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研分析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广大农民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自主创办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是伴随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发展的全新市场主体,是对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丰富和完善,是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改革中的重大制度创新,较好地解决了农户与市场之间的矛盾。《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施行,标志着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依法
发展的新阶段。农民依法设立合作社,对于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合作社及其成员抵御市场风险、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特点入手,剖析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并对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市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在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扶持下得到逐步发展,特别是2005年《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颁布后,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到目前为止,全市有农民专业合作社89家,入股社员2054个,辐射带动农户5.5万多户,经营和联结基地面积14.07万余亩。按产业分,种植业23家,林特业28家,畜禽养殖业20家,水产业10家,其他9家;按服务内容分,技术信息型21家,生产加工销售型54家,供销合作型2家,其他(农机)9家。2007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经营服务总收入1.7亿元,实现盈余652万元。分析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农民为主体,组织形式逐步呈现多样化。具体来讲,主要有三种:一是龙头企业依托型。主要是一些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农业龙头企业,利用其技术、资金、贮藏、销售等方面的优势,联合同行业或同类型的养殖或种植专业大户,兴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市有10家这种类型的合作组织,如小曹娥禾丰辣椒专业合作社、阳明凤鸣家禽专业合作社等。二是农民合作创办型。主要是以能人为核心,依托能力大户的管理经验及资金、技术、销售等优势进行带动、联络若干专业农户,组成紧密型的合作制服务经营组织。目前全市有60家这种类型的合作组织,如朗霞杭州湾兔业专业合作社、梁弄天绿水果专业合作社等。三是农业、供销、行业协会等单位牵头引办型。就是发挥有关部门场地、设备、经营管理及市场销售等优势,组建统一生产、统一品牌、统一营销、统一服务的合作社。目前全市有12家这种类型的合作组织,如市瀑布仙茗产销合作社、市舜水蜜梨专业合作社等。
(二)以产业为依托,经营内容逐步呈现专业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一般由从事同类产品或产业的生产、经营的农民和社团组织组成。在已建立的专业合作社中,绝大多数是围绕当地的主导特色产业建立发展起来的。通过专业合作社的运作,如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申请农产品质量认证、创建品牌等,进一步推动主导产业的发展,提升特色产业的档次,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市加工型蔬菜、茭白、水产、畜禽、红枫、竹笋、茶叶、杨梅、蜜梨、葡萄等十大特色产业都相继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经营的农产品占全市特色农产品的比重达到55%以上。同时,合作社制订各类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57个,注册登记商标49个,获得各级名牌称号16个,建立国家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及基地33个。
(三)以民办为原则,运作机制逐步呈现规范化。从目前运作较好的合作社来看,一般都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和服务宗旨,有比较完整的规章制度以及规范的章程。在组织参与上,只要符合入社条件,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在内部管理上,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重大事项由社员大会讨论决定;在服务和利益分配上,坚持以不盈利为原则,对内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让社员充分得到实惠,社员无偿享受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等。对已建立农产品品牌的,还可无偿享受所经营农产品的注册商标使用权。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规范化合作社55家,其中省级示范合作社4家、**市级12家、**市级12家。
(四)以增收为目的,社员收入逐步呈现最大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直接参与到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的全过程,既发挥了家庭经营制度的优点,又克服了家庭经营规模小、与市场脱节等不足,农民通过自己的联合与合作,共同抵御大市场的风险,对内以服务为宗旨,对外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壮大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加了社员收入。一些运作较好的合作社通过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建设,对农产品实行分级包装,进行统一销售,一方面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销售价格,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另一方面节约生产管理成本,提高合作社经营效益。同时,为增加社员收入,达到利益共享,合作社不但实行年终股金分红,而且实行销售二次分配,进一步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7年,我市实行盈余返还及股金分红360万元,受益社员1000余户。
二、当前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政府部门的引导、支持和广大农民的积极参与,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
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组织规模还偏小,规模实力还不强。由于当前大多数农民的小农意识还根深蒂固,缺少大局观念和合作意识,只求单干图自己发展,从而导致合作社规模普遍偏小。目前,绝大多数合作社社员数不到50个,每家合作社入股社员平均只有24个。由于规模普遍较小,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导致合作社抵御风险能力较弱。多数合作社注册资金低于10万元,再生产和流动资金缺少,尚未形成规模化经营的实力。
(二)管理还不够规范,凝聚力还不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从事同类产品或产业的生产经营的农民“集合体”,由于现阶段农民普遍素质不高,加之又缺乏高层次、高素质的合作社管理人才,导致一些合作社内部运作机制还不够规范,《章程》和相关制度还不够健全,执行水平还不高,社员的民主管理意识还不强,财务管理与利益分配还不够规范。制度的不完善和执行的不严肃以及利益分配的不明确,直接导致社员对合作社关注度和期望值还不高。
(三)生产合作领域还处于初步阶段,产品附加值还不高。农业是弱势产业,对于处于起步阶段的弱势群体联合体合作社来讲,合作的内容和项目起点固然不会很高。目前,我市现有的合作社中,90%以上都是直接从事种植和养殖,处于初级农产品的生产阶段,产品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合作项目还比较少。绝大部分合作社的服务和业务还是停留在初级产品销售及信息、技术层面上,技术含量高、品牌效应大、产品附加值高的合作社还比较少。
(四)发展意识还不强,扶持发展力度还不大。一些乡镇、街道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认识不深,重视不够,扶持不力,推动不快;也有一些地方由政府和部门牵头创办,没有农民群众的参与,合作社运行缺乏活力。合作社对内不以盈利为目的,年终盈余基本返还给社员,客观上造成积累不足、后劲不强。一些合作社社员呼声较为强烈的是税费减免和用地优惠政策,已经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的主要瓶颈因素。
三、对促进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几点建议
农民专业合作社既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更是我国农业走向国际化的必然趋势。因此,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有利于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农村经营体制;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推进基层民主管理,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当前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下一步,要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树立发展数量与质量并重的理念,加快合作社资源整合,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注重合作社规范管理和功能拓展,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可持续发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提出以下几方面建议。
(一)提升社员素质,夯实发展基础。通过素质培训和人才引进,提高社员自我生产经营能力,使合作社成员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这是合作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前提。要按照分级培训、注重引进的原则,进一步充实培训内容,加强合作社成员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经营技能、营销策略、管理经验、财务知识、合作技巧等方面的专业培训;注重人才引进,鼓励科研专家、有特长的农技人员、营销与管理人才、大中专毕业生到合作社工作,帮助解决合作社人才稀缺问题。具体的讲,合作社社长、班子骨干、入社社员应具备以下素质:合作社社长,应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经营能力和奉献意识,并具有吃苦耐劳精神、为民办好事的工作作风;合作社班子及其成员而言,要有过硬的生产管理技术,较强的号召力,会市场经营、会品牌经营,懂得财务管理,社员信任度高;合作社社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诚信意识,支持和帮助合作社发展的愿望。
(二)强化制度建设,构建发展平台。按照专业合作社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原则,加强各项制度建设,抓好制度贯彻执行,使合作社发展、运行有章可依、有章必依,这是合作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组织制度上,要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订完善且操作性强的《章程》,健全财务会计、收益分配和内部民主管理等相关制度,并抓好贯彻落实,实现合作社组织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在生产制度上,要制订统一的农产品技术和质量标准,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强化生产经营的质量控制,保障为社会提供安全、可靠的优质农产品供给。在活动形式上,要定期组织合作社社员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项活动,探讨研究解决社员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碰到的难题,促进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三)拓展合作功能,增强发展动力。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充分发挥合作社“几统一”特有功能,使入社社员真正得到实惠、赢得好处,这是合作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要开展生产技术服务,如组建植保队,实施统一防病除虫措施,降低生产成本,使社员在技术服务上得到好处。通过统一采购、统一发放生产资料等措施,降低生产成本,使社员在生产资料供应上得到好处。在做强做大合作社品牌的同时,要采取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等办法,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使社员在品牌共享上得到好处。要增加技术和资金投入,注重产品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合作项目的开发,拉大拉开产业链,减少市场风险,最大限度的提升农产品的价值。通过促进社员增收,体现合作社的优越性,激发社员的凝聚力,促进合作社的快速发展。
(四)加大扶持力度,营造发展环境。按照合作社自我发展与政策帮扶相结合的原则,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服务意识,为合作社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这是合作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各级财政要把合作社作为财政支农的重点之一,并逐年增加扶持资金,重点用于合作社开展“五统一服务”和技术投入、品牌创建、营销开拓等功能培育项目,以增强合作社对成员的服务能力、自我造血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要加大对合作社的贷款力度,在保证金融安全的同时,适当简化贷款手续,延长贷款时间,切实解决合作社发展过程中融资难问题。进一步完善信贷担保机制,拓展合作社融资新途径。认真落实合作社在税收政策、建设用地、用电价格、政策性保险等方面的优惠措施,为保障合作社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研分析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研分析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研分析2010-06-29 18:52:49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研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调研分析(2)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广大农民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自主创办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是伴随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发展的全新市场主体,是对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丰富和完善,是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改革中的重大制度创新,较好地解决了农户与市场之间的矛盾。《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施行,标志着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进入依法发展的新阶段。农民依法设立合作社,对于提高农民综合素
质和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合作社及其成员抵御市场风险、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特点入手,剖析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并对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一、**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市的农村专业合作社在政府、部门的引导和扶持下得到逐步发展,特别是2005年《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颁布后,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到目前为止,全市有农民专业合作社89家,入股社员2054个,辐射带动农户万多户,经营和联结基地面积万余亩。按产业分,种植业23家,林特业28家,畜禽养殖业20家,水产业10家,其他9家;按服务内
容分,技术信息型21家,生产加工销售型54家,供销合作型2家,其他(农机)9家。2007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经营服务总收入亿元,实现盈余652万元。分析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以农民为主体,组织形式逐步呈现多样化。具体来讲,主要有三种:一是龙头企业依托型。主要是一些有一定规模和影响的农业龙头企业,利用其技术、资金、贮藏、销售等方面的优势,联合同行业或同类型的养殖或种植专业大户,兴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目前全市有10家这种类型的合作组织,如小曹娥禾丰辣椒专业合作社、阳明凤鸣家禽专业合作社等。二是农民合作创办型。主要是以能人为核心,依托能力大户的管理经验及资金、技术、销售等优势进行带动、联络若干专业农户,组成紧密型的合作制服务经营组织。目前全市有60家这种类型的合作组织,如朗霞杭州湾兔业专业合作社、梁弄天绿水果
专业合作社等。三是农业、供销、行业协会等单位牵头引办型。就是发挥有关部门场地、设备、经营管理及市场销售等优势,组建统一生产、统一品牌、统一营销、统一服务的合作社。目前全市有12家这种类型的合作组织,如市瀑布仙茗产销合作社、市舜水蜜梨专业合作社等。
(二)以产业为依托,经营内容逐步呈现专业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一般由从事同类产品或产业的生产、经营的农民和社团组织组成。在已建立的专业合作社中,绝大多数是围绕当地的主导特色产业建立发展起来的。通过专业合作社的运作,如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申请农产品质量认证、创建品牌等,进一步推动主导产业的发展,提升特色产业的档次,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我市加工型蔬菜、茭白、水产、畜禽、红枫、竹笋、茶叶、杨梅、蜜梨、葡萄等十大特色产业都相继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经营的农产品占全
市特色农产品的比重达到55%以上。同时,合作社制订各类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57个,注册登记商标49个,获得各级名牌称号16个,建立国家级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及基地33个。
(三)以民办为原则,运作机制逐步呈现规范化。从目前运作较好的合作社来看,一般都有明确的合作目标和服务宗旨,有比较完整的规章制度以及规范的章程。在组织参与上,只要符合入社条件,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在内部管理上,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重大事项由社员大会讨论决定;在服务和利益分配上,坚持以不盈利为原则,对内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服务,让社员充分得到实惠,社员无偿享受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等。对已建立农产品品牌的,还可无偿享受所经营农产品的注册商标使用权。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规范化合作社55家,其中省级示范合作社4家、**市级12家、**市级12家。
(四)以增收为目的,社员收入逐步呈现最大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立,直接参与到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的全过程,既发挥了家庭经营制度的优点,又克服了家庭经营规模小、与市场脱节等不足,农民通过自己的联合与合作,共同抵御大市场的风险,对内以服务为宗旨,对外以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为目的,壮大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加了社员收入。一些运作较好的合作社通过统一生产标准、统一品牌建设,对农产品实行分级包装,进行统一销售,一方面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销售价格,提升了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另一方面节约生产管理成本,提高合作社经营效益。同时,为增加社员收入,达到利益共享,合作社不但实行年终股金分红,而且实行销售二次分配
第三篇:对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分析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落实党中央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近年来,区
委、区政府和农林部门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把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促进资源的合理流转和优化配置,促进优势整合和利益互补,夯实农业产业化基础,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的大事来抓,多措并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融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产品销售、市场开拓等服务功能于一体,有效解决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统”不了,国家经济技术部门“包”不了,单家独户“办”不了的事情,使农民和专业合作社本身在市场经济中获得双赢,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102家,有入社社员3100多人,注册资金2800万元,生产基地面积达12.5万亩,联系带动农户6.8万户,覆盖粮食、水产、畜牧等十大主导产业,初步体现农民合作社“产、供、销”于一体的现代服务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使得我区的农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服务实力、经营能力、带动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二、当前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我区的情况来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一定区域范围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由于它的诞生时期不长,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合作社内部管理不够规范。部分合作社虽然宣布成立,但制定的章程和管理制度,仅仅只是一个装饰,理事会、监事会名存实亡,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有的合作社与社员的联结过于松散,利益关系不紧密,有的社员合作意识不强,只愿利益共享,不愿风险共担,这样,既影响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也不利于农民的长远利益。
2、社员素质低下,创新能力薄弱。由于合作社社员大多是农民,监事会、理事会成员都是由社员中选举产生的,他们的专业知识、政策水平、市场竞争能力、管理经验都还比较缺乏,有的是凭借过去的老办法、老经验办事,没有长足规划,遇到困难束手无策,“等、靠、要”思想严重,事事都依赖于依托部门指导,导致合作社缺乏规范化管理。同时,一些农民自律意识、法治意识、风险意识较弱,市场行情好时,单方撕毁合同,自行销售农产品,导致合作社自身服务能力弱,在通过联合与合作解决生产经营实际问题上,合作社发展缓慢。
3、组织化程度低,带动能力不强。自1978年以来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以来,农民拥有了家庭承包经营自主权,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种什么,怎么种,如何销售”都是农民自己说了算,农民由此养成独立生产的习惯,组织、合作意识淡薄。当前,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绝大多数规模小,自身经济实力不强,服务功能较弱,有的仅起到单一的生产合作作用,难以实现“产供销、农工贸、产学研”一体化的目的,更谈不上按照国际、国家产品质量标准进行组织生产,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达不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目的,带动能力也不强。
4、政策扶持力度不够,环境不够宽松。农业是一个承受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的弱质产业。国家虽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制定了优惠政策,给予信贷扶持,但贷款额度极其有限,难以发挥较大的作用。合作社抵御风险的能力虽比单家单户强,但由于规模小,实际抵御风险的能力并不强。农户作为主体参与市场经济是相对的弱者,积累财富手段单一,难度很大,况且他们还没有从合作社中得到很多实惠。同时,农业本身受气候、市场的双重制约,独门独户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让农户经营分散,抗风险能力很弱,风险较大,合作社借贷融资困难,难于把产业做强做大。
5、信息服务落后,市场信息不灵。合作社的信息来源和传递绝大多数依靠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提供。农民由于市场需求信息不灵通、掌握信息手段单一,没有先进的手段传递信息,有的为了加强信息服务,只有靠电话联系和通过看报了解,信息反馈迟,使农副产品的种植和销售都存在盲目性。特别是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居高不下,农业成本增加的情况下,合作社受城区农贸市场销售有限性和农民消费水平不高的双重制约,农副产品销售难的现象再所难免,增加了农民组建合作社的风险性,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应聚合各方面的力量,发挥组织化的主体作用。
2007年以来,各地农产品价格“涨声”一片,但农民却普遍反映他们并未从中得到多少好处。长期以来,农民增产不增收、涨价没收益似乎成了一个走不出的怪圈,原因何
在?除了体制政策外,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是一个重要原因。单家独户的农民难以把生产与市场紧密联结,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面对市场的没有话语权,对销售的农产品没有定价权。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各方面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也越来越规范化。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推
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决定》,更是把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到更高的高度。事实上,农民通过合作社提高组织化程度,不仅市场地位不断提高,有了更多的话语权,而且使自己的利益诉求得到了重视,维权成本减少,利益受到了保护。
当前,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突破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发挥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板块基地优势。随着我区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年活动的启动,各级产业化基地建设的全面推进,迫切需要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利用合作组织的组织优势和社会化服务优势,连接龙头企业、基地与农民。通过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改变农民弱势地位,维护农民权益,增强竞争能力。
二是发挥新型农民和农村乡土人材的智力优势。随着我区高素质农民培养工程的深入开展,一大批新型农民和乡土人材脱颖而出,这些农村的能人、种养大户,懂技术、懂经营,有一定的经济和社会基础,有较强影响力和带动力,因此引导新型农民和乡土人材、种养大户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民加入合作组织,增加农民收入,是一条现实而有效的路子。
三是发挥各专业部门的人员、技术、资金优势。各个部门的基层单位和人员,常年深入农村,与农户直接接触,掌握农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需求,具有较强的技术、资金、人员等优势。相关部门基层单位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办或积极引导农民创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选择一批产业特色优势明显、工作有一定基础、不同产业和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试点,努力培育一批产权关系明晰、组织机构健全、制度完善、利益联结紧密、服务作用较好的合作社典型。
四是发挥地域产业的集聚优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在专业化上做文章,在增加农民收入上抓突破,构建多功能、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体系。积极探索把同类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起来,组织以特色产业为主导的联合社,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济实力,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带动作用。鼓励跨区域联合,打造龙头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如姜山镇的创宁粮机专业合作社,汇集了朝阳、丽水、姜山各个片区的154个种粮大户和农机大户,通过合并还使合作社从过去只能提供机耕、收割、排灌服务拓展到了提供全程机械化“六统一”作业服务,为合作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立足我区实际,积极有效地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发展给与指导、扶持和服务。
当前,要使我区特色农产品形成一定规模,走上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只有农产品走出千家万户小生产的现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规模实力和带动能力,大力发展合作社,提高农产品抗击市场风险的能力,才能发挥特色产业的经济效益,加快我区现代农业的进程。其对策是:
1、深化规范性合作社示范创建活动。示范社建设行动就是引导和规范合作社的发展,根据我区优势产业或特色产业,从中每年择优培育一批示范性社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作用,培育一批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质量安全优、民主管理好的示范性专业合作社,使之成为率先引领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引导和带动更多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
2、加强政策、金融扶持力度。合作社作为弱势群体的互助组织,自身积累十分有限,发展中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扶持。金融机构应降低贷款门槛,采取贷款额度授信、产品、销售订单合同抵押等多种形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凡是国家规定的对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和其他涉农经济活动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农民专业合作社都应当享受。
3、健全运行机制,推动品牌建设。合作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注重打造品牌。每个合作社有质量、有品牌,才有市场竞争力。优质品牌的打造,可增强产品自身实力,扩大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途径。知名度上升了,市场占有率才会提高,市场竞争力才会增强。这就要求合作社要注重发挥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应用、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载体和示范作用,注重开发“名、特、优、新”农产品及加工品,特别要大力开发名牌产品和特色产品。通过创建品牌,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竞争能力。要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注册商标,增强商标兴农意识,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加更多的无形资产。
4、加大培训、宣传力度。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财务会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努力培养造就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有奉献精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广泛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普法宣传工作,使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精神家喻户晓,进一步营造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和工作氛围。
5、加强监督,维护成员的利益。民主管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和发展的核心,监督管理是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的必要手段。一方面要加强内部监督,使合作社的内部组织机构紧密协作,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依法行使权力,保护成员利益,确保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运行。另一方面,要加强社会监督,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依法审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财务和相关资料,健全合作社的运行机制,促进合作社依法经营合法运行,积极维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成员的权益。
第四篇: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基本情况
从XXXX年我县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诞生,截止目前全县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XXX个。其中市级示范性合作社X个:XX农畜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XX农畜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XX农民专业合作社.XXX县XX农畜产品购销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类型多,涉及面广,合作社组织涉及农业各个领域。其中从事农产品购销XX个,林果业X个,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较快,从刚开始的3-4年增加到现在的XX个。今年全县首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社—XXX县XX农民专业合作联社在XXX县XX镇成立。联合社的农产品都是联合社成员的基地直接提供的,通过成立联合社,将进一步提高农产品品质,同时可以减少农产品销售的中间环节,降低单个合作社销售的成本,还能有效整合资源、连接市场之路,从而开展更高平台上的产品营销、信用合作等各项服务。目前有XX合作社统一使用合作社财务规范和报表。
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辐射作用显著。XXXX年合作社有社员XXXX人,带动周边农户XXXXX户,销售农产品累计XXXXX吨,实现销售收入XXXX万元,占农产品销售收入的X%。
XX年入社社员达XXXX人,签定销售合同数XXXX个,合同面积XXXX亩,销售农产品XXXXX吨,销售金额XXXX万元,上交税金0.XX万元。
截止目前全县合作社入社社员XXXX人,拥有固定资产总额XXXX万元,带动农户数XXXXX户,经营规模面积XXXX亩。为了增加农产品销售,XX乡XX合作社在XX市建立了蔬菜批发市场,收购当地农民种植的土豆、白菜、等蔬菜,每月销售量XXX吨;全县X个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招标,与各乡镇中小学校签订食品供货协议,主要供应学校食堂肉、菜、蛋等食品,每月供应蔬菜等食品XXX吨;积极开拓市场,扩大产品销路。充分利用XX对口支援我县的大好时机,扩大我县优质农副产品在全国的销售,产品在国内销售到天津、广洲、上海等内地市场。XXX县XX红枣业农民专业合作社、XX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上海XX集团签定XX、XX供货协议,销售XXX县优质XX、XX,XX乡的 “XX”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办理进出口许可经营证,与周边的XXX、XXX等周边国家开展进出口贸易。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1、宣传认识不够。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处于起步摸索阶段, 在宣传引导方面不够广泛、深入,致使部分基层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政策理解不全面,对推动合作社发展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农民合作意识不强,入社积极性不高,影响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2、人才、技术、信息缺乏。一是各部门缺乏懂农村专 业合作社知识的专业人才,合作社缺乏有实践经验、合作理念、市场知识的牵头人,农民缺乏合作知识。二是合作社的产品多为初级产品,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程度低,且产业层次低,科技含量不高,难以深度开发农产品的附加值。三是由于思想保守,合作社之间的信息交流较少,供求信息渠道比较单一,影响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3、自身建设不规范。XXX县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虽然呈现出较好的趋势,但从整体上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还很不平衡,组织化程度也参差不齐,合作领域窄,服务功能弱,发展规模小,总量少,入社会员少,辐射带动面小;有一些合作组织发展不规范,管理机制不健全,内部运行机制不够完善,没有章程、制度、没有工商登记,工作的随意性较大;没有利润返还机制和必要的监督机制,利益联合机制也不完善,尚末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共同体。在外部环境上,认识程度还不高,扶持力度还有待加强。这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规范和提高。
4、合作社发展不平衡。有的合作社发展实力较强,辐射带动作用强、有的合作社经营范围狭窄,实力弱;
5、政策落实不到位。随着国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合作社的发展引起了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出台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来推动合作社发展,但到具体执行 时一些优惠政策难以落地。如:税收减免政策执行不统一、贷款担保困难、生产设施用地困难等。政策落实不到位影响了合作社进一步做大做强。
6、资金困难。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签订了农产品购销合同,由于流动资金短缺,不能正常支付,而贷款又担保落实难,阻碍了合作社的发展。
7、产品附加值低。我县大多数合作社销售的农产品是以散装原产品或半成品形式出售,很少进行产品的分级、包装、这不仅影响了我县农产品市场范围的开拓,而且制约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可持续增收的成效。
(三)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建议对策
1、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导小组,乡镇长、村长担任农民专业合作社领导小组组长,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指导所辖范围内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地点设在村组。县农业局要依法履行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责,县农经局具体负责做好发展规划制定、法律政策落实、项目管理和绩效评价、示范培育、宣传培训、统计监测等工作。
2、加大宣传力度。要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作为农村普法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采取广播、电视、网络、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合作理念和依法办社意识,增强各 级干部依法支持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加 强指导服务合作社发展的工作力量,建立健全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和工作指导体系,县成立合作社指导服务中心,乡镇、场成立合作社指导服务办公室。要抓紧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与发展的 业务指导操作规程,加大对合作社辅导员培训力度,努力培养一支熟悉法律政策、热心合作社事业的辅导员队伍,为促进合作社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4、规范农产品生产和质量安全管理。引导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生产,开展统一投入品采购供应、统一生产 标准、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注册商标、统一产品销售等服务。建立合作社农产品生产档案,实行农产品质量追溯和监测制度。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品牌,如XXX、XXX、土鸡和土鸡蛋、XX土豆、XX红枣和蜂蜜、XX核桃、红花等。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和地理标志等认证活动。
5、加快市场开拓能力建设。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外 销平台建设,到内地开拓销售市场,组织产品向XX等内地销售,加快现代农业农产品市场开拓体系建设。大力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社企对接”、“农市对接”等五大对接,促进合作社与城市超市、学校食 堂、涉农企业、农资生产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实现产销衔接。组织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产品展示、展销、洽谈推介活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内地展会,负责做好展品宣传、广告等工作,县财政给予一定的展会经费补贴。通过扩大合作社产品销售半径,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持续发展能力。
6、加强规范化建设。把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认真贯彻农业部等国家 11 部委的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意见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建设规划和示范社标准。围绕设立登记、建章立制、利益联结、统一服务、民主管理等,引导开展规范化建设。我县每年选择培育X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7、营造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环境。执行近年来市出台的财政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国家和市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项目,可优先争取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提供信贷支持。县农行、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要会同县农经局共同做好农民业合作社信用评估和建档工作。鼓励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授信与合作社成员单体授信相结合,采取“宜户则户、宜社则社”的办法,建立信贷支持绿色通道。县政府支持的贷款担保公司要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服务范围,支持有条件的合作社兴办农村资金互助社。
8、强化服务和销售功能。计划参加合作社的农户覆盖面达XX%,XX%以上的合作社实现标准化生 产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增收水平超过其他农户XX%以上。到2020年,围绕我县六大产业发展,形成一批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经营载体的产业集群,经营实力明显提高,运行更加规范,服务农民能力显著增强。
9、争取项目支持、鼓励和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建立健全合作社结构,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以示范标准推进合作社发展,申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项目,为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创造条件,使其发展壮大,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10、规范化运作
每建立一个合作社,都要进行民主选举,成立理事会、监事会、完善办事机构,建立内部管理制度,农经局统一印制章程及各种内部管理制度,使其规范化,成立后由农经局验收,合格后统一授牌,这样可以建立一个规范一个,使其真正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
第五篇:渭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
渭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调研
渭滨区农经站作者:谭露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从事同类农产品经营的农民为了维护和突出共同利益,按照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为了进一步摸清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探讨促其健康发展的对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近期我们对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详实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概况及特点
我区以依托城市,服务城市,富裕农民为基本思路,围绕蔬菜、果品、畜牧养殖三大产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其促农学技、带农入市、为农争利、助农增收、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积极作用,为推进农村大变样做出了积极贡献。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1、总体发展势头良好。截至目前,我区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6个,涉及到4个乡镇、19个村,发展成员2049人,辐射带动农户数2729户。其中,槐凤花椒专业合作社、阳光果品专业合作社、张家沟蔬菜专业合作社获得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扶持资金。
2、产业覆盖面不断扩展。全区1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覆盖了蔬菜、果品种植,生猪、土鸡、蛋鸡养殖等行业和领域,其中种植业9个,占56.2%;养殖业6个,占37.5%;林业1个,占6.3%。
3、带动能力逐渐增强。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信息服务、技术指导、统一标准、投入品采购供应、产品营销等方面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如槐凤花椒专业合作社,通过技术服务、科学管理、加工贮藏、加强营销,发展花椒种植面积2200亩,年产花椒93000公斤,实现销售收入340万元,占该村农业总产值的75%,花椒生产已成为该村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现已发展会员332人,辐射带动周边村组发展花椒面积1.5万亩,成为我区特色农业重点培植区域。
4、主体多元合作逐渐扩大。从组织形式上看,专业合作社逐渐突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向更广范围拓展。如鸿斌果品专业合作社在成都、重庆拓展业务,开拓市场,与家乐福超市达成供销意向,有效扩宽产品销路。从合作内容上看,由浅层次的技术合作、销售合作向以技术、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入股的股份合作制发展。如张家沟蔬菜专业合作社,成员除了现金入股外,以土地入股276亩,由合作社统一规划土地种植,组织生产经营,既解决了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与回家务农之间的矛盾,又实现了规模经营,充分体现了生产在家,服务在社的基本特征,增强合作社凝聚力和号召力,带领成员走向富裕和文明。
上年,各合作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帮助成员销售水果4070吨,产值858万元;干杂果79吨,产值300万元;蔬菜1140吨,产值379万元;畜产品1160吨,产值
530万元;签订销售合同28份。为成员以批发价供应农药3.06吨、化肥973吨、种子264吨、农膜13.6吨、饲料780吨。举办各类培训107次,培训人数3822人次,印发宣传资料16700份,引进新技术11项。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成效
1、有利于深化专业分工、调优调强农业产业。合作社利用集体力量,对市场反映灵敏、信息反馈快的优势,能够适时引导农户发展专业化生产,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的农业产业区域和农业产业体系。各合作社都是依托当地土壤、气候、传统栽培历史等优势发展起来的,从专业化分工来说,我区合作社有蔬菜、水果、林业、生猪、土鸡、蛋鸡等各个产业,产业覆盖面比较广,分工比较细化,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流动,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刘家村蔬菜专业合作社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有的专业协会转型而成的,有着悠久的栽植历史和丰富的栽植作务经验及产业基础,合作社因势利导,通过产前提供优质种苗,产中技术指导、产后组织销售、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和质量,打造优势农产品基地,为巩固和促进“一村一品”建设和产业发展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合作社新建菜田560亩,建蔬菜大棚300座,2009年生产蔬菜300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450万元。2010年,合作社还划拨菜田50亩对城市居民出租,演绎现实版“开心农场”,受到广泛关注和欢迎。
2、有利于形成和提升农业品牌优势。当今的农业竞争其实是品牌的竞争。合作社利用合作优势,解决了大家想办而办不了的事情。一个好的品牌既要有一定的数量,还要有好的质量,要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并做好宣传服务等品牌培育工作。显然每个农户去注册一个商标,树一个品牌是不现实的,不合算的。阳光果品专业合作社注册了“红福仙”果品商标,获得了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水果鲜甜可口,食用安全放心,深受消费者喜爱,产品供不应求,合作社被列为省级示范合作社。刘家村蔬菜专业合作社获得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认证,生产的黄瓜、番茄获得农业部无公害蔬菜产品标识认证,注册了“渭源绿”商标,为其进一步发展打造了良好的基础。
3、促进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规程作为基本职责,他们除了普遍定期和不定期开办培训班,散发科技资料,传授农业新技术,有的还组织农民外出参观学习,更新农民观念,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度,解决了农业技术“进村入户”难的问题。槐凤花椒专业合作社每年举办技术培训5-6次,印发技术宣传资料1000余份,制定了花椒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并组织成员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生产,推广使用花椒采摘机、烘干机、清筛机,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品质,从而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4、促进了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参与市场流通,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民在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带领农民闯市场,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阳光果品专业合作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努力扩大产品销售渠道,通过举办鲜桃采摘节、利用互联网建立网上销售平台等方式,提升产品知名度,引来各地客商驻村收购,合作社统一标准、统一价格,全村果品90%以上由合作社统一销售,实现客商和农户双赢,有效帮助成员增收。
5、促进了农村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为推动农村经营机制创新的有效载体,激活了农村投融资机制、土地经营机制等创新,推动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张家沟蔬菜专业合作社采取农户以土地入股方式,激活了土地生产要素,实现了农户和合作社共赢。目前,入社农户53户,成片集中土地276亩,年产蔬菜580吨,产值60万元,每亩可收入5000元左右,和从前传统的粮油种植经营模式相比,合作社每亩收益相当于种粮收入的12倍,极大增强了农户入社的信心和决心。
6、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从产、加、销等各个环节为农民获得比较收益,通过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提高了产品的销售价格;通过集中统一采购农资、化肥、种苗、饲料等生产资料,利用批发价格优势,直接节约了农户的生产成本。农民专业合作社一头联结农户为企业组织原料生产,一头联结企业和市场为农户销售产品,有效解决了农产品卖难问题,成为助农增收的重要力量。如民乐养鸡专业合作社是依托机械化养鸡厂建立的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走产业化经营之路。企业先与专业合作社签订单,再由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合同,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关系。合作社根据企业标准要求,从产前的信息提供和业务培训,到产中的技术指导和农资供应,再到产后的产品销售和贮藏运输等全程服务,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最底层生产环节的成员,逐步形成利益共同体,既实现企业长足发展,又可以使农民权益得到有效的保护。2009年,民乐养鸡专业合作社成员较非成员户均增收4200元,切实提高农民收入。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存在问题
1、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实力不强。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从事产供销服务工作,较少形成独立的经营实体,缺乏自我服务必要的工作经费,更无扩大再生产的经济实力,限制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市场竞争力弱。
2、合作社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由于合作社的参与者和经营者基本是农民,文化水平、思想认识、市场营销知识和经营管理水平等相对较弱,难以适应规模化的经营管理工作和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
3、内部运作不规范。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结构不健全,理事会、监督机制等形同虚设,缺乏民主管理和正常监督。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资金积累制度和风险保障制度,财务、社务不够透明,成员积极性不高,可持续性差。
4、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各级政府对合作社的培育和扶持尤其是资金扶持较少,已经出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也存在实际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合作社抵押能力不强导致合作社及其成员贷款难,资金短缺严重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5、合作社的指导服务人员不足。合作社数量日益增多,并且逐步发展壮大,而合作社指导员仅1人,且未经过业务培训,业务指导工作较为吃力。
四、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后发展措施
尽管目前我区合作社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我们积极制订发展措施,切实加强引导,边发展边规范,合作社在促进村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中会发挥更大积极作用。今后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1、强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快速发展。一是主动为合作社提供公共政策咨询,搜集和发布农资、农产品的价格信息、市场供求信息、科技信息等方面的服务。二是建立起必要的服务设施,努力实现各级、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网,搭建公共服务信息和网络营销平台。三是要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的各项标准,加大对农产品、畜产品的质量监督、检测的力度,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增强它们参加市场竞争的能力。四是要积极举办各种农产品展销会、洽谈会、产品发布会和知名品牌评选等活动,为合作社开拓市场创造条件。鼓励指导依托合作社创办各类经营实体,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2、加强培训,增强发展潜力。加强合作社指导员、理事长、会计三类人才培养,以提高合作社的发展潜力。科学制定培训规划,按照分类指导、分级负责、注重实效、方法灵活的要求,建立业务培训制度,重点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养大户进行经营业务培训,使他们熟悉合作理论和合作政策,提高正确指导和发展合作社的工作水平,减少经营决策的局面性与片面性,更好地引导广大农民参加并办好农民专业合作社。
3、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内部行为。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并坚持内部规范化管理。一要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权力机构和日常管理机构。二要规范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求的内部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项目责任制度、奖励制度等,以保障其操作运行的规范化。三要健全利益分配制度,设立成员帐户,逐步使合作社与成员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成为合作社共同的“主人”。四要健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监事会和成员的监督作用,实行社务公开,监督合作社健康发展。
4、加强政策扶持,增强合作社发展活力。进一步落实合作社金融、税收、信贷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争取扩大资金扶持规模,增加扶持资金数量,允许有条件的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创建推动村域经济发展的新典型和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