注意十五大修改党章的基本考虑是在党章中明确规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

思想。

二、复习时要着重掌握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3、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及“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4、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6、“一国两制”问题。在复习时还要注意与马克思哲学原理相结合。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政策部分考核主要是选择题和判断题,在复习时要注意区别、比较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比例关系等。比如:

1、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两因素的统一,前者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后是社会属性,其对立统一关系表现在什么地方?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方面,而不是两种劳动。

3、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比例关系,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关系。

4、流通中货币所需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的比例关系。

5、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

6、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

7、商品高层与生产要素市场的区别。

8、几种类型的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在哪些情况下适用。

9、社会互助、个人储蓄是我国保障体系的内容。

四、以下知识点是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曾(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多次出现过的。

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2、货币量基本的职能。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4、货币是不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

5、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

6、市场经济最基本规律。

7、非价格竞争。

8、市场机制的核心。

9、搞活企业的中心环节。

10、期货交易采取的组织形式。

11、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及功能。

12、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

13、国有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主要形式

第四篇:《邓小平理论》复习提要

《邓小平理论》复习提要

一、复习《邓小平理论》一定要同党的十五大报告结合起来。十五大报告分十个部分:

1、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展望。

2、过去五年的工作。

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

5、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

6、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

7、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8、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9、国际形势和对外政策。

10、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

还要注意十五大修改党章的基本考虑是在党章中明确规定,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

思想。

二、复习时要着重掌握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3、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及“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4、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6、“一国两制”问题。在复习时还要注意与马克思哲学原理相结合。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政策部分考核主要是选择题和判断题,在复习时要注意区别、比较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比例关系等。比如:

1、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两因素的统一,前者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后是社会属性,其对立统一关系表现在什么地方?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方面,而不是两种劳动。

3、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比例关系,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关系。

4、流通中货币所需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的比例关系。

5、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

6、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的区别。

7、商品高层与生产要素市场的区别。

8、几种类型的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在哪些情况下适用。

9、社会互助、个人储蓄是我国保障体系的内容。

四、以下知识点是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曾多次出现过的。

1、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2、货币量基本的职能。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4、货币是不是衡量商品价值的内在尺度。

5、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

6、市场经济最基本规律。

7、非价格竞争。

8、市场机制的核心。

9、搞活企业的中心环节。

10、期货交易采取的组织形式。

11、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及功能。

12、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

13、国有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主要形式。

第五篇:《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指导

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1-

《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指导

张吕兴

导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出发点;是邓小平理论的根本观点;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

2、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

“三个有利于”的含义;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实践标准的具体化,是解放思想的产物。

3、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理论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把人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对当今时代特征和国际形势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第一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和意义

内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意义: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纠正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特征而忽略本质的传统观念。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根本任务:发展社会生产力;

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3、共同富裕和同步富裕

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由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生产力水平较低,共同富裕必然表现为一个逐步实现的历史过程。

第二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长期性

含义:中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中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长期性:历史前提;现实状况;国际环境。强调初级阶段的长期性,防止“左”和右的干挠。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简明概括。基本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政治、文化,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具体化,是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的统一。

第三章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1、“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包括战略目标和战略布署;

“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2、促进地区经济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的意义;

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构想与西部大开发。

3、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经济效益的含义。

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放,属于数量速度型;集约型,靠提高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属于质量效益型。速度与效益的关系。

4、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基础,要把科技和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其发展。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

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内容: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

意义: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找到对接点;指明了正确的经济发展道路。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体制框架

共性:资源配置市场化;企业行为自主化;市场关系平等化;宏观调控间接化;经济运行法制化;

市场范围国际化。

特殊性: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

体制框架:现代企业制度:特征、国企改革的目标;市场体系:含义;宏观调控体系:目标和手段;社会保障制度:含义和作用、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

实行对外开放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是加速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是总结我国长期落后教训的结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5、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原因;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五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1、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政治本质;

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和重要内容。

2、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政治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国体,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根本政治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优点和特点。

3、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4、依法治国的内容和意义

依法治国的内容;

依法治国的意义: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是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巩固执政党地位的有效途径。

第六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社会稳定的条件,并为它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2、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关系

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是互为条件、互相依赖的关系;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主要内容根本目标: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主要内容:思想道德建设,包括理想建设、道德建设、纪律建设;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二者互为条件,互相渗透。

第七章 社会主义的外交战略和祖国统一理论

1、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关系。

2、“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和意义“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长期不变。“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

第八章 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

新出现的社会阶层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2、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下载邓小平理论复习[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邓小平理论复习[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事业单位考试复习邓小平理论知识点(1-2)

    邓小平理论知识点(1-2)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首先,邓小平理论是总结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产物。 近代,对资本主义剥......

    邓小平理论和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成性考核册 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 1-5 BBABA 6-10 AABAC 11-12 BB 二、多项选择题1 ABCD2 BCD3 AB4 ABD 三、简答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

    邓小平理论(精选合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的腾飞,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的稳定发展,新农村逐渐展现在人们眼前。这一切都离不开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

    邓小平理论

    认真学习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 王蓓 党的十五大和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推进 机构改革的任务。在这个时候,我们重温邓小平有关政治体制改革的 思想,对于......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一块石头两只猫三条鱼四只鸡 还有五十加一百所谓‚一块石头‛,指的是邓小平说过:改革开放和搞经济特区前无古人,允许大家摸着石头过河;所谓‚两只猫‛,指的是白猫黑猫,......

    2014邓小平理论

    产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邓小平教育思想 [单选题]1.邓小平教育思想是的重要组成部分1.为什么说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A:邓小平理论B:毛......

    2010年自考公共课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重点

    2010年自考公共课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重点 第七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引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经济建设是国策的第一要位。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关键......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复习思考题

    复习思考题 总论 1. 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2. 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条件。 3. 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4. 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