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壤塘公安着力打造公安信息化建设
壤塘公安着力打造公安信息化建设
本报讯(施嘉忠)自开展信息化建设以来,壤塘县公安局牢固树立“信息导侦、信息促防、信息增效、信息减负”等现代警务理念,推动信息化建设稳步发展。截至目前,全局百名民警计算机配置率为67%,数字证书发放率为100%,350兆集群(常规)手持机配备率为58%,为顺利开展信息化建设应用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壤塘县委、县政府和州公安局的大力支持下,壤塘县公安局积极争取建设项目和资金,通过地方政府支持一点,上级部门帮助一点,自己内部拿出一点,打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瓶颈。加大信息化基础设施装备的投入力度,使信息化软硬件装备配备上升态势不断加快。几年来,相继完成了“天网”监控系统,“三台合一”接处警系统,公安网防病毒系统,派出所、警务室公安四级网络,视频会议系统,350兆集群(常规)系统,单兵无线图传系统,网吧管理二代证系统,旅店业管理信息系统和印章管理信息系统等基础性建设工作。随着信息化应用推广工作的不断深入,壤塘县公安局以深化警综平台应用和民警教育训练平台为抓手,在服务基层、服务实战、深化效能上狠下功夫,开拓思路、不断增强民警信息化实战应用意识,提高民警网上应用的基本素质,养成网上作战的必备战术动作。通过开展信息化应用技能考核,使得全局民警学习计算机技术、学习信息化实战技能蔚然成风,有力地促进了全局信息化应用进程。
在信息化技术的强力保障和支撑下,今年以来,壤塘县公安局依托公安信息化建设,抓获网上在逃人员2名,通过综合信息查询系统查获被盗车辆16辆。
第二篇:公安信息化建设
公安信息化建设
公安信息化建设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引领和管理公安工作的手段和过程!公安工作就是信息第一,谁先掌握各类数字、信息,谁就先取得工作的主动权,工作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实现筠连的跨跃式发展、才能保一方社会和谐平安,长治才能久安
构建信息化建设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综合利用,以“解决基层基础信息来源、归类、应用”为目的,搭建了由信息采集、整合、应用三层结构组成的基础工作综合信息平台。丰富信息来源基础,夯实信息化建设支撑公安信息研判。在信息建设中,信息来源应该采取自采和调采两种方式采集,可以大大拓展信息来源,有效缓解了基层的采集任务丰富了信息平台的内容,而且确保了基础数据的完整性和权威性,更新法制观念、力推信息化应用,形成全警参与的整体合力。使基层民警具备五会能力(即会打字、会查询、会比对、会信息录入、会下载资料)信息化建设专业性强,建立民警的信息技术人才刻不容缓。一是增加人才;二是加强对现有民警的专业技术培训,让他们有一定的技术基础,且熟悉公安业务,但应该为他们提供系统的专业技术培训以提高其技术水平。三是要集中全局信息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一支相对固定的技术队伍。利用这支技术队伍,逐步渗透项目开发的各个领域,系统规划、功能设计及推广培训等应以公安自身的技术力量为主导,以利技术人员掌握核心技术,为进行自主开发或者自行修改创造条件。
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定的管理制度,从组织机构、职责分工等方面实行制度化,确保信息化建设不出任何差错,即要维护公安机关声誉,又要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要保证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不管硬件、软件都需要进行维护管理,要从制度上明确人员职责等,对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有功人员予以物质奖励,对违反规定给单位和个人造成社会影响的给予相应的处罚,为信息化建设的管理进一步增加了管理力度。
公安信息化的服务对象是整个社会
公安机关作为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其职责是实现对社会的有效管理和服务。公安信息化表面上是服务于公安机关,实质上是为整个社会提供服务。公安信息化作为政府信息化的一部分,是以服务社会为根本宗旨的。衡量公安信息化的成败,要看其的社会效益如何,要从社会整体上来衡量其利弊得失。因此,成功的公安信息化,必须要能够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要有利于增强公安机关预防犯罪、打击犯罪的能力,要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脱离了这一根本性的衡量标准,就不会有成功的公安信息化。
公安接入网是公安网中覆盖面最大、最贴近基层民警和群众生活的网络,也是公安信息最原始的采集点,是保证公安信息及时准确上网的关键所在,更是公安信息网服务社会的一个主要渠道。当前我省公安接入网建设还很落后,许多派出所采集到的数据不能及时上网,不能及时获得公安信息网上的信息,不能为社会民众提供及时优质的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公安信息化的发展。要实现公安信息化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必须加快接入网建设,早日将公安信息网延伸到公安机关的每个角落,延伸到人民群众的身边。
公安信息化必须实行社会化,但是公安机关作为一个特殊的政府部门,与其他政府机关有着较大的区别,这就是公安工作具有保密性质,因此公安信息化要依托社会化,但绝不能依赖社会化。对于一些专业性较强的业务和涉密业务,公安机关要保持自主开发、管理和维护能力,以确保信息安全,确保公安机关具有坚强的战斗力。
公安信息化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走社会化道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设公安信息化,坚持公安信息化为社会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安信息化健康快速的发展。
第三篇:公安信息化
关于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王学磊
(湖南警察学院公安三大队侦查02区队090103020004)
摘要:当前,世界正从工业社会向信息化社会过渡。面对这种迅速发展的形势,公安机关必须正确认识公安信息化建设的体系结构和发展趋势,及时发现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全力推进公安信息化体系建设。
关键词:公安信息化 体系结构 发展趋势 存在问题 措施
当今社会的一大特征就是就是信息化日益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直接关系和影响到各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起作用和重要性日渐突出,搞好公安信息化建设,对于提高公安队伍的战斗力,维护社会稳定,打击犯罪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都有其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充分发挥基层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是公安信息化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公安信息化要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各级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从建设层面讲,需要有清晰的需求、强劲的投入和广泛、深入的应用。我们讲在信息化建设中应用是“灵魂”,不仅仅因为“应用”是目的性的,而且,应用的成效刺激了新的需求,带动了新的投入。基层正是公安信息化的应用主体。他们最贴近实战,对各类信息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他们是公安业务的具体承办者,对信息化业务需求有较清醒的了解;他们是各类信息系统的直接使用者,对信息系统的效能拥有权威的发言权。因此,公安信息化持续发展的动力既来自上层,也来自基层。如何发挥基层,特别是一线民警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信息化规划和建设中需要重点考虑的。公安信息化建设不同于其他科技建设。当信息系统从数据采集系统向工作系统发展时,它事实上已成为工作理念、工作模式的载体,信息化应用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者所处地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状况及使用者所在部门(单位)的工作模式。因此,在公安信息化的整体框架中为基层留下施展空间,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不少基层单位之所以能在信息化中获益,与他们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自主地决定信息应用模式不无关系。由于信息化是工作理念、工作模式的技术实现,而工作理念、工作模式将因地因时而变,因此,信息化存在着一些不确定因素,需要各级公安机关去消化。基层处在实战一线,对于信息化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他们具有比上级公安机关更强的适应和消化能力。所以,我们一方面要通过“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解决以信息化促进业务规范、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形成大地域范围的信息化作战机制等关键性问题,同时,也要解决大一统建设带来的系统在特定的地域范围或特定的时间范围内水土不服、适应性差、灵活应用的空间小等问题。
二、充分落实准确定位与把握公安基层实战部门公安信息化进程与发展方向 作为公安机关的基层一线实战部门,面临的是最前沿的警务动态与形势,从它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来讲,如何努力推动公安信息化建设向更实用实效与实战性以及更高层次的突破与发展,从而引领、助推公安工作,准确定位与把握公安基层实战部门公安信息化进程与发展方向,找准矛盾关键,缩小差距,明确对策与思路,堪称当下紧要之务,同时也是对未来公安工作建设长远的一
种战略性思辨。
在当今国家法治化、社会信息化、治安动态化的大背景下,基层实战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必须把信息技术与公安业务工作相融合,突破传统的警务理念、模式与方法,建设与打造适合于时代需求与现实需要的公安信息化警务体制与模式,这样才能占得先机、赢得主动,提高公安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基层派出所可以说最前沿的公安一线部门,最贴近社会治安面,是治安案件与刑事案件的案发的最前沿区域,而且各项警务工作直面群众百姓。因此,它的信息化建设方向必须要面向应用,凸出实战性能,不仅要前沿化,使科技水平跟上时代的节奏,而且还要略超于社会普遍,并将未来走向定位于高层次、高水平、高端位,才能打得赢,战得胜。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升级,公安基层一线实战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也要不断升级与维护,凸显时效性,跟上时代的要求。通过互联网,局域网等计算机信息网络的联通使各类信息源源不断为各项警务工作服务,提高基础工作中的刑侦、治安、人口管理、稳定信息等源头信息的质量,提升基础工作水平,讲究信息的更新速度,针对日常工作中获取的信息,及时在相应的警务平台进行数据更新,提高信息联网、编辑、存储、分类、分析的应用能力。建立情报信息资源大平台,有效实现共享交流,对社会治安信息掌控快速化与前沿化,对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研判分析准确化,高速与高效地进行反馈和应用。
它的建立要符合地域特点与实际,针对辖区的地域实际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信息化建设。以市内经济繁华的地段辖区为例,如火车站、商业区、商品集贸地等,它的一线单位信息化建设就要针对治安秩序不好、案件易发地段加强科技投入,建好信息化监控措施,建立完善的信息情报网络与信息分析研判平台,通过多种渠道、运用多种手段获取情况、信息、资料,并应用信息平台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判断,准确把握社会治安的发展变化规律、特点和走向,实现警务集约化、信息化。在信息预警方面,全面掌握影响社会稳定、社会治安的深层次、预警性和内幕性的情报信息,真正做到他动我知,准确预警,快速反应,有效处置。在信息导侦方面,提高精确打击能力,依托公安信息网的优势,不断健全完善常住人口信息、暂住人口信息、刑事及治安案件信息、违法犯罪人员信息等公安应用系统,形成覆盖公安工作的相对比较完备的综合信息查询系统,有针对性地加强刑事特情、刑嫌调控、阵地控制工作,多层次、多渠道地拓宽情报信息的来源,并切实加强情报信息的应用转化,及时获取和固定准确充分的证据,从而实施精确打击。在信息防控方面,提高提前预防能力,通过对一个时间段、一个地区发案数、警情数的定量研判分析,确定案件的高发时段和区域,采取弹性工作制、错时工作制等适应动态治安特点的勤务模式,使防范工作更具前瞻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使警力投向投量更加精确。以全局性战略眼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针对性地采取“打、防、管、控、破”措施,先发制敌,快速反应,以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控制复杂的局势局面。
还有就是它的人才需求,要以实际应用能力为立足点,进行培养与培训信息化人才。进行科技建警,科学培训,强化实效与应用,使身在一线的干警能够适应前沿动态,掌握实战信息化技能,向专业化、高层次、实战应用方向培训。并结合实践工作,干中学、学为用,坚持把理论知识和业务实践相结合,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先基本后应用,使技术与战术有效结合,并随时调整思路,不断更新创新,促进协调发展、取得实效。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并建立相应的机制体系,进行检查与考核,以考促练,以练促用,有力保证它的实施与进行。
三、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的理性思考
深化公安信息化建设,应紧密结合公安实践,紧扣时代发展主题,坚持科学发展观,在思想认识、实践创新、服务实战、惠及民生等方面敢于突破瓶颈,谋求新发展,实现新跨越,取得新成绩。
(一)解放思想,突破传统认识瓶颈。公安机关在信息化建设中,首先要在解决思想、统一认识上下功夫,把广大民警的思想从那些不合时宜的传统理念、传统思维、传统方法中解放出来,以与时俱进的魄力和改革创新的勇气,扎实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一是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对公安工作的必然要求。二是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公安机关战斗力的有效途径。三是要充分认识到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公安
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精心规划,突破常规工作瓶颈。公安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超常谋略,精心规划。一是要坚持深入基层广泛调研,切实了解和掌握本地区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实战需求,明确建设的总体思路、工作重点、发展方向和预期目标。二是要建立信息化日常运行工作机制,把信息采集、传递、整理、维护、应用、研判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以及各部门的职责任务,通过制度予以规范,使信息化工作成为经常性基础工作。三是要完善各项运行管理制度,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增强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信息系统正常安全运行。四是要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和帮助,把公安信息系统建设的各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制定相关标准予以保障。五是要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对广大民警的计算机操作、信息系统应用等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此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紧紧围绕实战需要,把信息化培训作为“三个必训”的重要内容,加快建立以实战应用为核心的培训机制建设,实施有针对性的多层次培训,切实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来保证民警信息技能素质的跟进,以有效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工作需要。
(三)改革创新,突破常规运作瓶颈。公安信息化建设,实质上是公安工作手段建设,但是它绝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手段建设,而是顺应信息化时代应运而生的。一是信息化建设要着力推进警务工作手段的变革。要根据信息时代违法犯罪的规律特点和发展趋向,创新建设管理治安、打击犯罪的信息化手段,不断提高打击防控的科技含量。二是信息化建设应着力推进警务运行模式的创新。三是信息化建设应着力推进警务管理效率的提升。公安信息化建设,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公安工作效率和效能。要充分发挥科技手段作用,充分抓住信息化建设的有利契机,科学整合警务资源,改革优化警务流程,实现警务效能的最大化。
(四)高效应用,突破热建冷用瓶颈。信息化应用是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和价值所在,不是在公安工作中一般意义的使用或运用。公安机关要把信息化应用置于突出位置,努力把建设成果转化为现实战斗力。一是要倡导全警参与,牢固树立应用意识。二是要加强总结提炼,提高应用能力。各级公安机关要主动搭建各种平台和载体,全面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信息化应用练兵和竞赛活动,充分发挥以点带面、引领实战的作用,不断增强全体民警的应用能力。三是要注重成果转化,增强应用实效。四是注重优化整合资源和协同作战相结合。五是要组织专门力量加强信息应用软件研发,实现由信息化手段重点服务破案追逃,向服务公安基础工作、队伍管理教育等全方位转变,不断拓展信息化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五)科学管理,突破机械管理瓶颈。高水平管理是信息化应用高效率的根本保障。公安机关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管理运行机制,确保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工作有序规范。
一是要建立信息化三级管理体系,切实提高各警种部门的信息应用和安全维护水平。二是要加强工作规范建设。要从建立完善岗位职责等规章制度入手,建立一整套信息化运行管理、信息服务、勤务保障等工作规范,全力确保网络畅通高速、系统运行稳定、数据存储安全,切实发挥服务实战的最大功效。三是要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立足内部挖潜,把有信息化应用技能专长的民警纳入人才库管理培养,加大信息化人才库建设力度
第四篇:公安信息化建设心得体会
公安信息化建设心得体会
派出所警务工作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的实现程度,决定了公安工作的前景和未来。我个人认为公安机关只有从基层基础工作的信息化抓起,以信息化建设夯实基层基础的根基,才能突破公安工作发展的“瓶颈”,全面实现公安工作的现代化。下面,就结合公安派出所信息化建设实际,就如何加强派出所警务信息化建设,为公安工作的长远发展和进步奠定坚实的基础,做大、做强公安派出所信息化建设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转变观念,树立信息主导警务意识。“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公安机关无论是打击、预防犯罪,还是行政管理,都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对情报信息的掌控、信息化手段的运用上,否则就无法在治安局势和社会形势日趋复杂的情况下,牢牢掌握斗争的主动权,真正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因此,派出所必须主动适应现代警务机制变革的要求,转变观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迅速掀起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高潮是树立信息主导警务的理念。要深刻认识公安信息化建设是新时期公安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基层派出所摆脱警力不足、财力不够等闲难,是提高工作效率和“打、防、管、控”能力的必要措施,按照“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的要求,锤炼“数字警察”,打造“倍息公安”,促进信息技术在各项警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使之尽快转化为现实战斗力。
二、培养信息化应用意识。应用是公安信息化工作的核心和动力,只有通过广泛应用,信息化建设才能产生实际成效,才能转化为现实战斗力。要让“不懂信息化应用的领导将丧失指挥权、不会信息化应用的民警将失去工作岗位”的观念深入警心,让广大基层民警积极投身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实践,切身感受信息警务带来的便利,尝到信息化应用带来的甜头,为全警信息采集、录入和应用打牢思想基础,由“要我用”自觉转变为“我要用”,使基层民警能在日常工作中养成采集、录入、查询、对比、积累、应用信息的习惯,把信息化的需求主动转化为做好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内驱力。
三、树立“倍息共享”意识。要摆脱“闭关自守、各自为政”,把信息资源当作部门私有财产的局面,拆除信息“围墙”,从基层起树立“一次采录、全警共享”的“大信息”意识,以信息共享平台带动和促进“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的实施,建立“信息主导警务”的工作模式。
四、夯实基础,强化信息化基础业务建设。基层派出所是公安业务的主要倍信息源,是公安信息系统最大的用户群,将信息的获取建立在扎实的基层基础工作上,并把通过基层基础工作掌握的情况及时转化为辅助警务决策、指导警务工作开展的情报信息,更是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和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
五、全方位拓宽信息采集渠道。信息源的广泛性和丰富性,决定了信息的质量和效能。夯实信息化基层基础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全方位地拓展信息釆集渠道,扩大公安信息来源,除了要及时、准确采集人口、犯罪、治安、出入境、突发事件等常规的警务信息外,还要将信息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力求全方位、多层次地获取各类信息,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为顺利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奠定坚实的信息基础和工作基础完善制度,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制度规范。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必须以相应的制度和规范为保障,以有效的制度对信息的采集、使用、维护等各个环节进行规范,将这项工作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是建立健全信息全警信息釆集、应用、维护制度。要从信息化工作的源头抓起,制定信息数据采集、录入、维护、更新的规范,规定信息采集、应用、维护的内容、要素、范围、要求等,明确流转环节的工作时效与范围,以及相关人员的职责,解决目前基层所队存在的信息迟报、漏报、误报、瞒报,以及重复釆集、多头录入等问题使信息化在其源头和各个关键的流通环节都有可靠的保证。
六、建立健全情报信息研判制度。情报信息的价值在于为服务实战和辅助决策,基层公安机关釆集的信息,必须通过专门的机构、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进行整合、关联、分析、预测之后,也就是经过“研判”之后,其价值才得以有效提升,正确引导警务活动的深入开展。因此要在公安机关的辅助决策、综合协调部门,设立专门的情报信息综合管理部门,专司情报信息的统筹规划、综合指导、督办协调等工作。要把情报信息积累、跟踪、分析、研究工作制度化。同时充分利用科学、有效的结果指导基层开展工作,实现信息化建设和基层基础工作相互促共同提高的良性循环。
七、要建立健全信息化工作激励机制。要将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作基层警务工作的必经环节和必要手段,将信息化应用考核纳入考核范围,与评先创优、等级评定挂钩,作为考核、评优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于在信息化工作中表现突出的民警,要视情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通过配以相应的奖惩措施,使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走上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同时,要建立信息化应用反馈制度,广泛听取和征集长期战斗在一线的基层民警摸索和积累的“金点子、好作法、新思路”,将其推广应用,有效改变基层单位传统的工作模式和办案手法,以促进基层民警开展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八、强化培训,普及全警信息化应用。公安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安队伍整体的科技素质和信息化意识,取决于信息化技术在公安机关的普及程度,取决于全体民警应用信息化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必须大力加强对广大民警的信息化应用技能培训,将民警掌握和应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评优的一项重要指标,引导、激励、督促他们“在干中学,在学中练”,进一步引导他们增强信息化意识,提高信息化应用技能。
开展信息化应用全员培训。要结合全旗基层信息化应用现状,以推广“派出所综合信息系统”为契机,有针对性地开展实战应用技能培训。培训的范围要面向广大基层公安机关的领导和全体民警。培训要有针对性,要坚持“千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做到“战训结合、以练促战”,确保真正有利和实战能力
“以考促训”,确保培训取得实际成效。加强考核,“以考促训”,是确保培训取得实效的重要措施。培训要与考核相结合,在开展“会打字、会上网、会查询、会本业务系统操作”的信息化应用“四会”培训的同时,要严格考试考核制度,考试考核合格的,发给“信倍息化应用合格证书”,作为干部选拔晋升的必备参考条件。通过“以考促训”,使民警切身感受到“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内在动力和迫切需要,从而调动广大民警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的积极性,将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的需要,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在广大民警中营造“爱科技、懂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在民警中营造“爱科技、懂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同时,要择地在各部门和基层民警中培养和锻炼一批应用标兵,通过他们“传、帮、带”,进一步扩大应用群体,推动全警的信息化应用。
九、加大投入,提高基层信息化建设的必备装备。“兵马未到,粮草先行”。开展基层信息化建设,必须以相应的建设经费和必要信息化装备为基础。
要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确保基层信息化建设经费投入。必需建立信息化建设经费保障机制,要在投入上对公安信息化建设有所倾斜,将信息化建设经费与侦查破案、行政管理等维持公安机关正常作的基本经费同等看待,按时足额落实。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把公安信息化建设规划纳入政府经济发展规划建立起以政府投资拨款为主,上级补助、社会赞助为辅的方式,多渠道地保障和落实公安信息化建设经费。
要全面提高基层科技硬件装备水平。要以在全局推广应用派出所综合信息系统”为契机,根据不同警种和岗位的实际需要,重点提高基层派出所计算机的配备率,为广大基层民警开展信息化应用提供必要的硬件保证。
第五篇:基层公安信息化建设
基层公安信息化建设
信息主导警务,是现代警务的一个突出特点。把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作为加强“三基”工程建设特别是加强公安基础工作的重要载体,既是在社会信息化条件下做好公安基础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区别于传统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一个鲜明特色。派出所是公安机关最基层的业务单位,担负各业务部门的信息采集工作,它的信息化建设在基层基础建设中占有主导地位,是推动公安基础工作向前发展的依托和保障。
基层民警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根据当前公安基础工作的要求,基层民警已基本达到会打字、会上网、会收发电子邮件,能在公安网上进行信息录入、查询等工作。而且目前的派出所已基本全部接通了公安网,有的派出所还建立了所内局域网;民警微机配置率正逐年提高,有的所队甚至达到100%。很多民警认为,现在所有日常工作,包括追逃、查人、破抢包案件等都离不开网络的支持,做到上班必开机、工作必上网,已经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其次是应用水平较高。民警在工作中采集的各类信息,如案件及违法人员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及时录入警务综合应用系统,使采集的各类信息及时转化为网上信息数据,发挥信息查询及共享的作用。特别是在今年石家庄市的人口普查工作中,通过“居民区入户登记信息系统”软件将辖区内居民区的人员居住及房屋情况全部登记录入;通过“石家庄市入户登记信息系统”软件将辖区内的流动人口情况全部登记录入。这些信息的录入大大方便了今后的执法办案和治安管理。第三是应用范围较广。民警不仅能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查询,而且日常公务也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缩短了办公行文等事务性时间,将民警从简单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人力和财力,降低了行政成本。
但是现在派出所信息化建设存在很多的问题
1.缺乏系统培训,基层民警应用计算机的技能有待提高。虽然计算机已经较为普及,但民警平时工作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学习计算机知识,又缺少系统培训,计算机操作水平较低。
2.基层派出所计算机等硬件设备总量不足、配置较低。计算机、网络等硬件建设是公安派出所基础信息采集、管理、应用的保障,受经费的制约,基层派出所的计算机配置与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差距较大,难以满足公安警务网络化管理普及、推广和逐步升级的需要。
3.应用网络信息服务工作少。目前民警上网主要是查询人口信息,依靠信息系统进行网上作战的能力不强,信息预警、信息促控、信息导侦的工作成效不明显。
4.缺少专业化人才。由于缺少系统性培训,造成基层派出所信息化专业性人才紧缺,致使一些硬件故障不能及时排除而影响正常工作,在网络及设备维护方面也存在很多不足。
5.对信息的采集和使用缺乏整体规划。由于对信息采集项目、录入要求不明确,导致该采集的信息没有采集,该录入的信息没有录入,或者采集、录入的信息项目不全,存在偷工减料、描述不准、用词随意等问题;由于信息研判、传递、反馈工作不顺畅,导致信息关联度、共享度低,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的现象比较严重。
要对基层公安信息化进行建设就要组织开展各种计算机和网络应用培训班,提高民警计算机操作水平和网络应用能力。如可以聘请高校计算机教师对民警进行培训,还可以在市局或分局的主页上设立学习专栏,为基层民警提供计算机应用、公安信息网络安全等内容的学习资料,丰富学习渠道。争取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大设备、资金的投入。因为公安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战略性的系统工程,事关公安工作发展全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全局的、长远的角度出发,把公安信息化建设列入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项目,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导向、资金投入、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加强信息的实战化应用,切实提高实战效能,调动民警的使用积极性。应该在网上建立信息研判机制,切实加强对各类信息的自动比对、关联查询、动态分析,把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打击与防范、管理与服务等各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利用信息化手段破案的数量和质量,更好地为公安实战服务。大力培养和引进急需的科技专业人才,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通过公开招收专业科技人才,挑选民警进行培训等方法,努力建设一支信息化知识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同时,建立健全设备运行管理机制,落实各项保障措施,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最后还要加强信息数据的规范化管理,整合利用现有各类网络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关联和共享。要抓紧制定总体规划和规范标准,全面整合现有的各类信息系统,打破各种障碍和壁垒,努力实现基础信息在各地区、各部门、各警种之间互联互通、高度共享。
要使基层公安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就要切实加强和不断完善对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公安工作的信息化是发展的趋势,未来公安工作的发展水平取决于信息化发展的水平。各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尤其是主要负责同志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实现公安信息化作为公安工作发展的目标,做到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抓信息化建设。
当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公安信息化建设模式是按照公安部关于“金盾工程”建设的统一部署和要求,逐步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由于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以及公安工作发展水平差异的限制,各地“金盾工程”建设目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平衡现象,且“金盾工程”建设要求各警种、各部门分别建成纵向贯通但横向封闭,相对独立的信息采集和应用系统,客观上造成了警种部门间信息资源的壁垒,影响了公安信息资源的合理共享。而公安大部分业务工作都依赖于对信息的全面、准确、及时占有,公安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应该具有所有信息资源纵向贯通和横向融合的特点。因此,各级公安机关应依据自身公安工作需要建立符合本地实际的、集信息的采集和应用为一体的、打破警种部门间的条条限制的综合信息系统。在完成全部警务工作数据电子化、警务工作流程电子化、决策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础上,大胆突破传统思想和警务工作机制模式限制,逐步建立能够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适应公安工作发展需求的电子警务信息系统,最终实现电子警务的目标。基层公安信息化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以及其在公安工作中的地位,决定了公安信息化建设必须建立一整套自上而下、符合信息化建设发展要求的管理体制。为此,合理的信息化建设领导体制应该是各级公安机关确立一名既懂公安业务又懂信息化的技术主管进入同级公安机关党委,主抓本级公安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同时自上而下正式建立一支公安信息化建设专业队伍,专门负责公安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规划设计、技术研发到系统日常管理维护。
基层公安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厚积而薄发,其对工作的巨大推动是依靠信息的不断积累、信息资源的逐步增加,最终引起工作效率的大幅提高。因此,在进行公安信息化建设中,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在硬件设备的投入、软件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本地、本部门和公安工作的实际,确立“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核心”的建设方针,立足实战,边建设、边应用、边改进,确保信息系统建设发展的可持续性。信息化需要人建设,也需要人运用。各级公安机关要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切实加强信息技术人才引进和民警应用技能培训工作,以此推动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各级公安机关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引进和培养公安信息化建设所需的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公开招收专业科技人才,挑选民警进行培训等方法,努力建设一支信息化知识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队伍,并从制度设置,奖励激励等方面对专业人才加大倾斜;另一方面要注重对全体民警信息化技术的教育培训,加大对全体民警计算机知识和信息化知识的普及教育,确保信息化建设能成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当前,公安基层基础工作的内涵、外延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必须主动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围绕信息警务,把着力点放到获取和利用信息上来,努力建立以信息化为先导,以科技化为支撑,以规范化为基础,以社区警务为依托的现代化警务模式。