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三大转型 推进创新发展

时间:2019-05-13 03:15: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三大转型 推进创新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三大转型 推进创新发展》。

第一篇: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三大转型 推进创新发展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三大转型 推进创新发展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自1984年诞生以来已走过了20多个发展年头。种种迹象表明,开发区特别是沿海发达地区的开发区已经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体的开发区时代迈入了以现代高端制造业为主导,第三产业和新经济(310358,基金吧)为依托的“后开发区时代”。

如果说,前一二十年,开发区的竞争,主要是区位条件的竞争,招商政策的竞争,那么,新时期开发区的竞争,则更多是综合环境的竞争,文化软实力的竞争。

随着国家实施区域、产业等重大战略,新一轮区域竞争的战场已经摆开,而能否在这一轮竞争中胜出,关键取决于转型的快慢。无疑,转型发展已成为这个时期的最强音!

作为比较年轻的国家级开发区,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前十几年快速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近年来,为打造“后开发时代”的综合竞争力,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全力推进开发区产业、城市和社会“三大转型”,努力实现新一轮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在精心筹划、科学规划下,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发展必将揭开新的篇章。

转型发展指向三大目标

当今中国,经济开发区正经历由第二代进入第三代的特殊时期,这一时期表现出资源集约型、人才支撑型、创新驱动型的主要特征,具有良好的内生性增长机制。这就要求开发区要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发展、集约发展、和谐发展、特色发展之路,深入推进发展理念向更加注重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转变;推进发展模式向提升创新能力、增强质量效益、打造综合环境优势转变;推进功能定位向科技型产业基地和创新型和谐新城转变;推进发展成果共享机制向更加体现以人为本、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品质转变。根据上述要求,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明确了转型发展的三大目标:

——建设一个创新驱动、集聚领先的开发区。通过产业转型,使高端产业、高端人才、高端服务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努力形成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机协调、高度集聚的产业结构。营造尊重人才和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人才支撑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产学研一体化的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在相关领域成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创新集聚区。主导产业特色鲜明、龙头带动作用充分发挥,综合经济实力持续提升,继续在国家级开发区和浙江省杭州市经济发展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建设一个功能完备、特色鲜明的下沙副城。通过城市转型,使副城的规划布局更加合理,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服务功能配套齐全,实现从形态开发到功能开发的转变。牢固树立低碳、集约、生态、绿色的城市发展理念,产业功能区、高教园区、生活居住区有机融合,依托地理特征和交通干线形成“三纵三横”生态走廊,构建江河湖湿地共导的生态体系,形成依江拥湖的独特魅力。坚持以人为本的城市管理理念,优化完善体制机制,充分运用科技等手段,大力提升“四化”水平,构建防灾减灾的完备体系,形成安居乐业的品质环境。

——建设一个富有品质、魅力彰显的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转型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共建品质新城;大力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提升社会综合保障、社会事业发展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形成“民主民生、公平正义、文明有序”的社会发展格局,努力实现辖区人民群众“学有优教、劳有多得、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当前转型主抓三大方面

转型发展,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宏伟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就在于行动。当前,开发区正在着重做好三篇大文章,并以此作为今后一个时期转型发展的三大主抓手:

一是全力促进产业转型,增强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坚持走规模化、集聚化、高新化、效益化的发展之路。按照杭州市大力发展“十大产业”的总要求,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构筑“四优四新”现代产业体系,努力打造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五百亿级电子信息、食品饮料产业集群。以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继续发挥政策的导向和“杠杆”作用,加快价值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坚持培育大产业和大企业并举,做长做细产业链。大力支持电子信息产业开发高、精、尖产品,承接先进技术转移;大力支持食品饮料产业新产品开发和新项目建设;大力支持装备制造产业开发关键零部件和国内首台套产品,扩大市场占有率;发挥

国家生物产业高技术产业基地核心区的品牌优势,完善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平台,引进培育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机遇,充分发挥战略性新兴产业对转型升级的引领作用,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在提升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战略地位,以强有力的举措,推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

下阶段,开发区将继续瞄准“三个500强”、央企国企和各行业领军企业,突出“专业化、精细化、定向化”招商,创新引资方式,全力突破一批大好高新项目。以围绕产业、依托平台、强化功能为导向,着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龙头项目。深入实施“科教强区”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倍增效应”。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设立研发(技术)中心和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壮大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龙头高新技术企业,支持一批中小企业积极开展联合研发,促进一批跨国企业的技术溢出,实现科技研发的本地化。做强产学研合作联盟,深入推进区校合作、校企合作,不断推进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同时,开发区将按照“做大做强江东,做精做优江北”的发展思路,江东区块以“四个示范区”为目标,努力打造成先进制造业集聚的大平台。江北区块大力拓展产业发展平台,加快“两港八园”十大产业园区建设,推进新加坡科技园二期、高科技孵化器二期、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等平台建设。坚持“政府、企业、市场”三力合一,完善各项扶持政策,支持企业通过拓展市场、品牌提升和人才引进不断做大做强,通过技术改造、科技研发和节能减排实现转型升级,培育一批具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二是加快推进城市转型,有力提升副城品位和宜居度。坚持“四高”方针,优化城市规划,加大建设力度,完善功能配套,提升城市形象,使下沙真正成为宜业、宜学、宜居的杭州副城。

——优化完善城市规划。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优化规划布局,实现产业发展与居住环境的协调平衡。完善新城中心区、大学城北等重点区块的功能定位,抓紧完成下沙新城城市功能提升规划等八个城市发展规划、高教东区等重点区域的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充分发挥规划的主导和先导作用,强化规划方案的执行,严格把握每一幢建筑的高度、体量、立面和色彩。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围绕打造“大交通”,加快推进地铁一号线延伸段、德胜东路高架等重大路网工程建设。同时,着力推进沿江大道供水主管道、天然气热电厂、变电所、污水管网等能源配套项目,全力推进高压线“上改下”。集中精力抓好征地拆迁攻坚战,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大力建设公共服务和商贸配套设施,加快一批城市综合体的开发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原则,全力加快金沙湖等重点区块开发建设。

——建设惠民安居工程。加快农居安置房和外来人员公寓建设,严把质量安全关。

——提升城市环境品质。以国家工业示范园区创建为抓手,深入实施绿化景观、水环境、噪声污染治理、企业污染整治等生态环境工程,继续实施截污纳管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大气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打造国家级生态和低碳发展示范区,使下沙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

三是积极适应社会转型,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探索和创新社会管理模式,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大力加强以社区为重点的基层组织建设,做好“统、联、合、共”四篇文章,积极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城市基层党建新机制,不断巩固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坚持以构建区域化党建为着力点,不断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不断加强党对基层群团组织、新社会组织和社会管理工作的领导。按照“注重基层、着重基础、重心下移、重点前移”的思路固本强基,稳步下放公共管理职权,不断增强基层管理和服务能力,有效健全专兼职社会管理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基层组织“领头雁工程”,着力夯实社会管理基层基础。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精神文化需求、优化提升综合服务环境为核心,大力实施教育强基、医卫利民、百姓安居等“十大民生工程”,加快建立完善与下沙副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事业服务体系,努力满

足人民群众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需求,推进公共事业扩大覆盖面和质量水平上新台阶。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拓宽信息沟通渠道,深入了解社情民意,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加强宣传教育和民主法治建设,强化协同联动与源头治理,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突出矛盾。加大公共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生产,建立健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突出文明素质提升。要运用文明城市创建等载体,营造养成文明习惯、提升文明素养的浓厚氛围,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和人民群众参与积极性,形成工作合力,以优异成绩确保创建成功;要打好持久战,在“后创建时期”继续把建设文明城市作为提升形象、改善民生的主抓手,大幅提高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水平。

——促进区域文化繁荣。坚持以弘扬开发区创业创新文化为核心,大力培育和营造以企业、校园、社区为重点的群众文化,不断促进多元文化有机融合,努力打造有副城特色的区域文化。当前,要加快建设一批标志性文体设施和文化载体,构建完善区、街道、社区三位一体的文体阵地网络,为文化繁荣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篇:加快企业改革 推进转型发展

加快企业改革 推进转型发展

省地矿局:

根据局调研组的部署和要求,现将我公司基本情况和改革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公司的基本情况和实际运作状况

河南省磊鑫地质矿产有限责任公司,是由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投资,于2002年5月经省工商管理部门审核批准登记设立的国有独资公司,注册资金人民币2000万元。经营范围:地质矿产勘查、地矿技术服务和信息咨询服务。公司拥有“固体矿产勘查乙级资质”。

公司下设“一室四部”,即综合办公室、财务资产部、项目勘查一部、项目勘查二部和项目勘查三部。

截止目前,职工总数48人,其中,总经理1人、副经理2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5人(含公司领导),其他专业及工勤人员4人;公司职工中,属于局属事业单位编制人员17人,其编制分别在地调院、区调队、地质二队、地调一队、地勘二院、技工学校等单位。其余为公司外聘职工。

公司在完成了工商登记注册后,注册资本金被局抽回。近年来,公司在省局的关怀和领导下,根据自身特点,充分发挥优势,积极投身于省内外商业地质勘查、地质技术咨询服务及矿产资源储量核查等领域工作,主动服务各类矿山企业。公司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范运作,依法经营,但距离做实做强还有较大的距离。

二、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及发挥作用情况

本公司是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发起成立的国有独资企业,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作为出资人代表对公司行使所有者权利和责任。公司成立之初,就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制定了公司章程,按照我国企业管理法人治理结构的通行做法成立了董事会、监事会,根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聘任了经理层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制定了与公司生产经营需要相适应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

由于公司成立后,局抽回了全部注册资本金,所以经营过程中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未能正常开展工作。

三、在搞活经营运作方面的举措及成效

近年来,在省局的关怀指导下,公司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立足地勘,发展矿业”的发展战略,通过公司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2011年公司实现社会商业地勘项目签约合同12份,合同额892万元。

在搞活经营方面有如下举措:

(一)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进一步拓展社会勘查市场,积极承担社会地勘项目和技术服务项目。公司在近年承担各类地质勘查项目二百余项,地质勘查业务发展势头较好。

(二)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努力开拓国外勘查、开发市场,着力打造公司主业。为把公司建成“勘查——开发一体化”的资源型公司,在加强地质勘查和地质技术服务业的同时,开展并实施了及缅甸金矿合作勘查项目。2007年完成了矿区普查评价野外工作,从结果看该矿品位偏低,选矿难度较大。此项目工作为公司走出国门在国外开展地质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

(三)2008年9月至2009年5月,我公司在栾川养子沟建设了一条规模1200吨/日生产线,完成了小规模工业生产试验,并取得良好效果。为使新技术成果尽快应用于工业生产,公司拟以栾川钼(钨)尾矿为原料,以“钨精矿+钼精矿+硫精矿+铁精矿”等为最终系列产品方案,建设数条规模为5000~10000吨/日的尾矿再选生产线,对栾川区内尾矿资源实施工业大规模的二次开发。

现在,《河南省栾川地区钼(钨)尾矿综合回收利用项目》示范工程已建成并试生产,栾川地区钼(钨)尾矿综合回收利用重大项目策划正在实施中。力争以该项目为契机,实现公司矿业发展的突破,为进一步的矿业开发经营打好基础。

四、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司的注册资本金被局抽回,使公司失去了生产经营的资金实力,公司只能依靠公司人员的技术力量在一些小的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项目上进行生产和经营。

(二)公司在大项目建设上存在问题一是找矿思路、理论、方法、技术和手段还不适应目前新一轮找矿阶段的要求,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二是公司队伍力量有限、人员不足、业务技术水平下降,造成地质勘查工作质量日趋下滑,导致找矿效果不明显。三是服务于地质找矿的科学研究工作有待进一步提升,科学部署、科学立项的水平不高。四是部分具有大中型远景规模的地勘项目大矿小勘、分段勘查或急于开发的现象明显,从而无法提交有影响力的成果。

(三)国家有关政策和政府的限制,公司不能参与政府两权价款地勘项目,同时由于各种因素,大的商业性地勘项目均由事业性地勘单位承担,致使我公司只能在一些小型社会和商业地质勘查、地质技术咨询范围内进行生产经营,不但影响了公司的发展,也使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及公司的资质维护上受到不小的影响;直接导致了我公司核心竞争力不强,在资金和专业技术上和事业地勘单位无法竞争,无法发展壮大。

五、下一步工作定位

从企业性质和行业发展经验来看,专业化很强的公司能够赢得一定的市场空间,在竞争中赢得生存。我公司现在就有强烈的危机感,面临着严峻考验,随时有被市场淘汰出局的风险,所以如何定位公司今后的发展已迫在眉睫。

省局近年来积极运作矿权开发,矿业经济发展迅速。但 更多是在资源勘查领域进行,对资源开发领域虽然有着满腔的热情和坚定地信心,但因为对资源开发领域的规律认识不足,缺少熟悉资源开发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和运作模式,对矿业技术经济的比较论证显得些许陌生,因此,资源开发领域未能有大的突破。随着局做大矿业开发经济战略的快速、高效推进,集中一个对矿业经济有着较为熟悉的专业人员但位,做好局矿业经济的项目论证、设计实施、矿业技术经济比较等综合技术服务,解决好局在矿业经济开发中得矿业技术、矿业经济短板,较好的服务于局矿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磊鑫公司有着一支从事多年矿业开发和矿山生产经营管理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队伍,对资源开发的立项、可研、初设、施工图设计、投资、设备采购、工程施工承包、矿业技术经济论证的程序和过程,有较深的了解和熟悉,能够快速的进入角色,较好地服务于省局矿业经济的发展,为河南新地矿做出自己的贡献。

基于上述理由,我公司下一部定位想法是,集投资,勘探,开采,技术服务为一身的,综合性的矿产资源技术系统服务商。首先服务于省局矿业项目,如局近期开展的西昆仑铁矿项目等,逐步壮大,努力实现找矿快速突破和找矿成果快速转化,以优质项目为支撑,全面推进省内外及国外矿业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河南地矿局实施“走出去”战略企业集团,实现地矿经济科学发展,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

第三篇:加快转型振兴推进跨越发展

加快转型振兴 推进跨越发展

王建鸣

2011年第10期 ——经济建设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上下以黄石、大冶被列为全国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为契机,解放思想、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以“理念、功能、项目、创新、民生”五位一体、全方位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坚持理念为魂,引领转型发展

实现黄石转型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新理念。尽管黄石矿产资源取之日竭,但我们努力做到“精神资源不枯竭”: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科学发展”理念。坚持规划先行、顶层设计,科学编制《黄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规划》及16个配套专项规划,明晰了城市转型发展的思路、定位、目标和路径。

二是强化“借助外力、凝聚内力”理念。坚决摒弃“恋矿情结”,坚持“敢开放、真开放、先开放、全开放”,千方百计汇集一切有利于转型发展的“新资源”。三年来,争取到全国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等8个国家级试点和国家扩大内需系列政策支持,实施了一批转型项目,特别是通过举办“双迎”(迎接建国、建市60周年,迎接中国·黄石首届国际矿冶文化旅游节)活动,将悠久的矿冶文化转化为全市人民热爱家乡、建设黄石的精神动力,形成了转型振兴、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是强化“不能功能化,就会边缘化”理念。按照国发[2010]46号文件提出“培育黄石成为区域副中心城市”的要求,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两圈一带”重大战略,提出并实施了“发展大产业、打造大园区、建设大城市”发展战略和“三基地一中心”(全国重要特钢精深加工基地、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辐射鄂东、皖西、赣北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目标,力争把黄石建设成为鄂东南区域性特大城市。

四是强化“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推进转型振兴,黄石最缺乏的是市场主体;实现跨越式发展,黄石最急需的也是市场主体。为此,黄石全力优化“亲商、重商、悦商”的发展环境,要求每个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都要当好招商引资宣传员、项目建设协调员、市场主体服务员和发展环境督查员,一切以发展为要,一切以服务为上,让客商在黄石放开手脚投资兴业,让企业在黄石少些磕绊地自由发展。

五是强化“统筹发展、共建共享”理念。坚持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轮驱动促转型,以“三园一带”为依托,推进城区与大冶、阳新全面对接融合,积极支持大冶市创建全省城乡统筹发展排头兵、率先跻身全国百强县市,积极支持阳新县创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脱贫致富示范县;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破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公共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等体制壁垒,让城乡居民共建城乡和谐,共享发展成果。

坚持功能为要,带动转型发展

功能化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底力、底气,也是城市转型的坐标、方向。

一是强化产业引领功能。围绕打造“2个千亿元产业、培育10家百亿元大企业、发展1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出内生外引,坚持园区化发展、集群化推进和高新化提升,基本形成以“三园一带”为主体的“一核”(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增长核)“一带”(沿江百里经济带)“一轴”(106国道、武九铁路、大广高速发展主轴)的发展新格局,使黄石发展由“环磁湖”迅速扩展到“环大冶湖”,并取得积极成效。2010年,全市2家企业产销量居全球前三位,3家企业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4家企业进入“全国500强”行列;拥有“中国名牌”8个、“驰名商标”11件;华新、东贝、三环锻压3家企业先后获“全国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是强化区域辐射功能。着眼于区域发展,努力建设“超六

十、跨双百、过双千、达一万”(城镇化率超过60%,建成区面积跨200平方公里、人口跨200万,过千亿元产业集群、过千亿元园区,人均GDP力争达到1万美元)的区域性特大城市。按照宜居、宜业、宜游的要求,三年累计投入300多亿元,实施了场馆建设、道路改造、环湖沿山景观建设等6大类、62个重点建设项目。同时,累计投入115亿元,全面加快大交通、大港口、大物流建设,启动与深圳盐田港合作开发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与新兴际华合作开发沿江重化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

三是强化试点示范功能。抢抓8个“国家级试点”机遇,坚持先行先试,在全省率先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制度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累计缴存备用金8000多万元,实施“危机矿产找矿”省部级项目16个,新增资源储备价值约700亿元。同时鼓励企业抢抓黄石“两比照”机遇,用好增值税转型政策,两年来全市企业税前抵扣5亿多元,促进全市完成工业投资376亿元。

坚持项目为体,支撑转型发展

坚持把政策争取、战略落实、实绩考核项目化作为抓落实的重要手段,不断强化城市转型的支撑和载体建设。

一是政策争取项目化。以武汉城市圈被列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为契机,积极向上争取资金1.2亿元,完成城区地质灾害治理5.6平方公里;以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为契机,策划并实施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国家就这些项目安排财力性转移支付9.02亿元。此外,还以中央扩大内需政策为契机,三年来先后争取中央投资项目398个,争取中央投资11.88亿元。

二是战略落实项目化。为落实“三大战略”,分别制定出台大产业发展、大园区开发和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共列出436个市级重点项目,总投资1274亿元,并成立“三大战略”项目建设指挥部,引导全市上下加快项目建设;为实现争创全国资源枯竭转型示范城市的目标,围绕转型总规,分别编制16个专项转型规划,并列出总投资8795亿元的项目清单;为举办中国·黄石首届国际矿冶文化旅游节,连续两年组织“双迎”活动,2009年列出146个项目、总投资667亿元,2010年列出217个项目、总投资334亿元,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为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把今年作为“项目建设年”,列出了7大类、76个市级重大项目,总投资547亿元。

三是实绩考核项目化。坚持明确导向、建立机制、严格奖惩,引导和促进各级干部创造性地推进项目建设、抓好招商引资。落实“五定”责任制、专题会议制度和专班督查机制,并将项目建设考核作为市直各部门及领导班子考核重要内容,占全年考核权重的60%,坚决奖惩兑现。

坚持创新为力,助推转型发展

创新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金钥匙”,也是黄石转型振兴的“原动力”。

一是转体制,构建精干协调、运转高效的行政管理系统。按照“横向大部制、纵向扁平化、全局整合资源”思路,积极再造审批流程、压缩行政层次、整合管理资源。从2008年开始,全面推行“两集中一代办”(将部门审批服务事项向一个科室集中,该科室向服务中心集中,全程代办所有审批服务事项),在全市27个职能部门成立行政审批服务科,平均压缩审批时限11天。以铁山区、下陆区为试点,将市一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城区;将37个区直部门精简为25个;精简街道办事处一级,并将社区进行整合;今年,又实施警务改革,实行局所合一,变三级管理为二级管理,一线执勤警力从50%增加至80%。同时,在市、县(市、区)两级合并成立党委、政府总值班室;整合全市信访网络资源,建立全市网络信访中心;将市直机关工委(牌子保留)合并到市委组织部,加挂“社会工作委员会”牌子;整合县(市、区)委党校,成立市委联合党校。

二是破瓶颈,构建多方融合、流动通畅的要素配置系统。重点进行四大创新。①创新园区管理模式。探索建立“托管带动”、“联合驱动”、“共建互动”、“飞地联动”、“主体拉动”等开发模式,由黄石开发区对大冶市150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托管;对大冶、铁山工矿废弃地统一规划、连片治理,联合筹建全省工矿废弃地综合开发试验区;建立棋盘洲新港物流园市、县共建共享联合开发体制;支持黄石港、铁山等城区到黄金山创办工业园;以远大制药为主体,积极筹建阳新富池化工产业园。②创新用地保障机制。在全国率先探索工矿废弃地与建设用地补偿平衡机制,全市复垦矿山废弃地2.7万亩,新增耕地1.6万亩,争取增减周转用地指标5025亩。③创新投融资体制。先后引进5家银行分支机构;成功开发“采矿权质押贷款”等多种信贷品种,有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市城投公司10亿元、大冶有色7亿元企业债券成功发行。④创新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投入机制。坚持争取政策投入、吸引金融投入、鼓励社会投入多措并举,筹资9879万元实施学安工程项目371个,完成改造面积18.85万平方米;与省农发行合作,投入8500万元,集中用于乡镇卫生院改造、社区服务站建设;投入各类社会救助资金2.55亿元,救助困难群众35万人次。

三是强基层,构建基础稳固、服务有力的社会管理系统。坚持“多给基层放权、多树基层威信、多给基层减负、多给财力倾斜”的“四多”原则,建阵地、强组织、给保障、树威信。市级列支1400万元用于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建设以奖代补,新建村(社区)办公活动场所253个,改扩建210个。大力推进阳新县73个非建制村调整、全市软弱涣散村转化提高工作,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全覆盖,全市252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建立了党组织。为1137名村主职和2081名副职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913名离任村干部发放了生活补助;筹集666万元,设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基金;按照“两新”组织和农村党员人平50元、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党员人平100元的标准落实了基层党建活动经费。坚持在思想上重视基层,在感情上贴近基层,在工作上依靠基层,支持和帮助基层多做惠民生、促和谐的工作。

坚持民生为本,考量转型发展

坚持“六民”要旨,积极从制度安排上破解民生难题,健全保障体系,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一是建立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保障机制。以创建全国创业型城市为抓手,健全创业培训、项目选择、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信贷支持、政策落实、跟踪服务等“七个接力棒”的全过程帮扶机制,与国开行、省工行联合开展信用社区无抵押贷款试点工作,进一步降低创业门槛;将市中小企业担保资本金由1亿元扩充到4亿元,小额贷款基金由2200万元扩充到6100万元。

二是建立完善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机制。探索棚户区改造与公租房结合的办法,创新“五个一”住房保障模式(多项产品一个篮子归并,多股力量一个平台汇集,多类群体一个口子保障,多种需求一个通道转换,多种标准一个杠杆调节)。近两年,筹集资金6亿多元,解决了近4000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今年将完成保障房2.6万套,“十二五”期间将基本完成73万平米的棚户区改造和132万平米的保障房建设任务。

三是建立完善维护群众合理诉求保障机制。在全国率先开展“县(市、区)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建立信访、综治、维稳、司法、民政等部门联动的“大信访、大综治、大稳定”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两年来,全市包保化解重大疑难积案近700件,其中20年以上的9件,10年以上的85件。■

(作者系中共黄石市委书记)

第四篇:常州: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推进转型

常州:加快发展新兴产业推进转型

http://china.toocle.com 2010年07月20日09:23 生意社

生意社07月20日讯

发展新兴产业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常州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昨天下午,常州市政府召开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座谈会,提出要加快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积极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促进常州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引领常州经济发展。市长王伟成讲话。

省政府今年提出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及服务外包和物联网等六大新兴产业。常州市在2008年年初提出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新材料产业、生物技术及制药业和新能源及环保产业等五大产业。经过几年努力,常州市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其中,新能源产业是近年来常州发展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主要集中在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设备、核电装备以及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生物燃料等领域。今年1-6月,70家规模以上新能源企业完成工业产值132.4亿元,同比增长58.1%。同时,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也取得长足发展。

科技部门提出,发展新兴产业,主体是企业,特色是园区,要推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支持企业做强创新平台、引进高端人才、实施重大项目,开发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市场竞争力强的重大战略目标产品,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到2015年,形成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12家,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企业5家。要推进我市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一核八园”等创新载体建设,到2015年,“一核八园”营业收入达到2800亿元。

发改委、经信委等职能部门和武进、新北、天宁、钟楼等辖区负责人也都对发展新兴产业提出了具体构想和政策建议。

王伟成指出,常州经济要再上台阶,必须依靠新兴产业大推动、现代服务业大发展、传统产业大提升。而要加快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必须有针对性地抓好五项重点工作:一要搞好规划布局,其中包括规划目标、发展重点、区域特色要一一明确;二要突出企业主体,通过“扩大规模、引导传统产业跨行业发展、孵化器培育、资源整合和引进创新资源”等具体举措,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带动新兴产业发展;三要建设产业载体,必须加快新兴产业特色产业园的建设,实现“产业集聚、平台集合、人才集中、发展集约”的目标;四要完善创新体系;五要优化外部环境,在整合五大产业政策、金融服务政策等方面取得突破。

第五篇: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

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

发布时间:2013-05-29 来源:经济发展网 点击次数:1758

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综合竞争实力,加快推进杭州“东部科技港”建设,根据开发区《关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杭州东部科技港的实施意见》,特制定本政策。

一、加快集聚创新资源

1、大力引进研发机构。新引进或设立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上的研发机构,经认定,同时给予以下资助(奖励):

根据其投资500万元(含)—1000万元、1000万元(含)—2000万元、2000万元(含)以上的规模,按1元/平方米•天(未到1元/平方米•天的以实际租金为准),分别给予两年200、500、1000平方米的房租补助。

按研发设备投资额15%,给予不超过100万元的资助。

自设立起3年内,按对区财政贡献每实现10万元给予10万元的奖励。

注册资本在500万美元或5000万人民币以上的独立法人研发机构,按实到资金的3%给予奖励。

2、鼓励科技型企业集聚。新引进的科技型(包括市级、国家级高新)企业,经认定,按1元/平方米•天(未到1元/平方米•天的以实际租金为准),给予企业以房租补助:

科技型(包括“青蓝计划”)初创企业,给予两年不超过200平方米房租补助。市级高新技术(包括“雏鹰计划”)企业,给予两年不超过500平方米房租补助,并给予5万元奖励。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两年不超过1000平方米房租补助,并给予50万元奖励;同时3年内按其对开发区财政贡献每实现10万元奖励10万元。

3、奖励科技创新人才。对新引进或设立的科技型企业和研发机构的企业高管以及其他高层次科研人才,年薪在30万元以上且正常纳税的,经认定,3年内给予人才奖励,奖励额度不超过其个人所得税对开发区财政贡献的50%。

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4、支持企业研发投入。享受税务部门研发费用加计抵扣的科技型企业,按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给予2%资助,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按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给予5%的资助,资助总额不超过200万。

5、鼓励创建高新技术企业。现有企业新认定(荣获)为高新技术(创新型)企业的,分别给予以下奖励: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分别给予企业经营团队奖励50万元、20万元。

国家级、省级、市级创新型试点(示范)企业,分别给予企业经营团队奖励20万元、10万元、5万元。

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给予企业经营团队奖励5万元。

6、鼓励建设研发机构。开发区现有企业新设立的研发机构,经认定,给予按其研发设备投资额10%,不超过100万元的资助。

新认定或新引进的国家级、省级、市级研发(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研发机构,分别给予企业奖励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

7、鼓励校企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和高校院所开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各类经立项的科技合作项目,按最高不超过企业实际支付开发费的30%给予资助,资助金额不超过50万元。

凡当年高校院所与区内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超过10项,且企业实际支付高校开发费超过200万元的,给予高校20万元奖励。主要用于奖励高校产学研合作管理者和项目承担者。

8、鼓励承担科技项目。经区科技部门推荐申报,对获得国家、省、市级立项的科技项目,按规定给予配套。

9、奖励科技创新荣誉。新荣获科技创新荣誉的,分别给予以下奖励: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或国家技术发明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企业研发团队奖励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

国家专利金奖、优秀奖,分别给予企业研发团队奖励30万元、10万元。

浙江省科学技术或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企业研发团队奖励30万元、20万元、10万元。

杭州市科学技术进步一、二、三等奖,分别给予企业研发团队奖励8万元、5万元、3万元。

三、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10、支持专利企业培育。凡新认定的国家自主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专利试点(示范)企业,分别给予企业一次性奖励30万元、20万元、10万元、5万元、2万元。

11、鼓励专利申请授权。凡企业当年新申请专利并获得受理,授权的,分别给予以下奖励:

申请1项(含)以上发明专利、5项(含)以上实用新型专利或10项(含)以上外观专利,并取得专利受理通知书的,给予申请费用50%的资助。

获得国内授权的发明专利每件奖励1万元,企业实用新型专利每件奖励1200元,外观专利每件奖励600元。

获得美日欧专利局授权的发明专利,每件奖励8万元;其他国家授权的发明专利,每件奖励2万元。

区内高校当年专利授权量增长率达到25%以上,且当年授权总量超过100件的,给予高校5万元奖励。主要用于奖励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者。

12、支持品牌商标奖励。凡当年新获得政府机构认定的中国名牌产品或中国驰名商标、浙江省名牌产品或浙江省著名商标或浙江省知名商号,每项产品或商标分别给予企业经营团队80万元、10万元奖励。

13、研制先进技术标准。凡企业参加研制先进技术标准,且标准当年发布的,视情分别给予以下奖励:

主持国际、国家、行业、地方产品技术标准并成为标准制(修)订第一起草单位的企业,分别给予企业经营团队不高于50万元、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奖励。成为国际、国家、行业、地方产品技术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之一的企业,分别给予企业经营团队不高于30万元、15万元、10万元、5万元奖励。

对于国际、国家、行业、地方方法技术标准制(修)订项目的奖励,按上述产品技术标准奖励额度的50%给予企业经营团队奖励。

14、鼓励技术标准创新。对承担区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并获得验收达标的企业(组织),给予企业(组织)经营团队奖励5万元。对首次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证的企业,给予企业奖励10万元。对当年开展ISO50001能源管理标准化试点且验收达标的企(事)业,给予企(事)业奖励5万元。

四、推进创新园区建设

15、鼓励建设创新园区。支持各类投资主体建设多种形式的创新园区,加强创新园区管理,鼓励培育优质企业、提高服务能力、提升园区品质。《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新认定的国家、省、市级特色园区(基地),分别给予园区管理公司一次性奖励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

16、鼓励建设技术平台。凡企事业单位建设的技术服务平台,向区内企业提供公共技术服务的,经认定,给予服务平台仪器设备购置一定补贴,补贴资金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17、支持科技企业成长。对创新园区内的现有科技型企业,经培育,新认定为市级高新技术企业或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达500万元以上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或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达到2000万元以上的,按1元/平方米•天(未到1元/平方米•天的以实际租金为准),分别给予连续两年不超过300平方米、1000平方米的房租补助。

五、鼓励科技金融服务

18、设立贷款风险池。设立科技企业贷款风险池基金,一期出资1000万元,用于帮

助区内优质科技型企业获得低成本贷款。

19、支持企业贷款贴息。青蓝企业、雏鹰企业、留学生创办的企业和市级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等科技型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按照不超过当年实际贷款额银行基准利息的25%给予三年贴息补助,每家企业可享受贴息的最高贷款金额为2000万元。

20、鼓励企业挂牌融资。鼓励企业通过浙江股权交易中心股权挂牌或新三板挂牌实现融资创新的,且企业所融资金50%以上在开发区投资的,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含),给予企业60万元奖励。

21、完善创投引导基金。充分发挥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重点用于对支持开发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创投机构进行基金参股和跟进投资,具体按照《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执行。

六.其他

22、对区域经济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或规模贡献特别巨大的企业,可以实施“一企一策”予以奖励和扶持。

七、附则

23、本政策适用于在开发区范围内注册、纳税,并正常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事业。

24、政策期内企业发生生产安全伤亡事故,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未能完成节能目标任务以及未按规定上报科技活动统计报表的,按相关规定处理。

25、企业获得开发区其它同类财政资助(奖励)的(含一企一策),按就高不就低原则,不重复资助(奖励)。

26、本政策由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解释。

27、本政策自2013年1月1日起执行。

下载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三大转型 推进创新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三大转型 推进创新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不错,值得借鉴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举措。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

    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陈 秀 花就如何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打造全省高效农业第一市,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建设三大载体。一是加快......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_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内容摘要:技术进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决定力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就必须下大力气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本文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提出了农......

    加快转型跨越发展

    加快转型 跨越发展 为建设富裕文明秀美和谐 中国杂粮之乡而努力奋斗 ——中国杂粮之乡朱碌科镇发展纪实 辽西美丽小镇——朱碌科,素有中国“小杂粮之乡”的美誉,丰富的物质......

    加快发展,转型发展大讨论

    延川县国土资源局关于深入开展“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我们怎么办”大讨论活动实施方案为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深入开展“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我们怎么办”大讨论活动的实......

    加快发展,转型发展,从我做起

    加快发展转型发展从我做起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加快发展、转型发展,从我做起》。“漫山遍野枣飘香、大街小巷亮堂堂、群众生活得实惠、引资招商分外......

    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 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办发〔2014〕5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

    加快老工业基地转型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

    加快老工业基地转型 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 城市转型与发展论坛在渝开幕 2011年 12月 10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 重庆市人民政 府主办,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庆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