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建设基层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3 04:13: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建设基层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建设基层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

第一篇:浙江建设基层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

浙江建设基层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

让法律服务到群众门口(见证)

针对基层法律服务资源分布不均衡、人民群众寻求法律服务不便等问题,从2009年7月开始,浙江省司法厅在县、市、区创建了71个公益、专业、便民的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建立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是浙江司法行政部门整合职能资源、夯实基层社会管理基础的重大举措,在全国尚属首创。

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集法律服务和化解社会矛盾功能于一体,引导群众从“有事找政府”向“有事找法律”转变,被誉为弱势群体的“保护伞”、社会稳定的“减压阀”、服务群众的“法律超市”。

现状

各项法律服务缺乏有效引导

9月22日,位于绍兴县柯桥城区中心地段的绍兴县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一大早就有十几个人在门口排队等候。

“听街道办说这有个法律服务中心,我今天想来申请法律援助。”

“我遇到了一起交通事故,想请人帮我出出主意看怎么解决。听老乡说,这儿不收费,态度又好。”

·······

在门口排队等候的人,七嘴八舌地争着向记者说开了。

绍兴县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背靠笛扬路步行街,毗邻柯桥最大的农贸市场,每天来来往往的人很多。

记者走进中心接待大厅,迎面电子显示屏上“便民利民、依法高效、公平公正”几个大字格外显眼。大厅内设有休息椅、供残疾人使用的轮椅和拐杖,还有一些办事服务指南及法律报刊,指引当事人自助办理业务。中心设有法律援助室、调解室、法律服务室等,实行“一条龙”服务。

去年12月1日中心刚成立,就接待了一起涉及26名农民工的案件。当时这26名农民工所在的绣品厂倒闭,老板跑了,欠下十几万元农民工工资。这些农民工向街道劳保所投诉,劳保所将案件介绍到中心,最终通过中心工作人员和劳保所的共同调解,成功帮农民工讨回了工资。

在浙江,像这样的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目前已有71个,宁波、嘉兴、台州、温州等4市所属县(市、区)已实现全覆盖,绍兴、舟山、丽水等3市的覆盖面已超过70%。此前,县(市、区)一级没有直接为群众提供综合法律服务的平台。

谈起当初为什么要设立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浙江省司法厅厅长赵光君对记者说:“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形势下,司法行政部门如何履行法定职能,做好服务人民群众的工作,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司法行政工作点多、线长、面广,具有法律服务、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制宣传等多项职能,虽然这些职能看起来关联度比较低,但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那就是:法律服务。过去,由于缺乏对各项法律服务业务的有效引导,加之法律服务资源分布不平衡且分散,造成司法行政工作„养在深闺人未知‟。只有整合司法行政法律服务资源,让法制宣传、律师、公证、司法鉴定、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各项职能在一个平台上为群众提供各类法律服务,才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

为此,2009年7月,浙江省司法厅作出决定,推广丽水市庆元县、杭州市萧山区的试点经验,在全省县、市、区稳步推进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建设。

浙江省司法厅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将中心定位为县、市、区司法行政机关非建制的公益性、专业性、便民性的综合法律服务平台。人员除原有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外,还由司法局相关业务科(室)在职人员兼任,同时外聘一些法律等相关专业人士。中心的建设资金、办公经费、人员经费均由政府专项财政全额拨款。

浙江省司法厅副厅长林丹军介绍,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还积极协调工会、信访、妇联、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等部门在中心设立接待窗口,拓展了服务领域,扩大了辐射效应。功能

搭建公益、专业、便民综合服务平台

9月20日16时,在桐乡市打工的云南小伙陈学兵经市劳动局指引来到桐乡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

“老板不为我们买养老保险,只同意每月补助150元钱,可又没兑现。我找过老板多次,老板总是拖延,我现在要求老板补交养老金。”

“你要求补交的养老金数额只有1000多元,走仲裁程序的话,时间太慢,我们这有劳动纠纷调解委员会,你可以直接申请调解。”中心工作人员张力强热情接待了他。

“以前不知道有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我为这事已经折腾了大半年,来之前也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帮我,以后我会告诉其他朋友,遇到法律方面的困难不用到处跑了,在这有解决的捷径。”陈学兵灿烂的笑脸与先前的愁眉苦脸形成了鲜明对比。

张力强事后向记者介绍,“针对陈学兵的情况,我们将会由劳动纠纷调解委员会出面找企业方来调解,如果企业方不愿意调解的话,我们还会为陈学兵提供法律援助,指派律师为其申请仲裁。”

陈学兵的幸运来自于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的规范运作。中心实行“统一接待、统一分流、统一协调、统一督办”,设置“接待咨询、集中受理、分类办理、限时办结”的流程,采取“前店后厂”的运作模式。林丹军解释,“店”代表中心,“厂”则代表司法系统的各类资源。它具有四大功能:矛盾调解、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法制宣传。其中,法制宣传功能又贯穿于中心各项服务的始终。

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具有“三性”:公益性、专业性、便民性。

就公益性而言,中心注重社会效果,不以营利为目的,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服务和部分有偿法律服务的导引。

就专业性而言,中心工作人员均为法律专业人士,以专业性凸显法律服务的针对性。中心还引入了医疗、劳资、物业等专业调解委员会,运用专业的力量,集中受理、调处具有专业特点的矛盾纠纷。

桐乡市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下设医患、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等三个专业调解委员会,下一步还将设立物业调解委员会。以前在桐乡,医患、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等纠纷一旦发生,主要有自行协商解决、行政调解、基层人民调解组织调处和法院诉讼解决四种形式。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诉讼时间长、成本高,同时群众对行政调解又存质疑,自行协商易出现漫天要价等问题。

去年9月,桐乡市在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成立了医患纠纷调解委员会,由卫生系统医生和原政法系统有调解经验的人组成,至今没有发生一起因调处不力而引发影响医疗机构正常秩序的事件。

就便民性而言,中心全部建在临街落地、交通便利的地段,形象标识规范统一。很多当地群众正是通过这些显著标识,才知道政府还能提供这么专业的免费法律服务。

在庆元县打工的一名农民工因工伤需要法律帮助,一天在街上闲逛时无意发现了中心,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中心咨询寻求帮助,中心立即启动农民工绿色通道,仅用15分钟就

办完了法律援助的所有手续,因为有律师在接待大厅值班,委托、咨询、代理一步到位。意义

拓展、延伸、强化司法行政职能

两年来,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共接待群众11万多人次,其中,提供法律咨询服务5万多人次,接待信访群众1万多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9000多件,调处成功各类纠纷近2000件。

今年3月,司法部部长吴爱英在浙江调研后认为,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的建立,适应了县区一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这是对司法行政职能的拓展和延伸,也是对司法行政职能的强化,具有方向性,很有生命力。

在赵光君看来,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把司法行政机关服务改善和保障民生的各项职能集中在一起,实现了司法行政特别是县级司法行政各项业务从“散”到“聚”的转变,让人民群众寻求法律服务从“分散”到“集中”,从“无序”到“有序”,是直面群众的“一站式”法律服务窗口。

目前,在浙江,群众只要走进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大门,所有涉法问题都能得到“一条龙”服务。“有纠纷到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已成为当地群众的普遍认识。

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带来了很好的社会效果。浙江一些地方党政领导这样评价:“基层具有第一手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我们能更好地掌握来自基层的舆情,帮助我们科学决策,同时现在大量的信访问题被分流到了中心,也减轻了信访的压力。”在桐乡市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记者了解到,自2009年9月成立以来,中心共受理97件医患纠纷,其中96件经中心调解解决,只有一件进入诉讼程序。桐乡市政法委书记沈建坤坦率地说:“以前发生医患纠纷,凡有死亡发生,家属必到医院闹,我肯定要到现场。如果没有中心,这些人就会到市级机关,或信访,或采取过激行为。中心成立后,医闹现象几乎没有了。”

沈建坤的话引起了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柴敬杰的共鸣,“以前与患者家属直接面对面,矛盾容易激化,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没有保障。在中心成立前,由卫生局出面进行行政调解,患者不信任。中心成立后,医患纠纷的解决从医院被引导到了中心,我们是最大的受益方。”

面对记者提出的“既然各地都有法律援助中心,为什么还要设立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的疑问时,安吉市司法局局长周雪逵回答:“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窗口式办公将方便留给了群众,以前法律援助中心只能提供法律援助,现在并到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后,司法行政的职能可以联动了,不符合法律援助的,或调解,或帮助提起诉讼。”

桐乡市中心副主任、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张伟伟对此也有同感:“原来法律援助中心空间小、职能单一,群众知晓率低,现在并到临街的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后,好找多了;原来法律援助是单兵作战,和镇(街道)调解委员会接触少,现在调解委员会都集中在中心,方便多了。”

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同时也促进了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作风的进一步转变,锻炼和提高了司法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服务群众的能力。据周雪逵介绍,安吉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的接待窗口每天都有7人值班,其中4人是从司法局机关抽调的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好的工作人员,他们轮流进驻中心,在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的同时,自身业务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谈起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的前景,赵光君很有信心,“力争年内让县级司法行政法律中心建设率达到90%以上,明年在浙江全省全面推开,努力把中心打造成为司法行政机关服务人民群众的„第一窗口‟。”

第二篇: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1、完善窗口建设,整合法律服务、法律援助、法制宣传、人民调解等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司法行政服务职能。中心共设置12348法律咨询热线、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导引、企业法律咨询、维护妇女、青少年权益、人民调解、涉法涉诉法律咨询、劳动争议法律咨询、社区矫正和综合服务等十一个窗口,同时建立了相应的工作制度,使群众能在一个平台上,享受“综合性、一站式、超市化”的法律服务。

2、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服务管理,提高法律服务能力。中心除建立健全上墙制度、首问责任制度、AB岗工作制度、否定报备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限时办结制度、服务流程制度等制度外,进一步深化业务登记制度、中心窗口应急情况处置方案、工作例会和联系会议制度、报表统计制度、信息报送和舆情分析制度、中心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业务学习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日常工作制度。此外为加强法律援助服务质量管理,通过法律援助质量全程跟踪监督、倡导名律师办案、改进援助案件质量反馈表等措施提高援助案件质量。

3、整合内部资源、强化外部衔接,提升法律服务效能和水平。为提升法律服务效能和水平,中心一方面加强司法行政部门法律管理、普法宣传、基层等各科室之间的联系、沟通,互通信息、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法律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另一方面,中心强化与信访、劳动、公会、工商联、法院、公安、检察院等相关部门和各家法律服务单位单位之间的协作,完善衔接机制,做到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具体来说现在主要有以下衔接机制:一是涉法涉诉信访衔接机制;二是劳动仲裁衔接机制。三是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制度的衔接机制;四是建立法律服务联席会议制度。五是建立专家顾问团。

第三篇: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2012年,按照市局提出的“建标准、抓规范、破难题、促提升”的工作要求,坚持便民性、公益性、专业性、统一性的工作原则,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推进我县的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在中心现有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规范化建设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为公民、法人提供优质便捷的法律服务。截至今年10月底,中心共受理分流人民调解229件,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427起(其中民事案件1313起,刑事案件106起,涉及人数1424人,挽回经济损失1144.155万余元),解答法律咨询3612批次(其中接待来访2103批次,涉及人数2196人),法律服务引导109件。

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推进中心建设。我县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建立以来,就得到了县领导和局党组的高度重视。一是中心定编。二是改善硬件设施。近年来,群众对法律服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县法律服务中心的接待人次逐年递增,目前的硬件设施已经无法满足业务需求。为了更好地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不断扩大受益人群,县司法局正在规划建造崭新的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大楼。三是加强队伍建设。优先考虑上岗人员的合理配置,选拔服务意识好、实际工作能力强的同志,形成强强组合,并通过各种渠道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认真实践培训、考核、问责等机制,实现规范化的监督管理,着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好的精干队伍,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四是统一着装。为进一步提升窗口服务形象,我县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窗口人员实现统一着装、挂牌上岗,不仅体现了中心管理规范、有序,提升了工作人员的形象,而且方便群众辨别身份,加强了对窗口工作人员的监督。同时强化了工作人员的身份意识,促使他们进行自我管理和约束,增强工作责任感,提升服务意识。

二、整合资源,构建联动机制。加强司法行政部门法律管理、普法宣传、基层等各科室之间的整合,完善例会工作制度,实现内部资源的无缝对接,实现信息互通、工作互动、形成合力,充分发挥法律服务中心的职能作用。一是法律援助与人民调解工作对接机制,减少

当事人的“讼累”,同时大幅度减低法律援助成本,增加弱势群体维权受益面,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的良好社会效果。二是法律援助与法制宣传工作对接机制。通过推行这一工作机制,扩大了法制宣传工作的规模、壮大了法制宣传工作的声势、丰富了法制宣传工作的特色,同时也扩大了法律援助工作的社会知晓率和影响力,三是法律援助与法律服务单位工作对接。通过建立联络员制度、信息互报工作互动机制、法律援助代理申请制度,进一步畅通了信息,方便当事人就近获取信息,提出申请。

三、健全制度,完善运行机制。为进一步强化法律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管理,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规范管理制度,中心及时梳理、解析各项工作流程,在原有的工作流程和服务标准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工作程序和规范。中心除了上墙制度外,还制订业务学习、工作例会、AB岗工作制度、否定报备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档案管理制度、检查考核制度、业务登记、报表统计、重大事项报告、窗口应急情况处置、投诉处理等接待工作制度,积极履行窗口的服务指引、法律咨询、申请受理和查询答疑等职责。通过规范流程,不仅形成了业务规范、操作便捷、服务优质的运行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而且方便群众办事,提高工作效率。

四、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

中心加强与信访、工会、团委、妇联、残联、人社等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完善衔接机制,做到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一是涉法涉诉信访衔接机制。协助信访局做好涉法涉诉信访工作,引导群众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矛盾纠纷。在信访接待中遇到涉法涉诉案件,及时将上访群众引导到法律服务中心,由服务中心人员解答上访人的法律问题,对符合条件的群众办理法律援助申请。二是劳动仲裁衔接机制。会同劳动、工会等部门建立维护职工权益协作机制,在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设立工作联系点,专门委托代理涉及劳动争议的法律援助申请,每周派一名工作人员到联系点共同参与劳动争议咨询、受理相关法律援助申请等工作。同时,与县劳动监察大队建立良好的互动机制。三是司法救助和法律援助制度的衔接机制。三是与县人民法院实现无缝对接,使一些符合条件的当事人在立案、诉讼费用减免、诉讼保全、执行等各个环节得到便利,方便经济困难的诉讼案件当事人获取法律援助。四是建立法律服务中心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定法律服务工作的重大政策措施,为政府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协调解决法律援助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督促检查各部门对法律服务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定期向县委县政府汇报全市法律援助工作开展情况。五是建立专家顾问团。邀请县内业务能力强的律师和法律工作者,成立法律服务中心专家顾问团。在接访过程中,遇到重大群体性事件或案情复杂,由专家顾问团集体会诊,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服务。

五、责任到位,提高服务能力

目前中心共设置了十一个窗口,实现法律服务超市“一站式”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群众的法律需求,减轻 “问累”、“跑累”、“诉累”。一是首问负责,职责到人。法律服务中心认真落实首问首办责任制,严格遵循“谁接待、谁负责”,避免工作推诿,即首次接待的中心工作人员受理案件后,在案件分流处理的过程中全程跟踪服务,确保群众获得满意的法律服务。对于不清楚、掌握不确切的问题及时请示有关领导,给予对方一个准确的解答。对于确实解决不了或非本单位职能的,耐心解释说明并做好引导。二是分工有序,职责到岗。12348法律咨询窗口受理解答各类法律问题,法律援助窗口主要受理符合条件的法律援助案件,企业服务窗口主要是为全县中小企业提供法律服务,人民调解窗口主要是为引导当事人向有关调委会申请调解,妇女维权窗口主要是协调有关部门切实维护妇女权益。三是有机整合,职责到位。实行统一协调下的分工负责制,充分发挥各窗口职能优势,以人为本,切实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确保“政府作为、群众受惠”。

第四篇:关于加强市县区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转发市司法局关于加强县(市)区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甬政办发〔2010〕22号

2010-02-02信息来源:宁波市政府办公厅

各县(市)区政府:

市司法局《关于加强县(市)区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二月二日

关于加强县(市)区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建设的实施意见

(市司法局)

县(市)区司法行政工作是整个司法行政事业创新发展的根基。为有效整合现有司法行政职能资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进一步加强县(市)区司法行政工作,推进司法行政工作科学发展,根据我市实际,现就加强县(市)区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化解社会矛盾、服务保障民生、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维护公平正义为目的,通过整合现有司法行政职能资源,搭建一个综合性的法律服务平台,向辖区公民、法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综合性、窗口化、一站式法律服务,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运作形式

由县(市)区司法局组织法律服务、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科室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组成工作班子,以法律援助中心和“12348”咨询服务平台为依托,整合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律师、公证等职能资源,建立县(市)区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名称统一为“××县(市)区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

三、窗口设置

以现有司法行政职能资源为主,设法律援助、法律服务、人民调解等窗口,也可与当地有关部门协作共同开设综合服务窗口,拓宽服务内容。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增加、调整窗口职能。

法律援助窗口:以法律援助中心、“12348”咨询服务平台为基础,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受理法律援助案件。

人民调解窗口:由县(市)区矛盾纠纷(协调)调解中心和医疗纠纷、交通事故纠纷、劳动争议、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领域的专业性调委会组成,接待、引导当事人向有关调委会申请调解,做好辖区内重大疑难矛盾纠纷、行业纠纷调处工作,解答涉及人民调解法律规范、程序、效力等方面的咨询。

法律服务窗口:由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组成,主要提供业务咨询、代写法律文书,引导当事人聘请法律服务人员办理涉法涉诉案件和非诉讼事项,指导当事人办理公证业务等法律服务。

综合服务窗口:可与法院、劳动保障、公安等部门及法律专业人士协作,受理诉讼前、劳动仲裁前的调处、调解,落实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工作

机制;同时,受理群众对本系统窗口工作有关的各项投诉和信访事项。

诉讼前、劳动仲裁前调处工作包括:立案前调解(法院)、劳动仲裁前调解(劳动保障局)、部分轻微刑事案件调解(公安局、检察院)、涉法涉诉案件专家评议(专家组)等。

四、工作要求

加强县(市)区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建设,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探索,是坚持以人为本、完善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创新举措。各县(市)区政府要高度重视,把加强中心建设作为2010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大力支持中心建设。

(一)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强组织协调,根据当地实际,尽快落实中心场地,并协调当地有关部门加强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中心建设。

(二)各县(市)区政府要为中心提供经费保障,并将中心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法律服务事业发展需要,逐步增加对中心的经费投入,确保中心正常运作。

(三)各县(市)区司法局作为中心主管部门,要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确保中心建设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力争把中心做成服务群众的精品工程。

(四)请各地在2010年9月底前完成中心建设工作并正式对外服务,有关情况及时报当地政府和市司法局。

第五篇:2006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区的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局党组的领导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有力指导下,在各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认真贯彻中办发2006(23)号、市委办2006(15)号文件,以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保障经济发展,促进民主与法制建设为已任,紧密结合我区实际,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创造性地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圆满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基层司法行政各项工作任务,为我区的两个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抓住机遇,努力开拓,不断推进人民调解工作的改革和发展。

人民调解是今年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年

来,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区关于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一系列文件和会议精神,我区扎实工作,不断创新,强化人民调解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和职能作用,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使我区的人民调解工作得到了开拓性的发展。

一是指导方式得到了创新。全区成立了以区委副书记张岐为主任,区司法局和区人民法院有关领导为副主任,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为成员的人民调解指导委员会。加强对全区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解决人民调解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改革和发展的新路子。在成立人民调解指导委员会的同时,在全市率先向乡镇、街道派遣人民调解指导员,指派11名法官和1名司法干警到全区13个乡镇、街道以及西湖街道担任人民调解工作指导员,以结对子的方式,为乡镇、街道调委会提供法律咨询,加强对疑难纠纷调解的指导;又如把有关法律、法规和调解工作的操作程序、调解协议范本、格式文书制作成软盘。拷贝至每个调委会,规范调委会的各项工作制度。于此同时,我区还及时召开各种会议,总结部署工作,交流工作经验,及时指导工作。五月份,全区召开了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会议。区委副书记张岐作了重要讲话,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王炬作了人民调解工作报告,区法院郑重圭院长就法院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讲了话。会上西溪街道、灵隐街道庆丰社区、三墩镇司法助理员交流了经验,还对在2006年人民调解工作中表现突出的25名先进集体和26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这次会议的召开,对我区的人民调解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十月份,结合毛泽东同志为“枫桥经验”批示四十周年,我区又召开了纪念毛泽东同志为“枫桥经验”批示四十周年暨人民调解工作现场会,推广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学习深化枫桥经验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

二是宣传工作得到了强化。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涉及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矛盾纠纷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具有法律效力。我区利用这一契机,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宣传力度,将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和案例编印成《人民调解工作资料汇编》,下发给各调解组织用作学习资料和办案依据;以问答的形式制作了人民调解知识宣传画报,在全区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宣传栏里张贴;还将市局统一制作的人民调解制度送到各个社区,把调解员的姓名、照片、有关制度上墙公开。各乡镇街道也利用各种途径大力宣传人民调解工作,文新街道德加、星洲等社区积极运用社区网站宣传人民调解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宣传积极把矛盾纠纷引导到人民调解的轨道上来解决。如我区灵隐街道调委会刚成立,被伤害赔偿纠纷困扰了半年的两位当事人就主动上门要求进行调解,并在街道调委会支持下达成调解协议,不仅化解了纠纷,促进了邻里和睦,也降低了成本。

三是组织建设得到了全面规范。今年二月初,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区选择三墩镇、西溪街道作为乡镇、街道调委会建设的试点,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开展试点工作。在乡镇街道调委会建设试点中,在组织建设上,注重群众自治性,严格控制行政人员在调解委员会中的人数,要求调委会中懂法律的社区志愿者占大多数;在制度建设上,建立了岗位责任、例会、考评、业务登记、档案统计等一系列的制度;在工作程序上,做到严格规范,对每一起纠纷的调处根据其性质特点,制定了受理、告知、调查、通知、调解、制作协议、送达、回访等一系列规定。到三月份,三墩镇、西溪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如期完成。我区及时推广两个试点的做法和经验。全区其他各乡镇、街道在认真学习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加快调委会建设步伐,5月28日灵隐街道调委会正式成立,至此我区十三个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建设全面完成,提前完成了任务。在乡镇、街道调委会建设过程中,我区一方面规范制度和程序,另一方面对调委会的组成人员、调委会产生方式等方面更是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操作,积极引导、大胆创新。如我区灵隐街道调委会的组建,一是通过选举形式产生街道调委会,由群众选举自己的组织;二是街道调委会的主任由社区法律志愿者担任,真正体现了街道调委会组织的自治性。这一做

法已在全区逐步推广。在此同时,各类调解组织紧密结合实际,大胆创新调解方法,一是采用庭审式调解。我们要求乡镇、街道调委会和有条件的基层调委会专门设立调解庭(室),按照民事法庭的样式设有调解主持人、调解员、申请人和被申请人座席,另设有旁听席,体现了人民调解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二是网上道德评议庭。利用社区网站设立“道德评议”论坛,通过典型

事例的讨论,对身边不文明、不守法、不道德的行为进行评判和辩论,让群众去制约这种行为。三是模拟道德法庭。利用网络将法律不适宜调整的道德问题以模拟法庭的形式在道德层面上进行辩论,根据《公民道德建设纲要》等道德规范来进行调解。区局还根据农村撤并村、村改居及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建设的现状,根据司法部75号令的规定,对全区各类调解组织进行了规范了整顿,统一实行了各类调解委员会由区局统一备案制度,大力开展了调解组织的规范和整顿工作,撤消了27个企事业单位中组织涣散、人员欠缺、制度不健全、工作不落实的挂牌调解委员会,规范和完善了41个基层调解委员会。目前全区共有调解组织202个,其中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13个,村级调解组织98个,社区调解组织79个,企事业单位调委会8个,集贸市场调委会4个,各级调解组织共有调解干部922人,调解信息员3254人,形成了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交错、运转正常、功能互补、齐抓共管的调解组织网络。

四是队伍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我区采取了统一计划、分级组织、集中考试、持证上岗的方式对全体调解员进行了培训,全面提高基层调解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为组织好各级各类调解主任的培训,区局专门在人民调解经费中拨专款8万元用于培训。在6月15日至28日,分三期对全区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的调委会主任和司法所人员共275人集中进行了培训。参训的同志,系统学习了中办发(2006)23号文件、最高人民法院的《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司法部的《人民调解工作若干规定》以及人民调解格式文书的制作等内容。区委副书记张岐亲自为培训班动员、听取学员的经验交流、为调解主任颁发上岗证、作培训小结。参训的同志一致认为深受教育,不仅增长了业务知识,对提高实际调解工作技能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次培训班是历年来办得最好、收获最大的一次。全区各类调解组织的761名调解员也由乡镇街道进行了培训,由区司法局统一组织进行了考试,并对培训合格的922名调解员颁发了上岗证。通过培训,使全区人民调解队伍的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人民调解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为民间纠纷的调处工作提供了队伍素质的保障。

五是职能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我区人民调解的受理范围已从公民之间的民间纠纷扩展到公民与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的民事纠纷,并且逐步扩大到法人与其他组织之间的民间纠纷的调解,特别是参与了一些群体性事件、社会热点问题所引起的民间纠纷的调解以及重大疑难纠纷的调解。如台湾的龚先生,91年在杭州市区以他人的名义置房,现在办理“三证”时发生了纠纷。古荡街道调委会接受了龚先生的申请,经调查取证,多次协商,最后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一起涉台民间纠纷,就在短短的10日内得到了解决。又如留下镇石马村农嫁居妇女土地承包待遇问题,涉及到45人,她们多次集体上访,因政策原因,多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5月份,区委张岐副书记亲自带9个部门的领导到留下镇调研时,我局提出用人民调解的形式解决这个问题,被人民法院作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探索予以采纳。留下镇调委会介入后,通过大量细致的工作,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现大部分人签订了调解协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今年6月30日文新街道发生一起火灾,使两家企业受损,该街道调委会受理了这次法人与法人之间的索赔标的为90万元的纠纷调解后,通过大量的调查取证,使纠纷得到成功调处,最终赔偿金额为25万元。

六是工作成效得到了充分体现。今年来,全区各级调解组织共调处民间纠纷682起,调处成功674起,防止群体性闹事事件8起670人,防止非正常死亡3起3人,防止民转刑案件9起14人,没有发生因民间纠纷调处不及时或调处不当而造成的非正常死亡、民转刑案件、群体性闹事和群体性上访,为我区政治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明显社会效果。特别是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从建立开始就发挥了重要作用,调处了一大批重大疑难纠纷,截止九月底,全区十三个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成功地调处疑难复杂纠纷33起,其中损害赔偿纠纷24起,涉及赔偿金额180余万元,赔偿金额在五万至十万元的有4起,十万元以上的有7起,最大的一起赔偿金额达30.0910万元;生产经营造成的噪音扰民纠纷1起,涉及人员56人;群体性涉法信访纠纷1起,涉及人员45人;家庭、邻里纠纷6起,涉及人员41人;涉外纠纷1起。如:周浦乡调委会成功调处了一起三车相撞的重大交通事故,赔偿金额达到30余万元;蒋村乡发生了一起因几名孩子玩耍,造成一农户铁门倒塌,致使河南在该乡打工的一名四岁的儿子死亡,乡人民调委会主动介入进行调解,避免了一起群体性闹事事件;北山街道调委会及时调处了一起涉及四十余万元标的家庭纠纷,防止了一起民转刑案件。经过一年的努力,我区人民调解的影响力和公信力在不断提高,被杭报誉为“民间法庭”办“民间大案”。我区灵隐街道调委会就成功调处了一件标的达10.5万元,历时半年之久的民事纠纷,杭报6月16日用了较大篇幅予以报道。区法院还审结了首例请求履行调解协议案件,认定西溪街道文天社区调委会达成的有关夫妻离婚后女方抚养费问题的人民调解协议合法有效,判令被告履行。

七是活动载体得到了有效的开拓。首先是扎实开展“四有五无”活动。我区根据市司法局的要求,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在全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中开展“四有五无”活动,即:有组织调解、有人员调解、有经费调解、有场所调解和无因民间纠纷引起的非正常死亡、无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民转刑案件、无因民间纠纷引起的群体性闹事、无因民间纠纷引起的群体性上访、无推卸责任将矛盾纠纷上交。到目前为止全区有65的调解组织达到“四有五无”标准,年终我局将对达标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其次是大力开展优秀案例评比活动。从五月份开始,我区开展了人民调解工作优秀案例评选活动。通过优秀案例评选,总结经验,树立典型,进一步规范人民调解的工作程序,增强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提高全体人民调解员的素质,锻炼和培养出一支懂法律、精业务、会调解的骨干队伍。在优秀案例评选过程中,各类调解组织和广大人民调解员,紧密结合各地矛盾纠纷的实际,严格按照司法部75号令规定,积极开展对重大疑难纠纷的调解工作,使一批目前,全区经过各乡镇街道司法所的评选,已经有一批工作规范、程序到位、并具有一定影响的重大、疑难纠纷的调解案例已上报到区局。我区将通过进一步的评选后,精选部分有指导意义的优秀案例进行汇编,下发到全区各个调解组织,并将优秀案例作为今后人民调解员培训的教材。再次全面开展人民调解工作调研活动。我局在今年还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人民调解工作的调研活动,广泛发动基层司法所、各级调解组织和广大调解员对我区人民调解工作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文章,组织专门人员对调研文章进行评比。通过开展优秀调研文章评比,总结交流工作经验,全面了解我区人民调解工作的现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制定对策和整改措施,研究和探索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新方法、新路子。目前,优秀调研文章的评选、汇编工作正在进行。

二、强化职能,扎实工作,全面推进基层司法行政的各项工作。

1、化基层基础建设,全面加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队

伍建设。在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同时,区局大力强化基层基础建设,一是区局根据省政府152号令及市政府有关文件的规定,全面加强司法所建设,经过区局的积极工作,目前全区13个乡镇街道司法所全部正式建立,并都刻制了专门印章。二是全面做好司法所人员的换装工作,全区20名司法所工作人员统一换发了2000式司法行政制式服装。三是加强对司法所人员的业务培训和管理,区局先后三次组织全体司法所人员,采用以会代训的方法,组织司法所人员学习有关政治业务知识,学习法律规章,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四是结合法律服务所、法律者年检注册工作,针对我区基层法律服务所和法律工作者队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顿和教育,为了全面加强对法律服务所的内部管理和法律工作者的执业行为进行监督,区局还建立了法律服务所季报制度,对法律工作者办案、收费、质量监督卡回收情况进行及时了解和跟踪调查。

2、重排查、强职能,为维护政治社会稳定积极发挥作用。

我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以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为己任,认真履行工作职能,定期排查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积极服务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一是开展了“迎新春保平安”、“防激化、保平安”活动。在年初春节、“五一”和暑期全区统一部署,开展了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实施了以调处劳资纠纷、家庭邻里纠纷和久拖不决的疑难纠纷为重点的纠纷调处大会战,确保了社会的稳定,为全区人民提供了稳定和详和的社会环境。为及时做好矛盾纠纷的预防,袁浦镇司法所还实行了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预警制度。二是加强对‘非典’时期矛盾纠纷排查和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工作,在抗非斗争中,区局及时与各乡镇街道司法所保持联系,积极动员司法所人员投入到抗非斗争的一线,大力宣传有关法律知识,及时了解民间纠纷的动态,有力调处各类民间纠纷,为确保抗非斗争的胜利提供了稳定的社会环境。三是大力做好归正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全区共建立了312个帮教组织,对全区385名归正人员进行帮教,为解决好归正人员的生存和就业,各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政府(办事处)都给预了高度的重视,一些乡镇街道在就业岗位本身就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挤出岗位或出台政策安置刑释解教人员,如灵隐街道对归正帮教对象做到三个及时,即:及时入户、及时建立帮教组织、及时帮助解决就业。目前,全区385名归正人员中落实责任田的156人,回原单位的7人,安置就业的76人,自谋职业的146人,正因为各级措施有力,工作到位,使我区的归正人员重新犯罪率得到有效控制,改好率进一步提高,在归正人员中涌现出了一些动人的事迹,如古荡街道莲花社区归正人员周国平的新生之路浙江法制报还进行了专版的报道。

3、抓宣传、树形象,不断扩大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影响。在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积极履行工作职能的同时,我区还积极宣传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中的先进事迹和先进经验,进一步扩大了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在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半年来共撰写信息十三期,近三十篇,其中司法部主编的《人民调解》杂志、《浙江法制报》头版头条、省司法厅主办的《东方法苑》、《杭州日报》等及司法厅的内部信息、市局信息都报道了我区工作的情况。通过宣传,扩大了我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影响。

下载浙江建设基层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建设基层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浙江司法行政戒毒工作理念

    浙江司法行政戒毒工作理念 来源:浙江省戒毒管理局 发稿时间:2014-05-21 一、总理念: 规范化执法 人文化管理 专业化戒毒 社会化矫治 1、规范化执法。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要以《禁......

    09基层司法行政总结

    2009年海勃湾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总结市司法局: 2009年,我区司法行政基层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以深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着......

    如何提升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水平

    如何提升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水平作为一名基层的司法所工作人员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坚持以理论领导实践,学以致用,加强能力建设,努力提升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水平。提高个人能......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总结(精选五篇)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总结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总结2007-02-06 09:56:40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区的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局党组的领导及上级业务主管部......

    2011上半年司法行政基层工作总结范文

    涿鹿县司法局 2011年度上半年司法行政基层工作总结2011年上半年,根据市司法局的相关文件精神,在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正确领导下,为进一步推进司法行政工作进程,基层科紧紧围绕局......

    区司法行政基层工作总结

    文章标题:区司法行政基层工作总结2006年,我区司法行政基层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着区委......

    凝神聚力 与时俱进 加强基层司法行政建设专题

    凝神聚力 与时俱进 加强基层司法行政建设 城关司法所工作调研报告 去年下半年,我作为基层司法所的新鲜血液被补充到了城关司法所,上岗一年来,通过参与处理司法所事务和阅览资料......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总结

    以“规范有序、适度发展”为原则,着力规范基层法律服务市场。一是规范执业行为。4月份对全市120个法律服务所、384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执业情况和执业行为进行年检注册。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