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形式和存在的问题

时间:2019-05-13 03:08: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形式和存在的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金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形式和存在的问题》。

第一篇:金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形式和存在的问题

金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我们金塔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近年来,围绕市委“一特四化”发展战略,以“一园四基地”建设为目标,以实施“五五增九”富民增收计划为着力点,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上,狠抓项目强基础,主攻产业促增收,农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农民收入持续增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节水高效设施农业规模稳步扩大。按照“普及双千田,扩大伍仟元田,争创万元田”的思路,全县通过加大政策扶持、部门帮扶、加强技术指导等措施,全县日光温室、弓棚蔬菜、优质葡萄、网式制种,初步形成了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竞争力强的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区。

二是特色优势产业效益明显提升。按照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要求,通过积极引导,全县棉花,加工番茄,制种,洋葱、瓜菜等经济作物逐年增加,促进了特色优势产业的提质增收。

三是设施养殖业快速发展。以建设全省养羊大县和优质良种羊繁育供应基地为主攻方向,狠抓规模化小区建设和扩群扩繁工作。目前,全县有良种羊繁育场4个,高标准人畜分离养殖小区近100个,调引优质良种羊近3万只,培育年收入万元以上的规模养殖户3000多户,顺利通过了全省养羊强县的验收。

四是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活力增强。坚持以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突击主导产业,培育龙头项目建设和农产品流通促销三大重点,按照“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以西域阳光、康源油脂、金信蔬菜等50多家“农字号”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重点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化合作社组织,农业生产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五是把林果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一方面,全县近几年全力推广敦煌模式,大力发展优质葡萄产业;另一方面不断扩大红枣、香梨、枸杞等特色林果的定植规模,使其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总之,经过近几年的结构调整,在巩固提高粮食、棉花、瓜菜等优质产业的基础上,我县以日光温室、优质葡萄,加工蔬菜和高效制种为主的新兴产业迅速崛起,全县日光温室按照“五五增九”计划确定的目标,以每年500亩的速度推进,5年以后,日光温室将达到6000亩以上;葡萄面积,按每年7000亩的速度推进,5年后葡萄产业将达到45000亩以上。因此,推进农业产业化已成为当前我县农业结构调整最现实、最紧迫的任务。

当前,在农业产业化推进中也存在许多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我县农业虽然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但农业产业化水平偏低,发展方式粗放,农产品质量不高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

二是以家庭承包为主的经营模式,阻碍了产业化的发展步伐,从外地一些产业化发展快,规模效益高的地区的发展经验来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模式,发展产业化矛盾多,问题多,各级政府不能强抓强推,只能是在示范中带动辐射。

三是群众思想认识滞后,产业推动难。我县近几年虽然在日光温室产业、葡萄产业等方面下了功夫,花了力气,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扶持产业发展,但群众的思想认识跟不上各级政府、组织的期望和要求。由于我们金塔土地肥沃,光照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充足,群众的思想认识满足于现状,还是传统种点粮,再种点棉花,制种,洋葱,简单维持生计,而对一些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没有兴趣和爱好,束缚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近几年,虽然采取县上分,乡上压,村组干部团团转,群众在一边看热闹,推动产业成为了各级政府的包袱,群众没有把它作为一种增收的产业来认识,产业推动难上加难。

四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产业难以形成规模连片。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我县的现代农业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有些已经走在了省、市的前列。如何把规模做大,特色做强,这就要在专业化布局上做文

章。去年在调整的基础上,县上提高了全县农业产业布局的基本框架,着重以酒航路为轴线在沿线乡镇和羊井子湾乡大规模发展葡萄等特色林果产业,以县城、航天为辐射源,周边乡镇着重发展日光温室,弓棚蔬菜,畜产品等设施种植养殖业,以中东镇为重点,带动周边乡镇,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制种产业,构建“一村一业”,以“多村一品“的发展布局,根据各自的基础条件,推进优势产业集中连片发展,但根据目前情况看,各乡镇对产业发展没有认真研究,找准定位,一味追求考核分值,不切合实际,盲目推进,使产业形不成规模,上不了档次,市场竞争力不强,影响了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第二篇:浅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瓶颈。介绍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涵义,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结合云南省社会经济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关键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问题;必要性;对策

农业结构调整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一项长期任务[1]。在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形势下,如何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竞争力,达到促增收、扩内需、保增长的战略目标是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涵义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就是对农业发展的各种资源进行权衡、改造和利用的过程,是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对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生产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其基本内容包括农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和农业外部宏观环境的调整。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可以理解为根据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影响,从战略的高度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有取有舍、有进有退的调整,主要着眼于农村产业的改组、产业的审视和生产要素的再配置[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是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进而实现农村经济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过程中必须遵循农村产业结构的内在演进规律,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基础,只有先合理化才能达到高度化。

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任何国家在任何阶段所要追求的目标,而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是在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从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过程来看,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要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必须首先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而且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越高,其产业结构协调化的要求也越高。实际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本身就是一个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过程。

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2.1资金投入不足

据对龙头企业的调查,在影响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诸多外部因素中,首要的因素就是融资渠道不畅。农村金融机构一度成为农村资金的“抽水”机构。农村金融领域中的“抽水机效应”、“马太效应”日益凸显,使其雪上加霜。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增强市场竞争力,追求利润最大化,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整合资源,撤并农村机构网点,上收贷款权限,集中优势资源进占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大量信贷资金非农化,大量农村资金流出农村,被多渠道分流至城市优质客户。

2.2龙头企业少、规模小,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

全省缺乏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总体规模与全国先进省份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各地农村留守种地的大多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劳动力,他们文化素质不高、市场意识淡薄,致使农业新技术推广难。不少农户市场信息闭塞,种植结构调整随大流,跟着感觉走,使农业新技术推广受到较大阻力。

2.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缺乏科学性、长远性

中国的农业组织结构长期表现为生产组织与流通组织的分割,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低,束缚了农业的发展。中国的技术结构长期以来表现为农业科研主要集中在产中领域,而适应于农业产业化产前、产后的深层次开发性科技成果较少。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普及与推广,促进了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但云南省农业科技成果在生产上的利用率却很低,每年农业科技成果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还不到30%(美国达到8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2.4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

从目前来看,农业与其他部门相比,比较利益明显偏低,从而导致现有的农业资源大量流失,不仅严重削弱了农业的基础地位,而且也对现行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巩固带来威胁,这是目前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对的不可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当前,农业基础还很脆弱,产业化经营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加以开展。

2.5农业区域特色不明显

从全省范围来看,农业基础仍显薄弱,农业区域特色不明显,部分优势产业规模不大,比较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农民增收基础不牢实、不稳定。农产品的优质率低,农产品加工增值低,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档次低。第三产业以终端服务为主,没有形成以生产型工业项目为服务对象的中间层产业链。在农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还存在对当地的各种优势缺乏整体的考虑,不能够扬长避短、存优去劣、确定当地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以优势为立足点,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的现象。

3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3.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的本质特征之一,是众多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难以逾越的发展阶段。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也非常明显。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发展滞后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只有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才能缓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的局面,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进步。

3.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这一目标既要注重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注重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既要注重农村经济发展,又要注重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相融合的科学完整的目标体系,包含了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全局性、战略性、合理化的结构调整,按照市场需求,优化农产品结构和资源配置,重构适合地区特点的现代农业体系,才能改善全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加速农业效益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增长,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物质基础。

3.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业和农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优化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对农产品的优质化和多样化的要求,才能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增长动力。只有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3.4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但由于我国农业技术水平低,农业整体素质不高。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仍处于不利地位,不可避免地对农业带来了压力和冲击,特别是单门独户的小农生产极不利于市场竞争,低层次的产业化经营也会使地方农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只有通过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才能把资源优势变为产品优势,增强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4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4.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搞好水利、土地整理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以交通、供水、供电、通讯为重点的农业生产生活设施建设[3]。一是抓好通村道路建设,不断提高云南经济发展的外向度。二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同时,积极抓好土地流转工作的协调,合理规划田块,规范土地租金,引进外来承包大户等,有效引导土地向种养大户流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努力降低业主农业生产成本,创造有利于农产品种植、加工和流通的软环境。

4.2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

发掘优势资源,形成区域特色。一个地区应有其自身的优势和传统的生产项目,在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中必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培植本地的特色产品和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一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二是立足资源优势,选择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前景的品种作为开发重点,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三是建设特色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筛选、繁育优良品种,把传统生产方式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水平。四是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保护力度,加快推行原产地等标识制度,维护原产地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五是整合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做大做强名牌产品。六是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4.3加大农业科技措施推广力度,建设区域农业商品基地

创新工作机制,推动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先导,决定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档次和质量。为此,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推动力。一是重新确立农业科技开发重点;二是抓住关键技术,实行科技攻关;三是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区域的科技开发;四是加强科技开发和推广,尽快将现有先进、适用的技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在实施农业产业过程中,要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布局,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围绕龙头企业建基地,突出地区特点建基地,连片规模化建基地,把农业商品基地建设与主导产业的形成和龙头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4.4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植龙头企业

注重产业延伸,抓好加工流通[4]。要积极发展“龙头”企业。目前,云南省现有很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资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对农业生产的带动力和辐射力有限,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已不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要加大存量资产盘活力度,鼓励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等方式,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发展成为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出台优惠政策,扩大合作领域,广泛寻求合作伙伴,鼓励和吸引侨资、工商资本、民间资本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围绕特色产品、畜牧业培育一批规模较大、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支柱型农业龙头企业。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综合利用水平,力争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取得突破。要强化产销结合,大力发展各类农民经纪人队伍,注重培育各类农产品流通专业合作组织和联合体,鼓励更多的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参与农产品销售,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农副产品销售网络,开辟农副产品销售绿色通道,提高市场占有份额。

4.5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增收意识

一是多元化筹措资金,加大经费投入。按照WTO“绿箱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的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集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民营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和个人捐资参与农民培训工作,解决农民科技培训经费不足问题。二是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培训学习氛围。要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确立没有技术、不提高技能就不可能稳定就业的新观念,确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新理念,确立自谋职业、竞争就业的新意识,提高参加和接受教育培训的自觉性。

5参考文献

[1] 唐萍,刘健.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建议[J].农业经济,2004(3):52-53.[2] 杨佑礼.依靠科技面向市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J].云南科技管理,2004(4):39-41.[3] 孟笑扬,李宁.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09(3):43-44,59.[4] 张建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问题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7):18-19.

第三篇:浅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瓶颈。介绍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涵义,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结合云南省社会经济的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策。

关键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问题;必要性;对策

农业结构调整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一项长期任务[1]。在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蔓延的形势下,如何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竞争力,达到促增收、扩内需、保增长的战略目标是当前我国农业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1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涵义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就是对农业发展的各种资源进行权衡、改造和利用的过程,是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对资源和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生产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其基本内容包括农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和农业外部宏观环境的调整。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可以理解为根据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影响,从战略的高度对农村产业结构进行有取有舍、有进有退的调整,主要着眼于农村产业的改组、产业的审视和生产要素的再配置[2]。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目的是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进而实现农村经济资源的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过程中必须遵循农村产业结构的内在演进规律,推进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基础,只有先合理化才能达到高度化。

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任何国家在任何阶段所要追求的目标,而农村产业结构高度化是在农村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村产业结构合理化达到一定程度才能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从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过程来看,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是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要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必须首先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而且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水平越高,其产业结构协调化的要求也越高。实际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本身就是一个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过程。

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

2.1资金投入不足

据对龙头企业的调查,在影响企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诸多外部因素中,首要的因素就是融资渠道不畅。农村金融机构一度成为农村资金的“抽水”机构。农村金融领域中的“抽水机效应”、“马太效应”日益凸显,使其雪上加霜。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入,为增强市场竞争力,追求利润最大化,国有商业银行纷纷整合资源,撤并农村机构网点,上收贷款权限,集中优势资源进占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大量信贷资金非农化,大量农村资金流出农村,被多渠道分流至城市优质客户。

2.2龙头企业少、规模小,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

全省缺乏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总体规模与全国先进省份相比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各地农村留守种地的大多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劳动力,他们文化素质不高、市场意识淡薄,致使农业新技术推广难。不少农户市场信息闭塞,种植结构调整随大流,跟着感觉走,使农业新技术推广受到较大阻力。

2.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缺乏科学性、长远性

中国的农业组织结构长期表现为生产组织与流通组织的分割,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低,束缚

了农业的发展。中国的技术结构长期以来表现为农业科研主要集中在产中领域,而适应于农业产业化产前、产后的深层次开发性科技成果较少。农业科学技术的应用、普及与推广,促进了农业生产快速发展,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但云南省农业科技成果在生产上的利用率却很低,每年农业科技成果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还不到30%(美国达到8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

2.4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

从目前来看,农业与其他部门相比,比较利益明显偏低,从而导致现有的农业资源大量流失,不仅严重削弱了农业的基础地位,而且也对现行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巩固带来威胁,这是目前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面对的不可回避的重大现实问题。当前,农业基础还很脆弱,产业化经营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加以开展。

2.5农业区域特色不明显

从全省范围来看,农业基础仍显薄弱,农业区域特色不明显,部分优势产业规模不大,比较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农民增收基础不牢实、不稳定。农产品的优质率低,农产品加工增值低,农业生产的集约化程度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档次低。第三产业以终端服务为主,没有形成以生产型工业项目为服务对象的中间层产业链。在农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还存在对当地的各种优势缺乏整体的考虑,不能够扬长避短、存优去劣、确定当地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以优势为立足点,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的现象。3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

3.1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的本质特征之一,是众多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难以逾越的发展阶段。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也非常明显。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发展滞后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只有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才能缓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的局面,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进步。

3.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这一目标既要注重发展农村生产力,又要注重调整农村生产关系;既要注重农村经济发展,又要注重农村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统一、外在形象与内在素质相融合的科学完整的目标体系,包含了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全局性、战略性、合理化的结构调整,按照市场需求,优化农产品结构和资源配置,重构适合地区特点的现代农业体系,才能改善全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加速农业效益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增长,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物质基础。

3.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农业和农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只有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优化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后对农产品的优质化和多样化的要求,才能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增长动力。只有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才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3.4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根本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但由于我国农业技术水平低,农业整体素质不高。在国际市场竞争中仍处于不利地位,不可避免地对农业带来了压力和冲击,特别是单门独户的小农生产极不利于市场竞争,低层次的产业化经营也会使地方农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只有通过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才能把资源优势变为产品优势,增强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4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4.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搞好水利、土地整理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以交通、供水、供电、通讯为重点的农业生产生活设施建设[3]。一是抓好通村道路建设,不断提高云南经济发展的外向度。二是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同时,积极抓好土地流转工作的协调,合理规划田块,规范土地租金,引进外来承包大户等,有效引导土地向种养大户流动,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努力降低业主农业生产成本,创造有利于农产品种植、加工和流通的软环境。

4.2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

发掘优势资源,形成区域特色。一个地区应有其自身的优势和传统的生产项目,在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中必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培植本地的特色产品和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一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二是立足资源优势,选择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前景的品种作为开发重点,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三是建设特色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筛选、繁育优良品种,把传统生产方式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提升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水平。四是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保护力度,加快推行原产地等标识制度,维护原产地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五是整合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做大做强名牌产品。六是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4.3加大农业科技措施推广力度,建设区域农业商品基地

创新工作机制,推动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先导,决定着产业结构调整的档次和质量。为此,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推动力。一是重新确立农业科技开发重点;二是抓住关键技术,实行科技攻关;三是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区域的科技开发;四是加强科技开发和推广,尽快将现有先进、适用的技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在实施农业产业过程中,要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布局,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围绕龙头企业建基地,突出地区特点建基地,连片规模化建基地,把农业商品基地建设与主导产业的形成和龙头企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4.4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培植龙头企业

注重产业延伸,抓好加工流通[4]。要积极发展“龙头”企业。目前,云南省现有很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资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不高,对农业生产的带动力和辐射力有限,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已不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要加大存量资产盘活力度,鼓励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等方式,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发展成为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招商引资活动,出台优惠政策,扩大合作领域,广泛寻求合作伙伴,鼓励和吸引侨资、工商资本、民间资本进入农业产业化领域,围绕特色产品、畜牧业培育一批规模较大、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支柱型农业龙头企业。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力度,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综合利用水平,力争在农产品加工方面取得突破。要强化产销结合,大力发展各类农民经纪人队伍,注重培育各类农产品流通专业合作组织和联合体,鼓励更多的农民进入流通领域参与农产品销售,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农副产品销售网络,开辟农副产品销售绿色通道,提高市场占有份额。

4.5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增收意识

一是多元化筹措资金,加大经费投入。按照WTO“绿箱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的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筹集的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民营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和个人捐资参与农民培训工作,解决农民科技培训经费不足问题。二是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培训学习氛围。要积极引导和教育农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确立没有技术、不提高技能就不可能稳定就业的新观念,确立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新理念,确立自谋职业、竞争就业的新意识,提高参加和接受教育培训的自觉性。

5参考文献

[1] 唐萍,刘健.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建议[J].农业经济,2004(3):52-53.[2] 杨佑礼.依靠科技面向市场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J].云南科技管理,2004(4):39-41.[3] 孟笑扬,李宁.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09(3):43-44,59.[4] 张建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问题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17):18-19.

第四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产品的供求格局和市场条件的根本性变化,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因素由单纯的资源约束转向了需求约束。在此形势下,农业进一步发展,须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一、目前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问题

改革以来我国的农业产业结构虽然得到了较快的调整,但是与变化更快的市场关系相比,却总是慢半拍。特别是最近几年,伴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巨变,我国农业发生了重大的阶段性转变,农产品出现供给过剩,农民收入增加受到“卖难”和价格下跌的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矛盾变得非常突出。

二、政府与市场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动态过程,特别是目前,农业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要求对农业进行战略性调整。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积极作用,又要积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

在原计划经济条件下,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完全是政府的行为,是通过中央计划、层层下达任务的自上而下的方式实现的。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结构调整主要是通过价格信号的诱导机制实现的,是农业生产者的行为和自下而上的变化。但是,由于我国农民经营能力十分有限,市场发育离成熟完善的程度还相差甚远,加之农业特殊的产业特性,致使广大农民很难顺利实现结构的调整。这表明,目前微观决策与宏观供求关系之间的矛盾,是制约农业结构调整的重大障碍。因此,政府必须充分关注我国农民人数众多、经济容量狭小和抵御风险能力很弱这一特点,既要看到市场化改革给农民带来的巨大利益,也要认识到市场经济对个体小农的冲击。

因此,在市场化改革中,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民的利益问题,并在政策安排上有充分的体现。特别提出以下几点:1.调整农业结构,首先要调整总量供求关系。2.保持农民利益,妥善处理财政负担与农民收入的关系。3.加强信息服务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结构是否能够得到优化调整,取决于产品和要素的价格信号是否真实、准确,即在发展市场农业的过程中,价格信号是决定资源配置的方向、规模和速度的核心因素,进而是引发结构变化和资源配置效率水平变化的基本动因。

三、进一步调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政策建议

1.扩大优良品种,提高农产品优质率。增加优质农产品的生产,不仅有利于从整体上实现农产品质的提高,也有利于缓解农产品普遍供大于求的矛盾。通过提高农产品优质率,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的步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程度如何,归根结底是取决于科技进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从本国国情出发,大力推广和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科学种植和科学养殖的水平,提高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优质率和产出率,使我国农业的整体科技含量能有一个明显的上升,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取得较好的农业综合经济效益。

2.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逐步优化生态环境。长期以来,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国土荒漠化趋势加重,自然灾害频繁,都是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有很大关系。而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和开垦草原。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不是权宜之计,不是在粮食充裕情况下的一时安排,而是长远的战略性措施。

3.调整农业布局,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除了要从全国着眼农业总体结构外,还必须从各个地区着手调整农业区域结构。全国的农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和各个地区的区域结构有着直接关系。各个地区有着不同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既有各自的特长和优势,也有各自的缺陷和劣势,只有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农业产业结构,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确立较为有利的地位,进而形成一个具有活力的全国农村产业结构,并且促进和保持农业的长期持续稳定发展。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各个地区的区域结构趋同现象严重,区域优势没有很好形成,更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4.健全农业产业体系,保证农民收益增加。农业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应当是生产、加工、流通等紧密连接在一起的。完整的农业产业结构,不仅包括农产品的生产环节,而且包括农产品的加工环节和流通环节。在农业发达国家,农业早已不是指单纯的农产品生产环节,而是包括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在内完整的农业体系。相比之下,我国农业至今基本上仍然没有摆脱单一生产环节的束缚,总体上存在着与加工、流通环节脱节的结构缺位,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农业产业体系。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个举足轻重的任务就是解决结构缺位问题,逐步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等环节连成一体、协调运转的农业产业体系,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带领农民有组织走向市场的组织形式,形成有利于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利益分配机制

第五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材料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提高农业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

近年来,***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乡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全乡广大人民群众,围绕“三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教育建设、基层组织建设)一调(产业结构调整)一转(转变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着力于“六抓六促(抓设施建设,促经济发展;抓扶贫攻坚,促农民致富;抓农村教育,促素质提高;抓龙头企业,促结构调整;抓工业发展,促财政增收;抓统筹发展,促社会进步)”和逐步建成“四个中心(水城县南部交通枢纽中心、工业组团中心、农产品交易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的发展思路,本着“产业调特、规模调大、品种调优”的原则,逐步构建“市场引导、龙头带动、农民参与、政策扶持、政府服务”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以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为已任,调整优化结构,稳定粮食基础,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扩大经作比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基本情况

***乡位于水城县西南部,全乡总面积104平方公里,距市心中76公里,平均海拔1200米,年平均温度18.5℃,降雨量1100-1200mm,气候温热,雨量便低,干湿季节明显,属典型亚热带河谷气候,素有“天然温室”之称。耕地面积21210亩,其中水田9810亩,旱地11400亩,人均耕地面积0.7亩。全乡辖15个行政村,154个村民小组,居住着汉、布依、苗、彝等民族,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的45%。2008年,全乡生产总值完成86093万元,农业生产总值9183万元,粮食总产量完成10828吨,财政收入完成8371万元,人均占有粮319公斤,人均纯收入2698元,-1-

粮经比35∶65。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情况

***乡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从本乡的实际出发,引导群众抢抓机遇,充分发挥***的区位优势,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种养殖业,走姜、果、蔬、猪、蜂的发展路子。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结构进一步优化,优势产业日益增强,几种支柱产业规模逐步壮大。

(一)抓春耕生产,促规模发展。在春耕备耕中,农用物资准备方面:进杂交玉米种45000公斤,杂交水稻13000公斤,氮肥800吨,磷肥400吨,复合肥60吨,农膜40吨,农药0.4吨;春播进度方面:完成蔬菜种植13000余亩,占县下达任务8500亩的147%马铃署种植8300亩,占县下达任务8000亩的103%,玉米种植7150亩,占县下达任务7600亩的94%,大豆种植800亩,占县下达任务1300亩的61.53%,杂粮种植400亩,占县下达任务3000亩的13.33%,杂交玉米高产示范基地1个,面积200亩,正在移栽。在工作中主要围绕“五抓”落实春耕生产工作。一是抓“早”。提前安排部署,2008年未召开会议对春耕生产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和部署。提前调运优质良种,确保了种子及农用物资的供应,组织农技人员深入农户进行种植规划,推广良种良法。二是抓“巧”。广泛宣传,营造氛围,由分管农业的副乡长带队,组织农业服务中心、农技站及驻村工作人员组成的宣讲组,带政策、带信息深入全乡15个村,千方百计调动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召开村组干部会和群众动员会,向广大种植农户发放《致***乡种植户的一封信》5500余份,在全乡范围内采取悬挂宣传布标、张贴宣传标语、制作宣传牌坊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三是抓“实”。专门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分管农业的副乡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春耕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和以乡纪委书记为组长的春耕生产工作督查组,专抓春耕生产工作。乡政府与各单位各村签订责任书,将各项春耕生产工作任务落实到相关单位、村和人头上。督查组一周一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各村的农业生产条件,将种植指标落实到村,再由村组分配到户。在技术指导上,定点到人,实行量化考核,与月工资挂钩,确保了种植技术。春耕生产工作做到措施、督查、人员、责任、技术五到位。四是抓“好”。各点上的农技指导员与各挂村工作组、各村齐心协力,从整体规划布局到指标分配、良种选购、种植指导和病虫防治等进行了全程跟踪服务,确保春耕生产指标完成,形成规模,种出实效。五是抓“精”。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注重连片种植,因地制宜,种出特色。以新联村为示范点,规划了3000亩的茄子和辣椒等早春蔬菜基地,切实带动了早春蔬菜的发展。在民主村规划200亩优质玉米高产示范种植基地,在市、县每亩补助3斤良种的基础上,乡政府每亩补助农户地膜50元。目前,地块丈量已结束,种子、农用物资等已调运到位,正组织农户做各项准备工作。

(二)抓产业模式,促结构优化。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初步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通过“二厂五合作社”(金农食品加工厂、生姜脱硫加工厂、四季鲜果蔬专业合作社、横发养蜂专业合作社、永鑫兔业合作社、天合养殖专业合作社、德发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带动,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正在形成,精肉渣、蜂蜜产品已打开省内市场,生姜脱硫加工厂已投产,产业化经营的步子在迈进。继续加大“四个基地”的建设力度。一是双井村建黑山羊基地1个,养殖规模500只以上,投资50万元,实行圈养;二是加大大寨村养猪基地建设力度,2011年饲养母猪达3000余头,产仔猪达20000余头,生猪年出栏达2万余头;三是白岩脚村继续实施好种

草养牛基地,有基础母牛160头,计划将规模发展到种草100亩,养牛300头;四是新光村大力发展养蜂基地,已发展4000箱,产值120万元;五是发展万亩蔬菜基地,投入12万元给果蔬协会建常年大棚20个,投入3万元解决民主村500亩辣椒基地的种子地膜,促成基地与金农食品厂签定保护价销售协议,价高随行就市,促进了订单农业的发展。通过资金帮、科技扶、人员带的方式,扶持和鼓励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带动全乡产业结构的发展。

(三)抓区域布局,促农业增效。根据交通、气候、水资源及销路等综合因素,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在交通便利的5个低海拔村大力规划蔬菜种植;在4个中海拔的村大力发展生姜种植;在铁路沿线5个村发展经果林种植,在特色村扩大种养殖规模。为确保科学种植,引导好农民选好品种,做到品种调优、规模调大、结构调特,切实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在抓好农业工作上,建立健全了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与其他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考核。2008年,投入蔬菜种植经费12万元,在大寨村发展8亩常年蔬菜大棚的建设;投入资金10余万元,建成民主村300亩“百果园”科技示范基地。目前,已建成500亩辣椒基地、500亩弥猴桃基地、500亩杨梅基地、500亩雪莲果基地。为确保农产品能及时进行市场,在小城镇为蔬菜商贩搭建收购摊位20个,卖肉摊位20个,保证了蔬菜和生猪产品的畅销。加大养殖业扶持力度,抓好春秋两防工作,全年W疫苗注射密度达98%以上、猪温注射密度达95%以上,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注射密达98.5%以上。目前全乡母猪存栏8408头,年出栏仔猪4万头,生猪存栏32304头,家禽存栏129336羽。

(四)抓技术推广,促质量提升。为强化技术推广,提高科技含量,不断加强农技科技培训力度,2008年完成农技普及培训

2.5万元人次;完成“绿证”培训6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60人,引导性培训220人。组织各村支书、主任和部分种养殖大户到大寨村四季鲜专业合作社的大棚常年蔬菜基地和养猪基地进行实地参观,由乡农技人员现场作技术示范和讲解;组织农技便民服务队深入各村田间地头,现场指导群众科学种植;由农业服务中心和兽医站技术人员实行定点指导,为农户提供选种、种植、喂养、防疫等全程管理服务。有力提高了群众的科技意识和技术水平。

(五)抓资源优势,促特色种植。

充分利用***区位和气候资源优势,发展早熟蔬菜种植。2008年完成早熟蔬菜种植11125亩,品种10余个,产量达到16092吨,2011年为全乡种植户补助地膜和种植50万元,发展早春蔬菜13000亩。在蔬菜种植上推行“三不”政策。一是不买单。保证种植规模的基础上鼓励农户发展种植;二是不强求。在种植品种上不强求农户种植单一品种;三是不一刀切。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群众按什么品种价格高种植什么品种的自愿方式进行种植。在政府引导上注重“三性”。一是注重示范性。通过为大寨村示范点在网上购买新品种实行示范种植,成功后再在全乡推广;二是注重引导性。乡农业服务部门在充分分析市场的基础上,再引导农户种植,努力克服供过于求,价贱伤农的问题;三是注重综合性。不要求农户统一种植单一品种,对早熟蔬菜种植进行综合发展。

三、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充分利用***乡气候自然资源丰富的这一大优势,做强优势产业。重点发展经济作物种植产业,进行规范化种植和管理,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业科技水平。加强示范基地建设,带动产业建设和开发。继续深化农村各项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做好***优质早

春蔬菜和仔猪养殖两个特色产业的开发,突出打基础、找市场、调结构三个特点,努力培育等支柱产业,实施改革开放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乡战略、特色经济战略和集镇化战略。

(二)以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为根本出发点,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提高群众的整体素质,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地规范化建设,有条件的村大力发展科技示范种植和养植。

(三)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围绕支柱产业,集中力量,突出重点,逐步建成各类经果林、养殖业、无公害优质蔬菜基地等。重点发展无公害蔬菜、农副产品加工、完善小城镇农产品交易市场。

(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使***产业平衡发展。积极争取国家扶持,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利用***煤电项目开发的大好机遇,多渠道筹集资金,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片区开发等,着力解决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环节。优化产业布局,发展优势产品。特别是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积极鼓励发展商贸、餐饮、运输及文化和其它公共事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在全乡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以二、三产业来拉动***农业的发展,使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下载金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形式和存在的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形式和存在的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入了战略性调整阶段。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旋律。如何充分利用......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 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结合农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思路与目标 1、工作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市场为导......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汇报材料

    谷里镇2012年上半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汇报材料今年上半年,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全县农业产业 “54321”工程要求,按照“公司+基地+农......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且看柳城畲族镇如何发展吊瓜产业以前人们说到柳城总离不开宣莲,现在,通过柳城畲族镇党委政府几年来的不断努力发展、探索和总结,柳城这片古老而又神......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汇报材料

    谷里镇2012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汇报材料今年以来,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开展,现将我镇2012年农业产业结......

    宁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宁夏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及产业结构调整分析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农业国际化趋势日益增强,国内农产品市场面临着国际市场的巨大冲击。就怎样结合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论文

    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分析根据经济学的原理,农业结构调整可以定义为;农业生产活动中劳动、资本、土地及其他自然资源等生产要素的供给与使用的重新配置。因此,农业结构调整范......

    浅谈乡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浅谈乡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实现广大农民增收致富,也是乡镇当前的一项重大基础性工作,是乡镇领导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