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优化平台合同管理系统使用注意事项
合同管理系统使用注意事项
一.使用要求
1.在合同签订审批上传附件时,合同正文必须是word版的电子文档。
2.起草合同时尽量使用集团公司下发的合同模板(在附件上传中选择从模板复制)。
3.合同审批流程走到签章环节,需要提交到验证环节做处理,然后再结束(合同正文不是word文件的除外)。
4.合同审批流程走完后,需要在合同签订管理中填写签订日期,然后提交(需特别注意)。
5.以下几种合同需要在合同审批表单中的是否备案选项框中选“是”,审批流程走完后再到合同备案管理中上传pdf格式的合同扫描件进行备案。
(一)涉及战略合作、对外投资或合资、担保、融资、捐 赠等重大事项的合同;
(二)涉及内部企业和国内通信运营商以外的大宗采购合同、进出口贸易合同和对外分包合同,且合同金 额在2000 万元及以上人民币的;
(三)对企业发展产生实质影响,认为需上报的其它重要合同。
6.与内部企业和国内通信运营商以外的民事主体签订合同金额1000 万元及以上人民币的合同(其中海外客户为2000 万元及以
上人民币),子公司在履行内部审批手续后、签署前,应上报浙江公司法律事务中心。
二、注意事项
1.起草合同时,如果选不到合同客户,需提交客商审批表到市场管理部系统管理员进行录入,同步到合同管理系统中。
2.合同管理系统不要和项目管理系统一同使用,以免引起冲突。
3.使用合同模板时不允许改变模板的文件名。
第二篇:网络管理平台使用规定
网络管理平台使用规定
为充分利用先进科技,防范和规避市场风险,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做好xx企业。经研究决定,从2014年1日1日起我司利用飞视美软件,实施工程项目的网络视频管理,具体规定如下:
1、每个持有营业执照的司属各单位和各相关企业和总公司领导班子成员,由总公司技术信息部负责提供视频窗口。
2、总公司技术信息部负责网络平台的维护、培训和管理。
3、在工作时间视频窗口应正常开启,如遇特殊情况不能开启,应告知技术信息部。
4、视频窗口管理实行总公司领导值班制,每天由一位领导担任主席,如遇特殊情况,可由技术信息部调整,变更情况应在窗口内告知。
5、各外派人员和具有窗口单位每天通过网络申请审批登记和备案章印使用情况,通过网络将每天资金进出情况即时汇总至分管领导窗口,并形成记录。
6、各分管领导每天上下班前应处理好当日的相关提讨问题,并将处理结果在网络上汇总至总经理处。
7、总经理应将当日处理情况即时传至董事长窗口。
8、由技术信息部牵头,对各相关部门网络使用情况进行考核,并制定具体考核细则,实行有奖有罚,如遇不积极、不配合、不协调等有关情况,由分管领导具体处理,总经理负责把关。
10、总公司将定期召开网络视频会议,由各视频窗口汇报工作,解决相关矛盾,总公司领导提出指导意见。
以上规定,应严格贯彻执行。
第三篇:iEyeshot6000网络视频监控平台网络管理系统使用说明书
iEyeshot6000网络视频监控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平台网管系统
使用说明书
目
录
文档修订历史记录................................................................................................错误!未定义书签。前
言....................................................................................................................................................5 第一章 概
述.....................................................................................................................................6 第二章 安装和启动网管系统.............................................................................................................7 2.1 服务端的安装和启动...................................................................................................................7 2.2 客户端的登陆及登陆后主界面...................................................................................................7 第三章 系统管理.................................................................................................................................9 3.1 管理员切换...................................................................................................................................9 3.2 安全管理.......................................................................................................................................9 3.2.1 管理员管理............................................................................................................................9
3.2.1.1 创建管理员信息...........................................................................................................................10 3.2.1.2 修改管理员信息...........................................................................................................................12 3.2.1.3 删除管理员信息...........................................................................................................................13 3.2.1.4 解除管理员锁定...........................................................................................................................13
3.2.2 角色管理..............................................................................................................................14
3.2.2.1 创建角色信息...............................................................................................................................14 3.2.2.2 修改角色信息...............................................................................................................................15 3.2.2.3 删除角色信息...............................................................................................................................16
3.2.3 查看在线管理员..................................................................................................................17 3.3 修改密码.....................................................................................................................................17 3.4 系统锁定.....................................................................................................................................18 3.5 系统退出.....................................................................................................................................18 3.6 系统帮助.....................................................................................................................................18 3.6.1 关于......................................................................................................................................19 3.6.2 授权KEY............................................................................................................................19 第四章 拓扑管理...............................................................................................................................21 4.1 拓扑.............................................................................................................................................21 4.1.1 网络视图..............................................................................................................................21
4.1.1.1 拓扑树...........................................................................................................................................22 4.1.1.2 网络视图.......................................................................................................................................22
4.1.2 视图上的按钮操作..............................................................................................................23 4.1.3 查找拓扑节点......................................................................................................................25 4.2平台设备.....................................................................................................................................26 4.2.1 增加平台设备......................................................................................................................26 4.2.2 管理平台设备......................................................................................................................27
4.2.2.1 中心管理单元(CMS)..............................................................................................................27 4.2.2.2 媒体分发单元(VTDU)............................................................................................................30 4.2.2.3 媒体存储单元(NRU)..............................................................................................................32 4.2.2.4 录像管理单元(NRM)..............................................................................................................36
4.2.2.5 告警联动单元(ALS)...............................................................................................................39 4.2.2.6 磁盘阵列(StoreArray).............................................................................................................42 4.2.2.7 网络图片存储单元(NPU).......................................................................................................45 4.2.2.8 短信服务器(SMS)...................................................................................................................49
4.2.3 删除平台设备......................................................................................................................51 4.2.4平台设备列表......................................................................................................................52 4.3 终端设备.....................................................................................................................................53 4.3.1 前端设备管理......................................................................................................................53
4.3.1.1 增加前端设备(编码器)...........................................................................................................53 4.3.1.2 管理前端设备(编码器)...........................................................................................................54 4.3.1.3 删除前端设备(编码器)...........................................................................................................73
4.3.2 解码器管理..........................................................................................................................74
4.3.2.1 增加解码器...................................................................................................................................74 4.3.2.2 管理解码器...................................................................................................................................75 4.3.2.3 删除解码器...................................................................................................................................76
4.3.3 终端设备列表......................................................................................................................77 4.4 系统用户.....................................................................................................................................78 4.4.1 增加系统用户......................................................................................................................78 4.4.2 管理系统用户......................................................................................................................80
4.4.2.1查看用户详细信息........................................................................................................................80 4.4.2.2 修改系统用户基本信息...............................................................................................................82 4.4.2.3 修改系统用户功能权限...............................................................................................................83 4.4.2.4 修改系统用户所含设备...............................................................................................................84 4.4.2.5 管理系统用户的客户账号...........................................................................................................85 4.4.2.6 管理系统用户活动时间...............................................................................................................87
4.4.3 删除系统用户......................................................................................................................88 4.4.4 客户列表..............................................................................................................................89 4.5 互联平台管理.............................................................................................................................90 4.5.1 互联平台注册......................................................................................................................90 4.5.2 前端设备查询......................................................................................................................95 4.6
区域管理....................................................................................................................................95 4.6.1 增加区域信息......................................................................................................................96 4.6.2 修改区域信息......................................................................................................................97 4.6.3 删除区域信息......................................................................................................................97 第五章 提示栏设置...........................................................................................................................99 5.1 告警提示栏.................................................................................................................................99 5.2 事件提示栏.................................................................................................................................99 5.3 同步提示栏.................................................................................................................................99 第六章 日志管理.............................................................................................................................101 6.1 告警日志管理...........................................................................................................................101 6.2 操作日志管理...........................................................................................................................103 6.3 事件日志管理...........................................................................................................................105
第七章 配置管理.............................................................................................................................107 7.1 配置日志备份...........................................................................................................................107 7.2 配置拓扑结点...........................................................................................................................107 7.3 配置告警...................................................................................................................................109 7.4 系统配置...................................................................................................................................111 第八章 文件管理.............................................................................................................................113 8.1录像文件管理..........................................................................................................................113 8.1.1 查询平台录像文件...........................................................................................................113 8.1.2 查询前端录像文件...........................................................................................................113 8.1.3 删除录像文件...................................................................................................................115 8.2 图片文件管理.....................................................................................................................115
第九章 设备管理.............................................................................................................................117 9.1
终端设备厂家管理..................................................................................................................117 9.1.1 设备厂商管理....................................................................................................................117 9.1.2 设备类型管理....................................................................................................................117 9.2批量添加前端设备..................................................................................................................119 9.3批量配置前端设备..................................................................................................................120 9.4配置模板..................................................................................................................................123 9.5配置策略..................................................................................................................................124 9.5.1 创建策略............................................................................................................................125 9.5.2 修改策略............................................................................................................................126 9.5.3 删除策略............................................................................................................................126 9.6
批量升级端设备......................................................................................................................127 第十章 客户管理.............................................................................................................................130 10.1
为客户指定VTDU................................................................................................................130 第十一章 版本管理.........................................................................................................................133 11.1 增加版本信息.........................................................................................................................133 11.2 修改版本信息.........................................................................................................................136 11.3 删除版本信息.........................................................................................................................136 第十二章 性能管理.........................................................................................................................137 12.1平台媒体分发查询.................................................................................................................137 12.2平台录像状态查询.................................................................................................................137 12.3平台设备负载信息查询.........................................................................................................138
前
言
使用该系统的用户,在安装、使用该系统之前,请认真阅读本手册。使用本手册请注意下列事项:
1.禁止复制或转载本手册的任何部分。2.若本手册内容变动,恕不另行通知。3.欢迎对本手册提出任何修改意见。
第一章 概述
第一章 概
述
“iEyeshot网络视频监控平台网管系统”基于先进的企业应用中间件,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对武汉虹信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的网络视频监控平台所接入的服务器设备、编解码终端以及用户等各类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
iEyeshot网络视频监控平台网管系统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
1、系统基于先进的企业应用中间件,够根据实际的工程需要提供集群和主备等各类高 可靠性保障。
2、系统采用标准的接口协议,对外提供快速便捷的接入服务。
3、采用树形结构、云图等方式显示拓扑。
4、丰富的角色权限定义功能,能够为不同身份的用户划分不同的功能。
5、提供实时告警主动推送的显示方式,可以以文字、声音、图形等方式提示管理员。
6、提供批处理功能,管理员只需要定义好配置模板,即可对网络上的一批编码器终端进行批量参数配置。
7、能够管理终端设备的生产厂家和设备型号。
8、提供丰富的查询过滤功能,能够根据管理员定义的条件查询需要的信息,可查询的信息包括,各应用模块、编解码终端、客户、录像文件、告警数据、操作记录等。
9、提供版本管理功能,能够对各应用模块和监控客户端提供版本追溯、远程升级、远程控制等功能。
10、提供平台间的级联和互联功能,实现平台间的编解码资源共享。
11、监控客户可享用的编解码器终端、操作权限、云台操作等级、彩信和邮件告警信息接收功能集中统一控制。
12、客户端基于B/S架构,在浏览器中输入特定的地址即可操作网管系统。
iEyeshot网络视频监控平台网管系统,通信协议遵循《中国电信网络视频监控业务技术规范3》标准。分为八大管理功能系统管理、拓扑管理、日志管理、配置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客户管理和版本管理。它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实现面向对象的并发多任务处理;管理者(Manager)和代理者(Agent)的动态分布式处理,带来良好的实时性。
第二章 安装和启动网管系统
第二章 安装和启动网管系统
网管系统的启动,首先是安装和启动服务端,然后通过在浏览器中输入特定的地址来进入客户端界面。
2.1 服务端的安装和启动
具体参照《iEyeshot网络视频监控平台安装手册》第三章网管系统安装。
2.2 客户端的登陆及登陆后主界面
成功启动服务端后,可以登陆客户端了。在浏览器中输入入口地址http://10.10.3.231:8080/ucenter后回车(10.10.3.231此IP为iEyeshot网管系统服务器的IP地址),将出现如图2-2-1所示的登陆界面:
图2-2-1 登陆界面
提示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系统默认的初始用户名和密码均为:root。输入成功后单击【登陆】按钮,即进入到主界面。如图所示:
第二章 安装和启动网管系统
图2-2-2 网管主界面
初期登录后,可以看到主界面中平台设备、终端设备和系统用户列表均为空,网络视图树无子结点。此时,需先添加区域,具体操作方法详见4.6.1增加区域信息,然后往所添加的区域中添加对应的设备和分配系统用户,具体操作方法详见4.2.1增加平台设备、4.3.1.1增加前端设备、4.3.2.1增加解码器、4.4.1增加系统用户。
第三章 系统管理
第三章 系统管理
3.1 管理员切换
网管系统提供了管理员切换的功能,执行管理员切换功能将会注销当前管理员并重新登录。操作步骤如下:
1.选择菜单栏【系统→管理员切换】或者直接点击工具栏上的管理员切换确认对话框:
图3-1 管理员切换
2.单击“确定”按钮,将跳转到登录界面,管理员需要重新登录才能进入网管系统。
按钮,弹出如图3-1所示3.2 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主要用于确保管理员对系统的合法使用。安全管理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1.客户端:客户端完成管理员登录界面和管理员安全管理界面的数据处理和显示功能; 2.服务器端:服务器端完成登录认证和操作鉴权的逻辑处理功能。
安全管理实现了对管理员、角色等的管理,通过合理的组织管理员和角色的关系,对管理员进行安全管理操作提供安全控制;通过登录认证防止非法用户进入系统,通过操作鉴权对管理员进行的操作提供安全控制。
3.2.1 管理员管理
选择菜单栏【系统→安全管理】或者直接点击工具栏上的3-2所示界面:
按钮,视图区域出现如图
第三章 系统管理
图3-2 安全管理
该界面采用左树、右显示的风格,视图区域出现的安全管理界面默认为管理员管理界面,也可双击左侧树子结点【管理员管理】,则右侧出现管理员管理界面,如图3-2所示。
管理员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只有安全管理认可的有效管理员才能够登录到网管系统中。创建管理员之前需先创建角色,再为管理员分配角色。管理员的权限即为分配的角色的权限。可以通过改变【页面大小】来控制单面显示的记录数及页面总数。
单击翻至上一页,单击
翻至下一页,单击
翻至第一页,单击
翻至最后一页。
在【跳转到】后的文本框中填入小于页面总数的页码,单击按钮跳至该页。
3.2.1.1 创建管理员信息
单击图3-2 右侧的【创建管理员信息】按钮,弹出如图3-3所示的创建管理员信息对话框:
第三章 系统管理
图3-3 创建管理员信息
管理员名是必填项,且不可重复,只支持数字、英文大小写字母及下划线; Email是必填项。
单击“高级”按钮,弹出如图3-4所示的管理员设备权限(拓扑)对话框:
图3-4 管理员设备权限(拓扑)
第三章 系统管理
展开【管理员设备权限(拓扑)】树可勾选赋予该管理员可见的网络拓扑。
单击【完成】按钮,将成功设置该管理员的可见范围,并返回创建管理员信息对话框。角色为必选项,可通过下面的【角色范围】树查看该角色的权限。单击【完成】按钮,将创建该管理员。
3.2.1.2 修改管理员信息
在图3-2右侧的列表中选中某一行,单击下面的【修改管理员信息】按钮,弹出如图3-4所示的修改管理员信息对话框:
图3-4 修改管理员信息
管理员名不允许修改。
其它项的填写方式见3.2.1.1创建管理员信息。
注意:不允许修改在线管理员的信息。
第三章 系统管理
3.2.1.3 删除管理员信息
在图3-2右侧的列表中选中某一行,单击下面的【删除管理员信息】按钮,弹出如图所示的删除管理员信息确认对话框:
图3-5 删除管理员信息
单击【确定】按钮,将删除该管理员。
注意:不允许删除在线管理员。
3.2.1.4 解除管理员锁定
以某一用户名登录系统,若连续3次输入密码错误,则会锁定该管理员。需其它有管理员管理权限的管理员登录系统,解除管理员锁定后,方可继续使用该用户名登录系统。在解锁后,再次连续两次输入密码错误,则会锁定该管理员。
在图3-2右侧的列表中选中被锁定的管理员所在行,单击下面的【解除管理员锁定】按钮,弹出如图所示的解除管理员锁定确认对话框:
图3-5 解除管理员锁定
单击【确定】按钮,将解锁该管理员。
第三章 系统管理
3.2.2 角色管理
选择菜单栏【系统→安全管理】或者直接点击工具栏上的按钮,视图区域出现安全管理界面,如图3-2所示,单击左侧树子结点【角色管理】,则右侧出现角色管理界面,如图3-6所示:
图3-6 角色管理
角色是网管模型中操作权限的分配对象。当增加管理员时,给管理员分配适当的角色,使其拥有适当的权限。
该界面的基本操作同3.2.1管理员管理。
3.2.2.1 创建角色信息
单击图3-6 右侧的【创建角色信息】按钮,弹出如图3-7所示的创建角色信息对话框:
第三章 系统管理
图3-7 创建角色信息
角色名称是必填项,且不可重复。
展开【角色范围】树可勾选赋予该角色的功能,勾选超级管理员等同于赋予该角色全部功能。
单击【完成】按钮,将创建该角色。
3.2.2.2 修改角色信息
在图3-6右侧的列表中选中某一行,单击下面的【修改角色信息】按钮,弹出如图3-8所示的修改角色信息对话框:
第三章 系统管理
图3-8 修改角色信息
填写方式同3.2.2.1创建角色信息。
注意:不允许修改登录系统的管理员自身分配的角色的信息。
3.2.2.3 删除角色信息
在图3-6右侧的列表中选中某一行,单击下面的【删除角色信息】按钮,弹出如图3-9所示的删除角色信息确认对话框:
图3-9 删除角色信息
第三章 系统管理
单击“确定”按钮,将删除该角色。
注意:不允许删除已经被分配给某个管理员的角色。
3.2.3 查看在线管理员
选择菜单栏【系统→安全管理】或者直接点击工具栏上的按钮,视图区域出现安全管理界面,如图3-2所示,单击左侧树子结点【查看在线管理员】,则右侧出现查看在线管理员界面,如图3-10所示:
图3-10 查看在线管理员
3.3 修改密码
登录系统的管理员可以修改自身的登录密码。
选择菜单栏【系统→修改密码】,弹出如图3-11所示修改密码对话框:
图3-11 查看在线管理员
第三章 系统管理
修改密码时要求首先正确输入旧密码。单击【确认】按钮,将修改管理员的登录密码。
3.4 系统锁定
选择菜单栏【系统→系统锁定】可以锁定系统。在系统锁定状态下,若想继续使用系统,则会弹出如图3-12所示解锁系统对话框:
图3-12 解锁系统
输入锁定系统的管理员的登录密码,单击“确认”按钮,将解锁系统。
3.5 系统退出
网管系统提供了系统退出的功能,执行系统退出功能将会退出网管系统。操作步骤如下: 1.选择菜单栏【系统→系统退出】,弹出如图3-13所示系统退出确认对话框:
图3-13 系统退出
2.单击【确定】按钮,将退出网管系统。
3.6 系统帮助
第三章 系统管理
3.6.1 关于
菜单栏【帮助→关于】,则弹出如图3-6-1所示关于信息:
图3-6-1
图3-6-1显示 网管的关于信息,有其版本号编译时间、编译人等。
3.6.2 授权KEY 菜单栏【帮助→授权key】,则弹出如图3-6-2所示的系统授权对话框:
图3-6-2
第三章 系统管理
按照购买的授权信息填写“使用机构”及“授权编码”,单击“确认”按钮,弹出如图3-6-3所示的授权成功对话框:
图3-6-3 授权成功对话框中标明了该系统允许增加的编码器的数量。
第四章 拓扑管理
第四章 拓扑管理
4.1 拓扑
如图4-1-1所示,【拓扑】菜单中包括:【网络视图】、【查找拓扑节点】、【区域管理】、【互联平台管理】。
图4-1-1 拓扑菜单
4.1.1 网络视图
系统默认勾选网络视图选项,显示界面如下图4-1-2,左侧为拓扑树,右侧拓扑图。拓扑树的结点构成,需首先在拓扑菜单栏【拓扑→区域管理】中的区域管理界面上建立区域,具体操作见4.6节区域管理。
图4-1-2 网络视图
第四章 拓扑管理
4.1.1.1 拓扑树
拓扑视图的左侧上方为拓扑树,拓扑树中显示拓扑视图和设备列表。在拓扑视图中用户可以快速浏览管理系统下所有视图结点和设备结点的拓扑关系,以及设备结点当前的状态,是否有告警等信息,并可通过右键弹出菜单对选中的树中结点进行操作。详见图4-1-3:
图4-1-3 拓扑树
用户单击【设备列表】,可以在图4-1-4所示的设备列表中查看管理系统中所有的设备,可以根据查询条件查询所找的设备,在查询出的结果点击右键有【打开设备】、【删除设备】、【导出设备列表】等菜单。
图4-1-4 设备列表
4.1.1.2 网络视图
在网络视图中,右侧的标签页用来显示网络视图,可以打开多个设备面板,详见图4-1-5:
第四章 拓扑管理
图4-1-5 网络视图
在网络视图中,用户用鼠标右键点击空白区出现【增加设备】的右键菜单,也可在设备上点击鼠标右键出现设备右键菜单,如下图4-1-6:
图4-1-6 设备右键菜单
4.1.2 视图上的按钮操作
点击按钮,将会提示重新打开网络视图,出现如下图4-1-7:
第四章 拓扑管理
图4-1-7 重置网络视图
点击,将会展现添加设备操作,如下图4-1-8:
图4-1-8 增加设备
点击,将会提示删除设备,前提是要选择一个或多个设备,出现如下图4-1-9所示:
第四章 拓扑管理
图4-1-9 删除设备节点
4.1.3 查找拓扑节点
如图4-1-3所示,在【拓扑】菜单上点击查找拓扑节点可以弹出【设备定位查找】菜单。
4-1-3
在【设备定位查找】中输入设备名字、ID、IP可模糊查找设备。
第四章 拓扑管理
4.2平台设备
用户点击“平台设备”标签可切换到平台设备管理界面。
4.2.1 增加平台设备
点击按钮或是在页面空白处右键弹出菜单,选择【增加设备】,弹出增加设备的对话框,如图4-2-1所示;用户必须选择增加设备的类型,然后点击【下一步】按钮,进入所选设备类型信息编辑窗口,如图4-3所示对话框,填入相应的设备信息,单击【完成】按钮即可产生新的设备结点。
图4-2-1 增加设备-1
第四章 拓扑管理
图4-2-2 增加设备-2 4.2.2 管理平台设备
平台设备包括以下设备:CMS、VTDU、NRU、NRM、ALS、StoreArray、NPU、SMS。当进入“平台设备”的“拓扑视图”后,可对平台设备进行管理。
4.2.2.1 中心管理单元(CMS)
打开CMS设备:选中一个CMS,打开右键菜单,点击【打开设备】选项,如图4-2-3所示,或者双击一个选中的CMS,即弹出CMS的配置界面,如图4-2-4所示:
第四章 拓扑管理
图4-2-3 CMS右键菜单项
图4-2-4 CMS基本参数
点击“基本参数”命令,显示CMS基本信息,初始默认打开为“基本参数”页面,如图4-2-4所示。修改其中可输入的项目,点击【保存】按钮,即可保存所修改的内容。
点击“网络参数”命令,显示CMS网络参数信息,如图4-2-5所示:
图4-2-5 CMS网络参数
点击“应用参数”命令,显示CMS应用参数信息,如图4-2-6所示:
第四章 拓扑管理
图4-2-6 CMS应用参数
点击“数据库访问参数”命令中的“中心数据库”命令,显示中心数据库信息,如图4-2-7所示:
图4-2-7 CMS中心数据库
点击“数据库访问参数”命令中的“网管数据库”命令,显示网管数据库信息,如图4-2-8所示:
图4-2-8 CMS网管数据库
点击“数据库访问参数”命令中的“CMS数据库”命令,显示CMS数据库信息,如图
第四章 拓扑管理
4-2-9所示:
图4-2-9 CMS数据库
4.2.2.2 媒体分发单元(VTDU)
打开VTDU设备:选中一个VTDU,打开右键菜单,点击【打开设备】选项,如图图4-2-11所示,或者双击一个选中的VTDU,即弹出VTDU的配置界面,如图4-2-12所示:
图4-2-11 VTDU右键菜单项
第四章 拓扑管理
图4-2-12 VTDU基本参数
点击“基本参数”命令,显示VTDU基本信息,初始默认打开为“基本参数”页面,如图4-2-12所示。修改其中可输入的项目,点击【保存】按钮,即可保存所修改的内容。
点击“网络参数”命令,显示VTDU网络参数信息,如图4-2-13所示:
图4-2-13 VTDU网络参数
点击“应用参数”命令,显示VTDU应用参数信息,如图4-2-14所示:
第四章 拓扑管理
图4-2-14 VTDU应用参数
4.2.2.3 媒体存储单元(NRU)
打开NRU设备:选中一个NRU,打开右键菜单,点击【打开设备】选项,如图4-2-16所示,或者双击一个选中的NRU,即弹出NRU的配置界面,如图4-2-17所示:
图4-2-16 NRU右键菜单项
第四章 拓扑管理
图4-2-17 NRU基本参数
点击“基本参数”命令,显示NRU基本信息,初始默认打开为“基本参数”页面,如图4-2-17所示。修改其中可输入的项目,点击【保存】按钮,即可保存所修改的内容。
点击“网络参数”命令,显示NRU网络参数信息,如图4-2-18所示:
图4-2-18 NRU网络参数
点击“应用参数”命令,显示NRU应用参数信息,如图4-2-19所示:
第四章 拓扑管理
图4-2-19 NRU应用参数
点击“指定磁盘阵列分区”命令,显示NRU指定磁盘阵列信息,如图4-2-20所示:
图4-2-20 NRU指定磁盘阵列分区信息
在图4-2-20右侧的页面上单击右键,可对磁盘阵列分区进行添加和删除处理。在图4-2-20右侧的显示区域中单击右键,将出现如图4-2-21所示的右键菜单项,在右键菜单中选择【增加磁盘阵列分区】,弹出如图4-2-22所示的增加磁盘阵列分区对话框:
第四章 拓扑管理
图4-2-21 增加磁盘阵列分区右键菜单
图4-2-22 增加磁盘阵列分区页面
勾选其中要添加的磁盘阵列的checkbox,点击【确定】按钮,将所选中的磁盘阵列添加到图4-2-21所示的列表中,按【保存】按钮,即添加成功。
在图4-2-20右侧的显示区域中,选中某一行单击右键,将出现如图4-2-23所示的右键菜单项,在右键菜单中选择【删除磁盘阵列分区】,弹出如图4-2-24所示的删除磁盘阵列分区确认对话框:
图4-2-23 删除磁盘阵列分区右键菜单
图4-2-24 删除磁盘阵列分区页面
单击【确定】按钮,将所选中的磁盘阵列从图4-2-21所示的列表中删除,按【保存】
第四章 拓扑管理
按钮,即删除成功。
注意:一个NRU可以指定挂载多个磁盘,但一个磁盘不能被指定到多个NRU。
点击“数据库访问参数”命令中的“网管数据库”选项,可显示NRU网管数据库信息,如图4-2-25所示:
图4-2-25 NRU网管数据库
4.2.2.4 录像管理单元(NRM)
打开NRM设备:选中一个NRM,打开右键菜单,点击【打开设备】选项,如图4-2-21所示,或者双击一个选中的NRM,即弹出NRM的配置界面,如图4-2-22所示:
图4-2-21 NRM右键菜单项
第四章 拓扑管理
图4-2-22 NRM基本参数
点击“基本参数”命令,显示NRM基本信息,初始默认打开为“基本参数”页面,如图4-2-22所示。修改其中可输入的项目,点击【保存】按钮,即可保存所修改的内容。
点击“网络参数”命令,显示NRM网络参数信息,如图4-2-23所示:
图4-2-23 NRM网络参数
点击“应用参数”命令,显示NRM应用参数信息,如图4-2-24所示:
第四章 拓扑管理
图4-2-24 NRM应用参数
点击“数据库访问参数”命令中的“中心数据库”命令,显示中心数据库信息,如图4-2-25所示:
图4-2-25 NRM中心数据库
点击“数据库访问参数”命令中的“网管数据库”命令,显示网管数据库信息,如图4-2-26所示:
图4-2-26 NRM网管数据库
点击“数据库访问参数”命令中的“NRM数据库”命令,显示NRM数据库信息,如
第四章 拓扑管理
图4-2-27所示:
图4-2-27 NRM数据库
4.2.2.5 告警联动单元(ALS)
打开ALS设备:选中一个ALS,打开右键菜单,点击【打开设备】选项,如图图4-2-29所示,或者双击一个选中的ALS,即弹出ALS的配置界面,如图4-2-30所示:
图4-2-29 ALS右键菜单项
第四章 拓扑管理
图4-2-30 ALS基本参数
点击“基本参数”命令,显示ALS基本信息,初始默认打开为“基本参数”页面,如图4-2-30所示。修改其中可输入的项目,点击【保存】按钮,即可保存所修改的内容。
点击“网络参数”命令,显示ALS网络参数信息,如图4-2-31所示:
图4-2-31 ALS网络参数
点击“应用参数”命令,显示ALS应用参数信息,如图4-2-32所示:
第四章 拓扑管理
图4-2-32 ALS应用参数
点击“数据库访问参数”命令中的“中心数据库”命令,显示中心数据库信息,如图4-2-33所示:
图4-2-33 ALS中心数据库
点击“数据库访问参数”命令中的“网管数据库”命令,显示网管数据库信息,如图4-2-34所示:
图4-2-34 ALS网管数据库
第四章 拓扑管理
4.2.2.6 磁盘阵列(StoreArray)
打开StoreArray设备:选中一个StoreArray,打开右键菜单,点击【打开设备】选项,如图4-2-36所示,或者双击一个选中的StoreArray,即弹出StoreArray的配置界面,如图4-2-37所示:
图4-2-36 StoreArray右键菜单项
图4-2-37 StoreArray基本参数
点击“基本参数”命令,显示StoreArray基本信息,初始默认打开为“基本参数”页面,如图4-2-37所示。修改其中可输入的项目,点击【保存】按钮,即可保存所修改的内容。
点击“网络参数”命令,显示StoreArray网络参数信息,如图4-2-38所示:
第四章 拓扑管理
图4-2-38 StoreArray网络参数
点击“应用参数”命令,显示StoreArray应用参数信息,如图4-2-39所示:
图4-2-39 StoreArray应用参数
点击“逻辑分区管理”命令,显示逻辑分区管理信息,如图4-2-40所示:
图4-2-40
逻辑分区管理
在图4-2-40右侧逻辑分区管理页面,单击右键,可进行创建磁盘分区、修改磁盘分区、删除磁盘分区等操作。
在图4-2-40右侧的显示区域中单击右键,在出现的右键菜单中选择【创建磁盘分区】,弹出如图4-2-41所示的创建磁盘分区对话框:
第四章 拓扑管理
图4-2-41
创建磁盘分区
逻辑分区名称、逻辑分区路径、存储容量均是必填项。单击【确认】按钮,将创建该磁盘分区。
在图4-2-40右侧的列表中选中某一行单击右键,在出现的右键菜单中选择【修改磁盘分区】,弹出如图4-2-42所示的修改磁盘分区对话框:
图4-2-42 修改磁盘分区
逻辑分区路径不允许修改。
其它项的填写方式同创建该磁盘分区。
在图4-2-40右侧的列表中选中某一行单击右键,在出现的右键菜单中选择【删除磁盘分区】,弹出如图4-2-43所示的删除磁盘分区确认对话框:
第四章 拓扑管理
图4-2-43 删除磁盘分区
单击【确定】按钮,将删除该磁盘分区。
4.2.2.7 网络图片存储单元(NPU)
打开NPU设备:选中一个NPU,打开右键菜单,点击【打开设备】选项,如图4-2-44所示,或者双击一个选中的NPU,即弹出NPU的配置界面,如图4-2-45所示:
图4-2-44 NPU右键菜单项
图4-2-45 NPU基本参数
点击“基本参数”命令,显示NPU基本信息,初始默认打开为“基本参数”页面,如图4-2-45所示。修改其中可输入的项目,点击【保存】按钮,即可保存所修改的内容。
点击“网络参数”命令,显示NPU网络参数信息,如图4-2-46所示:
第四章 拓扑管理
图4-2-46 NPU网络参数
点击“应用参数”命令,显示NPU应用参数信息,如图4-2-47所示:
图4-2-47 NPU应用参数
点击“指定磁盘阵列分区”命令,显示NPU指定磁盘阵列信息,如图4-2-48所示:
图4-2-48 NPU指定磁盘阵列分区信息
在图4-2-48右侧的页面上单击右键,可对磁盘阵列分区进行添加和删除处理。
在图4-2-48右侧的显示区域中单击右键,将出现如图4-2-49所示的右键菜单项,在右
第四章 拓扑管理
键菜单中选择【增加磁盘阵列分区】,弹出如图4-2-50所示的增加磁盘阵列分区对话框:
图4-2-49 增加磁盘阵列分区右键菜单
图4-2-50 增加磁盘阵列分区页面
勾选其中要添加的磁盘阵列的checkbox,点击【确定】按钮,将所选中的磁盘阵列添加到图4-2-49所示的列表中,按【保存】按钮,即添加成功。
在图4-2-49右侧的显示区域中,选中某一行单击右键,将出现如图4-2-51所示的右键菜单项,在右键菜单中选择【删除磁盘阵列分区】,弹出如图4-2-52所示的删除磁盘阵列分区确认对话框:
第四章 拓扑管理
图4-2-51 删除磁盘阵列分区右键菜单
图4-2-52 删除磁盘阵列分区页面
单击【确定】按钮,将所选中的磁盘阵列从图4-2-52所示的列表中删除,按【保存】按钮,即删除成功。
注意:一个NPU可以指定挂载多个磁盘,但一个磁盘不能被指定到多个NPU。
点击“数据库访问参数”命令中的“网管数据库”选项,可显示NPU网管数据库信息,如图4-2-53所示:
图4-2-53 NPU网管数据库
第四章 拓扑管理
4.2.2.8 短信服务器(SMS)
打开SMS设备:选中一个SMS,打开右键菜单,点击【打开设备】选项,如图4-2-55所示,或者双击一个选中的SMS,即弹出SMS的配置界面,如图4-2-56所示:
图4-2-55 SMS右键菜单项
图4-2-56 SMS基本参数
点击“基本参数”命令,显示SMS基本信息,初始默认打开为“基本参数”页面,如图4-2-55所示。修改其中可输入的项目,点击【保存】按钮,即可保存所修改的内容。
点击“网络参数”命令,显示SMS网络参数信息,如图4-2-57所示:
第四章 拓扑管理
图4-2-57 SMS网络参数
点击“应用参数”命令,显示SMS应用参数信息,如图4-2-58所示:
图4-2-58 SMS应用参数
点击“数据库访问参数”命令中的“中心数据库”命令,显示中心数据库信息,如图4-2-59所示:
图4-2-59 SMS中心数据库
第四篇:使用网络平台填写简历的注意事项
如今,网络招聘平台的快速发展与逐渐完善,为求职者及求才企业提供了非常便捷的渠道,但是由此带来的海量信息对于求职者以及求才企业来说,也成为一种负担——hr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去审阅识辨每个简历。
这种情况就对求职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细心:招聘网站提供的二三十个栏位必须耐心的完整填写,有些求职者往往会在其中选择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进行填写。
殊不知,当hr看到这些不完整的信息时,心里已对这个求职者的态度打了折扣——连招聘平台最基本的要求都不愿满足,怎么可能会认真对待工作呢。
用心:要细心检查填写的基本信息,严格避免错别字、病句,尤其是数据、年月等更要仔细。
条列式:工作经验,处理项目、所获证书等尽量使用条列的方式,让hr能够一目了然,次序上也要先近后远,先重后清。
第五篇:计算机系统及网络使用管理规定
计算机系统及网络使用管理规定
为了加强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管理,确保公司相关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及网络的正常运行,合理使用计算机设备及网络,充分发挥计算机的作用,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公司所属各部门、各子(分)公司计算机及软件、网络使用管理均适用于本规定。
第二条 公司计算机相关设备、网络及应用软件系统是公司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任何人不得擅自更改或变动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及网络相关配置。
第三条 未经领导批准,部门不得自行调换、拆卸、处理电脑及附属设备。设备的配备、更新、维修和报废都须按程序通知管理人员。上机人员未经许可不得私自拆卸和连接各种硬件设备;不准在非正常状态下使用计算机,严禁私自拆卸机箱,硬件或应用软件出现异常,应及时与管理人员联系。未经本单位同意,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不得外借。
第四条 各部门、各子分公司必须指定信息员,负责本单位计算机及网络运行的日常维护。使用者必须对设备的安全和完整负责。如出现丢失、人为损坏等情况,使用者复原或照价赔偿。
第五条 公司各个应用软件系统的专用计算机及设备,主要包括监控系统、财务系统等,为专用设备,各部门不得挪做他用,非专用U盘、移动硬盘等设备,禁止在专用系统计算机使用。务必做到专机专用,如因私自使用U盘等操作,引起的计算机感染病毒,造成系统瘫痪的等一系列问题,后果由相关责任人承担。
第六条 应用软件系统必须指定专门的管理员负责日常管理、维护和数据备份工作。需保存的数据,除对硬盘做经常性备份外(重要数据不能存放于电脑C盘),还应进行不定期备份,以免电脑损坏时所有的资料丢失。
第七条 公司局域网的建设、规划和管理由机关信息部负责。
第八条 公司相关部门进入公司局域网须书面提交入网申请,由机关信息部审核,主管副总经理签字批准。
第九条 公司计算机网络分为内网和外网,全部用于辅助办公。联入公司内网的计算机不得以任何方式接入互联网或其他外部网络,禁止内外网混用及使用双网卡等能导致内网外联通的行为,严禁对外提供内网配置信息,禁止外来计算机随意接入公司内网。
第十条 公司局域网的计算机如发生设备、人员、房间变动,须及时向信息部备案。
第十一条 IP地址由机关信息部统一登记管理,如需变更,应在机关信息部做变更备案登记。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IP地址分配方案,不得盗用和擅自更改IP地址。如擅自更改IP,造成与信息系统、调度中心等系统的服务器冲突,所造成的损失,由行为人承担。
第十二条 遵守国家有关计算机互联网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制度,确保涉密信息不上网、上网信息不涉密。严禁利用互联网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等违法犯罪活动。
第十三条 严禁查阅、制作、下载、传播反动和淫秽色情等信息。严禁制造和传播计算机病毒,严禁使用任何黑客工具。严禁利用公司互联网在网络上发布虚假的信息和恶意攻击、诽谤、污蔑他人的信息。严禁使用公司互联网浏览股票信息、玩游戏和聊天等。不得在工作时间内看电影。不得下载和上传任何与工作无关的视频、语音、图片和软件。
第十四条 各部门指定计算机安全管理负责人,计算机出现异常应及时处理。所有工作人员均有责任保证其使用的计算机及相关设备安全稳定运行,自觉做好计算机等设备的日常安全维护工作。
第十五条 机关信息部有权对公司内计算机及网络进行检查。如发现与工作无关的内容或凡违反公司网络相关规定的,取消上网资格。对于违反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第十六条 电脑机房管理人员如发现各部门电脑使用网络资源异常,将有权关闭其上网端口,解除问题后,再进行恢复。
第十七条 提高保密意识,防止信息泄密。所有计算机原则上都应设置密码。联入外网的计算机不得存储任何涉密文件,内网计算机存储涉密文件时,必须采取加密措施。有特殊保密要求岗位人员使用的计算机,须坚决杜绝与他人共享使用的现象。所有工作人员不得泄露用户名及口令,个人口令应定期更改,短暂离开时应及时退出系统,防止他人盗用。对外来的盘片及软件,使用前须进行查杀毒处理,以防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感染。
第十八条 妥善保管计算机及相关设备的驱动程序、保修卡及重要随机文件。重要的计算机软、硬件不得随意外借。确需外借时,必须报请领导批准并及时索还。
第十九条 每季度对部门信息员维护本部门计算机及网络的情况进行检查汇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重大问题须及时报告公司领导,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第二十条 根据“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子分公司不定期分层次组织开展各种计算机等设备的操作技能培训,提高全公司人员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第二十一条 严格按正常程序进行电脑操作:开机时先开显示器,后开主机(关机顺序则相反),计算机正常运行时不得强行关机,使用结束后切断总电源;使用打印机、扫描仪等外设须预先打开,然后再开主机箱电源开关;不频繁开关主机电源,开关机之间至少要间隔2分钟以上,尽量使用热启动键或复位键;严禁在带电状态下打开机箱、插拨各种接口卡和连线;在驱动器工作过程中(即指示灯亮时),不插入或取出软盘,关闭主机后及时取出软盘;不过于用力敲击键盘;防止液体或其它杂物(特别是金属碎片)落入键盘内;酷热天气和雷雨天尽量不要开机。凡违反操作规程或人为因素所造成的一切损失由过错者本人负责。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制度,由公司责令其停止使用,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中涉及的相关法规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国际联网保密管理规定》、《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公安部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