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揭开同学聚会的真相
今天看了个所谓的同学聚会的过程,将世俗嘴脸描述的入目三分。不过,这不是同窗聚会的专利,其实人总是会慢慢变的粗俗的,也会变得势力。这几乎是潜意识,根本不用什么言传身教,完全可以自学成才。而且都趋于一个模式。经常鄙视别人变得俗不可耐的时候,可能并不能意识到自己也是个俗人,或者说对自己的问题较为宽容。人,当真奇怪无比,人生百态,如同蹩脚的喜剧。下面说的有点绝对,但确实入木三分
有钱有势,混得很得意的同学巴不得天天开同学会,在精神上压倒男同学,在肉体上征服女同学,将同学时期的意淫变成现实。而比较落魄的同学则害怕同学会上见面,精神上受到摧残不说,还要作为得意同学炫耀财势的一个比较道具,心里也许还有个小小的奢望,那就是那些混得好的同学能不能帮上自己一把,其实这是幻想,那些混得好的同学之所以乐衷于开同学会,就是来看你的落魄和女同学们的艳羡呢。同学会是又一次的表演罢了。
1、同学聚会的首义者以外地归来者居多,往往已经混得有几分人样。多年衣锦夜行,憋屈得厉害,这回当然在同窗前显摆显摆。他希望来的人越多越好,聚会前夜说不定还要精读《毛主席回韶山》。确实如此,通常同城市的同学聚会的兴致并不高,或者仅限于小小圈子定时聚会,每每大聚会定是有什么人从外面回来了。但并不是什么人都会有很强的号召力的,这个很难说。
2、当年有些姿色的女生这回一定会脸上精描细抹,衣柜里千挑万选。如果是提前知道消息的,铁定还要饿上几天,争取能穿进那件卡腰的高级套裙。女人如此,男人也难免。
3、抢着买单的那位多半当年穷得叮当响,或者成绩不佳。他要告诉大家,象我这样的也是可以混出来的,你们不要老眼光看人。他一定是开车来的。好车。并且他一定很愿意送每一位同学回家,一副情深义重不忘旧谊的样子。宿怨啊,宿怨啊,足见小时候的精神阴影影响到底有多大。
4、话少的同学并不是老成持重,而是因为经历平淡且混得不好。大家谈论的新潮名词或根本不懂,或掌握不熟练。怕说错了出丑,便索性不开牙。这个倒是不一定,不能一概而论。
5、有富不显,有车不开,有单不抢。这种人多半当年就很风光,经过了也就不在乎了。当然也有当年就很糗,现在还能不动声色的。这类人比较可怕,要么城府很深,能成大事。要么虚伪狡诈,品质可疑。至少对于我来说,同学聚会,是不会开车的,没有这个必要,想喝酒,哪那里还能开车。
6、带老婆出席的有两种情况:一是老婆长得比较争气,带出来有面子。二是老婆担心他跟旧相好的擦出什么火花,一同出席能起警卫和监督之效。出门之前,必要叮嘱老婆几句:“平时怎么糟践我都没关系,但这次一定要给我留面子,我说话别插,不许瞪眼,记得要给我盛饭,递杯子……”
7、去了趟美国的一定会找机会说出来,谈资本,谈纽约,最后来一句:“其实也就那样。”这边赶紧接茬谈起欧洲八国游,谈人文,谈艺术。那边去过澳洲的插不上话,急得抓耳挠腮。这时你要是能淡淡地来一句:“不才在伦敦呆了八年。”保管当场鸦雀无声。我只好说不才被逼爱丁堡流放一年。。
8、当了官的接手机绝不肯离席,拿着电话指挥秘书或部属开展工作,声音不大但足以保证在座的都能听到。语气较平时蛮横且坚决,表情略显威严且带一丝厌倦,一副运筹帷幄很懂管理的样子。
9、官当得太大的人不会轻易参加同学聚会。这个确实,可能怕给自己添麻烦
冷眼观瞧同学会,心眼多的钻被窝,心眼少的穷唠嗑,不多不少在乱摸,一个心眼在唱歌,缺心眼的往死喝。
第二篇:揭开“奶水不足”的真相
揭开“奶水不足”的真相
每年8月份的第1周,是世界母乳喂养周,随着宣传的不断深入,母乳喂养越来越受欢迎,但随之而来却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便是“奶水不足”。
半数新妈妈“奶水不足”?
虽然医学专家在不断地给人们灌输“99%的母亲都有足够的母乳喂养自己的宝宝”,但不孕不育医院在随意调查了十几位新妈妈,称自己奶水不足的却占到大约一半以上。在不孕不育网站的论坛上,专家对120位新妈妈进行了统计,有18位是全部采用奶粉喂养,56位新妈妈有足够的奶水,另外的46位都是采用“母乳+奶粉”的混合喂养方式。采用混合喂养方式的新妈妈,她们都是愿意亲自哺育孩子的,但“奶水不足”。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新妈妈奶水不足?难道真如一些媒体的文章所说,现代年轻的妈妈们由于心理压力大,不正确地佩戴文胸或是过分拒绝脂肪导致营养不良等原因,造成了奶水不够?不孕不育医院优生优育专科的主任告诉记者,不存在什么奶水不足的问题,关键是要采取正确的喂养方式。
可是那么多新妈妈混合喂养又是怎么回事呢?一位新妈妈告诉记者:“在医院生完孩子,住院的几天一直是吃母乳的。但一回到家里,没两天奶水就不够吃了。”这位新妈妈之所以认为自己的奶水不够,是因为孩子每次吃奶都要花上一个多小时,睡着后没多久就醒了,又要吃奶。按照有些育儿书的说法,新生儿每隔3小时吃一次奶。如此
一算,孩子吃奶间隔时间很短,每次吃的时间还很长,一定是奶水不足,于是她只好给孩子加了奶粉,开始了混合喂养。都是多虑惹的祸,新妈妈总是担心孩子吃不饱,其实这正是造成很多她们“奶水不足”的主要原因。不孕不育医院赵主任说,婴儿刚出生,胃只有玻璃弹球那么大,母亲的初乳是足够的,如果一开始就给孩子喂奶粉,很可能造成孩子产生“乳头错觉”,最后不认妈妈的奶。
所有的宣传都在强调要对母乳喂养有信心,但这种信心必须建立在具备相关的哺育知识的基础上。没有基础,只要孩子有一声哭闹,这种信心就会彻底坍塌。实际上,婴儿出生以后,妈妈经常会想:“我的奶究竟够不够?怎样才知道孩子吃饱了?”这些困惑来源于很多的假象,不孕不育医院专家为我们解释了对这些假象应该怎样正确理解。
假象一:每次喂奶要花1个多小时,孩子总也吃不饱。孩子并非吃奶,有时就是叼着乳头,有的长辈说这是坏毛病,实际上婴儿不吃这个,也会叼着毛巾、被角,那才是坏毛病。
假象二:一开始母乳还是够吃的,但是过了几天孩子总是哭闹,好像没吃饱。婴儿出生后的1周、10天、1个半月到3个月,会出现快速生长期,容易饿,这个时候母乳可能显得不太充足,并不是母乳减少,而是因为孩子吃得多了。这时,新妈妈每天要多喂几次孩子,随着孩子吸吮次数的增多,奶量一定能增长上去。
假象三:别的新妈妈奶水比我的多。因为生理构造的不同,每一个新妈妈乳汁的量是不一样的。你的乳汁可能比不上别的新妈妈,但
是对于自己的孩子来说是足够的。
假象四:我的奶水很稀,不像有些人的那样又白又稠,挤出来好像上面都飘着一层油似的。孩子前10分钟吃的奶都属于前奶,比较稀,水分较多。之后的奶称为后奶,后奶有丰富的脂肪,呈乳白色。所以母乳喂养提倡一侧乳房要吃二三十分钟,如果换得太快,孩子会总是吃不着营养丰富的后奶。
假象五:孩子将我的乳头都吮破了,他肯定是不够吃。科学的喂养姿势很重要,婴儿和母亲的腹部要贴在一起,孩子的下巴要紧贴母亲的乳房。而且一定要吸到乳晕,上面露出的乳晕要比下面多,因为分泌乳汁的乳窦是在乳晕的下方,光含住乳头肯定很难吸到奶,而且容易将乳头吸破。
假象六:孩子没吃两口奶就睡着了,睡一小会儿又醒了,又要吃。婴儿吃一会儿奶就睡着,其实并不是真正睡着了,而是累了在打瞌睡,往往要吃一会睡一会,反复两三次才能真正吃饱。
母乳量充足有“指标”。
专家指出,一旦新妈妈受到“奶水不足”的假象影响,过早地给孩子添加奶粉,那么这种假象就会变成事实。乳汁的分泌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孩子吸吮得越多就分泌得越多,所以近些年来一直提倡婴儿在出生半个小时之内就应开始吮吸母亲的乳房。一方面是为了能得到珍贵的初乳,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母亲的乳房得到充分的刺激。不孕不育医院住院的新妈妈都有比较深刻的体会,只要是孩子哭了,排除了大小便等原因,护士都会将孩子抱到新妈妈身边,说:“给他喂几
口吧!” 不孕不育医院主任说,新妈妈应该将这种习惯保持到出院以后,只要孩子需要就给他喂奶,不必拘泥一定的时间,也不要急于用奶粉将孩子灌饱。经过最初几天坚持不懈地哺乳,很快新妈妈就会发现自己的乳汁越来越充足,孩子吃奶的时间和量也慢慢形成了规律。
为了彻底消除新妈妈们的困惑,需要一些指标来帮助她们判断母乳量是否充足。不孕不育医院孕育专家说,首先,新生儿如果是纯母乳喂养(不喝水),每天小便能够达到6次或者更多,母乳的量就是没有问题的。另一个就是在孩子满月后,体重能增长1斤,就更没有问题了。
第三篇:揭开PET-CT检查的辐射真相
揭开PET-CT检查的辐射真相
(2014-06-10 19:38:43)
最简单的比喻:全身检查一次PET-CT,相当于一个正常人30年的辐射,一小时就接受。相当于在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的第二天站了一天。《揭开PET-CT检查的辐射真相》
作者:浙江大学 孔德华(浙江大学生物技术学院博士,浙江省博士后健康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健康管理分会委员,杭州高级干部保健疗养院特聘专家。)
2011年底,卫生部在一份文件中提出要规范使用PET-CT,保护患者合法权益,要求其检查阳性率不低于70%。这一表态意味着PET-CT今后必须对症使用。实际操作中,各医疗机构通过PET-CT体检查出癌症的比例均不超过2%。究竟是什么推动了98%的健康人花费近万元,去承受不必要的风险?
PET---CT 用于做暴利的体检生意、PET-CT用于健康人体检历来褒贬不一,真正的专家从不支持健康人去做,从事PET-CT的医生也不会自己或者让家人去做。
“主要是由于肿瘤检出率较低。”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301医院核医学科教授田嘉禾说,此前国内外的相关统计都在1%-2%,近年来在301医院做PET-CT的人当中两成是为了体检,其中查出恶性肿瘤的比例为1.3%,此外还有20%的人检查出冠心病等其他潜在疾病。
对于健康人使用PET-CT体检,田嘉禾的态度是“不提倡,也不反对”。但田嘉禾发现,一些同行更喜欢做最直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用PET-CT挣钱。
国内PET-CT检查费用不一,以全身检查为例,上海统一价格为7500元,广州则是8000——10000元不等,而“北京最贵”,为10000-15000元。中介网站表示“5人以上团购可以帮助申请到九折优惠”。
北京一家知名医院的核医学科负责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PET-CT运营成本相当高,进口价格两千多万人民币,再加上人员、维护费等费用,成本在3000万元左右。但该院由于病源充足,仅2011年一台PET-CT收入即达到4500万元,一年即收回成本。
解放军306医院肿瘤外科医生蔺宏伟率先在微博上公开批评PET-CT被“滥用”,他呼吁:“PET-CT不是用来做健康体检的!”
他曾经问过许多大夫,“你会让自己健康的家人去做PET-CT体检吗?”对方的回答通常都是“才不会”。你可以问一下身边的医生,他会去检查吗?会让他的家里人去检查吗?
被隐瞒和被忽略的风险
事实上,PET-CT异常火爆之下,从业者隐瞒了PET-CT的风险。PET-CT的安全性一直受到质疑。2009年4月《放射医学》杂志的一篇文章指出,在对香港和美国进行的放射剂量研究表明,目前全身PET-CT扫描伴随着大量的辐射剂量和致癌风险。
2009年4月,北美放射学会《放射医学》杂志的研究报告称,全身PET-CT扫描伴随着大量的辐射剂量和癌症的风险。
香港大学放射诊断学系系主任Pek-LanKhong教授等研究者采用了三种目前主流的PET-CT仪器,结果显示其辐射剂量在13-32毫西弗之间;“与PET-CT有相关性的癌症发病率”则为0.2%-0.8%,且年龄越低,风险越大。
因此,研究者建议,应该在有充分的临床理由后再做PET-CT检查,并应采取措施,以减少剂量。
英国杜克大学医学中心辐射安全部的Robert E.Reiman教授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科学界公认,辐射对身体的损害,会随着其暴露在辐射下的次数增加而积累。因此,每一次PET-CT检查都会增加风险,这将在一段时间后最终带来显著的辐射剂量”。Robert E.Reiman强调,儿童所遭受的风险将更大。
然而,几乎没有预约网站主动提示,刚做完PET-CT检查的人,作为潜在的放射源,在短时间内应避免与孕妇和儿童有过多接触。
日本是最早和最广泛使用PET-CT进行体检的国家,由此催生了国际“体检旅游”服务。该项服务目前也吸引了大量中国人。但是即使在日本国内,对PET-CT体检的争议也未能避免。
“用PET-CT进行体检的成本收益如何,这方面的证据还不足。”日本国立癌症中心统计分析科主任片野田耕太表示,“目前PET-CT体检主要是由一些医疗机构的利益驱使,我们还在等待更多的证据,不会将它作为指南来推动。”
一篇发表在2007年《亚太肿瘤预防杂志》的论文表达了更加负面的观点。该研究发现,在用PET-CT对50岁-59岁的健康日本人进行体检时,其阳性预测值仅有3.3%。
在2012年欧洲放射学年会上,一项多中心研究显示,PET-CT在这两方面并不比CT或核磁共振更有优势。
加拿大政府资助的非营利性组织“加拿大医疗服务研究基金会”也指出,PET-CT扫描不仅不能预防癌症相关的死亡,还会给患者带来风险。该基金会的报告指出,一个好的检查应该具有易感性和特异性,错误率较低。它应该能够降低某种疾病的死亡率,而且不应使人们受到不应有的伤害。
“没有证据表明,PET-CT扫描能预防癌症相关的死亡。”在梳理了近年来对PET-CT体检效果评估的多篇论文后,这篇报告称,“PET-CT扫描既不具有易感性也不具有特异性,它还给患者带来大量的风险,包括不必要的检查、过多的放射暴露以及很高的错误率。此外,它还增加了过度医疗的几率。”
具有科学道德的医生看法
北京肿瘤医院消化肿瘤内科一位主任医师指出,PET-CT在发现空腔脏器(胃、肠等)病变方面存在盲区,因此并不能取代胃镜、肠镜等常规检查。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肿瘤科主任欧阳学农对表示:“一般不给健康人作为体检推荐。因为这项检查花费大,辐射较大,在发现空腔脏器(如食管、胃、肠等)病变方面还有盲区,不能代替胃镜与肠镜检查。”
前述三甲肿瘤医院医生指出,PET-CT检查并不能取代CT和MRI检查。“每项检查都有其优势。有时候在做PET-CT检查时,我们还会要求病人进一步进行CT、MRI甚至B超检查。”
事实上,PET-CT检查并不能检查出所有肿瘤。在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上,PET-CT就效果不佳。
有的观点甚至挑战了整个健康体检的必要性。“对健康人进行经常性体检本身就需要质疑。”北京协和医院一位放射科医生对财新《新世纪》表示,“PET-CT能够发现一些很小的肿物,但有时即使发现了也没有意义。因为太小没有办法进行检测,这样的检查只能造成患者的焦虑,引发一轮又一轮不必要的检查。”
实际上,尽管影像学检查进步飞速,但判断是否为恶性肿瘤仍然只遵循一个“金标准”,即对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新的检查手段层出不穷,影像越来越清楚,但一定是好事吗?”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流行病学家乔友林教授,也对PET-CT用于普通人群体检持否定态度。他指出,目前许多癌症都有成熟简便廉价的检测方法,而PET-CT检查过于昂贵,且存在风险,“不具备向全体人群推广的价值。”
“让每个健康人体接受PET-CT扫描绝对不是好的医疗实践。”全球最早参与PET-CT研究的新加坡国立大学David W.Townsend教授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我在芬兰的癌症检测中心参观时,特意咨询PET-CT的使用范围,院长Markku Mattila教授告知,不会随便使用PET-CT进行体检。“再有钱也没有用,必须得其他仪器检查之后,医生认为有必要才能做。”
“这不是因为价格,而是因为风险。”荷兰癌症研究所核医学部专家柯尼里斯·霍夫纳格尔(Cornelis A.Hoefnagel)表示,“像日本那样的PET-CT体检,可能100个人里才检查出3个人。为了3个人而让其它97个人承担辐射风险,不值得。”
PET-CT的辐射量
PET-CT检查使用的显影剂一般为放射性同位素的氟-18(18F-FDG),按0.1 mCi/公斤体重的注射计量来算,一般情况下受检者所注射的放射性显影剂的计量不会超过10mCi。也就是说,做1次全身PET-CT检查辐射量约为10-32毫西弗,普通人每年接受的天然辐射为1000-2000微西弗,(注:1000微西弗=1毫西弗,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泄漏的事故等级为5级,第二天核电站附近1.1公里,辐射量每小时351.4微西弗)
最简单的比喻:全身检查一次PET-CT,相当于一个正常人30年的辐射,一小时就接受。相当于在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的第二天站了一天。
第四篇:揭开赴美带薪实习生的真相(图)
揭开赴美带薪实习生的真相(图)
2013-08-14 01:17:06评论(10)教育
暑期赴美国带薪实习生采访录
图文:心路独舞
2007年以来,暑期赴美带薪实习生的项目(简称SWT)开始在中国渐渐流行起来,如果你在网上搜索的话,你会找到很多中介的宣传网页,上面罗列了这个项目的许多优点,其中包括时间长(带薪工作二至四个月,最后一个月旅游)、了解美国多元文化、为升入名校和进入世界名牌公司打基础、训练纯正的美式口语、广泛结交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等。
赴美国带薪实习项目是根据美国1948年通过的《信息及教育交流法案》而设立的,于1961年纳入并扩展为《教育及文化平等交流法案》,其中的“交流访问学者项目”作为其修正案被颁布实施。通过这个项目,外国大学生可在暑假期间到美国工作和旅游,签证的最长时间可以为四个月。该项目在欧洲、美洲及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已运作了四十余年,约六年前开始在中国推广,目前已有3000多人加入。
尽管赴美国带薪实习项目周期长,表面看起来运作成熟,但因涉及环节很多,这两年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其中包括到美国500强企业实习是一个误导性宣传,实际工作常是一个短期的苦力活,存在高额收费和反复再收费的陷阱,而一个月的旅游根本没有,居住条件恶劣且在不安全区,遇到问题“申诉难”和“维权难”,而实习生稍表现出不满就会被威胁要遣送回国等。
为了了解这些实习生的真实情况,我这次到Myrtle海滩度假的同时也带着一个特殊的任务,即采访并拍摄这里的暑期国际实习生,因为这是他们在美国最集中的城市之一。在我居住的酒店里,就有很多打扫卫生的人是来自中国、俄罗斯、乌克兰、泰国等地的国际实习生,他们愿意和我交谈并告诉我他们的经历,可惜都不愿意出镜。于是我每到一地,都特别留心带有口音的年轻工作人员,一旦发现就上前搭讪,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一个美国快餐店里我终于找到了来自爱尔兰的劳拉(Laura)和来自俄罗斯的安德鲁(Andrew,在省略姓氏的前提下他们允许我使用他们的第一名字),他(她)们愿意被采访和拍摄,拍了几张工作场景的片子后,我约好晚上打烊(11点)前专门前来采访。劳拉英语是母语,因此滔滔不绝;而安德鲁的英语则带有明显的俄罗斯口音,性格也有些内向。以下是对话记录。
舞:你们怎么来到这里的?
劳:通过中介,我每个暑假都工作,这次换个方式到美国来。
安:也是通过中介,这是第一次到美国来。
舞:来之前知道是在快餐店工作吗?
劳:知道是服务业。
安:知道,英语好的在餐馆、酒吧这些能和美国人直接接触的地方工作,而英语差的在旅馆打扫卫生等。
舞:中介收取费用高吗?在这里的工资如何?
劳:中介收取介绍费用,约合200美元的样子,我们自己买机票和租房子,六个同行的姑娘合租一个三卧室公寓,能拿到的只是最低工资(联邦最低工资每小时7.5美元),最低工资与餐馆支付之间的差价归中介。
安:中介收取的费用中包括住宿和介绍费用,约合2000美元,自己买机票,和五个人合租一套两卧室公寓,中介付给最低工资,不知道餐馆给中介的工资多少。
舞:工作主要做什么?时间怎么样?收入能够抵消费用吗?
劳:我们轮班,或者上午11点到下午5点,或者下午5点到晚上11点,主要工作是前台记录点菜,打扫卫生等,小费不多但归自己,吃饭免费,收入可以养活自己并抵消机票等消费,但旅游就说不上了,已经快八月中,工作就要结束了,我哪里也没去过,走之前我可能会去纽约两、三天看看朋友。
安:情况类似,只是我的花费超过收入,主要是感受美国吧。
我抓住这个话头问安德鲁:那你对美国有什么感受?
安:目前为止我还哪里都没去过,基本上可以说只体会到了美国不好的地方,好的地方还没有机会看到。
我继续深入追问:你说的美国不好的具体指什么?
劳拉抢过话头:这里的安全,Myrtle海滩市是美国犯罪率列第七位高的城市,外国学生常被当地的黑帮等当成抢劫目标,尤其一不小心露出外国口音时。我们下班晚,自己没有车,比如今晚11点了,往回走就比较打怵,因为收入低,我们住的都不在好区里。
我看到安德鲁也在点头。
我马上联想到对中国实习生的一些报道,于是随口问了一句:你们认识中国来的实习生吗?
劳拉摇摇头,但安德鲁回答:有几个住在我们的公寓里,在酒店做保洁,但他们很少和别人来往,比较抱团。
舞:你们来美国前在自己国家读书的专业是什么?夏季没有和你专业接近的工作吗?
劳:我是大学社会福利专业三年级学生,英国的社会福利体系和美国有很大不同,没人出钱雇我来美国工作的,我们一起来的都是我们学校的在校生,主要做餐馆侍应生,有个学音乐的在海滩酒吧做DJ,算是和专业最接近的。
安:我是物理学的硕士生,将来想来美国读博士,但是很难联系到物理相关的夏季工作,至少我们学校的硕士生都没有,这一次只能算是提前来这里感觉一下吧。
我马上接着问:那你有机会去美国的大学看看吗?
安:看过附近南卡的学校,因为没有车还没有机会看其他的,离开美国之前会有远房亲戚开车带我到处转上一周,我想去纽约的一些学校看看。
我突然想到签证的问题,于是问:你们这次来的J-1签证是否在转成其他签证前有回国服务两年的限制?
劳拉显然不知道我说什么,说明没有,但安德鲁却肯定地点点头。
独舞评语:
赴美带薪实习的学生是先得到了预雇佣而进入美国的,持J-1交换学生学者签证,进入美国后不能换雇主,而且在转成其他签证前或者要回国服务两年、或者需要豁免这项服务两年的要求。一句话,这类实习生只能给最初签合同并赞助其签证的雇主工作,一旦辞职便在美国失去了合法身份,必须马上离开,否则会变成非法滞留而被遣返,没有机会转成其他签证。
我算了一下劳拉和安德鲁的收入,按每天工作7小时、每小时7.5美元、每周工作七天来计算,三个月共十三周的收入大约在4800美元,再加上小费的话(这是快餐店小费很低甚至没有)就算6000美元吧,去掉住宿(自己租)、飞机票、中介、基本生活等其他消费的话能有两千美元剩下来就已经很不错,要是再去旅游的话基本上就没什么剩下来了,况且谁又能在三个月里不休息、连轴转每天工作?
我在住的酒店里也遇到了几个不愿透露姓名的浙江实习生,他们跟我讲了类似的情况——全部花费四千多美元以上,租房费用明显被敲了竹杠,中国学生住在一起,自己做饭吃,鲜有机会和美国人打交道,练习口语的机会极少,听力靠看电视,晚上不敢出门因为没车很不安全;每天的工作就是打扫酒店房间的卫生,当时中介说的“与美国同事以及来自其它国家的学生并肩工作”的说法如今看来就像天方夜谭,顶头上司是一个墨西哥女子,英文很难懂,目前快要离开了还没有机会看美国的大学等。
访谈结束时,我的心情十分沉重,那些中介机构网页的华美宣传和我亲眼所见的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压在我心头让我喘不过气来。也许现实中也会有极为幸运的中国学子进入了美国五百强企业暑假带薪工作,告诉我的话我会愿意前去采访拍摄,但我相信数目一定极少,因为我自己工作大学的美国学生找到一个和专业相关的夏季实习生位置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还多是一些热门技术专业,并需要经过递交申请、推荐人信件、电话甚至亲自面试等步骤,尤其是在经济低迷的今天。
时间已经接近午夜,我主动要求开车送他们回到住处,两人反复告诫我不要逗留或下车拍摄,而光线也太差,我只好离开了。
后注:我住的酒店在沿海岸线的海洋北大街(North Ocean Boulevard)和一街(1st Avenue)的交接路口处,照片中的快餐店就在附近,离“家庭王国”游乐场和水上公园只有一街之遥,具体见下面的图片。
夜幕下的海滨市很美。
酒店和水上乐园之间的街角隐约可见这家快餐店。
快餐店白天很忙,远处柜台前忙碌着的便是安德鲁(蓄络腮胡)。
晚上11店关门,我在等待最后一个顾客离开。
看看劳拉忙碌收拾的样子。
很有亲和力的丫丫常常是拉近我和采访者之间的媒介。
离开前还要为第二天开业做准备,劳拉该是累了。
海滨市治安不好真不是随便说的,这是我在一个餐馆吃饭时看到窗玻璃上的弹孔痕迹,不知道什么时候留下来的。
而快餐店周围的大酒店里就有暑期带薪实习生在做保洁工作。
快餐店的周围有大型家庭游乐场和水上乐园。
淹没在夜色中的快餐店就是他们所谓暑假实习工作的地点。
第五篇:大数据揭开诈骗老人真相推动监督
大数据揭开诈骗老人真相推动监督
看着手里的被害人名单,范燕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年龄最大的94岁,范燕突然明白了被害老人围着她说的那句话:“检察官,请你快点办案,真怕我们有的人等不到你办好,人就没了。”
范燕是浙江省兰溪市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2021年8月18日,兰溪市检察院收到一起涉嫌集资诈骗罪案件,范燕是该案的承办人。
以高息回报为诱饵诈骗54人300余万元
这是一个专门针对老年人的骗局。
2018年5月14日,俞某(另案处理)伙同唐某(身份不详)等人成立了一家公司。在公司没有实际经营的情况下,他们以养老、旅游、投资为由,以高额利息为诱饵,向老年人群体非法集资。2018年8月,林某加入该公司,同年11月底,林某负责管理公司,继续以高额利息为诱饵向老年人非法集资。
在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期间,林某等人先后骗取54名被害人的信任,非法集资312.5万元。“他们将集资到的钱主要用于支付高额利息及个人挥霍,到案发时,除了已归还被害人的部分本息,实际造成被害人财产损失236万余元。”范燕告诉记者,案件涉及被害人众多,她不敢有丝毫懈怠,认真审阅全部案件材料,逐一核实案件事实与证据。2021年12月6日,兰溪市检察院将该案起诉至法院。
今年3月3日,法院以集资诈骗罪判处被告人林某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10万元。案件办结了,范燕并没有感到轻松。看着法庭上那些被骗的老年人,他们省吃俭用攒的几万元就这样被骗没了,而又有多少老年人像他们一样,经历过或正在经历诈骗呢?
“这样的案件并非是个案,因为它呈现出一种相对成熟的运营模式。公司法定代表人对公司运营情况不清楚,其背后的操纵团队又因为使用虚假身份而不见踪影,这明显是一种幕后‘实际控制人’+傀儡式‘真实工具人’的公司运营模式。”想到这里,范燕决定先查一下俞某名下是否还有其他公司存在,经过调查发现,俞某名下注册公司达21家,除3家公司已被吊销营业执照外,其他18家分公司均为“存续”状态,其中金华地区有3家,2家已案发。
“俞某名下注册这么多家公司,而且都是分公司,肯定有问题。像他们这种公司运营模式,是具备较强的可复制性。”范燕告诉记者,以投资养老产业为名针对老年人实施诈骗的案件并不在少数,需要及时打击治理。于是,她将开展老年人康养领域非法集资类案监督的想法向院里作了汇报。兰溪市检察院对此高度重视,并成立专门小组开展工作。
破解数据壁垒通过个案深挖实现类案监督
如何通过个案办理实现类案监督呢?“近年来,浙江省检察院在全省大力推进数字检察,积极探索构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新体系。对我们来说,以大数据赋能实现类案监督,是最优的选择。”兰溪市检察院检察长张洪峰告诉记者,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如何建立监督模型成为最大的难题。
张洪峰将这一情况上报给金华市检察院,金华市检察院对此高度重视,全程参与办案指导。
实现类案监督,首先要找到此类案件的共性特征。“通过对全国检察业务应用系统内的案件进行查询分析,我们发现该类案件存在较为明显的类型化
特征。犯罪嫌疑人注册公司后,既不开展业务,也不参保、缴税,实施诈骗的业务团队均使用虚假的身份,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一般为外地户籍,且一名法定代表人跨区域注册多家公司,注册的时间也都相近。”范燕告诉记者,在金华市检察院的指导下,小组成员经过多次分析研判,初步确定了此类案件的共性特征。
分析得到的共性特征是否准确?现实中,这些涉嫌犯罪的“空壳公司”还有哪些特征?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数据要素,范燕及小组成员走访了市场监管部门、社会保障部门、税务部门、银行等多家单位。
范燕告诉记者,每一家单位对此都非常支持,积极帮助分析此类注册公司的特征。最终,他们明确了此类犯罪案件的共性特征:首先,它以团伙作案为手段;其次,公司不参保、不缴税,无实际业务经营,公司账户银行流水异常;再次,一人名下注册多家公司或关联人之间存在多家公司,然后以投资养老产业为名针对老年人实施诈骗。
共性特征明确了,新的难题又来了。如何确定大数据分析所需要的数据要素呢?“市场监管、税务、社会保障、银行等部门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比如如何筛选那些不参保、不缴税的公司?社会保障部门就告诉我们,可以用养老人数、工伤人数、参保月数3个数据来比对。”范燕告诉记者,各单位的支持让他们破解了数据壁垒,并完成了数据采集。
很快,该院利用浙江检察数据应用平台,建立起了“老年人康养领域集资类案法律监督模型”,开始进行数据碰撞。
办一案、治一片类案监督成效显著
经过数据碰撞发现,在兰溪注册的1.5万余家有限公司中,筛查出74家
异常公司。经比对全国检察业务应用系统数据及公安机关立案信息,发现以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立案的9家养老诈骗公司均在该名录中。
剩余的65家异常公司是否有问题呢?兰溪市检察院立即将线索移送至公安机关,开展进一步核查。经过核查发现,剩余65家异常公司中,有33家公司存在嫌疑,其中可能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尚未立案的有3家,查无此公司或无法联系负责人的有8家,无实际经营或已停业的有22家。
记者了解到,针对这33家嫌疑公司,兰溪市检察院建议公安机关进一步核查,在查明公司经营状态、经营范围是否存在非法集资行为的基础上,及时对涉嫌犯罪的公司或人员立案侦查,并将跨区域的线索进行移送。在此基础上,该院还联合公安机关共同开展“护航养老跑道”专项行动,进一步推进老年人康养领域各类犯罪的溯源治理。
在将线索移送公安机关的同时,该院也同步将线索移送市场监管部门并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对“空壳公司”依法清理、整顿。不仅如此,兰溪市检察院还会同市场监管、税务、社会保障、公安机关等部门,建立老年人康养领域公司特征化预警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协同研判机制,加强不同领域的监督协同共治。
正当范燕欣慰于此次类案监督取得的成效时,一个新的消息传来,让她看到了此项工作更大的价值——金华市检察院出台《金华市检察机关开展养老诈骗法律监督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老年人康养领域集资类案法律监督办案指引》,决定以数字赋能养老诈骗专项整治,在全市检察机关开展老年人康养领域类案法律监督专项行动。
“我们希望以数字赋能助力养老诈骗专项治理,以数字化改革撬动法律监督,强化检警协作、行刑共治,全方位推动对养老领域各类犯罪的源头治理。”金华市检察院检察长钟瑞友告诉记者,出台实施方案及办案指引,就是要在全市范围内,通过数字化类案监督办理,全面清理涉老年人康养领域的“空壳公司”,依法打击各类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实现“办一案、牵一串、治一片”的监督规模效应。
通过个案深挖实现类案监督,通过大数据建模赋能检察监督,通过“检+N”协作共同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在打击整治老年人康养领域各类犯罪中,金华市检察机关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并积极努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