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课堂中,怎样处理好师生间的公共关系
在课堂中,怎样处理好师生间的公共关系
一、摘要: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或公众人物,在一定职业伦理规范的指引下,为谋取有
关公众的理解和合作而从事的一种交流、沟通、劝说活动。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涉及各行各业,在教学中,公共关系的作用尤为突出。那么,在课堂中怎样处理好师生间的公共关系,本文从公共关系实务操作中的口语传播这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关键词:口语传播;传播者;内容;媒介;正文:
三、正文:
口语传播是指传播者(即说话人)通过口腔发声并运用特定的语词和语法结构及各种辅助手段向受传者(即谈话对象)进行的一种信息交流或沟通、劝说活动。口语通常采用面对面的方式。
口语传播是人际交往最常见的形式之一,不管是一般人际交往还是公共关系实务活
动,都大量采用口语传播的方式。因此,口语传播在公共关系实务中就成为一项专门性的操作技术。
教育,是知识传递、文明传播、道德教化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教学,主要是师生间的交流和沟通。在课堂中,处理好师生间的公共关系,可以从口语传播技巧的三个方面着手。
(一)口语传播的传播者环节
传播者是传播活动的主角,由于口语传播通常采用面对面的方式,因此,在口语传播中,传播者对传播技巧的运用最能体现他的能力和水平。从一般情
况看,传播技巧在这个环节上有这样几个要点。
1.要明确即将开始的口语传播的目的。
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传播者的老师,肯定是为了向学生传递知识、传播文明,开拓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只有在明了口语传播的目的的前提下,传播者才有可能在交流开始时找到最佳的“进入点”,为取得传播效果开个好头。
2.要认定自己的社会角色和传播角色,最通俗地说来就是要知道“我是谁”。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担当的社会角色,一般说来,一个人的社会角色与其在传
播中所担任的角色是一致的。作为一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他的言谈举止要符合老师的身份,上课时要文明用语,写规范字,讲普通话,想尽一切办法来教导学生。在口语传播中,传播者既要明确自己的传播角色,又要明确自己的社会角色,如此才能掌握传播中的主动权。
3.在传播中,不仅要用口,而且要投入自己的身心。
在口语传播中,口语占有主要地位,传播者要具备良好的口才,较强的遣词
造句能力,甚至雄辩的能力。但是除此之外,传播者还应以自己的内心情感进行口语传播,要热情、亲切、诚恳,努力做到“声情并茂”。在课堂中,老师只是按照书本知识,向老夫子一样,把课本上的知识念给学生听,没有真正的投入到教育中,没有照顾学生的感受,没有真正以学生为中心,这样的话,即使老师的教学任务出色地完成,也不能说明这老师很优秀,因为他未真正的用心投入到教学中来,他的教学是没有激情,没有动力,他的学生以后很有可能成为向他那样没有激情没有热情对什么事都不上心的人。如果只借重于良好的口才而忽视真情投入,那么,口才越好,越易给人一种哗众取宠或花言巧语的印象,其传播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适得其反。传播者只有声情并重,才能给受传者良好的感受。
4.要克服不适当的言语习惯和语气。
语言是人们最重要的交流工具,言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得最广的沟通方
式。在口语传播中要谨防“居高临下”的言语习惯和口气,诸如“我认为必须……”、“一定要……”、“你(们)应该……”“你(们)不应该……”等等。例如一个一年级的语文老师正在教学生认识新字,在课堂上要给新字组词语,比如“见”这一个字,有的学生组成“看见”、“听见”,突然,有个学生自告奋勇,说出了“射箭”这个词语,显然,在这里“射箭”这个词语是不正确的。作为一个老师,如果直接否定学生的答案,尤其是一个才入学的一年级的学生,这会严重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以及自信心。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会选择在黑板上把“射箭”这个词语写出来,并且告诉那个学生,“射箭”的“箭”和“看见”的“见”不是同一个字,这两个字只是音同形不同义也不同,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要把这两个字搞混了,这样会闹笑话的。在这节课中,同学们不仅学习了“看见”的“见”字,还认识了“射箭”的“箭”字。老练的传播者在言谈中总是避免使用此类不适当的言语习惯和口气。
(二)口语传播的传播内容环节
在公共关系中,讲到传播规律时曾说过中有一条是传播活动要具备“5个W”,即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产生什么效果?这里说的传播内容环
节,就是“5个W“中第二个W,即“说什么?”“说什么”是口语传播的主
要环节,信息业大部分集中于此,因此在口语传播中,这一环节上的技巧有十
分重大的作用。一般说来,传播者在这里应当注意这样几点:
1.确定口语传播的主题。
传播主题是根据交谈的目的和性质来确定的,有事预先约定的口语传播活动,一般有比较明确的交谈目的,传播的主题也比较容易确定。但有时口语传播活动并非事先安排的,这就需要传播者随机应变。又如,在一年级的口语交交,际中有这样一个话题“小兔运南瓜”,课本上画了写了一段话,小兔子按照妈妈的指示,去地里摘了一个南瓜,可是南瓜太大,小兔子应该怎样把南瓜运回家呢?文中还配有两幅插图。一年级的小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这种看图说话的题。老师首先就必须明确的告诉学生,课本的内容是让他们做什么,他们需要从课本上学到什么,学会仔细观察图画,培养认真思考想问题的能力。一个有经验的口语传播者将会巧妙地探了解受传者的背景和意向,然后迅速确定交谈主题,以便有的放矢,不是良机。
2.发言要围绕主题、紧扣主题。
传播主题确定后,在交谈中就要努力紧扣主题。当然紧扣主题并不意味着只
谈主题,必要时也可以从主题生发开去。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来看,教学15减几时,重点是要让学生学会15减几,了解怎样计算15减几的方法。教学这个知识点时,开始时,要复习12减几,13减几,还要复习几加几等于15,要举一反三的讲解这个知识点,课后,还要认真的做练习,争取尽快把这个知识点学会。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发言或对话内容要同主题有比较直接的联系;第二,发挥出去后还得收回来,要像写文章一样,既散得开,又收得拢。散出去并非要淡化主题,而是为了强化或获得主题。任何会使主题走样的发挥都是不必要的,都有可能弱化传播的效果。
3.要言之有物、有根有据,利弊华而不实、哗众取宠。
交谈要言之有物,要尽量把主题内容陈述清楚。语言通俗化是口语传播的一
个重要的技巧,尤其是对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人说话时,语言通俗化与否直接影响到传播效果。有的传播者说话时华而不实、哗众取宠,殊不知受传者很快会被他的卖弄而心生不快、或者因不得要领而拂袖而去;还有的传播者热衷于过分的形容描写,结果把听者的注意力分散到华丽的辞藻上去了。这些都是口语传播的忌讳。在一次音乐课上,老师教学生唱歌,学生唱得不怎么好,老师就说:“老师教你们打拍子,怎么打拍子,就是认真用心去听,听到音乐重的地方就用手拍一下......”老师将打拍子说得很美好,说是有了拍子后音乐会怎么怎么好听,当老师把一切说完以后,他只是发现所有的学生很茫然地看着他……在这堂音乐课堂中,音乐老师没有做好传播者的角色。
(三)口语传播的媒介环节
口语传播媒介也可称“传播渠道”环节。口语传帮带媒介主要是口语,口语的特点是稍纵即逝,不留痕迹。除口语外,还有一些非言语因素也是口语传播的媒介因素。因此,在这一环节上,传播者除了要把握口语技巧外,还要运用非
言语交往的技巧。
1.用语准确、简介。
美国哈佛大学语言学家齐夫根据他对口语的研究指出:在口语交谈中,说话
者只用一个词来表达一个概念最省力。听话者也是对每一个概念用一个词来理解最为省力,因此在口语交谈中应遵循省力法则。这就是传播学中的著名的“齐夫定律”。按照“齐夫定律”,在口语传播中,用语力求准确、简洁。少用意义比较模糊的语词和文学气太浓的语句。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要常常使用那些人们生活中常见的词语,不使用或者尽量少使用生僻词,比如,多用“生日”少用“诞辰”,多用“去世”少用“亡故”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所用词语,要使听者易于理解,听来轻松。如果听者在理解词语上要花大量的精力,那么这种口语传播的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2.要注意口语的流畅和连贯。
正因为口语在时间上的停留短暂,所以它的流畅性和连贯性就更显重要。有的传播者不注意这一点,他们往往在做文章时反复推敲每一个词句,而在口语交谈中则忽视了流畅和连贯。其实,在口语中,过多的词语重复、词语遗漏、句子结构不完整或杂糅别人不习惯的口头禅等等,同样都是影响传播效果的。在这方面,关键的问题是要传播者自己加以注意,如果传播者经常留意自己在这方面的欠缺,那么不是不可改进的。一个老师,在课堂中,用语流畅和连贯那是必须的,要认真备课,要用语规范,说普通话。
3.要学会控制声音。
口语的物质载体是声音,声音的音量、速度、语调、节奏等变量并不是语言
本身,但如有意识地加以控制盒运用,就会产生极大的语义效果,因此有人把它称“副语言”。副语言在口语传播中能够起到制造、强化、改变气氛的作用,并且也更易于在感情传递上起作用。有一个初中语文老师说过一个故事,有一次他上文言文《狼》,班上的学生很吵,他用了一个法子,就是在读课文时适时的改变语调,班上纪律顿时好了许多,几个班上不听话的人也安静下来了。所以,要使传播有感染力,就应学会控制声音。
在公共关系实务活动中,口语传播是运用得最为广泛的形式之一,可以说,口
语传播是公共关系实务的一项基本的操作技术,因此,它不仅是专业的公共关系人 员与所必须掌握的,而且是组织的每个领导者或者每一个组织代表人员所必须掌握 的。作为一个教育者,一个打算从事教育事业的人,要正确处理好教育教学中的关 系,运用好口语传播这个基础方式。
第二篇:如何处理好同事间人际关系
如何处理好同事间人际关系
一、在办公室里不要有小集体之分。
大家一起工作,共事久了,肯定会和同事间关系有疏、密之分。但是切不要将亲密关系在办公室里张扬,如小声交头接耳呀,突然哈哈大笑呀,做事你我不分呀,都会惹来别人的反感或不悦。
二、和同事有矛盾不要公开激化。
办公室是办公场所,虽然相处总会有摩擦,但是切记要理性处理。不要盛气凌人,非得争个你死我活才肯休手。就算你赢了,大家也会对你另眼相看,觉得你是个不给朋友余地,不尊重他人面子的同事,以后也会在心底防着你,于是你会失去真正的朋友。而且被你损了尊严的同事,也会对你记恨在心,你就多了一个敌人。
三、在办公室不能做长舌妇。
对工作上的意见或是私人生活上的事四处散播,或是添油加醋地在别人后面说三道四,影响同事间的友好与团结。就算是自己性子直,喜欢和同事交心说真话,但是有些很小的事情一传十,十传百,到最后被传出去的根本不是你的初衷,甚至会毁坏你和同事的形象。
四、大家在同一个小天地里工作,最重要的是和谐融洽,相互尊重。
最好不要谈及正常工作以外的各种事情。交流中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有分寸地与人沟通。切记切记,嘴要紧,心要宽,要做一个清清爽爽的办公好手。
五、物质上的往来应一清二楚。
同事之间可能有相互借钱、借物或馈赠礼品等物质上的往来,但切忌马虎,每一项都应记得清楚明白,即使是小的款项,也应记在备忘录上,以提醒自己及时归还,以免遗忘,引起误会。向同事借钱、借物,应主动给对方打张借条,以增进同事对自己的信任。
第三篇:怎样处理好婆媳关系
婆媳关系中老公太重要!强烈推荐老婆们给老公看的教材 作为婆婆和媳妇的两个女人,在前几十年是毫无关系的,只因为她们共同爱着一个男人而成为一家人,所以婆媳关系并不是婆婆和媳妇两个人的关系,而是比三角恋更复杂的三角关系。三角恋中,总有一个是不被爱的,而且最终会有一人退出,所以相对简单多了。但在婆媳关系中,两个女人都是被爱的,哪个女人都不能退出,而且还应该和谐相处。但中国的婆媳矛盾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婆婆和媳妇几乎成了“天敌”,让本应该拥有两个女人的爱的那个男人夹在中间,受尽夹板气。很多男人不懂得如何处理这种关系,导致婆媳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轻则家庭不睦、婆媳结怨,重则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不想受夹板气的老公们,想要同时拥有母亲大海般深厚的爱和妻子火一般热烈的爱,那好好看看这篇十二戒吧!
第一戒:不要有“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个观念
很多老公们似乎都有这种观念,并且喜欢将这句话挂在嘴边,以示他们对父母的尊崇和“顺孝”。尤其在老婆受了老妈的委屈后,这句话出现的频率是最高的,明知老妈有错,却只敢对老婆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她再不对也是我妈,你就多忍忍吧!于是老婆们一腔怨气无处渲泻,只得暗自伤心垂泪。女人们在这种家庭中,因得不到老公的保护,对老公的爱会渐渐消退,直至对婚姻失望,有的可能会逃离婚姻,有的可能会从忍让转向反击,最终让处在这种关系中的每个人都伤痕累累。第二戒,从结婚那天起,请主动给自己断奶
每个女人结婚后,都希望自己托付终身的男人能够成熟起来,有担当的撑起小家这片天。可很多男人却忘了角色的转换,总以为自己还是父母的乖宝宝,最明显的一个标志就是不愿离开父母单独过日子,他最冠冕堂皇的理由是:我要照顾我父母!结婚后还跟父母住在一起的男人,其实和结婚前没有多少改变,因为他知道跟老妈在一起,老妈是舍不得让自己干家务的,老婆更不敢当着老妈分派家务给自己,还是跟婚前一样,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只见两个女人在为他奔忙,哪里见他为老妈做过一点事情?
很多母亲都有“娶媳妇是接自己的班伺候自己儿子”的封建思想,于是从小便将这种思想灌输给自己的儿子,而且身体力行,将家务活全部包揽,不让儿子干一点活,并且总喜欢在媳妇面前夸奖自己的儿子是多么懒惰:我儿子从小连油瓶倒了都不扶!──男人们,听到这话你很自豪还是很羞愧?你是吃奶的婴孩,连油瓶都扶不起吗?还是习惯了将妈妈当自己的老妈子使唤,并且听任老妈将老婆培训成你的带薪保姆,让老婆接替老妈的班来伺候你?
很多跟父母分开住的男人,会很自觉的跟老婆进行家务分工。但如果父母到自己家小住一段时间走后,他帮着做家务的良好习惯便被毁得干干净净,因为父母在的那段时间里,妈妈不让他干一点家务,老婆也不敢分派他家务,他便心安理得的享受着母亲及老婆的服务,如果一旦父母离开,回到二人世界,老婆要求恢复以前的家务分工时,这个老公往往会来这么一句:“我妈从来不让我干家务”!言下之意是要求老婆应该象老妈一样对他或者沿着自己老妈的生活轨迹走下去!──请你想一想,你老婆嫁给你,难道就是为了给自己找一个人来伺候,成为别人的附属品,被别人奴役吗?
第三戒,别怕被他人扣上“不孝”的帽子就失掉做人的原则,并唯父母之命是从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思想的影响下,“孝”成了一种至高无上的美德,也成了父权社会最厉害的枷锁,所以就有人就炮制了“二十四孝”的故事,引得天下的孝子贤孙竞相效仿。如果一个人被指不孝,那就跟犯了十恶不郝的罪行一样,令人难以饶恕。但这个“孝”却不同于法律,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所以也成了最容易被父母们拿来压制子女的大帽子,只要子女不听从自己,或者稍微跟自己的意见相悖,父母便哭天抹泪的骂:你这个不孝子啊,我白养你了啊„„!很爱惜自己名声的男人们听到这种指责,往往会觉得五雷轰顶,万箭攒心。于是,为了维护自己“孝子”的“名声”,男人们往往会放弃自己做人的原则,是非不明,好歹不分。尤其是在老婆和老妈发生冲突的情况下,不问青红皂白便认为是老婆的责任,并帮着父母指责老婆。在这种情况下,男人并不站在一个公正的立场在维护家庭的和睦,却只会盲目的要求老婆一人忍辱负重、委曲求全来维持家庭表面的平静。
有这种愚孝思想的男人,其实是深受“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封建思想的影响,但在那个等级观念极为严格的君权、父权社会,连迂腐之极的孔老夫子都主张“君不义,臣可以争于君,父不义,子可以争于父”,所以这些愚孝的男人们只是吸收了封建思想的糟粕,抛弃了其中的精华。他们在乎的不是对父母真正的孝道,而是“孝子”这个名声,所以说这种愚孝的男人,并非真正的“孝子”,而是虚伪的沽名钓誉之徒!第四戒,请主动帮着老婆融入自己的家庭,而不是帮着家人排斥她
这一点可能所有的老公都会喊冤:自己既然娶了老婆回家,怎么会排斥她呢?但有些男人虽然主观上没有这样的想法,事实上却在做着这样的事,让老婆感觉自己在你家就是一个外人,处处受到排斥。
女人结婚后,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难免会有手足无措之感,并自然产生一种防御意识。在这个家庭里,只有老公是她最亲近的人,婆家其他人的一些行为,虽然主观上可能是没有恶意的,却会被她认为是伤害她的举动,这时就需要做老公的做好沟通的桥梁,请不要一味的指责她“敏感、多心、气量小„„”,这样只会让老婆跟自己家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最终将她排斥在这个大家庭之外。
还有一种男人,遇到父母在自己面前挑剔老婆时,为了平息父母的怨气和怒气,便附和父母的话,也说老婆的不好,虽然你心里不一定是这样认为的,但这种行为却给了父母一种心理暗示,就是你也不满意自己的老婆,你父母便会对媳妇越来越看不顺眼,婆媳矛盾也将越来越频繁的发生。你在自己父母面前说老婆的不好时,跟父母倒是抱成一团了,却更让父母排斥老婆,将老婆当作外人来对待。
还有一种男人更愚蠢,就是喜欢带着有色眼镜看待自己的老婆,不喜欢老婆谈论父母家的事,尽管老婆的出发点是好的,愚蠢的男人也会认为老婆是不安好心,是在算计自己父母,最可恨的便是跟老婆来这句“我们家的事你少管”!──如果你都认为老婆跟自己不是“一家人”,你父母可能会将媳妇当作一家人来对待吗?
第五戒,如果老妈和老婆在你面前抱怨对方,请不要做传话筒
因为婆婆和媳妇在前几十年是生活在不同的环境里,各自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等等也许有所不同,婆媳之间可能会在这些分歧上产生对彼此的不满,但并不是所有婆媳都能坦诚相待,直接跟对方讲出自己的不满,只有对身兼儿子和老公两种角色的这个男人发泄,可能大部分的男人都会有这种遭遇吧?
俗话说“会做的两头瞒,不会做的两头传”,两头瞒的男人是极其聪明的,他不光能巧妙的让两个女人对彼此的不满消弭于无形,而且会替两个女人讨好彼此,让两个女人互增好感,促进婆媳之间的和睦。两头传的男人是非常愚蠢的,很多婆媳之间本来没有多大的矛盾,只是一些小摩擦,但经过中间的那个男人的传达后,小摩擦也会擦出“大火花”,让婆媳之间的矛盾变得无比尖锐、复杂,再加上有些女人气量太小,会因此结下永远也解不开的“梁子”,最终的结果便是将传话的男人放到深水热火中煎熬。
两头传的男人,可能并不是喜欢传话,也许他的本意是好的,就是想让两个女人改掉一些被对方不满的习惯或想法,但他可能没意识到,两个女人从他嘴里听到婆婆(媳妇)对自己不满的话来,心里会想:婆婆(媳妇)背着自己在老公(儿子)面前说我的坏话!──请你用脑子想想,谁会喜欢在背后说自己坏话的人?
男人传话的表现并不只是将两个女人的话原封不动的向对方转达,其实很多男人是在不经意间就干了传话的蠢事,举例如下:
当老妈或老婆在自己面前抱怨另一方的时候,马上跑去质问被抱怨的一方(几乎不用统计就可以确定:大部分干这种蠢事的男人只会有质问老婆的胆量); 还有一些男人会单方面的听从父母的话,要将老婆改造成父母喜欢的类型,但怕自己一人的力量太单薄,便抬出父母来,说:连我爸妈都认为你怎么样怎么样!听到这话的女人如果智商还算正常的话,百分之百会这样想:公公婆婆又在老公面前说我坏话了!
这种“两头传”的男人,家里的婆媳关系一般都好不到哪儿去,而且自己肯定是可怜又可恨的“夹板气”!但本人一点不同情这种男人,只送他一个字:该!
第六戒,将做好人的机会让给老婆,将做恶人的机会留给自己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喜欢做好人,得到别人的赞赏(有神经病的除外),但在处理关系尤其是婆媳关系时,聪明的老公却会将做好人的机会让给老婆,比如买东西孝敬父母,或者能讨父母欢心的事,一都让老婆出面,自己闪一边。即使是自己做的,也会告诉父母是老婆的心意,大部分做公婆的会觉得媳妇明事理,没有道理不喜欢媳妇,但对你的爱却不会减少分毫。
有一些男人总喜欢背着老婆偷偷摸摸的给父母及兄弟姐妹钱花,且不论给的钱是不是在自己的义务范围之内,也不论给的钱多钱少,单看背着老婆这一点,就是愚不可及的。你会让父母认为是自己的儿子在当家作主,跟媳妇没半点关系,或者干脆认为媳妇是守财奴,舍不得给自己钱花,儿子才背着媳妇给钱,心里自然会对媳妇产生一种怨恨心理,你的行为便是让老婆做了“恶人”,自己做了好人。很多女人知道老公背着自己干了这种事后,都会生气,于是男人便会指责是自己的老婆“不孝”,殊不知女人痛恨的不是给公婆钱花,女人痛恨的是男人背着自己行动的这种行为,一是不尊重自己,二是让公婆误会自己。只要是在义务范围内的,请当着老婆大大方方的给,让你父母明白,媳妇是知道并且同意了这件事的;或者让老婆出面给,让你父母知道媳妇在你家里的地位,让他们即使想不尊重你老婆也会顾虑三分,你的日子也会好过得多。超出义务范围的,也请跟你老婆商量,你老婆同意给是情分,不给是本分,你也不要有什么好抱怨的。
一些做父母的喜欢干涉儿子媳妇的小家,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这个家就是她和老公共同的家园,遇到外来力量的干涉时,如果是第三者,她可以理直气壮的进行反击,如果是公婆,她的自卫却会受到诸多压力和阻力,除了世俗的观点,还有可能来自愚孝老公。愚蠢的男人会躲到老婆的后面,让老婆出头,并且让老婆因此背上“悍妻、恶媳”的恶名,甚至他会站到老婆的对立面,和自己的父母一起来对付老婆。这样的老公,自己倒是在父母面前做了好人,也能捞到“孝子”的名声,却将深爱着这个家的老婆伤得体无完肤,并让她对这个家失望透顶,轻则影响你们夫妻感情,重则让你家庭解体,妻离子散。
如果是聪明的男人,这时请自己站出来跟父母抗争,一定不要让自己的老婆做恶人,你老婆和你父母吵一次架,你父母可能会记一辈子仇,婆媳关系也基本没有修复的可能性了。如果这时和父母吵架的是你,可能你的父母会暂时感到伤心,会骂你是“娶了媳妇忘了娘”的“不孝子”,但没有父母能斗得过自己的孩子,也没有父母会跟自己的孩子记仇,你们吵过之后,你还是他们心爱的儿子,他们还是你深爱的父母。
第七戒,请不要当着自己父母对老婆呼来喝去或命令她为你做任何事
有些男人没跟自己老妈住的时候,什么家务活都干,但一旦有父母在跟前,便开始威风起来了,不但不再干家务,而且喜欢对老婆呼来喝去,支配老婆做这个做那个,好象不这样,不足以在他父母面前显示他是个“老爷们”。
男人们喜欢这样做的原因,是跟他的家庭教养密切相关的。这样的家庭一般是男尊女卑,封建思想严重,在他和父母的思想深处,就是有“娶媳妇就是伺候自己及父母”的想法,为了让父母对自己老婆满意,便让老婆在父母面前“装”成一个温良恭谦让的低眉顺目的小媳妇。可是不知道这样做的老公想过没有,如果是一两天的“装”,女人也许能“装”也会有耐心“装”下去,但如果是一月,两月,一年两年甚至是一辈子跟父母同住,难道也让你老婆永远“装”下去吗?一个人的本性是不可能改的,再会“装”的人也会露出马脚来。再说如果在自己家里还不能彻底放松,还需要伪装,累不累呀?你自己也“装”一下试试,体会一下那种感觉再来要求自己老婆吧!
男人在父母面前呼喝自己老婆,表现得盛气凌人,好象很有面子,但这种行为,不单让自己老婆感到累,也是在暗示父母,或者你父母会理解为:你对老婆根本就不屑一顾,老婆在自己心目中根本没有什么份量,所以你才这么不尊重她!你想想,连你都这么不尊重你老婆,你还指望你父母尊重这个媳妇吗?
有些姐妹还说:有我父母在的时候,他就多干活,有他父母在的时候,我就多干活!说句不怕拍的话:本人不赞同这种观点,一家人之间日子是怎样就怎样过,不能为了满足老人的一些非分的欲望就委屈自己或者让自己的老公(老婆)受委屈,其实很多老人的无理、无礼行为就是这样被你自己惯出来的,所以很多人的内伤也是自己找的!第八戒,请别当着自己父母或家人跟老婆吵架
天下没有不吵架的夫妻,吵架也是很多夫妻交流沟通的一种方式,但吵架也是最伤害夫妻感情的,尤其是当着父母的面吵架,不但伤害夫妻感情,同时也会伤害自己父母跟另一方的感情。
许多父母都希望看到儿子媳妇能够和和美美的过日子,如果听到儿子媳妇吵架,他们会很伤心难过,或者认为他们的存在影响了你们夫妻的感情,认为自己对你们而言是个累赘,更有甚者会认为是媳妇不想赡养自己故意跟你吵架撒气,并会因此跟媳妇产生隔阂。
还有一些唯恐天下不乱的父母,或者一些护短的父母,你当着他们的面跟自己老婆吵架时,他们会跳出来帮你对付老婆,他们这样一掺合,便将你和老婆的“内部矛盾”转化成了更为复杂的“婆媳矛盾”,如果是夫妻之间的矛盾应该很容易解决,但如果中间掺入了其他人和关系,解决起来会棘手得多。最严重的后果是,你的父母会因此找到挑拨你们夫妻关系的理由!甚至会为了让你完全压制住老婆,不断的怂恿你对老婆要厉害点,并会告诉你“女人要打才会学乖”,如果你是个愚孝的男人并听了他们的怂恿,而对老婆大打出手的话,你跟老婆也算是恩断义绝了,甚至你离监狱的大门也不远了!
即使上面说的两种情况都不存在,你的父母是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不会掺合你们夫妻的吵架,但许多女人都会有这种感觉:你仗着有你父母在便仗势欺人!虽然你的父母可能会护着媳妇而骂你,但你也不要认为父母真的是开明的公婆,谁知道他们这样做是真的出于维护媳妇,还是在心里将媳妇骂了N遍却不得不做面子功夫呢?
所以处在父母及老婆中间的男人,不管你有没有理也不要当着父母跟老婆吵架,老婆给你受了委屈你也只能忍着,谁让你集两个女人的爱于一身,占尽了便宜呢?如果只想得到而不愿付出,岂不是太没天理啦?
第九戒,请不要顾忌老妈会吃醋,便不敢在老妈面前表现出对老婆的尊重与关爱
许多小夫妻不在父母跟前的时候,是非常恩爱的,男人会毫不犹豫的表现出对老婆的怜惜与疼爱,日子过得甜蜜而温馨。甚至有的男人替老婆倒洗脚水都会乐颠颠的去干,可一旦老妈在跟前时,连一杯开水都不敢给老婆倒了!相反还要求老婆为自己干这干那,以向老妈表明自己能够“镇得住”老婆,满足老妈“我的儿子很能耐”的虚荣心!
追根究底,是因为男人们没有弄清楚两个女人对他的爱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爱,一种是亲情,一种是爱情,它们并不是对立的,不是非此即彼的零和方程式,潜意识里以为自己的爱给了一方,另一方便会吃醋。我想很少有媳妇会因为老公对婆婆好一点便吃婆婆醋,倒是有不少婆婆吃媳妇的醋,见不得儿子对媳妇好,要是见到儿子对媳妇稍微表示出一点疼爱,便满怀嫉妒,以为媳妇抢走了儿子,抢走了儿子对自己的爱,甚至会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骂儿子是“娶了媳妇忘了娘”!这种母亲的爱是极其狭隘的,她只是在借着爱的名义来满足对儿子的占有欲!可愚孝的儿子为了宽慰老妈的心,故意在老妈面前冷落、忽略老婆,不敢跟老婆太亲近,即使坐也要和老婆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相处得就跟公司的女同事一样相敬如“冰”,和老婆说话的语气也变得生硬粗暴,甚至对老婆颐指气使„„。男人当着老妈这样做,其实是在恃爱行凶,粗暴的践踏老婆的自尊和感情!
许多女人不愿意跟公婆同住,不是不想赡养公婆,而是男人们的上述行为让她原本温馨的家变成了一个陌生而压抑的环境。因为只要有公婆在,老公便从一个对她倍加宠爱、知情识趣的男人变成一个正襟危坐的谦谦君子,或者变成了凌驾于她之上的“少爷”,让原本快乐的生活少了许多情趣,自己的婚姻也渐渐变得如鸡肋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可男人们却没有看清这中间的实质,只会一味的指责老婆不愿跟父母同住是“不孝”,却意识不到自己才是罪魁祸首。
所以,想让老婆和父母在同一个屋檐下和平相处的男人,在向老妈表孝心的同时,请当着父母多表达对老婆的疼爱,她不但会加倍珍惜你们的婚姻,并且会因此善待你父母,并且再蛮横的父母也会顾忌你对老婆的尊重而不至于对老婆造次。
第十戒,请不要和亲戚之间奉行平均主义,让他们养成不劳而获的恶习
虽然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但每个人都不可能完全割舍掉自己的亲情,置亲人的死活于不顾,如果自己有能力,可以出于手足之情提携一下,让兄弟姐妹能有一个好的发展机会,或提高一下生活质量,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有些男人却不顾实际情况、牺牲小家的利益去帮助他们,一是在金钱和物质上跟他们实行平均主义,甚至自己负债累累也要打肿脸充胖子,一次次满足他们的贪欲;二是干脆让他们住到自己家来,并让老婆替自己伺候他们,还不许老婆有半点怨言„„。
其实男人以为这样做是在帮助自己的兄弟姐妹,殊不知,这种帮助,于社会、于家庭、于自己、于手足,都是有害无益的:于社会,你的“无私”培养了一些不劳而获的寄生虫;于家庭,损害了自己小家的利益,损害了老婆的权益,也损害了自己和老婆的感情;于自己,只不过多了一些额外的、沉重的负担,于手足,你只不过滋长了他们不劳而获的贪念,遇事自己不努力,总寄希望于别人,你以为你是在帮他们?“爱之适以害之”,你不应该代替他自己应该尽的努力,让他轻松的享受成果,你是害了他们!如果真正要帮助他们,请你先弄清楚“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并且帮助他们掌握必要的技能,而不是以牺牲小家利益单纯满足他们的物质欲望,并且面对老婆的不满气急败坏的指责老婆!
还有一些从农村走出来的男人,四里八村只有自己一人考上大学,于是在大家的赞誉和吹捧下,虚荣心便极度的膨胀,很快便飘飘然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重了,不知不觉的走上神坛,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法力无边,并且狂妄的想要改善全村人的命运!于是李二狗求帮助找工作也一口答应下来;张三娃娶媳妇要出彩礼钱,哪怕自己没有,硬着头皮去借钱也要撑面子;王二麻子家亲戚的亲戚来城里看病,除了请到自己家住下,让老婆好酒好菜招待,自己还得全程陪同跑医院„„,如果老婆稍有招待不周,便怪老婆扫了自己的面子,影响了自己在家乡人心目中的崇高形象„„!不知道这样的男人,你累不累?累了的话就自己走下神坛吧,既然你不是仙,高处不胜寒哪!
第十一戒,请好好孝敬自己父母,别将自己对父母的孝敬义务转嫁到老婆身上
男人们常对老婆说:我父母辛辛苦苦养大我不容易,所以你要好好孝敬我父母!──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逻辑?你父母养大你不容易,所以,你父母老了病了,你应该在床前端茶倒水,你应该承欢膝下,你应该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们!对他们有孝敬赡养义务的人是你而不是你老婆!你凭什么以为你妈替你盛了一碗饭,你老婆甚至未来老婆就欠了你妈十碗饭?你妈替你洗了一件衣服,你老婆就欠了你妈十件衣服?你妈替你做了一顿饭,你老婆就应该替你妈做下半辈子的饭„„?难道你娶老婆的目的就是为了替自己找一个孝敬父母的替身吗?
常听到一种很可笑的说法:因为公婆替媳妇养了一个好老公,所以媳妇应该回报公婆!不知道那些养儿子的父母,他们最初决定生下儿子的时候,是不是应媳妇的要求生的;母亲替儿子洗尿布的时候,是不是替未来媳妇洗的;父亲趴在地上让儿子当马骑的时候,是不是应未来媳妇的要求做的„„。你父母从小爱你、疼你、宠你、惯你,所以,每个男人对自己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戴德是应该的,但你不能因此强迫老婆也对你父母感恩戴德,甚至在父母对老婆百般刁难挑剔之下,还要求老婆替自己尽孝,端茶奉水的伺候自己父母,并且不允许老婆做得有一点不好,更不允许老婆有任何拂逆,要不然就跳到道德的制高点,指责老婆“不孝”!
没有哪个媳妇有理由反对老公孝敬公婆,同样的,没有哪个老公有理由让老婆取代自己,替自己履行对公婆的孝敬义务,自己轻松的做甩手掌柜;更没有理由手里挥着“妇德”的鞭子,虎视眈眈的在一边监督老婆,指挥老婆为自己父母洗衣做饭,端茶送水,替自己赡养父母!那种动辄指责老婆不孝,自己却从来没为父母做过一顿饭,洗过一次衣服,端过一次洗脚水的男人,请收起你们那一套伪善的嘴脸,先检讨一下自己是否替父母做过什么,再来要求老婆吧!
第十二戒,请对你父母及岳父母一视同仁,不要让老婆“嫁了老公忘了娘”
常听一些公婆抱怨自己儿子“娶了媳妇忘了娘”,实际上是在指责媳妇将儿子夺走了;事实上,有更多的女儿是“嫁了老公忘了娘”,因为女人嫁人后,往往在所谓风俗的约束下,成了“泼出去的水”,从此就是婆家的人了!所以婆家便要求媳妇为婆家奉献一切,挣的工资是婆家的,生的孩子是婆家的,业余时间是婆家的,要尽心尽力侍奉公婆,要无条件的帮助小叔子小姑子大伯子,只能和公婆同住,过节必须去婆家„„!
至于媳妇的父母,最好也将女儿当作泼出去的水,或者就当压根没有生过这个女儿一样,病了自己去医院,没钱也不应该指望女儿,应该自己去挣,寂寞了也不能到女儿家来小住,最好是跟女儿彻底断绝关系!哦,对了,断绝关系前,要在女儿生孩子的时候来带孩子,当免费的保姆还得必须自带伙食费,要不然婆家就会认为你到他儿子家享福了,占了好大的便宜!等孩子长大了可以承欢膝下时,岳父母就可以卷铺盖滚蛋了,该公婆来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了!
也许上面的那些说法有些极端,但不少男人和父母心里都或多或少的有那些小九九,我只是将他们心中那些自私的小算盘拨拉到了极致,这种极致正是他们最想要的结果,不过没有一个人有胆量承认而已!
许多男人常常会理直气壮的要求老婆孝顺老人,可是在他的嘴里,“老人”只是指他自己的父母而言的,至于岳父母么?他们不应该算“老人”,他们应该是永葆青春的!即使算“老人”,也不在他应该孝敬之例,岳父母老了,老两口只能相依为命,如果一方不幸先于另一方去世,未亡人便只能凄凉的度过自己的晚年,有条件去养老院,没条件的只能孤独在家等死!没办法,谁叫他们生了一个“嫁了老公忘了娘”的不肖之女呢!
现在中国的独生子女正越来越多,生了女孩的家庭,父母同样爱她、疼她、宠她、惯她,让她受教育,从小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所付出的爱,丝毫不亚于男孩子。但女儿结婚后,却不敢向女儿女婿要生活费,不敢理直气壮的要求和女儿女婿一起住,不敢要求女婿为自己端茶送水„„,甚至不敢要求女儿女婿回家跟自己过个春节,年三十老两口守着一台电视机,听着外面的声声炮仗,盼着女儿打来的电话„„,如果老伴已去世的,境况更是凄凉„„(没法写出来,那个场景让人想哭)!
作为媳妇,没有任何理由来阻止老公孝敬公婆,同样的,作为老公,没有任何理由来阻止老婆孝敬岳父母。你可以用“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来要求老婆孝敬你父母,请问你自己可否做到这点,以相同的态度对待岳父母?
第四篇:怎样处理好师生关系
怎样处理好师生关系
前些日子,有关“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先进事迹,又被各路媒体热炒了一段时间。政府又开始号召全体教师学习张丽莉老师的舍己救人的英雄行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教师等头衔,一窝蜂地挤到还未脱离生命危险的张丽莉老师面前。这位每月只领取一千元工资的年轻代课教师,以自我牺牲的人性光芒,为日渐冷漠的病态社会突然性地注射了一支强心剂。我们当然应该以敬仰的目光去看待张丽莉老师,当然应该弘扬这种危难之中显身手的英雄主义精神,但我们只是普普通通的教师,我们并不承担在危险来临时牺牲自己救助学生的责任和使命。你能够像张丽莉老师这样做,我们敬佩并歌颂。你没有出手相救,而是惊慌失措地顾自保命,你也并不邪恶,并不无耻。在官员和警察可以见死不救的时代,没有人有权力要求教师必须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救助学生。
我以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从教师做起,转变教师观念是突破口,调动学生的一切积极因素,建立客观、鼓励为原则评价机制是关键,坚持了解和尊重是保证。教师要有一颗爱心,切实地理解、信任学生,学生才会热爱老师,只有教师对学生投之以桃,学生才会对教师报之以李;师生关系融洽,两者才会产生感情上的共鸣,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才能为全面完成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进入教育教学的最佳境
1.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懂感情的人,而不仅是一架教书的机器。如果学生畏惧老师,则必然会妨碍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老师在课内外如果放下师道尊严,多一些微笑,对学生多几句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坚持“无错原则”,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各抒己见的场面,而课外也会主动与教师沟通,出现其乐融融的场面。于是我给自己提出了要求:始终微笑着面对我的学生,多用激励的语言表扬他们,不在课堂上批评学生,不用过多的时间处理不良问题。
2.师生犹如一个团队,而教师则是领头的大雁,师生关系,可以说是风雨同舟、互荣共进,合理的协调、引导和督促,能有效的促进班级良性发展。如果师生关系紧张,政令无法推行,上下不同心,教师成为孤家寡人一个,学生不听招呼,各种活动难以开展,日常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因此,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是十分关键的。
3.实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和帮助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要,他们需要老师的尊重。我们要爱护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所谓后进生,我认为指两种学生,一种是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另一种则是思想上暂时落后的学生。对待后进生,我们应多一份爱心,少一份冷漠;多一份耐心,少一份嫌弃。我始终相信:爱是教育后进生的重要源泉,爱心是成功的基础,耐心是成功的保证。要用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要培养朋友式的师生关系,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外,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与学生交流。课上你的眼神、手势,甚至一个微笑都能让学生感觉到你在与他们交流。因此,作为教师,应以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去关爱每一个学生,让他心有所依,梦有所笑,真实的融入到这个大家庭当中。
4.教育行当内,有一句很有杀伤力的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句话如果诞生于某个名师之口,对他个体而言,应该是一种谦逊,对全体教师而言,却是一场虐杀。如果诞生于某个官员之口,则更多呈现为强权的肆意宣泄。这让我想到了一个著名的宗教学悖论:上帝能否创造一块他自己搬不动的石头?西方宗教中无所不能的上帝,如果能创造出这样的石头,却不能搬起他,无所不能便成了空谈。而如果不能创造出这样的石头,依旧做不到无所不能。
5.爱永远是教育的真正内涵。如果没有爱,任何说服都无法开启一颗封闭的心灵;如果没有爱,任何甜言蜜语都无法打动一颗冰冷的心。惟有爱,才能点亮心灵的灯盏,驱除蒙昧,收获希望。要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就要给他们一份特别的爱,那就是信任、鼓励和宽容。小杨是我班一个小有名气的后进生,不遵守纪律、与老师顶撞,迷恋电子游戏,成绩较差。我接手这个班后,曾找他长谈了一次。我陈述了不遵守纪律、不尊重老师、沉迷于电子游戏的种种危害,可他只是冷漠地说了声:“我知道”。为什么他那么冷淡?我想,以往老师们可能都只记得他的错误并总是指责他。于是,我决定换一种方式来改变这种紧张、隔膜的师生关系。一天,我很诚恳地告诉他,老师想选你当数学课代表和组长。小杨虽感到意外,但很高兴,马上说什么时候,你不记恨我吗,你不怕我成绩差、不遵守纪律吗?我说,老师相信你会改变的。在往后的课代表和组长工作中表现得很认真、负责。每次少哪几本作业本,为什么没交上来的原因全写在小纸条上,清清楚楚。班会课上我及时表扬了他的认真负责。小杨的劲头更大了,从此无一次顶撞老师,上课也专心听讲,成绩也有很大进步。
6.实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和帮助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权利和尊严,更有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要,他们需要老师的尊重。我们要爱护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所谓后进生,我认为指两种学生,一种是学习上暂时落后的学生,另一种则是思想上暂时落后的学生。对待后进生,我们应多一份爱心,少一份冷漠;多一份耐心,少一份嫌弃。我始终相信:爱是教育后进生的重要源泉,爱心是成功的基础,耐心是成功的保证。要用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交流,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要培养朋友式的师生关系,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外,教师应采用多种方式与学生交流。课上你的眼神、手势,甚至一个微笑都能让学生感觉到你在与他们交流。
7.成功的转化例子启示我:对待后进生,在人格上要平等,在生活上要关爱,在工作上要尊重。如果他们经常感受到老师的爱,他们就会懂得爱师、爱班、爱校,懂得人与人之间应有的真诚和友爱,逐渐形成与人友爱、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教师对学生的爱,的确是学生成长的力量之源,是激发学生向上的动力。置身在这样的成长困境中,不弄清楚“我是谁”,便难以拥有教师心灵的健康发展,更难以拥有健康完善的专业成长
遗憾的是,当下的社会,总是要求我们教师成为无所不能的上帝。不但是要求,而且是先把教师推到上帝的位子上坐下,然后理所当然地认为教师应该具备上帝的各种能力。一旦教师不具备这些能力,他们又反过来指责教师不称职、不努力、尸位素餐,然后就想方设法刺激教师,搞各样的培训、评比、考试、测评,促使着你用上帝的条件检测自身,然后朝着上帝的方向奋斗下去。
这样的日子久了,有些教师就异化了,真把自己当做上帝了。看看我们现在的教育,管了多少不该管的事情?不但要管学生在学校如何学习,而且要管学生晚上几点睡觉,管学生假期如何做作业,管学生的父母如何监督学生看书,管城市创卫,管官员政绩,管一切并非教师职责范围内的
第五篇:如何处理好同学间关系
【情况分析】 如何处理好同学间关系
同学关系也是一种人际关系,宿舍、班级、学校是一个小型社会,在这个小集体中学会处里好同学关系,将来走上社会才能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适应社会、影响社会。根据《人际关系心理学》的学习,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主要有:
(1)交流水平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密切,彼此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前提。
(2)互酬水平
心理学家指出: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具有“互酬性”,即,“你对我怎么样,我也对你怎么样”。这里的“酬”不仅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情绪情感等心理方面的内容。人与人相处中,彼此的互酬水平越高,关系越是稳定密切。有些同学之所以与别的同学处理不好关系,互酬性低,恐怕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表现对同学的需求、困难漠不关心,使人感到你很冷漠。
(3)评价水平
通俗地讲,就是你对别人怎么看,以及要求别人怎么看你,评价水平的高低,主要不取决你讲别人好话的多少,而在于评价是否真诚和符合实际。
(4)包容水平
人与人之间的生理,心理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这种差异能否包容也是人际是否协调的表现,包容水平越高,与他人相处的适应性也就越大,人际关系相当好,反之亦然。【干预措施】
根据上面四个要素,我找来这位女生并给这位女生以下几个建议:、加强交流
良好的同学关系全赖互相了解,要达到互相之间彼此了解,就要加强交流,在思想和态度方面加强沟通,课余时间多搞一些社交活动,如打球、下棋、郊游等,增进了解,友谊。2、关心他人
希望得到人的关心是基本需要,你愈关心别人,你在她生活中的必要性将因之而得到增加,自然而然她也会转而关心你,一但彼此之间互相关心,同学关系也就自然密切了。3、宽容别人
“人无完人”,任何人总是有缺点的,也总会做错事的,这些都是正常和不可避免的,对他人的缺点和错误能持一种宽容的态度,不要计较,别人会很感激并愿意与你交流。
4、完善自我同学关系紧张的人,大都性格和习惯方面有些毛病,应刻意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和习惯,做到:
1)服饰整洁美观。2)习惯面带笑容。3)注意言谈举止。4)不要卖弄自己。5)多多帮助别人。6)善于赞美别人。
如果在人际交往中,人人都热于赞美他人,善于夸奖他人的长处,那么人际间的愉悦度将大大增强,同时注意夸奖别人并不意味着可以毫无顾忌,应遵守两个原则:第一,赞美应出于真心,所夸奖的内容应是对方确实具有或将具有的优良品质和特点;第二,夸奖的内容应被对方所在意。
5、保持适当的距离
有时我们对某人太好时,她反而不领情,离我们远远的。究其原因有两点:
其一,按互酬水平,你的关心,别人是要回报的,当她觉得自身能力无法回报你的关心时,她只好采取不接受你的关心,疏远你来维持人际关系的平衡。
其二,任何人内心都有自己的一个空间,只有自己拥有,再好的朋友,如果她不想让你进入而又无法回绝,只好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因此,人与人之间适当保持距离,为彼此的心灵留下一点空间,让彼此感觉到都是自由的,才愿意继续交往下去。
做好以上几个方面,相信你一定会处理好同学关系。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