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农业信息化建设样板工程
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助力农村经济发展
——吉林移动“数字鸿沟跨越行动”
一、项目背景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口号。吉林省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
吉林移动作为吉林省的最大电信商,近年来,在当地政府领导下,以“提升农村信息化程度为抓手,提高农民文明素质为着眼点,改善农村通信基础设施为突破口”,通过科学手段、建立客户价值模型,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深入贯彻了集团公司信息通信服务“授人以渔”的思想。
二、实施内容
吉林移动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助力农村经济发展”为核心战略,通过“村村通电话工程、农业信息化应用、农业信息化服务” 三种途径深入开展“利农、惠农、便农”服务“三农”活动,真诚践行“以天下之至诚而尽己之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的企业责任观。
1.村村通网络建设
为推进农村信息化进程、保障信息传递,为建设农民科学致富桥梁打下坚实基础,吉林移动秉承“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的企业使命,投入巨资,全面建设农村网络。目前,全省新增900M基站211个,新增载频625个,新建光缆1536.5公里,新增PTN 211端,覆盖300个自然村。
2.农业信息化应用
为全面开展农业信息化,吉林移动于2010年5月召开了“农业信息化启动仪式”,王守臣副省长等相关领导出席了仪式现场,并亲自为启动仪式发布了启动指令。
吉林移动在农业信息化进程中,提倡“科学推进信息化”,通过构建客户信息化价值细分模型,为农民量身定制信息化产品,深入信息化应用。客户价值信
息化细分模型具体步骤如下:
◆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开展农村市场调研,找出提升吉林省农村地区客户信息化价值的关键因素;
◆对关键因素进行聚类分析,建立群体聚类模型,该模型将“刚刚接触农村信息化”的用户定义为初级用户,将“对信息化产品产生兴趣,且具有购买意向的用户”的用户定义为中级用户,将“使用过农信通产品,且需要使用更专业的农业分类信息”的用户定义为高级用户;
◆根据客户价值细分,量身定制不同信息化产品“12582农信通、吉林农业手机报、农业资讯分类信息,建立产品线延伸策略。
(1)初级用户信息化应用推广
• 针对该部分群体还不完全适应“农信通”和“手机报”的实际情况,吉林移动借助传统媒体建立了“信息化使用”习惯。在全省所有行政村建立了8715个“农信通信息服务站”;编辑了226期传统媒体“12582零公里信息报”,向农村邮寄发行165,585份 ;制作了200个“农信通信息公告栏”,覆盖了全省示范乡镇;制作“12582农信通电视专题片”62期,在全省41个县电视台播放,普及涉农信息,累计播放时长1271小时;构建短信互动平台和语音平台,平均每天上行咨询短信流量约2790条,语音平台每天平均处理电话询问1620个。
(2)中级用户信息化应用推广
对于“中级用户”,实行“农信通”全面升级“吉林农业手机报”,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容量;建立专家热线服务平台,通过短信和电话方式为农民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组织专家下乡50余次,涉及60余个乡镇,约20万农民积极参与;举办“送党的声音下乡、送文化下乡、送信息下乡”红动新农村大型活动102场,借助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向农民传递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让专家面对面为农民答疑,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有效地推广了农村信息化建设。
(3)高级用户信息化应用推广
对于“高级用户”,吉林移动公司免费提供“生猪、牛、肉鸡、玉米水稻大豆、花生绿豆葵花等杂粮杂豆、黄瓜西红柿”等6类农业信息专业化服务;
为了激励农民“深入使用专业性农业信息”,吉林移动秉承“服务农民、回馈社会”的思想,向定制“吉林农业手机报和农业咨询分类信息”的农村用户赠送“一定数量的摩托车、高性能电动车、200元电话费以及免费使用吉林农业手机报一年”,通过有效的外界刺激,强化农民对信息化产品应用深度。
3.农业信息化服务
吉林移动在农业信息化服务中,始终坚持“服务走近千乡万村、移动关爱就在身边”的指导精神,在常规信息服务中,通过“传递信息实体渠道网络渠道并行”、“合理定价、倾斜定价机制”、“12582信息平台专家服务”等针对性措施,向农民提供方便、快捷、实惠的信息化产品。在绿色通道服务中,制订了预警提示、灾害支援等举措。
洪水无情,人有情,在吉林省2010年巨大洪水面前,吉林移动人特别成立抗洪专家组,在汛期及时下发“灾情防疫信息”和“自救指导”,用户信息到达数达到22,495,768;同时,12582平台还开通了“汛期求助热线”、“汛期寻亲热线”,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汛期过后,吉林移动为了帮助农民尽可能的挽回损失,特别组织了“农业专家组亲赴灾区”指导灾后生产,受到农民朋友的广泛好评。
三、实施效果
吉林移动在“承担农村信息化建设社会责任”上的一系列举措,受到利益相关方的广泛认可。
1.政府
吉林移动开展的信息化建设不仅贯彻了十七大精神,还为吉林省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奉献了企业的绵薄之力,“12582平台”的搭建得到省、市、农业部、科技部、甘肃湖北贵州等省领导累计22批次参观指导。
2.客户
受到吉林省农民群众的极大肯定,很多用户发来祝福短信,并且送来锦旗,感谢吉林移动提供12582农业信息平台。
3.公众
作为公众意见领袖的媒体,曾多次对吉林移动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好评报道,如:中国移动情系灾区彰显本色、吉林移动五大工程主推农村信息化等。
4.价值链伙伴
携手“吉林省农委”共同深化农村信息化建设,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资源基础、经济基础保障、提供了产品创新业务模式。
吉林移动在承担农业信息化建设这一重大社会责任的同时,农信通业务收益、用户数也实现了较大的同比增长,真正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助力农村经济发展,吉林移动将继续秉承“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的企业核心价值观,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中国移动吉林公司
2010年9月30日
第二篇: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逐步形成,农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新阶段对农业信息化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信息为农业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提供服务。对此,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实施了“农网信息入乡”工程、农村信息“村村通”工程,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政策,并成立了区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发挥农业信息咨询、科技培训、招商引资、产品展示等功能,成为新阶段为农服务的重要窗口。
一、基本情况一是领导高度重视。为切实加强对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区成立了由分管区长为组长的农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在农委,确定专人负责农业信息化工作。二是加大硬件投入。自____年省委、省政府号召实施“农网信息入乡工程”以来,我区逐年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几年来,区乡两级累计投入___多万元,由原来的电话线拨号上网,发展到现在宽带上网。目前,区委大楼各单位和各乡镇都可以用光纤上网,大大提高信息量和信息传送速度。____年初,我区在全省率先实施数字光纤村村通工程,截至上半年,连接全区各乡镇的广电数字光纤体系基本建成,该系统可以实现计算机宽带联网、可视电话会议功能,还可以传输___套数字电视和__套模拟电视信号。目前,该光纤网络在__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已实现畅通,村级试点在**镇**自然村和***自然村已实现户户通光纤。三是积极维护更新**区农业信息网。自**区农业信息网在某省农业信息网服务器上开通以来,区农委指定专人,负责维护和更新网站,并培训农口各局办人员操作网站管理后台,及时发布各类农业信息、技术服务信息以及农产品供求信息等,使**区农业信息网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据统计,农业信息网改版以来,**区农业信息网共发布新闻、各种技术材料、图片等____余条,其中不少有价值的信息被**农业信息网和中国农业信息网采用;在全国“一站通”发布供求信息___多次,为农民和全区的种养大户提供快速可靠的市场信息服务。四是积极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网。目前,全区_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都已上网,利用网络获取市场及相关农产品信息,其中**面粉有限公司和**肉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已经正式运行。
二、存在问题一是对农业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够到位。据调查,乡镇基层部分人认为,所谓的信息化就是电脑打字、计算机上网、在互联网浏览信息,没有认识到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多样性,形成了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单一化的片面认识,不利于信息的有效传递;对网络功能,也普遍只停留在利用网络进行收发信息,还没有达到利用网络信息改善经营和开拓市场的程度;有些人对网络的作用和效果有怀疑,认为网络作用不大,效果不明显。绝大多数农户还没意识到网络信息化的作用,认为有无网络信息都一个样,甚至连互联网是什么都不知道。二是业务人员技术水平制约着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专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与其他信息行业有着明显的不同,它需要的是既懂农业又要会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懂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我区区、乡两级农业部门懂计算机的技术人员也有一些,但既懂农业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却很少,适应不了新时期农业信息化工作的发展需要。因此,业务人员技术素质的低下阻碍了农业信息化建设。三是总体投入不足,信息化基础工作水平偏低。虽然我区各乡镇都有了光纤,也都能联网上网,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投入严重不足,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薄弱。在当前普遍重视信息化建设的氛围里,我区不少地方虽然重视信息化建设,但在投入上更注重的是硬件投入,缺乏对人员培训、软硬件设备更新,技术升级等后续投入,这些都直接影响农业信息化服务日常运作,最终导致信息化工作水平偏低。
第三篇:农业信息化建设大事记
农业信息化建设大事记
2004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提出,“鼓励发展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和流通方式。改造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经纪人代理、农产品拍卖、网上交易等方式,增强交易功能。”
2005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提出,“搞好‘沃土工程’建设,增加投入,加大土壤肥力调查和监测工作力度,尽快建立全国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和预警系统,为农民科学种田提供指导和服务。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发展保护性耕作。”
2006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广播电视电信等信息服务,重点抓好‘金农’工程和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2007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提出,“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要用信息技术装备农业,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整合涉农信息资源,推动农业信息数据收集整理规范化、标准化;加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实施‘金农’工程,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业信息网络互联中心;加快建设一批标准统一、实用性强的公用农业数据库;加强农村一体化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服务模式,启动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积极发挥气象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服务的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农业生产中积极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008年中共中央1号文件提出,“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按照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整合资源,共建平台,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推进‘金农’、‘三电合一’、农村信息化示范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等工程建设,积极探索信息服务进村入户的途径和办法。在全国推广资费优惠的农业公益性服务电话。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为农民和企业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
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不断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信息化,推进农业信息服务技术发展,重点开发信息采集、精准作业和管理信息、农村远程数字化和可视化、气象预测预报和灾害预警等技术,要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完善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要推进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积极发挥信息化为农服务作用。”
2010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科学技术。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和相关生物产业,保障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安全,实现农产品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推进农业信息化、数字化、精准化,构建我国生态高值农业和生物产业体系,建成农业高值转化的产业体系,形成生态系统持续良性循环、景观优美、功能多样、城乡一体的新型农业。要发展先进育种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产量和抗逆性,研发推广节约资源、减少面源污染、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技术,提高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强重要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地理、人口、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构建宽带、融合、安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大力推进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整合提升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能力。确保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提供)
第四篇: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总结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逐步形成,农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阶段,新阶段对农业信息化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信息为农业的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提供服务。对此,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实施了“农网信息入乡”工程、农村信息“村村通”工程,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政策,并成立了区农
业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发挥农业信息咨询、科技培训、招商引资、产品展示等功能,成为新阶段为农服务的重要窗口。
一、基本情况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为切实加强对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区成立了由分管区长为组长的农业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在农委,确定专人负责农业信息化工作。二是加大硬件投入。自____年省委、省政府号召实施“农网信息入乡工程”以来,我区逐年加大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几年来,区乡两级累计投入___多万元,由原来的电话线拨号上网,发展到现在宽带上网。目前,区委大楼各单位和各乡镇都可以用光纤上网,大大提高信息量和信息传送速度。____年初,我区在全省率先实施数字光纤村村通工程,截至上半年,连接全区各乡镇的广电数字光纤体系基本建成,该系统可以实现计算机宽带联网、可视电话会议功能,还可以传输___套数字电视和__套模拟电视信号。目前,该光纤网络在__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已实现畅通,村级试点在**镇**自然村和***自然村已实现户户通光纤。三是积极维护更新**区农业信息网。自**区农业信息网在某省农业信息网服务器上开通以来,区农委指定专人,负责维护和更新网站,并培训农口各局办人员操作网站管理后台,及时发布各类农业信息、技术服务信息以及农产品供求信息等,使**区农业信息网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据统计,农业信息网改版以来,**区农业信息网共发布新闻、各种技术材料、图片等____余条,其中不少有价值的信息被**农业信息网和中国农业信息网采用;在全国“一站通”发布供求信息___多次,为农民和全区的种养大户提供快速可靠的市场信息服务。四是积极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网。目前,全区_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都已上网,利用网络获取市场及相关农产品信息,其中**面粉有限公司和**肉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已经正式运行。
二、存在问题
一是对农业信息化建设认识不够到位。
据调查,乡镇基层部分人认为,所谓的信息化就是电脑打字、计算机上网、在互联网浏览信息,没有认识到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多样性,形成了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单一化的片面认识,不利于信息的有效传递;对网络功能,也普遍只停留在利用网络进行收发信息,还没有达到利用网络信息改善经营和开拓市场的程度;有些人对网络的作用和效果有怀疑,认为网络作用不大,效果不明显。绝大多数农户还没意识到网络信息化的作用,认为有无网络信息都一个样,甚至连互联网是什么都不知道。
二是业务人员技术水平制约着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专业人员素质的要求与其他信息行业有着明显的不同,它需要的是既懂农业又要会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懂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我区区、乡两级农业部门懂计算机的技术人员也有一些,但既懂农业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却很少,适应不了新时期农业信息化工作的发展需要。因此,业务人员技术素质的低下阻碍了农业信息化建设。
三是总体投入不足,信息化基础工作水平偏低。
虽然我区各乡镇都有了光纤,也都能联网上网,但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投入严重不足,农业信息化的基础薄弱。在当前普遍重视信息化建设的氛围里,我区不少地方虽然重视信息化建设,但在投入上更注重的是硬件投入,缺乏对人员培训、软硬件设备更新,技术升级等后续投入,这些都直接影响农业信息化服务日常运作,最终导致信息化工作水平偏低。
三、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我区农业信息化建设开展时间不长,乡(镇)、村信息服务站点建设刚刚启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还比较薄弱,尚不能较好的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要把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新形势下政府服务“三农”的一个重要举措来抓,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乡(镇)级要明确分管农业的副乡(镇)长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主要负责人,并设立专门的班子,明确责任人,配合区农业信息中心,负责实施当地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规划。
(二)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要推进我区农业信息化建设,关键要提高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和意义的认识,改变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片面认识。结合实际,制定出宣传方案。宣传内容围绕农业信息化建设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作用来展开,提高我区农业企业和广大农户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通过宣传,使各级政府、农业企业和广大农民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三)加强督查,狠抓落
实。
加大督查力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同时把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作为年终考核内容之一,进行适当的奖惩,促进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各项工作有效开展。
(四)加强培训,建设队伍。
加强对信息员队伍的培训,建立健全一支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掌握并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人才队伍。加强对乡镇信息服务站、村
级信息服务点负责人的培训加强乡村两级的信息员队伍,通过系统的培训,使我区初步建立和健全一支为农信息服务的人才队伍。
(五)加大投入,出台政策。
鉴于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和信息服务的公益性,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出台相关政策。
四、两点建议
(一)设立农业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
建议各级政府每年从财政中拿出一定的资金作为农业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和农业龙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奖励,实行以奖代补,进一步促进我区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二)开辟电视农业栏目。
农业信息化工作存在着“政府急于想把信息送到农村,农民苦于得不到信息”的矛盾。电视是目前农民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因此,建议省、市级电视台开辟农业栏目,通过电视频道,把信息送到农村,解决农业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问题,让农业新闻、市场行情、供求信息、农业实用技术等进入千家万户。
第五篇: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装备现代农业,通过信息服务实现小农户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以信息服务为核心,狠抓网络延伸、资源开发、信息发布,农业信息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农业信息工作体系,建立了农业网站群,成功开发并投入使用了行政审批综合办公、指挥调度卫星通信等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农产品监测预警、遥感监测等应用信息系统,启动了“金农”工程和“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服务等重点工程,面向“三农”的信息服务水平得到提高。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与建设新农村对农业信息工作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为此,我们要继续把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强化面向“三农”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举措,进一步增强做好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把握方向,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
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要以服务为中心,强化公共服务职能,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整合信息资源,推广先进适用信息技术,建设完善应用服务系统,促进粮食稳定增产、农业不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一要全面实施“金农”工程。各地要组成强有力的工作班子,积极落实配套资金,根据全国统一的项目建设要求,结合实际,抓紧相关工程项目的实施。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切实加强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工作,确保工程建设的高质量。
二要加快推进“三电合一”工程建设。“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是农业部门强化信息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努力解决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重要举措。要认真总结项目建设、运行管理、资源整合、服务机制的经验,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改进创新,本着“着眼于需求、着力于服务、着重于成效”的原则,把农民急需的农产品市场和科技信息传播到乡镇村屯,努力提高“三电合一”平台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新农村的信息服务支持能力。
三要开发完善农业信息应用系统。要以增强农业部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能力为主要目的,开发完善农业和农村经济监测预警、市场监管、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3大应用信息系统。要建设农产品市场预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动植物疫病监测预警、农业资源环境监测和农村经营管理等信息系统。要建设统一的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监管信息平台,实行行政审批和市场监督管理的网络化。
四要建设完善农业综合信息门户网站。要按照建设新农村的要求,以服务“三农”为目的,建设完善各级农业综合信息门户网站。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加强整合,形成合力,打造协同合作、上下联动的农业门户网站体系,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农业门户网站信息发布(服务)的及时性、针对性和权威性,使之成为推进农业信息化的重要依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窗口。
五要提高农业信息工作队伍素质。要注重提高各级农业信息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技能,努力建设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的工作队伍。要结合农技推广体系、加强信息管理和服务的职能机构建设,为农业信息化提供组织保障。要采取集中培训等多种方式,切实加强培训工作,努力提高信息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水平。要重点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中介组织的信息服务人员和农业生产经营大户、农村经纪人的培训,通过培训要使他们达到会收集、会分析、会传播信息的要求。
六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理论创新。要对农业信息化建设已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有益探索进行发掘、总结和提炼,丰富和发展农业信息化建设理论并用于指导工作实践。要注意跟踪国际农业信息化发展动态,把握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增强工作预见性、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