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我市富头蔬果专业合作社的调查分析
对我市富头蔬果专业合作社的调查分析
一、富头蔬果专业合作社主要作情况分析
富头蔬果专业合作社于2006年 1月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是一个跨乡镇股份制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占地面积700平方米,总投资599万,目前入社社员达680人。2010年销售蔬果15万吨,交易额达1843万元,助农增收200多万元,除帮助完成富头村全部蔬果销售外,还带动邻近5 个乡镇30%的蔬果销售。合作社2006 年被评为“南平市示范合作经济组织”,2007年被省农办确定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试点单位,2008年被评为“南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07年以来,蒋耀平、卢展工、雷春美 等商务部、省、市领导先后到合作社视察指导工作,合作社成为南平市乃至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典范。其主要运作情况如下:
l、收入来源。富头蔬果专业合作社的收入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市场管理费收人。合作社采用竞价销售模式,通过登记数量、评定质量、拟定基价、投标评标、结算资金等方法进行招标管理,农户提前一天到合作社登记次日采摘量,由合作社统计后张榜公布,组织客商竞标。竞标后由合作社组织专人收购、打包、装车,客商与合作社进行统一结算,合作社在竞标价的基础上每斤加收0.002元的管理费,社员再与合作社进行结算,此项收入合作社每年约为 15万元;二是资金互助放贷收入。合作社成立股金部,开展资金转账、资金代储、资金互助等服务。互助资金主要来自社员入股资金和剩余货款,规定凡是人市交易的客商在收购农产品时,必须开据合作社统一印制的“收购发票”,货款由合作社与客商统一结算后直接转入股金部,由股金部划 1
人社员个人账户,农户凭股金证和收购发票,两天内就可到股金部领到出售货款,未领出货款合作社给予结算利息。合作社把股金和剩余货款集中起来,放贷给资金困难种植户、经营户,此项收入合作社每年约为15万元。
2、利润分配。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原则,实行两次利益分配机制。第一次面向全体股东以获利的80%,按出资比例进行分红,第二次面向全体社员以获利的20%,按社员提供的产品量进行“二次分红”,合作社自成立以来已实现分红216万元,给社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3、发展积累。实行两条渠道开源节流:一是股金筹措。每股股金5000 元,每个社员最多不得超过10股,合作社成立以来共入股社员490户,筹集股金312.5万元;二是财政支持。主要是各级给予的项目支持,如富头蔬果专业合作杜申报了“2009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流通项目”,并得到 省上批复。共获得中央、省、市、县财政资金支持88万元,建设了冷库、市场、加工车间等一大批基础设施,该项目总投资476万元,为富头蔬果专业合作社的后续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二、目前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富头蔬果专业合作社近年来的长足发展主要得益于其有效运作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但合作社在发展中还是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是生存问题。富头蔬果专业合作社市场管理费一年收人约为15万元,资金互助放贷收入约为15万元,合计总收入为30万元。开支方面,合作社市场用地年租金为0.8万元,水电费约为2.3万元,固定职工`工资为 10万元,临时工工资为16万元,合计总支出为29.1万元。合作社的日常运作可以讲是勉强维持,但前期由各股东投入高达280万元的市场及办公楼建设
资金利息却无法给股东结算,各项基础设施折旧更不必说。
二是办证问题。合作社在发展中需要征用少量土地用于交易市场、储运仓库、冷库等设施建设,但目前对于合作社征用土地、办理发证都没有相应的政策、法规,按工业用地办理,没有指标,费用太高,承受不起。租赁土地不合法,产权又不明显,无法办理产权证。
三是贷款问题。由于没有土地证、产权证可供抵押,金融部门出于自身的资金安全考虑,无法给合作社发放贷款,合作社内部开展资金互助服务也由于没有金融支持,而难以有效展开。
四是免税问题。虽然国家对合作社自产自销的农产品都给予了免税,但由于税务部门对合作社基础设施建设这块还没有具体的免税政策,依然参照工业企业同定资产投入征缴 8.7%的税收,使合作社不堪重负。
多重因素造成农民专业合作杜产权不明晰、融资存在困难,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所需自筹资金和银行贷款难以保证。
三、富头蔬果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启示
启示一:规范管理、增强服务功能是合作杜发展的先导和前提。农民专业合作杜要健康发展必须要有健全、规范的制度作保障,而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如何则直接关系对农民的吸引力,没有服务功能的合作杜将只能是一个摆设,必 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亡。
启示二:建立公共积累、发展公益事业是合作杜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共积累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明确规定可以提留的,其重要性主要有三:其一,公共积累可以把普通社员与合作社利益“捆绑”起来,实现同舟共济;其
二,合作社要发展壮大,就必须从利润中提留一部分公共积累,用于扩大再生产,用于集体福利支出;其三,合作社要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也必须要有公共积累。
启示三:延长产业链条、促进农民增收是合作杜发展的源泉动力。生存问题始终是合作社最重要的问题,合作杜要生存唯有靠自身的经营,要有效促进农民增收也唯有靠经营。合作社在农资采购、集中销售、组织运输、加工、储藏、金融服务等方面直接参与经营,将能有效解决许多部门包不了、社区组织统不了、一家一户办不了的事情。
启示四:争取政府支持、用足用好各项优惠政策是合作杜发展的必备条件。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农民为主体,而大多数农民的科技、文化、法制等素质比较低。因此,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初期,离不开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推动与服务。政府的推动不仅不会削弱合作杜的自治性,相反,对促进其健康发展大有益处。
启示五:注重特色发展、打造品牌是合作社发展的一大捷径。由于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处于发展的初期,进入门槛底,科技含量不高,极易造成低水平的盲目竞争。为了规避风险,合作社必须在“特”字上作文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即在特色产品、特定技术,特殊市场方面下功夫,形成他人不容易有的特色优势,形成独有的品牌效应。
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议
1、探索新的扶持方式。项目扶持,对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十分重要。但对大部分合作社来说,由于其是公益性质,注定其利润率较低,目前 最迫切的还是如何维持运转的问题。建议出台专门政策,对达到一定规模、运转规
范、社会效益明显的合作社日常管理费用给予财政补助,提高财政扶持的实效性。同时降低自筹资金比例。由于合作社一般起步都较迟,正处于发展壮大时期,资金积累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建议降低合作社项目自筹资金比例。
2、加强对合作杜的监管。目前对合作杜的管理部门很多,有农业局、经贸局、供销社、工商局等,多头管理极易造成无人管理。目前最迫切的是要 明确具体的管理部门,特别是对合作社财务要加强监管,以维护广大社员的根本利益,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第二篇:蔬果专业合作社工作总结
永泰县高盖山蓝丰蔬果专业合作社位于永泰县西部—永泰县大洋镇珠洋村,距福州约 100公里、离县城33公里、离镇约3公里,是同安镇、霞拨乡、大洋镇交界处,海拨640米,冬寒夏凉,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1228毫米,年平均气温17℃,极端最高气温33℃,极端最低气温-2℃,日光时间长,无霜期长。农民合作社成立于XX年年9月份,当初只有十八人,发展至今己达一百一十八人。种植各种蔬菜面积由XX年年不足50亩,发展至今累积种植面积达2210亩﹙不包括水稻569亩﹚,畜禽养殖累积9013头,林竹面积63亩,创造总值达二千多万元,大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领导的重视,合作社成立以来得到了在福州市创新办、市委组织部、市环保局、永泰县委、县政府、县委组织部、县农办、大洋镇党委、政府、领队长林裕煌、副队长苏涵霖等领导和驻友们的大力帮助、支持下。特别是福州市环保局局党组书记、局长辛承安同志在百忙中三次抽出时间到我村调研、市农办严金官主任、市农办党委书记副主任陈水俤、李武处长几次到我村检查指导。还有省领导原副省长潘心城、省农办林伯英副主任、副市长陈为民、市政协副主席李纯粹、捆绑单位市台盟黄小如主委、气象局陈玉珠局长、纪检组长侯彩萍、县领导黄忠勇书记、林承超县长、郑立副书记、郭宜超常委副县长、县委织部陈荣生部长、县农办领导、市人大代表一行28人等到珠洋村视察、2010年7月1日市委方清海副书记带领市农业局、市委农办、市气象局、市财政局、建设局等有关部门到珠洋村调研合作社成立以来所做工作,并得到了领导的肯定。省、市、县新闻单位还多次报道珠洋村发展状况,特别是省委、省农业厅、省农办主办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专门报道珠洋村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主要做法是﹔
一、因地制宜、成立合作业
发展农村经济,让农民增收,村财增收,是每位下派干部最迫切的心愿。珠洋村地理位置偏僻,海拔高,远离省城、县城,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海拔高,气温低,可以发展反季节蔬菜、水果,这又成了珠洋村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势因素。
珠洋村主要以外出务工,和种植各种农作物为收入。农作物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每亩年产粮食一千斤右左,按照每斤一元计算,一年每亩只能收入一千元左右。当我于XX年年8月份被福州市委下派到该村以后,就深入群众、田间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村情,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用活、用好项目资金,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经调研可种植蔬菜、水果等面积较大,其中可种植蔬菜800多亩,种殖蔬菜年亩产值达一万多元。在调研中还发现余能涛夫妻俩利用自己的一亩耕地种植各种蔬菜年收入在一万元右、刘其杯同志也有同感。可种殖茶叶、李果、毛竹、杨梅共有1000多亩。种植蔬菜丰富,有悠久的传统,地处海拔630多米属无公害高山蔬果。但由于地理位置和农村市场的局限性,蔬果因价格问题成熟后销路难,大多数积压腐烂。在这情况下,农民久盼能通过某个组织或某个公司销售出去, 我作为市挂职的第一书记听说后很是担忧。如何使在家的20﹪农民发动起来,发展种植、养殖走向致富,带动30﹪在外务工底收入人员返乡一起走向富裕。通过多次翻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上网查阅其他地区的做法。在与县农办几位领导商讨后,认为可以联合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方式与福州蔬菜公司联合起来把生产产品推销出去,是个可行的办法。为此,我专门请示大洋镇主要领导。镇领导非常支持镇党委书记张剑锋、镇长温智育还特派经管站站长檀怡敏同志协助,在市、县有关领导的协调下,在农办和工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福建蓝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真诚手合作下﹙特说明;潘月华总经理多次到珠洋村协调,还表示坚决无偿地为社员服务,并赠送每个社员半吨有机肥,价值1000多元﹚,在珠洋村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经协商同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与福建蓝丰现代农业发展有现公司,采取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民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与福建蓝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于XX年年9月份成立福州市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充分依托蓝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人才、技术、市场优势。在商品流通、组织购销、科技服务方面开展合作,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和增加农民的农业收益。与优势企业联合开展生产、销售反季节蔬菜、水果,让生产与销售、生产与技术、生产与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2010年12月份被中共永泰县委评为“科普工作先进单位”。省、市新闻单位多次报道过,特别是2010年元月18日福建省委、省农业厅、省农办主办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新农村发展建设,省电视台教育频道还专门报道珠洋村农民合作社发展状大约10分钟。福州市电视台于2010年6月8日第一套 18时40分和第三套21时,福州新闻“报道珠洋村农民合作社发展和新农村建设”。2010年7月1日市委副书记方、纪检书记清海同志还带领市委农办、农业局、气象局、财政局、建设局等部门在县委书记黄忠勇、县长林强、副书记郑立等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陪同下到珠洋考察,亲自查看合作社基地、听取村第一书记叶儒有的汇报和与社员交谈,了解生产状况和产生效率等。对合作社的发展讲了,“六个很好”。2010年7月12日19点30分省电视台经济频道还专门报道珠洋村农民合作社。
二、让首批参社人员先产生效益,带动其他村民共同参与。
首先是村财和福建蓝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预支购买菜种、有机化肥(蓝丰公司赠送)、农药等,待收成产生效率,再回收成本。让他们先富起来带动周边群众自动参与,特别是去年的经济危机,使部份外地务工人员返乡参加合作社。通过一年多的发展由当初只有十八人至今已达一百多人参与。种稙面积由当初不值五十亩发展至今累积达二仟亩。
三、合作社的成立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使农田的价值提高,由原每亩单净种植水稻产值只有一千元左右,提高到最高达二万元,最低也有七千元左右。二是合作社实施种植、销售信息共享(蓝丰公司负责),农药﹙单价约降价30﹪﹚、化肥﹙单价约降价15﹪﹚、种籽﹙单价约降价20﹪﹚统一采购﹙据统计为社员减少投资约二十万元﹚,技术统一指导,产品统一集中出售,实现了降低种植成本,增加产出效益,提高农民收入的效果。三是使农民打开市场,了解行情,解决后顾之忧,放心扩大再生产,走向集团化,走进大市场﹙如刘其杯同志在成立合作之前夫妻俩亩年只有种二至三亩,而今发展种植马柃薯12亩、西红市53亩、大白菜21多亩、青瓜53多亩等、长年聘用当地农民工十多人﹚。四是减少福建蓝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有机肥的成本,由其生产直接销售给农民,减少广告费。五是提高农田的作用率,发挥海拨高、气温低的优势,研究制定一年四季种植各种品种(春、夏、秋可种槟榔芋、生姜、西红市、青瓜、四季豆、等,冬季可种植芥菜、观音菜等通过冰霜冻非常吃)。六是农民合作社与福州市气象局农业研究站,共建试范基地,气象局还免费赠送合作社马铃薯种一千多斤,优良稻谷种100斤(合计总价约一万元)。马铃薯己收成,亩产达4000多斤,亩产值达5000元左右。七是聘请县农业局、县科委有关专家免费为社员讲授种植、养殖技术,不断提高他们的技术技能。八是福建蓝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免赠送给农民合作社有机肥50吨约十万元,各种种仔20斤约三仟元,各种农药50瓶﹙袋﹚约伍千元。九是在这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解决部份农民工返乡就业难的问题。﹙如陈乡长2010年返乡种西红市13亩、槟榔芋9亩,当年净收入达8万多元,远高于在外务工。今年更加扩大发展,己种西红市约23亩、槟榔芋12亩等。2010年就更多返乡如:张志花、余能钻等种植西红市、大白菜、槟榔芋等、余世旺返乡与其父一起发展养猪、李仕文返乡养羊等﹚。十是2010年11月12日农民合作社参加2010年第二届亚太批发市场大会即第三届中国﹙福州﹚国际农副产品展。参展产品有;大白菜、槟榄芋、生姜﹙红姜﹚、花菜、粥鸡、煊鸭等。中共福州市委方清海副书记、市农办严金官主任、陈水俤副主任、贸发局林厚新局长、郭水平副局长等,到珠洋村的参展点检查指导,对布置很满意。通过这次的展销会大大地提高珠洋村的知名度和对珠洋村特色产品的了解。参展四天来共出售大白菜500斤、槟榄芋XX斤、生姜﹙红姜﹚3000斤、花菜500斤、粥鸡200头、煊鸭200头等,金额达39350元。最后一天还供不应来、许多市民在问福州那里有我们的生姜、槟榔芋、大白菜等产品买,并建议我们在福州设一个专卖店。福州电视台12日晚6点40多分、9点多、11多三次报道珠洋村参展点。
四、合作社不断壮大发展。
农民合作社成员由XX年年9月份当初只有十八人发展至今已达一百一十八人。种植蔬菜面积由XX年年不足50亩,发展至今累积种植面积已达2210亩﹙不包括水稻569亩﹚,畜禽养殖累积9013头,林竹面积63亩。2010年农民合作社共筹集资金186万,发展种植槟榔芋130亩、西红市150亩、席草80亩、花菜60亩、长豆80亩、四季豆60亩、青椒19亩、青瓜65亩、姜70亩、日本白皮蚕豆30亩、上海青50亩、大白菜50亩、观音菜50亩等累积共计约980亩。发展养猪330多头、养羊160多头、养鸡鸭各约XX多头,大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最高社员一人净增收入六万元以上,最少社员一人也净增收入一千多元,平均每个社员净增收约七千元,全村人均平均净增收提高三百多元﹙不包括在外务工的收入﹚。特别是2010年以来的经济危机,部份农民工还乡看到2010年在家发展种、养的社员收入比其在外务工还多的情况促进下,2010年部份农民工也还乡加入农民合作社,壮大合作社的新生力量,农民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据统计至2010年11月份共筹集资金343万元,发展种植西红市271亩、生姜93亩、槟榔芋152亩、莴笋杆52亩、大白菜130亩、马柃署11亩、四季豆12亩、黄秋葵10亩、青椒39亩、席草52亩、地瓜132亩、扁豆12亩、青瓜398亩、花菜12亩等共计1232亩,种殖水稻263亩,预计种植面积比2010年翻一翻。发展养猪331多头、养羊80多头、养鸡鸭各约1800多头等,预计种、养数量累积比2010年翻一翻。预计社员人均收入会比2010年翻两翻。大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五、存在问题。
一是资金不足,无法建保鲜仓库,提高收益和购买电脑,上网公开发布农民合作社的种植、养殖情况信息。二是技术人员不足,有些病虫害要带到福州请专家“就诊”、三是三名聘用专职人员都未发补助(出纳、仓管、技术和信息员)。
六、下一步。
一是继续发展壮大合作社,扩大种植面积及品种和养殖。二是争取资金建一个保鲜仑仓库和有机化肥、农药、种子等的储存仓库。三是聘请一名专职的高级农科人员。五是争取资金修建灌溉主渠(河道清淤和加固)达到五十万一遇。六是为满足福州市民的要求,准确在福州开设一个超市专卖合作社的产品。
需要领导帮助解决的问题有;资金不足
第三篇:蔬果专业合作社工作总结
永泰县高盖山蓝丰蔬果专业合作社位于永泰县西部—永泰县大洋镇珠洋村,距福州约 100公里、离县城33公里、离镇约3公里,是同安镇、霞拨乡、大洋镇交界处,海拨640米,冬寒夏凉,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1228毫米,年平均气温17℃,极端最高气温33℃,极端最低气温-2℃,日光时间长,无霜期长。农民合作社成立于XX年年9月份,当初只有十八人,发展至今己达一百一十八人。种植各种蔬菜面积由XX年年不足50亩,发展至今累积种植面积达2210亩﹙不包括水稻569亩﹚,畜禽养殖累积9013头,林竹面积63亩,创造总值达二千多万元,大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领导的重视,合作社成立以来得到了在福州市创新办、市委组织部、市环保局、永泰县委、县政府、县委组织部、县农办、大洋镇党委、政府、领队长林裕煌、副队长苏涵霖等领导和驻友们的大力帮助、支持下。特别是福州市环保局局党组书记、局长辛承安同志在百忙中三次抽出时间到我村调研、市农办严金官主任、市农办党委书记副主任陈水俤、李武处长几次到我村检查指导。还有省领导原副省长潘心城、省农办林伯英副主任、副市长陈为民、市政协副主席李纯粹、捆绑单位市台盟黄小如主委、气象局陈玉珠局长、纪检组长侯彩萍、县领导黄忠勇书记、林承超县长、郑立副书记、郭宜超常委副县长、县委织部陈荣生部长、县农办领导、市人大代表一行28人等到珠洋村视察、2010年7月1日市委方清海副书记带领市农业局、市委农办、市气象局、市财政局、建设局等有关部门到珠洋村调研合作社成立以来所做工作,并得到了领导的肯定。省、市、县新闻单位还多次报道珠洋村发展状况,特别是省委、省农业厅、省农办主办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专门报道珠洋村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主要做法是﹔
一、因地制宜、成立合作业
发展农村经济,让农民增收,村财增收,是每位下派干部最迫切的心愿。珠洋村地理位置偏僻,海拔高,远离省城、县城,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海拔高,气温低,可以发展反季节蔬菜、水果,这又成了珠洋村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势因素。
珠洋村主要以外出务工,和种植各种农作物为收入。农作物主要以种植水稻为主,每亩年产粮食一千斤右左,按照每斤一元计算,一年每亩只能收入一千元左右。当我于XX年年8月份被福州市委下派到该村以后,就深入群众、田间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坚持从实际出发,立足村情,着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用活、用好项目资金,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经调研可种植蔬菜、水果等面积较大,其中可种植蔬菜800多亩,种殖蔬菜年亩产值达一万多元。在调研中还发现余能涛夫妻俩利用自己的一亩耕地种植各种蔬菜年收入在一万元右、刘其杯同志也有同感。可种殖茶叶、李果、毛竹、杨梅共有1000多亩。种植蔬菜丰富,有悠久的传统,地处海拔630多米属无公害高山蔬果。但由于地理位置和农村市场的局限性,蔬果因价格问题成熟后销路难,大多数积压腐烂。在这情况下,农民久盼能通过某个组织或某个公司销售出去, 我作为市挂职的第一书记听说后很是担忧。如何使在家的20﹪农民发动起来,发展种植、养殖走向致富,带动30﹪在外务工底收入人员返乡一起走向富裕。通过多次翻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上网查阅其他地区的做法。在与县农办几位领导商讨后,认为可以联合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合作方式与福州蔬菜公司联合起来把生产产品推销出去,是个可行的办法。为此,我专门请示大洋镇主要领导。镇领导非常支持镇党委书记张剑锋、镇长温智育还特派经管站站长檀怡敏同志协助,在市、县有关领导的协调下,在农办和工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福建蓝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真诚手合作下﹙特说明;潘月华总经理多次到珠洋村协调,还表示坚决无偿地为社员服务,并赠送每个社员半吨有机肥,价值1000多元﹚,在珠洋村广大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经协商同意,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要求与福建蓝丰现代农业发展有现公司,采取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民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与福建蓝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于XX年年9月份成立福州市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充分依托蓝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人才、技术、市场优势。在商品流通、组织购销、科技服务方面开展合作,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和增加农民的农业收益。与优势企业联合开展生产、销售反季节蔬菜、水果,让生产与销售、生产与技术、生产与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2010年12月份被中共永泰县委评为“科普工作先进单位”。省、市新闻单位多次报道过,特别是2010年元月18日福建省委、省农业厅、省农办主办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新农村发展建设,省电视台教育频道还专门报道珠洋村农民合作社发展状大约10分钟。福州市电视台于2010年6月8日第一套 18时40分和第三套21时,福州新闻“报道珠洋村农民合作社发展和新农村建设”。2010年7月1日市委副书记方、纪检书记清海同志还带领市委农办、农业局、气象局、财政局、建设局等部门在县委书记黄忠勇、县长林强、副书记郑立等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陪同下到珠洋考察,亲自查看合作社基地、听取村第一书记叶儒有的汇报和与社员交谈,了解生产状况和产生效率等。对合作社的发展讲了,“六个很好”。2010年7月12日19点30分省电视台经济频道还专门报道珠洋村农民合作社。
第四篇:蔬果专业合作社工作总结
领导的重视,合作社成立以来得到了在福州市创新办、市委组织部、市环保局、永泰县委、县政府、县委组织部、县农办、大洋镇党委、政府、领队长林裕煌、副队长苏涵霖等领导和驻友们的大力帮助、支持下。特别是福州市环保局局党组书记、局长辛承安同志在百忙中三次抽出时间到我村调研、市农办严金官主任、市农办党委书记副主任陈水俤、李武处长几次到我村检查指导。还有省领导原副省长潘心城、省农办林伯英副主任、副市长陈为民、市政协副主席李纯粹、捆绑单位市台盟黄小如主委、气象局陈玉珠局长、纪检组长侯彩萍、县领导黄忠勇书记、林承超县长、郑立副书记、郭宜超常委副县长、县委织部陈荣生部长、县农办领导、市人大代表一行28人等到珠洋村视察、2012年7月1日市委方清海副书记带领市农业局、市委农办、市气象局、市财政局、建设局等有关部门到珠洋村调研合作社成立以来所做工作,并得到了领导的肯定。省、市、县新闻单位还多次报道珠洋村发展状况,特别是省委、省农业厅、省农办主办的改革开放三十年,专门报道珠洋村农民合作社的发展。主要做法是﹔
一、因地制宜、成立合作业
发展农村经济,让农民增收,村财增收,是每位下派干部最迫切的心愿。珠洋村地理位置偏僻,海拔高,远离省城、县城,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海拔高,气温低,可以发展反季节蔬菜、水果,这又成了珠洋村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势因素。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返回 农村农业工作总结 栏目列表】二、让首批参社人员先产生效益,带动其他村民共同参与。
首先是村财和福建蓝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预支购买菜种、有机化肥(蓝丰公司赠送)、农药等,待收成产生效率,再回收成本。让他们先富起来带动周边群众自动参与,特别是去年的经济危机,使部份外地务工人员返乡参加合作社。通过一年多的发展由当初只有十八人至今已达一百多人参与。种稙面积由当初不值五十亩发展至今累积达二仟亩。
三、合作社的成立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合作社不断壮大发展。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五、存在问题。
一是资金不足,无法建保鲜仓库,提高收益和购买电脑,上网公开发布农民合作社的种植、养殖情况信息。二是技术人员不足,有些病虫害要带到福州请专家“就诊”、三是三名聘用专职人员都未发补助(出纳、仓管、技术和信息员)。
六、下一步。
一是继续发展壮大合作社,扩大种植面积及品种和养殖。二是争取资金建一个保鲜仑仓库和有机化肥、农药、种子等的储存仓库。三是聘请一名专职的高级农科人员。五是争取资金修建灌溉主渠(河道清淤和加固)达到五十万一遇。六是为满足福州市民的要求,准确在福州开设一个超市专卖合作社的产品。
需要领导帮助解决的问题有;资金不足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返回 农村农业工作总结 栏目列表】第五篇:专业合作社调查
宁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和思考
2004年—2009年连续6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了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2007年7月1日起实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地位和市场主体地位,规定了相关的财政、金融、税收等各方面扶持政策;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以专题内容强调了要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更好地了解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一步推动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工作。自5月25日起我们对全市86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调查走访,现就调查走访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各部门的引导和扶持下得到了逐步发展,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颁布后,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到目前为止,全市有农民专业合作社 86 户(截止到5月25日),实际走访59户。入股社员2,705 人,经营和联结基地面积 64,4 96.71 亩。按产业划分:果蔬类17家,畜禽养殖类9 家,粮食类11 家,农机类5户,其他17 家(包括烤烟1户、甜叶菊8户、食用菌1户、蜂业1户、菜(甜)葫芦2户、瓜籽3户、五味子1户)。简要分析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农民为主体,组织形式多样化;具体来讲,主要有三种:一是龙头企业依托型。主要是一些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农业龙头企业,利用其技术、资金、贮藏、销售等方面的优势,联合同行业或同类型的养殖或种植专业大户,兴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市有5家这种类型的合作组织,如渤海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镜泊湖大米专业合作社等。二是农民合作创办型。主要是以能人为核心,依托能人大户的管理经验及资金、技术、销售等优势进行带动、联络若干专业农户,组成紧密型的合作制服务经营组织。目前全市有31家这种类型的合作组织,如海浪镇农民张立同领办的宁古塔蜂业专业合作社将全市近200户松散型养蜂户组织起来,定期请专家教授讲解养殖技术,并对蜂产品组织统一收购;镜响大米专业合作社李恩奎把响水村1,706亩水田中的456亩经营权囊如合作社,从根本上保证了“镜响”大米的品质;此外,还有张志引领的联合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鲁继新带头的新农韭菜专业合作社等。三是供销、行业协会等单位牵头引办型。就是发挥有关部门场地、设备、经营管理及市场销售等优势,组建统一生产、统一营销、统一服务的合作社。目前全市有3家这种类型的合作社,如兰岗供销社刘堪杰领办的兰岗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石岩供销社亓辉玉创办的石岩蔬菜专业合作社等。
(二)以产业为依托,经营内容逐步呈现专业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一般由从事同类产品或产业的生产、经营的农民和社团组织组成。在已建立的专业合作社中,绝大多数是围绕当地的特色产业建立发展起来的。通过专业合作社的运作,如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申请农产品质量认证、创建基地品牌等,进一步推动主导产业的发展,提升特色产业的档次,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市大米、蔬菜、瓜果、经济作物种植、蜂业、特色养殖等6大特色产业都相继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经营的农产品占全市特色农产品的半壁江山。同时,各合作社还制订了一些行业标准,59户合作社中已经注册登记商标的11户,获得名牌称号 3 个。
(三)以自愿为原则,运作机制逐步呈现规范化。从目前运作较好的合作社来看,一般都有较明确的合作目标和服务宗旨,有比较完整的规章制度以及规范的章程。在组织参与上,只要符合入社条件,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在内部管理上,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重大事项由社员大会讨论决定;在服务和利益分配上,坚持以不盈利为原则,对内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让社员充分得到实惠,社员无偿享受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等。对已建立农产品品牌的,还可无偿享受所经营农产品的注册商标使用权。
(四)以增收为目的,社员收入逐步呈现最大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直接参与到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的全过程,既发挥了家庭经营制度的优点,又克服了家庭经营规模小、与市场脱节等不足,农民通过自己的联合与合作,共同抵御大市场的风险,对内以服务为宗旨,对外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壮大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加了社员收入。一些运作较好的合作社通过统一标准、统一销售,对农产品实行分级包装,一方面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销售价格,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另一方面节约生产管理成本,提高合作社经营效益,进一步促进了农业增效、增收;比较突出的是东京城镇振兴村、宁安镇兴盛村、教育村三个蔬菜专业合作社。
二、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政府部门的引导、支持和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注册资金不实,存在纠纷隐患。比较突出的是,大多注册资金没有经过法定程序进行验资,工商部门也没有办法对其核实。如果此类情况一旦出现纠纷,尤其出现偿还银行借贷纠纷,势必引起诉讼风险。另外走访调查中有近13户在注册登记后,不明原因查找不到(或停机或无人接听等)。
二是生产合作领域尚处于初步阶段,产品附加值还不高。农业是弱势产业,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弱势群体联合体合作社来讲,合作的内容和项目起点固然不会很高。目前,我市现有合作社中80%以上都是直接从事种植和养殖,处于初级农产品的生产阶段;产品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合作项目还比较少。绝大部分合作社的服务和业务仍然停留在初级产品销售及信息、技术层面上,而技术含量高、品牌效应大、产品附加值高的合作社还比较少。
三是发展规模小、实力不强、质量不高。大多合作社只停留在种植、养殖以及传统销售的层面上,真正能进行深加工、精加工等能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很少。目前,由于大多数农民的小农意识还根深蒂固,普遍缺少大局观念和合作意识,只求单干图自己发展,从而导致合作社规模普遍偏小。目前,绝大多数合作社社员数不到 20人,每户合作社入社社员平均只有40人。由于规模普遍较小,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导致合作社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多数合作社注册资金低于20万元,再生产和流动资金缺少,尚未形成规模化经营的实力。我市合作社中仅有 11家合作社对产品进行了商标注册,现在更谈不上品牌的市场知名度问题。造成合作社的组织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力不强。
四是专业合作社间缺乏有效的联合,管理还不够规范,合作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凝聚力还不够。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从事同类产品或产业生产经营的农民“集合体”,由于现阶段农民普遍素质不高,加之又缺乏高层次、高素质的合作社管理人才,导致一些合作社内部运作机制还不够规范,相关制度还不够健全,执行水平还不高,社员的民主管理意识还不强,财务管理与利益分配还不够规范。制度的不完善和执行的不严肃以及利益分配的不明确,直接导致社员对合作社关注度和期望值还不高。虽然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不少,但各自为政,缺乏联合,造成不必要的低级竞争,有的甚至是一个乡镇区域内甚至一个村内就成立了几家同类型的合作社,如沙兰镇三块石村是甜叶菊一品村,仅这个村就有甜叶菊专业合作社8家,家家不能获得规模效益。这种局面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政策资源,增加了组织成本、人力成本,同时合作社也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
五是发展意识还不强、发展环境不够理想,特别是扶持发展力度还不大。一些乡镇、部门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扶持不力,推动不快;也有一些合作社是由相关涉农部门牵头创办,缺少农民群众的参与,合作社运行缺乏活力。一些合作社社员呼声较为强烈的是税费减免、信用贷款和用地优惠政策,特别是税收、信贷、用地等诸多方面,缺乏具体有效的落实措施,已经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的主要瓶颈因素。如欧阳军组建的桃园林蛙养殖合作社就因资金、信息、技术短缺等原因而停止经营。
三、农村专业合作社建设中的几点建议
1、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要坚持以十七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纽带,以《农业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为准则,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突出抓好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提高农业生产和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2、顺应实际、稳妥推进,以乡镇为区域,以特色经济为导向,突出“一品经济”;坚持发展一个,健康一个,成熟一个,完善一个,使农村专业合作社真正发挥作用。
3、合作社的合作与联合问题。专业合作社要想把产业做大,就应该规避单打独斗和恶性竟争,应尽可能多地联合起来,实现合作社之间的合作和探索,建设专业合作社的联合化(联合会),只有这样专业合作社才能从“产地型”的合作社走向“产业型”的合作社,把单一的生产或零售初级产品,通过合作或联合来实现规模与品牌的升级,实现产供销与贸工农一体的产业化,以适应超市连锁、量贩、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商战,进而逐步实现合作社在农产品市场上的有序“合法垄断”。
4、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各合作社组织中人才存在“四少”的问题,即: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优秀带头人少;了解合作社知识,甘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民社员较少;行业指导部门中懂政策、通法律、会监管的指导人员较少;理论深厚、善于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科研人员较少,市乡两级政府、各相关部门及合作社组织都应该高度重视合作社中的“教育、培训与信息”原则,重视人才培养工作,积极开展合作社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培养既懂理论、又善务实的专业人才。
5、积极打造品牌,靠品牌兴农、富农。工商部门要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树立品牌意识,走商标注册、产地认证的路子,为打造品牌奠定基础;同时发挥商标的品牌效应,各部门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积极帮助合作社拓展国内外的销售网络,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信誉,增强合作社的市场竞争力,逐步实现产业的良性持续效应;此外,工商部门还应该对合作社成员进行《合同法》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合作社抗御风险的能力,从根本上保护农民的利益。
6、相关部门要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发挥作用。农业、工商、质检等执法部门都应做好农业生产和发展的保护神,加大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清查农资经营主体资格,严格查处假冒伪劣化肥、农药、种子等坑农害农行为,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运作;金融部门要从资金方面加大扶持服务力度;舆论宣传部门要加大宣传《农业专业合作社法》的力度,为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总之,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个新生事物,如何促进其发展壮大,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关系到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实现城乡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各部门都要总结经验,多管齐下,积极探索,这样才能使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宁安市工商局
宁安市个体私营协会
2009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