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经验
时间:2010年09月29日 17时13分来源:领导科学作者:邵景均
字号:『 大字体 中字体 小字体 』我要评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显现出新的特点和态势。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腐败现象是侵入党和国家机关健康肌体的病毒,如果我们掉以轻心,任其泛滥,就会葬送我们的党,葬送我们的人民政权,葬送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越是长期执政,反腐倡廉的任务越艰巨,越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越要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30年来,党坚持邓小平同志确立的“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的战略方针,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全局性、长期性的重大战略决策,郑重地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坚定不移地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巨大成就,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坚持并改善党对反腐倡廉建设的组织领导、思想领导和政治领导
领导问题是关系反腐倡廉建设成败的头等重要的问题。在我国,领导反腐倡廉建设的重任只能由中国共产党来承担,这是由党的法律地位和反腐败斗争的内在要求决定的。中国共产党对反腐倡廉建设的领导是全面的,体现在组织领导、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各个方面。
在组织领导方面,必须坚持党委统一领导。中国共产党是实行集中统一领导的党,不论是党的建设的哪一个方面,还是党的事业的哪一步发展,都必须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而不能离开党委另搞一套。反腐倡廉建设也是这样。多年来,党在领导反腐倡廉建设的实践中,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反腐倡廉作为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来抓,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纳入党委工作的整体格局,通盘考虑,统一部署。各级纪委作为党委的参谋助手,充分发挥作用,针对党风廉政建设中的全局性、倾向性问题,深入研究、通盘谋划,提出对策和建议,并协助党委抓好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的落实。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党政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切实负起责任,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与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其他业务建设紧密结合,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并严格实施责任追究,对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失职行为,依据有关规定坚决追究责任。通过这一套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保证了党对反腐倡廉建设的统一领导,巩固和发展了全党一起反对和防止腐败的良好局面。
在思想领导方面,必须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反腐倡廉新的实践。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包括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取得胜利的思想基础和政治基石。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反腐倡廉建设,就是要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判断形势,深刻总结经验,准确把握规律,制定正确的反腐倡廉方针政策和决策目标;加强对全局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用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注重从源头上解决腐败问题;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做到思想观念和思想方法、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人员素质和工作作风
与时俱进。
在政治领导方面,必须坚持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原则,制定和实施反腐倡廉的重大决策。党对反腐倡廉的政治领导,主要是方向、路线的领导,最重要的是正确处理反腐倡廉建设与党的中心工作、全局工作的关系。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社会进步的主旋律。反腐倡廉建设必须服从、服务于科学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就要求各级党委坚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任务提出、政策制定、工作部署,都以服从、服务于科学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与经济建设一起统筹谋划,将防治腐败寓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重要决策和措施之中;反腐倡廉工作重点的确定、各项措施的实施,都要放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进程中来把握,与改革发展的实践相适应,与改革发展的重要步骤相一致,与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相配套;针对妨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及时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角度研究和制定政策;坚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及时发现和解决党风政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既旗帜鲜明地保护广大党员干部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又严肃查处干扰破坏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违纪违法行为,有力地保障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顺利发展。
二、坚持依靠广大人民和专门机关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反腐败是你死我活的长期的政治斗争,必须解决好“依靠谁”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是彻底的唯物论者,历来相信人民群众是世界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由此进一步认为,人民群众是反腐倡廉建设可以依赖、也必须依赖的主力军,是战胜腐败和不正之风的强大力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依靠群众有序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基本途径,不是搞“群众运动”,而是发展民主,包括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只有发展民主,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懈怠;让党员群众监督干部,干部才不能腐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在发展党内民主方面,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健全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逐步推行党务公开,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使广大党员更好地了解、参与和管理党内事务,充分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在发展人民民主方面,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保证立法和决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充分保障群众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防范可能发生的腐败问题和各种不良倾向。
依靠人民群众反腐倡廉,核心是加强对各级机关和干部行使公共权力的监督。主要形式是:①人大监督。坚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加强人大对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的监督。发挥人大代表视察的监督作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和建议。②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使行政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在决策、执行、监督各个环节都受到监控。积极开展执法监察、廉政监察和效能监察,加强对行政执法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③司法监督。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审理和执行行政诉讼案件,监督和维护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人民检察院依法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强化对刑事诉讼、民事审判、行政诉讼和执行活动的法律监督。④政协民主监督。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完善民主监督机制。政协运用会议、专题调研、委员视察、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对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倾听政协委员、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批评和建议,定期通报情况,自觉接受监督,认真办理政协委员的提案和建议。⑤一般群众监督。实
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推进政府上网工程,深化政务公开,健全政府信息发布制度,推行社会听证、专家咨询等制度,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制度,建立健全群众举报、民主评议等制度。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监督作用。落实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健全信访举报工作机制,疏通信访渠道。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⑥新闻舆论监督。落实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工作的意见》,支持新闻媒体积极开展舆论监督。新闻媒体要坚持依法监督、科学监督和建设性监督,把握正确导向,注重社会效果。
党内监督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党内监督方面,必须充分发挥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纪委的作用。30年来,在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各级纪委忠实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从监督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到监督党内组织生活,从查办各种违纪案件到保护党员权利,从纠正党内不良风气到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从教育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到制定党内法规制度,在党内监督中发挥了独特的、其他监督难以替代的作用。实践证明,在改革开放条件下,特别是在体制转换、腐败现象易发多发时期,充分发挥纪委作为党内监督专门机关的作用是完全必要的。
三、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怎样才能有效地惩治和预防腐败?这必须建立一个可靠的路径。建立国家廉政体系是很多国家和地区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共同做法。我国在充分吸收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本国国情出发,适应新时期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需要,着眼于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提出了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目标。紧紧抓住这一体系建设,能够一步步引导我们走向廉政建设新胜利。
一是坚持贯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这一方针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灵魂。1993年,中共中央提出“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2000年提出“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大治本力度”的方针,2003年提出并确立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反腐倡廉战略方针。反腐倡廉方针的演变过程表明,一手抓惩治、一手抓预防是反腐败的两个基本着力点。解决腐败问题,惩治是必要手段,预防是治本之策。要正确把握惩治和预防的关系,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不断加大预防腐败工作力度,既重视遏制正在发生的腐败现象,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严肃查处腐败分子,又注重预防腐败工作,加大预防腐败力度,着力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和条件,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形成惩治和预防腐败的合力,这样才能把腐败现象降到最低程度。
二是坚持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坚决惩治腐败分子。惩治这一手不硬,反腐败体系建设就无从谈起。中国共产党历来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从严治党,就必须坚持在法律和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论什么人,不论其职务高低,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要受到严肃追究和严厉惩处。惩治这一手硬起来,不但能够有效打击和震慑腐败分子,而且有利于查找制度和管理方面的漏洞,加强预防腐败的针对性。
三是加强干部廉政教育。教育是反腐倡廉的基础工作。必须坚持教育在先、关口前移,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权力观教育和党纪国法教育,着力加强公职人员作风建设,认真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对因循守旧、不
思进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照搬照抄、本本主义;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坚持党的纪律,反对自由主义;坚持清正廉洁,反对以权谋私;坚持艰苦奋斗,反对享乐主义;坚持任人唯贤,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的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人民日报》2001年9月27日),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努力使党员干部少犯或不犯错误。
四是坚持把廉政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反腐败必须走法制化道路。要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倡廉的各个环节,针对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解决导致腐败的深层次问题。要抓住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科学合理地配置权力,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防止权力滥用。在工作层面,要坚持把法规制度建设贯穿于反腐倡廉工作的各个环节,制定适应工作需要的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已经颁布的法律法规,堵塞制度漏洞;努力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保证各项制度得到贯彻执行。
五是坚持对公共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有效防治腐败的关键。越是改革开放,越要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健全监督机制;越是高层次公职人员,越要有严格的监督制度。加强权力监督,要实现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自上而下监督与自下而上监督相结合,既通过完善巡视、派驻等监督形式,强化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又通过扩大民主,完善办事公开制度,增强公共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加强群众对公职人员的监督。要综合运用多种监督形式,不断拓宽监督渠道,努力形成监督合力,把每一项公共权力都置于有效监督之下,促使每一个公职人员都正确行使权力,防止权力的滥用。
六是拓展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在当今社会,腐败行为产生的领域是多方面的,防治腐败工作也必须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在经济领域,要通过规范行政行为,防止权钱交易导致利益冲突,维护市场秩序,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政治领域,要通过加强公职人员廉洁自律工作,建立科学合理的权力结构,加强权力监督机制建设,公职人员正确行使权力;在文化领域,要通过加强面向公职人员的廉政教育和面向全社会的廉洁教育,提高全党和全社会的道德水准,形成清正廉洁的文化氛围;在社会领域,要通过发现和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拓宽群众参与党风廉政建设的渠道,切实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只有努力拓展防治腐败工作的领域,才能缩小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空间。
四、坚持灵活有效的反腐败战略策略
反腐败是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不仅需要选择正确的路径,而且在具体实践中需要实行正确的战略和策略。
一是要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不正之风是滋生腐败的温床,腐败是不正之风蔓延的必然恶果,因此,反腐败必须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中,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反腐倡廉工作要坚持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出发点,把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工作着力点,针对一个时期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适时调整、充实专项治理的工作内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当行政行为。在端正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作风、处理与群众
密切相关的问题上,注意统筹安排、多管齐下,形成综合治理的模式。坚持纠建并举、寓建于纠的原则,既坚决纠正已经存在的不良风气,又着眼于防止不良风气的产生,重视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实践证明,只有切实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才能凝聚党心民心,形成强大的社会动力,推进廉政建设。
二是要坚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反腐倡廉工作格局。20世纪80年代后期,党中央提出纪委要履行“保护、监督、惩处、教育”四项职能。20世纪90年代初,确立了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的反腐败工作三项格局。这些对于遏制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势头起到了重要作用。十五大以后,在坚持三项工作格局的基础上,强调从改革体制、机制、制度着手,加大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工作力度。进入新世纪,党中央提出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教育、制度、监督、改革、惩处各项工作整体推进,从而使反腐倡廉工作格局更加合理和完善。
三是要坚持战略上整体规划、战术上分阶段实施。反腐倡廉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战略任务,贯穿于改革开放全过程。各有关部门既要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又要增强现实紧迫感,坚持把战略性目标与阶段性任务有机结合起来。具体地说,就是针对一个时期群众反映强烈、基本具备治理条件、经过努力在短期内能够取得成果的突出问题,提出明确具体的阶段性要求和工作目标,作为全党全国共同的任务,集中力量进行整治,确保抓一项成一项,使反腐倡廉建设不断地积小胜为大胜,稳步向前推进。
四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宽严相济,注重综合效果。在反腐败的政策策略方面,对人的处理必须始终持慎重态度,坚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既严格依纪依法,又注意全面地、历史地、合情合理地处理问题,孤立和打击极少数顽固不化的腐败分子,教育和挽救知错能改的干部,支持和保护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的好干部。对严重违纪违法而又拒不悔改的干部,要从重处理;对虽有严重错误但能够主动讲清问题并配合组织查清其他人问题的干部,应从轻或免予处分;对有一般性错误的干部,要给予批评教育,帮助其改正;对经查清事实确属被诬陷的干部,要予以澄清,并给予保护。
五是要坚持反腐倡廉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要积极推动建立全球反腐败合作框架,拓展反腐败国际交流合作领域。随着我国对外交往的增多,对外联系渠道更加通畅,一些腐败分子利用其中存在的漏洞,或向外转移赃款,或直接逃往国外,使腐败问题日趋国际化。据2008年的有关报道,仅我国外逃到美国的经济犯罪嫌疑人就有1000多人,涉案金额达近千亿元。在此背景下,进一步加强反腐败国际交流与合作,成为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迫切需要。2003年12月,我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在这一公约的框架内,我们积极加强反腐败双边和多边合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果。今后,反腐倡廉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会继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党领导反腐倡廉建设的经验是极为丰富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条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在新的历史阶段,反腐倡廉建设的任务依然艰巨,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进一步树立忧患意识、大局意识、战斗意识,坚持改革开放以来的基本经验,坚持走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继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吸收人类反腐败的优秀成果,把我国的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作者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研究室副局级纪律检查员、监察部监察专员,研究员)
第二篇:改革开放以来最新关于反腐倡廉电视剧汇总
改革开放以来最新关于反腐倡廉电视剧
《天下粮人》、《使命》、《省委书记》这三部绝对称得上经典 很值得一看 另外还有 《忠诚卫士》、《大雪无痕》、《蜕变》、《致命的诱惑》、《大法官》、《黑洞》、《黑冰》、《英雄无悔》、《审计报告》、《绝对权力》、《国家公诉》、《我主沉浮》、《深度打击》、《干部》、《英雄时代》、《纯粹较量》、《公民良心》、《歧路恨》、《巨浪淘沙》、《存亡警世》、《警戒线》、《生死抉择》、《至高利益》、《国之坚盾清风来》、《黑脸》、《纪委在行动》、《小村纪检官》、《惊涛骇浪》、《沃土》、《法网天下》,《暖秋》、《最终判决》、《天网》、《党小组长》、《当官有道》、《步步紧逼》、《非常警示》、《女组织部长》、《国家干部》、《大江东去》、《廉政先锋》、《绝不放过你》、《浮华背后》、《苍天在上》、《一颗红心》、《欲罢不能》、《长空铸剑》、《国家干部》、《风雨乾坤》、《政服》
一、反腐倡廉电视剧有哪些?
1、远山的红叶
2、龙年档案
3、纪委在行动(又名:《非常警示》)
4、国家公诉
5、忠诚卫士
6、沃土
7、以案说纪
8、抉择
9、大雪无痕
10、省委书记
11、国家干部
12、突出重围
13、浮华背后
14、红色康乃馨
15、黑白人生
16、为了阳光不变色
17、苍天在上
18、黑洞
19、以案说纪
20、反腐雄心
21、绝对权力
22、我主沉浮
23、大爱无言
24、黑脸
25、人间正道
26、绝对权力
27、审计报告
28、天怒
29、老娘泪
30、跨国追逃
31、县长夫人
32、法网天下
33、孔繁森
34、牛玉儒
二、剧情介绍(节选):
片名:《远山的红叶》 集数:20集
类型:当代涉案题材 导演:雷献禾 编剧:谭力
主演:颜丙燕 饰 王瑛
耿乐 饰 郎小泉
曹力 饰 岳映久
剧情梗概:
本剧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先进工作者标兵”,四川省南江县原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王瑛的先进事迹为原型,艺术地再现了她在纪委书记工作岗位上坚持原则、反腐惩贪,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关爱群众、扶弱助贫,帮助和挽救犯错误同志的感人故事。
“我什么都可以得罪,就是不能得罪纪委书记这个称谓”。剧中的王瑛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刚刚就任巴江县纪委书记的王瑛接到了举报县水利局副局长岳映久贪污腐败的信件。岳映久任职时间长,老谋深算,有家庭背景,人脉关系广,在县里也有一定的影响。是否查处岳映久,县委常委会上,常委们的意见并不一致。作为纪委书记的王瑛了解到岳映久确有贪污嫌疑后,力排众议,下决心要把岳映久的问题查个水落石出。面对纪委的调查,岳映久及其亲属,耍尽花招,设置种种障碍。正义和邪恶展开了较量,有惊心动魄的正面交锋,也有扣人心弦的斗智斗勇。但纸是包不住火的,在县委的大力支持下,王瑛和县纪委的同志们克服重重困难,历尽种种艰辛,最终将岳映久绳之以法。
在查处岳映久案件中,县公安局与纪委密切配合、并肩作战,尤其是县公安局副局长郎小泉曾舍身救过王瑛,在与王瑛的长期工作接触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公安局在处理一名女子在其下属的一派出所拘留室自杀的案件时,为了保住省级优秀公安局的名誉,弄虚作假,欺上瞒下。该女子的父亲不服县公安局的处理意见,四处上访。县纪委接到举报后,王瑛同志不徇私情,坚决要查出事实的真相。几经曲折,当真相大白之后,郎小泉在这个案件中负有重要责任。在友情和法纪面前,王瑛没有丝毫的犹豫,坚决依照党纪政纪对当事人进行严肃处理。受到处理的郎小泉,被调离公安系统,派到一个偏远的乡里当驻村科技干部。为了鼓励郎小泉能够从摔倒的地方重新站起来,王瑛多次利用工作之机看望他,通过各种方式鼓励他。郎小泉在王瑛的关心下,连续两年被评为县级优秀驻村干部,一年被评为市级优秀驻村干部,最终又重新回到了公安队伍中。
王瑛对腐败分子铁面无情,对老百姓充满深情真挚的爱。她为贫困山区的老百姓修“连心桥”、建供水站,为因无钱而面临失学的大学生交纳学费。当她看到在洪水中遇到险情的学生时,立即奋不顾身地组织人员去抢救;当她看到“背二哥”露宿街头时,便千方百计地修建专门供他们休息的旅馆。旅馆建好后,又建起了专供“背二哥”吃饭的餐厅,后来被“背二哥”称之为“感恩餐厅”。在改善了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后,还利用业余时间经常组织他们培训,提高文化水平,充实精神生活,告诉他们要“先富脑袋,后富口袋”。王瑛的行为深深感化了这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背二哥”,他们从王瑛的身上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王瑛对他人慷慨而热心,对自己的亲属却严格到了近似苛刻的地步,她绝不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他们谋取丝毫的利益。在她家中,除了她患癌症外,她母亲也是癌症病人,他丈夫得了骨瘤,但她却从不伸手向组织要丝毫照顾。在家里经济条件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她用家里房子做抵押,从银行里贷了8万元款以供家用。组织上考虑到她的身体,想调她到市商业局任领导,实际上安排她休养,被她拒绝了。她和弟弟从小手足情深,弟弟为了能让她上学读书,自己辍学劳动养家。后来王瑛当上县里领导时,弟弟和弟媳双双下岗在家待业。父亲临终遗言、母亲多次央求,都想让王瑛利用关系为她弟弟和弟媳安排个工作,但她始终没有答应。正在被查处的岳映久别有用心地派人给王瑛的弟弟送去两万元钱,并为她弟媳安排了工作。王瑛知道这一情况后,立即回到弟弟家,退回了钱款,找到弟媳的单位领导辞去了弟媳的工作。为此,弟弟要与她断绝关系。面对这一切,王瑛内心是痛苦的,但身为纪委书记的她也是十分清醒的,在原则和感情面前,在大家和小家中间,她只能选择前者。
由于日夜操劳,又不能及时就医,王瑛在医院被查出患肺癌已到了晚期,已没有手术救治的可能。当她得知自己的病情后,经过短暂的痛苦抉择,表现出极为坚强的态度,面对病痛的折磨、死亡的威胁,她决心选择用工作的方式来延长生命,并坦言“就是死也要死在工作岗位上”。此时,震惊世界的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了。巴江县是重灾区之一。王瑛不顾医生极力劝阻,毅然抱病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在救灾现场,王瑛完全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病人,全身心地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坚决查处侵占救灾物资的行为。在她的心中,已全然没有了自我,只有对事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厚爱,即使进入了生命倒计时的读秒阶段,她仍然战斗不止。只有这样,她才会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最后,在送往医院救治的路中,王瑛带着对事业和战友、亲人的无限眷恋走了,像一片纤尘不染的巴山红叶,飘向了她永远热爱的这片土地。
这就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位优秀的基层领导干部、一位优秀的纪检监察干部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她凭着自己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崇高的人生境界,以坚定的信念和扎实的行动,凌霜傲雪,燃烧自己、温暖他人,把短暂的人生装扮得生机盎然,活出了共产党人的风采,成为老区人民心中永远的巴山红叶!
全剧故事情节生动曲折,感人至深,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震撼人心,涤荡灵魂,在精彩的故事中使人领略到完美结合的坚强党性和光辉人性。这是一部电视剧佳作,也是一首感天恸地的生命绝唱,更是一位基层女纪委书记和像她一样的千千万万个纪检监察干部的生动写照。
《龙年档案》
片长:26集
导演:于庚庚
演员名单:张丰毅 饰 罗成 潘雨辰 饰 叶眉
戈治均 饰 龙福海
王静 饰 马立凤
剧情梗概:
新任天州市市长罗成,上任之际就感到了天州市的人际关系网,使罗成深感责任重大。
罗成目睹了老百姓因桩基被侵占,多次上告无门,倾家荡产的凄惨景象,在就职演说的前一晚,他带领几个副市长和一些媒体记者视察了老城区旧危房。就职演讲上,他用头晚拍下的照片使在场的干部群众震惊不已,同时也做了一个漂亮的就职演说。
叶眉是省报的年轻女记者,从省城到天州调查非法出版物。她汇报了非法出版物的情况。罗成了解情况后在叶眉的帮助下调查下,将所有非法教材的书款如数退还。书名是龙福海题的,一个编辑室主任充当了替罪羊。
这使龙福海等人对叶眉有所堤防且心生厌恶。叶眉触犯了龙福海身边的红人,市委办公厅主任马立凤。不久,叶眉就遭了黑枪。
在罗成上任后,就市里存在的解决成立一个稳定的领导小组,并任组长,而且下军令状。但在他下乡检查工作时,在太子县发现了“水分”。罗成非常恼火,提出开常委会罢免万汉山太子县县委书记一职,并同时提议任命焦天良接任此时职务。在常委会上罗成孤立无援,他提出,如果不罢免成汉山,他将提出辞呈。迫于压力,龙福海决定让万汉山停职检查,停职期间由焦天良暂时主持县常委工作。
公安局破获了一个盗窃集团,有两笔钱是从万汉山家中盗窃的,公安局长立刻向罗成汇报了情况,罗成赶到龙福海那召集开紧急常委会,决定对万汉山实行双规。公安和纪检部门又在他家发现大笔赃款。万汉山交代了贪污受贿的事实,涉及太子县二百多名干部。
副市长魏国因一个房地产项目惹恼了龙福海的儿子,龙少伟写了一封名为“举报罗成十大问题”的匿名信,这使罗成的工作处于非常被动的地步。与此同时,市中院也已经判了万汉山的死刑,但他还要上诉,他却不知龙福海早吩咐人快判快执行了。
罗成在书记办公会上逐条驳斥了匿名信的内容,他要求常委会立刻进行调查。省委派出了调查组前往天州调查“匿名信”事件,龙福海借机发挥,罗成极度被动.....“黑三角经济开发区”是龙福海两年前当市长的头号政绩。罗成经过对小煤窑的考察,认为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在常委会上提出要关掉大部分的煤矿,遭龙福海极力反对。正当他们僵持对立时有人冲进会议室报告:“天州煤矿被淹了,二百名人被封在井下。”整个会场的人被惊呆了。
罗成立刻赶赴现场,指挥全局,演绎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营救场面。
罗成等人将所有人救出,自己和叶眉却被困在了里面......片
名:《非常警示》
又
名: 纪委在行动
导
演:吴子牛
制片人:高东旭
摄影指导:杨尉
制片人兼执行导演:段飞宇
主要演员:杜志国--饰陈少锋
巫 刚--饰谭伟雄
李 琳--饰项华
王馥荔--饰肖凤桂
沈丹萍--饰高望秀
彭 丹--饰林茹琦
里 坡--饰项若甫
剧情梗概:
这是一个反腐败的故事,是一曲关于人性、爱情、友情和国家命运交织在一起的令人感喟的长歌。
南江是地处我国改革开放前沿的一中等城市。这一天,因贪污受贿被收审的原安平县委书记肖凤桂被“无罪释放”,引起了喧然大波,全剧几个主要人物的命运就此展开。
肖凤桂如愿以偿地调进了省里,开始罗织更大的关系网。市委书记范学成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市纪委书记陈少锋从来没有一天放松过对肖凤桂的调查,终于掌握了她受贿的铁证,把肖凤桂重新送进了监狱。
干了十多年纪检工作的郑百顺在肖凤桂一案上心灰意冷,不顾陈少锋的劝解,坚持离开了纪委,到了民政部门,手里掌握着批扶贫资金的权利。于是那些另有企图的人苍蝇逐臭一般地围了上来,一辈子牢骚满腹的郑百顺,突然发现了权力的魔力,终于没能抵御诱惑,开始收贿受贿,终于在五十九岁上倒下。
也许最令人感喟的是平安县委书记谭伟雄。在查处肖凤桂的过程中,谭伟雄不畏权势,具名举报肖凤桂,纪委书记陈少锋和谭伟雄英雄相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一向我行我素的女记者项华也爱上了谭伟雄,在干部层中引起了轩然大波。一向个性倔强并饱受无爱婚姻痛苦的谭伟雄一不作二不休,索性解除了原来的婚姻,与项华结为了夫妻,并因此影响了自己的仕途发展。
谭伟雄在安平埋头苦干,很快使安平的工作出现新的起色,一时声名鹊起。雄心勃勃的他忍受不住长期默默无闻的清苦,弄虚作假窃取荣誉,被群众揭穿而受到纪律处分。谭伟雄知道自己的仕途到此中止,不甘心在四十岁上结束人生奋斗的他铤而走险,决定向另一条道路上发展,为此结识了香港女商人如琦。两个各怀心思的男女一拍即合,决定利用安平滨临大海的有利条件走私。
安平大规模的走私潮给当地经济带来重大影响,曾经一度发展很快的安平国民经济受到沉重打击,陈少锋觉察到谭伟雄涉嫌走私的事实,提出查处,遭到了一心只想维持虚假太平的范学成的反对。陈少锋取得了省纪委的支持,向中纪委汇报了安平走私的线索,从而揭开了安平大规模走私的盖子,当一切大白于天下之后,安平县领导班子全部成员一个不漏地走进了监狱。
谭伟雄因走私和杀人灭口被判处死刑。在死牢里,谭伟雄和陈少锋这一对昔日的朋友饮酒畅谈,谈人生、谈友谊,一直谈到谭伟雄上路那一刻。
谭伟雄倒下了,又一窝鼠被铲除了,可是,只要有腐败滋生的土壤,谁知道还会有多少谭伟雄倒下去?
在经过这一次反腐败的决战后,南江的干部群众深刻认识到,根治腐败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和制度建设。南江市加快了改革的步伐。
第三篇:试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多党合作的基本经验(推荐)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至今已有30年了。30年来,我们国家虽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已进入了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发生了许多新的深刻的变化,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如同我国各项事业的飞跃发展一样,党的统一战线工作也在不断巩固和壮大。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
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已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得到进一步确立和加强,并日益展现出这项基本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3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在我国人民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亲密合作的关系,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称赞。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多党合作的成功经验,这对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工作,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又好又快地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多党合作有哪些基本经验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核心力量,是巩固和发展我国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与根本保证。我国的多党合作,实质上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这种基于我国国情而创立的政党制度,体现了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多党合作的领导和核心,这是在中国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形成的,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各民主党派和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实践充分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没有共产党,也根本谈不上中国的多党合作。只有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的多党合作才有生机和朝气,才会巩固和发展,才能越来越发挥作用。
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长期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对此是充分肯定、高度评价的。各民主党派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是真心愿意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在搞好执政为民的同时,不断加强和改善对多党合作的领导,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中国的各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心悦诚服、忠心拥戴的。在多党合作中,民主党派能自觉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发挥参政党的作用,在政治方向上,在重大政治原则、重大方针政策和大是大非上主动与中国共产党保持一致,认真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帮助共产党更好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不仅展示了我国政党间的亲密关系,也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执政方式。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关系,搞好我国的多党合作,关键在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政治纲领和奋斗目标上显然是有所不同的。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她的最高纲领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时期,还带有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性质。改革开放以后,在我国进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各民主党派才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但是,各民主党派在自己的章程里,都是以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时期(即共产主义社会的前一阶段)的政治纲领为其奋斗目标,所以,在政治方向上既能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又和中国共产党保持一致。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实质上就是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我国现在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以来,在这30年中,民主党派和全国人民一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为促进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而努力探索、奋勇前行。比如说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民主党派也把发展视为自己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自觉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把本党派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来。民主党派时时处处“以党为师”,向共产党学习,在政治方向上与共产党保持一致,这是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三、坚持共同的思想理论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之所以在政治方向上能保持一致,在社会实践中能发挥重要作用,就是坚持了共同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
发展观为指导,使之成为保持多党合作政治方向一致、思想认识统一的共同的理论基础。可贵的是,这些用来指导人们思想的理论是与中国的实际紧密结合的,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同志的倡导和带领下,人们在思想认识上似乎又经历了一场革命,出现了极大的飞跃。为了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出现的许多新现象和新问题,大家都学着从实际出发、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干出了许多改革开放的伟业,创造了不少的人间奇迹。
这些充满了人类智慧的理论,之所以能够用来统一人们的思想,指导人们从事社会变革的伟大实践,就是因为这些理论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紧密结合,有的就是在中国这块热土上生长的,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是与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因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改革开放以后,民主党派之所以能恢复活动、焕发生机,乃至今天的壮大发展和发挥作用,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理论认识上的不断提高与升华是分不开的。改革开放以后,这些“活着的”马克思主义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些理论具有以下特点:
1、它是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产生的,是由中国共产党创造的,同时也凝聚着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
2、它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实践的总结和升华,又是指导我们做好工作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
3、它是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4、它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心声,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武器。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是以“执政为民”为其宗旨的政党;各民主党派都愿意“以党为师”,向党学习,以党的思想理论来武装本党派的思想,真正做到“参政为民”。这个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共同意愿,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无论中国共产党或各民主党派,都在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自己,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共同的理论基础,所以。我国的多党合作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而且充满活力,能发挥作用。
第四、坚持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简称为“十六字方针”。这个方针是在1956年毛泽东同志提出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阶级关系发生的根本变化,结合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加以补充完善而提出来的。这个方针科学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特点和优势,体现了我国新型的社会主义政党关系。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指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础与职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不仅共同存在,相互依存,而且是长期共存。至于长到什么期间呢?从共产党的愿望来说是长到永远,直到人类社会阶级与政党消失之日为止。能否长期共存,这还取决于人民对某个党派的认可和选择。在这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也不排斥某个党派因无所作为、丧失作用而被淘汰。长期共存干什么呢?就是要互相监督。不仅共产党要监督民主党派,而且民主党派也要监督共产党。由于共产党是执政党,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路人,肩上负有为群众谋利益、让民族振兴的重任,“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所以更欢迎民主党派对自己进行监督。可见,长期共存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互相监督,而互相监督则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多党合作中彼此应尽的职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进一步展示了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彼此间的深情厚谊和道义相砥的亲密关系。这种高度信任、高度和谐的政党关系,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缔结的,是在建国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在对荣辱历程的正反经验总结中,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事业中日益巩固和发展起来的。这种独具中国特色、亲如兄弟的政党关系,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能够稳定巩固、通力共事,活力无限、生机盎然的基础与保证。
第五、坚持加强各党派的自身建设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一种崭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这种政党制度,较之当今世界有些国家所实行的“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具有明显的特点和优势。在我国改革开放的30年中,已充分展示了这种政党制度的优越性。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实现我国政党关系长期和谐,在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义不容辞的责任。
加强与民主党派的亲密团结与合作共事,这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方针,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所以中共各级党委都把多党合作和民主党派的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多党合作方针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各民主党派为了搞好“参政为民”,在多党合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支持下,纷纷提出要加强自身建设,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特别注重在新老交替基础上做好政治交接,即 “上一届领导集体把本党派的政治思想和综合政治素质交给下一届领导集体,并使之得到保持、延续和与时俱进地丰富”,让民主党派老一辈长期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形成的政治信念、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得以继承和发扬。做好政治交接工作,不仅有益于各民主党派的自身建设,更重要的是,对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为了巩固和完善我国优越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各个党派都必须与时俱进,认真加强自身建设,
第四篇: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特点与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特点与基本经验
要不断总结经验,要继承传统经验,要借鉴外来经验,在继承中创新,在借鉴中超越,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不断迈上新台阶,进入新境界。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迎接挑战中坚持,在适应新环境中发展,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起到了重要作用。认真总结和概括30多年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特点和基本经验,对于进一步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
主要特点:
30年来思想政治工作丰富多彩、精彩纷呈,从不同角度和侧面都可以做出一定概括。从宏观上看,大体可归纳三个特点:阶段性、创新性和转型性。
㈠阶段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下,经过了四个具有转折意义的阶段。
第一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启动到1983年十二届二中全会):思想政治工作重点的转移和新局面的开展。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思想政治工作端正了前进方向,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服从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1982年党的十二大召开,从1983年开始,全国各行各业、各条战线开创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第二阶段(1983年到1992年等小平南方讲话):思想政治工作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过程中曲折发展。十二大以来,两个文明一起抓 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指针。但实际工作中却出现了“一手硬、一手软”的偏向,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教育没有始终一贯的进行下去,给党和国家带来严重的损失。1989年政治**过后,全党全国上下认真总结经验,开始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第三阶段(1992年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加强,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全面创新阶段。1992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讲话掀起了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为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指出了明确方向。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思想政治工作与市场体制相对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开始全面探索和创新。
第四阶段(2002年到现在),思想政治工作在全面发展中呈现明确的人本趋向,致力为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在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指导思想,特别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使思想政治工作发生了鲜明的人本转向。以人为本,关注民主,倡导和谢,化解矛盾,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等等,成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价值趋向和指导方针。思想政治工作日益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
㈡创新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思想政治工作是在不断适应历史条件的变化中发展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地位和作用、内容和方法等在继承和创新的辩证统一中不断前进。
第一,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思想的创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在思想政治理论上形成了一系列重大创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指导思想层面的理论创新,也是思想政治工作指导思想上的创新。这些新理论新思想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迫切要求。
第二,思想政治工作地位和作用的创新。新时期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为这种地位和作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同时,又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党的中心任务,进一步明确思想政治工作在党和国家的政治工作格局的方位,明确思想政治工作为改革开放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服务。
第三,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创新。从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艰苦创业精神教育;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科学精神教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道德和心理教育;到民族精神教育,创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看出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思想政治工作内容不断创新。
第四,思想政治工作原则和方法的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原则和方法上有一系列创新发展,包括重视疏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发扬民主和说服教育的方法,坚持思想教育和经济利益相结合,思想教育与制度管理想结合,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对象和内容的层次性,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和通过举办重大活动进行集中宣传,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创新,以及借鉴国外公民教育和政治社会化的理论与方法等。
㈢转型性。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在坚持、适应、创新、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一种明显的转型性。这个转型虽然还未完成,但一些方面的转变已经表现出清楚的苗头和趋势。
第一,思想政治工作思路的转型:比如从实施领导向注 重服务的转型;从“以事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从泛政治化到以政治为核心的综合文化转变;从“小政工”向“大政工”格局转变。从单纯工作视野向工作与生活的视野融合转变;从超功利教育向关照物质利益与引导精神追求相结合转变。
第二,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转型:比如从孤立地解决思 想问题,向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转变;从单纯增动力向增动力与减压力相结合转变;从权威指令式向平等商量式转变;从政治优势向政治优势与专业优势相结合转变;从只允许一种道理向引领各种不同思想的转变;从注重说理向情理交融转变,从只讲大道理向大小道理相结合转变。
第三,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转型:比如从主要依靠传统 媒体和渠道向更多地利用新兴媒体转变;从集中型、运动式思想政治工作为主,向日常性、渗透式思想政治工作为主转变;从单向灌输式向双向对话转变;从自外部实施教育向发动群众自我教育转变。
基本经验
我国改革开放已走过30多年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探索中已经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总结经验的任务逐步提上了日程。第一,坚持生命线地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地位,是我们党90年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的宝贵经验,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必须继续坚持的基本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遇到了新挑战,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地位,一再重申“思想政治工作是生命线”的论断不是“左”的口号,而是科学的论断。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仍然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一地位。当然我们要全面科学理性地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反对两种错误观点即思想政治教育“万能”观点和“淡化”思想政治教育观点,它们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危害不浅。
第二,立足党的理论创新,解决改革开放中干部群众的重大思想困惑。改革开放是一个崭新事业,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新情况,广大干部群众因此会产生许多思想困惑。面对干部群众的重大思想困惑,思想政治教育依靠党在新历史条件下的理论创新成果,不断解决干部群众的重大思想认识困惑,克服群众认识上的片面性、模糊性,明确努力方向,有力地配合和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行,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一条重要新鲜经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围绕干部群众关心的重要问题,依托党的理论创新,来做好干部群众的解疑释惑工作,宣传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三,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坚持为人民服务,以人民为本,是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良传统。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以人为本是新实践的呼唤,也是科学发展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实现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所应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针对性、时效性的根本保证。
第四,坚持利益原则,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物质利益相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经验。它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观,它的历史依据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群众物质利益的优良传统,它显示要求是改革开放以来物质利益问题的凸现。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造成鼓励社会成员积极创造财富的氛围,摆脱传统的“不敢言富”的束缚,鼓励社会成员勇于致富、敢于致富;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人们理性看待个人物质利益。
第五,加强制度建设,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日益相结合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也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重要经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环境的变化使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属性日益突出。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软约束盒硬约束相互补充,能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二者关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合则双美,离则两伤。”与管理想结合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制度是隐形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发挥制度的教育功能。
第六,区分层次,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人的思想觉悟和才能是有层次性的,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应该区别层次,以增强针对性。但长期以来,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认识不够,在实践中过分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先进性,而忽视了广泛性。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日益重视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性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全面区分层次,注意区分对象的层次性、区分目标的层次性、区分内容的层次性、区分工作方法的层次性、区分教育系统的层次性,从多个方面做到先进性要求和防范性要求的结合。
第七,树立载体意识,重视大众传媒的载体作用。面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的重大变化,如何选择和运用合适的载体对人们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要增强载体意识,要独辟蹊径不断翻新载体花样;要深入了解教育对象,确认 合适的载体;要提供一定的物质支持,探索新载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大众传媒载体都有巨大发展。基于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和巨大优势,思想政治教育要特别重视大众传媒的作用。
第八,注重学科支撑,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道路。提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一个突出亮点。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我国高校中一个重要的学科专业,培育了大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世纪工作和理论研究的人才,有力地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2005年我国又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其中一个二级学科,学科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研究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使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
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经验非常宝贵。它是我们在几乎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进行艰苦探索的结果。我们要珍视这些基本经验,用它们作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向导,同时也要继续投身于思想政治教育新实践,进一步检验、丰富和发展这些基本经验。我们要不断总结经验,要继承传统经验,要借鉴外来经验,在继承中创新,在借鉴中超越,使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不断迈上新台阶,进入新境界。
第五篇:总结党领导文化工作的基本经验(下)
党领导文化工作的基本经验(下)
主讲人:卫建林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四、大众的文化
第四个问题,大众的文化。
(一)文化和人民的关系
大众的文化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方面就是人民大众创造的文化,人民既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文化的创造者。另一方面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文化。我们讲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历史改换了方向,什么方向呢?就开始了共产党宣言所说的那种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过程,就开创了这样一个过程。六中全会特别提出来要激发全民族的创造力,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化改革和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贯彻群众路线,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为人人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者提供广阔的舞台。这表现出我们党的高度的文化自信,人民是我们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党领导的文化无论各个不同的部门有着什么样的特殊的规律,都是人民自己的事业,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事业。
邓小平同志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祝词,里面有一个非常准确的、深刻的、深度的比喻。说的是文艺乃至广义的文化和人民的关系,什么关系呢?小平同志说,由谁来教育文艺工作者给他们营养呢?马克思主义的回答指的是人民,人民指的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我们说我们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基础是大众,就是中国的大多数人。我们说文化的普及和提高就主张只能用实现人民利益的先进内容和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向人民普及,在这样的普及的基础上提高。
文化要促进我们的历史自觉性,推动人民团结和进步,让人民聪明、健康、幸福。文化改革需要遵循两个原则,一个就是群众实际上需要的改革,而不是个别人脑子里想出来的改革。另外一个就是群众自愿进行的改革,而不是领导替人民下决心进行的改革。农民立起来的菩萨要靠农民自己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丢弃,代替是不可以的。我们所有的文化领域,科技、教育、出版、新闻媒体、文学艺术、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都是人民自己从事的、实现自己利益的事业。人民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企业、管理文化的权利是社会主义制度下面的最大的权利。讲大众这个问题和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有特别密切的关系,就我们党和群众的关系来讲是有一个历史故事。
我党的“一大”,共产国际派了一个代表马林来参加,参加之后马林给共产国际写了一个报告,报告里面对我们党、我们党的前景评价不高,不看好。里面有这样的话,只是一些倾向社会主义的学生,从来不曾同工人阶级有过密切的联系。所以这个马林他不知道历史,建党以前1921年,在这个之前1919年“五四”运动,这个“五四”运动就是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最活跃的力量以至于处于思想领导的力量,基本上都是后来参加党的早期活动的人,党的缔造者。李大钊、陈独秀大家都知道了,从北京到地方运动的最重要的活跃分子和组织者都是或者主要是早期的共产主义组织,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他不知道这段历史。
那么党1921年成立,1922、1923年到1924年那就是北伐了。1922、1923年这一段时间里,我们党领导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全国运动、妇女运动蓬蓬勃勃。后来孙中山讲了一句公道话,他说他自己所领导的斗争参加的很少,中共组织工人运动,群众一起来动者成千上万,开完罢工,二期罢工规模宏大,震撼中外,他看到我们党和群众的关系。
(二)延安时期党和群众的关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延安时期我们党和群众的关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以来处于一盘散沙的状况,那么在抗日战争中间由于我们党的领导形成一种全民族动员的形式,各民族的,汉族和兄弟民族,青壮年、老人、妇女、儿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工商界、海外侨胞不同民族、不同阶层、不同党派一切热爱祖国、反对外国侵略的中国人团结起来形成汪洋大海浩大的群体。我们知道一个社会的进步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社会的组织程度,正是在这个时期在我们党的领导下,在同一个目标下,中国的社会组织程度空前提高,这成为我们党在中国历史进步的一个重要的贡献。
国民党挑起内战,这一场内战实际上国民党不是和共产党打仗,他是和中国人民打仗,而我们的人民解放军是执行人民的命令走上战场。那我们的人民群众在这一场战争中间懂得毁小家、顾大家这样一种大的道理,为战争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也付出了很大的牺牲,那真是一种感天动地的献身精神。军队作家王树增有一本书《解放战争》,记录了大量的文档,军队和人民群众的史诗。这位作家他不仅是一位文艺家,还是一位历史学家,所以他提供的材料是有事实根据的。这个书里面讲,马歇尔1946年3月到延安,他回来发表谈话。在延安他听到的最多的词就是人民,到人民中去,向人民学习,陕北
中国。我当时曾经半开玩笑的给他提出抗议,他就解释这是旧中国,这是旧中国。所以我们就有责任把外国人眼里边的旧中国的形象把它改变掉,让这个世界看到今天中国人,自己成为主人,创造自己历史的英雄的气概。
我们的中外文化交流的规模多年来也得到很大的提高,我特别讲芭蕾舞,芭蕾舞是从国外传过来的。我们不仅在国际公认的芭蕾舞的经典剧目中间有出色的表现,而且反映革命题材的红色娘子军、黄河等一批融汇中西方文化的剧目,也已经驰骋于世界舞台。红色娘子军被称为中华民族20世纪的舞蹈经典,而且国外的观众发出声音,芭蕾的未来在东方。面向世界,听人家给我们评头品足有利于我们认识自己,发扬自己的好处,纠正自己的坏处。但是对外方的评论我们也要采取分析的态度,有一位美国的学者叫约瑟夫·奈,在中国没有接触到,前国防部副部长。他在国防部副部长任时很强硬,而且对中国的态度很强硬。卸任之后就脱去战袍,变为哈佛的一位教授,成为美国的头号的软实力专家。
那么他主张的软实力是什么呢?他说这就是来影响别人的选择,通过引诱、吸引、合作,而不是强迫的办法让别人服从你的意志,让别国服从美国的意志。约瑟夫·奈几次访问中国,被中国媒体采访,在中国的大学里发表演讲。但是我们要清楚,中国社会主义的文化力量不同于中国的软实力,互通有无是可以的,作为一个美国的学者我们尊重他,也感谢他对中国友好的态度。但是我们总不能够向他那样,同意他的那种主张,用他们的文化来影响我们的选择,通过引诱、合作,而不是强迫让我们来服从美国的意志,我想我们是不会同意这个的。
学习世界的文化需要包容和研究,但是根基在中国,这是我们讲的洋为中用。先进的外国文化进来需要中国化,需要自己来咀嚼、消化、肠胃吸收,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具有中国之风和中国气派。文化的交往不能归结为文化的趋同,这个世界是多样的而不是单一的,如果文化都单一了,这个世界就没有希望了。
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
第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建国以后我们党提出的一项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一项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这也是我们党基于文化的规律,尤其是社会主义文化的规律的一个创造,显示出中国共产党人的这种认识水平、胸怀和气量。由于我们党指导工作方面的错误,文化领域里面贯彻“双百”方针,曾经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有一段时间在文化领域里面简单化,伤害了一些不应该伤害的人,也阻碍我们听取了一些有益的批评的意见,这种错误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但是这种损失也成为我们的财富。
六中全会在关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五条重要方针中间,提出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双百”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元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这就不仅重申而且在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一步的丰富了“十二五”方针。实施这样的方针不会削弱,而只会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力量和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在文艺方面我们主张思想和艺术统一,内容和形式统一,健康内容和精神内容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文艺要促进人民团结和进步,用真善美来引导人民健康向上和得到艺术的享受。像文艺创造这样的自发的精神劳动,应该说要特别的尊重这种个人的创作自由,要给个人的创作提供一个广阔的天地。但是这种自由它不是无边无际的,所以江泽民同志在第五次人代会有一句话,他说这种创作自由是人民历史创作活动中的创作自由,这个提法好。这样一个自由才是最大的自由,如果不是在人民历史创作活动中的自由,那是什么自由呀?那就是私欲和金钱的自由,我看那个自由天地是很小的,是不值得提倡的。还是要主张在人民历史创作活动中这样的一种自由,保证这样的一种自由,充分的为它的发挥提供条件,而不要去用行政的办法来禁止一种学派,强行的推行一种学派,这样的办法不符合文学艺术,整个的文化发展的规律。艺术和科学中间的是非问题要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自由讨论和艺术的科学的这种实践去解决,所以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倡艺术上不同形式和风格的发展,科学上不同学派的自由的争论,这就给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了新的条件。
七、与时俱进的文化
第七,与时俱进的文化。马克思主义本来就是与时俱进的学说,马克思主义传到俄国出现了列宁主义领导世界革命的成功和后来社会主义的发展,这就是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是与时俱进的成果。
这个与时俱进要做一点解释,它不是一个进化论主观主义的随心所欲的概念,而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我们共产党人讲的与时俱进就是遵循客观规律,立足于中国的实际,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方向,永远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适应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发挥人民大众历史创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丰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不断的把人民的事业推向前进。我们正在坚持和不断的完善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这样的道路,由于中国近几年来重大的进步,在国际上有一些议论,中国模式、中国道
在这些重大原则的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已经一再公开声明自己的态度,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向全世界传递出明确的信号。六中全会提醒全党,国际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们实行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思想文化领域是他们进行长期渗透的重点领域,全会要求我们深刻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严重性和复杂性,警钟长鸣,警惕长存,采取有利措施加以防范和应付。
10月15日《人民日报》任仲平的文章《文化强国的中国道路》里面也讲到,最近八年中间已经有20多个省提出“文化大省”的战略。北京、广东、江苏、山东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千亿元,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发展,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新的巨变。我特别感兴趣的就是最近中宣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播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纪委五个部门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活动,这是新闻战线的一个重大的活动,我想整个文化战线也应该按照这样的精神。这就是贯彻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一种活动,它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八、党领导的文化
第八个问题,党领导的文化。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文化事业,文化改革核心的力量同样是中国共产党。我想关于我们党,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个详细讲起来就太复杂了,不是一句两句的事。讲一个简单的数据,因为社会的发展有一个综合性的指标,终极性的指标,什么呢?人均寿命。体现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涵盖社会所有领域一个综合性、结果性的指标。英国的著名经济历史数据考证和分析专家安格斯·麦迪森有一本《世界经济千年史》,这本书里提供了这样的数据,从1950年到1999年世界预期寿命从49岁延伸到66岁,增加17岁。西欧平均从67岁延长到78岁,增加11岁。亚洲平均从40岁延长到66岁,增加26岁。非洲平均从38岁延长到52岁,增加14岁。拉丁美洲平均从51岁延长到69岁,增加18岁。中国呢?从41岁延长到71岁,增加30岁。这样一种指标如果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没有社会主义是完全不能想象的。
所以六中全会指出,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建设和党组织的建设,要把那些政治立场坚定,思想理论水平高,熟悉文化宣传工作,善于驾驭意识形态复杂局面的同志充实到领导岗位,把文化领域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的领导集体。全会要求文化战线全体共产党员牢固树立党的观念,党员的意识,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在推动文化改革发展中发挥先锋模范的作用。要加强我们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文化的力量。这种文化力量渗透于国家建设、社会发展所有的方面,直到中国人民的血脉。这种文化力量就是一种思想的力量,精神的力量,一种道德的力量。有了这种力量,那么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会得到很大的发展,而且整个中国社会主义就会有一种重大的保证。
所以我们把党领导的文化作为我们整个八个问题的最后一个问题,作为我们党和中国文化的关系,党的文化工作的基本面貌和基本经验的最后一条,作为一个归结,为什么?因为历史和现实都一再的显示出党的领导是中国文化社会主义性质和根本方法的根本保证,是文化在人民历史创造活动中扎下根基和取得影响的重要保证,是文化根据自己的规律发展和发挥独特作用的根本保证。
八个问题就是这些,最后要讲一句,党校信党。党校是我们进行党性教育的,从事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一个神圣的殿堂,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有优良的传统,集聚了我们党大批的专家学者。我的发言算是班门弄斧,抛砖引玉,深信党校系统的学者们将在宣传和坚持六中全会方面做出新的贡献。在我们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方面做出独特贡献。我就讲到这里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