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特色形成性考核测
一、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
答: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实践基础。
这一伟大实践和深刻变革,使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使中国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新的巨大解放,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取得了新的伟大进步。国际国内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宝贵借鉴。
二、为什么说在新的形势下坚持实事求是,做到与时俱进,关键在于创新?
答: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没有创新,就没
有发展;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与时俱进的创
新精神,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会衰亡
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基础上
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
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四者有机统一,不可分割。
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一,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第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只有不断发展生产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创造出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才能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第三,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第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全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思想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全面、系统、深刻地理解和坚定不移地坚持这一理论体系,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实践,进一步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第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党的十四大指出,邓小平理论是我 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取得伟大胜利的“根本原因”,也是“指引我们实现新的历史任务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三,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理论指南。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已步入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
试述我国当今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就是社会主义处于不发达阶段。我们必须承认不发达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社会主义还是建立在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上的因而具有不发达的特征。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的八个新的阶段性特征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3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
4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
6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7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
8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新世纪新阶段新的阶段性特征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和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简述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不渝地坚持经济建设的中心地位实现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致力于改革的整体配套、稳步推进和协调发展牢牢把握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在坚持独立自主的基础上扩大对外开放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改革开放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1坚定不移的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马克思理论的指导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把马克思基本原理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结合,形成三大理论体系。
3坚持把四项基本原则同改革开放相结合毫不动摇的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4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改善当的领导相结合保证社会主义事业将健康有序。
5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吧推进经济基础变革同推进上层建筑改革相结合,实现两者良性互动,共同进步。
7把发展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相结合,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8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相结合,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9把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相结合,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10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相结合巩固和发展了安定团结社会政治局面
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两个基本的方面: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是一种市场经济,它必须体现市场经济的一般性;
其次,这种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规定必然要对市场经济的形成、发展产生影响,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会体现我国生产关系和国情的特点而具有特殊性。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如何理解民族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爱国主义历来是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如何认识坚持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和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
两方面:
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从量上看,公有资产与非公有资产相比要有数量上的优势。
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就公有资产来说,不仅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正确认识和科学界定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是正确发挥和有效实施公有制主体作用的关键,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政策基础
为什么说教育和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以培育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 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是充分体现时代精神的文化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包含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大的方面.(1)
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集中体现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建设又分为理想建设和道德建设两个方面.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政治立场和人生观,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表现.理想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道德,是用以调节人与人之间包括个人与集体,社会之间关系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内容.(2)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学要解决的问题是,为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其主要内容包括教育,科学,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卫生,体育,图书馆,博物馆等各项文化卫生事业和人民群众知识水平的提高,还包括健康,愉快,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娱乐活动.发展教育和科学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筒述社会建设的新目标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如何加强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
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 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建立资源环境领域的市场化机制;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等等。
简述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一)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二)维护我国的独立的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这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四)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
(五)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简述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主要特点。
(1)新时期统一战线具有空前的广泛性
(2)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3)统一战线在调节社会关系、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方面的任务更为繁重和突出。
(4)统一战线工作成为党的群众工作特殊的组成部分。
(5)某些国际因素给统战工作带来错综复杂的影响。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努力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二、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这一本质要求,努力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创造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等方面不断探索新路子; 三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的要求,努力在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方面不断取得新进展;四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努力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不断创造新成绩;五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极端重要性,努力在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方面迈出新步伐,以党的建设成效确保党的十八大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结合实际,谈一谈新时期如何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P194
第二篇:形成性考核4
形成性考核4
(第8、9、10专题)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基本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规划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部署,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发展方向,明确了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工作方针和奋斗目标。
(1)经济建设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切实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政治建设
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3)文化建设
要继续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社会建设
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形成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5)生态文明建设
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
第一,“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
第二,“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第三,“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和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不良后
第四,“一国两制”构想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与国内环境。
第五,“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3、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说,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国,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
(1)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正确方向,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进步,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凭借其丰富的执政经验和驾驭全局的能力,统筹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够维护国家统一与社会和谐稳定。
(3)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顺利解决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才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共建美好未来。
(4)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只有以坚强的政治核心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才能保证我国真正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一个能够把人民组织起来、团结起来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治核心。
二、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的基本内涵及其相互关系
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中,经济建设是中心,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支撑,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1)经济建设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提供物质基础
经济建设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政治关系、政治意识、政治行为和整个社会的政治制度等,也制约着社会的教育、科学、文化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面貌之所以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社会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进步,就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改革开放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因此,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个思想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正如邓小平所说:“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
(2)政治建设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提供政治保障
没有政治建设,就不可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没有一个以健全法制为保障的发展环境,其他建设就不可能顺利进行。邓小平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江泽民也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现代化目标的重要保证。” 由此可见,只有政治建设搞好了,实施“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才能有可靠的保证。
(3)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文化环境和智力支持
没有文化建设,就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就不能形成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主流精神,其他建设就没有精神支撑。只有搞好文化建设,人们拥有了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才能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文化环境和智力支持。
(4)社会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提供有利的社会条件 没有社会建设,就不能形成促进其他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社会建设就像一条纽带,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具有统合功能和辐射作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社会建设水平的提升必将有力地促进和带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的发展,使社会主义制度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优越性更加充分地体现出来。
(5)生态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供和谐的生态环境 没有生态建设,就不能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巨大的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代价。目前,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已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的目标产生了重大影响。
2、结合实际,谈谈新时期党面临的考验和危险,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答:(1)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
党的十八大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四种考验”和“四种危险”,这是我们党对于所处环境和自身问题的清醒认识和准确判断。
一是执政的考验。我们党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才取得了今天在全国范围内长期执政的地位。但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执政对我们党的严峻考验。因为执政,所以存在权力的诱惑,容易造成腐败;因为执政,容易形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因为执政,民众要求高,容易成为矛盾的焦点;因为执政,容易陷入事务主义,导致党政不分。中国古代之所以会发生周期性的王朝更替,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历代王朝都没有经受住执政的考验。苏联东欧剧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国家共产党没有经受住执政的考验。我们党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直面执政所带来的各种考验,正确应对这些挑战,有效处理执政所带来的各种问题。
二是改革开放的考验。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但改革开放也给党的建设带来巨大挑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党所处的环境和条件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社会经济成分的多样化容易冲击党的执政基础;再如物质利益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使得群众自主性增强,对党依赖减弱。这些新情况,使得传统比较有效的党建办法受到挑战。
三是市场经济的考验。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建设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创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方向确定以后,市场经济作为一种有效的配置资源的方式,使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有其负面性。市场经济的消极影响所造成的党风方面的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只要钱,不要社会主义。一些党员错误地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捞钱,产生了“一切向钱看”,“一切为了钱”,信服“不管什么主义,能赚钱就是好主义”等错误思想。第二,只要实惠,不讲理想。一些党员认为,共产主义理想是“渺茫而又渺茫”,甚至认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
第三,只要个人利益,不要整体利益。少数共产党员在理论上鼓吹个人主义,宣扬“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诋毁集体主义;在实践上唯利是图,破坏党、人民和国家的整体利益。
第四,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少数党员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原来那一套已经过时,如今是“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不吃白不吃,不要白不要、不拿白不拿”,趁着手中有职有权,抓紧解决位子、票子、房子、车子、女子、孩子问题。
第五,只要人情关系,不讲党性原则。不少党员、干部党性观念淡薄,原则性差,办事情做工作讲情面不讲真理,要“关系”不要原则,有“关系”不该办的事也办,没有关系该办的事不给办,“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提,可以可以,礼物一送,事情办成。
四是外部环境的考验。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党越来越面临外部环境的严峻考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西化”和分化的图谋未变。党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颠覆、渗透的压力。
面对“四大考验”,全党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
面对“四大考验”,全党必须认识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是全党的重大政治责任。
(2)“四大危险”
一是精神懈怠的危险。精神懈怠往往产生于取得丰功伟绩之后,是指在精神上松懈懒惰,表现为固步自封、不思进取、思想僵化等。无论个人还是政党,创业之初大多能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而一旦取得巨大成绩后,就容易满足于已有成就,陶醉在颂歌之中,出现精神懈怠的危险。目前,我们党成立已经90多年,执政已经60多年,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彪炳史册的丰功伟绩。但越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越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是阶段性的,距离共产党人的最终理想更有漫长的路要走。因此,在成绩面前,我们决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而是要始终保持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
二是能力不足的危险。能力不足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使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错综复杂。我们必须要有知识短缺、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在适应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中不断提高执政能力。
三是脱离群众的危险。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现在,有的领导干部宗旨意识不强,作风飘浮、对群众安危冷暖不闻不问,对群众反映的困难问题腿上滑下、久拖不决。
四是消极腐败的危险。有的党员干部经不住金钱、美色、权力的考验,以权谋私、贪污腐化,腐蚀了党的肌体,给党的形象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如十八大后的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案、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刘铁男案等。
(2)如何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这是因为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当今世界,形势复杂,竞争激烈,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只有改善党的领导,党才能够更好地应对严峻挑战,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其次,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和具体制度不加改进和完善,党就难以适应新的要求。
再次,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通过改善党的领导加以解决。
第三篇: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
形成性考核实施方案
该课程一共安排四次形成性考核任务,由以下各项组成:平时自主学习内容、四次平时作业内容、实践性教学环节作业。形成性考核作业占本课程总成绩的30%
一、平时自主学习作业
平时自主学习作业本课程的文字教材中,每章都设计有思考题。学生在学完每章之后,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己选取合适的内容完成自我检测与总结。同时,平时至少参加网上讨论和答疑两次,并按时参加集中辅导和讨论。这部分内容占形成性考核内容10%。
二、平时作业
平时作业包括四次,需要至少独立完成三次。这部分内容考核成绩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15%。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作业
学生需要至少完成本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作业中的一项内容,具体要求见本课程实践性环节的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作业占形成性考核内容5%
四、辅导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并可在辅导时进行作业讲评,集中讨论作业中的问题。云南电大将不定期抽查学生作业,检查作业的完成与批改情况。
第四篇:2013年电大合同法形成性考核测部分答案
合同法形成性考核测2013年电大
合同法作业一
单选:
1.A2.B3.A4.B5.C6.B7.C8.D9.A10.D
1.下列合同中,应当无条件采取书面形式的是()。A.技术转让合同
2.我国《合同法》规定,一般情况下,合同成立的地点是()。B合同承诺生效地
3.法律规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的合同,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已履行主要义务的,该合同()。A.有效成立
4.对于可撤销合同,撤销权的除斥期间为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B.一年
5.我国对合同权利转让采取的标准是()。C.通知主义
6.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买卖合同标的物的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B.出卖人承担
7.当借款合同双方当事人不能确定支付利息期限时,借款期间不满()的,应当在退还借款时一并支付。C.12个月
8.除当事人另有约定,共同承揽人对定作人()。D.承担连带责任
9.委托开发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A.研究开发人所有
10.行纪人依行纪合同从事行纪业务时可能与第三人订立买卖合同,在该买卖合同关系.D.当事人
多选:
1.应办理登记的合同有(。A.出版合同 B.股票质押合同 D.土地使用权出租合同E.房地产抵押合同
2.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有()A.平等、自愿原则B.公平原则C.合法原则 D.诚实信用原则E.保护公序良俗原则
3.下列合同中,可撤销的情形是()。A.因重大误解而订立 B.因显失公平而订立
4.我国合同法律制度规定当事人承担的违约责任主要有()。B.赔偿损失D.继续履行合同 E.采取补救措施
5.借款合同抵押担保中不得抵押的财产有()。
A.土地所有权C.宅基地土地使用权D.某大学校舍E.夫妻离婚涉及有争议的财产
6.融资租赁合同的法律特征有()。A是转移财产使用权的合同B为双务合同 C为有偿合同 D为诺成合同 E为要式合同
7.技术咨询报告包括就特定技术项目提供的合同种类有()。
A.可行性论证合同B.技术预测合同C.专题技术调查合同D.分析评价报告合同
8.货运合同收货人的权利和义务有()。
A.可以是托运人 B.在知道货物运输到达后,应当及时提货 E.在提货时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检验货物
9.仓储合同的法律特征有()。A.保管人须为有仓储设备并专事仓储保管业务的民事主体
B.其保管的对象是动产D.为诺成、双务合同E.为有偿、不要式合同
10.居间合同的特征有()。A.居间人以促成委托人与第三人订立合同为目的B.居间人居介绍人地位 C.居间合同具有诺成性 D.居间合同具有非要式性 E.居间合同是有偿
合同
三、名词解释
1、合同:
2、缔约过失责任
3、附生效期限的合同
4、表见代理
5、同时履行抗辩权
四、简单
1、简单区分单务合同和双务合同的意义。
答:双务合同是指当事人双方互负对待给负义务的合同,即一方当事人愿意负担履行义务旨在使他方当事人因此负有对待履行义务,或者说一方当事人所享有的权利即为他方当事人所负担的义务,如买卖、互易、租赁合同等均是。双务合同是建立在“你与则我与”的原则之上的,单务合同,是指仅有一方负担给负义务的合同,即当事人双方并不互相享有权利和负担义务,而主要由一方承担义务,另一方并不负有相对义务的合同。
1)、是否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同。同时履行抗辩权是当事人一方在对方为未对待给付之前可以拒绝自己的给付的权利。同时履行抗辩权的享有显然以合同双方存在对待给负关系为前提,因而只有双务合同才存在着同时履行抗辩权,单务合同没有存在的基础。
2)、在风险的负担上不同。由于双务合同中双方的权利义务互相依存、互为条件,如果非因一方当事人(如不可抗力)导致其不能履行合同义务,其合同债务应被免除,其享有的合同权利也应归于消灭。在此情况下,一方因不再有合同义务,因此也无权要求对方作出履行;如果对方已经履行的,则应将其所得返还给对方。而在单务合同中,如果一方因不可抗力导致其不能履行义务,不会发生双务合同中的风险负担问题。
3)、因一方过错所致合同不能履行的后果不同。在双务合同中,当事人一方因自己的过错不履行合同,可以要求违约方履行或承担违约责任;如非违约方要求解除合同,则对于其以履行部分有权要求未履行给负义务的一方返还其已取得的财产,但是在单务合同中,因主要由一方承担义务,如果他已履行了部分义务同时也违反了合同义务,则无权要求对方对待履行或返还财产。
2、简述合同无效的原因
答:合同无效:(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五、试述债权人代权的条件。
答:(1)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存在合法有效的合同关系。(2)债务人的债权已经到期。(3)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4)债务人已经陷于履行迟延。(5)债权人有保全债权之必要。
债权人代位权,是指债务人怠于行使自己的权利时,债权人可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债务人对第三人(次债务人)享有的已到期债权的权利。
1、债务人对第三人享有金钱债权。债务人对第三人享有的金钱债权,为债权人代位权之标的。债权人代位权仅能以债务人对第三人享有的金钱债权为标的,否则,不发生代位权问题;金钱债权以外的其他债权甚至民事权利,均不得为债权人代位权的标的。再者,债权人代位权的标的仅以债务人的现有权利(到期的权利)为限,对于债务人享有的非现实的权利以及债务人享有的权利的部分权能,诸如债务人的将来求偿权、债务人对借用物的使用收益等,尽管可以折算为金钱债权,但不得为代位权的标的。
2、债务人怠于行使权利。债务人怠于行使权利,是指债务人客观上消极地不行使其金钱债权。一般而言,债务人应当并能够行使其对第三人的金钱债权,而不行使该权利的,可
以认定债务人怠于行使权利。我国最高法院司法解释认为,“债务人不履行其对债权人的到期债务,又不以诉讼方式或者仲裁方式向其债务人主张其享有的具有金钱给付内容的到期债权”,构成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债权。
3、债权人有保全债权的必要。债权人有保全债权的必要,实际为债权人的债权发生“未能实现的”的情形,包括事实上的债权不能受偿和债权受偿不能的可能。债权人的债权不能由债务人的责任财产获得清偿,或者存在不能获得清偿的可能,即构成本条所称“债权人的债权未能实现的”状况。债权存在不能受偿的危险或已经发生不能受偿的事实,具有保全债权的必要。若债权人的债权能够由债务人的责任财产获得清偿,不存在债权未能实现的情形或可能,债权人不得行使代位权。
4、债务人怠于行使债权与债权人保全债权的必要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债权人怠于行使其债权,与债权人的债权实现不能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即若债务人未怠于行使其权利,债权人的债权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或者全额满足,则债权人怠于行使债权与债权人保全债权的必要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所以,这里所称因果关系,并非债权人怠于行使债权构成债权人的债权受偿不能的直接原因,而是说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
具备以上的条件,债权人可以行使代位权。但是,若代位权的行使,有害于专属于债务人的债权时,不得行使。对专属于债务人的债权,即使为金钱债权,债权人也不得主张代位权。专属于债务人的债权,包括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权利的性质不得让与的债权、专属于债务人而不得强制执行的债权以及其他专属于债务人而应当由债务人本人享有的债权。一般而言,专属于债务人自身的债权,包括但不限于基于扶养关系、抚养关系、赡养关系、继承关系产生的给付请求权,基于劳动关系而产生的劳动报酬、退休金、养老金、抚恤金、安置费等给付请求权,基于保险契约而产生的人寿保险金给付请求权,以及基于侵权行为而发生的人身伤害赔偿请求权等权利。
合同法作业2
一、单项选择
1.下列合同中,属于要物合同(实践合同)的是()。D.借用合同
2.按照我国《合同法》第33条的规定,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的,若合同要成立,对确认书的要求是()。
C.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签订确认书,签订确认书时合同成立
3.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的合同属于()。B.为效力未定合同
4.合同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的,由()负担. A.履行义务的一方
5.合同无效后,合同中解决争议的条款(C.有效)
6.技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从()。A.财产交付时起转移
7.借款合同中对货币种类的要求是()。c.必须写明货币种类
8.我国《合同法》规定租赁合同的租赁期限最长不得超过()。D.20年
9.承揽合同成立后,定作人的权利和义务主要有().D.定作人要求解除合同的,但要赔偿承揽人的损失
10在铁路运输过程中由于托运人收货人或其所派押运人的过错,造成货物灭失短少变质污染损害的,承运人()B不负赔偿责任
二、多选
1.下列合同中,属于诺成合同的是()。A.买卖合同C.承揽合同D.租赁合同
2.要约可以撤回的条件是,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在()。A.要约到达受要约人之前到达 B.与要约同时到达受要约人处
3.依照我国有关法律及行政法规的规定,须经审批机构审批方为生效的合同有
()A.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B.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E.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合同
4.下列情况属无效合同的有()。C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D无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 E当事人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合同
5.合同的履行原则为()。A.全面履行原则 C.协助履行原则D.经济合理原则
6.合同终止的原因中必然导致合同终止的情况有()。A.清偿B.提存C.抵销D.免除E.混同
7.买卖合同的特征有()。A.它是转移标的物所有权的合同 B.它是标的物所有权与价款对价转移的合同 C.它是双务有偿合同 D.它是诺成合同E.在一般情况下它是不要式合同
8.供用电合同具有以下法律特征()。A.供用电合同属于转移标的物所有权的合同 B.供用电合同属于双务有偿合同
C.供用电合同多为标准合同E.供用电合同要受计划的控制
9.在权利质押中可以质押的权利有()。
A.汇票B.存款单 C.依法可以转让的著作权中的财产权 D.依法可以转让的股票 E.依法可以转让的商标专用权
L0.按照租赁合同规定的使用时间、方式使用承租的房屋,承租人对房屋有()权利,任何人不得侵犯。
A.占有B.使用D.收益
合同法作业3
一、单选
1.下列合同中,属于要物合同(实践合同)的是()。D.借用合同
2.按照我国《合同法》第33条的规定,当事人采用信件、数据电文等形式订立合同的,若合同要成立,对确认书的要求是()。
C.可以在合同成立之前要求签订确认书,签订确认书时合同成立
3.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的合同属于()。B.为效力未定合同
4.合同履行费用的负担不明确的,由()负担. A.履行义务的一方
5.合同无效后,合同中解决争议的条款(C.有效)
6.技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从()。A.财产交付时起转移
7.借款合同中对货币种类的要求是()。c.必须写明货币种类
8.我国《合同法》规定租赁合同的租赁期限最长不得超过()。D.20年
9.承揽合同成立后,定作人的权利和义务主要有().D.定作人要求解除合同的,但要赔偿承揽人的损失
10在铁路运输过程中由于托运人收货人或其所派押运人的过错,造成货物灭失短少变质污染损害的,承运人()B不负赔偿责任
二、多选
1.属于民法体系中的单行法有()。B.商标法C.专利法 D.合同法E.继承法
2.下列义务属诚信义务的是()。A.通知义务B.协助义C.保密义务
3.招投标的程序有()。A.招标B.投标 C.开标和验标D.评标和定标E.签订合同
4.同时履行抗辩权的理论基础是源于合同法的()。A.诚实信用原则B.公平原则
5.合同的变更,从原因与程序上看其分类有()。A.当事人各方协商同意变更合同B.情势变更情况下当事人诉请变更C.法院依职权裁决变更合同D.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变更合同E.形成权人行使形成权使合同变更
6.随着合同关系的终止而消灭的权利有()。A.抵押权B.违约金债权C.主债权D.从债权 E.利息债权
7.不可以任意撤销的赠与合同有()C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 D具有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E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赠与合同
8.下列财产能作为租赁合同标的物的有()。C.汽车D.电影片
9.技术合作开发合同中的风险责任分担原则有()。A.由双方当事人约定承担的比例B.由双方当事人合理分担 D.通知义务的履行 E.对因未及时通知致使损失扩大的承担原则
10.委托合同终止的一般原因有A.合同履行完毕 B.合同有效期届满C.完成受托事务 D.履行已不可能
第五篇:劳动法形成性考核册册
劳动法学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
作业1——案例分析课堂讨论
请就下列问题进行讨论:
2、作业2——课堂讨论思考题
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
追溯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建立,可从上一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当伴随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开始劳动用工制度改革时,迫切要求改变原来的群众来信方式处理劳动争议的模式,转而以更加法制化的手段来替代。1985年与国营企业用工制度改革同步确立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可由调解机构、仲裁机关和人民法院管辖的体制;1987年7月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国营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暂行规定》,确立了劳动争议一调、一裁、两审,仲裁为诉讼前置程序的基本体制;1993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建立和完善了我国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1994年《劳动法》颁布之后,不仅将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纳入了劳动法的法律体系,而且更具体明确地规范了劳动争议的范围和内容以及处理的实体方法。应当说《劳动法》的颁布和实施,为全面建立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系铺平了道路。
通过几年来的司法实践,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为处理解决劳动制度改革以来的大量劳动争议发挥了不可磨灭的积极作用,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国有企业劳动制度改革的深入,劳动争议的数量不断增加,争议的内容和程度也越来越复杂,我们的劳动争议调处体系开始出现不相匹配的节奏,而且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显突出。所以进一步推进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改革和发展又成为我们所面临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本文试图对作为劳动法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有关改革问题,提出一些浅薄的建议:
一、关于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改革问题。
根据现行立法,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企业内部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虽然它充分地体现了企业内部的民主,但仍无法作为化解劳动争议的有效法律途径,调解结果虽目前公认具有合同的效力,对劳动关系当事人有一定的合同约束力,但却不具有法律意义上的强制执行力,可以说调解是法律程序外的程序。
第二类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它同样存在着与形式发展不协调的因素,如行政性过强、程序规定较粗框、重要规则缺失等,这越来越让人感到完善制度、丰富处理程序的紧迫感。
第三类是司法机关即人民法院的两级审判体系,对经过劳动争议仲裁程序后的大量劳动争议承受着一次再一次的重复审判工作,使处理劳动争议的审判人员疲于应付不断增加、大量积压的劳动争议案件。近年来,劳动争议案件从数量到受案范围都在不断变化增加,积案是目前条件下不可避免,也无法有效排解的无奈结果。
笔者认为,从社会保险的现状分析,应客观地理解和看待对涉及社保争议案件定性的问题。从法体上说,涉及国家权力、社会公共利益的法律关系为公法范畴,核心体现在行政法律关系上;而涉及公民或其他民事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基本权利义务的法律关系属于私法范畴,核心体现在当事人对民事权利的自由处置。劳动关系从渊源上和广义上讲属于民事法律关系中的特殊关系,它虽然表现为大量的国家和社会关系的介入,但在代表劳动法律关系主流的劳动合同关系上,平等自愿的原则是主流。社会保险关系具有从私法向公法转变的表象:首先,在传统的劳动保险体制中,国家虽然以立法确定了社保关系的强制性,但社保费用支付和享有的关系在企业内部循环,企业在自生自灭中顽强挣扎;而实行社会统筹的新型社保关系是在打破人力资源企业所有制的前提下,实现了社会资源的共享,彻底突破了一家一厂的框框。其次,劳动保险体制下,争议的处理虽可依靠政府的调处,但问题的消化完全局限于企业内部;社会保险制度下,政府机构以法律关系当事人的身份介入社保费用征缴关系,并以行政权力为保障直接干预社会保险的关系,成为社会保险关系的主导者。
笔者认为在劳动法的新体系中,应将社会保险关系从普通的劳动契约关系中摘出,而转入由行政处理为主的劳动行政关系,(我认为这仍属于劳动法体系,仅仅是劳动法的特性,而非建立独立于劳动法的另外的法律部门或将其并入现有的其他法律部门,此问题容日后再论。)在现行的以平等劳动关系为主体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中,不再以劳动(合同)关系的附随关系受理社保争议案件。
二、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组成结构的调整问题
目前社会普遍反应劳动争议处理机构行政特征过强,这是因为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机构基本建立在各地劳动行政机关之下,隶属劳动行政机关的行政领导。劳动争议的常任工作人员,包括许多仲裁员均来自劳动行政管理机关,形成了固有行政机关工作作风。笔者认为,处理劳动争议应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同时充分体现自愿、中立、公平、公正的原则。从国内外的成功经验看,淡化处理机构的行政性、突出其民间性有利于提高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社会威信。在组成调处机构的成份上,笔者认为应彻底改变目前以政府主管行政机关唱独角戏的局面,充分引入三方性的原则,尤其是加强工会和企业行业协会的作用。引入三方协商机制是国际潮流,也是被实践证明的有效方法,摆脱行政体制的束缚不但不会削弱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社会功能,还会因其转向社会化而扩大社会影响,赋予其更强的生命力。
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的社会化,将会吸引大量的社会精英进入劳动争议调处工作队伍,从而从阶段工作上提高办案质量和工作效率。使裁审体制相对分离是国际潮流、经济发展的潮流,也是节约社会资源的必然要求。
作业3——小论文范例
拖欠民工工资的症结及法律思考
许许多多常年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却因拿不到辛苦一年的血汗钱,不得一次又一次推迟归乡的日期。到底是谁给了黑心老板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胆量?拖欠工资问题到底有没有彻底解决的方式?
众多农民工的交谈中最多一句话就是“大老板我们见不到,工程是转包的。”的确,预先垫资、层层转包是导致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众多的案例来分析,目前的建筑市场上,在层层转包的过程中,出现的“猫腻”是非常多的,一些有关系的人从开发商手中拿到工程,转手给包工头,包工头再把活分给农民工做。这样一层层下来,一个工程可以转四五个圈。中间转手的大多是“皮包公司”,靠转包牟取暴利,出现问题就一走了之。而农民工是“工程金字塔”的最底层,一旦承包商出现资金困难或携款逃跑,最终倒霉的还是农民工。
预先垫付工程款的行为让可以垫付一定资金的工程队能揽到活,而不能垫付资金的工程队被排除。这不仅损害了工程招标平等的要求,违反建筑法规,而且发包方在工程已经或快完工的情况下仍然不给钱,恶意拖欠工程款,造成承包方无力支付民工工资。
治病先治本,要解决日益突出的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必须遏制愈演愈烈的层层转包现象,对工程的承包商进行严格的资格审查。此外,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法规,强制用工单位和个人必须签订公平有效的劳务合同,让欠资遭遇不再重演。
导致农民工工资拖欠的原因除了拖欠方违法乱纪外,农民工求职心切、法律意识淡薄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希望能给广大农民工提防四大用工陷阱。
首先是合同陷阱,很多农民工在被雇用时没有签合同或合同不规范。为防后患,农民工必须要与发包单位签订合同,写明工程名称、发包单位、工资结算日期、支付方式等。其次是转包陷阱,如果打工者承建的工程是被人转包过一手、二手,甚至是三手的,那就要特别小心。老板的资产状况以及联系方式都要清楚,以防工资无处索要。再次是时效陷阱,追索劳动报酬的法律时效只有两年,而老板拖欠工资常采取的一招就“拖”,打工者应及时向劳动部门反映。最后是证据陷阱,想通过法律途径要回工资,必须提供充分的证据。最好是劳动合同、工资单、欠条、人证等一应俱全。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之所以演化成为涉及全局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法律角度看主要有: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有法不依,劳动行政部门执法不严,解决欠薪的法律程序不适应农民工等。因此,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综合治理,在法律方面的措施主要是加强《建筑法》、《劳动法》的落实,加大对相关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设定“拖欠工资罪”等。作业4——记分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国际劳工组织正式成立的时间是(C)。
A.1802年
B.1900年
C.1919年
D.1922年 2、1918年12月,苏维埃政权颁布另外第一部社会主义国家的劳动法,这部法律的名称是(B)。
A.《劳动法典》
B.《苏俄劳动法典》
C.《劳动立法纲要》
D.《劳动法案》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实施的时间是(C)。
A.1995年7月5日
B.1994年7月5日
C.1995年1月1日
D.1995年7月1日
4、未成年工是指某一年龄段的劳动者,下列劳动者属于未成年工的年龄段是(A)。
A.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B.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C.满16周岁不满20周岁
D.满18周岁不满20周岁
5、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未按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除发给经济补偿金外,还须按该经济补偿金的一定比例发给额外的经济补偿金,这一比例是(C)。
A.20%
B.25%
C.50%
D.100%
6、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给劳动者工资报酬的标准是(D)。
A.支付不低于本人日或小时工资100%的工资报酬
B.支付不低于本人日或小时工资150%的工资报酬
C.支付不低于本人日或小时工资200%的工资报酬
D.支付不低于本人日或小时工资300%的工资报酬
7、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以下关于劳动安全卫生制度表述错误的是(D)。
A.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
B.用人单位应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
C.对有职业危害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D.对具有危害性职业的劳动者实行提前退休制度
8、世界上第一部《工会法》是1871年在(A.)颁布的。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9、《劳动法》规定,由于用人单位的原因订立的无效劳动合同,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用人单位应当承担(D)。
A.行政责任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D.赔偿责任
10、我国《劳动法》规定,因签订集体合同发生的争议,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成的,可以(A)。
A.由当地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组织各方协调处理
B.调解解决
C.由仲裁机构仲裁决
D.由人民法院作出判决或裁决
二、多项选择题
1、狭义的国际劳动立法,一般主要指(CDE)。
A.联合国有关劳动立法的文件
B.有关双边或多边协议
C.国际劳工组织章程
D.国际劳工公约
E.国际劳工建议书
2、以下社会关系属于劳动法调整的是(BCDE)。
A.个体户与其家庭成员共同劳动形成的共同劳动关系
B.电脑公司与该公司某程序员之间因劳动争议发生的关系
C.工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D.有关国家机关对执行劳动法进行监督检查而发生的关系
E.某位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兼职工作的技术员与兼职单位之间的关系
3、经有关部门批准,可以招用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的用人单位包括(ABDE)。
A.东方歌舞团
B.河北吴桥杂技团
C.北京某广告设计公司
D.天津泰达足球俱乐部
E.某特种工艺厂
4、劳动合同除《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还可以约定(B CDE)
A.工作内容
B.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
C.试用期
D.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
E.培训
5、以下不应包含在最低工资中的是(CDE)。
A.特殊情况下的工资
B.企业发放的奖金
C.延长工时间的工资报酬
D.特殊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下的津贴
E.依法享有的劳动保险金
6、女职工生育的下列费用,应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的是(ABCE)。
A.检查费
B.接生费
C.手术费
D.营养费
E.药费
7、目前,世界各国筹集失业保险所需资金的方式是(ABCDE)。
A.由雇主和雇员双方负担
B.由雇主和国家双方负担
C.由雇员和国家双方负担
D.由国家、雇员和雇主三方负担
E.全部由雇主负担
8、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是(CDE)。
A.我国工会具有机关法人资格
B.我国工会具有企业法人资格
C.我国工会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D.我国工会具有阶级性
E.我国工会具有唯一性和独立性
9、违反《禁止使用童工规定》,使用童工的单位或个人,对患病或伤残的童工应当(ABCD)。
A.负责治疗
B.承担治疗期间的全部医疗费
C.对伤残的童工发给致残抚恤费
D.承担治疗期间的全部生活费
E.承担童工直系亲属的生活费
10、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人员有(BCD)。
A.职工代表
B.同级工会代表 C.用人单位方面的代表
D.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代表
E.用人单位
三、名词解释
1、广义的劳动法
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2、特殊群体
是指谋求职业有困难或需要特殊就业服务的人群,包括妇女、残疾人、退役军人、少数民族、未成年人及其他需要特殊对待的群体。
3、工资
4、年休假
5、职工代表大会
四、简答题
1、简述职业安全卫生的特征。
2、简述职工福利与公共福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职工福利与公共福利共同构成社会福利体系,二者都是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维持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为基本任务,以实现社会公平为主要价值目标的物质帮助形式。
但二者也存在区别,主要有:(1)经费来源不同。职工福利的经费由行业或单位负担;公共福利的经费则由国家或社会负担或筹集。(2)享受主体不同。职工福利的享受主体只限于特定的职工及其家属;而公共福利的享受主体则是全体社会成员。
五、论述题
试述我国劳动争议的范围。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2条规定了我国劳动争议的范围:
1.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
2.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的规定发生的争议。
3.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具体包括因执行、变更、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而发生的劳动纠纷。
4.法律法规规定应当依照本条例处理的其他劳动争议。
六、案例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