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成立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的通知
文 洪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怀化市洪江区司法局
关于成立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的通知
件洪区号
区属各单位、司法所:
当前,城乡劳动争议纠纷比较突出,为及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劳动争议双方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种调解资源,经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司法局共同商定,成立洪江区劳动争议纠纷调解委员会,负责全区劳动争议纠纷的调解工作。调解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股负责日常工作。
附:洪江区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人员名单 洪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怀化市洪江区司法局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八日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八日 主题词:成立劳动争议人民调解委员会通知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司法局。发:区属各医疗卫生单位,各乡街司法所
洪江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2011年4月28 日印发(共印30份)
附件:
洪江区劳动争议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人员名单
主任:俞勇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 副主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成员:
吴晖陈米香彭述辉唐昊区司法局副局长 区司法局政策法规股工作人员 区司法局基层工作管理股副股长 区司法局基层工作管理股工作人员
第二篇:楚雄市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
楚雄市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
近年来,随着楚雄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矛盾纠纷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新特点,一些行业性专业纠纷凸现,为适应调解新型社会矛盾纠纷,妥善处理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和行业性、专业矛盾纠纷。对此,中共楚雄市委、市人民政府在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中,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积极探索调解新路子,全面充实和完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县(市)级人民调解委员会——楚雄市人民调解委员会。楚雄市人民调解委员会下设医患纠纷、教育教学纠纷、劳资纠纷、征地拆迁安置纠纷、物业管理纠纷、企业改制纠纷、交通事故纠纷、环境资源纠纷、土地流转纠纷九个行业性、专业纠纷调解中心。运用多种手段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进一步提升全市人民调解组织协同作战的能力,为有效解决矛盾纠纷、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成立后的楚雄市人民调解委员会在人民调解工作职责范围内将承担重大矛盾纠纷、行业性专业纠纷的接待受理调解,协助相关部门做好突出的矛盾纠纷问题的协调处理,对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及重大问题进行分析研判,及时预警,提出工作建议,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反映社会稳定工作信息,定期分析并报告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情况。通过调 1 解工作宣传法律、法规、规章,教育公民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坚持服务大局、便民利民、平等自愿、公正高效、调防结合的基本原则,以抓早、抓小、抓苗头和教育疏导、依法调处、防止激化为基本思路,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纠纷。
楚雄市人民调解委员会及九个行业性专业纠纷调解中心位于位于楚雄市团结路祥和文化街区,设有接待室、办公室、调解室、资料室等办公场所近345平方米,配备了电脑、照相机、录音笔、监控及调解室内同步录音等设备。市人民调解委员会九个行业纠纷调解中心有工作人员40名,各中心设主任一名,专职调解员一名;设管理人员一名;纠纷调解志愿者20名为兼职调解员。中心主任由相关部门、行业分管领导担任,专职调解员是从公、检、法、司等政法系统及相关专业部门聘请懂政策、懂法律、有专业知识、实践经验丰富的退休人员中聘请产生,志愿者是从妇联、共青团的志愿者中,结合专业情况选用。2011年3月25日,40名调解员已全部进入工作岗位开展工作。为使调解员尽快熟悉业务,进入工作状态,人员就位后,市司法局及时组织卫生、交警、劳动和本局业务骨干对调解员就人民调解的程序、方法、技巧、调解文书的制作和使用等业务知识进行了培训。
到2011年6月30日,楚雄市人民调解委员会及行业纠纷调解中心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61件,其中涉及人员死亡的纠纷12件;成功调解44件(医患纠纷26件,交通事故 纠纷30件,教育教学纠纷2件,土地流转纠纷1件),履行赔偿金额1126250.03元。接待群众来访702人次,接听来电咨询130次。
楚雄市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建立,进一步规范了楚雄市村(居)调解小组、村(社区)调委会、乡(镇)调委会、市人民调解委员会“四级四调”人民调解网络,形成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位一体”的大调解体系,完善以人民调解为基础的“大调解”机制,有力提升全市社会矛盾纠纷化解水平。
楚雄市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成立契合了《人民调解法》的颁布实施,对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必将发挥重要作用,市司法局将进一步加强对全市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指导,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体系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推动人民调解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楚雄市人民调解委员会行业纠纷调解中心的设立,为社会提供了及时、便捷、省事、灵活的纠纷解决途径,为有效化解各类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基础。
二〇一一年七月六日
第三篇:劳动争议 人民调解聘用合同
合 同 书
甲方名称: 办公室
单位住所: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乙方姓名:
户籍所在地:
现居住地址:
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邮政编码:
根据《区专职人民调解员管理办法(试行)》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甲乙双方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订立本合同。
一、合同期限
第一条 本合同期限自 2018 年 9 月 1 日起至 2019 年 10 月 31 日止。
二、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第二条 甲方安排乙方从事 人民调解 工作,工作地点为 劳动争议 人民调解委员会。
三、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三条 乙方工作时间和休假时间按用工单位具体安排执行。
四、劳动报酬及支付方式
第四条 甲方对乙方的劳动报酬实行月补贴制,执行标准为 2000 元/月。
第五条 甲方于每月以银行转账形式足额支付乙方工资。
五、权利和义务
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六条 甲方在对乙方的日常管理中如出现以下任一情况将视情节给予诫勉谈话或解聘、辞退。
1、甲方对乙方进行日常和年终考核,按照《区专职人民调解员绩效考核办法(试行)》规定考核不合格的;
2、一个自然月内经常因身体原因不能正常出勤的,两次的给予诫勉谈话,三次的给予解聘;
3、出现不能正常坚持上班的疾病、传染病或慢性病(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的;
3、本内请假累计超过一个月的;
4、未经批准不能按规定要求参加局机关组织的的开会、学习、培训的,两次的给予诫勉谈话,三次的给予解聘。
5、在各级单位明察暗访中无故出现三次及以上不在岗且未按规定履行外出登记、请假手续的,两次的给予诫勉谈话,三次以上(包含)的予以解聘。
6、其他原因不适宜继续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
第七条 甲方应定期组织乙方进行业务培训,按期组织乙方进行等级评定。
第八条 甲方应每年年底组织表彰评比活动,对工作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专职人民调解员给予表彰奖励。
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九条 乙方在签订本合同的同时,需提交人身意外险保单(乙方自行购买)和近期甲方要求的指标健康体检报告,经甲方审核同意后方可签订本合同。乙方因特定原因不能或不愿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可向甲方提出申请,经甲方同意后,双方终止合同。
第十条 乙方按照《专职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办法(试行)》规定可申请专职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取得三级调解员、二级调解员、一级(首席)调解员每月分别给予200元、400元、600元的职级补贴。
第十一条 乙方应积极主动履行调解职责,防止矛盾纠纷激化,并按时完成本调委会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遵守工作纪律,执行用工单位考勤、请销假(须同时向局报备)制度及内部规章制度。
六、合同的解除、终止、续订
第十二条乙方出现《区专职人民调解员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解聘或辞退情形的,甲方可以解除与乙方的合同。
第十三条 若一方因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或不可抗力等因素不能继续履行本协议,应及时通知对方,双方通过协商,可对本协议进行解除。
第十四条 合同到期自然终止,工资停发。
第十五条本劳动合同自甲乙双方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公章): 乙方(签字):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第四篇:建立劳动争议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实施意见
为充分发挥调解在促进劳动人事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组织原则
(一)指导思想:为认真贯彻落实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对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原则,妥善处理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事业单位调解、乡镇街道调解、行业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多渠道、多层次的调解体系。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为促进我县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组织原则: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在司法行政部门指导下由劳动保障局牵头组织实施,按照新时期调解仲裁工作“鼓励和解、强化调解、完善仲裁、诉讼救济,最大限度通过非诉方式解决劳动人争议”的总体思路,加大矛盾排查化解力度,为促进和谐企业、和谐单位、和谐乡镇、和谐园区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形式和职责
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组建工作由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组成,办公室设在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负责全县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及时化解劳动争议,预防和解决劳动争议。
三、调解委员会的调解范围和对象
(一)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之间,以及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之间,因确认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金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二)实施公务员法的机关与聘任制公务员之间、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与聘任工作人员之间因履行聘任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因除名、辞退、辞职、离职等解除人事关系以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四)社会团体与工作人员之间因除名、辞退、辞职、离职等解除人事关系以及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五)法律、法规规定由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处理的其他争议。
四、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工作程序
(一)发生劳动争议或相关事项,当事人可以申请调解:
(二)申请调解程序:当事人之间发生劳动人事争议,可以协商,达成和解协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调解可以书面申请,也可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调解组织应当场记录申请人基本情况、申请调解的争议事项、理由和时间。
(三)举证原则: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
(四)受理调解程序:调解委员会收到当事人提交的调解申请书后,应及时予以审查,五日内作出受理或不予受理的决定。对于受理的调解申请,应调解处理;对于不予受理的调解申请,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五)调解处理程序:调解委员会对已受理的调解申请,交由调解员负责主持调解。调解员应当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对事实和理由的陈述,耐心疏导,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规定,在十五日内调解结案。调解期间,当事人一方申请变更调解诉求、撤销调解诉求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调解的,从中断时起,调解期间重新计算。调解员在调解活动中,应制作笔录,经调解达成协议的,应记录在案并制作调解协议书。调解协议书一式三份(基层调解组织一份、当事人双方各一份),由双方当事人签名或盖章,经调解员签名并加盖调解组织印章后生效,对双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自基层调解组织收到调解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可依法申请仲裁。
(六)未经调解案件处理程序:仲裁委员会对未经调解组织调解的案件,可以向当事人提出调解建议,引导其通过基层调解组织进行调解,就近就地解决争议。对当事人双方提出的确认和解协议的申请,调解组织应及时受理,对合法的和解协议,可以出具调解协议书。如双方当事人提出申请,经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审核,履行必要法律程序,可依法制作仲裁调解书。
(七)群体性、突发性争议调解处理程序:一方在十人以上的争议,或者因履行集体合同发生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应快速立案,快速审理,迅速调解。对于发生争议的劳动者一方在十人以上,并有共同请求的,劳动者可推举3-5名代表参加调解活动;对于有重大影响的集体劳动争议和突发性争议案件,调解委员会在积极调解稳控的同时,要第一时间报告上级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及相关部门。
(八)经调解不成转入劳动争议仲裁程序:经调解委员会调解后未达成调解协议的,调解组织应向当事人出具调解建议书,当事人持调解建议书60日内向管辖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调解组织应将案件移送至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五、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成员的组成及规定
(一)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名称可统一为劳动人争议调解委员会。
调解委员会要有专职化的调解工作人员、专门的工作场所和工作经费。
(二)调解委员会可以根据调解工作需要,配备兼职人员从事调解工作,还可根据工作需要,从单位内或单位外聘任调解人员。
(三)调解委员会调解人员应选任公道正派、联系群众、热心调解工作,具有一定法律知识、政策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成年公民担任。
(四)牵头单位负责对设立的调解组织的组成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六、加大宣传力度,共同推进调解委会工作的开展
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具有从属性、对抗性的特点。劳动社会保障局、司法行政部门等各部门要加强协作,互相配合,加大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共同推进基层调解组织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调解组织要通过政策宣传、加大工作指导力度,深刻认识建立基层调解组织的重要性,鼓励企事业单位形成内部调解工作网络,努力提高企事业单位自主处理劳动争议的能力,充分发挥调解组织的作用,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就近就地解决争议。
(二)积极有效地对调解员进行培训。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是做好基层调解工作的重要保障。对调解组织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培训的内容覆盖劳动人事争议相关法律法规及调解方法、技巧等,不断提高调解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第五篇:关于成立公司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通知
关于成立公司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通知
各车间、各科室:
为保障公司职工的合法权益,劳动争议得以调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经公司领导同意,决定成立公司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现公布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主任: 侯文丽
成员: 李洋英 张凤明 郭继文
201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