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合同法最新考试
一.名词解释
1.要约:要约是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发出的意思表示。
2.要约邀请:又称要约引诱,是邀请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3.违约定金:是指以定金作为违约一方当事人承担责任的形式的定金。
4.保管合同:是保管人保管寄托人交付的保管物并返还该物的合同。
5.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合同。
6.仓储合同:是保管人储存存货人交付的仓储物,存货人支付仓储费的合同。
7.协议解除:是当事人双方根据已经发生的情况,达成解除原合同的协议。
8.保证:指债务人以外的第三人为债务人履行债务而向债权人所作的一种担保。
9.赠与合同:是指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
10.目的解释:是根据当事人所欲达到的经济上的或社会上的真正意图对合同进行解释。
11.定金: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订立时或合同履行前,由一方向另一方交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
12.承诺:是指受要约人接受要约中的全部条款,向要约人作出的同意按要约成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13.债权让与:是指不改变合同之债的内容,债权人通过与第三人订立合同的方式将其享有的债权移转与第三人。
14.保证合同:指的是保证人与债权人订立的在主债务人不履行其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债务的协议。
15.法定解除:是指当法律直接规定的解除权产生条件具备时,解除权人行使解除权解除合同的行为。
16.抵销:是指二人互负给债务时,各以其债权充当债务的清偿,而使其债务和对方的债务在对等额内相互消灭。
17.提存:一般是指债务人由于债权人的原因而无法向其交付债的标的物时,可将标的物提交给提存机关保存,从而消灭债务的制度。
18.运输合同:是承运人将旅客及其行李或货物运送到约定地点,旅客.托运人或收货人支付票款或运费的合同
19.债权人的撤销权: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实施的减少财产的行为危及到
债权人的债权实现时,有请求法院撤销其行为的权利。
20.债务承担:是指不改变债的内容,债权人或债务人通过与第三人
订立转让债务的协议,将债务全部或部分地移转给第三人承担。
21.约定解除:指当事人在合同中为一方或各方约定的解除权产生条件具备,由取得解除权的当事人行使解除权,从而解除合同的行为。
22.合同的无效:是指合同因欠缺法定生效要件而受到法律的否定性评价,当事人的合同得不到被赋予合法的法律效果的一种状态。
23.合同的撤销:是指因合同当事人意思表示存在瑕疵,当事人一方因此享有
撤销权,通过撤销权人行使撤销权,溯及地消灭合同的效力。
24.债权债务的概括移转:指债权债务的承受人完全取代让与人的法律地位,成为债的关系的当事人,让与人的全部权利义务移转与受让人。
25.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当事人一方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因自己的故意
或过失给缔约相对方造成信赖利益的损失时,依法应当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
26.债权人的代位权:是指在债务人不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而危及债务人债权实现时,债权人得以自己的名义代替债务人直接向第三人行使权利的权利。
27.不安抗辩权:是指在双务合同中,先履行方有确切证据证明后履行方于合同成立后丧失履行能力时中止履
行合同的权利,并在后履行方于合理期限内未能恢复履行能力或提供担保时解除合同的权利。
28.格式条款:是指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当事人协商的合同条款。
29.先诉抗辩权:是指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仲裁,并且就主债务人的财产强
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之前,有拒绝向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权利。
30.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当事人一方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因自己的故意
或者过失给缔约相对方造成信赖利益的损失时,依法应当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
31..同时履行抗辩权:是指在双务合同中未规定何方先履行的,一方在他方未为履行对待给付义务前,得拒绝自己之履行的权利。
二.简答题。
1.简述合同的分类.(1)有名合同与无名合同:以法律是否设有规范并赋予一个特定的名称
为标准,将合同区分为有名合同与无名合同。
(2)双务合同与单务合同:以双方当事人在合同成立后是否互负具有对价意义的债务为标准,将合同区分为双务合同与单务合同。
(3)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此种分类是以当事人是否因给付而取得对价为标准。
(4)诺成合同与要物合同:以合同除意思表示外是否要其他现实成分
为标准,将合同区分为诺成合同与要物合同。
(5)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以合同的成立或生效是否要求一定的方式为
标准,将合同区分为要式合同与不要式合同。
(6)一时合同与继续性合同:以时间因素是否对合同给付义务的内容及范围发生
影响为标准,将合同区分为一时合同与继续性合同。
(7)主合同与从合同:.以两个或多个合同相互间的主从关系为标准,将合同区分为主合同与从合同。
(8)束己合同与涉他合同:以是否严格遵守合同相对性原则还是涉及
第三人为标准,将合同区分为束己合同与涉他合同。
2.简述要约的构成要件:1)要约必须是特定人所为的意思表示;2)要约必须向受要约人发出;3)要约必须具备缔结合同的意图;4)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5)要约应表明一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3.简述承诺的构成要件:一项有效的承诺,应当具备以下构成要件:(1)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做出;(2)承诺必须向要约人做出;(3)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4)承诺必须在要约的有效期间内做出。
4.简述合同无效的原因:依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则该合同无效:(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5.简述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须具备下列四个方面的要件1)缔约过失责任发生于订立合同的过程中2)当事人一方须有缔约过失行为3)行为人的过失行为造成了相对方的合理的信赖利益的损害4)须行为人有行为能力。
6.简述同时履行抗辩权的构成要件:同时履行原则适用的构成要件主要有1)由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且此二债务之间互负对价关系2)双方债务均已届清偿期3)对方未履行债务4)须对方的对待给付是可能履行的。
7.简述不安抗辩权适用的构成要件:不安抗辩权适用的构成要件主要有:(1)因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且此两债务间具有对价关系;(2)该合同必须属于异时履行;(3)先履行方的债务已届清偿期;(4)先履行方有确切证据证明后履行方于合同成立后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
8.简述后履行抗辩权的适用条件:后履行抗辩权的适用条件包括:(1)因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且此两债务之间具有对价关系;(2)该合同必须属于异时履行;(3)先履行一方到期未履行债务或者未适当履行债务。
9.简述我国合同法中违约责任的形式:在我国合同法中违约责任主要有如下形式:(1)支付违约金。这是合同债务人违反合同时应当向对方支付约定或法定的一定数额金钱的责任形式,此种责任形式只有在当事人有明确约定或法律有规定时才适用。(2)赔偿损失。我国合同法上的损害赔偿制度主要是金钱赔偿,实物赔偿主要限于合同标的物之外的物品。(3)强制实际履行。即违约方不履行合同债务或履行合同债务不符合约定时,由法院强制违约方依照合同的规定继续履行的责任形式。
10.简述违约行为的形态:(1)履行不能。履行不能是指债务人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履行其债务。(2)迟延履行。是指债务人能够履行,但在履行期届满时却没有履行债务的情形。(3)拒绝履行。是指债务人能够履行其债务而在履行期届满时对债权人表示不履行债务。(4)受领迟延。是指债权人对于债务人之履行应当且能够受领而不为或不能受领。(5)不完全履行。是指当事人虽以适当的履行的意思进行了履行,但履行的内容不符合法律的规定或者合同的约定。(6)预期违约。预期违约可以分为明示预期违约与默示预期违约。
11.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1)有违约行为2)给对方当事人造成了损失3)无免责事由
4)违约行为与给对方当事人造成损失间有因果关系。
12.简述合同的种类(十五种有名合同):1)买卖合同2)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3)赠与合同4)借款合同5)租赁合同6)融资租赁合同7)承揽合同8)建设工程合同9)运输合同10)技术合同。(11)保管合同12)仓储合同13)委托合同14)行纪合同15)居间合同。
三.案例分析。
1.2000年3月20日,甲建筑公司与乙钢材厂签订合同约定:乙钢材厂在3个月内向甲建筑公司供应螺纹钢1 000吨,每吨2 500元,由乙钢材厂负责发货,甲建筑公司承担运费,货到付款。自3月底始,螺纹钢价格不断攀升,乙钢材厂觉得如按期交付钢材将降低利润,于是明确通知甲建筑公司,其将不会履行合同,希望甲建筑公司另行购买钢材。甲多次派人前往洽谈,希望乙钢材厂履行合同,均遭拒绝。4月15日,甲建筑公司向人民法院起诉乙钢材厂,要求解除合同,由乙钢材厂承担违约责任。
问:甲建筑公司能否解除合同?为什么?
答:(1)甲建筑公司能够解除合同。(2)合同生效后,由于主客观情况的变化,使得合同的履行成为不必要或不可能,如果合同继续发生法律效力,约束当事人各方,不但对其中一方乃至各方有害无益,还可能会阻碍市场经济的顺利发展;只有允许有关当事人解除合同,才会使局面改观。因此,在我国《合同法》中,合同解除是导致合同关系终止的原因之一,主要包括《合同法》第93条规定的协议解除、约定解除;第94条规定的法定解除以及司法审判实践中认可的裁判机关基于情事变更制度裁决解除四种类型。按照《合同法》
第94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合同不能实现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在本案中,乙钢材厂因螺纹钢价格不断攀升,明确通知甲建筑公司,其将不会履行合同,甲多次派人前往洽谈,希望乙钢材厂履行合同,也均遭拒绝,由此可知甲建筑公司根据《合同法》第94条第2项的规定享有法定解除权,故其有权解除合同。同时因乙钢材厂的行为已经构成预期违约,其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2.甲公司与乙公司订立果品购买合同,约定在2002年10月15日之前由甲公司向乙公司供应果品40吨,乙公司验收合格后即支付货款,运费由甲公司支付,乙公司先支付定金5万元,同时双方还约定,任何一方违约均应向对方支付违约金8万元。合同履行期限届满后,甲公司未如期交货,乙公司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双倍返还定金10万元,并向其支付违约金8万元。
问:乙公司的请求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1)乙公司的请求不合理。
(2)违约金是指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债务时根据法律规定和合同的约定向对方当事人支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支付违约金,是合同债务人违反合同时应当向对方支付约定或法定的一定数额金钱的责任形式,此种责任形式只有在当事人有明确约定或法律有规定时才适用。我国《合同法》第114条第1款明确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定金是指合同当事人在合同订立时或合同履行前,由一方向另一方交付的一定数额的金钱。在现代法律制度中,定金设立的目的在于促使合同债务的履行,以确保合同债权的实现,因而是具体的合同担保形式之一。我国《合同法》第115条规定:“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约定一方向对方给付定金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3)在本案中甲公司与乙公司在合同中既约定了违约金条款,又约定了定金条款,因此,乙公司要求甲公司承担违约金责任和定金责任均有法律依据。但是,根据《合同法》第116条的规定:“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即违约金条款和定金条款只能选择适用而不能并用。可见,乙公司只能根据自己意愿选择要求甲公司承担违约金责任或者定金责任,故乙公司提出甲公司双倍返还定金10万元,并向其支付违约金8万元的请求不合理。
3.2001年5月10日,甲在乙商场购买了一辆标价为9800元的摩托车,双方约定在5月15日取货时付款,因该摩托车只剩下唯一一辆,因此,甲要求乙商场将该摩托车另行存放。5月14日夜,乙商场因发生电线短路引起火灾,造成重大损失,该摩托车也于火灾中被烧毁。乙商场认为该摩托车已经卖给甲,所有权已经发生转移,尽管现在被烧毁,甲仍然应当交付货款,但甲主张该摩托车是在乙商场的保管下毁损的,损失应当由乙商场负担,因此,拒绝交付货款。双方争吵无果,诉至人民法院。
问:该摩托车毁损的风险应当由谁承担?为什么?
答:(1)该摩托车毁损的风险应当由乙商场承担。(2)买卖合同中标的物的风险是指买卖合同的标的物由于不可归责于买卖合同双方当事人的事由毁损、灭失所造成的损失。风险负担是指该损失应由谁来承担。
我国民法对于物权变动,采债权形式主义模式,将交付行为作为动产标的物所有权移转的成立要件。我国《合同法》第142条规定:“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从而使得该条规定所确立的风险负担的一般规则与《合同法》第133条关于动产标的物所有权移转的一般规则“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起移转”相一致。可见,我国的民事立法就动产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负担的移转,在当事人没有特别约定的情况下既与标的物的交付,又与标的物所有权的移转相一致。这样规定契合当今的立法潮流,应予坚持。其中《合同法》第142条所谓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主要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在交付前标的物风险即由买受人负担;二是交付后的一段时间内标的物的风险仍由出卖人负担。(3)在本案中,乙商场未将摩托车交付给买方甲,且也不存在“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形,故根据风险负担的规则,应当由乙商场承担该摩托车毁损的风险,而甲无须交付货款。
4.张某继承了其父亲遗留的一幅落款为“唐伯虎”的字画,因其父从未向他提及该幅字画,故其误认为是一幅赝品。因李某喜欢收藏名人字画,于是找到张某表示愿意以500元的价格购买该字画。李某购得此画后即找有关专家进行鉴定,发现该幅落款为“唐伯虎”的字画是真迹,甚为喜悦。半年后,张某在外地的叔叔遇见张某,二人谈起此幅字画,张某方知道是真迹,价值超过40万元。于是张某找到李某要求返还字画,但遭到李某拒绝。张某起诉到法院,要求判决撤销其与李某之间订立的买卖该字画的合同,并要求李某返还该字画。
问:张某要求判决撤销其与李某之间订立的买卖该字画的合同,并要求李某返还该字画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1)张某要求判决撤销其与李某之间订立的买卖该字画的合同,并要求李某返还该字画合理。(2)张某与李某订立的买卖合同属于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重大误解即误解人在做出意思表示时,对涉及合同法律效果的重要事项存在着认识上的显著缺陷,其后果是使误解人受到重大损失,以至于根本违背当事人订立合同的目的。误解人所表示出来的意思是错误的主观认识的产物,在正确认识的情况下,其根本不可能做出该意思表示,因此,基于误解而进行的意思表示违反当事人内心的真实的效果意思。因此,根据我国《合同法》第54条第1款第2项的规定,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另据《合同法》第58条的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3)具体到本案中,张某将字画的真迹误作赝品出售,遭受巨大损失,应当认定为重大误解,其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行使撤销权有法律依据,而且在买卖合同被撤销后,合同自始无效,受领人取得给付物之所有权的法律依据自始未存在。这样,返还财产实际上是所有物的返还,具有物权的效力。因此,张某的请求是合理的,应当予以支持。
5.甲私人投资办了一家小水泥厂。因其经常外出联系业务,故甲聘请乙负责管理水泥厂的日常生产和水泥销售。为了便于乙对外订立水泥销售合同,甲将自己的印章以及水泥厂的公章一并交给乙保管。2001年10月,丙到该水泥厂洽谈购买水泥的业务,乙以自己的名义与丙订立了合同,约定其将于2002年3月向丙供应水泥300吨。但在2002年年初,水泥的销路极好,供不应求。丙于2002年3月前来提货时,水泥厂未能按照约定交货,乙请求丙宽限10日,结果水泥厂供应的水泥存在较大的质量问题,于是丙要求乙承担违约责任。乙告知丙自己只是负责水泥厂的日常生产工作,水泥厂是甲的,丙应当要求甲承担违约责任;但甲却认为该合同是乙以自己的名义和丙签订的,而且该合同上既没有水泥厂的公章,也没有甲的个人印章,因此水泥厂不应当承担责任。问:丙可以请求甲还是乙承担违约责任吗?为什么? 答:(1)是请求甲还是乙承担违约责任,丙享有选择权。(2)根据我国《合同法》第403条第2款的规定: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与第三人订立合同时,第三人不知道受托人与委托人之间的代理关系的,受托人因委托人的原因对第三人不履行义务,受托人应当向第三人披露委托人,第三人因此可以选择委托人或者受托人作为相对人主张其权利,但第三人不得变更选定的相对人。(3)在本案中,为了便于乙对外订立水泥销售合同,甲将自己的印章以及水泥厂的公章一并交给乙保管,可以认定甲与乙之间存在委托合同关系;乙以自己的名义和丙订立合同时,丙不知道甲与乙之间的委托关系,故当乙向丙披露了委托人是甲之后,丙可以行使选择权,即既可以选择由乙承担违约责任,也可以选择由甲承担违约责任,但当丙作出选择后,不得变更选定的相对人。
6.甲(14岁)与乙(15岁)在各自征得父母同意后,结伴旅游。甲父给甲500元作为旅行花费。在旅行途中,乙购买了一个价值150元的玩具。返程时,乙发现自己将父母给的旅游费用花光。为获得回家路费,乙与甲商量,愿意将所购买的玩具以140元卖给甲,甲欣然应允。回家后,甲父认为甲不应当花钱买该玩具,向乙父母主张该买卖合同无效。双方发生争议。
问:甲与乙之间订立的买卖合同是否有效?为什么?
答:(1)甲与乙之间订立的买卖合同有效。(2)根据《合同法》第9条第1款的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合同法》第47条第1款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经法定代理人追认后,但纯获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而订立的合同,不必经法定代理人追认。”(3)在本案中,甲与乙均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所签订的买卖合同不属于纯获利益的合同,从该玩具的价格(150元)也难以判断订立该合同是否与其年龄和智力相适应。但因甲与乙在结伴旅游前已经各自征得父母同意,而且甲父给甲500元作为旅行花费,允许其自由使用,但未指定用途,则甲虽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然而在该金额范围内订立的合同应当有效。这是一定范围的概括允许。即甲订立该买卖合同已取得了其父母的同意,故该合同不属于效力未定的合同,而是完全有效。
7.2001年3月15日,王某在A市客运站购买了一张前往B市的车票。上车前,王某接到客运站通知,因原来用于执行该次运输任务的普通客车出现故障,客运站又紧急调了一辆豪华客车完成该次运输任务,为了不耽误乘客的时间,要求乘客在行车路途补票。途中,乘务员要求王某补交50元票款时,王某认为客运站未经其同意而擅自将普通客车改为豪华客车,故坚决拒绝补交该票款。在双方争执中,司机为躲避迎面而来的一辆货车,猛打方向并紧急刹车,导致车上几名乘客受伤,其中王某的伤势比较严重。经送往医院抢救,王某虽脱离了危险,但却住院接受治疗近3个月。王某出院后,要求客运站承担违约责任,赔偿其住院所花的费用。但客运站认为,因王某未按要求补交票款,故客运站与王某之间不存在合同关系,所以,客运站对王某不承担赔偿责任。双方争执不下,于是王某向人民法院起诉,要求客运站承担违约责任。
问:王某能否基于运输合同关系请求客运站承担违约责任?为什么?
答:(1)王某能基于运输合同关系请求客运站承担违约责任。(2)我国《合同法》第300条规定:“承运人擅自变更运输工具而降低服务标准的,应当根据旅客的要求退票或者减收票款;提高服务标准的,不应当加收票款。”第302条第1款规定:“承运人应当对运输过程中旅客的伤亡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伤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运人证明伤亡是旅客故意、重大过失造成的除外。”(3)可见,在本案中客运站擅自将普通客车改为豪华客车,提高了服务标准,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不能加收票款,故客运站以王某未按要求补交票款从而否认与王某之间存在合同关系不能成立。同时,王某的伤势是客运站司机为了躲避迎面而来的一辆货车,猛打方向、急刹车所致,不属于王某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其故意、重大过失造成的,故王某有权请求客运站承担违约责任。
四.论述题
1.试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区别以及我国合同法对责任竞合的处理。
答:(1)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具有如下区别:①归责原则不同;②责任构成要件不同;③举证责任不同;④免责条件不同;⑤责任形式不同;⑥损害赔偿的范围不同;⑦诉讼时效不同;⑧法院管辖不同。(2)所谓民事责任竞合,是指民事主体实施某一违法行为导致了多个民事责任方式发生,但受害人仅能实现一项请求权。因加害人承担责任与受害人行使请求权是不可分割的,所以,责任竞合从受害人角度而言,又称为请求权竞合。在民事责任竞合中,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最为常见。从世界各国的立法来看,在处理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竞合的问题上,这些国家和地区并未完全采纳上述观点,而是提出了各具特色的处理办法。大致说来,主要存在着以下三种立法模式,即禁止竞合模式、允许竞合模式、有限制的选择诉讼模式。我国法律承认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合同法》第122条规定:“因当事人一方的违约行为,侵害对方人身、财产权益的,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本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即当事人可以依其自由意志选择请求权的行使。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放任当事人的选择而不作任何限制。如果法律直接规定在特定情形中只能产生一种责任,排除责任竞合的发生,则应遵守这种规定。
2.试论情势变更原则。答:(1)情势变更原则就是指合同依法成立以后,非归因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发生情势变更,仍维持合同的效力显失公平,则受不利影响的一方当事人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解除的原则。(2)情势变更原则的适用,原则上必须具备以下构成要件:①出现了情势变更的客观事实②情势变更的事实发生于合同依法成立以后,履行完毕以前③情势变更是订约时当事人不可预见的④情势变更事实的出现不可归因于双方当事人⑤因情势变更使原合同的履行显失公平。(3)情势变更原则适用的效力表现在:①变更合同。法院或仲裁机关一般采取增减履行标的物的数额、变更标的物、将履行期延期或将一次履行变为分次履行、将先履行变为后履行等方式变更原合同的内容,使原合同在公平的基础上得到履行。②解除合同。如果采用变更合同的方式不能消除显失公平的后果或当事人一方认为变更有悖于订约目的时,法院或仲裁机关应解除合同。
??补充简答??
1.简述债权人代位权的成立要件。
答:债权人代位权的行使通常应当具备以下要件:(1)债务人须享有对第三人的权利;(2)债务人怠于行使权利;
(3)债务人已陷于迟延;(4)债务人的怠于行使损害了债权人的债权。
2.简述技术转让合同的后续改进技术成果的归属和分享应遵循的原则。
答:技术转让合同的后续改进的归属和分享,应遵循以下原则:(1)约定优先原则。双方当事人一般应在订立合同时,约定后续改进的归属和分享,但约定不得阻碍技术的进步和发展。(2)补充确定原则。对于后续改进成果的归属和分享,如果双方当事人未在合同中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双方当事人可在事后依平等自愿原则进行协商,达成补充协议。如果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则可以依照技术转让后续改进成果的归属、分享的习惯规则确定。(3)完成人享有原则。依照上述原则仍不能确定的,后续改进的技术成果属于完成该项后续改进的当事人所有,其他各方无权分享。
3.简述债权人撤销权的成立要件。
答:债权人撤销权的成立通常应当具备以下要件:(1)客观要件:①债务人实施了法律上的行为②债务人的行为必须以财产为标的③债务人的行为害及债权。(2)主观要件:①当债务人的行为是无偿时,则无需具备主观要件,只要具备客观要件债权人即可撤销②在债务人的行为系有偿时,主观要件的恶意又包括:一是债务人的恶意,它是撤销权成立的要件;二是第三人恶意,它是撤销权行使的要件。
4.简述合同法中违约责任的法律特征。
答:违约责任是民事责任的一种,因此当然具有民事责任的独立性、财产性、平等性等一般特征,此外,违约责任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违约责任是当事人不履行合同债务时所产生的民事责任;(2)违约责任可以由当事人在合同中依法约定,具有相对的任意性;(3)违约责任具有相对性;(4)违约责任主要是一种财产责任;(5)违约责任具有补偿性、强制性。
5.简述融资租赁合同与一般租赁合同的区别。
答:融资租赁合同与一般租赁合同的区别主要有:(1)标的物的返还不同。在一般租赁合同中,标的物经承租人使用相当期限后,应该返还给出租人。而在融资租赁合同中,并不一定存在返还租赁物的问题。(2)在是否具有继续性方面表现不同。一般租赁合同具有继续性,其出租人按期继续收取租金与承租人继续使用租赁物之间是一种对价关系。而在融资租赁合同中,租金并非是继续使用的对价,出租人只要按承租人指示购买了租赁物,即履行了合同义务,就有权向承租人收回全部成本和利润。(3)标的物性质不同。一般租赁合同的标的物可为动产或不动产,而融资租赁合同的标的物一般为动产。(4)在出租人是否承担修缮义务及瑕疵担保责任上不同。对于一般租赁合同,出租人应该尽所有权人的义务对租赁物进行维修。但在融资租赁合同中,承租人应该履行占有租赁物期间的租赁物维修义务。(5)租金的性质不同。在一般的租赁合同中,出租人收取租金是作为出让租赁物使用收益权的对价,而融资租赁合同中的租金,主要是为了融资,相当于出租人购买租赁物的本息及合理利润。(6)租赁物灭失风险的责任主体不同。在一般租赁合同中,应由出租人承担租赁物因意外事故毁损灭失的风险。而在融资租赁合同中,即使标的物因不可归责于承租人的事由毁损灭失,承租人也不能免除支付租金的义务。
6.简述合同法基本原则的特征。
答:合同法基本原则主要具有如下特征:(1)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体现了合同立法的指导思想;(2)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为合同当事人提供了抽象的行为准则;(3)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可以指导合同司法活动。
7.简述合同法上的平等原则的具体表现。
答:合同法上的平等原则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合同关系中的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2)当事人平等地适用合同法决定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3)根据平等原则的要求,在发生合同纠纷时,当事人应该使用私法上的纠纷解决方法,而不得采用强制命令的方式。
8.简述合同的法律约束力的表现。
答:合同的法律约束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合同依法成立时起,合同当事人都要接受合同的约束;
(2)如果情况发生变化需要变更或者解除合同时,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法律的规定协商解决,任何一方当事人都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3)除不可抗力等法律规定的免责事由外,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要承担违约责任。
第二篇:合同法考试论文
自由乃人类的不懈追求。自由不仅意味着对人格的尊重,也使社会上分立的知识得以充分运用。合同自由是自由的当然推论,而合同形式自由则是合同自由的表现之一。所以我们应当坚持合同形式自由原则。
不过,承认合同形式自由不能损害整体秩序。因此,当某些合同形式会给秩序造成不利益时,就应该对其加以限制。而限制的程度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当事人在合同形式方面的自由程度。那么,到底法律应该对合同形式限制到何种程度呢?或者说在什么情况下法律应该强制,什么情况下法律不应强制呢?围绕该基本问题,本文将对不同类型的合同形式强制逐一进行检讨。
一、合同的形式
(一)合同形式的含义
在学说上,合同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合同,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表示一致为要素的法律行为。只要属发生私法上效果为目的的合意,无论为债权合同,物权合同抑或为亲属上之契约,均包括在内。而狭义的合同,则专指债权合同。[1] 本文采广义上的合同,尽管这不是我国《合同法》的态度。依该法,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合意,均不是合同。[2] 合同形式指的是合同当事人意思的载体,[3] 其与当事人之合意为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二)合同形式的类型
依权利之义务主体的范围不同,可将民事实体权利分为对人权和对世权。对人权(如债权)的义务主体是特定的,而对世权(如物权)的义务主体则是不特定的。相应的,本文将合同分为变动对人权的合同与变动对世权的合同。
1.变动对人权合同的形式
债权是典型的对人权。债权合同为典型的变动对人权合同。变动债权合同的典型形式有口头、书面、公证等。具体而言:
(1)口头。口头形式是指人们以直接对话的方式订立合同的形式,如当面交谈、电话联系。口头合同以语言作为当事人合意的外在表现。
(2)书面。书面形式是指人们以书面文字表达合意的方式订立合同的形式。近年出现的数据电文形式亦属于书面。我国《合同法》即在第11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以及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的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书面合同以负载于一定媒介的文字作为当事人合意的外在表现。
(3)公证。公证形式是指人们以到公证机关作成公证书的方式订立合同的形式。公证所涉及的不独为当事人的行为,还包括公证机关的审查公证行为。不过,本文此处言及公证形式,强调的是当事人表达自己意志的方式,而不是公证机关的对合同的审查,至于公证机关的行为,从私法视角看,不过是当事人行为的辅助而已。
2.变动对世权合同的形式
当事人表达变动对世权的合意,当然可以采用上面所述的口头、书面等形式,此不赘述;除此之外,本文认为变动对世权的合同还经常采用公示的形式。所谓公示,即以一定方式将一定信息予以公布的行为。由于物权为典型的对世权,因此下文将以物权合同为例加以论证。物权合同涉及的公示方式主要有交付与登记两种。具体而言:
(1)交付。交付指移转物之占有。当然,基于债的关系亦可能发生标的物的交付,如运输合同,但此处的交付指与物权变动有关的交付。
对交付之性质的探讨需要从物权行为理论的初创谈起。一般认为,萨维尼是物权行为理论的创始人。萨氏认为:“交付是一种真正的契约,因为它具备契约概念的全部特征:它包括双方当事人对占有物和所有权移转的意思表示……仅该意思表示本身作为一个完整的交付是不足够的,因此还必须加上物实际占有取得作为其外在的行为……”[4] 在物权行为理论出现之前,人们把交付作为单纯的债务履行行为,并未探讨交付行为中是否包含当事人的物权合意;而物权行为理论则认为交付行为中隐含着物权合意,该理论实际上是从交付中抽象出了物权变动的合意,继而认为交付行为是物权行为。也就是说,物权合意与物的交付共同构成了物权行为。因此,交付完全可以单独作为物权合同的形式。
(2)登记。登记是指将某一事项向登记机构求为记录。物权变动中的登记是指物权变动当事人按照法律的要求,向国家主管机关提供申请书、有关的产权证书、协议书、契证等,要求登载记录物权变动事项,该机关经审查认为无误时,将物权变动事项记载于特备公簿。[5] 从该登记的意义看,登记既包含当事人的行为,也包含登记机关的行为。似乎难言登记为私行为的形式。但是本文认为,在当事人间无另行物权变动合同的情形下,登记实反映了当事人的物权变动合意,因此登记与交付一样,同样可以作为物权合同的形式。至于登记中的主管机关行为,从私法视角观之,不过是对当事人行为的辅助而已,与当事人用自动系统公示实无差别。就登记为不动产物权变动合同的形式而言,孙宪忠先生与本文持同样观点:“物权独立意思与其表现形式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如果要问物权的独立意思在哪里?那么就可以回答说在它的表现形式里,物权的独立意思与不动产登记和动产的占有移转之间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6]
对于公示的对象,众说纷纭。以物权合同中的公示为例,学说有谓“权利公示”者;[7]有谓“物权变动之公示”者;[8] 也有谓“将物权变动的意思表示公开向社会公众显示”者。[9] 上述“权利公示”说和“权利变动公示”说实是同义的,二者都预设了在公示之前即已发生了物权的变动。
本文认为,由于物权行为的形式有多种,因此对公示的对象不能一概而论,应视具体情形而定:第一种情形,法律没有强制公示并且当事人也没有采用公示作为物权合同的形式。在这种情形下,在公示时物权行为实际上已经产生,物权已经发生变动,因此公示的对象就只能是权利的变动;第二种情形,法律没有强制公示,而当事人采用了公示形式,也就是说没有采用公示以外的形式为物权行为。在这种情形下,在公示以前没有物权行为发生,自然也就没有发生物权的变动,因此公示的对象不可能是权利或权利的变动,而只能是当事人之间的物权合意;第三种情形,法律强制公示。在这种情形下,法律不承认非经公示的物权行为的效力,因此在公示以前物权行为并没有生效,物权也就没有发生变动,所以公示的对象只能是当事人在公示前或在公示当时达成的物权合意。
第三篇:合同法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1.缔约过失责任:指当事人于缔约合同之际具有过失,从而导致合同不成立,被确认无效或被撤销时,使当事人遭受损害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2.要约: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3.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4.提存:是指债务人将无法清偿的标的物交给提存机关保存,由此消灭债的行为。
5.合同: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6.实践合同:除经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以外,还需以交付合同标的物为合同成立要件的,称为实践合同。
7.承诺: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8.预期违约:指在合同履行期限到来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的行为。
9.格式条款:指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10.不安抗辩权:指在双务合同中,先履行义务一方在后履行义务一方当事人的财产状况发生恶化而有难为对待给付之虞时,有权要求对方先为对待履行或提供担保,在对方未为对待履行或未提供担保时,有权中止合同而拒绝自己的履行。
11.试用买卖:指约定买受人先行试用标的物,然后在一定期间内再决定是否购买的买卖合同。
12.单务合同:一方当事人只享有权利而不承当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则只负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的合同。
简答题
1.简述效力待定合同的具体种类。
③无处分权人订立的合同。④法定代表人越权订立的合同。
2.简述格式条款解释的原则。
①应当按照通常的理解来解释。通常理解是指通常情形下会订立该合同的一般人的理解。
②作不利于格式条款提供方的解释对合同条款的解释。
③非格式条款优于格式条款合同中既有格式条款又有非格式条款,且两者不一致的,应按照非格式条款优于格式条款的规则解释。①无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②无权代理人订立的合同。
3.简述缔约过失责任类型。
①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②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
③违反保密义务。
④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
4.简述合同漏洞的补充规则。
①当事人协议补充原则 ②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交易习惯确定原则 ③法定补充原则
5.简述无效合同的原因
①合同违反强制性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
②合同标的不能确定。
③合同标的不能。
④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
⑤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6.简述代位权适用条件。
①债务人须享有对于第三人的权利。②债务人怠于行使权利。
③债务人已陷于迟延。④债务人的怠于行使损害了债权人的债权。
7.简述撤销权的适用条件
①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或无偿转让财产。②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③行为对债权人造成损害。
8.简述要约的构成要件。
①要约必须由特定的当事人作出。
②要约必须向相对人作出。
③要约必须具有订立合同的主观目的。
④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
9.简述合同的法定解除条件
①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②债务人预期违约。
③宽限期后,当事人仍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的。
④当事人的其他根本不履行行为。
⑤法律规定的其他解除合同的情形。
10.简述承诺的构成要件。
①承诺必须由受约人作出。
②承诺必须向要约人作出。
③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否则,视为拒绝原要约,并构成新要约。④承诺必须在要约的存续期间内作出。
⑤承诺的方式必须符合要约规定。
论述题
1.试述违约责任的概念、承担方式及归责原则。
违约责任,依据民法通则又称为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所承担的法律后果。一般地说,当事人在自主、自愿的基础上,通过平等协商订立合同后,就应该自觉履行合同义务,但是由于主观或者客观原因,不可避免地存在合同当事人违反合同义务的情况,若放任违反合同义务行为,则是对双方当事人“合意”的否定,是对产生法律约束力的合同的否定,因此,设立违约责任制度,在债务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时,该债务在性质上转变成为一种强制履行的责任。这样才能有效维护合同纪律,维护正常经济秩序。
承担方式:支付违约金,损害赔偿,继续履行,其他。
违约金作为违约责任的方式,直接来源于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的约定,若未约定,则不产生违约金责任。支付违约金不以有损害事实为要件,当事人可在合同中,对将来可能出现的违约情形作出具体分析后,约定一个固定的总额,也可就合同未履行部分的价值总额约定一个违约金比率。但是违约金的约定应该合法合理。如果约定的违约金低于或过分高于违约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当事人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增加或适当减少。
损害赔偿责任方式,具有典型的补偿性,它以违约行为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事实为基础。违约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后,便不再承担违约金责任,反之,承担违约金责任后,便不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损害赔偿的范围可依合同当事人的事先约定。损害赔偿责任有四个限制规则:合理预见规则,减轻损害规则,责任相抵规则,损益同销规则。
继续履行尽管未增加债务人的负担,但是它是通过法律规定的强制手段,迫使债务人履行其债务,具有对债务人惩戒的性质,因而不失为一种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继续履行应具备四个条件:须有合同债权人的请求;债务履行仍有可能;有继续履行的必要;法院认为适用继续履行。
其他补救措施,是指《合同法》第111条所规定的情形,“质量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承担责任。对违约责任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依
照本法第61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受损害方依据标的的性质以及损失的大小,可以合理选择要求对方承担修理、更换、重作、退货、减少价款或者报酬等违约责任。”
归责原则:我国是严格责任原则。严格责任,又称无过错责任,是指违约责任发生以后,确定违约当事人的责任,应主要考虑违约的结果是否因违约方的行为造成,而不考虑违约方的故意和过失。严格责任以违约方的违约行为与违约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为要件。只要能够证明某一违约后果系违约方不履行合同或者不完全履行合同的行为引起,即可要求违约方承担责任。
2.论述合同保全制度
合同保全制度的确立体现了现代民法对债权人保护周密细致化的趋势。合同保全制度,是法律为防止因债务人财产的不当减少致使债权人债权的实现受到危害,而设置的保全债务人责任财产的法律制度。具体包括债权人代位权制度和债权人撤销权制度。其中,债权人的代位权着眼于债务人的消极行为,当债务人有权利行使而不行使,以致影响债权人权利的实现时,法律允许债权人代债务人之位,以自己的名义向第三人行使债务人的权利;而债权人的撤销权则着眼于债务人的积极行为,当债务人在不履行其债务的情况下,实施减少其财产而损害债权人债权实现的行为时,法律赋予债权人有诉请法院撤销债务人所为的行为的权利。债权人有了代位权和撤销权这两项权利,就可以用来保全债务人的总财产,增强债务人履行债务的能力,以达到实现其合同债权的目的。
3.试述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合同法的指导思想以及调整民事主体间合同关系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和准则,其贯通于整个合同法律规范之中。体现了合同法的基本理念和价值,是进行合同立法、司法和守法的总方针,不同于合同法的具体原则和规则。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有意思自治原则;平等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
意思自治原则是指合同当事人取得权利、承担义务或从事民事活动时应基于其意志的自由,不受国家权力和其他当事人非法干预。该原则的核心是充分尊重当事人在进行合同活动中对外表达内心真实意愿即合同自由。意思自治原则既是合同主体平等法律地位的具体体现,更是从法律的角度反映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平等原则是指民法赋予民事主体平等的民事权利能力,并要求所以民事主体同等地受法律的约束。在合同法中就是通过基本原则肯定当事人合同地位平等,在权利义务的分配上平等协商,肯定合同主体平等地受法律保护。公平原则要求民事主体本着公正的观念从事合同活动,正当地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在民事活
动中兼顾他人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诚实信用原则是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形成的道德规则,它要求在市场交易中不损害其他竞争者、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市场道德的前提下,去追求自己的利益。
公序良俗原则,是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简称,是现代民法一项重要的概念和法律原则。合同法指明,当事人订立、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解释合同法和补充合同法漏洞的准则;是解释合同条款、评价合同效力和补充合同漏洞的依据;确定了抽象的行为准则,具有规范性作用;提供司法审判的准则,性质上属于强行性规范。
4.论述合同的分类。
①主合同与从合同
根据合同间的主从关系,合同分为主合同与从合同。前者指不依赖他合同而独立存在的合同。后者指以他合同的存在为存在前提的合同。
②单务合同与双务合同
根据合同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的分担不同,合同分为双务合同和单务合同。前者指合同当事人双方相互享有权利,相互负有义务的合同。后者指合同一方当事人只享有权利而不负担义务,另一方只负担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的合同。
③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
以当事人取得权益是否须付相应代价为标准,合同分为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前者指当事人一方享有合同规定的权益,须向双方当事人偿付相应代价的合同。后者指当事人一方享有合同规定的权益,不必向对方当事人偿付相应的对价的合同。
④诺成性合同与实践性合同
根据合同是否可以交付标的物为生效要件,合同分为诺成性合同和实践性合同。前者指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立且生效的合同。后者指除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须以实际效付标的物才能生效的合同。
⑤要式合同与非要式合同
根据合同的成立是否需要特定的法律形式,合同分为要式合同和非要式合同。前者指须采用特殊法定形式才能成立的合同。后者指法律没有特别规定,当事人也没有特别约定需采用特殊形式的合同。
⑥以订约人是否仅为设定权利义务为标准,合同可分为束己合同与涉他合同。束己合同,是指严格遵循合同相对性原则,当事人为自己设定并承受权利义务,第三人不能向合同当事人主张权利,当事人也不得向第三人主张权利的合同。此为合同的常态。涉他合同,是指突破了合同的相对性原则,合同当事人在合同中为第三人设定了权利或约定了义务的合同,包括为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和由第三
人履行的合同。束己合同与涉他合同的区别,是二者的缔约目的和合同的效力范围不同。
⑦有名合同和无名合同
根据法律上有无规定一定的名称,合同可分为有名合同和无名合同。有名合同是指法律上或者经济生活习惯上按其类型已确定了一定名称的合同,又称典型合同。我国合同法中规定的合同和民法学中研究的合同都是有名合同。无名合同是指有名合同以外的、尚未统一确定一定名称的合同。无名合同如经法律确认或在形成统一的交易习惯后,可以转化为有名合同。
5.论述买卖合同中标的物风险责任的承担。
标的物风险有特定含义,指买卖合同订立以后,标的物非由于双方当事人的故意或过失而发生的意外毁损、灭失的情况。风险责任承担,是指标的物发生意外毁损或灭失时,由卖主还是由买主承担的问题,即标的物的风险由谁承担的问题。
《合同法》第142条原则地规定了买卖合同变动物风险承担采“交付”主义,即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后由买受人承担。具体情况:动产送货上门的,在途风险由出卖人承担;动产自提的,回途风险由买受人承担;动产代办托运、邮寄的,办完托运、邮寄手续后由买受人承担;动产的各类观念交付的,自各自完成观念交付时移转风险给买受人。
不动产风险负担的交付主义规则: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房屋自出卖人实际交付给买受人占有时风险即转移至买受人,不动产产权过户登记的时间不是风险转移的时间。不动产买卖中,可能会出现风险负担人与所有权人不是一人之现象。特殊情况:①所有权保留合同中,合同当事人对所有权有特别规定,对标的物的风险没有约定,所以动产所有权自买受人付清全部价金时转移,但风险适用《合同法》142条之“交付主义”,自交付时起转移。②试用买卖合同中,试用期间的风险,归出卖人负担;适用买卖合同生效后,风险归买受人负担;试用人明示不购买的,风险仍归出卖人负担。③在途买卖合同中,出卖人出卖交由承运人运输的在途标的物,除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毁损、灭失的风险自合同成立时起由买受人承担。④一方违约在先的风险承担:因买受人原因致标的物不能按期交付的,自买受人违约之日起风险归买受人承担;出卖人已经将标的物置于交付地点,买受人违反约定没有收取的,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自违反约定之日起由买受人承担;因标的物存在严重质量瑕疵,买受人拒绝受领或解除合同的,其后风险归出卖人承担。
第四篇:合同法考试重点(总则)
1、合同分类的意义。合同关系相对性。选择
2、合同成立要约承诺的要件,成立的时间地点简答+选择
3、合同效力(有效无效的判断)简答/ 选择
4、合同保全(代位 撤销)
5、合同的履行(三种抗辩权)
6、格式合同
7、合同变更 债权转让
8、合同终止的原因(解除 提存 抵消→法定抵消的条件 清偿)
9、违约责任(违约金 赔偿金)
1、买卖合同(风险负担规则 特殊买卖)
2、租赁合同(转租 不定期租赁)
3、赠与合同
4、委托合同→基本特征
5、行纪合同→基本特征
6、承揽合同→基本特征
7、民间借款→高利贷
8、客运 货运损害
单选:20
多选:16
不定项:14
问答:30
案例分析:201、总论
合同关系、合同成立(要约承诺)合同效力、合同保全、合同的履行(情事变更)、格式合同,合同变更、债权转让,合同的终止原因(解除、提存、抵销、清偿)违约责任(违约金,赔偿金)合同解释
2、分论
合同名称和特征
买卖合同(交付、风险负担、特种买卖)
租赁合同(转租,不定期租赁)
赠与合同、委托合同、行纪合同、承揽合同、民间借款、客运和货运损害
第五篇:劳动合同法知识考试试题
安徽省工会“六五”普法考试试卷
工作单位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共20分)
1、《劳动法》由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于(1994年7月5日)通过,1995年1月1日起施行。
2、(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3、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4、已经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5、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6、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7、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后,在(6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8、各级工会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纪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
9、用人单位与职工一方应当建立劳动集体协商机制,通
过平等协商订立(集体合同)。
10、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11、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2)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按月支付劳动报酬。
12、国家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
13、工会建立法律援助制度,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职工、工会工作者和工会组织)提供无偿法律服务。
1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工会和企业方面代表,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解决有关劳动关系的重大问题。
15、(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基本形式。
16、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向工会拨缴经费。
17、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15)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18、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
19、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20、(生产经营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对本单位安全生产 2
工作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或者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而降低其工资、福利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二、单项选择题(共30分)
1、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D)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A.可以 B.不应 C.应当 D.不得
2、以下属于劳动合同必备条款的是(A)。
A.劳动报酬B.试用期C.保守商业秘密D.福利待遇
3、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B)。
A.一个月 B.二个月 C.半个月 D.一个半月
4、职工患病,在规定的医疗期内劳动合同期满时,劳动合同(D)。
A.即时终止 B.续延半年后终止 C.续延一年后终止 D.续延到医疗期满时终止
5、劳动合同终止后,用人单位应当在(B)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A.七日 B.十五日 C.一个月 D.三个月
6、用工单位应当严格控制劳务派遣用工数量,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数量不得超过其用工总数的(B)
A、5% B、10% C、15% D、20%
7、劳务派遣单位跨地区派遣劳动者的,被派遣劳动者 3
享有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按照(C)的标准执行。
A.被派遣劳动者户籍所在地 B.劳务派遣单位所在地
C.用工单位所在地
D.工资发放地
8、劳动者连续工作(A)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A、一年 B、二年
C、五年 D、十年
9、女职工生育享受(B)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A、90天 B、98天 C、半年 D、一年
10、申请人收到开庭书面通知后,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A)。
A.视为撤回仲裁申请 B.缺席裁决 C.另行确定开庭时间 D.到法院起诉
三、判断题:(共30分)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举办的招聘会,可以适当向劳动者收取费用。(错)
2、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对)
3、用人单位设立的分支机构,依法取得营业执照或者登记证书的,可以作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对)
4、依法订立劳动合同,标志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劳动关系的建立。(错)
5、用人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有关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对)
6、劳动者在同一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协商一致,才能签订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错)
7、在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的情况下,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对)
8、用人单位可以根据生产经营需要,自主决定劳动者是否延长劳动者的劳动时间。(错)
9、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会。(对)
10、劳动合同期满即行终止,用人单位不应支付经济补偿金。(错)
四、简答题:(共20分)
1、用人单位不能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有哪几种情形?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2、在哪些情形下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
(二)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
(三)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 和第四十条 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3、在劳动争议仲裁中,哪些案件实行“一裁终局”?
(一)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金额的争议;
(二)因执行国家的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发生的争议。
4、基层工会组织应当具备哪些条件才能依法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民法通则》第37条:法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依法成立;
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工会法》第14条:中华全国总工会、地方总工会、产业工会具有社会团体法人资格。基层工会组织具备民法通则规定的法人条件的,依法取得社会团体法人资格。
5、用人单位与职工一方依法订立的集体合同应当包括哪些内容?
(一)劳动报酬;
(二)劳动定额标准;
(三)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四)劳动合同管理;
(五)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六)保险和福利;
(七)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
(八)职工文化生活和职业技能培训;
(九)裁减人员的条件、程序和补偿标准;
(十)特殊情形下的职工权益保护;
(十一)劳动纪律和考核、奖惩制度;
(十二)集体合同期限;
(十三)变更或者解除集体合同的程序;
(十四)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时的协商处理办法;
(十五)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
(十六)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的其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