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心得
对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的心得体会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和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学校对我们所有的研究生展开了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
通过这个宣讲活动使我认识到:我们应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是指我们党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执政党,只有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坚持“三个代表”以保持先进性,才能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准确把握世界发展的新潮流、新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化解风险,因势利导,更好地巩固、加强和发展我们的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科学发展观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我们所有研究生应该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摒弃学术不端行为,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良好学术风气的维护者,推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发展科学事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成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学生:郭 兰 兰专业:计算机应用班级:04班
学号:2010042292011.12.21
第二篇: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报告会心得
2018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观后感
10月15日下午,根据学校统一安排,我在 楼,通过视频形式实时观看学习了《2018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报告会主会场设在人民大会堂,分别邀请了中船重工719所名誉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西湖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施一公,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怀进鹏等三名院士作了报告。三名院士分别结合他们自身科研工作经历,向广大师生和科技工作者深入地介绍了什么是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给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和在校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示范课。观看过后,三名院士深入浅出的报告让我感慨很深。
一是我国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优良品格令人敬佩。黄旭华院是我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自1958年我国批准核潜艇工程立项开始,曾有过几年仿制苏式常规潜艇经历又毕业于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黄旭华被选中参研,出于保密工作的需要,直到1986年近30年间从未回过老家探望双亲,其间经历父亲去世。
30多年中,8个兄弟姐妹都不知道黄旭华搞核潜艇,父亲临终时也不知他是干什么的,母亲从63岁盼到93岁才见到儿子一面。为研制核潜艇,新婚不久的黄旭华告别妻子来到试验基地。后来他把家安在了小岛上。那时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个数据。1964年,黄旭华终于带领团队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1988年,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300米,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他曾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等,为国防事业、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黄旭华院士所作的报告《使命、责任与担当》中,他详细地叙述了我国核潜艇事业如果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在面临外国技术封锁的情况下,核潜艇工作者如何一步步地克服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困难,一步步地攻克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30年的隐姓埋名,兢兢业业,无怨无悔,甚至连父亲的葬礼也没能参加,换来的是我国的核潜艇技术从无到有,从有到更先进,不断发展壮大的事业,为我国国防事业、科研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我国的和平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中付出的汗水、努力与艰辛难以用言语表达。他们那种“此生没有虚度”的人生评述和“此生属于祖国、属于核潜艇,献身核潜艇事业,此生无怨无悔”的人生感悟,正是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和科研工作者爱国奋斗精神和责任担当的集中体现。二是良好的科学道德和学风是科研工作者的立身之本。施一公院士是闻名世界的结构生物学家,曾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建系以来最年轻的终身教授。2008年,因为祖国对自己的召唤,他放弃了在海外经过十几年打拼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科研成就和优良的待遇。放弃了他在普林斯顿大学占据一个楼层的500平方米的实验室、每年可有丰厚的科研经费和不菲的年薪收入。远隔重洋回到祖国。在施一公院士所作的报告《做诚实的学问做正直的人》中,他结合自己求学、科研和工作的经历,详细阐述了学术品味、学术道德、学术道路的深刻内涵。有一次,系主任兼实验室导师自认为发现了一个生物物理学中重大理论突破,激动地向学生们演示。施一公当场敏锐地指出导师在一个演算上的错误。从此,导师对他刮目相看。毕业时,导师公开宣布“施一公是我最出色的学生”。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良好的科学道德和学风是科研工作者的立身之本,要想做出优秀的科研成绩和成果,必须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心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要有独立人格,不可触碰学术道德底线。科学研究是让人牵肠挂肚、茶饭不思、情有独钟的美好事业,要坚持走下去,从日复一日的重复、无路可走的焦灼,到柳暗花明、灵光乍现的起伏中体会从事科研的幸福感、满足感和成就感。“做学问必须诚实,这是基本的学术道德;做人也要诚实,但更重要的是正直”,施一公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就,相信和他正直的人品和诚实的学术道德是分不开的。
三是良好的学术风气是我国科研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怀进鹏院士长期从事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互联网软件技术与系统研究,先后担任国家“十五”863计划计算机主题和国家“十一五”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首席科学家,为我国计算机和信息技术领域的战略规划、实施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还为国家信息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总体组组长,牵头完成了6册标准化指南和9份研究报告,共同组织了8项国家标准、25项国家标准草案的制定,两次获得国家信息化突出贡献奖。在怀进鹏院士作的报告《弘扬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精神汇聚科技强国建设磅礴力量》中,他生动讲述了中国科学家明德楷模的感人故事,阐释了中国科学家精神的丰富内涵。以全球视野研判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趋势,诠释了精神文化建设对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以历史眼光关照中国现实,反思了科学精神缺失对中国发展的影响,阐明了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培植科学传统,涵养精神气质对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意义。在大科学时代,中国由跟跑并跑走向领跑、走向无人区,我们比以往更加强烈地需要弘扬科学家追求真理,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更加强烈地需要敢于自信、敢于坚守、敢为人先。探索追求真理、好奇心、专注力和开创性是所有科学家秉持的精神,对中国科学家而言,“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新时代更应发扬的精神内核。近年来,黄大年、南仁东、钟扬为科学事业忘我奋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先进事迹在科技界和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情怀;敢为人先,坚毅执着的精神;淡泊名利,忘我奉献的情操,精益求精,真诚执着的人格,都体现了“祖国至上、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优秀科学家们却具有共同的特征,那就是勇于承担国家和民族责任,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这是中国科学家精神的具体践行。我们不仅是要缅怀老一辈优秀科学家,更重要的是树立和弘扬其精神,激发一代又一代人秉持这样的精神,为建成科技强国的目标而奋斗。
第三篇:《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参考大纲》心得
读《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参考大纲》心得
研究生作为高等教育高层次培养人才,在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塑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建立诚信的学术机制、培养自觉的学术意识以及提升高校学术层次等方面肩负着历史的重任,理应成为学术道德的遵守者和学术规范的恪守者。今日之研究生,明日之学者。通过学校组织的学习《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参考大纲》的活动,使我更加认识到作为一名研究生所负有的使命和责任。“学风建设工程”是学校贯彻落实中央“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精神,大力开展“基础文明建设”、“学风建设工程”、“学生党建工程”的重要举措之一。开展学风建设可以培养大学生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使我们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促进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协调发展。
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科学不端行为的案例开始暴露,现在已经成为学术界的瘟疫。近几年来,我国的科研不端案例呈不断上升趋势,已经成为非常严重的问题。在2010年4月举行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年会上,有一个特别举措:一批院士聚集在一起专门召开半天会议,讨论有关中国研究人员在论文中造假的问题。科研不端案件的屡屡曝光,不仅当事者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而且使整个科学界为之蒙羞,使科学的崇高声誉和人类的研究事业遭受嘲弄。
不同的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具体原因是不一致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1、人性的弱点。经济学研究都假定被研究对象为理性人,这符合大多数的情况,在实际生活中,科研工作者的绝大多数行为必定是经过了理性的思考后作出的。理性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极有可能导致整体利益的损失,但在缺乏制度约束的情况下,所以人类自私的个性决定了某些科学工作者会丢弃基本的科学道德规范,在人欲望驱使下,明知弄虚作假有违道德,明知抄袭是侵权行为,仍然心存侥幸,铤而走险。这是科研不端产生的根本原因。
2、利益的驱动。近几十年,随着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的关系日益密切,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大大增加,科学活动和科学家的个人经济利益常常直接挂钩,致使这种资源竞争日趋激烈。在当前的科研体制下,科研工作者自身地位的提升与完成的研究课题及发表论文的数量紧密相关,这种业绩至上主义风潮的驱使下,研究者若不发表论文就会被无情淘汰,再加上科研工作本身就背负巨大的压力。在诱惑与压力的共同作用下,这就产生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始驱动力。
3、制度的缺失。目前,科学奖励系统在运行中失范,尚未建立起科学、公正的科研评价机制,所以人们不可避免地仅仅依照科研成果的数量而不是质量来定义科学荣誉的大小。同时,同行评议制度不健全和科学界的“马太效应”使得默默无闻潜心科研的青年科学家的科学成果难以得到承认。对于科研工作中频繁出现的科研不端行为,我们需要及时予以揭露并对行为人进行严肃处理,以保持科学的公正和纯洁。然而,我们的监督机制尚显稚嫩。实际情况是对科研工作中的不端行为很难做到及时发现。尽管我国已经意识到应该确立起应对科研不端行为的规章制度,但到现在为止所做的实际工作还是微乎其微的。从目前的法律制度来看,只有在著作权法中,对因剽窃而造成的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规定为违法行为,应予以制裁。但执法方面却存在制裁偏轻、打击不力的实际情况,难以起到惩戒和震慑的作用。制度的缺失降低了
学术不端的成本,而同时其收益又相当可观,这就使得有某些争功近利的科研工作者对这种高效费比的选择趋之若鹜。这是科研不端产生的外在条件。
4、单位的包庇和社会的纵容。一旦有学术不端行为暴露出来,有相当一部分的单位领导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灭火”,保全名声,而不是积极查明真相,严肃处理责任人。现存,对于学术不端事件的查处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媒体的揭露和跟进,而不是如人们所认为的“科学共同体是一个有效的、民主的、完全自治和自我调节的系统”。从我国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来看,似乎学术界已经形成了一种“笑贫不笑娼”的风气,有时候我们甚至会听到“你连抄都不会”这种声音;而整个社会则对学术不端行为更是漠然置之,有时竟然怀有是一种看笑话的心态来对待揭露出来的学术不端行为。单位的包庇和社会的纵容使得学术不端者更加有恃无恐,这是科研不端行为产生的社会背景。
科研不端行为,绝不仅仅是单纯的个人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关系学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它对科学发展以及社会进步产生了严重的危害。科研不端行为为科学发展以及社会进步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科研不端行为严重破坏科学的社会体制,影响实现科学建制的体制目标,影响科学发展的效率和进程。就具体过程而言,科研不端行为使得科学研究走偏了方向,甚至背道而驰。这使得整个科学发展进程缓慢、停滞甚至倒退,而对实现科学建制的体制目标,建立科学的社会体制有着结构性的破坏作用。
科研不端行为产生学术的信任以及信誉危机。由于科学研究团队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而科学的健康发展也是伫立在全世界的信任之上,因此科研不端行为将打破这种理想的格局,使得科学发展不能够持续进行。此外科研不端行为还有助于反科学力量的壮大。
科研不端和不当行为造成了学术资源和学术生命的极大浪费。学术不端意味着社会资源配置的扭曲和低效。为了争夺国家有限的学术资源,一些人受利益驱动,弄虚作假,骗取国家科研经费。有的学者利用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优先为自己安排科研经费和科研项目。有些早有定论并已有成果的科研问题,却还在反复立项研究、发表论文、申报成果。或是改头换面,向不同的部门申请立项。由于低水平重复,缺乏原创性研究,造成我国学术资源的极大浪费,致使学术研究的产出率低下。学术不端产生的结果必定是学术垃圾和学术泡沫。
我们不能单纯地将学术不端行为视为一种个人层次上的“疾病”,而应意识到其病因存在于科学研究组织和科研体制中,并对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通过学习《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参考大纲》,笔者认为,对于学术不端行为,我们的应对原则是“防制结合,以防为主”。“防”是指加强教育,加强宣传;“制”是指成立机构、健全制度。
1、加强教育。科学道德的缺位及科学精神的丧失是学术不端行为发生的内在原因,所以我们应积极加强防止学术不端行为的教育,提高科学界人士的道德素养。拥有73个基础研究所的德国马普协会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该协会积极为青年研究人员开展有关科学道德教育的计划,他们认为必须培养青年科学家深刻地认识到“作为科学共同体的一名负责任成员的重要性”,防止不端行为比揭露少数的越轨科学家更具治本意义。在科学道德教育问题上,我们要
注重率先垂范的重要作用。老一代科学家严以律己,发挥表率作用,对青年科技工作者保持科学前沿创新的精神和增强对科学事业的严肃性和责任感会起来不可低估的作用。
2、加强宣传。在学术不端行为发生后,有相当多的有过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者们并没有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危害性,大多数群众也是对这种事情冷眼旁观,甚至认为这是因为被揭露者“运气不好,倒霉了”。我们应该通过大力宣传来扭转这种局面,把学术不端行为给社会带来危害的形式及其危害程度告诉大家,促使形成一种人人关心学术风气建设、痛恨学术不端行为的社会风气。同时,加强宣传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监督和惩罚机制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可引发科研从业者的自律。
3、成立机构。相比较而言,学术不端者也是属于高智商人群,有些不端行为还经过了相当巧妙的伪装,所以没有专业的知识与丰富的经验是很难对不端行为做出认定。现在大部分的学术不端是通过科技管理部门在处理,由于在知识结构和人员等方面的欠缺,很难对这些不端行为做出及时、有效、准确的判别。这就需要各个行业分别成立专门机构来应对学术不端行为。我国也已经成立了一些学术不端行为的专职管理机构,包括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委员会和中国工程院科学道德委员会等,但真正具有行业性质的还很少。
4、健全制度。人是有理性的,都会明白“不自律就要接受他律”的道理,如果他律的后果远远劣于自律的结果,那么自律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人的本能又是趋利避害的,所以自律也不是自发的,自律是对“他律”的认同。这就需要我们建立完善的制度来加强他律,包括健全科研奖励机制、学术不端行为监督机制及其惩罚机制,包括明确的处理流程。
首先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科研奖励体系。现在科学界已普遍习惯于根据科研工作者公开发表的论文、著作的数量作为提职、晋级、评定各种奖励和荣誉的依据,这无疑是具有一定正确性的。但“发表”或“死亡”这种业绩至上的风气并不完全有利于科学研究,我们应该看到有些发表论文数量不多的科学家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如俄国数学家佩瑞曼在一个存档网站上贴了两篇论文,给出了庞加莱猜想的证明草稿,他的这两篇文稿并没有写成严谨而且合于规范的论文,证明其中每一个细节,列出所有的注解和参考书目,但国际数学家大会依然将有着数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茨奖授于佩瑞曼,以表彰他在证明庞加莱猜想过程中做出的奠基性贡献。这也说明我们需要更加合理的科学评价体系,更加重视对学术成果的质量评价。
事实上,仅仅依靠道德力量,我们不可能从根本上避免科学研究中的不端行为。所以我们还应该建立和完善监督、审核、惩罚等一系列机制,来受理投诉和举报,同时监督、调查、惩处发生不端行为的科学家。虽然我国也建立了一些针对学术不端的各种惩罚制度,但无庸讳言,我国学术界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治是不力的。调查表明,35%的两院院士认为,已揭露出来的学术越轨事件只有少数得到了处理。事实上,学术骗子缺乏有效而严厉的惩罚措施是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无所顾忌地弄虚作假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们这所以敢于剽窃,并不是他们不知道不应该剽窃,而是他知道这种剽窃行为败露后产生的成本会远小于他成功后的收益,也就是他“失败的风险”远远小于成功的期望,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就很有可能将任何学术规范和道
德准则置之度外。所以我们需要更加严厉和可操作性的准则,要加大学术不端的行为成本,达到其无法承受的地步,只有这样才可能大大减少学术不端行为。
学风是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优良的学风能够积极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研究生必须高度重视加强学风建设,树立起优良的学风。学术风气不仅关系到学术自身的传承与创新,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风气、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学者的学术研究不仅为社会生产思想和理论,而且为社会提供理想和信念。不良的学风不仅损害学者和学术的形象,而且会影响公众对价值理想和价值导向的认同,从而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和整个国家的社会风气。研究生学术诚信的缺乏危害程度非常大,当前研究生学术诚信缺乏的原因既有社会历史的客观原因,也有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研究生学术诚信建构的主要途径在于:从外在方面创设健康的学术生态环境和建立良好的学术评价制度;从内在方面狠抓养成教育,提高研究生的道德自律能力和法制观念,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术道德品质。
作为中国矿业大学研究生,杜绝“学术腐败”、摒弃“学术造假”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明确要求,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有理想、有作为、与时俱进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坚持真理、尊重科学、勤奋学习、诚信科研,拒绝做有损个人名誉、学校声誉和学术道德的行为。
三、弘扬勇于探索、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以创新为己任,求真务实、精益求精,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四、争做遵守学术道德,恪守学术规范的先行者。大力倡导学术监督、积极开展不同学术观点间的自由讨论,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
五、倡导严谨的治学态度,防止学术浮躁,注重论文质量,不抄袭、不剽窃,培养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卓越的创新能力。
六、坚持品行为立身之本,勇于与不良风气做斗争。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全力抵制各种污染科学风气的行为,坚决杜绝丧失学术道德的行为,积极反对各种形式的粗制滥造和低水平重复行为。向假冒伪劣学术宣战。做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推进者,为光大中国矿业大学的学术风气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为一名研究生,投机取巧是不可能成就文化强国的,我们必须本着“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的原则,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研究,才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有所建树。正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们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建设文化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坚信,只要我们中国矿业大学师生同心协力,秉承求是创新的百年校训,定能营造出一个永远的求是矿大。
第四篇:2021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心得
2021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心得4篇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心得1
科学技术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不断丰富和发展求真求实的科学文化内涵,形成了以科学精神为精髓的人类社会的共同理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从摆脱中世纪的蒙昧进入文艺复兴时期,到近代工业革命的兴起乃至20世纪以来新技术革命浪潮引领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科学精神不仅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杆,千百年来一直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追求。
科研活动作为科学技术的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对科技事业而言,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直接影响到科学的繁荣发展。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发展,科学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此同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杜撰、篡改、剽窃和伪科学等。近年来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有责任有权利对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进行了学习和了解,这不仅对于我们今后的学术生涯有重要意义,也对整个国家的整体科研素质、科研水平的一个保证。
道德是规范社会成员行为的准则,高的道德标准造就卓越的人格品质。学术道德对于一名学术研究者而言也是如此,恪守学术道德我们的学术研究工作才会有生命力,才能铸就一名学者高尚的学术人格。科学道德是社会道德在科研活动中的表现,主要指科研活
动中的科研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应该具备的道德素质,既表现为科研工作者在从事科学研究活动时的价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具体反映在指导科研工作者正确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互相关系的行为准则或者规范之中。科学道德主要包括求真务实、实事求是;自觉抵制弄虚作假、浮躁浮夸等学术不端行为等。我们应该在学术研究和知识学习中,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形成良好的学风。加强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应当从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学伦理、科学规范四个部分分别展开。科学精神是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贯穿于科研活动全过程的共同信念、价值、态度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包括追求真理的信念、用于探索的精神、遵循实证的方法,讲求理性的态度。
作为研究生,在通向科学的路程中我们更进一步,因此我们更应该加强科学道德建设,形成良好的学风为以后的科研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我们要重操守、重品行、重修养,遵守学术规范、养成良好学风,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要诚信、正确认识自身、不妒忌,扎实学习、刻苦钻研和实事求是。我们的毕业论文选题要宽厚、阅读文献要经典,研究过程中要勇于面对困难,认真对待实验中的一点一滴,不弄虚作假,应严谨规范撰写论文。科学是可传播可证伪的,而学术研究的核心是不断创新。因此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应该要遵守学术规范标准,力求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新的发现。我们要尊重科学事实,践行学术道德。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宣传学术伦理道德,加强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自控能力,努力拼搏,严谨求实,用实际行动共建学术伦理。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忠于真理、探求真知,自觉维护学术精神,反对投机取巧的作风和行为,要争做遵守和履行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先行者。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心得2
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是科学研究工作者应遵循的基本伦理和规范,是保证学术正常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实现学术积累和创新的根本保障。近年来,学术活动中道德失准、行为失范的问题时有发生。一些学者违背学术研究目的,或急功近利,粗制滥造;或媚于世俗,热衷炒作;更有甚者,丧失学术道德,以抄袭剽窃为手段换取一时之名利。这些行为和现象虽属个别,但若不加以制约,将严重污染学术环境,影响学术声誉,阻碍学术进步,进而影响整个学术群体的创新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立德、立功、立言。“立德”位于前列,显然,它比建功立业、著书立说更为重要。德包括政治品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就学者而言,学术道德是立身之本。“贺海波事件”,表面上看似单一的,实际上是一种现象的表露;表面上看似偶然的,实际上有其产生的必然性。事件已对浙江大学的声誉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影响,而且这些伤害和影响还将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能否尽快挽回影响,对我们是一大考验。
在我国,学术腐败有很多种表现形式,例如制造学术泡沫、搞假冒伪劣、抄袭剽窃、进行钱、学、权的三角交易、从事注水学位教育或培训、在学术评审拉关系以及办刊收费等等,都是学术腐败在学术研究领域的具体体现。事实上,在学术界,腐败现象的存在早已有之,而学术腐败的法律规范实际上也已算不上是一个新问题,早在上个世纪末就已有学者撰文提出了这一问题。学术规范问题已经由一个单纯道德层面上的问题日益演化为一个身跨道德与法律两个层面的重要现实问题。对这一问题,单纯依靠道德建设已难以甚至无法收到实效,必须要在强化学术道德建设的基础上,重视和加强学术法制建设,提高法律介入学术研究领域的频率与效能。应当尽早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其有法可依。这既是依法治国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基本要求,也是现阶段治理学术腐败的内在需要。此外,从根本上来说,学术腐败的产生主要还是根源于目前我国极不合理的科研评价机制。这种畸形的科研评价机制日益腐蚀着学者们的学术良知与职业精神,使得越来越多的学者不愿意再坐冷板凳,而更倾向于在学界投机钻营,谋名取利。基于此,要从根本上治理学术腐败,不仅要重视学术法制建设和学术道德建设,更要重视良好学术体制的建设。毕竟,只有当我们从体制上根除了容易滋生学术腐败的土壤,并进而净化了学术研究的环境时,才能够使学术腐败因最终无处容身而归于消亡。
学术风气不仅关系到学术自身的传承与创新,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风气、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学者的学术研究不仅为社会生产思想和理论,而且为社会提供理想和信念。不良的学风不仅损害学者和学术的形象,而且会影响公众对价值理想和价值导向的认同,从而影响到整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和整个国家的社会风气。研究生学术诚信的缺乏危害程度非常大,当前研究生学术诚信缺乏的原因既有社会历史的客观原因,也有个人主观因素的影响。研究生学术诚信建构的主要途径在于:从外在方面创设健康的学术生态环境和建立良好的学术评价制度;从内在方面狠抓养成教育,提高研究生的道德自律能力和法制观念,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术道德品质。
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学习材料,我深有体会。
长期以来,高校广大教学科研工作者献身科学,潜心研究,严谨治学,敬业奉献,为发展科学、繁荣学术、教书育人做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良好的师德规范。但学术失范、学风不正现象仍然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仍有发生,在有些方面还比较严重,损害了学术形象,败坏了学术风气,阻碍了学术进步,给科学和教育事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决不能任其滋长蔓延。
通过这次学习,我充分认识到科研诚信建设的重要性。它是科技创新的基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举措,是维护科学的社会信誉、促进科技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作为一名在校研究生,我一定以规范严格约束自己,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恪守学术界公认的基本学术道德规范,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以严谨踏实的学风和笃信诚实的原则从事科学研究。硕士研究生阶段是学术素养养成的重要阶段,恪守学术道德规范要从日常学习、研究的每一个细节做起。最重要的就是诚实正直,包括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正确引用;研究成果、统计数据等完整准确;署名真实,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负责。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心得3
本次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主旨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大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为主导;同时也是为学习贯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科技三会”精神和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推进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而召开的。
大会先由党中央有关领导进行发言,接着由黄旭华院士、施一公院士、怀进鹏院士进行重要报告宣讲。
我们观看学习了关于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的视频,我深有体会。长期以来,高校广大教学科研工作者献身科学,潜心研究,严谨治学,敬业奉献,为发展科学、繁荣学术、教书育人做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良好的师德规范。但学术失范、学风不正现象仍然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仍有发生,在有些方面还比较严重,损害了学术形象,败坏了学术风气,阻碍了学术进步,给科学和教育事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必须旗帜鲜明,态度坚决,决不能任其滋长蔓延。此外,我充分认识到科研诚信建设的重要性。它是科技创新的基石,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科学精神的重要举措,是维护科学的社会信誉、促进科技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
报告会在大家意犹未尽的情绪中圆满落下帷幕,我们都受益匪浅,学到的不仅仅是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精神素质,还有一颗爱国报国的心。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观看报告会对学术工作规范性、学风建设严谨性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今后要更深入地学习此次会议精神,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维护学术尊严,摒弃学术不端行为。三位院士的精彩报告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坐标”示范课,要向老一辈科学家学习,心有大我,至诚报国,要像他们那样“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在各自的工作和学习岗位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向身边的先进人物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心得4
科研活动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对科技事业而言,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直接影响到科学的繁荣发展。近年来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已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问题。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我们有责任有权利对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进行了学习和了解,这不仅对于我们今后的学术生涯有重要意义,也对整个国家的整体科研素质、科研水平的一个保证。
科研活动作为特殊的社会活动,本身具有独特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从事科研活动的群体比其他社会群体更需要一个追求真理、严谨求实、诚信负责、真诚协作的文化氛围。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出现,有着诸多复杂的因素,既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也有科研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和漏洞,但从根本上说,科学文化起到至为关键的作用。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的本质是科学文化缺失或者说发育不良的问题,是科技事业发展与社会资源配置趋势出现偏差或者说悖离的问题。“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比喻形象地说明,科学文化对于科研人员学风道德的塑造具有长远的深层次的影响。同样,高尚的学风道德也会对科学文化的发育发展乃至全社会崇尚科学、热爱科学良好风范的形成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我国老一代科学家志存高远、淡泊名利、勇攀高峰、无私奉献,以优良科学道德和学术素养为科技工作者乃至全社会树立了光辉典范。
目前,我国科学文化发育严重滞后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文化相对于商业文化处于弱势,这是科学道德与学风问题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一是对科研活动的客观规律尊重不够,过分看重短期目标,急功近利,缺乏“十年磨一剑”的长远打算和执着精神;二是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严重缺失,缺乏批评质疑的精神,团队协作意识不强;三是受封建思想残余的影响,“官本位”、学术霸权问题突出;四是在涉及人的科研活动中,缺乏对人的基本尊重,科研伦理底线受到挑战;五是公民科学素质不高,对科研活动的监督能力和作用不强。这些问题都助长了学风浮躁和不端行为发生。
作为当代硕士研究生,我们应该严格遵守科学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科研规范和治学态度。我们要重操守、重品行、重修养,遵守学术规范、养成良好学风,勇于探索、不断创新。要诚信、平等待人、正确认识自身、不妒忌,扎实学习、刻苦钻研,艰苦奋斗、实事求是。要勇于创新、把握前沿、注重实践,把握机遇,争取为国家和民族做贡献。我们的毕业论文选题要宽厚、阅读文献要经典,研究过程中要勇于攻关、取得成果后要扩大战果,撰写论文应严谨规范。科学是可传播可证伪的,而学术研究的核心是不断创新。因此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应该要遵守学术规范标准,力求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新的发现。与学术规范相对应的就是学术不端。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尊重科学事实,践行学术道德。坚持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严谨求学,诚实做人。自觉维护学校学术声誉,坚决抵制为人、为学上各种弄虚作假行为。在科研、论文过程中要倡导严谨学风,防止学术浮躁,注重论文质量,不抄袭、剽窃他人作品,正确对待学术研究中的名与利;反对在学术研究中沽名钓誉、弄虚作假,以实际行动端正和践行学术道德。要坚持实事求是,遵守学术规范。遵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遵守学术刊物引文规范。在学术论文中应明确表明引用他人成果与观点等内容;杜绝剽窃、抄袭、篡改、伪造、泄露、一稿多投和故意歪曲他人学术观点等违反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的行为。要促进学术建设,共建学术伦理。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积极宣传学术伦理道德,加强自律。弘扬诚信正义,谨承诺言,坚持品行为立身之本,勇于与不良风气做斗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自控能力,努力拼搏,严谨求实,用实际行动共建学术伦理。要倡导严谨治学,维护学术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忠于真理、探求真知,自觉维护学术精神,反对投机取巧的作风和行为,要争做遵守和履行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先行者。大力倡导学术批评,积极推进不同学术观点间的自由讨论,创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精神。
第五篇: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总结
电气工程学院
2014年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工作总结
科学道德和学风的建设是一所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和育人资源。科学道德和学风的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彰显了一个学校的精神文明状态,因此,做好学校以及学院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对于树立学生正确的科研诚信意识,提高其科学道德素养,形成风清气正、求真务实的优良学风,营造有利于自助创新和人才成长的科研环境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在电气工程学院各级领导的带领与指导下,我院在今年以“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传承者”为主题,召开了一系列相关活动,以此推动本院的科学道德和学风的建设。通过相关的主题活动以及各个专家讲座,号召学生一方面要在科学道德和学风问题上,提倡“诚信为学,恪守学术道德”,树立正确的科学道德和学术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自己,从思想上提高自己对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正确认识;另一方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际相联系,推动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从自己的专业出发,从现实生活出发,在从事研究的整个过程中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时刻用学术道德来指导自己的学术实践活动,把内化于自身学术良知中的学术规范升华为自己的行动的纲领,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自身能力的提高,推动我校科研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以中央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指出的“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24字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本学院今年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主题有着深远的意义。一方面“三个倡导”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既有鲜明的政治价值,又有鲜明的道德价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增强了自身的道德修养,明确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目标;另一方面,将道德建设与学生的实际专业相结合,为学生今后在科研方面做出突出的成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石。因此,学院各部门在各级领导下积极开展了各项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效。一.以真人真事警戒学生,推动学术研究以及学风建设的健康发展 我院于2014年11月12日,组织122名全体研一硕新生观看了学术造假视频。通过视频中真人真事的描述来警戒在座的学生,要求大家在科学活动中秉持正直、诚信、自律的原则,严守学术道德底线。研究生作为科研的主力军,在相关研究中必须要掌握科研工作的规范,确立严谨治学的品格,在坚守学术诚信、完善学术人格中维护学术的尊严,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同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三个倡导”为行为准则,不断把外在的准则转化为内在的要求,因为只有在头脑中形成高尚的学术道德品质,才会在实际的学术活动中自觉地遵守学术行规,不闯学术的“红灯”。才能在学习和工作中,树立高尚的思想品格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加强自省自律,坚持诚信为学,争做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的传承者。
观看学术造假视频的活动在学生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不仅成为推动学术研究自身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在倡导求真务实的社会风气以及提高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诚信是一个人为人的基本品行,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三个倡导”中个人层面重要的价值准则,通过此次专题活动的学习,强化了同学的学术道德观念,倡导学生从自身做起,诚信做人,务实求真,严守学术道德底线,从而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学校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为学生的科研之路营造出良好的学术氛围。进一步为发展科学事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但是,在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了存在的相关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视频资料过于老旧,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画面不清晰,使得观影的效果大大降低,不能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观看视频的这种形式的效果没有演讲者口述更有真实感,使得学生接受教育的氛围不是很理想,从而成效也没有演讲者直接口述更为显著。因此,在以后的组织活动中我们会做相应的改进,从而更好地实现对学生科学道德和学风的建设。
二.以专家讲座指导学生,推动自身专业与社会实践的正确结合
2014年11月18至19日,我院特邀讲座教授**教授在**教室给全体研一新生122人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讲座。此次讲座以“电力发展”为主题,通过回顾过去的电力发展历程,立足当下的电力发展现状,展望未来电力发展趋势,来让学生更好地将自身学习的科学文化知识与自己的专业相结合,从而进一步了解自己未来就业的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为当下制定未来自身发展规划做了有力的参考。
**教授作为江西电业部门的楷模,自2002年以来被东南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以及我校聘为客座教授。**教授知识渊博,讲课生动活泼,又不乏幽默,与同学积极互动,引起同学们的热烈反响。
此次讲座**教授立足于他36年的电力行业工作经验,从两个主题出发:
一、读懂“中国电力主题日”回顾中国电力工业一百三十年发展史。老师从四个方面入手,首先介绍了中国电力主题日活动的由来及中国电力工业电源建设,以“主题日”活动为契机,坚持开放沟通,共建和谐电力;真诚沟通,主动了解电力。展望电力工业与新中国一道,大步前进、奋发图强的未来。并且指出如今的中国电力工业掌握了多项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和专利,无论是从装机容量还是到发电量都已稳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电力大国,而且是一个电力强国。“中国电力主题日”已经成为塑造电力行业企业品牌形象的重要平台。其次,**教授还从对“中国电力工业电网建设和意见”这个方面着手,将自己在江西电力工业的感受与我们分享,与同学们进行了广泛交流,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电力行业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为进一步展示电力行业发展的成就和践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成果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这些年电力行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取得的发展成就。
二、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三大跨越。**教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是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历程,其次是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以及下一步电力市场化改革重点,怎样实现区域乃至全国范围的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如何建立区域电力市场。在讲座中,**教授指出:电力行业的深化改革必须通过设立区域电力调度交易中心,把各电力市场主体统一到区域电力调度交易中心进行合同交易和现货交易,并逐步允许发电公司、独立配电公司与大用户双边交易,从根本上去打破传统的电量分配模式,消除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存在的“关系电量”、“市长电量”等不规范交易行为,为电力企业打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平台。
讲座不仅让同学们更深入的了解到电力行业的现状以及发展方向,而且在和**教授的互动中,同学们受益匪浅,对**教授的讲课内容及方式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时,在本次以“电力发展”为主题的专家讲座中,使得初为研一的新生们及时了解电力行业最新情况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他们在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进一步加强自身专业与实践的结合,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以及书本上的专业内容与自己未来的实际工作相结合,推动学生不仅加强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要深化对本专业实际领域的了解,在电力行业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此次讲座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由于讲座内容比较宽泛,在讲座之前也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具体需求,使得整个讲座内容缺少互动性和灵活性。而且没有根据具体相关专业划分,使得本次讲座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以专题讲座感悟学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树立
2014年11月18日下午,我院在杨浦校区行政中心报告厅举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讲座。讲座特邀来自**学院的**教授主讲,学院院长**教授、党委书**老师、党委副书记**老师、各教工党支部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以及全体学生党员总共240人参加了本次讲座。
**教授首先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及中央有关文件为准绳,围绕当前学术界以及大学校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与同学们展开讨论,指出:当下很多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较低,一些大学生的价值判断未能有效外化于价值实践之中,使得他们面对现实问题需要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时,往往是从个人情感和自身利益的角度做出选择,体现出个人本位,忽视集体主义和社会群体的利益。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大学生希望通过自己的知识、能力、水平来为社会作贡献;另一方面,他们又会考虑到自身利益的保障问题。当两者出现冲突时更会不知所措,尤其当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认可或受到挫折时,就会发生思想上的异化。针对这些表现韦教授通过提出三个问题:
一、“核心价值观”为什么重要;
二、如何理解“核心价值观”内容及其基本特点;
三、怎样“从我做起”,更好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讲座过程中,**教授用其独特的讲课方式,给同学们带来精神上的洗礼,古今中外大量圣贤思想、先哲语录、贤达智慧以及正反两个方面生动鲜活的实例,深刻阐述了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要义。同时,**教授在讲座的最后,通过自身案例的讲述,引导大家要注重身边的小事,并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的运用到生活中以及实践中。本次讲座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联系实际。不仅从思想上,提高了党员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理解,从觉悟上,推动了党员在现实生活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准则,以身作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还要求党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正确运用于科学道德和学风的建设中,在科研的过程中,在实践生活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次讲座在很大程度上深化了党员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体会。但是,由于此次讲座只是针对党员,使得接受本次教育的群体收到限制,从而使很多普通学生错过了一次很好的思想道德提高的机会。
四. 以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推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广泛宣传
2014年11月28日,为了更进一步推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辅导员**老师带领研一三个班级开展了学术道德主题班会和学术诚信签字活动。本次主题班会主要采用老师教育与学生发言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并自愿签下学术诚信承诺书,从而为进一步提高在场每位学生的诚信意识与责任感,积极引导研究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远意义。学生们纷纷表示要从现在做起,将诚信变成内心坚守的学术理念与道德底线;从手头的工作做起,无论参加考试、撰写课程论文,还是发表科研成果、准备毕业论文,都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决反对抄袭、剽窃等一切学术不规范现象和学术不端正行为。杜绝学术腐败,恪守学术道德,做一名无愧于新时代使命的优秀电力人。
此次活动重在宣传科学精神,科学道德,科学伦理和科学规范,弘扬科学道德,建设优良学风,积极引导研究生摒弃学术不端行为,努力成为优良学术道德的践行者和优良学术风气的维护者,推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要求每一个科研工作者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为行为准则,在科研过程中,坚持诚信为学,恪守学术道德,将自己的科学道德意识和工作实践具体结合,正确运用于学习和工作之中。但由于准备时间比较仓促,使得班会的形式比较局限,主题活动的内容比较单一,以及相关的准备活动也不是很充分。
以上是本院自本开学以来,为推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所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及所有学生和教师的积极配合。通过活动的顺利举行,有利于弘扬科学精神、繁荣发展学术事业,净化校园环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指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从而真正推动学校整体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鼓励同学们以及科研者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倡导”为自身的行为准则,携手共同弘扬科学精神,维护科学道德,遏制科研不端行为,共建良好学风。同时,在日后的学习以及工作过程中,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立足自身专业,立足自身实际,在丰富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从实践出发,找准定位。要求大家必须从我做起,贯彻落实学术道德规范,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开展学术研究。加强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但是,在此次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很多活动还存在自身的不足以及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必须提前做好相应准备。在整个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过程中,很多活动举办的比较仓促,使得活动的形式以及内容受到限制,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其作用;第二,必须扩大接受教育的范围。很多活动的举行都是有针对性的对部分学生做相应的教育,没有充分利用资源,加大宣传力度,实行更为广泛的教育以及培养;第三,必须增加活动的丰富性。本次以“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的传承者”为主题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很多都是遵循了传统的活动方式和活动内容,其活动过程中的创新点不是很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发散思维,不断涌现新的想法以及丰富活动内容,更好地带动同学的积极性,更好地推动科学道德和学风的建设和发展,更好地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更好地推动我院乃至我校科研道德的进一步提高以及学风建设的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