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气工程系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经验总结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电气工程系
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经验总结
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是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一项重点工作,也是中职教育的基本要求。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和我校示范校建设内涵要求,坚持“面向市场,依托行业,产学结合,服务东盟”的办学特色,开展校企合作,是我系专业建设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广西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基本情况
自2011年以来,我系各专业坚持按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系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努力为广西经济和社会经济服务,今年,我系已与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新增合作企业近10家,并在订单培养、教学见习、工学交替、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师资培训、技术交流、产品制作和加工、顶岗实习、学生就业等方面进行了合作,合作项目四十余项。总体来说成绩是肯定的。
二、合作的具体内容及取得的成绩
我系通过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灵活多样,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
(一)“订单培养”合作
我系与海信科龙、广西桂物金岸等公司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共同建立以企业名称冠名的海信科龙、广西桂物金岸班,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协议,录用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部分企业培训课由企业承担。
(二)参观、教学见习、工学交替等方面的合作
我系教师和学生在富士康南宁分公司、南南铝业、五菱桂花车辆有限公司等企业进 1
行参观学习;2011级学生于今年四月至六月在广西物资集团、广西桂物金岸制冷空调技术有限公司等进行教学见习、工学交替,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的认知性职业教育;其方式为一年级学生在学校完成必要的理论课后,再到企业接受职业、工作技能训练,实现理论教学和实习交替。
(三)顶岗实习合作
我系学生前二年半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合作企业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如华润、富士康、海信科龙、奇美电子等近二十家企业,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职业人。
(四)产学研合作及技术交流、师资培训
发挥学校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研发,走“利用专业优势办专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新思路,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帮助中小型企业走健康发展之路。
(五)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及就业基地合作
我系根据专业设置和实习教学需求,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在有发展前景又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建立了十八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这些基地不仅可成为师生接触社会、了解企业的重要阵地,而且学校可以利用基地的条件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加专业教师接触专业实践的机会,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高;基地也可以从实习生中优先选拔优秀人才,满足企业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达到“双赢”的效果。
(六)为企业进行产品加工合作
我系和广西桂物金岸公司合作,利用学校实训设备、场地和实习学生,进行产品加工。企业可以减少生产成本,获得更大利润,学校借助企业生产资金投入和技术指导,减少教育成本,学生可以提前接触生产过程,更早、更好地由学生向职工的角色转变,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
(七)合作建立师资培训基地
根据企业职工培训特点及不同培训方向或培训教学的需要,我系与富士康、华润集团、广西桂冠开投电力有限公司乐滩水电厂等企业建立三种合作模式的师资培训基地:一是企业独立设定的职工培训基地;二是不同企业同类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三是特殊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如电工等培训基地。
(八)共建“校中厂”
我系和广西左江水泥厂签订“校中厂”联合办学协议,10级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第二学年所有理论课程、实训课程、顶岗实习及企业培训课程都在校校区完成。由校企双方双方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共同完成2010级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第二学年的教学任务。厂方负责提供教学设施和相关的实习实训条件,实习期间和企业员工同工同酬,实习完后优先录用毕业生就业。
(九)企业赠送教学设备
广西桂物金岸空调制冷技术有限公司赠送中央空调一套,用于我系实训基地建设。
(十)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的特点,我系聘请了行业、企业专家与我系专业教师共同组建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指导委员会”。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我系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专业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十一)举办企业家报告会。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我们聘请了广西物资集团副总经理林春平、工程师李国云等专家来我校讲学。
(十二)社会服务和职业技能鉴定
我系和广西桂冠开投电力有限公司乐滩水电厂签订了“高低压电工证、登高作业证培训”协议,承接相应的考试运营服务工作。同时,我系今年职业技能鉴定今年共100多人次。
三、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一)我系校企合作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目前的校企合作仍处于浅层次及中层次合作,离深层合作还相差甚远。
(二)有部分企业合作以后,没有建立定期联系和走访制度,联系人也不固定,合作记录也不齐全。
(三)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及相关的保障措施不太完善。
四、今后校企合作的思路
校企合作要立足南宁,面向环北部湾经济圈,辐射东盟,校企合作的企业应是在机
电行业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业,在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同行业领先的地位。校企合作的企业一般应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较好的业绩,具有较高的合作诚信度。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层次的合作:
(一)学生参观、生产见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及订单培养、工学交替、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等方面的合作;
(二)接受教师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面的合作;
(三)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企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方面的合作;
(四)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双方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精品课程和教材,邀请企业专家共同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编制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的合作;
(五)在企业捐资助学、企业赠送教学产品方面的合作;
(六)共同进行技术研究、开发、试验、推广及新产品推介等方面的合作;
(七)导引企业进校园,营造教学工厂,共建办学实体,成立股份公司,共建实验实训室和生产车间;
(八)承接合作基地的产品加工和生产任务;
(九)在学生就业方面的合作,应优先满足合作企业的用人需求;
(十)其它方面的合作。
五、几点建议:
(一)合作企业实行挂牌,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职责,对已签订合作协议书的企业,由学院制作统一的牌匾,并采用一定的方式举行挂牌仪式。对已挂牌的校外合作单位,要建立定期联系和走访制度,并做好记录,了解校企合作信息(包括合作内容、模式、进展情况、顶岗实习情况、招工信息等),实现资源共享。
(二)推行劳动就业引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调动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
(三)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校企合作工作,明确部门职责,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制定相关的保障措施,将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情况纳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不断检验、改进校企合作工作。
(四)合作模式应紧密结合经济发展的形式和需求,适时做出调整,与时俱进。
电气工程系 2012-6-14
第二篇:校企合作经验总结
校企合作经验总结
一、拓展校企合作领域
1.我校与企业联系,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洽谈产学合作事宜,双方就学生实习就业、定单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达成了联合举办订单式合作协议,参加由双方共同进行的培训,考核合格后,安排就业,目前这些学生大多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生产一线的管理者。
2.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一方面对我校毕业生在企业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解,为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做准备,另一方面与企业负责人协商新教材的改革和编制。企业负责人对毕业生质量和教材编制思路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宝贵意见,希望进一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表示对新教材的编制工作将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3.通过与单位合作,邀请以上行业企业共同参与专业教学改革,聘请这些企业的专家、一线技术骨干全过程参与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完善相应的校企合作组织,形成校企合作的工作机制。成立了以学校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的建设小组,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程建设与改革、教材编写等工作。
4.与 进行相关合作,并着手开始相关方面的合作研究。5.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员工培训。6.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学校兼职教师,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加强合作的紧密度。
二、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我们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选择了设备工艺先进、管理水平高的企业作为实践基地,依托他们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在学生的实习实训过程中,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现场兼职教师,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职业训练和工作体验,为学生的实习提供真实的职业技能训练环境。学生通过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参与企业的科研和生产,增强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职业技能水平,有效地缩短了毕业生的社会适应期,也为学生就业创造了条件。每年学生都到实训基地进行认识实习、保全实习、顶岗实习等实习、实训。
三、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围绕专业的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将技能培养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依据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群、培养规格所需能力要求,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企业专家充分参与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安排实验、实习内容和制定教学要求。按照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零距离、课程标准与职业能力要求零距离、实践教学与岗位技能零距离的思路,深化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1.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体,实施“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采取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教学模式,即“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与企业共同设计学生的实践教学内容,多次进行校外实践教学,达到校企合作的目的。
2.进一步规范和更新了实践教学内容,构建了更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 系。按照“必需够用”的原则,压缩理论学时,合理设置实践教学环节,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时数相对稳定并适当增加。教学计划中实践课时比例超过了50%,通过强化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增强学生专业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机器的结构和机器的传动,增加学生对设备的理解。同时增加学生下厂实习的次数,增加学生的工作实践经验,基本使学生能真正掌握专业必备的实践技能,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100%,毕业生的能力受到了社会、企业的好评。
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注重了人才培养目标与职业标准的沟通,增设了职业资格培训课程,实现了培养计划与职业资格标准逐步衔接。我们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能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学生毕业时,均获得了1个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3.加强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保证实验、社会实践、顶岗实习等各实践环节的时间及效果。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实习设备,提高其利用率,认真做好各项实验的开出记录,详细记录实验室人员工作日记、值班情况。每年都圆满完成了教学计划中各项实验和实训课程的开出,取得了较好的实习效果,提高了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4.我们在教学内容中渗透新科学、新技术、新工艺;在教学方式上和教学过程中由校内向校外,由教室向生产现场延伸。带学生去企业,了解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力争在教师的指导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战中锻炼和提高自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检验学习成果。5.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生产实习,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四、积极参与企业技术服务
积极推进教师担任企业技术顾问,开展科技咨询,我校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都担任了企业技术顾问,企业技术力量相对较弱,针对我校教师的专业技术优势,我们着力服务中小企业,多名教师担任企业的技术顾问,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承担横向科技项目。
经常有已毕业的学生就本单位的技术难题向我们咨询解决办法,我校教师都会尽力提供技术支持,部分教师等厂技术改造、新产品的开发等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我校与企业长期合作,多次为该企业举办培训班,在学员不脱产的情况下,教师去企业上课,为其培养了大批用得上、留得住的技术人员;同时企业也分批选送人员来校跟班上课,目前这些人已成为企业各部门的技术和管理骨干。提高了企业员工的技能素质,适应了纺织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教师在参与企业横向科技服务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尤其是更加充分地了解了企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改革、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学生实习等方面,得到了合作企业的支持。教师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企业生产案例,任务驱动、学做一体等教学法得以使用,使专业教学更加贴近生产实际,学生的应用能力得到了提升。
第三篇:校企合作经验总结
西华二职专校企合作经验总结
为了完成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校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实践能力,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经过校委员会决议通过, 根据期初的教学工作要求,在教务处和招生就业办的联合组织下, 我校派出了电子专业、机电专业、服装专业、计算机专业6个班级近300名学生于2011年3月到6月之间分别到深圳富士康电子有限公司、东莞凯胜服饰有限公司、伟易达电子有限公司、三星机电等多家公司进行了近3到4个月的带薪顶岗实习工作,这种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模式在各个专业大规模的开展是我校的一次新的探索,同样也是一个新的创举,现将实习情况及效果总结如下:
一、校企合作目的需要
生产实习是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在生产实习过程中,学校也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向生产实际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为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牢固树立学生的群体意识,即个人智慧只有在融入集体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通过这次生产实习,同学们在生产实际中学到了有关生产产品制作过程中所用到的机器设备的操作及在学校无法学到的实践知识。在向工人师傅学习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在生产实践中体会到了严格地遵守纪律,统一组织及协调一致是现代化大生产的需要,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组织观念。通过生产实习,对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加强劳动观点起了重要作用。
二.校企合作达成任务
1、较全面地了解企业的基本概况、企业组织、生产、管理过程;
2、较深入地了解企业产品生产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岗位要求、专业技能等相关知识;
3、较详细地了解企业的组织管理、企业文化、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知识和运作过程。
4、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既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有全面的提高,又能为企业生产经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5、积累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提高就业适岗能力。
三.校企合作基本规范
1、学生在实习企业实习过程中遵守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相应的劳动纪律,没有无故请假和擅离岗位。
2、学生在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岗位操作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避免了工作责任事故和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
3、学生在实习期间努力工作,积极完成实习单位指定的工作任务,虚心学习,主动、诚恳地向工人师傅、工程技术人员及企业管理人员求教,刻苦钻研。
四、校企合作经验收获
1、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
工学结合不仅能增加学生的实践锻炼机会,更重要的是它能使学生切身地感受到真实的工作场景,学到真正的技能,学生经历了与职业人之间的沟通,领略了行业以及岗位的文化氛围,深化了学生对职业角色、职业选择、职业实践的认识,帮助学生很好的进行职业规划。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品德方面。培养了学生的敬业精神,端正了学习态度;对工作中的艰辛有了更深的理解,对工作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特别是工作中要坚持,要有耐心和细心。
(2)在知识结构方面。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各门专业课的知识,从简单的识记层面过渡到分析、应用阶段。
(3)在工作能力方面。提高了学生适应企业的综合能力,不仅实践技能迅速提升,而且还增强了竞争意识、效益观念。
2、师资建设进一步深入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勇于创新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推行工学结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保证。指导老师在指导学生和走访企业时,深入一线,与企事业单位的业务能手沟通了信息,了解了本专业在实践中的最新发展变化情况,及时更新了专业知识信息,了解了企业用人需求,进一步推进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
工学结合不仅能较好地解决实践教学条件不足的矛盾,更重要的是它能使我们面向整个社会统筹教育资源,充实和优化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特别是实训实践条件和教师队伍等方面的条件,增强了人才培养竞争力。
五、实习展望
通过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培养,学生的技能水平将比其他模式下的学生有着明显的优势。工学结合充分利用了企业的优势资源,避免了机械材料的浪费,更节约了学校设备经费的投入。学生的实践内容又与现代化生产直接接轨,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教务处 2011年8月6日
第四篇:建立校企合作机制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特别是要瞄准世界科际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可见科技创新
在科技强国的战略下,科技创新已成为企业提高生产力的战略支点,然而在现实中,我国高新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如下:
1.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入不足,投入方式有待创新。
一般而言,科研阶段,成果转化中间阶段与产业化阶段的资金投入比大约在1:10:100左右,而我国现阶段,由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改革在不断深化中,其经费投入主要集中在科技成果研发阶段,而对科技成果进入市场的中间环节投入不足,缺乏相应的机制创新和科技金融平台的支撑,因此不能满足科技成果转化的需要。
2.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双方难以对接,企业创新能力较弱。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在技术研发与科技成果转化环节割裂,企业自身科技成果沉淀较少,自主创新能力弱,尤其中小企业难以承接、吸纳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和设备改造工作,此外,链接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技术创新的中间组织和平台尚未发挥功能,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双方难以对接。
3.科技成果转化环节不顺畅,实现市场化困难。
由于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缺乏沟通,其科研成果仅限于研发阶段,其对终端市场信号不敏感,即使研发成功了,也无法及时投入市场,甚至有时其科技成果的转化落后于市场的变化,不能及时满足市场需求。
针对以上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其科技成果转化是涉及到多方面,多领域的系统工程,其转化过程不仅涉及政府,企业,大学,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多个创新主体及多个主体之间的协同运作,同时涉及科研成果从研究开发,经设计试制到工业性试验,并最终成为商品,实现产业化,因此需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需重点解决资金问题,创新环节中的薄弱环节,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1.坚持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作为科技体制改革的重点,准确定位政府职能。
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不断进步,国家才能日益强盛,政府应注重引导,充分发挥市场整合带动作用,加大统筹协调力度,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主线,进一步加大前沿技术供给的支持力度,为企业增强创新力提供有力保障。
2.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大幅度增加对科技成果转化环节的支持力度。
在科技计划分配中,应合理分配基础研究,应用性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的资源,大幅增加对科技成果转化环节的投入力度,运用多种资金投入方式,如无偿补助,贷款贴息,偿还性资助等,引导和带动金融和其他社会资本,促进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利益机制转变,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利用率。
3.建立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长效合作机制,利于科研成果的及时转化。
由政府出面,使学校和企业及时对接,沟通,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机制,要将科研,成果转化与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样不仅有利于科研成果的转化,同时也避免出现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落后于市场,不符合市场的需求,无法应用到实际生产和生活当中的尴尬境地。
我公司今年在香坊区政协的大力沟通和协调下,与东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并成功合作开发了“不同氨基酸能量水平对肉鸡不同生长阶段的影响”科研项目,使我公司的饲料产品有了大幅度提高,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紧贴市场脉搏,也为公司带来了良好收益,未来,我公司还会加大科研投入,积极与学校合作,研发出更多更好的饲料产品服务于广大养殖户。
第五篇:机电工程系校企合作协议书
淄博职业学院
校企合作协议书
面向专业:
年月日
甲方: 淄博职业学院
乙方:
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走工学结合的道路,培养
具有高素质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本着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甲乙双方经协商决定校企合作项目。现就有关事项达成如下协议:
一、合作内容:
1.双方共同合作开办专业,定向为乙方培养、输送、储备
初级、中级专业人才。并对外挂牌:淄博职业学院实习基地。
2.乙方接纳甲方名学生(其中男生人、女生人)。流
失的学生由甲方酌情补充。甲方派出名指导教师,协助乙方共同管理实习学生。
3.乙方根据自身用人计划和实际岗位需求,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
和制定学生学习计划,甲方和乙方尽量使学生所学专业与企业实际需求贴近或相符,使企业用人标准和教育标准衔接。
4.学生在乙方企业的实习、考核内容如下:岗位技术能力、专业
理论知识、动手能力、沟通能力、接受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压力解决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判断能力、创新能力、工作效率、工作品质、工作态度、卫生习惯、服饰仪表、工作纪律、出勤状况、计划能力、岗位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完成生
产任务的能力等等。学生实践考核内容,作为能力测评,计入学生个人毕业分数。
5.实习结束后,毕业生通过甲乙双方的能力测评,合格者可与乙
方(企业)签订就业协议。不合格者将续读或继续实习,或由甲乙双方另行处理(具体协商)。乙方意向留用学生80%以上(双向选择)。
6.双方共同进行技术方面的合作
7.其他合作项目:
二.乙方参与甲方专业建设,派技术人员参加专业建设研讨会。
三、双方职责
(一)甲方职责
1.选派优秀教师参与合作项目。聘任乙方人员为实习指导教师、技术指导。
2.甲方到乙方实习时需提前2周与乙方联系,以便乙方安排
落实。
3.制定工作开展计划,确定工作内容。
4.与乙方协商确定合作协议的终止或延续。
5.向乙方推荐优秀毕业生,乙方招聘录用人员时优先考虑。
(二)乙方职责
1.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人担任实习指导人员、技术
人员,与甲方协商后确定聘用人员。
2.指导、管理实习学生的业务和纪律。
3.与甲方协议确定实习内容、合作项目。
4.提供必要的实习条件,如因非人为因素不能在规定时间实施完成实习任务时,需提前1 周通知甲方,以便甲方对学生的整个教学工作做出统一安排。
5.制定实习生具体实习方案。可向甲方提出具体工作建议。
四、本协议有效期年,若有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共同协商确定。
五、本协议一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执二份,自双方代表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淄博职业学院乙方:
负责人:负责人:
单位签章单位签章
年月日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