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吉林大学与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共建联合实验室发言稿
吉林大学与XXX化学工业有限公司共建联合实验室发言稿(总经理XXX)
各位政府领导、各位高校专家学者、社会各界朋友:
大家好!
我是XXX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XXX。今天是吉林大学与XXX化工共建联合实验室的揭牌仪式的重要时刻,我代表公司向出席揭牌仪式的各位政府官员、吉大的专家学者、社会各界朋友的的到来表示最诚挚的欢迎和感谢。
在吉林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XXX有限公司与吉林大学达成了共建联合实验室的合作共识。具体合作内容为吉林大学化学学院高分子专业、有机专业等课题组,协助XXX开发苯胺以及聚苯胺下游产品等项目。在共同开发新产品的过程中,吉林大学主要XXXX解决苯胺生产技术中遇到的问题,打通苯胺新产品的合成路线及优化生产工艺,并且指导XXX完成新产品的中试放大生产,为将来新产品的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持与帮助。XXXX每年还将向吉林大学征集大量高新技术课题,根据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与需求,大力资助符合公司要求,具有市场前景,可以在将来为公司带来效益的项目。
XXXX联合实验室的建立,体现了XXX股份有限公司迈向国际一流公司,大力实施人才与科技创新双轮驱动战略的决心和信心。XX作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苯胺企业,面临很多难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缺乏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完善的技术开发、创新、应用体
系,产品产业链短、附加值低,需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引进人才,引入外智,寻找更好的项目、形成高端、领先的产品群、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同时,XXX希望通过与吉林大学的产学研合作,加强科技和创新合作,提高研发实力,增强产业技术竞争力,促进公司结构整体优化、转型和升级,加快实现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由项目跟随向科技领先道路的转变,在更高的起点、更好的平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跨越式大发展。校企合作、科技领先、百舸争流、方兴未艾。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校企合作、共建技术研发中心的道路会越走越宽、联合实验室会有更多的科研项目开花结果,会带动和培养企业科技研发人才。校企合作是一条金光大道,预示着我们的明天更加辉煌,预示着我们站在新一轮大发展的更高平台,预示着XXX航母在走向国际、深化科技创新战略的实施更加稳固,无法被对手超越。
最后,我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快乐、阖家幸福。为振兴康乃尔共同努力,共结硕果,共享未来。我的话完了,谢谢!
XXX总经理 XX
2014年8月25日
第二篇:共建联合实验室协议书
共建联合实验室协议书
甲方:
乙方:
根据《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和《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等文件精神,甲乙双方为了促进在中国微生物技术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推动高新技术经济产业的发展,本着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和长期合作的原则,双方决定联合建立和运作“生物联合实验室”,内容如下:
一、合作目标
由乙方提供科研经费,甲方提供人员和技术,以研究所的研发力量为依托,双方联合创办具有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生物实验室”。
二、合作范围和研究领域
主要从事基因产品、生物酶、蛋白、抗体、疾病鉴别诊断试剂、疫苗及生物发酵产品、生物药品及相关医药中间体的科学研究工作。双方以联合实验室为载体,共同研发和培养人才、共同申请科研项目、申报科研成果。
三、组织管理
甲乙双方将联合设立一个实验室管理委员会,以确定联合实验室具体研究方向。联合管理委员会的成员为五名,甲方指派2名,乙方指派3名,实验室管理委员会每年定期举行会议,审议实验室工作状况和规划下一工作计划,确定2至3个研发项目或课题。
具体会议时间由双方根据实际情况而定,由此产生的相关食宿等费用由乙方承担。
四、经费来源
在本协议有效期内,每年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下一年实施的研发项目,选定的项目经管理委员会审核通过后,由乙方在项目启动前拨付所需经费至联合实验室,每项研发项目暂定30万元/年左右,每年实验室必须开展2-3个项目,以保持实验室正常运行,具体完成指标和经费如何使用由双方视具体项目另行协商;具体项目由合作双方另行签订技术协议。
五、科研成果归属
甲方确保每年向联合实验室提供2至3个科研技术成果,乙方享有联合实验室技术成果优先使用权,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归属由具体项目进驻联合实验室之前由双方另行约定。
六、项目申请
鼓励联合申请国家或其他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项目由双方协商确定。
乙方公司在申请国家或其他政府资助的资金项目时,联合实验室及甲方应给予协助。
七、研发场地
联合实验室项目的研发场地,根据研究项目的情况设在甲方研究所或者乙方公司。
八、人员投入
双方分别负责各自成员相关的工资、福利及其他包括差旅在内的人力成本。
九、保密义务
一切属于双方共建联合实验室的科研成果和技术资料等,甲乙双方任何乙方未经另一方同意不得将包括但不限于菌种、技术资料、发酵条件等秘密透露给第三方,保密期限为本协议结束后五年内。任何一方由于违反保密条款而造成对方秘密信息泄露,都应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并赔偿因此给对方造成的损失。
十、合作期限
联合实验室的合作自本协议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3年。
如一方希望延长合同期限,则应在本协议到期前1个月书面通知对方以便进行相关协商。如双方同意延期,应另行签订补充协议。
十一、其它
1、合作过程中如出现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失败或其它原因,经双方同意可提前终止该协议。
2、如出现争议无法协商时,双方约定由北京仲裁委员会解决。
十一、本协议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二份。本协议经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
乙方:
年 月 日
第三篇: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协议书
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协议书
甲方: :
乙方:
根据《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和《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等文件精神,甲乙双方为了促进在中国微生物技术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推动高新技术经济产业的发展,本着优势互补、平等互利和长期合作的原则,双方决定联合建立和运作“ 生物联合实验室”,内容如下:
一、合作目标
由乙方提供科研经费,甲方提供人员、技术和设备,以研究所的研发力量为依托,双方联合创办具有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博奥克生物联合实验室”。
二、合作范围和研究领域
试验室主要从事基因产品、生物酶、蛋白、抗体、疾病鉴别诊断试剂、疫苗及、生物发酵产品、生物药品及相关医药中间体的科学研究工作。以试验室为载体,作为双方研发、培养人才的基地;也作为双方申请科研项目、申报科研成果的基地。以本基地为依托,为进一步申报国家重大课题基金奠定基础
三、组织管理
联合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运作由甲方承担。
甲乙双方将联合设立一个实验室管理委员会,以确定联合实验室具体研究方向。联合管理委员会的成员为五名,甲方指派2名,乙方指派3名,实验室管理委员会每年定期举行会议,审议实验室工作状况和规划下一工作计划,确定2至3个研发项目或课题。
四、经费保障
研究课题通过联合实验室管委会审核,并经乙方公司同意确立,课题计划书评审立项后6日内拨付课题启动所需经费。每个课题,乙方向实验室拔付经费20到30万元。
五、科研成果归属
甲方确保每年向乙方提供2至3个科研技术成果,技术成果由乙方进行转化。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归乙方所有。
六、项目申请
鼓励联合申请国家或其他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项目由双方协商确定。
乙方公司在申请国家或其他政府资助的资金项目时,联合实验室及甲方应给予全力协助。
七、研发场地
联合实验室项目的研发场地,根据研究项目的情况设在甲方研究所或者乙方公司。双方承诺提供必要的研发场地,并为参加项目的对方人员提供合适的工作环境。
八、人员投入
双方分别负责各自成员相关的工资、福利及其他包括差旅在内的人力成本。
九、保密义务
在联合实验室的合作期间,甲乙双方对相关的商业秘密以及某一方不希望公开的信息要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并均应承担保密义务。甲乙双方应妥善保管所获信息,不得擅自复制,并防止因管理不善造成的的信息泄露。除因合作产生的成果载体外,对在合作期间所取得的对方的技术秘密的其他载体都要归还对方或予以销毁。
任何一方由于违反保密条款而造成对方秘密信息泄露,都应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并赔偿因此给对方造成的损失。
此保密条款不因合作协议的终止而失效。
十、合作期限
联合实验室的合作自本协议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有效期3年。
如一方希望延长合同期限,则应在本协议到期前1个月书面通知对方以便进行相关协商。如双方同意延期,应另行签订补充协议。
十一、本协议一式四份,双方各执二份。本协议经双方签字或盖章后生效。甲方:
乙方:
年 月 日
第四篇:微生物所与保罗生物共建微生物酵素联合实验室
微生物所与保罗生物共建微生物酵素联合实验室
2012年1月1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与北京保罗生物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了“关于成立联合实验室的协议书”,标志着一家从事微生物酵素制品开发和产业化实践的研究基地由此诞生。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分子中心主任、所长助理,同时也是联合实验室的主任刘文军研究员,与保罗集团董事局主席、全国青联常委武力先生在协议书上签字,并为实验室牌匾揭幕。
根据“协议”,实验室名称确定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保罗生物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微生物酵素联合实验室”,今后将根据市场的需求,合作进行微生物酵素用于食品、护肤与化妆品等方面的研究,并扩大微生物酵素的应用范围和进行微生物酵素深层次开发的研究,所研发产品的知识产权归各自所有。今后,该实验室还将设立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为我国生物技术实用化研究领域输送和培养优良的科技人才。实验室在管理委员会的监督下开展工作,管委会主任由微生物所所长高福和“保罗”董事局主席武力担任。
据悉,北京保罗生物园公司是集生物制品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实体企业。该公司拥有GMP标准的保健品生产基地和一流的化妆品生产线,以研发、制造、销售微生物酵素系列产品为龙头,拥有保健食品、化妆品、日化制品及食品4个系列50多个品种的产品体系。该公司与微生物所的合作起自2005年。从那时起,保罗公司利用微生物筛选并培养的对人体有益细菌(益生原)添加到该公司的酵素产品中,在海内外的市场并取得了显著的效益。据专家介绍,所谓的“酵素”制品,其名称源自日本,它其实是酶、益生菌类等微生物体及其活体的复合物质。众所周知,酶是一类具有高效特异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我们人体几乎所有的代谢反应一般都需要酶的参与才能完成。生命赖以生存的各种物质代谢的过程,如消化、吸收、合成、分泌、运动和繁殖等等,无不以化学反应为基础,这些反应绝大部分在细胞中进行,细胞中的每个反应由不同的酶所催化,正是有了酶的催化,生命才得以生存。而益生菌类(如乳杆菌类)对调节肠道菌群、改善人体健康水平大有裨益。“酵素”制品正是利用这些物质的特性,起到出促进新陈代谢,改善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提高对疾病的免疫等作用。
微生物所作为国内学科最齐全的微生物学研究机构和亚洲最大的微生物资源中心,在“酵素”产品的研发有着强大的人才、技术、物种资源和保藏等方面的优势,在“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微生物,高科技,大产业”方针的指导下,服务于人类健康、农业进步、工业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据刘文军主任介绍说,该所生物医药、保健方面的项目有很多,如“活性干酵母系列产品”、“生物法生产木糖醇技术”、“灵芝系列保健物质的开发”等,都是颇具产业化前景的项目,该所将通过技术转让、技术入股、合作开发、解决技术难题等方式与企业合作,对这些实用技术进行转化,为和谐社会的建立及经济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
教育部
关于印发《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
与管理办法》的通知
教技〔2014〕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加快推进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和培育,推动高校创新体系建设和综合改革,提高创新能力,根据我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计划》的要求,现将《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并将执行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及时反馈我部科技司。
各高校可根据此办法自主推进联合实验室建设,符合认定标准即可向我部申报。
教育部 2014年7月14日
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平台,联合推进高水平科学研究,规范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建设和认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联合实验室是指我国高等学校同国外高水平大学联合建设管理,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开展重大原创性研究,培养和汇聚拔尖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开展高水平国际合作的重要基地。
—1—
第三条 联合实验室建设采取三种模式: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模式,以多学科交叉为基础,形成学科创新集群,与国外有关单位开展宽领域合作;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模式,以某一学科方向或主流研究方向为基础,形成与国外对口领域实验室间的实质性合作;省部共建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模式,面向地方高校和区域需求,强调联合实验室对区域社会经济的服务功能。
第四条 联合实验室建设分为培育组建、立项建设、验收认定三个环节。培育组建以高校为主进行,立项建设和验收认定环节由教育部组织进行。联合实验室建设遵循以下工作原则:一是坚持以机构对机构的对等合作为培育前提;二是坚持以国际化学术机制和环境为建设重点;三是坚持以汇聚资源和创新机制为保障手段;四是坚持以创新能力和国际影响为认定标准。
第五条 联合实验室应面向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围绕“五个一流”的目标进行整体建设:一是支撑形成一流学科,引领新兴、交叉发展方向;二是承担国际前沿或重大需求科研任务,持续产出国际学术界公认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原始创新成果;三是汇聚国际一流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杰出创新能力的科学家;四是充分利用国际化人才培养手段,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能力;五是执行国际化运行机制、人才评聘、学术评价和支撑服务。
第二章 组建培育
第六条 高校应根据自身整体发展规划,重点遴选符合科技前沿发展趋势,具备冲击世界一流的基础与能力的优势学科,自主寻找世界一流水平的国外合作伙伴,有目标、有重点地建设联合实验室,中外双方共同确定实验室研究方向并共同投入实质性资源进行建设。
第七条 中外双方应签订法人间实质性合作协议,明确共建联合实验室的责任义务,并落实各自的依托平台。中方单位相关学科应是国内优势或特色学科,依托平台应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11引智基地等;外方单位应在相关领域具有世界一流或先进水平,依托平台是相关实验室、研究所(中心)或院系;中外双方在场地、仪器设备、科研人员、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配套政策和措施支持,并落实稳定的经费投入。
—2—
第八条 组建培育期间中外双方应密切合作,确保联合实验室实质性运行,组织开展国际化科学研究,推进国际化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打造国际化团队和人才队伍,促进国际化资源整合与共享,提升国际化交流层次与水平。
第九条 中外双方应积极配合,探索实行国际一流实验室运行和管理机制。成立国际学术委员会或咨询委员会;聘请国际一流科学家担任实验室负责人;逐步实行准聘-长聘制和年薪制;注重技术支撑队伍和管理服务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不断提升支撑服务水平;积极争取国内外大型企业、科研机构积极参与实验室建设。
第三章 立项建设
第十条 按本办法第二章各项要求,实质运行两年以上,取得明显成效的联合实验室,可填写联合实验室立项建设申请报告,并由依托单位向教育部提出联合实验室立项建设申请。
第十一条 教育部组织专家组对建设申请报告进行立项评审,专家赞成票超过三分之二方可立项建设,建设期三年。专家评审指标体系包括合作协议、组建基础、培育进展、未来3年发展规划等方面情况。
第四章 验收认定
第十二条 建设期满的联合实验室可由依托单位向教育部提出验收认定申请。验收指标体系包括学科发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队伍、运行管理五方面内容。
第十三条 教育部对验收认定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条件的,教育部将组织专家进行现场验收认定,专家赞成票超过三分之二方可通过,教育部发文批准,正式开放运行。
第五章 管理运行
第十四条 高校是联合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具体负责单位,承担以下管理职能:
—3—
(一)落实中外双方有关联合实验室建设和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具体指导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和运行;
(二)为联合实验室提供相应的条件保障,解决实验室建设与运行中的有关问题;
(三)负责对联合实验室进行考核,视条件成熟向主管部门申请立项建设或验收认定。
第十五条 联合实验室实行依托单位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联合实验室主任由依托单位择优遴选,自主聘任。
第十六条 咨询委员会是联合实验室的学术指导机构,由依托单位组建聘任,负责审议联合实验室的研究目标、研究方向、发展规划、重大学术活动、工作计划和总结。
第十七条 联合实验室由固定研究人员和流动研究人员组成,设立访问学者制度,并积极探索人员聘任与评价等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第十八条 联合实验室应将学科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任务之一,双方应建立稳定的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形成科教结合支撑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
第十九条 联合实验室应围绕主要任务和国际科学前沿选择研究课题,组织承担国内外重大科研任务,持续深入推动协同创新。
第二十条 联合实验室应当结合自身特点,推动科学普及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社会联系和与产业界的合作。
第六章 支持方式
第二十一条 高校是联合实验室建设投入和发展管理的主体,积极汇聚资源,加大改革和投入力度,为联合实验室建设提供条件和政策保障。地方政府、主管部门从实际需要出发,合理配置资源,为高校开展联合实验室提供多元化支持,为高校改革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第二十二条 教育部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对联合实验室的支持,采取后补助方式对通过验收认定的联合实验室给予持续稳定的支持。
第七章 考核评估
—4—
第二十三条 依托单位应当对联合实验室进行考核,充分发挥考核对建设发展的指导作用。定期召开联合实验室咨询会议,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联合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第二十四条 开放运行的联合实验室实行五年一轮的定期评估。评估主要对联合实验室五年的整体运行状况进行综合评价。评估考评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考评结果为合格的将责令其限期整改,不合格的将撤销其联合实验室资格。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五条 联合实验室统一命名为“×××(研究方向)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英文名称“Joint International Research Laboratory of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