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经营机制体制创新工作的方案

时间:2019-05-13 04:29: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经营机制体制创新工作的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经营机制体制创新工作的方案》。

第一篇: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经营机制体制创新工作的方案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

经营机制体制创新的工作方案

中共海安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三化同步”的要求,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推进现代农业基地建设、科技支撑、加工转化、市场开拓四大能力建设为着力点,依托优势特色产业,积极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三大合作”,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推动我县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促进我县农业在全省率先实现现代化。

二、目标任务

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创建农地股份合作社,开展适度规模经营。2011年,完成新增土地流转3万亩,新建农地股份合作社20家,新增适度规模经营面积6万亩。符合条件(人均集体经营性净资产在2000元以上,集体净收益在20万元以上)的村(或组)全部完成改革。实施万倾良田建设工程所涉及的村全面实施社区股份合作。到2015年,全县累计土地流转面积30万亩,村村建有农地服从合作社,累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65万亩。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00家,入社成员超15万人,带动农户超20万户,销售收入超10亿元,50%以上的合作社达到市级“五好”标准,10%以上的合作社达

1到省级示范社标准,创建国家级示范社3-5家。80%的村集体净收益达到或超过20万元,50%的村推行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

三、工作重心

1.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围绕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布局,重点抓好全县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和特色优势农产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创新和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方式,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竞争力。注重合作社产品营销和市场建设。积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推介会、博览会,与高校、超市、物流或配送中心、农产品加工企业对接建立销售网络,向外开拓市场。引导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合作社与农业加工、流通等龙头企业之间加强合作,实现资源和优势的合理配置和整合、重组,促进合作社向联合经营和集团型方向发展。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外销平台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农产品市场开拓体系建设。

2.鼓励发展农地股份合作。鼓励多种形式土地流转。土地流转可以实行转包、转让、互换、出租、入股等多种形式,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土地流转模式。积极发展农地股份合作社。农地股份合作社可以由村民小组内的部分农户组建,可以村民小组为单位组建,可以村为单位组建,也可以由邻组或邻村的农户自愿组建。完善集中居住区土地流转制度。积极争取挂钩周转用地指标,确保农村集中居住区建设占用农用地与村庄整理新增农用地挂钩平衡。推进万顷良田工程土地流转。认真制定万顷良田项目区土地流转方案,引导农民有序流转承

包土地,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实现连片规模经营,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尽快吸引高效益、高科技、高产出的农业项目落户,实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

3.稳步推进社区股份合作。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培育一批有较多的集体经营性资产和较高、较稳定经营性收入的村或组,为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打好经济基础。加强宣传政策,打消村组干部的改革顾虑,层层统一改革思想,为社区股份合作社的组建打好思想基础。积极引导村组做好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确权发证工作,明晰产权关系,为社区股份合作社的组建做好准备。因地制宜,稳妥推进,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同时要鼓励和帮助社区股份合作社创新经营方式,确保资金、资产的安全与保值增值,推动集体经济健康发展。

4.推进农业经营机制创新。积极探索“专业合作+农户”、“土地合作+专业合作”等发展模式,鼓励合作组织与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农民经纪人开展对接合作,引导同类合作社打破地域界限成立合作联社,壮大合作社经济实力,增强对农民的带动能力。大力发展土地集中型、合作经营型、统一服务型等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扶持培育种养大户,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使其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营主体。积极鼓励兴办种苗、植保、农机、农资、营销等专业化组织,为农民提供全方位、高标准、“一条龙”的社会化服务,提高家庭经营集约化水平。

5.探索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基

本经营制度,保持现在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坚决落实更严格的耕地保护和集约用地制度。加快推进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大力积极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稳妥开展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保、以宅基地和住房置换城镇住房“两置换”工作,有效有序集聚资源。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征地补偿机制,探索包含就业、住房、社会保障等新内容的安置途径。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大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挂钩用地指标优先用于新农村建设。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农业经营机制体制,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广大农民群众和各经营主体的切身利益以及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各镇、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要结合片区经济、产业特色,认真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实践,根据各自的实际,制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创新机制,完善制度。要加强对“三大合作”的正确引导,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形成推动“三大合作”,发展片区经济的内在动力。县工商、财政、发改、国土、质监、商务、科技、环保、水利、电力、交通等相关部门要依据各自职责,明确分工,通力协作,共同促进“三大合作”健康发展。

2.加强业务指导。转变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思想,树立扶持“三大合作”就是扶持农民促进增收的思想观念。改进管理方式,改善服务态度,帮助解决合作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

题,在加强业务指导,开展技术培训,提供政策咨询,搜集市场信息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全力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要加强对土地流转农民的技能培训,扩大就业空间,促进二、三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建立完善土地承包和流转信息系统,构建完善的流转信息网络。充分利用县镇村土地流转服务网络,积极开展土地流转指导、服务、管理。进一步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处和仲裁工作,各镇要调整充实力量,切实做好对农民和各规模经营主体的服务工作。

3.加大宣传力度。要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作为农村普法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采取广播、电视、网络、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合作理念和依法办社意识,增强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加大扶持力度。金融机构加强对规模经营主体的支持和服务,推进农村贷款担保方式创新,扩大有效抵押品范围,对参与规模经营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优先支持和扶持。土地开发整理、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水利、交通设施、农业科技产品研发、高效规模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等,应与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紧密结合,优先立项、优先投入、优先扶持、优先奖励。

5.加强督查考核。各镇政府是“三大合作”创建,引导土地流转,开展适度规模经营的主体单位。镇党委、政府负责同志要全力以赴,靠前指挥,相关部门负责同志深入一线,搞好服务和指导,组织人员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县、镇政府要加

强对“三大合作”创建,引导土地流转,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工作的督查考核,定期通报情况,对不能完成任务的,要查明原因,问责到人。

2011年7月12日

第二篇: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机制创新的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机制创新的意见

(讨论稿)

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机制的创新,是完善“统分结合”双层经 营体制,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 的客观要求;是打造农特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推进十堰区域性中 心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业规模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实途径;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各类市场主 体投资效益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是将农 村土地承包权价值化、资本化、市场化,实现生产要素宽范围、大规模优化配臵的必由之路。根据中央、省有关政策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机制创新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三化同步”、“两增同步”为目标,以培育新型农村经营主体为着力点,以是否有利于提升现代农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形成农民长效增收机制、是否让农民满意为标准,以探索更力口协调的利益分配机制、更加充分的市场运作机制、更加高效的规模经营机制、更加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更加完善的政策激励机制为抓手,“积极、有序、务实”地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机制创新的步伐,推动全市土地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二)基本原则

1、坚持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原则。农村土地流转要始终坚持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权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

2、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农户是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的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形式、流转期限、流转收益等由流转双方自主协商确定。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阻挠农户依法流转承包地,不得以任何形式侵占、截留、扣缴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收益。

3、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应以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为基础,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既要积极引导,又要禁止不顾客观条件违背农民意愿强迫流转土地。各级政府一方面要通过政策激励、管理服务进行引导推进,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培育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充分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

4、坚持管理、服务、规范、有序的原则。要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管理和服务,强化政策宣传、信息咨询、综合服务和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加强流转市场建设,规范合同的签订、登记,及时解决流转纠纷,维护各方合法权益,确保 流转行为规范有序。

二、突出重点,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新机制

(一)做好农村土地延包后续完善工作。落实和明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基本前提,是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的基础性王作。各地和有关部门要按照中央关于“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要求,抓紧抓好延包后续完善工作,承包地块、面积、合同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没有落实到户的,要尽快落实到户,妥善解决承包地块四至不清、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内容不完整和登记簿不健全等 遗留问题。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变更制度,推进土地承包档案管理信息化。

(二)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的有形市场。各县、乡镇要以经管局、财政所(经管站)为依托,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网络服务体系:各县(市、区)要建立农村土地流转综合服务大厅,负责本辖区内土地流转信息的发布、合同的管理;乡(镇)要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服务大厅,并配备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电子显示屏等硬件设备,负责提供信息发布、资格认定、土地收益评估、规范交易、合同鉴证、交易备案、政策咨询等服务;各行政村要明确一名信息联络员,负责定时向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大厅提供各种流转信息,并做好土地流转的协调工作。搭建起“村乡交易、县市监管”的数字化、网络化高效土地流转服务平台。(三)完善农村土地流转的价格形成机制。建立土地流转基准价格评估制度,由县(市、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根据土地等级及粮食正常单产水平,制定土地流转的基准价格。各种流转行为的交易价格可在此基础上按供求关系及其他条件上下浮动,一般不得低于基准价(或粮食正常生产水平)的70%。建立土地流转收益保值增值机制,土地流转的价格一般以现金支付,也可以实物(粮食)支付,流转三年以上的应分段约定流转价格或定期增长比例。(四)多种形式流转农村土地。支持农户以转包、转让、出租、互换、入股以及其他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式流转土地经营权。农村土地流转的受让方可以是承包农户,也可以是法规允许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和个人。鼓励引导农户集中连片流转土地,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五)依法规范土地流转行为。农村土地流转的期限不得超 过二轮承包期的剩余期限,山林开发和设施农业项目可适当放宽。流转期限在1年以上的土地,都必须在充分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 订规范的流转合同,明确流转方式、期限、价格和价格增长机制,风险防范及处臵措施,确认对违约和违规行为的纠正措施。涉及 多个农户成片流转的,必须有每个承包农户的签字,由承包农户委托代理人流转的项目,必须有承包农户签字的委托书,也可由承包农户在正式合同上签字认可。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对规范 合同实施鉴证,要确认流转的经营权是否确地确权,经营范围和方式是否合规合法,流转是否经过转出方的充分认同。经规模整治后的新增耕地在“增减挂钩”后的溢价收入应有相应比重返还农户。县(市、区)、乡镇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要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监管,及时纠正违背农民意愿强迫流转、人为压低流转价格、长期低价一次性流转农民承包地的行为;严格查处变相“圈地”、擅自改变农地用途和经营方向、掠夺性开发等违反法规的行为;引导双方自觉遵守合同,依法规办事,保障双方的合法合理经营和相关权益不受侵害。

(六)加强调解仲裁体系建设。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照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的要求,建立农村土地承包仲裁委员会及仲裁庭,要安排专门经费,配备必要的办公场地和办公设备。加强专、兼职仲裁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庭和乡镇(街道)调解庭的仲裁、调解作用,健全流转纠纷调处机制,完善调解仲裁程序、调解仲裁方法和调解仲裁制度,依法有序解决土地流转中出现的矛盾纠纷,确保流转纠纷及时化解。

(七)完善流转合同档案管理。根据国家农业部、档案局《关于加强农村土地承包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农经发[2010)12号)要求,各级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要对流转合同及有关资料登记造册,分类归档,妥善保管,并逐步实行信息化管理,及时记载和反映流转情况,确保流转档案的安全与完整,为合同履行 和妥善解决流转纠纷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因地制宜,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市场主体

(一)鼓励探索多种规模经营模式。通过示范引导、政策扶持,积极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向高效规模经营模式流转,稳步提高规模经营比重。

1、大力培育种养大户。引导农业科技示范户、种田能手,或者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户,通过土地流转获取土地经营权,开展集中连片生产经营。

2、积极引导家庭农场建设。以农户家庭为基本单位,通过土地流转获得土地经营权,从事农业生产、加工、销售以及休闲农业。积极引导各类专业生产大户兴办或升级为家庭农场。

3、积极探索土地股份合作社模式。按照“群众自愿、土地入股、集约经营、收益分红、利益保障’’的原则,引导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土地可以由合作社统一经营,也可以采用租赁、招标和合作经营等方式,吸引各类市场主体投资经营农村土地,发展农业规模经营。

4、鼓励涉农企业流转土地发展高效农业。一是支持企业以租赁、招标等方式取得农村土地经营权,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建设高标准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发展规模生产。二是引导农民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签订购销服务合同,实行“企业订购、分户生产”,开展订单生产,实现生产标准化、规模化。

5、着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主体作用,以服务为手段,把入社农民组织起来,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生产在户、服务在社”的规模经营。实行统一相关服务、统一产品销售、分户经营管理,促进规模经营,降低生产成本。

(二)大力提升规模经营水平。鼓励规模经营主体加大技术和设施投入,应用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实现标准化生产,走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加大对规模经营主体在农田基本建设投资、科技推广应用、技术培训等方面的奖励和支持力度。支持规模经营主体立足主业,发展加工、农机、植保、营销等社会化专业服务。要把推进适度规模经营与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发展特色产业基地、推进高产农田建设和农业综合开发结合起来,引导土地向“四百万工程”倾斜,努力形成农业基地化、基地特色化、特色优质化的格局。

(三)完善规模经营的社会化服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副产 品市场体系,强化市场信息、检测、交易、流通等各个环节的专业化服务。支持各类规模经营主体直接与大型批发市场、连锁超市等企业建立稳定的产销合作关系,发展农产品从基地直接到超市的流通方式,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 培育从事农产品流通的经纪人及其组织。

四、加大农村土地流转的政策支持力度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各级政府要把通过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扶持“三农”的突出重点。各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流转土地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工作,主要用于培育和推广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涉农企业等流转土地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模式;建设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农产品加 工营销技能培训;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中心,设立土地流转交易大厅,配臵信息设备,开展流转服务。对符合土地承包政策法规、流转合同手续完备、形成集中连片规模经营面积50亩以上,经营模式高效、带动农民增收并签订3年以上流转合同的经营主体,每亩给予一定数额的补助。

(二)加大项目扶持力度。要积极推动各类财政支农资金向优势区域和主导产业的规模经营整合。对面积较大、投资较多、带动农民增收效益显著的经营主体,各级发改、财政、农业、水利、国土资源等部门要优先安排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优势农产品基地、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建设项目和农业科技入户、农机补贴等专项补助项目,改善其基础设施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三)实行信贷保险倾斜。要把农业规模经营主体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对实力强、资信好的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在充分抵押、担保的基础上,给予一定授信额度;对普通规模主体,比照小额农户贷款管理办法,予以适度信贷支持。积极探索规模经营主体以联合担保等形式办理贷款手续。各地应当支持金融机构对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受让主体以受让经营权担保贷款。政策性农业保险要把规模经营主体作为重点参保对象。

(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优先安排土地流出户农民的就业培训与推荐,各类规模经营主体要优先聘用土地流出户的农民务工。对承包土地全部转出的农民,达到农村低保标准的要“应保尽保”。完善进城务工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消除土地流转农户的后顾之忧。

五、落实责任,确保农村土地流转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各级党委、政府要将农村土地经营机制的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完善措施,统筹各部门力量,明确责任和分工,加强分类指导,大胆探索创新。各县市区、乡镇(街道)经管部门要配备专门人员和力量开展流转管理和服务工作,并建立起明确的工作责任制和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机制,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要加强宣传引导,注重调查研究,强化试点示范,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和群众创造的好典型、好经验、好模式,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机制创新持续健康推进。

二O一二年四月十一日

第三篇:农业经营体制创新

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既是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保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要在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前提下,着力推动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和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不断提高家庭经营集约化水平、统一经营组织化程度。

一是在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切实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管理,稳步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确保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稳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强化流转管理和服务,全面落实流转合同备案、登记制度,规范流转形式,完善流转服务。认真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法》,加快建立健全乡村调解、县市仲裁、司法保障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处体系。

二是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的要求,加大扶持力度,加强规范引导,强化指导服务,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深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培育一批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示范社。结合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和“阳光工程”,大规模开展合作社人才培训。

三是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坚持创新、提升、优化和拓展,着力推进制度建设,丰富组织带动模式,创新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推进科技进步,发展精深加工,提升核心竞争力;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促进企业集群发展,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拓展市场空间和发展领域,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四是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增强集体服务功能。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按照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的要求,由注重集体资金管理向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并重转变,由集体直接经营资产向以股份合作为主的现代企业经营制度转变,进一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集体服务功能。

五是适应农业专业化、社会化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建设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当前应按照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民高效的原则,以加快健全基层农业科技推广、动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业公共服务机构为重点,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以加快构建销售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等服务体系为重点,大力培育专业化、市场化、多元化的农业生产服务组织。

第四篇:创新林业经营机制 加快兴林富民步伐

##是我国南方48个重点林区县(市)之一。全市森林总蓄积量2140万立方米,居全省第一位森林覆盖率83.2%。竹林面积76.8万亩,居全省第二位;农民人均拥有毛竹林4.2亩,居全国首位。2000年10月,我市被授予“中国笋竹之乡”称号。近年来,我市始终把林竹产业作为我市三大特色主导产业之一,重点加以扶持发展,按照“生态林管严、商品林放活”的工作思路,努力创新林业经营机制,加快兴林富民步伐,促进了我市林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2003年,全市实现林业总产值15亿元,比增19%;全市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191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7.6%。

一、从创新管理体制入手,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基础

1、全面推行集体林木材流通体制改革。一是实行按竹材加工终端产品计征林业规费。即对进入加工企业的本市竹材由源头征收林业规费改由竹材加工企业按加工终端产品征收。二是试行笋竹产品市内运输“绿色通道”工程。即在实行笋竹加工终端产品征收林业规费的前提下,允许笋竹原料、半成品在进入市内各加工企业时自由流通,不再办理运输凭证,并取消这部分竹材中间环节的一切检查和收费。三是放开竹材经营、加工“两证”办理。竹材加工许可证改“报批制”为“报备制”,允许新办竹材加工企业先上项目后办有关手续;鼓励竹农进行毛竹就地初加工,对于竹材加工半成品(竹胶板、竹地板坯料)加工点,竹炭加工不再办理加工许可证。

2、进一步深化竹政管理改革。积极探索并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林宏观管理制度和实现形式,使我市竹业管理方式从以微观管理为主转变为宏观管理为主,从全面管死向管严一块、放活一块转变,从管理每一块山、每一棵树向抓重点、搞示范、出精品、上规模转变,促进了全市竹业经济的发展。

3、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我市在已基本完成集体林经营体制改革基础上,明确把开展集体林经营体制改革“回头看”、进一步巩固提高改革成果,做好林权发(换)证等作为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重点,全面启动我市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成绩。这项改革做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受到了林农的拥护,进一步调动了广大林农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的积极性,优化了我市林业经营体制。

二、从加强投资导向入手,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投入保证

1、用好用活政府对林业的投入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森林资源培育。一是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补助资金。去年,全市共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生态林、苦笋现代科技示范、竹业二期示范建设和林权制度改革等项目补助资金达865.81万元,极大地促进了我市林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二是设立了竹业开发专项资金。每年都通过财政等多种渠道筹措数百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竹山道路开设、示范竹林丰产培育、竹材半成品加工、竹炭开发等项目。三是出台优惠扶持措施来鼓励发展林业。对乡村集体或个人营造的桉树面积20亩以上的,山地造林的每亩补助20元苗木款;非林地造林的免费提供造林苗木和造林前的基肥肥料。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参与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建设的,免费提供造林苗木。在这些优惠措施的推动下,我市造林投资机制发生了变革。仅去年,全市林农个私造林面积达16821亩,占集体林地造林面积的90.5%。

2、扶持发展林竹加工龙头企业,带动林农生产。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大力开展林业招商引资活动,激发了社会资本参与林业加工业发展的热情。去年,我市新投产了2家规模以上竹地板企业,竹地板年产能力达44万平方米;永林股份公司人造板厂新上了8万立方米中纤板生产线,中纤板年产能力达到了12万立方米以上;竹胶板年产能力由3万立方米增加到4万立方米。新建了投资规模达500万元的民

第五篇:创新林业经营机制加快兴林富民步伐

##是我国南方48个重点林区县(市)之一。全市森林总蓄积量2140万立方米,居全省第一位森林覆盖率83.2%。竹林面积76.8万亩,居全省第二位;农民人均拥有毛竹林4.2亩,居全国首位。2000年10月,我市被授予“中国笋竹之乡”称号。近年来,我市始终把林竹产业作为我市三大特色主导产业之一,重点加以扶持发展,按照“生态林管严、商

品林放活”的工作思路,努力创新林业经营机制,加快兴林富民步伐,促进了我市林业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2003年,全市实现林业总产值15亿元,比增19%;全市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1913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7.6%。

一、从创新管理体制入手,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基础1、全面推行集体林木材流通体制改革。一是实行按竹材加工终端产品计征林业规费。即对进入加工企业的本市竹材由源头征收林业规费改由竹材加工企业按加工终端产品征收。二是试行笋竹产品市内运输“绿色通道”工程。即在实行笋竹加工终端产品征收林业规费的前提下,允许笋竹原料、半成品在进入市内各加工企业时自由流通,不再办理运输凭证,并取消这部分竹材中间环节的一切检查和收费。三是放开竹材经营、加工“两证”办理。竹材加工许可证改“报批制”为“报备制”,允许新办竹材加工企业先上项目后办有关手续;鼓励竹农进行毛竹就地初加工,对于竹材加工半成品(竹胶板、竹地板坯料)加工点,竹炭加工不再办理加工许可证。2、进一步深化竹政管理改革。积极探索并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林宏观管理制度和实现形式,使我市竹业管理方式从以微观管理为主转变为宏观管理为主,从全面管死向管严一块、放活一块转变,从管理每一块山、每一棵树向抓重点、搞示范、出精品、上规模转变,促进了全市竹业经济的发展。3、加快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我市在已基本完成集体林经营体制改革基础上,明确把开展集体林经营体制改革“回头看”、进一步巩固提高改革成果,做好林权发(换)证等作为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重点,全面启动我市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成绩。这项改革做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受到了林农的拥护,进一步调动了广大林农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的积极性,优化了我市林业经营体制。

二、从加强投资导向入手,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投入保证1、用好用活政府对林业的投入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森林资源培育。一是积极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补助资金。去年,全市共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生态林、苦笋现代科技示范、竹业二期示范建设和林权制度改革等项目补助资金达865.81万元,极大地促进了我市林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二是设立了竹业开发专项资金。每年都通过财政等多种渠道筹措数百万元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竹山道路开设、示范竹林丰产培育、竹材半成品加工、竹炭开发等项目。三是出台优惠扶持措施来鼓励发展林业。对乡村集体或个人营造的桉树面积20亩以上的,山地造林的每亩补助20元苗木款;非林地造林的免费提供造林苗木和造林前的基肥肥料。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参与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建设的,免费提供造林苗木。在这些优惠措施的推动下,我市造林投资机制发生了变革。仅去年,全市林农个私造林面积达16821亩,占集体林地造林面积的90.5%。2、扶持发展林竹加工龙头企业,带动林农生产。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大力开展林业招商引资活动,激发了社会资本参与林业加工业发展的热情。去年,我市新投产了2家规模以上竹地板企业,竹地板年产能力达44万平方米;永林股份公司人造板厂新上了8万立方米中纤板生产线,中纤板年产能力达到了12万立方米以上;竹胶板年产能力由3万立方米增加到4万立方米。新建了投资规模达500万元的民营种苗培育公司,为我市今后开展100万亩以桉树为主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提供了种苗保证。3、以举办“笋竹节”为载体,加快林竹产业发展。通过连续两年成功举办“笋竹节”,我市在全国笋竹产业界初步树立了“##竹业”品牌形象,极大地提高了全市人民发展竹产业的信心与决心。在“2003福建·##笋竹节”期间,我市共签约项目17项,总投资58585万元,其中利用外资4835万美元,客方投资18240万元;开工或投产剪彩项目11个,投资总额46640万元。

三、从加强科技服务入手,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1、积极开展产学研协作,把省内外科研院所作为林业产业化的坚强技术后盾。我市先后与复旦大学、浙江林学院签订了全面技术合作协议,与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合作建立了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分中心、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开发中心##分中心,与省林科院、福建农林大学开展、中南林业规划设计院等多家单位开展了项目技术合作,从而为我市各个林业重点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分中心主要进行了桉树在不同海拔、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经营模式研究,以及桉

下载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经营机制体制创新工作的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经营机制体制创新工作的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新林业经营机制 加快兴林富民步伐

    ##是我国南方48个重点林区县(市)之一。全市森林总蓄积量2140万立方米,居全省第一位森林覆盖率83.2%。竹林面积76.8万亩,居全省第二位;农民人均拥有毛竹林4.2亩,居全国首位。2000年10月,我市被授予“中国笋......

    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5篇材料]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为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农业部将抓紧研究探索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具体实现形式,推动......

    你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范文大全)

    (一)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培育壮大股份合作社、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引导和规范龙头企业与农民股份合......

    积极有序务实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机制创新

    积极有序务实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机制创新 ——访湖北省委副书记张昌尔湖北是农业大省,农业和农村发展目前已进入最好最快的时期。但是,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传统农业的......

    积极有序务实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机制创新

    积极有序务实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机制创新 ——访湖北省委副书记张昌尔 湖北是农业大省,农业和农村发展目前已进入最好最快的时期。但是,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传统农业......

    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的意见

    【发布单位】农业部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2009-09-15 【生效日期】2009-09-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农业部 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共5篇)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树立现代农业发展新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念,坚持以新型工业化理念引领现代......

    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

    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推进农业体制机制完善创新,是激发生产经营活力、保障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动力之源。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